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碎和复杂,它是一个“余数”,即无法归入小说、诗歌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被放进散文这个篮子。正因其杂、散、乱的特点,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所以难以归类和研究,其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第二,古今中外没有成熟的散文理论作为支撑,这给散文研究带来极大难度,更无捷径可循。第三,长期以来,新文学价值评估将“创新”作为绝对标准,散文是一个传统性较强的文体,其价值自然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引人注目。所以,其他文体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散文研究则门可罗雀。其实,这种状况既不正常,也是观念的偏向使然,它反映的是整个学界对于散文及其散文文化的误解、误读与无知。如改变研究的路径依赖,打破理论至上及西方文化优势的偏见,散文价值就会获得新的阐释。从文体的纯粹性来说,散文之“散”与“杂”似乎显得杂乱无章,是个缺点;但从丰富多样、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进行考量,这又是个优点,几乎没有哪个文体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上能与散文比肩。这也是为什么,散文可容纳一百多个分类。如将小说、诗歌比成一条河流,散文无疑是一个大海,其中有不断拓展和增殖的研究空间及其可能。以往,学界总是站在向西方学习角度看待甚至否定散文价值,认为它落伍于时代,在传统中打转,没多少存在价值。事实上,散文比其他文体可能更多保留了传统文化文学基因密码,更好地实践和创新了中西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李大钊的《青春》、鲁迅的《野草》、林语堂的《个人的梦》、施蛰存的《论老年》、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林非的《浩气长存》、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作品中,可见其端倪。当更多小说、诗歌、戏剧还停留在简单向西方学习和模仿,忽略传统及其现代转型,散文却不弃传统、悄然进行创新性转换。散文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诗歌靠浪漫的想象与诗意见长,小说重视虚构和编织故事,戏剧着眼于制造激烈的冲突,散文则眼睛向下,直面现实,尤其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碎与光影。在以往研究者看来,散文这一特点无疑成为过于现实、琐屑甚至无聊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看,也正因为散文的及物特点,它才被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话语表达式。散文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难得的滋养。一本《古文观止》不知培育了多少世代国人的哲思与高尚的美学趣味,如韩愈《师说》中的“师不必贤于弟子”,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不与草木而争荣,还有丰子恺的《渐》和朱自清的《匆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基础上,克服以往对于西方文化文学尤其是各种理论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呼唤散文研究新时代的到来。(摘编自王兆胜《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材料二:王兆胜自由的散文观在思想上体现为天地之道和人文精神,而在文体上则呈现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散文观念。“形不散”是对散文“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的反拨。散文的“形”,“即‘形体’之谓也,指散文的结构布局、用词遣句”,王兆胜提出“形聚”的散文观念,意在督促散文家将散文之“形”聚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散文逻辑、规则撰写文章。“神不散”是散文创作的固有要求,散文的“神”,王兆胜认为可以理解为“精神、神采、神气或神韵等”,王兆胜希望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时注重“神凝”的必要性,创作出富有神采的、精光四射的散文。在强调散文要“形凝神聚”的同时,王兆胜特别重视“心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散文的“心散”,即拥有宁静从容、自由散淡的心灵,即使身处喧嚣的都市也能拥有“心远地自偏”的心境。而散文文体的边缘性特质决定了散文平淡自然的特性,由此王兆胜强调散文家都应该修炼一颗自由平淡的心灵,这样才能“不受限制,挥洒自如”,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散文。对于冰心的《寄小读者》,王兆胜颇为喜爱,因为在这里没有世俗功利的一面,只有真、善、美以及一颗珍贵的“童心”。冰心在《寄小读者》里着意营构一个美好纯洁的世界,她不是不懂得人世间的黑暗与残忍,而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意的回避。在散文中揭露世界上的黑暗与丑恶并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法固然意义重大,但是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给人以爱和美的享受也同样珍贵。正是因为冰心以一颗自由、纯净的心灵进行散文创作,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充满爱与纯洁的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蕴含着天地之心和人文关怀,不失为一部佳作。但是他在创作《病隙碎笔》时却因为失去了自由宁静的心灵而造成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这在王兆胜看来是极为可惜的。(摘编自毛苹清贺仲明《“真诚与自由”——评王兆胜的散文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杂、散、乱的特点,使散文文体特征不够鲜明,进而影响其归类评估,这是散文研究不受重视的最主要原因。B.正视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是对否定优秀文化文学传统,盲目崇拜西方各种理论的拨乱反正。C.“形不散”“神不散”既纠正了“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又是散文创作的原本就必须遵循的规范。D.史铁生在创作《我与地坛》后性情大变,《病隙碎笔》等作品体现出的就是他此时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用“汗牛充栋”“门可罗雀”来对比其他文体和散文的研究状况,论述语言富有趣味。B.材料一中列举了大量散文经典作品,便于阐释散文新的价值,同时增强了文章论述的说服力。C.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点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文体观,然后一一论述。D.材料二论述王兆胜颇为喜爱冰心的《寄小读者》,意在阐明冰心的创作不受限制,挥洒自如。(3)下列语句中与文中“形凝神聚”的“神”的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A.意得神传,笔精形似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等篇目,你认为教材编者选取这些文章组成该单元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5)学校文学社拟召开散文创作学习心得交流会,请你发言。请根据材料二撰写发言要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鱼王张炜这片湖水已经变成了窄窄的长条形,渐渐只剩下靠近陡崖的那一长溜。我知道到了入冬的时候,这湖水差不多就要干枯大半,只留下陡崖阴影里的一片深水。那些水洞吸走了湖里的水,还是在最后的时刻往湖里添加,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我发现当大片的水从山谷流走,变成小溪四下流淌时,最终还是有一些水不愿离开。深秋时节,这里的水凉得像冰凌,让我不停地发抖。可她好像一点都不在乎,照样潜到下边,一直在水中待上一两个时辰。我如果不是为了破解心中的疑团,也许早就离开了这片阴冷的水。我咬着牙关坚持下去。有一天夜里月亮升得很晚,我实在疲乏了,再加上冻得难以忍受,就独自往岸边走去。就在我涉过浅水时,突然又听到身后传来了“咚咚”声。我猛地回头,啊,黄黄的月色下,她在水面起伏跃动,就像骑在一匹大马的背上。我喊了一声,回身扑进水里,急急地游向那儿。快到她身边时,人却不见了,好像她在潜入水中时挥了一下手。我也潜下,不顾一切地划水,靠近……我好像已经挨到了最大的水洞入口。老天爷,这一次千真万确,我看到了一个粗长的黑影在移动。我追上去。我忘不掉那个危急的时刻:有一股水柱从一旁冲出,把我顶了一下,逼得我贴上崖边,怎么也动弹不得。我憋住一口气,使上全身的力气才浮上水面,可还是呛了一大口水。就在这时候,我的头被一只手托住,是她,把我一下抱在了怀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黑影,它刚刚回、回水洞去了……”我只剩下了一丝力气,伸手指着一个方向。她“呜呜啊啊”,不知在说什么。我明白了,她刚刚也在追赶那个黑影。我问她是不是这样?她点头又摇头,说:“咱们回家吧,咱们走吧。”我们一前一后踏上岸边,我瘫在了沙子上。“回去吧孩子。”她拉扯我的手。我盯着她的眼睛问:“我想知道那个黑影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啊……”“你知道。你早就知道。你告诉我吧。”她不说什么。这样过了许久,她站起来,有气无力地反身走去。我跟上她。正要入水的那一刻,她止住了步子,把我按坐在沙子上:“孩子,从你留在屋里的那天起,我就不打算瞒你什么。不过我还是不放心……”“为什么?”“因为你一心想做‘鱼王’,想成个捉大鱼的人……”我听不明白。我心里有些冤枉和委屈。我不知道这有什么错。“鱼王”是最了不起的人啊,山里人个个崇敬“鱼王”,这是从来如此的。我怔怔地望着她,口吃一样地问:“你,你不就是‘鱼王’吗?”“我不是。”“我师傅不是,那么你就是,是真正的‘鱼王’。他把我托付给你……”我的眼角渗出了什么,她伸手在那儿擦了一下,把我搂到怀里:“好孩子,你师傅不是,我也不是。因为做那样一个‘鱼王’不会有好下场,前两个‘鱼王’怎样,你是知道的。我领你去吧,你去看了就会明白。”说完之后她就扎入了水中。我跟在她的身后。她反身潜入洞子深处。大约十几分钟之后,我又听到了“咚咚”声。啊,这又沉又闷的鼓声,在阴冷的月色里越敲越近。我知道这声音的来处了,它就来自水洞。那个巨大的黑影再次出现了。我看不清楚,只觉得它是一条无比大的鱼,吐水时就发出这种声音。它挨近时,让我觉得就像一道压过来的石壁。它没了踪影时我才醒过神来。她过来扯我的手时,我还在怔着。回到石屋中,躺下许久,我的身体还在发抖。我在冷水中泡得太久了,还有害怕和惊异。老太太也有些冷了,起身饮了几次蒲根酒。她握住我的手,又按按我的脑瓜。她的手烫烫的。她问:“你今夜看见了什么?”我的鼻子好像塞住了:“一条大、大鱼。”“那就是鱼王。”“啊?是它?”“大山里的鱼王。”我一下坐起:“它就是传说中的‘鱼王’?”老太太磕打牙齿:“嗯。有它在这儿,大山里的水就不会枯。它是看护水根的,没有它,老天爷就不喜欢这里了,就会把水连根拔走,那时这里就干枯了,整个大山里再也不会有一滴水了……”“它是看护水根的,你是看护它的?”“我用了一辈子才找到它……”2015年1月24日(有删改)文本二:《寻找鱼王》到底寻到了什么?或许我们还可以尝试一种神话式读法:那水洞里住的不是什么“鱼王”,而是主宰江河湖海掌管行云布雨的“龙王”。从小说文字上看,龙王看护“水根”,似乎更有说服力。想想吧,大山的水洞深处住着神通广大的龙王,该是一件多么刺激而又有意思的事。果真那样的话,该能震撼多少敬畏之心。由鱼而龙并非牵强,李泽厚先生就认为龙与鱼很可能有关系。现代考古发现“龙”纹是由“水鸟啄鱼纹”演变而来,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讲的就是鱼变龙的故事。而在《说文》《礼记》等古籍中,则说:“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而飞”“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体现了龙尊鱼卑,龙成了鱼的率领者、保护者和统治者。如此,正与《寻找鱼王》未见尊容的“龙王”情形相像,这个龙王不仅是鱼的率领者、保护者和统治者,还是整个大山的守护神,假如没有它,“老天爷就不喜欢这里了,就会把水连根拔走”。(摘编自赵月斌《论<寻找鱼王>及张炜之精神源流》)(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太太点头又摇头,表明她虽然也在追赶那条黑鱼,但与“我”的动机并不相同。B.老太太说自己用了一辈子才找到黑鱼,这表明她一直以看护这条黑鱼为毕生使命。C.“龙王”主宰江河湖海掌管行云布雨,因此赵月斌认为看护水根的是龙王更合适。D.民间传说和典籍记载中可见到龙和鱼的关联,龙守护大山会震撼人们的敬畏之心。(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老太太在月下的水面起伏跃动情景,体现出其精通水性。B.小说通过“我”的见闻感受以及老太太的相关讲述,主要从侧面对大鱼进行描写。C.小说对迷蒙月色的描写富有诗意,意在暗示“我”成为“鱼王”的愿望无法成真。D.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叙写主人公成长的生命历程,主题表达自然而具有深刻意蕴。(3)文本一节选自小说《寻找鱼王》的最后一部分,请根据文本一推断前文有哪些主要情节。(4)文本二认为,水洞里住的是“龙王”更有说服力,文本一中为何将洞中之物设定为“鱼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悬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请曰:“负廓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馁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悬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B.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C.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D.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槐者刑”的“刑”是“施刑”的意思,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中的“刑”意思相同。B.“不损禄,不益刑”中“损”“益”意思相反,这与《谏逐客书》“损民以益仇”中的“损”“益”用法相同。C.“而害明君之义也”的“害”是“损害”的意思,和《屈原列传》中“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同。D.享国,即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如《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景公喜爱槐树,在槐树旁种了一棵树,上面挂了一面牌子,写着“犯槐者刑,伤之者死”的法令。B.犯槐者的女儿认为齐景公的法令是因为个人的恼怒损害公法,违背了君王立政的宗旨,对国家无益。C.晏子认为齐景公治理国家,没能展现自己的美德,却犯了“暴”“逆”“贼”三大忌讳,必须改正。D.经过晏子的劝谏,齐景公幡然悔悟,下令赶快停止守槐之事,废除相关的法令,释放冲犯槐树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②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5)犯槐者的女儿劝谏晏子和晏子劝谏景公的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答孙莘老见寄王令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刻画了趋炎附势之徒奔走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荣,又党同伐异,纷争不已。B.颔联“偶”“聊”的委婉语气与“敢”“独”的坚决语气,适成对比,相得益彰。C.颈联“宁”“岂”两个同义词与“无”“有”两个反义词照应,加强了疑问语气。D.这首酬答诗,词气慷慨激昂而情致苍凉郁勃,充分显示了作者耿介孤高的人品。(2)这首诗中间两联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描写了箜篌之音美妙,惹得鱼蛟随乐而动,令人如入梦幻之境。(2)李密的《陈情表》当中,“,”概括而又具体地写出了作者对祖母的孝谨备至。(3)古诗词中常用顶真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的水土①_____出世界上最早的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一嫩三鲜”之称的洞庭碧螺春,全国唯一保留蒸青工艺的恩施玉露,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汤黄澄高味醇甘爽的君山银针茶,让古人发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叹的武夷岩茶,已建立母本基因库的安吉白茶,讲述着民族团结故事的茯砖茶,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的径山茶宴……在中国,色、香、味、形各异的茶品,②_____的茶俗,都体现着非遗传承的实践成果。近年来,茶文化协调带动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由此,()围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各地坚持③_____,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力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和理念创新,加大茶产业发展和融合力度,让该遗产项目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在这一方面,实践探索成果④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滋养绚丽多姿推陈出新不胜枚举B.滋养多姿多彩推陈出新擢发难数C.孕育多姿多彩守正创新不胜枚举D.孕育绚丽多姿守正创新擢发难数(2)根据原文语境,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句子是A.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B.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C.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D.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在“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里,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此刻,身处太空的6位中国航天员,承载了所有中华儿女对浩瀚星空的向往,注解了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再次描下中国航天的进步足迹。筑梦,追梦,圆梦。如果将空间站建造历程比作是自信自立自强的旋律,那么航天员的一飞冲天,恰似在太空中引吭高歌,代表着无数航天人迈向星辰大海征途的志气骨气底气。自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空间站如约搭建,梦想如期而至,堪称完美的表现,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30年发展的厚重沉淀与强大实力,跑出了新时代中国航天发展的加速度,激励着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伟业的奋斗情怀。(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多用数字,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家磨坊里,马和驴是一对好朋友。磨坊主人要外出做生意,驴选择在家磨豆子,马则自告奋勇陪主人上路。一年后,马回到磨坊,骄傲地跟驴讲起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闻:“这样的生命才精彩。”驴淡淡地回应道:“不,我每天拉磨磨粉,也很充实。”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文学的四大文体中,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第一,散文最为零碎和复杂,它是一个“余数”,即无法归入小说、诗歌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被放进散文这个篮子。正因其杂、散、乱的特点,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所以难以归类和研究,其价值也就大打了折扣。第二,古今中外没有成熟的散文理论作为支撑,这给散文研究带来极大难度,更无捷径可循。第三,长期以来,新文学价值评估将“创新”作为绝对标准,散文是一个传统性较强的文体,其价值自然不像小说、诗歌、戏剧那样引人注目。所以,其他文体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但散文研究则门可罗雀。其实,这种状况既不正常,也是观念的偏向使然,它反映的是整个学界对于散文及其散文文化的误解、误读与无知。如改变研究的路径依赖,打破理论至上及西方文化优势的偏见,散文价值就会获得新的阐释。从文体的纯粹性来说,散文之“散”与“杂”似乎显得杂乱无章,是个缺点;但从丰富多样、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进行考量,这又是个优点,几乎没有哪个文体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上能与散文比肩。这也是为什么,散文可容纳一百多个分类。如将小说、诗歌比成一条河流,散文无疑是一个大海,其中有不断拓展和增殖的研究空间及其可能。以往,学界总是站在向西方学习角度看待甚至否定散文价值,认为它落伍于时代,在传统中打转,没多少存在价值。事实上,散文比其他文体可能更多保留了传统文化文学基因密码,更好地实践和创新了中西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从李大钊的《青春》、鲁迅的《野草》、林语堂的《个人的梦》、施蛰存的《论老年》、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林非的《浩气长存》、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等作品中,可见其端倪。当更多小说、诗歌、戏剧还停留在简单向西方学习和模仿,忽略传统及其现代转型,散文却不弃传统、悄然进行创新性转换。散文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诗歌靠浪漫的想象与诗意见长,小说重视虚构和编织故事,戏剧着眼于制造激烈的冲突,散文则眼睛向下,直面现实,尤其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碎与光影。在以往研究者看来,散文这一特点无疑成为过于现实、琐屑甚至无聊的代名词。但换个角度看,也正因为散文的及物特点,它才被广泛运用,成为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话语表达式。散文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难得的滋养。一本《古文观止》不知培育了多少世代国人的哲思与高尚的美学趣味,如韩愈《师说》中的“师不必贤于弟子”,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不与草木而争荣,还有丰子恺的《渐》和朱自清的《匆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基础上,克服以往对于西方文化文学尤其是各种理论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呼唤散文研究新时代的到来。(摘编自王兆胜《散文的文化自信与价值重估》)材料二:王兆胜自由的散文观在思想上体现为天地之道和人文精神,而在文体上则呈现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散文观念。“形不散”是对散文“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的反拨。散文的“形”,“即‘形体’之谓也,指散文的结构布局、用词遣句”,王兆胜提出“形聚”的散文观念,意在督促散文家将散文之“形”聚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散文逻辑、规则撰写文章。“神不散”是散文创作的固有要求,散文的“神”,王兆胜认为可以理解为“精神、神采、神气或神韵等”,王兆胜希望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时注重“神凝”的必要性,创作出富有神采的、精光四射的散文。在强调散文要“形凝神聚”的同时,王兆胜特别重视“心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散文的“心散”,即拥有宁静从容、自由散淡的心灵,即使身处喧嚣的都市也能拥有“心远地自偏”的心境。而散文文体的边缘性特质决定了散文平淡自然的特性,由此王兆胜强调散文家都应该修炼一颗自由平淡的心灵,这样才能“不受限制,挥洒自如”,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散文。对于冰心的《寄小读者》,王兆胜颇为喜爱,因为在这里没有世俗功利的一面,只有真、善、美以及一颗珍贵的“童心”。冰心在《寄小读者》里着意营构一个美好纯洁的世界,她不是不懂得人世间的黑暗与残忍,而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意的回避。在散文中揭露世界上的黑暗与丑恶并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法固然意义重大,但是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给人以爱和美的享受也同样珍贵。正是因为冰心以一颗自由、纯净的心灵进行散文创作,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充满爱与纯洁的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蕴含着天地之心和人文关怀,不失为一部佳作。但是他在创作《病隙碎笔》时却因为失去了自由宁静的心灵而造成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这在王兆胜看来是极为可惜的。(摘编自毛苹清贺仲明《“真诚与自由”——评王兆胜的散文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杂、散、乱的特点,使散文文体特征不够鲜明,进而影响其归类评估,这是散文研究不受重视的最主要原因。B.正视散文的独特价值,确立散文文化自信,是对否定优秀文化文学传统,盲目崇拜西方各种理论的拨乱反正。C.“形不散”“神不散”既纠正了“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又是散文创作的原本就必须遵循的规范。D.史铁生在创作《我与地坛》后性情大变,《病隙碎笔》等作品体现出的就是他此时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用“汗牛充栋”“门可罗雀”来对比其他文体和散文的研究状况,论述语言富有趣味。B.材料一中列举了大量散文经典作品,便于阐释散文新的价值,同时增强了文章论述的说服力。C.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点出“形不散—神不散—心散”的文体观,然后一一论述。D.材料二论述王兆胜颇为喜爱冰心的《寄小读者》,意在阐明冰心的创作不受限制,挥洒自如。(3)下列语句中与文中“形凝神聚”的“神”的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AA.意得神传,笔精形似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等篇目,你认为教材编者选取这些文章组成该单元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5)学校文学社拟召开散文创作学习心得交流会,请你发言。请根据材料二撰写发言要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准确理解,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作品的特点,再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作答。(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观点,结合材料内容分条归纳作答。【解答】(1)A.“这是散文研究不受重视的最主要原因”错误,材料一“散文研究最不受重视。究其因,主要有三”,并没有明确哪一个是最主要原因。B.正确。C.“‘形不散’‘神不散’既纠正了‘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错误,材料二“‘形不散’是对散文‘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错误思想的反拨”,没有“神不散”。D.“性情大变”于文无据,“此时”错误。由材料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蕴含着天地之心和人文关怀,不失为一部佳作。但是他在创作《病隙碎笔》时却因为失去了自由宁静的心灵而造成思想的沉重与心灵的闭塞,这在王兆胜看来是极为可惜的”可知,没有创作《我与地坛》后“性情大变”之说,创作《病隙碎笔》是在创作《我与地坛》之后。故选B。(2)D.“意在阐明冰心的创作不受限制,挥洒自如”错,材料二原文是“因为在这里没有世俗功利的一面,只有真、善、美以及一颗珍贵的‘童心’”。故选D。(3)“形凝神聚”的“神”的内涵是“精神、神采、神气或神韵等”。A.“神”指的是主旨、神韵,强调创作时形与神的结合。B.“神”指神助,强调读书的重要性。C.“神”指精力、注意力,强调用心专一,精神集中。D.“神”指神奇,强调大自然景象的神奇秀丽。故选A。(4)《故都的秋》是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是写景、状物、抒情散文,《我与地坛(节选)》是哲思抒情散文,《赤壁赋》是赋文,《登泰山记》是游记散文。结合“从丰富多样、包罗万象、有容乃大进行考量,这又是个优点,几乎没有哪个文体在开放性与包容性上能与散文比肩”可知,散文文体形式丰富多样,这些文章体现出散文文体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结合“散文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散文则眼睛向下,直面现实,尤其是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琐碎与光影”可知,这些散文对自然事物和个人经历的抒写具有现实意义,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登泰山记》多描绘自然景物,《我与地坛》《赤壁赋》多抒写个人经历和感怀。结合“散文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随处可见,其审美趣味也是难得的滋养”可知,散文充满了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富有高尚的审美趣味,如《我与地坛》蕴含着天地之心和人文关怀。结合“散文比其他文体可能更多保留了传统文化文学基因密码,更好地实践和创新了中西文化文学的现代转型”可知,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学基础上,散文体现出坚持文学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转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用细腻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沧桑古园,实则是他的精神家园,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转换。(5)结合材料二“散文的‘形’,即‘形体’之谓也,指散文的结构布局、用词遣句”,王兆胜提出‘形聚’的散文观念,意在督促散文家将散文之‘形’聚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散文逻辑、规则撰写文章”可知,要强化文体意识,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都必须遵循逻辑和规则;结合材料二“散文的‘神’,王兆胜认为可以理解为‘精神、神采、神气或神韵等’,王兆胜希望散文家在散文创作时注重‘神凝’的必要性,创作出富有神采的、精光四射的散文”可知,作品必须内容集中,富有神采和气韵;结合材料二“在散文中揭露世界上的黑暗与丑恶并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法固然意义重大,但是构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给人以爱和美的享受也同样珍贵”可知,作品要主题明确,表现真善美,拒绝功利,给读者爱和美的享受;结合材料二“散文的‘心散’,即拥有宁静从容、自由散淡的心灵,即使身处喧嚣的都市也能拥有‘心远地自偏’的心境。而散文文体的边缘性特质决定了散文平淡自然的特性,由此王兆胜强调散文家都应该修炼一颗自由平淡的心灵,这样才能‘不受限制,挥洒自如’,创作出真正优秀的散文”可知,创作心态宁静自由、从容平淡。答案:(1)B(2)D(3)A(4)这些文章体现出散文文体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对自然事物和个人经历的抒写具有现实意义;充满人生哲学和智慧,富有高尚的审美趣味;体现出坚持文学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转型。(5)强化文体意识,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都必须遵循逻辑和规则;作品必须内容集中,富有神采和气韵;作品要主题明确,表现真善美,拒绝功利,给读者爱和美的享受;创作心态宁静自由、从容平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鱼王张炜这片湖水已经变成了窄窄的长条形,渐渐只剩下靠近陡崖的那一长溜。我知道到了入冬的时候,这湖水差不多就要干枯大半,只留下陡崖阴影里的一片深水。那些水洞吸走了湖里的水,还是在最后的时刻往湖里添加,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我发现当大片的水从山谷流走,变成小溪四下流淌时,最终还是有一些水不愿离开。深秋时节,这里的水凉得像冰凌,让我不停地发抖。可她好像一点都不在乎,照样潜到下边,一直在水中待上一两个时辰。我如果不是为了破解心中的疑团,也许早就离开了这片阴冷的水。我咬着牙关坚持下去。有一天夜里月亮升得很晚,我实在疲乏了,再加上冻得难以忍受,就独自往岸边走去。就在我涉过浅水时,突然又听到身后传来了“咚咚”声。我猛地回头,啊,黄黄的月色下,她在水面起伏跃动,就像骑在一匹大马的背上。我喊了一声,回身扑进水里,急急地游向那儿。快到她身边时,人却不见了,好像她在潜入水中时挥了一下手。我也潜下,不顾一切地划水,靠近……我好像已经挨到了最大的水洞入口。老天爷,这一次千真万确,我看到了一个粗长的黑影在移动。我追上去。我忘不掉那个危急的时刻:有一股水柱从一旁冲出,把我顶了一下,逼得我贴上崖边,怎么也动弹不得。我憋住一口气,使上全身的力气才浮上水面,可还是呛了一大口水。就在这时候,我的头被一只手托住,是她,把我一下抱在了怀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黑影,它刚刚回、回水洞去了……”我只剩下了一丝力气,伸手指着一个方向。她“呜呜啊啊”,不知在说什么。我明白了,她刚刚也在追赶那个黑影。我问她是不是这样?她点头又摇头,说:“咱们回家吧,咱们走吧。”我们一前一后踏上岸边,我瘫在了沙子上。“回去吧孩子。”她拉扯我的手。我盯着她的眼睛问:“我想知道那个黑影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啊……”“你知道。你早就知道。你告诉我吧。”她不说什么。这样过了许久,她站起来,有气无力地反身走去。我跟上她。正要入水的那一刻,她止住了步子,把我按坐在沙子上:“孩子,从你留在屋里的那天起,我就不打算瞒你什么。不过我还是不放心……”“为什么?”“因为你一心想做‘鱼王’,想成个捉大鱼的人……”我听不明白。我心里有些冤枉和委屈。我不知道这有什么错。“鱼王”是最了不起的人啊,山里人个个崇敬“鱼王”,这是从来如此的。我怔怔地望着她,口吃一样地问:“你,你不就是‘鱼王’吗?”“我不是。”“我师傅不是,那么你就是,是真正的‘鱼王’。他把我托付给你……”我的眼角渗出了什么,她伸手在那儿擦了一下,把我搂到怀里:“好孩子,你师傅不是,我也不是。因为做那样一个‘鱼王’不会有好下场,前两个‘鱼王’怎样,你是知道的。我领你去吧,你去看了就会明白。”说完之后她就扎入了水中。我跟在她的身后。她反身潜入洞子深处。大约十几分钟之后,我又听到了“咚咚”声。啊,这又沉又闷的鼓声,在阴冷的月色里越敲越近。我知道这声音的来处了,它就来自水洞。那个巨大的黑影再次出现了。我看不清楚,只觉得它是一条无比大的鱼,吐水时就发出这种声音。它挨近时,让我觉得就像一道压过来的石壁。它没了踪影时我才醒过神来。她过来扯我的手时,我还在怔着。回到石屋中,躺下许久,我的身体还在发抖。我在冷水中泡得太久了,还有害怕和惊异。老太太也有些冷了,起身饮了几次蒲根酒。她握住我的手,又按按我的脑瓜。她的手烫烫的。她问:“你今夜看见了什么?”我的鼻子好像塞住了:“一条大、大鱼。”“那就是鱼王。”“啊?是它?”“大山里的鱼王。”我一下坐起:“它就是传说中的‘鱼王’?”老太太磕打牙齿:“嗯。有它在这儿,大山里的水就不会枯。它是看护水根的,没有它,老天爷就不喜欢这里了,就会把水连根拔走,那时这里就干枯了,整个大山里再也不会有一滴水了……”“它是看护水根的,你是看护它的?”“我用了一辈子才找到它……”2015年1月24日(有删改)文本二:《寻找鱼王》到底寻到了什么?或许我们还可以尝试一种神话式读法:那水洞里住的不是什么“鱼王”,而是主宰江河湖海掌管行云布雨的“龙王”。从小说文字上看,龙王看护“水根”,似乎更有说服力。想想吧,大山的水洞深处住着神通广大的龙王,该是一件多么刺激而又有意思的事。果真那样的话,该能震撼多少敬畏之心。由鱼而龙并非牵强,李泽厚先生就认为龙与鱼很可能有关系。现代考古发现“龙”纹是由“水鸟啄鱼纹”演变而来,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讲的就是鱼变龙的故事。而在《说文》《礼记》等古籍中,则说:“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而飞”“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体现了龙尊鱼卑,龙成了鱼的率领者、保护者和统治者。如此,正与《寻找鱼王》未见尊容的“龙王”情形相像,这个龙王不仅是鱼的率领者、保护者和统治者,还是整个大山的守护神,假如没有它,“老天爷就不喜欢这里了,就会把水连根拔走”。(摘编自赵月斌《论<寻找鱼王>及张炜之精神源流》)(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老太太点头又摇头,表明她虽然也在追赶那条黑鱼,但与“我”的动机并不相同。B.老太太说自己用了一辈子才找到黑鱼,这表明她一直以看护这条黑鱼为毕生使命。C.“龙王”主宰江河湖海掌管行云布雨,因此赵月斌认为看护水根的是龙王更合适。D.民间传说和典籍记载中可见到龙和鱼的关联,龙守护大山会震撼人们的敬畏之心。(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老太太在月下的水面起伏跃动情景,体现出其精通水性。B.小说通过“我”的见闻感受以及老太太的相关讲述,主要从侧面对大鱼进行描写。C.小说对迷蒙月色的描写富有诗意,意在暗示“我”成为“鱼王”的愿望无法成真。D.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叙写主人公成长的生命历程,主题表达自然而具有深刻意蕴。(3)文本一节选自小说《寻找鱼王》的最后一部分,请根据文本一推断前文有哪些主要情节。(4)文本二认为,水洞里住的是“龙王”更有说服力,文本一中为何将洞中之物设定为“鱼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推断前文主要情节的能力。注意结合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故事情节进行推断。(4)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相关内容和联系实际迁移训练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分析概括。迁移训练注意结合文本,切忌脱离文本。【解答】(1)B.推理不当,既然是“用了一辈子才找到黑鱼”,怎么可能“表明她一直以看护这条黑鱼为毕生使命”?(2)C.过分解读,看不出“意在暗示‘我’成为‘鱼王’的愿望无法成真”。(3)结合“因为你一心想做‘鱼王’,想成个捉大鱼的人”可知,“我”立志成为鱼王,便去寻找“鱼王”学习捕鱼手艺;结合“因为做那样一个‘鱼王’不会有好下场,前两个‘鱼王’怎样,你是知道的”可知,“我”的“鱼王”师父虽善于捕鱼,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遭遇不幸;结合“老天爷,这一次千真万确,我看到了一个粗长的黑影在移动”“我又看到了那个黑影,它刚刚回、回水洞去了”可知,“我”执着于探求湖中的秘密,多次在水中遇到那个黑影。(4)结合“或许我们还可以尝试一种神话式读法:那水洞里住的不是什么‘鱼王’,而是主宰江河湖海掌管行云布雨的‘龙王’”可知,“龙王”更富有神话色彩,“鱼王”与“龙王”相比更显平凡,更加贴近人类生活,与文本中体现出的诗意田园风格相契合;又与人力相得益彰,能有效表达主旨;“鱼”同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鱼王”可以启发人们追寻生命的价值。答案:(1)B(2)C(3)“我”立志成为鱼王,便去寻找“鱼王”学习捕鱼手艺;“我”的“鱼王”师父虽善于捕鱼,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遭遇不幸;“我”执着于探求湖中的秘密,多次在水中遇到那个黑影。(4)“鱼王”与“龙王”相比更显平凡,又与人力相得益彰,能有效表达主旨;“鱼王”更加贴近人类生活,与文本中体现出的诗意田园风格相契合;“鱼”同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鱼王”可以启发人们追寻生命的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悬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请曰:“负廓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馁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悬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B.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C.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D.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犯槐者刑”的“刑”是“施刑”的意思,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中的“刑”意思相同。B.“不损禄,不益刑”中“损”“益”意思相反,这与《谏逐客书》“损民以益仇”中的“损”“益”用法相同。C.“而害明君之义也”的“害”是“损害”的意思,和《屈原列传》中“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同。D.享国,即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如《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齐景公喜爱槐树,在槐树旁种了一棵树,上面挂了一面牌子,写着“犯槐者刑,伤之者死”的法令。B.犯槐者的女儿认为齐景公的法令是因为个人的恼怒损害公法,违背了君王立政的宗旨,对国家无益。C.晏子认为齐景公治理国家,没能展现自己的美德,却犯了“暴”“逆”“贼”三大忌讳,必须改正。D.经过晏子的劝谏,齐景公幡然悔悟,下令赶快停止守槐之事,废除相关的法令,释放冲犯槐树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②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5)犯槐者的女儿劝谏晏子和晏子劝谏景公的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的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分析概括。【解答】(1)B.句意:昏暗毁谤别人的人与人蹲在露天的草堆旁放纵,却叫别人正襟危坐。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句子“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中“而”连词,表示前后分句间的转折关系,应在“而”前断开,排除CD;“于民”为介宾短语,故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故选B。(2)A.“犯槐者刑”的意思是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故“刑”的意思是“施刑”;“刑于寡妻”意思是作榜样给自己妻子,故“刑”的意思是“做榜样”。两句中“刑”的意思不同。故选A。(3)A.“在槐树旁种了一棵树”错,句中“植木”的意思是树旁立了一根木桩。故选A。(4)①淫,沉溺;何为,即“为何”,为什么;见奔,投奔我;虽然,即使这样。译文:我难道是好色之徒吗?为什么年老了还要投奔我呢?即使这样,这其中也必定是有原因的。②微,如果没有;几,差点;累,累及、牵连;社稷,国家。译文:如果没有您教导我,我差点犯了大罪而累及了国家。(5)由“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可知,首先犯槐者的女儿先提出了父亲因醉酒而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的事实;由“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可知,接着犯槐者的女儿以景公所为违背立政根本以及预想的后果打动晏子,这样否定了原来的景公的做法,挽救了父亲。这是典型的归谬法。由“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可知,晏子先指出“暴”“逆”“贼”是守国之大殃;由“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馁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悬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可知,然后让景公的行为对号入座,使景公无可争辩,不得不承认错误。这是运用演绎法来推理。答案:(1)B(2)A(3)A(4)①我难道是好色之徒吗?为什么年老了还要投奔我呢?即使这样,这其中也必定是有原因的。②如果没有您教导我,我差点犯了大罪而累及了国家。(5)犯槐者的女儿:以景公所为违背立政根本以及预想的后果打动晏子(归谬法)。晏子:先指出“暴”“逆”“贼”是守国之大殃,然后让景公的行为对号入座,使景公无可争辩,不得不承认错误(演绎法)。参考译文:景公有一株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们小心地守护着它,树旁立了一根木桩,上面悬挂着牌子,写着他的命令:“触碰槐树的人应受刑罚,损伤槐树的人应处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喝醉酒后误撞了这棵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是第一个触犯我命令的人。”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那个人的女儿前往晏子家中,托守门人传话说:“我是一个家背靠着外城居住的女子,有话请转达相国,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甘愿在相国的后庭里充一充数(做侍妾)。”晏子听了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沉溺在美色中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投奔我呢?虽然这么说,这件事一定有原因吧。”于是传令把那个女子带进来。那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呀!从她脸色上看,心中一定有深深的忧伤。”于是上前问那女子说:“是什么事情让你忧伤呢?”女子回答说:“国君种了棵槐树,旁边悬挂着命令,触碰它的人判刑,伤害它的人处死。我的父亲迟钝愚昧,没有听到命令,喝醉酒后触碰了槐树,违犯了命令,官吏将要对他治罪。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设置政令,不随意削减俸禄,不私自增加刑罚,也不因为私怨而破坏国家颁布的法令。不因为保护禽兽而伤害人民,不因为保护草木而伤害禽兽,不因为保护野草而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要保护他所喜爱的树木,就要杀死我的父亲,让我成为孤儿。这个命令已经对人民实行,成为国家的法令了。虽然如此,但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勇敢之士是不会凭着人多势强去欺凌孤单弱小的人,英明仁慈的君主更不会有违背正确的事理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就好比亲手烹饪鱼鳖的人那样,只要除去它们的腥臊部分就可以了(不应该把好肉也去掉)。昏暗毁谤别人的人与人蹲在露天的草堆旁放纵,却叫别人正襟危坐。现在国君向百姓发布的命令,如果有利于在国内建立良好的秩序,而且对后世也有好处,那么我父亲被处死也是应该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太过分了呀!因为碰了一下树木,就要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样做会伤害明察是非的官吏所执掌的法令,也会损害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要是听说出了这件事,都会说我们的国君喜爱树木而看轻人命,怎么可以这样呢?希望相国明察我的话,来正确裁决违反君主禁令的人。”晏子说:“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派入送她回家。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晏子向景公报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贪欲,就叫做贪婪残暴;推重自己喜好玩赏的东西,把它们抬高到与君主的权威相似的地位,就叫做悖逆正道;随心所欲地处以重刑或死刑,罚不当罪,就叫做残忍暴虐。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国君耗尽人民的财力,来置办漂亮的饮酒膳食用具,准备了众多的钟鼓乐器,修建了极度豪华高大的宫室殿堂,推行这么大的暴政。您推重观赏玩乐的东西,为喜爱的槐树悬挂上特别保护的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加快车行速度,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竟然和君主相当,这分明是悖逆民心的做法。触碰槐树的人要判刑,伤害槐树的人要处死,这分明是罪与刑不相当,轻罪或无罪却处以重刑或死刑,这是对人民最严重的残害。君主您享有国家,没有向人民展现出仁义道德的行为,可是暴、逆、贼这三种邪僻的行为在国内却很盛行,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够治理国家、爱护人民的!”景公说:“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现在得到了大夫您的教导,真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了。”晏子退朝以后,景公下令立即免除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悬挂令牌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罪的法令,释放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答孙莘老见寄王令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刻画了趋炎附势之徒奔走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荣,又党同伐异,纷争不已。B.颔联“偶”“聊”的委婉语气与“敢”“独”的坚决语气,适成对比,相得益彰。C.颈联“宁”“岂”两个同义词与“无”“有”两个反义词照应,加强了疑问语气。D.这首酬答诗,词气慷慨激昂而情致苍凉郁勃,充分显示了作者耿介孤高的人品。(2)这首诗中间两联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蕴含哲理的分析能力。对于具体诗句蕴含的哲理,解答时,应基于对诗句的语意理解然后再从全的整体情感取向去分析。【解答】(1)C.“宁”是“安宁,宁静”的意思,与非后面的“乐”是并列关系,“岂”是难道的意思,表反诘语气,因此“宁”与“岂”不是同义词。故选C。(2)颔联诗人说自己尽管自由受限,但仍敢于在小谄媚、纷争四起的乱世中独求清名,阐述了“人应当不有波逐流,应保持清高和独立的自我有高洁品行”的哲理。颈联诗人讲述自己生而无愧,死有天命,不愿追名逐利,阐述了“俗世中,人应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快乐”的人生哲理。答案:(1)C(2)中间两联阐述了为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哲理。有所为:要保持坚贞自守、正直高尚的人格,无愧于人,合乎天道;有所不为:不屈己从人、同流合污、丧失立场、沽名钓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两句,描写了箜篌之音美妙,惹得鱼蛟随乐而动,令人如入梦幻之境。(2)李密的《陈情表》当中,“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概括而又具体地写出了作者对祖母的孝谨备至。(3)古诗词中常用顶真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重点字:妪、蛟)(2)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重点字:侍、废)(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及尔偕老老使我怨)(重点字:涩、凝)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的水土①_____出世界上最早的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一嫩三鲜”之称的洞庭碧螺春,全国唯一保留蒸青工艺的恩施玉露,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汤黄澄高味醇甘爽的君山银针茶,让古人发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叹的武夷岩茶,已建立母本基因库的安吉白茶,讲述着民族团结故事的茯砖茶,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的径山茶宴……在中国,色、香、味、形各异的茶品,②_____的茶俗,都体现着非遗传承的实践成果。近年来,茶文化协调带动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由此,()围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各地坚持③_____,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力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和理念创新,加大茶产业发展和融合力度,让该遗产项目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在这一方面,实践探索成果④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滋养绚丽多姿推陈出新不胜枚举B.滋养多姿多彩推陈出新擢发难数C.孕育多姿多彩守正创新不胜枚举D.孕育绚丽多姿守正创新擢发难数(2)根据原文语境,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句子是DA.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B.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C.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D.以制茶技艺为代表的非遗,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2)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3)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解答】(1)①滋养:供给养分;养分;养料。孕育:指怀孕,怀孕时胚胎在子宫中发育分娩然后哺乳后代的过程。结合语境“中国的水土____出世界上最早的茶,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这里是“水土”对“茶”的孕育功能。“滋养”不合适。故选“孕育”。排除AB。②绚丽多姿:各种各样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指丰富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很多种形状,很多种颜色。结合语境“在中国,色、香、味、形各异的茶品,_____的茶俗,都体现着非遗传承的实践成果”,这里要填的词语是要修饰“茶俗”的,前文“色、香、味、形各异的茶品”,应该对应“多姿多彩”,颜色形态多样,并不仅指颜色。排除D。③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守正创新:恪守正道,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结合语境“各地坚持_____,在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发力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和理念创新……”,这句里有“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所以应该选“守正创新”。④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是贬义词。结合语境“在这一方面,实践探索成果_____”,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形容实践探索成果多,此处不嫩那个用贬义词,排除“擢发难数”,应选“不胜枚举”。故选C。(2)解答这题的关键就是理清这三个语句之间的先后关系,“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然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后的结果是“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故选D。(3)“‘一嫩三鲜’之称的洞庭碧螺春,全国唯一保留蒸青工艺的恩施玉露,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汤黄澄高味醇甘爽的君山银针茶,让古人发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叹的武夷岩茶,已建立母本基因库的安吉白茶,讲述着民族团结故事的茯砖茶,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的径山茶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茶的种类。“一嫩三鲜”“武夷焙法实甲天下”“日本茶道之源”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已建立母本基因库的安吉白茶,讲述着民族团结故事的茯砖茶”运用了拟人手法。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095-2024土方机械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
- GB/T 45053-2024乙烯装置用透平压缩机
- 社团发展步骤计划
- 品质管理体系建设计划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徐州工程学院《音响与舞美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财务健康评估计划
- 如何合理配置品牌资源计划
- 娱乐行业创新计划
- 灭火器使用技巧培训
-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
- 阴极保护施工方案(5篇)
- 260吨汽车吊地基承载力验算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PPT
- 美的历程:美学导论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基坑监测方法技术课件
- 资产收购法律意见书范本
- 机动车检测站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智胜软件任九过滤使用说明
- 公司车辆加油费用控制方案
- BIS监测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