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句子的表达效果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6/2D/wKhkGWdfgBOANa4sAADiocPj57E702.jpg)
![高中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句子的表达效果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6/2D/wKhkGWdfgBOANa4sAADiocPj57E7022.jpg)
![高中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句子的表达效果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6/2D/wKhkGWdfgBOANa4sAADiocPj57E7023.jpg)
![高中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句子的表达效果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6/2D/wKhkGWdfgBOANa4sAADiocPj57E7024.jpg)
![高中语+文++高考专题复习+句子的表达效果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06/2D/wKhkGWdfgBOANa4sAADiocPj57E7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句子表达效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周星星周星星考题简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21.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②。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023年新课标II卷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2024新高考Ⅱ卷有什么的好处?/表达效果?/怎样增强表现力?/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效果题=作用题=赏析题1、单纯题2、综合题3、比较题表达效果
题型一:单纯题一、单纯题(新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题目一览)
2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19.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题目当中有明确知识点!角度1、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答题时,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原句:北京的雨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修辞效果分析:①原句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③原句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表述更为生动形象。修辞构成表达效果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物)当作物来写叫拟物。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反复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借代借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用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排比用一连串结构相似、内容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来表示意思结构紧凑,文意贯通,使内容得到强调;增强气势,增强感染力对偶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用典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互文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称。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形式。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通感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突破语言的局限,增强表情达意效果。角度2、倒装句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1)将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倒装效果分析:改句中“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抠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我”吃完饼和粥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原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改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倒装效果分析:原句将修饰语(定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适合语境。◎原句: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倒装效果分析: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情感”被“发现”,不合语境。角度3、长短句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分句,也是化长为短。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⑤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原句:那山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改句:那缺路少矿又不能种庄稼的山是太奇绝了。长短句效果分析: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改写后的句子为长句,在气势上不如原句。
长句的效果:结构复杂,表意精确,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者严密地说理。例如:我确定者杨家大院300年风雨中必有不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长短结合的效果:以短句为主与长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整句和散句整句: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整句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格调典雅,可加强语势、强调语意,表达丰富的情感。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例:可是,聪明的你,请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起不复返呢?散句表达效果:自由活泼,能够舒缓语气,舒卷自如整句散句表达效果:整句与散句结合,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角度4、特殊句式这里所说的特殊句式,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唯美,那样妩媚,那样令人神往!◎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特殊句式效果分析:原句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句式特点长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短句结构简单,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分明(富有节奏感、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整句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散句句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改变语序特殊句式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句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让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角度5、具体词语改句多会删去、压缩一些修饰性的词语,对原句的分析可以从这些省去的词语入手,分析词语的内涵及其所起到的表达效果。词语有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不同词语,不同对待,不同分析。◎原句: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改句: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词语效果分析:①原句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②原句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③原句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象。词语分析表
达
效果动词使描摹景物或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短语连用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连用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角度6、语体(语言风格)改句多平淡,原句的语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更合语境。可从口头语和书面语、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语气节奏等方面思考,是否与原文语言风格和谐一致。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每逢夏日,小院则繁花似锦,芳草蔓延,小猫则远离地面,悠游屋上”,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只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答:①原句突出表现小院之中花草之多,改句既写花草也写小猫,不能突出重点。②原句为口语化的散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与文段风格一致;改句为书面语,以四字句为基础,整齐有余而活泼不足,与文段整体风格不相吻合。语体风格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和书面语(庄重严谨);谦辞和敬辞。语言特色平实简明、直白晓畅、活泼俏皮、典雅精致、委婉含蓄、深沉蕴藉、诗情画意、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等人称使用①第一人称:真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②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③第三人称: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客观公正。描写角度观察视角的高低、俯仰、远近,描写顺序的时间先后和空间变换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7、结构安排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还可以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原句: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改句: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结构效果分析:原句能更好承接上文,写在简陋的房子里感受到暖意;同时引领下文,写强劲的西北风带来的满身灰尘。结构安排①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②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③从句子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思考。具体作用(1)开头: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2)中间:承上启下、照应开头、做铺垫、埋伏笔、对比结尾。(3)结尾:照应题目、首尾呼应、是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4)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题型二:综合题二、综合题(题目一览)
1、下列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句子。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请说说中画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6、把下面何子中画线词语删去,可以吗?为什么?把握语句,全面分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角度(2)结构上(①在文段中的位置②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③层次性)(1)内容上(①侧重表现什么②突出什么③强调什么)(3)句式(①长短句②整散句③特色句④特殊句式)(4)风格上(①语言风格②语体风格③整体文风④人称)(5)手法上(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修辞手法)(6)用词上(①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名词罗列、副词、介词等极富特色的字词及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
②标点符号)康德: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左边是飞来峰的侧面,不说那些就山石雕成的佛像,就连那山石的凹凸、俯仰、向背也似乎全是名手雕出来的,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又给山石添上点缀。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的时候流得快,水小的时候流得慢,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道跟泉流平行,道左边先是壑雷亭,后是冷泉亭,在亭子里坐,抬头可以看飞来峰,低头可以看冷泉,道右边是灵隐寺的围墙,淡黃颜色,道上多的是大树,又大又高“参天”当然嫌夸张,可真做到了“荫天蔽日”。暑天到那里,不用说,顿觉清凉,就是旁的时候去,也会感觉“身在画图中”,自己跟周围的环境融和一气,挺心旷神怡的,灵隐的可爱,我以次就在这个地方,道上走走,毫子里坐坐,看看山石,听听泉声,够了,享受了灵隐了.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消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2.①采用排比手法,将在灵隐寺的赏心乐事一一铺陈;②采用短句,形成简洁明快的风格,与心情的愉悦与享受相契合;③使用“走走”“坐坐”等具有口语色彩的叠词,凸显心情的轻松愉悦;④使用整句以及叠词,具有音韵美。(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8(2023·重庆模拟T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大量数据,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其必然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有一个举世公认的案例,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相继跨越60万亿、70万亿、80万亿、90万亿、100万亿、110万亿、120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从人均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00美元上升到2022年的12741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答:①准确、直观,以数据体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状况。②增强说服力,从经济总量和人均生活水平两方面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表现。
题型三:比较题三、比较题(题目一览)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开创了“原句VS改写,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这一题型之先河。
【2024届广州模考】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24届苏州期初测试】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所有田埂上的小草和山坡上的树木”,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找出不同,对比分析!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
命题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解题攻略第一步:找不同。
先看改句,将原句与之仔细对比,找出并勾画出不同之处。第二步:定角度。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325找不同作比较明角度定答案1读语段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分析语言风格结构安排4关注点一,针对训练(2023·全国乙卷T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答: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关注点三,针对训练(2024·河南部分学校摸底检测T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在心里惊叹它洁白、轻盈的美丽”“它高傲、纯洁、娴静、深沉的美是独特的”,表达效果不如原文,试分析。(4分)我在沼泽地里见到它——美丽的天鹅。初时,我惊呆了,甚至怕我的呼吸会惊动它。我凝视着它,在心里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白瓷一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整个儿滚落下来,沾不上一星半点。它悠悠然浮在水面上,身子一动不动,好像在倾听,又好像在思索……也许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它的美是独特的——高傲、纯洁、娴静、深沉。发黑的沼泽地并不能破坏这种美,枯败的苇子也无法使它的风采略有逊色。不知是它那白云一样的翅膀照亮了这片水,还是黑色的水更衬托出那圣洁的白色。我总算亲眼看见了世界上还有如此洁白的东西。答:①原句用破折号将描述天鹅“美”的特质的词语独立出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改句将描述天鹅“美”的特质的词语置于定语位置,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②且原句第一处将“洁白、轻盈”独立出来,与下文“白瓷一般……”的内容衔接更为自然、紧凑,改句在与下文的衔接上相对有些疏离感。解析:①原句用破折号将描述天鹅“美”的特质的词语独立出来,突出、强调了天鹅羽毛的洁白、轻盈,以及天鹅的美独特的原因是任何一种飞禽都无法具有这种个性,其表现是高傲、纯洁、娴静、深沉。改句将描述天鹅“美”的特质的词语置于定语位置,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②且原句“在心里惊叹它的美丽——洁白、轻盈”处将“洁白、轻盈”独立出来,照应了下文将天鹅洁白的羽毛比作“白瓷”,与下文“白瓷一般……”的内容衔接更为自然、紧凑,改句在与下文的衔接上相对有些疏离感。关注点三,针对训练3(2024·黑龙江哈尔滨期中T2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是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的梅花不答应,让他起了诗兴,让他写词”,句意不变,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姜夔不愧是“词中老杜”,有杜甫“老去诗篇浑漫与”的谦和。他说,自己老了,江郎才尽,再写不出词。是梅花不答应,殷殷地将枝头伸向他的身畔,将梅香传到他的席上,非让他起了诗兴不可,非让他写词不可。写植物之性情,栩栩如生,又毫不费力,只一句“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亲切有味,缱绻有情……答:①原句都是短句,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与上文词句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的前半部分是长单句,整体显得头重脚轻。②原句用“殷殷地”形容梅花,突显了梅花想让姜夔作诗词的热情。③原句用“非……不可”的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加强了肯定效果,突显了梅花让姜夔作诗词的坚定信念。关注点四,针对训练4(2024·河北衡水摸底联考T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如此冰天雪地之中,竟会有不冻的山泉。”表达效果为什么不如原文好?(5分)汽车驶过一片河谷,两边的坡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忽见一股清亮的山水,湍急地从上游冲下来,敲击着溪流两岸的薄冰,发出那么脆朗的叮咚声。岸边的水草被白雪覆盖,水流便像是从雪中钻出来的,闪着蓝色的幽光……冰天雪地之中,怎么会有不冻的山泉?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答:①原文“怎么会”表达疑问语气,表现出“我们”突然发现白雪覆盖下的水流的惊奇和疑问;改句的“竟会”表达肯定语气,强调的是白雪覆盖下出现水流的现象出人意料。②原文的疑问语气与下文“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疑惑不解”语意连贯,改句的肯定语气不能与下文形成连贯的语意。关注点五,针对训练
5(2024·广西南宁适应性检测T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车速忽然变慢了,车轮的‘咣当’声变得格外地响,那栋老房子出现在赵万忠的眼睛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夜幕降临,军列已行至村口,再往前不远就是赵万忠家了,他的心“咚咚”跳起来。他记得打儿时起只要有火车经过,母亲就会抱起他飞奔出来指给他看……时光真好像是白驹过隙,十八年匆匆过去了。要不要给父母打个电话,“巧妙”地提醒他们出来一下?哪怕只是站在窗口?赵万忠随即否定了这个念头。车速好像忽然变慢了,车轮的“咣当”声变得格外地响,那栋老房子“撞”进了赵万忠的眼睛。只要他喊一嗓子,父母应该就能听见。赵万忠终归没有喊出声来。答:①撞,本义为冲打、碰击。列车飞驰,本是赵万忠自己靠近房子,而这里却说老房子“撞”进眼睛,赋予了静态的房子以动态,逼真地写出了老房子的出现给赵万忠带来的震撼。“好像”点明的是车速并没有忽然变慢,而是赵万忠当时心情的体现。②这里写老房子“撞”进眼睛,字面上是老房子迫不及待地迎面而来,实际上是赵万忠迫切渴盼与紧张激动的体现。解析:首先解释“撞”的意思。“撞”,本义为“冲打、碰击”。然后联系语境分析其语境意。根据前句“车速好像忽然变慢了”分析,此时赵万忠坐在车上,列车飞驰,本来是赵万忠自己靠近房子,但是作者从相对运动的角度,却说是老房子迫不及待地迎面而来,“撞”进赵万忠的眼里,这样从对方写来,既赋予了静态的房子以动态,逼真地写出了老房子的出现给赵万忠带来的震撼,又表现了赵万忠看到房子时迫切的渴盼与紧张激动的心情。再有“好像”一词,点明的是车速并没有忽然变慢,而是赵万忠看到房子时迫切的渴盼与紧张激动的心情的表现。关注点六,针对训练
6(2024·河南焦作开学检测T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每逢夏日,小院则繁花似锦,芳草蔓延,小猫则远离地面,悠游屋上”,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4分)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只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答:①原句突出表现小院之中花草之多,改句既写花草也写小猫,不能突出重点。②原句为口语化的散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与文段风格一致;改句为书面语,以四字句为基础,整齐有余而活泼不足,与文段整体风格不相吻合。关注点七,针对训练
(2024·四川南充期中T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写成“吃的就是山里的乡土味、鲜和山里人的淳朴与好客”,你认为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若是年节里待客,最经典的自然是冬笋炒腊肉。冬笋与腊肉,一个吸收了大地精华,一个收纳了人间烟火,两者在锅内喜相逢,顿时鲜香四起、脆柔共舞,犹如这亲朋好友相逢一堂,顿时话题四起、笑声共舞。冬笋炒腊肉,吃的就是这山里的鲜,山里的乡土味,还有山里人的淳朴与好客。答:我认为原句表达效果好。①从逻辑上看,原句由实入虚,符合原文吃冬笋腊肉感觉的逻辑;改句则由虚到实再到虚,不符合原文吃冬笋腊肉感觉的逻辑。②从句式上看,原句采用短句,和原文的语言特点一致;改句采用长句,和原文的语言特点不一致。四、创新题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22.文中画波浪线“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2.观点一:不合逻辑,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
观点二:可以使用,“恢复疲劳”并不是说重新回到疲劳状态,而是由疲劳状态恢复正常。【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谈观点的能力。 “恢复疲劳”说法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对“恢复”词语含义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恢复”的释义是:使变成原来的样子。那么“恢复疲劳”就是“变成原来疲劳的样子”,而我们要恢复的是精力体力,对疲劳需要消除。从这个角度理解,“恢复疲劳”的说法确实不合逻辑;但是,如果把“恢复”理解成“使动用法”,“恢复疲劳”就是“使疲劳的状态变成原来不疲劳的状态”。再看语境,“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可知“恢复疲劳”在这里并不是说重新回到疲劳状态,而是强调通过睡眠等方式使疲劳的状态得到缓解和消除,由疲劳状态恢复正常。从这个角度理解“恢复疲劳”的说法就可以使用。课时作业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周星星周星星1.(2024·河南南阳六校期中联考)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仅三点一六平方公里的袁家岭文化区有新建筑、时尚元素,不断变化”,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风晴雨雪,朝晖夕阴,“城心”的神采刻记在了无数凝视者的目光中和穿行者的脚步里。某一天,抬头猛然看见“城心”有了新高度。高耸云天的湖南第一高楼国金中心,在四百五十二米高的顶楼可俯瞰长沙城。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岳麓山上,层林尽染。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散入仅三点一六平方公里的袁家岭文化区,发出拔节生长的声音。答:①原句用“鳞次栉比”“眼花缭乱”修饰新建筑、时尚元素,使用成语突出了新建筑多、时尚元素多的特点。②原句“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放在句首有强调的作用,在改句中作句子的宾语,没有强调的作用。③原句“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句式对称,富有节奏感、韵律美。④原句中“发出拔节生长的声音”有画面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而改句过于平淡。(每点1分)解析:①原句“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用“鳞次栉比”“眼花缭乱”修饰新建筑、时尚元素。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原句使用成语突出了新建筑多、时尚元素多的特点。②原句将“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放在句首,有强调的作用,改句将“新建筑、时尚元素”作句子的宾语,没有强调的作用。③原句“鳞次栉比的新建筑、眼花缭乱的时尚元素”都是偏正结构,成语作定语修饰中心词“新建筑”和“时尚元素”,句式对称,富有节奏感、韵律美。④原句“发出拔节生长的声音”,运用拟物手法,写出袁家岭文化区的勃勃生机,生动形象,有画面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而改句“不断变化”过于平淡。2.(2023·内蒙古鄂尔多斯四校联考)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魂牵梦萦。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答:①语义重心不同:改句重心在“如同”上,强调“浓香”像什么;原句重心在“牵动”上,强调“浓香”的作用,更符合原文表意逻辑。②语义轻重不同:改句用“细长、柔韧”形容线,不如原句词语叠用更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③语义连贯不同:改句变换陈述对象,语义不连贯;原句陈述主体“浓香”与上文一致,语义贯通。④适用语境不同:改句用于结尾,似乎话未说完;原句“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语句结构,宜于收束文段。(每点1分)解析:从表达重点上看,原句强调的是“汤的浓香”对游子的影响,永远牵动着游子的心;而改句表达的重心在“如同”上,强调的是“浓香”像一根线。结合上文来看,“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更多的是表达出“浓香”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因此原句更符合文章的主题和表意逻辑。从用词上来看,原句使用了叠词“细细长长”“柔柔韧韧”,更富有确切性、形象性和音乐性,更能强调出“汤的浓香”虽然无形无色,但却始终让游子惦记牵挂、无法忘怀。改句中没有叠词,只用“细长、柔韧”来形容线,不如原句词语叠用更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也没有了音韵美。从逻辑上来看,上文说“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可见“汤的味道”是陈述的主题。原句的陈述主体是“汤的浓香”,和上文的陈述主体一致。改句的陈述主体是“线”,与上文的陈述主体不一致,不如原句语义贯通、逻辑合理。从语境的角度看,原句卒章显志,用“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作为收束语,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浓香”和游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游子那深重思乡之情,彰显主题,深化了文章的内涵。而改句说“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放在结尾,不能表达文段内涵、升华主题,而且有语义未完的感觉,不如原句合适。答:①颜色词“黄”“紫”“青”,形象地描写出大地上生长的黄麦、紫藤和青草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1分)②三种色彩浓淡相宜,构成排比,极富画面感和意境美;(1分)③写出了田园里色彩悦目但又恬淡舒心的特点,表达出置身自然的快乐之情。(2分)3.(2023·湖南郴州一模)颜色词的使用可以产生特殊的表达效果,请赏析加点词的妙处。(4分)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市夕照的红潮,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解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中,颜色词“黄”“紫”“青”都是相关植物的本色,它们形象地描写出大地上生长的黄麦、紫藤和青草充满生机、活力的样子;“黄”和“紫”的颜色相对浓一些,“青”的颜色相对淡一些,三种色彩浓淡相宜,构成排比,极具形象性,极富画面感和意境美;黄麦、紫藤、青草,各自都是一般颜色,让人赏心悦目又心情舒畅,颜色词的运用表达出置身自然的快乐之情。4.(2023·湖南郴州一模)句式的灵活使用可以让文字表达更灵动优美。请从句式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只要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方向。答:示例一: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2分)两个短句、两个长句分别形成对偶。短句干脆利落地表达了置身自然的内心感受,长句悠闲舒缓地表达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2分)示例二:整散句结合,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音节和谐。(2分)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对偶典雅、浅易,十分整饬;与散句配合使用,整齐中寓疏落荡漾之致,显出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2分)解析:“眼不盲,耳不塞”为短句,“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为长句,长短句结合,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两个短句、两个长句分别形成对偶句,短句“眼不盲,耳不塞”干脆利落,平易质朴,表达了置身自然的内心感受;长句语意集中凝练,两个“永远”强化语意,整个句子悠闲舒缓地表达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也可以从整句散句的角度赏析,两组对偶句即是整句,首句为散句。整个句子整散结合,更有灵动性,整齐而富有变化,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整句结构相同,长短一致,“眼不盲,耳不塞”“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等句子在内容上既典雅、浅易,句式上又十分整饬;与散句相搭配,整齐中又有错落,显出了大自然带给心灵的长久的滋养。5.(2023·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大联考)文中画波浪线句可以改写成“一朵花开了,又败了;一嘟噜花长出来,又黄了”,两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答:原文句子体现先“败”再“开”,先“黄”再“长”的生长顺序,给人留下生生不息的印象,更凸显夹竹桃顽强的韧性;(2分)原文句子在句式结构上循环往复,读起来更富有节奏美。改句则没有这些效果。(2分)解析:“败了,又开出……”“黄了,又长出……”,原文句子体现先“败”再“开”,先“黄”再“长”的生长顺序,让人充分感受到夹竹桃蓬勃的生命力,给人留下生生不息的印象,更凸显夹竹桃顽强的韧性。“败了,又开出……”“黄了,又长出……”,原文句子在句式结构上循环往复,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富有节奏美。而改句“一朵花开了,又败了;一嘟噜花长出来,又黄了”则没有这些效果。6.(2023·四川绵阳一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一个历史巨人的人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9 说“木叶”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下册
- 5 这些事我来做 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4章 习题课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上学期《细胞呼吸》说课稿
- 2024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8单元 23 祖先的摇篮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第3节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稿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9 It's a mouth第1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2025年度农业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合同
- 202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心尖球形综合征
- DBJT 13-460-2024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
- 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证券公司接口规范
- 2025届天津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八校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 水产品冷冻加工原料处理与加工技术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