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武汉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便形成了高于邻邦异族的定居农耕文化。世代相传的躬耕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培养出他们浓厚的恋土情结。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们悲怆的心灵得以慰藉,在属于自己的乐园中,他们感受着生活的快乐,尽情释放热情并深深地热爱着它。正是这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无形中生发出一种强大的束缚力,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到了北宋,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编制起来,固着在土地之上,封建社会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稳定。从劳动者个人来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开山垦地、种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时,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这一切创造了一幕幕让人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场景。在农耕社会,个体劳动者自给自足、任劳任怨的意识以及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社会分工的影响,必将产生与之相应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正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描述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种完美农耕生活的核心就是土地,在这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意识也将是朴素的。无论富有抑或贫穷,幸福抑或痛苦,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识促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首先表现于农事诗中的便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媼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张耒《田家》其二)都描写了乡村田家躬耕劳作、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又如,陈藻的《田家妇》:“莳秧郎婿晚归来,白面匀妆是乃妻。笑说福唐风俗恶,一田夫妻两身泥。”诗中洋溢的情感使整个劳动过程充满谐趣美。再如,陈造的《田家谣》:“麦上场、蚕出篋,此时只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日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倏凉昼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中妇缀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展现了一家人和睦共处的生活场景,其中不乏轻松愉快的氛围,生活气息浓厚。宋代生产力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处在极速前进的步伐中,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家庭是由劳动个体组成的生产单位,只能以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生产的生活方式,将强烈的家庭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他们不仅共同创造幸福、共享天伦之乐,并且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许多农事诗将笔触伸向现实压迫下农民苦难生活原状,不假雕饰地刻画了农民的悲苦心酸,让人不忍卒读然而,更加触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则是高于文本之上的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如梅尧臣的《汝坟贫女》:“汝坟贫家女,行叉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何。”体现了农人相依为命,强烈的家庭意识。这首诗也记载妇女的哀怨,进一层说私家也‘毁’了,连父亲都折磨死了,自己没依没靠的了。再如,王安石《河北民》:“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表现边疆战乱之时,农民一家辛苦耕作、“老小相依”举家迁徙的艰难生活历程。而吕南公的《老樵》:“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客才蒙酬与半。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櫜。”以立于门口等他的“街东少年”和老樵家里的“病妇”形成明显的对照,刻画老樵夫艰苦的生存境况。“病妇”的存在不但不是其艰苦命运的累赘,反而是其情感的寄托,是其坚强生活的勇气。这些诗作纷纷以朴素感情作结,将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予以升华,使其深层文化意蕴更加耐人寻味。(摘编自韩梅、孙旭《宋代农事诗的文化阐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世代相传的躬耕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促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思想。B.农耕社会中,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的产生,受劳动者个人意识和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共同影响。C.农业在宋代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关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强烈的家庭观念是密不可分的。D.宋代农事诗既关注农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关注他们在现实中悲苦心酸的遭遇,其深层文化意蕴触动人心、耐人寻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让人艳羡不已”表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民对中国农民辛勤耕作、和谐互助创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羡慕。B.“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在文中指的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耕作,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意识朴素而又丰富。C.《诗经•芣苢》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从采获到收盛再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就情感而言,与本文第二段的表达相近。D.宋代农事诗中的苦与乐渗透着这一时期的时政民生,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时代的镜子,更是这一时期民族心理的映射。(3)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耕社会中的农民安土重迁,一年四季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这体现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B.人类行为往往具有一定动机,农民为了丰收而努力辛勤劳作,其实也是满足自己主观生存的欲望。C.高于文本之上的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消解了农耕生活的苦难,也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D.农事诗中描写的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的劳动画面,体现了乡土社会“男女有别”的特点。(4)请根据文本分析中国农民具有浓厚恋土情结的原因。(5)阅读《插秧歌》,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宋代农事诗的深层文化意蕴。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2.(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白皮鞋【苏丹】阿卜•白克尔•哈里德天色暗下来了,水汽预示着将有一个不愉快的黑夜。我坐在市场的一家咖啡馆里,苦苦地思索着下月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在责怪着自己:由于一时冲动,买了一双白皮鞋。按我这样地位的小职员来说,真不该如此,就是想买也该等下月再说。我埋怨我干的荒唐事儿。正在烦恼的时候,耳旁传来一声声叫擦皮鞋的声音……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约摸十一岁的孩子,披着一件不称体的长衬衣,两条瘦腿活像竖在地上的两根细棍,苍白的圆脸庞上长着一对炯炯发光的、满是孩子气的大眼睛。或许他早就以为我会坐下来的,所以竟没来得及等我张口告诉他这双皮鞋还是刚上脚的,他的两只小手就已经在身旁的小木箱里匆忙地翻寻着什么了。他严肃而又小心翼翼地卷起衣袖,从木箱里取出一个铁匣,①立刻埋首在这项“艰巨”的工作里。我百般无聊地看着电影院前熙来攘往的人群。现在不比公共假日那样,很少见到中学生的影子。站着的尽是些套“吉尔巴”或穿着形形色色衣衫的童工,男女摊贩杂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兜售吃食。我本以为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擦完的,而他不时顾盼着影院前的观众,低声问身旁另一个孩子:“听,开演了吧?”“我早看过了,你要瞧,你自个儿去吧?”这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玩弄着手里的木棍,一面又频频抬眼留心一个闲散地等着友人赴约的青年。②擦鞋的责备而又痛苦地扫了他一眼,便拿起我那擦好鞋油的一只白皮鞋放在墙脚下,稍晾一会儿再打光。熙熙攘攘的顾客不知是谁在鞋上踩了一下,这一脚几乎使他前功尽弃。他掸掉灰尘,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不长眼哪!”说着又伸出两只小手聚精会神地开始他的擦鞋工作。片刻间天空里越积越厚的乌云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嘟哝:③“真主保佑,这场雨下来,看不成电影还没什么,断了我的粮可怎么办?!”雨说下就下,稀疏的大滴雨点开始落了下来。人们蜂拥地躲进咖啡馆,渐渐把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挤越远了。滂沱大雨,倾盆如注,我端着座椅退进屋里,坐下后先忙着把两只光脚丫子塞进桌肚里,但心里止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孩子哪儿去了呢?准拿走了我的皮鞋……唉,多讨人喜欢的一双新皮鞋,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脱手的。本来嘛,眼看着浓云蔽日,预示着有一场大雨,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根本的问题倒还不是对这双丢失的鞋感到特别惋惜,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折磨人的整整一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小时里,我的心简直是随着表上的分针在移动。而这个小东西看来却毫不在意地计算着这一寸寸蚕食我的耐心,让我神经都快爆裂的时光。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竟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去的那条道,当然,最好能雇一辆车,可是车停在大马路上。还有钱呢?看来惟一的办法只能光着脚在我们那条既窄又危险的巷子里冒上一次险了。又过了一小时,雨还是下个不停,咖啡馆里挤得水泄不通,等着孩子把鞋送回来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抑制不住的气恼和郁闷阵阵袭上心头。播音机沙沙响了好长一阵终于静下来了。靠在躺椅上的、捏着帽子站久了的人都活跃起来,坐在一旁长凳上的还在热心地讨论着雨……时间将近午夜,雨势渐弱,最后天空里只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丝儿,人们可以回家了。人们开始离开咖啡馆,不到半小时,屋里便走空了。侍者动手收拾桌椅,示意说:你也该走了。老实说,我本也打算最末一个离开这儿,因为我不相信我的神经能经受得住自己光着脚在众目睽睽下走回家去。我低着头走出大厅,刚穿过活动门,一下子怔在那儿了,两条腿似乎瘫陷在淤泥里,半步也提不起来,张大了的嘴不知说什么好:一个不到十一岁的孩子——好熟的脸哟——光着上身,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倒在墙角里睡着了。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包东西。我过去轻轻地摇醒了他。他跳起身来,小手揉了一阵眼睛,迷糊中他忆起了我是谁,连忙打开布包,一边忸怩地向我道了歉。我这时才发现他是那么困倦,瞌睡沉重地压着他的眼皮。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我默默地踏上了归途。满街的泥水,人们早就进入香甜的梦乡……周围是一片漫长、寂静得怕人的黑夜。电线杆上的街灯散出一团团灰白的光芒,似乎连这个也给雨水浇了个透湿。这种时刻四周见不到一点活的东西,哪怕是一只丧家的狗,或是一只迷途的猫。一幅使我无法入眠的景象萦回在我的脑际,④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仿佛就坐在我床边,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赏•亚洲非洲大洋洲部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详细地描绘了“我”伴随情节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种种心态,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B.小说多处描写雨,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制造了“我”对孩子恶意揣测、孩子因等“我”睡着了的误会契机。C.“白皮鞋”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孩子的纯真品质;孩子的善良美好与“我”的虚荣自私形成强烈反差。D.小说具有明晰的镜头感,描写景物、人物绘声绘色,环境逼真生动,使读者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对于孩子擦鞋这件事,用“艰巨”词来形容他的小心翼翼,具有夸张的意味。B.句子②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孩子想看电影又不能放弃擦鞋的遗憾与矛盾。C.句子③用语言描写,表现孩子希望不要下雨,否则就没人擦鞋、生活就没有着落的担忧。D.句子④“我”对小男孩的称呼由“孩子”变为“我们的孩子”,表明了“我”的羞愧难当。(3)“我”对孩子的误解使结尾的突转意蕴无穷,请梳理误解的心理过程。(4)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认为怜悯心是天生的,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请分析小说如何体现卢梭的观点。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江汉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赠郭将军①李白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②护紫微③。平明拂剑朝天④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注】①此诗当是天宝三年(744)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被迫出翰林后在长安所作。②银台:宫门名,分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③紫微:紫微星,古人认为其为帝星,此处比喻皇帝。④朝天:朝见天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颂扬口吻,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B.颔联描述郭将军潇洒的政治生活,天大亮时佩剑上朝,太阳落山时醉酒回家。C.颈联通过“爱子”“美人”的行为,展现出一个家庭美满、生活惬意的将军形象。D.与《将进酒》借题发挥、借酒浇愁不同,本诗单纯是诗人饮酒取乐的酬赠之作。(2)尾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它与前三联的关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武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李商隐《锦瑟》中,以“,”两句表现怅惘的情怀。②《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③古代常把出行的人或出征的士兵称为“征夫”“征人”,这种称呼,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如“,”。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山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腹心之疾,齐犹疥癣耳,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其后四年,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盘庚》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女与吴俱亡,无为也。”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愿王蚤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材料二:宰嚭[注]王安石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注】宰嚭:又称伯嚭、太宰嚭,吴王夫差的宠臣,吴亡后被越王勾践处死。(1)材料一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其后A五年B吴王C闻齐景公死D而大臣E争宠F新君弱G乃兴师H北伐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患,祸患,与《论语•季氏篇》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患”意思不相同。B.殊,特别,与《过秦论》中“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中的“殊”意思相同。C.兴,兴盛,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的“兴”用法不同。D.“王不我用”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特殊句式。(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兵败求和,吴王认为齐国大臣争权内讧,国内政局不稳,存有战机,有利可图,不听伍子胥的谏言,与越国达成和议。B.伍子胥反对攻打齐国,越王趁此机会率部队来帮助吴国,并贿赂伯嚭。伯嚭反复为越国说好话,吴王最终采用了伯嚭的计谋。C.伍子胥认为,吴国即使攻破齐国也好比得到石头田,没有什么用处,而称臣后的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大患。D.材料二中,王安石明确表达对宰嚭的批判,警戒君王要铲除奸臣,否则一点小小的祸患都可能酿成惨痛后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②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5)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原因。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属于调节人体内情绪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一种强烈的荷尔蒙,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多巴胺”是大脑中使人产生快乐与满足的物质,从色彩心理学角度来看,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感与快乐体验。“多巴胺穿搭”追求高饱和色彩的协调搭配以及鲜明活泼的风格,①,同时也给普罗大众传达一种快乐清新的氛围、情绪。因此阳光、勇敢、元气是“多巴胺穿搭”的代名词。“多巴胺”渐成风潮,从美甲到咖啡乃至其他餐饮,万物皆可“多巴胺”。新的流量密码背后,是商家在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从穿搭到饮食,从可视的色彩到不可视的抽象概念,这一系列的“多巴胺”搭配,在社会心理上给大众带来一种积极的正面联想。通过“多巴胺”概念可以唤起愉悦感的体验,从而调动人们与其相关活动的正面愉悦情绪,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分泌,②。因此,“多巴胺”也具有“快乐因子”的引申含义,很多人直接将多巴胺的分泌称为释放“快乐因子”。(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波浪线处句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C.中国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远非昔比。D.你们互相替对方撒谎,真是一对“好朋友”啊。(3)“多巴胺”渐成风潮,请根据材料简述缘由。7.(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渔父对屈原的劝说,实际上包含了一段严密的逻辑推理。请结合划线部分内容,根据下面提示写出渔父的推理过程。①大前提:②小前提:③结论:(2)屈原的反驳并没说服渔父。请你分析以下材料中,歌德的反驳是如何巧妙还击对方的。诗人歌德到公因散步,不料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径上碰见一位对他抱有成见并把他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狭路相逢,四目相对。批评家傲慢地说:“对一个傻瓜,我决不让路。”歌德面对辱骂,微笑道:“我正好与你相反。”说罢往路边一站。闻此,那位批评家的脸变得通红,进退不得。六.作文(共1小题)8.(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年轻时其实是人最软弱但也最有冲劲的时候。这个时候他没什么资源,面对整个世界的广大未知领域,感到特别无助;但另一方面,他也有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可能性,可以做各种事。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年轻人的软弱和力量”这个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武汉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便形成了高于邻邦异族的定居农耕文化。世代相传的躬耕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培养出他们浓厚的恋土情结。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们悲怆的心灵得以慰藉,在属于自己的乐园中,他们感受着生活的快乐,尽情释放热情并深深地热爱着它。正是这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无形中生发出一种强大的束缚力,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到了北宋,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编制起来,固着在土地之上,封建社会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稳定。从劳动者个人来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开山垦地、种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时,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这一切创造了一幕幕让人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场景。在农耕社会,个体劳动者自给自足、任劳任怨的意识以及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社会分工的影响,必将产生与之相应的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正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描述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种完美农耕生活的核心就是土地,在这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意识也将是朴素的。无论富有抑或贫穷,幸福抑或痛苦,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识促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首先表现于农事诗中的便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社南村酒白如饧,邻翁宰牛邻媼烹。插花野妇抱儿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饱不知夜,裸股掣肘时欢争。去年百金易斗粟,丰岁一饮君无轻。”(张耒《田家》其二)都描写了乡村田家躬耕劳作、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又如,陈藻的《田家妇》:“莳秧郎婿晚归来,白面匀妆是乃妻。笑说福唐风俗恶,一田夫妻两身泥。”诗中洋溢的情感使整个劳动过程充满谐趣美。再如,陈造的《田家谣》:“麦上场、蚕出篋,此时只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日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倏凉昼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中妇缀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展现了一家人和睦共处的生活场景,其中不乏轻松愉快的氛围,生活气息浓厚。宋代生产力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处在极速前进的步伐中,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家庭是由劳动个体组成的生产单位,只能以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生产的生活方式,将强烈的家庭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他们不仅共同创造幸福、共享天伦之乐,并且真正做到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许多农事诗将笔触伸向现实压迫下农民苦难生活原状,不假雕饰地刻画了农民的悲苦心酸,让人不忍卒读然而,更加触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则是高于文本之上的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如梅尧臣的《汝坟贫女》:“汝坟贫家女,行叉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何。”体现了农人相依为命,强烈的家庭意识。这首诗也记载妇女的哀怨,进一层说私家也‘毁’了,连父亲都折磨死了,自己没依没靠的了。再如,王安石《河北民》:“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表现边疆战乱之时,农民一家辛苦耕作、“老小相依”举家迁徙的艰难生活历程。而吕南公的《老樵》:“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客才蒙酬与半。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櫜。”以立于门口等他的“街东少年”和老樵家里的“病妇”形成明显的对照,刻画老樵夫艰苦的生存境况。“病妇”的存在不但不是其艰苦命运的累赘,反而是其情感的寄托,是其坚强生活的勇气。这些诗作纷纷以朴素感情作结,将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予以升华,使其深层文化意蕴更加耐人寻味。(摘编自韩梅、孙旭《宋代农事诗的文化阐释》)(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世代相传的躬耕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促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思想。B.农耕社会中,以家庭为基础的生产单位的产生,受劳动者个人意识和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共同影响。C.农业在宋代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关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强烈的家庭观念是密不可分的。D.宋代农事诗既关注农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关注他们在现实中悲苦心酸的遭遇,其深层文化意蕴触动人心、耐人寻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让人艳羡不已”表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民对中国农民辛勤耕作、和谐互助创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羡慕。B.“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在文中指的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耕作,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意识朴素而又丰富。C.《诗经•芣苢》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从采获到收盛再到满载而归的情景,就情感而言,与本文第二段的表达相近。D.宋代农事诗中的苦与乐渗透着这一时期的时政民生,成为当时社会的缩影、时代的镜子,更是这一时期民族心理的映射。(3)下列与本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农耕社会中的农民安土重迁,一年四季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这体现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B.人类行为往往具有一定动机,农民为了丰收而努力辛勤劳作,其实也是满足自己主观生存的欲望。C.高于文本之上的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消解了农耕生活的苦难,也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D.农事诗中描写的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的劳动画面,体现了乡土社会“男女有别”的特点。(4)请根据文本分析中国农民具有浓厚恋土情结的原因。(5)阅读《插秧歌》,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宋代农事诗的深层文化意蕴。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答案】(1)D(2)A(3)C(4)①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民与土地产生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具有浓厚的恋土情结;②统治者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之上;③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使家庭观念深入人心,农民安于更重土地。(5)农事诗中描写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了乡村田家躬耕劳作、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及题干中的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这种美德促使整个民族产生安土重迁的思想”强加因果,原因应该是“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培养出他们浓厚的恋土情结”,而不是“勤劳自立的传统美德”。B.“受劳动者个人意识”错误,原文是“个体劳动者自给自足、任劳任怨的意识”,不是“个人意识”,选项偷换概念。C.“农业在宋代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其他阶层的关注,与……人们强烈的家庭观念是密不可分的”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宋代生产力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处在极速前进的步伐中,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家庭是由劳动个体组成的生产单位,只能以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生产的生活方式,将强烈的家庭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且“社会其他阶层的关注”不同于“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后者还包含了农民自己。D.正确。故选D。(2)A.“表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民对中国农民辛勤耕作、和谐互助创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羡慕”于文无据,原文是说“他们开山垦地、种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时,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这一切创造了一幕幕让人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场景”,没有明确表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农民对中国农民辛勤耕作、和谐互助创造出的美好生活非常羡慕。故选A。(3)C.“消解了农耕生活的苦难”错,原文“更加触动人心、发人深省的则是高于文本之上的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精神情感”是说这类诗歌更加触动人心、发人深省。故选C。(4)结合“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培养出他们浓厚的恋土情结。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那片耕耘的土地使他们悲怆的心灵得以慰藉,在属于自己的乐园中,他们感受着生活的快乐,尽情释放热情并深深地热爱着它”可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民与土地产生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具有浓厚的恋土情结;结合“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也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到了北宋,王安石提出了保甲法,其目的是用‘什伍之法’,把各地人民编制起来,固着在土地之上,封建社会的秩序便可以得到稳定”可知,统治者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之上;结合“从劳动者个人来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开山垦地、种植桑麻,一年四季辛苦耕作,起居有定,耕作有时,邻里和睦,互帮互助,这一切创造了一幕幕让人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场景”可知,劳动人民认为只要在土地上辛苦耕作,就可以有美好的生活;结合“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家庭是由劳动个体组成的生产单位,只能以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生活,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共同生产的生活方式,将强烈的家庭观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这种完美农耕生活的核心就是土地”可知,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使家庭观念深入人心,农民更安于土地。(5)结合“同甘共苦的情感意识促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首先表现于农事诗中的便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可知,农事诗中描写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了乡村田家躬耕劳作、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田夫抛秧田妇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农妇呼唤农夫休息一会儿吃早饭,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诗中描写丈夫劳作、妻子帮忙,并送饭丈夫吃,想让丈夫休息片刻,夫妻同甘共苦。结合“‘病妇’的存在不但不是其艰苦命运的累赘,反而是其情感的寄托,是其坚强生活的勇气”分析,“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雨水从头上流入,打湿了肩胛。诗中描写农人冒雨插秧、农活繁重、无暇吃饭,却仍然辛勤劳作,表现农人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精神。农人不畏艰辛,拥有坚强生活的勇气。答案:(1)D(2)A(3)C(4)①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使农民与土地产生难以言表的微妙关系,具有浓厚的恋土情结;②统治者实施的一系列促进措施,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之上;③农业异军突起并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使家庭观念深入人心,农民安于更重土地。(5)农事诗中描写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夫唱妇随、尊长教幼的温馨场景,每个成员都能互爱互助、不离不弃。杨万里的《插秧歌》描写了乡村田家躬耕劳作、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2.(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白皮鞋【苏丹】阿卜•白克尔•哈里德天色暗下来了,水汽预示着将有一个不愉快的黑夜。我坐在市场的一家咖啡馆里,苦苦地思索着下月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在责怪着自己:由于一时冲动,买了一双白皮鞋。按我这样地位的小职员来说,真不该如此,就是想买也该等下月再说。我埋怨我干的荒唐事儿。正在烦恼的时候,耳旁传来一声声叫擦皮鞋的声音……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约摸十一岁的孩子,披着一件不称体的长衬衣,两条瘦腿活像竖在地上的两根细棍,苍白的圆脸庞上长着一对炯炯发光的、满是孩子气的大眼睛。或许他早就以为我会坐下来的,所以竟没来得及等我张口告诉他这双皮鞋还是刚上脚的,他的两只小手就已经在身旁的小木箱里匆忙地翻寻着什么了。他严肃而又小心翼翼地卷起衣袖,从木箱里取出一个铁匣,①立刻埋首在这项“艰巨”的工作里。我百般无聊地看着电影院前熙来攘往的人群。现在不比公共假日那样,很少见到中学生的影子。站着的尽是些套“吉尔巴”或穿着形形色色衣衫的童工,男女摊贩杂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兜售吃食。我本以为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擦完的,而他不时顾盼着影院前的观众,低声问身旁另一个孩子:“听,开演了吧?”“我早看过了,你要瞧,你自个儿去吧?”这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玩弄着手里的木棍,一面又频频抬眼留心一个闲散地等着友人赴约的青年。②擦鞋的责备而又痛苦地扫了他一眼,便拿起我那擦好鞋油的一只白皮鞋放在墙脚下,稍晾一会儿再打光。熙熙攘攘的顾客不知是谁在鞋上踩了一下,这一脚几乎使他前功尽弃。他掸掉灰尘,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不长眼哪!”说着又伸出两只小手聚精会神地开始他的擦鞋工作。片刻间天空里越积越厚的乌云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嘟哝:③“真主保佑,这场雨下来,看不成电影还没什么,断了我的粮可怎么办?!”雨说下就下,稀疏的大滴雨点开始落了下来。人们蜂拥地躲进咖啡馆,渐渐把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挤越远了。滂沱大雨,倾盆如注,我端着座椅退进屋里,坐下后先忙着把两只光脚丫子塞进桌肚里,但心里止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孩子哪儿去了呢?准拿走了我的皮鞋……唉,多讨人喜欢的一双新皮鞋,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脱手的。本来嘛,眼看着浓云蔽日,预示着有一场大雨,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根本的问题倒还不是对这双丢失的鞋感到特别惋惜,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折磨人的整整一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小时里,我的心简直是随着表上的分针在移动。而这个小东西看来却毫不在意地计算着这一寸寸蚕食我的耐心,让我神经都快爆裂的时光。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竟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去的那条道,当然,最好能雇一辆车,可是车停在大马路上。还有钱呢?看来惟一的办法只能光着脚在我们那条既窄又危险的巷子里冒上一次险了。又过了一小时,雨还是下个不停,咖啡馆里挤得水泄不通,等着孩子把鞋送回来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抑制不住的气恼和郁闷阵阵袭上心头。播音机沙沙响了好长一阵终于静下来了。靠在躺椅上的、捏着帽子站久了的人都活跃起来,坐在一旁长凳上的还在热心地讨论着雨……时间将近午夜,雨势渐弱,最后天空里只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丝儿,人们可以回家了。人们开始离开咖啡馆,不到半小时,屋里便走空了。侍者动手收拾桌椅,示意说:你也该走了。老实说,我本也打算最末一个离开这儿,因为我不相信我的神经能经受得住自己光着脚在众目睽睽下走回家去。我低着头走出大厅,刚穿过活动门,一下子怔在那儿了,两条腿似乎瘫陷在淤泥里,半步也提不起来,张大了的嘴不知说什么好:一个不到十一岁的孩子——好熟的脸哟——光着上身,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倒在墙角里睡着了。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包东西。我过去轻轻地摇醒了他。他跳起身来,小手揉了一阵眼睛,迷糊中他忆起了我是谁,连忙打开布包,一边忸怩地向我道了歉。我这时才发现他是那么困倦,瞌睡沉重地压着他的眼皮。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我默默地踏上了归途。满街的泥水,人们早就进入香甜的梦乡……周围是一片漫长、寂静得怕人的黑夜。电线杆上的街灯散出一团团灰白的光芒,似乎连这个也给雨水浇了个透湿。这种时刻四周见不到一点活的东西,哪怕是一只丧家的狗,或是一只迷途的猫。一幅使我无法入眠的景象萦回在我的脑际,④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仿佛就坐在我床边,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精华品赏•亚洲非洲大洋洲部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详细地描绘了“我”伴随情节发展而不断改变的种种心态,使人物形象立体饱满。B.小说多处描写雨,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制造了“我”对孩子恶意揣测、孩子因等“我”睡着了的误会契机。C.“白皮鞋”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孩子的纯真品质;孩子的善良美好与“我”的虚荣自私形成强烈反差。D.小说具有明晰的镜头感,描写景物、人物绘声绘色,环境逼真生动,使读者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句子①对于孩子擦鞋这件事,用“艰巨”词来形容他的小心翼翼,具有夸张的意味。B.句子②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孩子想看电影又不能放弃擦鞋的遗憾与矛盾。C.句子③用语言描写,表现孩子希望不要下雨,否则就没人擦鞋、生活就没有着落的担忧。D.句子④“我”对小男孩的称呼由“孩子”变为“我们的孩子”,表明了“我”的羞愧难当。(3)“我”对孩子的误解使结尾的突转意蕴无穷,请梳理误解的心理过程。(4)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认为怜悯心是天生的,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请分析小说如何体现卢梭的观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画线部分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部分,结合语境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分析人物心理需要抓住句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进而分析人物的心理。(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对名言进行分析,再结合文本进行解释。【解答】(1)C.“与‘我’的虚荣自私形成强烈反差”理解错误。“我”一时冲动买鞋并非“虚荣”,“我”的种种猜测是一种消极认识,并非自私。故选:C。(2)D.“羞愧难当”理解错误,应该是“感动、同情、自省”。故选:D。(3)结合“滂沱大雨,倾盆如注,我端着座椅退进屋里,坐下后先忙着把两只光脚丫子塞进桌肚里,但心里止不住胡思乱想起来”“唉,多讨人喜欢的一双新皮鞋,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脱手的”“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一开始胡思乱想,觉得孩子准拿走了我的皮鞋。“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接下来十分耻辱,丢鞋会导致我生平第一次光脚步行回家。“折磨人的整整一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小时里,我的心简直是随着表上的分针在移动……我神经都快爆裂”,没有耐心,等不到孩子送鞋给我,我的神经都快爆裂。“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竟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等着孩子把鞋送回来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抑制不住的气恼和郁闷阵阵袭上心头”可见,我的内心气愤、郁闷,觉得鞋子没什么希望送回来了。(4)“约摸十一岁的孩子,披着一件不称体的长衬衣,两条瘦腿活像竖在地上的两根细棍,苍白的圆脸庞上长着一对炯炯发光的、满是孩子气的大眼睛。或许他早就以为我会坐下来的,所以竟没来得及等我张口告诉他这双皮鞋还是刚上脚的”,“我”第一次见到瘦弱、苍白的小男孩时,被他小小的年龄和外貌触动,明知鞋子是新的,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意,还是给他擦,这是“我”本来就有的怜悯心。对应怜悯心是天生的。“一下子怔在那儿了,两条腿似乎瘫陷在淤泥里,半步也提不起来,张大了的嘴不知说什么好”,孩子并未因生活艰辛而失去诚信,消除了我对他的怀疑,深深打动了“我”;“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付完钱,我帮他披上长衬衣,孩子的淳朴、真诚唤醒了“我”对弱势人群的悲悯与关切之情,体现了怜悯心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尾写“一幅使我无法入眠的景象萦回在我的脑际,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仿佛就坐在我床边,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男孩送鞋的景象“萦回”,孩子仿佛坐在“我”床边,让“我”难忘,说明人的美好品质可以互相感染;“我”原本看重外在,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所以要买鞋,并为光脚感到羞耻,遇到孩子后,“我”给孩子提供擦鞋机会,给的是物质帮助,孩子反过来在精神层面回馈“我”,让我深深感受人性的美好,而这些都是源于开始的怜悯。答案:(1)C(2)D(3)①胡思乱想,觉得孩子准拿走了我的皮鞋。②十分耻辱,丢鞋会导致我生平第一次光脚步行回家。③没有耐心,等不到孩子送鞋给我,我的神经都快爆裂。④气恼郁闷,觉得鞋子没什么希望送回来了。(4)①怜悯心是天生的。“我”第一次见到瘦弱、苍白的小男孩时,明知鞋子是新的,为了照顾孩子的生意,还是给他擦,这是“我”本来就有的怜悯心。②怜悯心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孩子并未因生活艰辛而失去诚信,消除了我对他的怀疑,深深打动了“我”;付完钱,我帮他披上长衬衣,孩子唤醒了“我”对弱势人群的悲悯与关切之情。③文章结尾写孩子仿佛坐在“我”床边,让“我”难忘,说明人的美好品质可以互相感染;“我”原本看重外在,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遇到孩子后,“我”给孩子的是物质帮助,孩子反过来在精神层面回馈“我”。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江汉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赠郭将军①李白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②护紫微③。平明拂剑朝天④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注】①此诗当是天宝三年(744)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被迫出翰林后在长安所作。②银台:宫门名,分左银台门、右银台门。唐时的翰林院在右银台门内。③紫微:紫微星,古人认为其为帝星,此处比喻皇帝。④朝天:朝见天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以颂扬口吻,赞美郭将军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B.颔联描述郭将军潇洒的政治生活,天大亮时佩剑上朝,太阳落山时醉酒回家。C.颈联通过“爱子”“美人”的行为,展现出一个家庭美满、生活惬意的将军形象。D.与《将进酒》借题发挥、借酒浇愁不同,本诗单纯是诗人饮酒取乐的酬赠之作。(2)尾联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它与前三联的关系?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D(2)第一问:“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两句,写诗人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第二句: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最后两句,前六句都是铺垫,都是为最后的落差作准备。【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尾联内容及其与前三联关系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本诗单纯是诗人饮酒取乐的酬赠之作”错。“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两句,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诗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故选D。(2)“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两句,意思是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共醉饮一场。这两句诗笔锋一转,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最后两句,前六句都是铺垫,都是为最后的落差作准备。因最后的失意,过去的辉煌都成了云烟。李白自己也是这样,从奉诏翰林到赐金放还,也是一个从高峰跌落的过程。“今日相逢俱失路”,深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值得同情。答案:(1)D(2)第一问:“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两句,写诗人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第二句: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最后两句,前六句都是铺垫,都是为最后的落差作准备。译文:将军少年时即从军边塞,在武威镇守边疆,现在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天明时佩带着宝剑去朝见天子,太阳将落山时便骑马垂鞭醉酒而归。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昔日疆场的雄姿豪气,都宛如梦中。且与君趁这大好春光共醉饮一场。赏析:此诗前六句忆郭将军入卫宫廷之得意情状,后二句写自己愿与郭将军共饮取醉以消愁。全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先得宠后失意的将军形象,蕴含了怀才不遇之感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说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这两句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功勋卓著而且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武威武威郡即凉州(今甘肃一带),是唐朝军队与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作战的主战场之一。有人说此诗的郭将军是郭子仪。考郭子仪系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入京供职前,曾历任左卫长史、单于副都护、振远军节度使、九原太守等,均与武威其地不相属。可见,诗中之“郭将军”显系另一人,并非郭子仪。这里提到银台。据唐人韩偓诗《雨后月中玉堂闲坐》:“银台直北金銮外”,可见银台门内为翰林学士供职之所。李白曾奉诏翰林,此诗虽以去职,但还是忘不了那里的一段生活。“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两句说郭将军早上擦拭宝剑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着马鞭回家,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工作顺利而且生活惬意。从这里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对自己受到唐玄宗礼遇的那种满足与自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驾出鸿都,身骑青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这里对郭将军政治生活的描述也是对自己人生得意之时的回忆。“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两句写将军心爱的儿子玉树临风潇洒地吹着玉制的笛子,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主要是赞美郭将军不仅儿子很帅而且姬妾更美。这两句是写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这一切其实与前二句是密切相关,在朝廷上的得意才会有家庭生活的惬意。到此为止,前六句都在颂扬郭将军,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的将军形象。“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两句笔锋一转,从得意直落到失意,过去的豪雄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李白的惯用手法,诗的关键就在最后两句,前六句都是铺垫,都是为最后的落差作准备。因最后的失意,过去的辉煌都成了云烟。李白自己也是这样,从奉诏翰林到赐金放还,也是一个从高峰跌落的过程。“今日相逢俱失路”,深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值得同情。此诗格律为平起首句入韵式,但出律甚为严重,说明李白诗歌不为格律所约束的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此诗都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一贯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武汉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李商隐《锦瑟》中,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句表现怅惘的情怀。②《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古代常把出行的人或出征的士兵称为“征夫”“征人”,这种称呼,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答案】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解答】故答案为: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字:惘)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重点字:泣)③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重点字:蓟)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山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腹心之疾,齐犹疥癣耳,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其后四年,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盘庚》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女与吴俱亡,无为也。”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愿王蚤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材料二:宰嚭[注]王安石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注】宰嚭:又称伯嚭、太宰嚭,吴王夫差的宠臣,吴亡后被越王勾践处死。(1)材料一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其后A五年B吴王C闻齐景公死D而大臣E争宠F新君弱G乃兴师H北伐齐。(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患,祸患,与《论语•季氏篇》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患”意思不相同。B.殊,特别,与《过秦论》中“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中的“殊”意思相同。C.兴,兴盛,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的“兴”用法不同。D.“王不我用”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特殊句式。(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越王兵败求和,吴王认为齐国大臣争权内讧,国内政局不稳,存有战机,有利可图,不听伍子胥的谏言,与越国达成和议。B.伍子胥反对攻打齐国,越王趁此机会率部队来帮助吴国,并贿赂伯嚭。伯嚭反复为越国说好话,吴王最终采用了伯嚭的计谋。C.伍子胥认为,吴国即使攻破齐国也好比得到石头田,没有什么用处,而称臣后的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大患。D.材料二中,王安石明确表达对宰嚭的批判,警戒君王要铲除奸臣,否则一点小小的祸患都可能酿成惨痛后果。(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②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5)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其原因。【答案】(1)BFG(2)B(3)A(4)①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勾践吃饭不用两个菜,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而且善于用人。”②便在吴王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的为人,刚愎暴躁缺少恩义,他的怨恨猜忌,将为祸不浅。”(5)吴王滥施仁义,放虎归山;听信谗言,不辨忠奸;宰嚭收受贿赂,失职误国;越王君臣隐忍奋发。【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句意:在那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们争权,新继位的国君幼弱,就要率军北上攻打齐国。“其后五年”,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B处断开;“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作“闻”的宾语,其后F处断开;“新君弱”,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G处断开。故BFG三处需要断句。(2)A.正确。祸患;担心。句意: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不担心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B.错误。特别;差异,不同。句意:他更特别地宠爱信赖越国;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不同风俗的边远地区。C.正确。“忧劳可以兴国”的“兴”意思是“使……兴盛”,使动用法。句意:这就是殷商兴盛的原因;忧虑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D.正确。“王不我用”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王不用我”;“见犯乃死”为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大王不采用我的意见;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故选:B。(3)A.因果关系不当。原文为“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吴王听信了伯嚭的计谋,与越国达成和议;其后五年,吴王伐齐,吴王并不是因为伐齐而与越国议和。故选:A。(4)①“重”,重复;“吊”,吊唁;“死”,死者;“疾”,病人。译文: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勾践吃饭不用两个菜,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而且善于用人。”②“因谗曰”,省略句,省略主语宰嚭;“谗”,说坏话;“怨望”,同义连用,怨恨。译文:便在吴王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的为人,刚愎暴躁缺少恩义,他的怨恨猜忌,将为祸不浅。”(5)结合“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建议,采用了太宰伯嚭的计谋,与越国达成和议,据此可概括为:吴王滥施仁义,放虎归山。结合“王信用嚭之计……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可概括出,听信谗言,不辨忠奸。结合“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但愿君王诛宰嚭,不愁宫里有西施”可概括出,宰嚭收受贿赂,失职误国。结合“委国为臣妾……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可概括出,越王君臣隐忍奋发。答案:(1)BFG(2)B(3)A(4)①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勾践吃饭不用两个菜,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而且善于用人。”②便在吴王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的为人,刚愎暴躁缺少恩义,他的怨恨猜忌,将为祸不浅。”(5)吴王滥施仁义,放虎归山;听信谗言,不辨忠奸;宰嚭收受贿赂,失职误国;越王君臣隐忍奋发。参考译文:材料一: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操练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勾践率领残兵五千人困守在会稽山上,派了大夫文种送了厚礼给吴国太宰伯嚭请求和谈,愿意将整个越国作吴国的奴仆,吴王准备答应越王的求和。伍子胥劝谏说:“越王为人能忍受艰苦,现在大王不灭越国,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采用了太宰伯嚭的计谋,与越国达成和议。在那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们争权,新继位的国君幼弱,就要率军北上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勾践吃饭不用两个菜,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而且善于用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现在的越国,是心腹内脏的疾病,齐国只不过是皮肤上的一些疥癣罢了,但大王不先攻取越国,却致力于讨伐齐国,岂不是错误的吗?”吴王不听他的,还是去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在那之后的四年,吴国准备再次北上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就率领他的部队来帮助吴国,并将贵重宝物进献给太宰伯嚭。伯嚭已经多次受到越国贿赂,他更特别地宠爱信赖越国,日夜在吴王耳边为越国说好话,吴王信任采用了伯嚭的计谋。伍子胥劝谏说:“越国是心腹之患,现在相信他们的花言巧语伪善狡诈而去贪图齐国,即使攻破齐国也好比得到石头田,没有什么用处。《盘庚》上说:‘如有狂乱越轨不恭的行为,就用刑法灭绝他们,使他们不能留下后代,也不要让他们在新的地方生息繁衍。’这就是殷商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弃伐齐而先灭越,不这样的话,将会连后悔也来不及了。”吴王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劝谏大王,大王不采用我的意见,我现在眼看吴国将要灭亡了,你与我一起死亡是不值得的。”于是便将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然后就回报吴王。太宰伯嚭已与伍子胥有了仇怨,便在吴王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的为人,刚愎暴躁缺少恩义,他的怨恨猜忌,将为祸不浅。仇恨前些日子大王想要攻打齐国,伍子胥认为不行,大王最终伐齐并取得大功,伍子胥的计谋不被采用,便反生怨恨。如今大王又要攻打齐国,伍子胥专横刚愎强力劝谏,阻止诋毁做这件事的人,希望吴国失败,以此来证实自己的计谋胜于别人。况且我派人暗中监视他,他出使齐国时,已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鲍氏。作为臣子在国内不得志,在外结交诸侯,自认为是先王的谋臣,现在不受重用,心中常怀不满。希望大王及早考虑这件事。”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材料二:谋臣本来就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地位低下的美女又怎能祸国殃民呢?只希望君王能够诛杀宰嚭,不必为皇宫之内有像西施这样的美女而发愁。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属于调节人体内情绪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一种强烈的荷尔蒙,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多巴胺”是大脑中使人产生快乐与满足的物质,从色彩心理学角度来看,明亮鲜艳的色彩能够激发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感与快乐体验。“多巴胺穿搭”追求高饱和色彩的协调搭配以及鲜明活泼的风格,①,同时也给普罗大众传达一种快乐清新的氛围、情绪。因此阳光、勇敢、元气是“多巴胺穿搭”的代名词。“多巴胺”渐成风潮,从美甲到咖啡乃至其他餐饮,万物皆可“多巴胺”。新的流量密码背后,是商家在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从穿搭到饮食,从可视的色彩到不可视的抽象概念,这一系列的“多巴胺”搭配,在社会心理上给大众带来一种积极的正面联想。通过“多巴胺”概念可以唤起愉悦感的体验,从而调动人们与其相关活动的正面愉悦情绪,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分泌,②。因此,“多巴胺”也具有“快乐因子”的引申含义,很多人直接将多巴胺的分泌称为释放“快乐因子”。(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波浪线处句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C.中国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远非昔比。D.你们互相替对方撒谎,真是一对“好朋友”啊。(3)“多巴胺”渐成风潮,请根据材料简述缘由。【答案】(1)①不仅给穿搭者自身带来愉悦的心情②在心理方面获得快乐信息(2)C(3)①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②可以影响人的吃穿等多个方面,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③新的流量密码,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分析】(1)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能力和句子的补写能力。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段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行文思路,然后根据横线处的上下文逻辑补充出正确的语句。(2)本题考查分析引号作用的能力。做此题需要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3)本题考查对语段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提取关键信息,根据所提取的关键信息组织语言即可【解答】(1)①此处和“同时也给普罗大众传达一种快乐清新的氛围、情绪”为对照句,应是给穿搭者带来良好体验,可填“不仅给穿搭者自身带来愉悦的心情”。②“多巴胺”概念可以唤起愉悦感的体验,“多巴胺”也具有“快乐因子”的引申含义,则“大脑内多巴胺分泌”会带来“快乐”,可填“在心理方面获得快乐信息”。(2)万物皆可“多巴胺”,表示特殊含义。引号中的词语“多巴胺”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指万物都可以“给人带来开心、兴奋和满足”;C项中“多声部合唱”指网络上不同声音的表达要协调合拍,形成和声的整体效果。两处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A.“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B.“四人帮”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好朋友”的引号表示讽刺否定。故选:C。(3)结合“‘多巴胺’……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可知,多巴胺自身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结合“从穿搭到饮食,从可视的色彩到不可视的抽象概念,这一系列的‘多巴胺’搭配,在社会心理上给大众带来一种积极的正面联想”可知,大众心理上可以影响人的吃穿等多个方面,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结合“‘多巴胺’渐成风潮,从美甲到咖啡乃至其他餐饮,万物皆可‘多巴胺’。新的流量密码背后,是商家在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可知,商家角度上,新的流量密码,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答案:(1)①不仅给穿搭者自身带来愉悦的心情②在心理方面获得快乐信息(2)C(3)①能够在人的大脑中诱发愉悦的感觉,让人觉得开心、兴奋和满足。②可以影响人的吃穿等多个方面,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③新的流量密码,巧妙应用积极联想经营快乐情绪生意。7.(2023秋•武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渔父对屈原的劝说,实际上包含了一段严密的逻辑推理。请结合划线部分内容,根据下面提示写出渔父的推理过程。①大前提:圣人不死板,不机械地对待事物,而是随着世道一起变化。②小前提:屈原是圣人,也是世人中的一个。③结论:屈原应该随着世道一起变化,随波逐流(就是搅浑泥水扬起浊波,既吃酒糟又喝酒),保全自己。(2)屈原的反驳并没说服渔父。请你分析以下材料中,歌德的反驳是如何巧妙还击对方的。诗人歌德到公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展示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制定仓库相关法规遵循的计划
- 急救知识在学校教育中的推广计划
- 许昌学院《社会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
- 加强与高校合作的人才引进计划
- 班级行为规范的建立与实施计划
- 科技辅助教学应用指导计划
- 销售业绩提升的行动计划
- 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计划
- 压疮高危预警上报表
-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课件)
- 4R执行力系统培训课件
- (完整版)创新奖评选办法
- 保护性隔离课件
- 膀胱癌诊疗指南课件
- 精选海尔市场链组织结构分析
- 中西方文化对比讲座课件
- (新版)中国联通政企智慧运营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0年三甲医院第二季度院感简报
- 信息论与编码 陈运主编 完整版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