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1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1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1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1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1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包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乡村聚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自然或者非经济的因素造成的。正如费孝通所说:“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聚落必定是一种生存或生活空间的社会性整合物。聚落地理学和社会学对于聚落属性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分歧,其中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地理学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学突出社会建构的力量。我们会看到,聚落地理学还保持了对于聚落的一种朴素的实体论想象,而在社会学中,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对于房屋和聚落的关注更是不够。聚落是大地上的人文(纹),地不同,人不同,纹理也不同。这看上去很好解释,但聚落的历史往往比较长,影响因素多,进行个案的解释会很精彩,要跳出个案来寻找一般规律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地理学家通常会十分强调地形的影响,认为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会比山区大一些。这在华北确实如此但在浙江、湖南、皖南等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可能反而比平原更容易找到大的乡村聚落。地理学家还重视腹地的大小,强调一地的生存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影响聚落的规模,但却没有没有兼顾人们在生活上的考虑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有的理论对于解释同一个市场体系内部的聚落间聚落规模差异是有效的却不能用来解释聚落形态的区域间差异,因为在每一个区域中都存在中心地体系。也有地理学家用经济区位影响聚落规模的规律来解释,但也不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历史的因素被看成是地理因素的重要补充,一般认为历史较长的聚落会大一些。这一观点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比较容易成立。如果以一个乡镇为单位来统计,会发现规模和历史长短之间确实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观察到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却不等于可以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在同一个区域内大的聚落更可能是古老的,但聚落是一个体系,其中必定会有大有小,是大的容易久存,还是老的发展机会多呢?老的容易变大,也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区位优势。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部,区位对于规模的影响力其实会比历史更加明显。一旦区位优势丧失,无论多么古老的聚落都会衰落下去。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被引进来做进一步的补充,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聚族而居”的说法,但聚族的“聚”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即使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一个宗族也会分居在多个聚落中,各个聚落大小不一。再如,不少研究注意到国家政治对于聚落形态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学者对于古代聚落形态的研究,以及今天人们从宅基地制度或者城市化政策等方面对于聚落形态的研究等等。不过,如果要从具体的制度或政策的角度研究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更值得重视的不是全国性的制度或政策,而是地方性的治理实践。在大一统的社会中,各地具体治理实践的差异性很重要,与地理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相比较而言,这种治理上的差异似乎更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区域差异。变量的杂多实际上给人带来了一种无序感,甚至有学者认为这种无序性其实正是传统聚落形态演化的基本特征。对于自发形成的结构来说,变化路径不清晰几乎就是必然的,但对于今天的学者来说,我们总是希望从这种必然复杂的历史中获得某些明晰的教益。要减少这种变量杂多带来的无序感,或许应该引入演化的视角,将以上各种静态的因素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进行梳理。而且一些人文地理学家或者规划学者的文献显示出一种集体性的认知:在描述聚落的演化时,需要更多地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然而,囿于学科的界限,他们很难展开对于社会过程的分析。聚落实体观可能妨碍了地理学家的想象力。在地理学家看来,每一个聚落都是一个具体而实在的存在,它们是一个个客观的物的体系。各种物,尤其是房屋与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并且每一个自成一体的聚落都有“一个”专有的历史。抱持如此扎根的聚落实体观,就不容易接受对于聚落形态的跨区域的统一解释。这样的聚落不再是实体,而是一束关系,对聚落作如此想象恰是社会学所擅长的。(摘编自熊万胜《聚落的三重性:解释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分析框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非自然或者非经济的因素造成了乡村聚落,这与费孝通的观点是一致的。B.聚落地理学更注重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造成了它与社会学之间有着难以相融的巨大分歧。C.聚落的规模虽然与时间有关,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就越大,但区位优势的影响力不容忽视。D.如果将聚落看成是具体而实在的存在,就不容易接受对聚落形态的跨区域做统一的解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这意味着在社会学中对于房屋和聚落作为实体的关注度目前还不够。B.从第三段可以看出,虽然地理学学者对聚落形态的差异给出了多种解释,但依然形成了一个公认范式。C.作者认为如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研究,那么历史的长短和聚落的规模之间不一定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D.“聚族的‘聚’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可见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人们也会分居在多个聚落之中。(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五段的观点的一项是A.在不少山地丘陵里广泛分布着中型的团状聚落,这些地区的农民住宅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区域。B.地理学家认为耕作半径对小农经济聚落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平原的聚落规模一般会比山区的大。C.从先秦到两汉,百姓居住场所经历了由在封闭有墙的聚落生活到与生活在无围墙聚落并存的变化。D.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桐汭县,在撤并村镇政策执行的力度上,与其他各县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4)联系全文,概括说明如何才能突破聚落地理学研究的局限?(5)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证明影响聚落形成的变量是复杂的。2.(2023秋•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白兰花戴涛我每次走过街边的花店,总免不了朝里面的鲜花看上几眼,心想会不会有白兰花呢?可每次都会很失望。其实我也知道,白兰花是不会出现在花店里的,而且我也不是在花店里认识她的。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下班后去一家百货公司买东西,这家公司坐落在已经繁华了百年的淮海路(旧名“霞飞路”)上。当我经过一个弄堂口时,感觉有一缕香气飘来,香气自然清幽,还夹带了一丝暖暖的甜味,这显然不同于平日里空气中弥漫着的各类人造香精。于是我开始寻找,在弄堂口我看到了一位六十来岁的妇人,她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她的跟前放着一个竹子编织的篮子,篮子里面铺着一块蓝条白底的湿毛巾,在毛巾的上面排着十几朵奶白色的小花,它两三厘米长,体型纤细,却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阿婆,这是什么花?白兰花。哦,白兰花,这花真好闻。嗯,这可是最迷人的花香。老妇人说话的声音,还有她的笑容都显得特别优雅,完全颠覆了我平日里对街头摆摊者或者一般市民的印象。我被她吸引,便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她卖花。这时走过一对青年男女,女子问男子:老公,这是什么花?这么香呀。男子说: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蹲下来问老妇人。当知道这叫白兰花时,男青年显得异常兴奋:哇,这就是白兰花!我看过几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电影,里面都有在街头叫卖,“白兰花”“白兰花”。这叫声又嗲又糯,每次看完了电影,这声音还在我的脑子里转。老妇人微笑着看着他们:嗯,白兰花在这个城市被人喜欢的时间啊,已经超过了我的年龄。女青年对男青年说:老公,我要买。好的。阿婆,这花多少钱一朵?难得你们年轻人喜欢,就送给你啦。说完,老妇人从篮子里精心挑选出一朵白兰花,小心翼翼地把拴在花上的铁丝弯成一个钩子,将花轻轻地挂在了女青年胸前的扣子上,随后还送上一句祝福:祝福你们像白兰花一样美好。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了。告别了老妇人,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如果不是生活拮据,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会坐在弄堂口卖花吗?可照她这样的卖法,一天又能挣几个钱?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路过那里,然后买一朵白兰花。不久后的一天,我和一位经营宾馆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想打造一家能够体现上海这座城市文化风貌的酒店,问我有什么建议。我说可以在每个房间放上一朵白兰花,并且告诉客人,这是这座城市的味道。朋友听后说,好像有点道理,可以试试。我说这花由我来提供吧。朋友笑了,说这点小生意你也做。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妇人,她的脸上还是那么优雅、那么平静,说:这样好吗?这有什么不好?不是为了宣传我们城市的文化嘛。老妇人终于同意了。明天您准备两百朵花吧,我和您一起送过去。不麻烦你了,我自己去吧。第一次我还是陪您去吧。我坚持道。老妇人见我这样坚决的态度,也就只好答应了。我们说好了第二天中午我去她家接她。第二天中午,我按照她给我的地址找到了她的家。这是在市中心区域的一排老式洋房,应该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推开她家的门,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摆设全是欧式的。她让我坐到沙发上,给我倒上一杯白开水,充满歉意地对我说:真对不起,我先生走了以后,家里已经不备咖啡、茶叶了。为了打破尴尬气氛,我问她:您怎么会想到去街上卖白兰花?她沉默了片刻,说:记得小时候,我看见妈妈穿的旗袍上总是别着一朵白兰花,白兰花的气味就像是妈妈的气味,然后整个城市好像也是这个气味,所以我就迷上了白兰花。从我上小学到开始教书,每天都会佩戴着一朵白兰花。可是现在,白兰花要从这个城市消失了,人们脚步匆匆,似乎并不留意平凡的白兰花。喜欢白兰花就需要辛辛苦苦地在街头卖白兰花吗?我是想叫更多的人能够喜欢白兰花。还有,我感觉拿卖花的钞票去帮助失学儿童,要比拿其他钞票更有意义,也更让我开心。(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走过街边的花店,总要朝里面的鲜花看上几眼,这说明“我”对二十多年前邂逅老妇人卖白兰花一事印象深刻,至今难忘。B.精心挑选、小心翼翼地把铁丝弯成钩子、为女青年轻轻地挂上白兰花……细致的描写勾勒出温馨的场景,这一场景令“我”深受感动。C.老妇人对体型纤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的白兰花情有独钟,是因为白兰花寄寓着她对丈夫、对母亲的思念和缅怀。D.老妇人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和英勇的壮举,但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优雅、宁静、温暖、爱心,看到了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光辉。(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致力于细节描写,如“铺着一块蓝条白底的湿毛巾”的描写体现了老妇人对白兰花的细心呵护。B.小说所写男女青年买花的情节既刻画了老妇人的形象,又为后文“我”找老妇人买白兰花作铺垫。C.与《哦,香雪》的写作视角不同,本小说以“我”为视角,讲述了“我”的所见所感,增添了真实性。D.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首写现在,然后叙述往事,这样安排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老妇人并非因生活拮据而卖花,小说结尾在揭开这一谜底之前,前文已作了铺垫,请简要分析。(4)茹志鹃的《百合花》被人们称为“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这篇小说也具有“散文化”“诗化”的特点,请简要分析。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①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②。俯仰之间已陈迹③,莫窗归了读残书。[注]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②成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③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语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扣题入手,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身浓浓的孤独凄苦之情。B.颔联诗人远眺,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近观则见“身闲心苦”的白鹭,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C.诗的后半部分在记叙中抒情: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景象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尾联则道出了诗人的心志。D.诗歌脱弃凡俗,格高调逸,但这种高格又不是借助华丽辞藻体现出来的,诗人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2)本诗尾联使用典故,意蕴丰富,请结合所学内容,对典故加以分析。三.默写(共1小题)4.(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谁主沉浮?(2),烟涛微茫信难求。(3)洞天石扉,。(4)明明如月,。(5),百年多病独登台。(6)《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7)《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套用汉乐府《鸡鸣》中的诗句,写了极为平常又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鸡鸣狗吠。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下列选项断句准确的一项是()赵军固壁①不战②秦③数挑战④廉颇⑤不肯⑥赵王⑦信秦之间A.②④⑦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夺取,与成语“出类拔萃”中的“拔”意义不同。B.间,间谍,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意义相同。C.信用,意为信任重用,与现代汉语中“讲信用”的“信用”一词意义不同。D.被,通“披”,穿,与《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攻打赵国,原本畏惧秦国的赵王经过廉颇、蔺相如的一番劝谏后,决定与秦王相会于渑池,主动表达示好的态度。B.渑池之会前,廉颇与赵王诀别时做的后续安排,体现他对局势的清醒认识;长平之战的坚守不出体现了他的军事谋略。C.赵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取代廉颇,廉颇怒而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后廉颇自己也逃到魏国,却一直没有被魏王信任。D.因赵国多次受秦兵侵扰,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但由于奸人作梗而放弃;后来廉颇被楚王接到楚国,也没有立下战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②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5)长平之战时,与秦军对峙的廉颇为何被免职?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焚膏继晷,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是一位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的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们都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就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以这种三心二意的读书态度,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叶嘉莹曾说:“(我父母)他们都以为儿童幼年时记忆力好,应该多读些有久远价值和意义的古典诗书。”童年和少年时读的书至关重要,它会帮助人们打下人生结实的底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生。即使他们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宝藏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不能坚持,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就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了。”为什么原句更好?请说明理由。7.(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说《百合花》并没有正面描写战斗场面,而是集中描绘了几幅日常情景,巧妙地展现出人物的特征。在“同行”和“借被”这两个场景中,“我”和新媳妇各自初次见到通讯员,都对他有些误解。也正是通过这些误解,“我”和新媳妇才了解到通讯员看似有些_____,其实是个质朴善良的年轻人,对他颇感亲切和喜爱。到了晚上,氛围稍微舒缓,随后战斗打响了,并且越来越激烈,不可阻挡地将故事推向高潮:通讯员被送到包扎所,“我”和新媳妇目睹了他的死亡。在战斗前与战斗后,所有的细节都是_____的,无论是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在新媳妇家挂破的衣服,还是送“我”的两个馒头。作者十分善于通过对具体的人和物的描写,来表达_____而美好的感情。通讯员之死,是一个普通的、具体的人的死亡。因此,与单纯的崇高感相比,牺牲时仍穿着挂破的衣服的他,在读者内心所引发的更多的是亲切的喜爱和同情。同时,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让同样年轻且尚未体验人生幸福的通讯员之死显得更令人。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战争之残酷与生活之静美构成鲜明的对比。纵然是在残酷的战争时期发生了悲剧事件,但小说的总体情绪是克制的。当被子盖上通讯员的脸时,文章呈现出告别与拥抱、牺牲与希望的复杂情感。可以说,这是另一种理想主义,另一种革命浪漫主义。(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谨言慎行响应微妙惋惜B.不苟言笑响应奥妙痛惜C.不苟言笑呼应微妙痛惜D.谨言慎行呼应奥妙惋惜(2)如果把“(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放到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下列所放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的视角。B.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C.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的视角。D.作者借用新媳妇这个“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的视角。(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展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B.和《荷花淀》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展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C.和《荷花淀》对一场惊险伏击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D.和《荷花淀》对一场伏击惊险的抒情化描写相比,《百合花》所描写的是战争背景下的日常空间,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给人一种更亲切的感觉。六.作文(共1小题)8.(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附加题: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开了人生的重要一步。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弥足珍贵。请以“青春”为主题,写一首现代诗,体现你对“青春”的认知或感悟。要求:使用意象,灵活押韵,语言凝练、含蓄,字数不限。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包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乡村聚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自然或者非经济的因素造成的。正如费孝通所说:“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聚落必定是一种生存或生活空间的社会性整合物。聚落地理学和社会学对于聚落属性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分歧,其中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地理学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学突出社会建构的力量。我们会看到,聚落地理学还保持了对于聚落的一种朴素的实体论想象,而在社会学中,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对于房屋和聚落的关注更是不够。聚落是大地上的人文(纹),地不同,人不同,纹理也不同。这看上去很好解释,但聚落的历史往往比较长,影响因素多,进行个案的解释会很精彩,要跳出个案来寻找一般规律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地理学家通常会十分强调地形的影响,认为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会比山区大一些。这在华北确实如此但在浙江、湖南、皖南等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可能反而比平原更容易找到大的乡村聚落。地理学家还重视腹地的大小,强调一地的生存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影响聚落的规模,但却没有没有兼顾人们在生活上的考虑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有的理论对于解释同一个市场体系内部的聚落间聚落规模差异是有效的却不能用来解释聚落形态的区域间差异,因为在每一个区域中都存在中心地体系。也有地理学家用经济区位影响聚落规模的规律来解释,但也不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历史的因素被看成是地理因素的重要补充,一般认为历史较长的聚落会大一些。这一观点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比较容易成立。如果以一个乡镇为单位来统计,会发现规模和历史长短之间确实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观察到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却不等于可以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在同一个区域内大的聚落更可能是古老的,但聚落是一个体系,其中必定会有大有小,是大的容易久存,还是老的发展机会多呢?老的容易变大,也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区位优势。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部,区位对于规模的影响力其实会比历史更加明显。一旦区位优势丧失,无论多么古老的聚落都会衰落下去。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被引进来做进一步的补充,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聚族而居”的说法,但聚族的“聚”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即使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一个宗族也会分居在多个聚落中,各个聚落大小不一。再如,不少研究注意到国家政治对于聚落形态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学者对于古代聚落形态的研究,以及今天人们从宅基地制度或者城市化政策等方面对于聚落形态的研究等等。不过,如果要从具体的制度或政策的角度研究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更值得重视的不是全国性的制度或政策,而是地方性的治理实践。在大一统的社会中,各地具体治理实践的差异性很重要,与地理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相比较而言,这种治理上的差异似乎更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区域差异。变量的杂多实际上给人带来了一种无序感,甚至有学者认为这种无序性其实正是传统聚落形态演化的基本特征。对于自发形成的结构来说,变化路径不清晰几乎就是必然的,但对于今天的学者来说,我们总是希望从这种必然复杂的历史中获得某些明晰的教益。要减少这种变量杂多带来的无序感,或许应该引入演化的视角,将以上各种静态的因素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进行梳理。而且一些人文地理学家或者规划学者的文献显示出一种集体性的认知:在描述聚落的演化时,需要更多地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然而,囿于学科的界限,他们很难展开对于社会过程的分析。聚落实体观可能妨碍了地理学家的想象力。在地理学家看来,每一个聚落都是一个具体而实在的存在,它们是一个个客观的物的体系。各种物,尤其是房屋与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并且每一个自成一体的聚落都有“一个”专有的历史。抱持如此扎根的聚落实体观,就不容易接受对于聚落形态的跨区域的统一解释。这样的聚落不再是实体,而是一束关系,对聚落作如此想象恰是社会学所擅长的。(摘编自熊万胜《聚落的三重性:解释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分析框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很大程度上,非自然或者非经济的因素造成了乡村聚落,这与费孝通的观点是一致的。B.聚落地理学更注重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造成了它与社会学之间有着难以相融的巨大分歧。C.聚落的规模虽然与时间有关,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就越大,但区位优势的影响力不容忽视。D.如果将聚落看成是具体而实在的存在,就不容易接受对聚落形态的跨区域做统一的解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这意味着在社会学中对于房屋和聚落作为实体的关注度目前还不够。B.从第三段可以看出,虽然地理学学者对聚落形态的差异给出了多种解释,但依然形成了一个公认范式。C.作者认为如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研究,那么历史的长短和聚落的规模之间不一定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D.“聚族的‘聚’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可见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人们也会分居在多个聚落之中。(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五段的观点的一项是DA.在不少山地丘陵里广泛分布着中型的团状聚落,这些地区的农民住宅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区域。B.地理学家认为耕作半径对小农经济聚落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平原的聚落规模一般会比山区的大。C.从先秦到两汉,百姓居住场所经历了由在封闭有墙的聚落生活到与生活在无围墙聚落并存的变化。D.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桐汭县,在撤并村镇政策执行的力度上,与其他各县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4)联系全文,概括说明如何才能突破聚落地理学研究的局限?(5)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证明影响聚落形成的变量是复杂的。【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B.文本中说,“其中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地理学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学突出社会建构的力量”。因此,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种的,并不只是由社会学更注重社会构建的力量造成的。故选B。(2)B.文中第三段提到“但聚落的历史往往比较长,影响因素多,要跳出个案来寻找一般规律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这说明对于聚落形态的差异并没有形成公认的范式。故选B。(3)D.第五段主要是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其中还强调了地方性治理实践的重要性,D就是讲地方政策的实施,符合第五段的理论。A和B更侧重于自然因素,适合作为第二段的论据。C则讲了聚落的演变过程。故选D。(4)①结合“要减少这种变量杂多带来的无序感,或许应该引入演化的视角,将以上各种静态的因素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进行梳理”可知,地理学家应引入演化的视角,将各种静态的因素放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进行梳理。②结合“而且一些人文地理学家或者规划学者的文献显示出一种集体性的认知:在描述聚落的演化时,需要更多地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可知,地理学家既要重视空间,又要超越聚落实体观,更多地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5)①结合“地理学家通常会十分强调地形的影响,认为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会比山区大一些”“历史的因素被看成是地理因素的重要补充,一般认为历史较长的聚落会大一些”“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被引进来做进一步的补充”可知,整体上,文中列举了聚落形成的三个原因,分别是地理因素、历史原因和社会文化原因。②每个原因中,又具体列举了各自的特殊情况。结合“有的理论对于解释同一个市场体系内部的聚落间聚落规模差异是有效的却不能用来解释聚落形态的区域间差异,因为在每一个区域中都存在中心地体系。也有地理学家用经济区位影响聚落规模的规律来解释,但也不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可知,地理因素中,地形生产和经济区位都不是一般规律;结合“如果以一个乡镇为单位来统计,会发现规模和历史长短之间确实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观察到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却不等于可以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知,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结合“不过,如果要从具体的制度或政策的角度研究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更值得重视的不是全国性的制度或政策,而是地方性的治理实践。在大一统的社会中,各地具体治理实践的差异性很重要,与地理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相比较而言,这种治理上的差异似乎更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区域差异”可知,聚族而居不是简单的比邻而居,社会文化因素中国家政治和地方治理都有影响。答案:(1)B(2)B(3)D(4)①地理学家应引入演化的视角,将各种静态的因素放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进行梳理。②地理学家既要重视空间,又要超越聚落实体观,更多地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5)①整体上,文中列举了聚落形成的三个原因,分别是地理因素、历史原因和社会文化原因。②每个原因中,又具体列举了各自的特殊情况。地理因素中,地形生产和经济区位都不是一般规律;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聚族而居不是简单的比邻而居,社会文化因素中国家政治和地方治理都有影响。2.(2023秋•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白兰花戴涛我每次走过街边的花店,总免不了朝里面的鲜花看上几眼,心想会不会有白兰花呢?可每次都会很失望。其实我也知道,白兰花是不会出现在花店里的,而且我也不是在花店里认识她的。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下班后去一家百货公司买东西,这家公司坐落在已经繁华了百年的淮海路(旧名“霞飞路”)上。当我经过一个弄堂口时,感觉有一缕香气飘来,香气自然清幽,还夹带了一丝暖暖的甜味,这显然不同于平日里空气中弥漫着的各类人造香精。于是我开始寻找,在弄堂口我看到了一位六十来岁的妇人,她坐在一张小板凳上,她的跟前放着一个竹子编织的篮子,篮子里面铺着一块蓝条白底的湿毛巾,在毛巾的上面排着十几朵奶白色的小花,它两三厘米长,体型纤细,却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阿婆,这是什么花?白兰花。哦,白兰花,这花真好闻。嗯,这可是最迷人的花香。老妇人说话的声音,还有她的笑容都显得特别优雅,完全颠覆了我平日里对街头摆摊者或者一般市民的印象。我被她吸引,便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她卖花。这时走过一对青年男女,女子问男子:老公,这是什么花?这么香呀。男子说:我也不知道。于是他们蹲下来问老妇人。当知道这叫白兰花时,男青年显得异常兴奋:哇,这就是白兰花!我看过几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电影,里面都有在街头叫卖,“白兰花”“白兰花”。这叫声又嗲又糯,每次看完了电影,这声音还在我的脑子里转。老妇人微笑着看着他们:嗯,白兰花在这个城市被人喜欢的时间啊,已经超过了我的年龄。女青年对男青年说:老公,我要买。好的。阿婆,这花多少钱一朵?难得你们年轻人喜欢,就送给你啦。说完,老妇人从篮子里精心挑选出一朵白兰花,小心翼翼地把拴在花上的铁丝弯成一个钩子,将花轻轻地挂在了女青年胸前的扣子上,随后还送上一句祝福:祝福你们像白兰花一样美好。眼前的这一幕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了。告别了老妇人,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如果不是生活拮据,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会坐在弄堂口卖花吗?可照她这样的卖法,一天又能挣几个钱?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路过那里,然后买一朵白兰花。不久后的一天,我和一位经营宾馆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想打造一家能够体现上海这座城市文化风貌的酒店,问我有什么建议。我说可以在每个房间放上一朵白兰花,并且告诉客人,这是这座城市的味道。朋友听后说,好像有点道理,可以试试。我说这花由我来提供吧。朋友笑了,说这点小生意你也做。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妇人,她的脸上还是那么优雅、那么平静,说:这样好吗?这有什么不好?不是为了宣传我们城市的文化嘛。老妇人终于同意了。明天您准备两百朵花吧,我和您一起送过去。不麻烦你了,我自己去吧。第一次我还是陪您去吧。我坚持道。老妇人见我这样坚决的态度,也就只好答应了。我们说好了第二天中午我去她家接她。第二天中午,我按照她给我的地址找到了她的家。这是在市中心区域的一排老式洋房,应该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推开她家的门,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摆设全是欧式的。她让我坐到沙发上,给我倒上一杯白开水,充满歉意地对我说:真对不起,我先生走了以后,家里已经不备咖啡、茶叶了。为了打破尴尬气氛,我问她:您怎么会想到去街上卖白兰花?她沉默了片刻,说:记得小时候,我看见妈妈穿的旗袍上总是别着一朵白兰花,白兰花的气味就像是妈妈的气味,然后整个城市好像也是这个气味,所以我就迷上了白兰花。从我上小学到开始教书,每天都会佩戴着一朵白兰花。可是现在,白兰花要从这个城市消失了,人们脚步匆匆,似乎并不留意平凡的白兰花。喜欢白兰花就需要辛辛苦苦地在街头卖白兰花吗?我是想叫更多的人能够喜欢白兰花。还有,我感觉拿卖花的钞票去帮助失学儿童,要比拿其他钞票更有意义,也更让我开心。(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走过街边的花店,总要朝里面的鲜花看上几眼,这说明“我”对二十多年前邂逅老妇人卖白兰花一事印象深刻,至今难忘。B.精心挑选、小心翼翼地把铁丝弯成钩子、为女青年轻轻地挂上白兰花……细致的描写勾勒出温馨的场景,这一场景令“我”深受感动。C.老妇人对体型纤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的白兰花情有独钟,是因为白兰花寄寓着她对丈夫、对母亲的思念和缅怀。D.老妇人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和英勇的壮举,但人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优雅、宁静、温暖、爱心,看到了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光辉。(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致力于细节描写,如“铺着一块蓝条白底的湿毛巾”的描写体现了老妇人对白兰花的细心呵护。B.小说所写男女青年买花的情节既刻画了老妇人的形象,又为后文“我”找老妇人买白兰花作铺垫。C.与《哦,香雪》的写作视角不同,本小说以“我”为视角,讲述了“我”的所见所感,增添了真实性。D.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首写现在,然后叙述往事,这样安排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老妇人并非因生活拮据而卖花,小说结尾在揭开这一谜底之前,前文已作了铺垫,请简要分析。(4)茹志鹃的《百合花》被人们称为“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这篇小说也具有“散文化”“诗化”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C(2)D(3)①老妇人的声音、笑容特别优雅,这不像是街头摆摊者或一般市民所能有的。②两个年轻人喜欢并且想要买白兰花,老妇人就送给他们,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刻意赚钱。③“我”给老妇人带来了大生意,老妇人并不格外惊喜,经“我”劝说才同意,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在意赚钱多少。④老妇人的家是市中心区域的老式洋房,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摆设全是欧式的,这暗示了老妇人的生活并不拮据。(4)①这篇小说不以曲折、复杂的情节取胜,只是叙述了一位老妇人卖花的平凡简单的故事。②这篇小说以“白兰花”为意象,“白兰花”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③这篇小说的语言虽然较为平淡,但抒情意味较为浓厚,表达含蓄。【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文本分析和概括能力。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对名言进行分析,再结合文本进行解释。【解答】(1)C.“白兰花寄寓着她对丈夫、对母亲的思念和缅怀”错误,“记得小时候,我看见妈妈穿的旗袍上总是别着一朵白兰花,白兰花的气味就像是妈妈的气味,然后整个城市好像也是这个气味,所以我就迷上了白兰花”,老妇人在述说她对白兰花的记忆和印象时,并未提及自己的丈夫。故选:C。(2)D.“插叙”错误,应为倒叙。故选:D。(3)“老妇人说话的声音,还有她的笑容都显得特别优雅,完全颠覆了我平日里对街头摆摊者或者一般市民的印象”,老妇人的声音、笑容特别优雅,这不像是街头摆摊者或一般市民所能有的。“难得你们年轻人喜欢,就送给你啦。说完,老妇人从篮子里精心挑选出一朵白兰花,小心翼翼地把拴在花上的铁丝弯成一个钩子,将花轻轻地挂在了女青年胸前的扣子上”,两个年轻人喜欢并且想要买白兰花,老妇人就送给他们,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刻意赚钱。“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老妇人,她的脸上还是那么优雅、那么平静,说:这样好吗?这有什么不好?不是为了宣传我们城市的文化嘛。老妇人终于同意了”,“我”给老妇人带来了大生意,老妇人并不格外惊喜,经“我”劝说才同意,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在意赚钱多少。“我按照她给我的地址找到了她的家。这是在市中心区域的一排老式洋房,应该也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推开她家的门,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摆设全是欧式的”,老妇人的家是市中心区域的老式洋房,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摆设全是欧式的,这暗示了老妇人的生活并不拮据。(4)从情节看,小说三要素之一是情节,这篇小说只是叙述了一位老妇人卖花的平凡简单的故事,因为爱花,所以卖花,结尾表明老妇人卖花原因,也是水到渠成,没有波澜,小说不以曲折、复杂的情节取胜。从意象看,这篇小说以“白兰花”为意象,“白兰花”是“奶白色的小花,它两三厘米长,体型纤细,却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这种花与众不同,淡雅,幽香,本身就充漫诗意,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一如老妇人的形象。从语言看,这篇小说的语言较为平淡,但“当我经过一个弄堂口时,感觉有一缕香气飘来,香气自然清幽,还夹带了一丝暖暖的甜味”“祝福你们像白兰花一样美好”“在每个房间放上一朵白兰花,并且告诉客人,这是这座城市的味道”“我是想叫更多的人能够喜欢白兰花。还有,我感觉拿卖花的钞票去帮助失学儿童,要比拿其他钞票更有意义,也更让我开心”等语言抒情意味较为浓厚,表达含蓄。答案:(1)C(2)D(3)①老妇人的声音、笑容特别优雅,这不像是街头摆摊者或一般市民所能有的。②两个年轻人喜欢并且想要买白兰花,老妇人就送给他们,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刻意赚钱。③“我”给老妇人带来了大生意,老妇人并不格外惊喜,经“我”劝说才同意,这说明老妇人卖花并不在意赚钱多少。④老妇人的家是市中心区域的老式洋房,客厅的设计和家具的摆设全是欧式的,这暗示了老妇人的生活并不拮据。(4)①这篇小说不以曲折、复杂的情节取胜,只是叙述了一位老妇人卖花的平凡简单的故事。②这篇小说以“白兰花”为意象,“白兰花”这一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③这篇小说的语言虽然较为平淡,但抒情意味较为浓厚,表达含蓄。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池口风雨留三日黄庭坚①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②。俯仰之间已陈迹③,莫窗归了读残书。[注]①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②成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③王羲之《兰亭集序》的语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首联从扣题入手,描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身浓浓的孤独凄苦之情。B.颔联诗人远眺,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近观则见“身闲心苦”的白鹭,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C.诗的后半部分在记叙中抒情: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景象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尾联则道出了诗人的心志。D.诗歌脱弃凡俗,格高调逸,但这种高格又不是借助华丽辞藻体现出来的,诗人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2)本诗尾联使用典故,意蕴丰富,请结合所学内容,对典故加以分析。【答案】(1)A(2)尾联翻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但王羲之的本意是感慨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而黄庭坚却反其意用之:世事瞬息万变,人生苦短,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处吧。【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A.“字里行间流露出自身浓浓的孤独凄苦之情”错误。小市人们以淡饭素菜度日,实际是一种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通过后文“身闲”等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是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故选:A。(2)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意思是“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表达的情感却和原句不同,王羲之的本意是感慨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而黄庭坚却反其意用之:世事瞬息万变,人生苦短,表达了对“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表现出不慕荣利,以读书自娱的人生态度,在悠闲旷达的笔调中隐隐透露出内心的苦闷不平。答案:(1)A(2)尾联翻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但王羲之的本意是感慨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而黄庭坚却反其意用之:世事瞬息万变,人生苦短,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处吧。译文:孤城三天刮风吹雨,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饭素滔充饥度日。烟雨迷蒙中远眺,那浩渺如练的长江水滔滔流向远方,那巍峨绵延的山岭,犹如一双长颈赤目的属玉鸟,近观此景,见雨中淋着一只白鹭。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紫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赏析:诗的前半在写景中抒情。首联从扣题入手,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长江边上贵池孤城,恰逢瑟瑟秋风夹着如烟秋雨,绵绵濛濛下了三日,我无奈滞留小城,集市也因为淫雨而失去了往日车水马龙、街市繁荣的景象,小市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诗人信手拈来,不假藻饰,富有孤城风雨图的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的喜爱。这里纯为写景,但内心情意已曲曲传出。颔联触物起兴,诗人放眼四顾,无意中有一些景物触动了他的情怀,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那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司马相如《上林赋》说:“鸿鹔鹄鸨,鴽鹅属玉”。以上是远眺,近观那么是:“身闲心苦一舂锄”。舂锄即白鹭,这种鸟满身雪白,给人以清高闲雅的印象,但诗人却感到它身虽闲而心实苦。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这里意象中含有兴起,赋中含有比喻,外表写白鹭,而实际那么是诗人的自喻。当时黄庭坚面临种种矛盾。他志大才高,但现实政治又使他失望,他只是个闲散无权的学官,只能自叹“少日心期转谬悠,蛾眉见妒且障羞”,“蚤年学屠龙,适用固疏阔,广文困齑盐,烹茶对秋月”。他不愿屈身事人,渴望归田,但迫于生计,又不得不折腰为官,所谓“尝尽身百忧,讫无田二顷”,“斑斑吾亲发,弟妹逼婚嫁,无以供甘旨,何缘敢闲暇”都道出了内心的苦闷。但诗在这里只点到即止,给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的余地。诗的后半在记叙中抒情。颔联以物为比兴,颈联那么是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这一造语也是一种巧思。反用典故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如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艺苑雌黄》说:“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这种手法受到禅宗的影响,禅宗推重翻却成案,更进一解的睿智,如六祖惠能的著名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惠能对神秀以树、镜来比喻心的偈语的翻案。黄庭坚此联从生活琐事中激发联想,闪耀出思想的火花,类似禅宗的机锋,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三.默写(共1小题)4.(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3)洞天石扉,訇然中开。(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7)《归园田居(其一)》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套用汉乐府《鸡鸣》中的诗句,写了极为平常又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鸡鸣狗吠。【答案】(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2)海客谈瀛洲(3)訇然中开(4)何时可掇(5)万里悲秋常作客(6)漫江碧透百舸争流(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解答】故答案为:(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重点字:寥)(2)海客谈瀛洲(重点字:瀛)(3)訇然中开(重点字:訇)(4)何时可掇(重点字:掇)(5)万里悲秋常作客(重点字:作)(6)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重点字:舸)(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重点字:颠)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4秋•包河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下列选项断句准确的一项是(D)赵军固壁①不战②秦③数挑战④廉颇⑤不肯⑥赵王⑦信秦之间A.②④⑦B.③④⑥C.①③④D.②④⑥(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拔,夺取,与成语“出类拔萃”中的“拔”意义不同。B.间,间谍,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间”意义相同。C.信用,意为信任重用,与现代汉语中“讲信用”的“信用”一词意义不同。D.被,通“披”,穿,与《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秦国攻打赵国,原本畏惧秦国的赵王经过廉颇、蔺相如的一番劝谏后,决定与秦王相会于渑池,主动表达示好的态度。B.渑池之会前,廉颇与赵王诀别时做的后续安排,体现他对局势的清醒认识;长平之战的坚守不出体现了他的军事谋略。C.赵悼襄王即位后,让乐乘取代廉颇,廉颇怒而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后廉颇自己也逃到魏国,却一直没有被魏王信任。D.因赵国多次受秦兵侵扰,赵王想重新起用廉颇,但由于奸人作梗而放弃;后来廉颇被楚王接到楚国,也没有立下战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②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5)长平之战时,与秦军对峙的廉颇为何被免职?【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赵军坚守营垒不与秦军交战,秦军多次向赵军挑衅,廉颇不肯出兵交战,赵王听信了秦国的间谍。“秦”是“挑战”的主语,“廉颇”是下一句的主语,“秦数挑战”句意、结构完整,前后都应断开,故②④处断开;“廉颇”是“不肯”的主语,“赵王”是“信”的主语,故⑥处断开;故选D。(2)A.正确。夺取。/超过。句意:夺取石城。/超出同类之上。B.错误。间谍。/参与。句意:秦国间谍说。/掌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C.正确。句意:魏国不能信任重用他。D.正确。句意:穿上铠甲跳上马。/将军身穿铠甲手执武器。故选B。(3)A.“赵王经过……主动表达示好的态度”错误,原文“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说明是秦国主动向赵国示好;故选A。(4)①“以”,用;“市道”,商人逐利的法则;“势”,权势;“去”,离开。译文:天下的人都用商人逐利的法则来结交朋友,当您有权势的时候,我们就追随您;当您失去权势的时候我们就离开您。②“与”,给;“金”,钱财;“毁”,诋毁,说人坏话。译文:廉颇的仇人郭开送给使者丰厚的钱财,让他诋毁廉颇。(5)由原文“赵王信秦之间”和“秦之间言曰:‘秦……独畏……赵括为将耳’”,以及后文“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可知,廉颇被免职是因为赵王听信秦国间谍的谣言,让赵括取代了廉颇。答案:(1)D(2)B(3)A(4)①天下的人都用商人逐利的法则来结交朋友,当您有权势的时候,我们就追随您;当您失去权势的时候我们就离开您。②廉颇的仇人郭开送给使者丰厚的钱财,让他诋毁廉颇。(5)因为赵王听信秦军畏惧赵括的谣言,让赵括取代了廉颇。参考译文: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廉颇作为赵国的主将带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国的军队打得大败,占领了阳晋城,被赵王任命为上卿,以作战勇敢闻名于诸侯。后来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又一次进攻赵国,杀死了赵国两万士卒。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说他想跟赵王在位于西河以外的渑池进行一次友好会面。赵王畏惧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跟赵王商议说:“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起程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把赵王送到赵国的边境,与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算的行程以及会见礼节从开始到完毕的时间,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出三十天。如果过了三十天您没有回到赵国,就请拥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用您来要挟赵国的想法。”赵王答应了,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会。赵孝成王七年,秦国军队和赵国军队在长平对峙,当时赵奢已经死去,而蔺相如也得了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率领赵军进攻秦军,秦军好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与秦军交战,秦军多次向赵军挑衅,廉颇不肯出兵交战,赵王听信了秦国的间谍。秦国的间谍说:“秦国人所忌惮的,唯独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赵王因此任命赵括为将军,取代廉颇。当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他。等到他再次被任命为大将,门客们又全都回来了。廉颇说:“客人们都请退回去吧!”门客们说道:“哎呀!您的看法为什么这么落后啊?天下的人都以商人逐利之道来结交朋友,当您有权势的时候,我们就追随您;当您失去权势的时候,我们就离开您。这本来就是很普遍的道理啊,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六年以后,赵王派遣廉颇率领军队进攻魏国的繁阳,夺取了这座城池。赵孝成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悼襄王继承王位,让乐乘取代廉颇。廉颇很生气,于是攻打乐乘,乐乘逃走了。廉颇也逃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廉颇在魏国居住了很长时间,但魏王对他并不信任和重用。赵国因为多次受到秦军的围困,赵王就想重新起用廉颇,而廉颇也想再次被赵王重用。赵王于是派使者到大梁去探望廉颇,看他是否可以重用。廉颇的仇人郭开送给使者丰厚的钱财,让他诋毁廉颇。赵王派来的使者见到廉颇,廉颇故意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还穿着盔甲骑上马,来表明自己还可以担当重任。赵王的使者回去后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然已经很老了,但是饭量却很好,只是跟我坐在一起时,很短的时间内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已经老了,于是没有征召他。楚王听说廉颇在魏国居住,就偷偷地派使者把他接到楚国。廉颇在做了楚国的将军之后,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廉颇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城。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4秋•瑶海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焚膏继晷,最后长眠于书桌上。毛泽东是一位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的、把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的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们都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就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以这种三心二意的读书态度,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叶嘉莹曾说:“(我父母)他们都以为儿童幼年时记忆力好,应该多读些有久远价值和意义的古典诗书。”童年和少年时读的书至关重要,它会帮助人们打下人生结实的底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一生。即使他们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宝藏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不能坚持,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就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了。”为什么原句更好?请说明理由。【答案】(1)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他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2)①原句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有些人读书时断时续、缺乏恒心的情况。②原句用分号将不同的情境和行为清晰地分隔开来,前后两句句式相对,结构工整,更有节奏感。改句则没有这样的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把长句子改成较短的语句,先抓出句子的主干,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的短句。(2)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解答】(1)先抽出句子主干“毛泽东是楷模”,“楷模”前的定语是“一位”“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把爱读书习惯保持了一生”“坚持读书”。可以先将原句压缩为“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然后将其它定语与“他”构成主谓句即可。注意语言表达要连贯。故答案为: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他从少年开始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他把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2)用词上,原句使用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熟语,它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的画面感,立即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读书行为上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这种具象化的描述比单纯的“不能坚持”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使描述更为生动和具体。句式上,原句“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就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中,用分号将两个并列的分句隔开,将几种读书的情况清晰地呈现给读者,前后分句句式一致,字数基本相同,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与韵律美,使得整个句子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而改写后的句子则将这些情境混在一起,句式不再工整。答案:(1)毛泽东是一位坚持读书的楷模。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