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梳理+专题过关)(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梳理】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科学的推测需要有_____________,凭空想像往往是站不住脚的。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的获得就有许多化石证据的支持,而在这些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科学推测还需要有_____________,也需要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_。2.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_____________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热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_____________。3.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_____________),合成了多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有机物)。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制成了另一些有机物。4.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科学家推出,原始大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_____________中。5.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_____________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答案】1、证据森林古猿严密的逻辑联想想象2、46亿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氧气3、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闪电氨基酸(氨基酸)4、有机物高温紫外线雷电原始海洋5、10亿【专题过关】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2022八下·邕宁期末)1953年,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巴斯德 C.米勒 D.列文·虎克【答案】C【解析】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原始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时发现,产物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2.(2022八下·渠县期末)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发的叙述,错误的是()A.米勒实验支持了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合成氨基酸等有机物B.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C.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证据D.细菌产生耐药性是药物对细菌的不同变异类型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米勒实验支持了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合成氨基酸等有机物,A正确;

B、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大多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埋藏较深;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埋藏越浅,B错误;

C、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于古猿的最直接的证据,C正确;

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细菌产生耐药性是药物对细菌的不同变异类型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3.(2022八下·威远期中)下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中甲烷、氨气、水蒸气、氢气四种气体用于横拟原始地球的大气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答案】D【解析】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装置中甲烷、氨气、水蒸气、氢气四种气体用于横拟原始地球的大气,A说法正确。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提供能量,B说法正确。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C说法正确。

D、在烧瓶的液体中发现了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所以,米勒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D说法错误。4.(2022·娄底)生命的起源充满奥秘,吸引人们不断探索,根据已有研究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A.地质学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和二氧化碳B.美国学者米勒的模拟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形成原始生命【答案】C【解析】A.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不符合题意。B.米勒的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米勒的模拟实验没有证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原始生命,B不符合题意。C.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C符合题意。D.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因此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一般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D不符合题意。5.(2022八下·普宁期末)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论述,你不认同的是()A.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B.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条件下可形成构成生命的蛋白质C.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所需能量来自原始闪电、紫外线等D.人类和类人猿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答案】B【解析】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米勒实验中,通过模拟原始大气和原始闪电等条件,合成了氨基酸,并不是蛋白质,B错误,符合题意。

C、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所以原始闪电和紫外线等为原始生命形成提供了能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它们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D正确,不符合题意。6.(2022·梁河模拟)在复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时,小明总结下列四个知识点中,正确的是()A.米勒实验表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能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D.埃及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答案】D【解析】A.米勒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不符合题意。B.细菌首先存在抗药性的变异,使用抗生素后,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不是“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能产生抗药性强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不符合题意。D.埃及古猿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D符合题意。7.(2022八下·高州期中)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有()个。①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②米勒实验验证了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可能性③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④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⑤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氢气、甲烷、氧气等气体A.2个 B.3个 C.4个 D.0个【答案】A【解析】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说法错误。

②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可见,题干所述错误。

③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题干所述正确。

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可见题干所述正确。

⑤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氢气、甲烷等气体,没有游离的氧,题干所述错误。根据以上所述,正确的有2个,A符合题意。8.(2022八下·揭西月考)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森林【答案】C【解析】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9.(2022八上·东莞期末)依据如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①C.③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D.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答案】C【解析】如题图所示,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①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③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所以,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10.(2021八上·四会期中)原始大气和现在的空气比较,没有的气体成分是()A.氢气 B.甲烷 C.氧气 D.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知识梳理】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及证据: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

。最重要的证据是

,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或。2、越晚近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地位越水中生活的越,越早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地位越水中生活的越。3.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

的结果。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

,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

,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

。5.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由

,由

。【答案】1、比较法化石遗体遗物生活痕迹2、复杂高等少简单低等多3、进化4、两栖类鸟类哺乳类5、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专题过关】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2022·朝阳)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古代爬行类进化为原始鸟类,原始鸟类进化为原始哺乳类B.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出现在新近形成的地层里C.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D.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也是定向的【答案】C【解析】A.始祖鸟既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鸟类的特征,这说明始祖鸟化石是古代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之一。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不符合题意。B.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不符合题意。C.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符合题意。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符合题意。2.(2022·德州)2022年4月,科研人员首次发现距今约5.04亿年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库,并将其命名为“临沂动物群”。“临沂动物群”中多种多样的海底生物,成为探寻生命大爆发之后生物演化的重要窗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海洋中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C.晚期地层中只有结构复杂的生物化石D.埋藏化石库对深入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动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海洋中,A不符合题意。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B不符合题意。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但也有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化石,C符合题意。D.“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发生在古生代,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所以埋藏化石库对深入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动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D不符合题意。3.(2022·鞍山)下列化石可以证明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是()A.始祖马化石 B.始祖鸟化石 C.鱼类化石 D.蕨类化石【答案】B【解析】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4.(2022八下·渠县期末)“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C.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远D.a、b一定比c、d高等【答案】A【解析】A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A正确、B错误;

C、a与b在同一个小分支,故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d的亲缘关系更近,C错误;

D、由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可能比c、d低等,D错误。5.(2022·娄底)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下列有关证据及推测合理的是()A.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是化石B.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C.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种类少,结构复杂而高等D.马的前肢和鹰的翅膀虽有差别,但骨骼排列相似,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答案】D【解析】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A不符合题意。B.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B不符合题意。C.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种类多,并且结构复杂而高等,C不符合题意。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马(哺乳动物)的前肢和鹰(属于鸟类)的翅膀虽有差别,但骨骼排列相似,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D符合题意。6.(2022·益阳)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比较,可知这些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如图为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据图推测合理的是()A.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最多B.马在地球上出现早于果蝇C.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D.动物的进化趋势是从胎生到卵生【答案】C【解析】A.从题图数据可知:人与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不是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最多,A不符合题意。B.人与马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比人与果蝇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小,不能说明马在地球上出现早于果蝇,B不符合题意。C.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人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小(为0),故黑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C符合题意。D.生物的进化趋势是从卵生到胎生,D不符合题意。7.(2022·宿迁)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而来的C.戊最可能是水生的 D.丁的结构比丙复杂【答案】C【解析】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A不符合题意。B.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甲原始的藻类植物进化来的,B不符合题意。C.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多是陆生生物,C符合题意。D.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为丁原始的裸子植物,丁的结构比丙复杂,D不符合题意。8.(2022·菏泽)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鲸的鳍和鸟的翼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说明它们没有亲缘关系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说明人和鱼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答案】B【解析】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B.鲸的鳍和鸟的翼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但它们的骨骼构成具有相同点,说明它们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符合题意。C.结合分析可知,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说明人和鱼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这是胚胎学上的证据,C不符合题意。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这是生物进化在分子水平上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9.(2022·包头)如图为六种生物进化关系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生物血红蛋白与人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差异。下列关于这六种生物说法错误的是()A.六种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短尾猿,最远的是七鳃鳗C.六种生物血红蛋白的差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六种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六种生物有共同的蛋白质,因此,可判断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A不符合题意。B.生物之间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生物之间的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生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短尾猿,最远的是七鳃鳗,B不符合题意。C.六种生物血红蛋白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C符合题意。D.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D不符合题意。10.(2022·凉山)凉山州会理市、昭觉县发掘到了恐龙化石及恐龙蛋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恐龙化石属于遗体化石B.恐龙蛋化石属于遗物化石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D.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是这个时代的霸主【答案】C【解析】A.恐龙化石是恐龙的骨骼形成的,属于遗体化石,A不符合题意。B.恐龙蛋是恐龙的卵形成的化石,属于遗物化石,B不符合题意。C.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C符合题意。D.在中生代,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所以,中生代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是这个时代的霸主,D不符合题意。【知识梳理】三、生物进化的原因: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850年前________色多,_________色少;在1950年,_________色多,________色少。2、保护色是指与_______的色彩相似的体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_______发现,这对它_______或_______是十分有利的。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_______的_______学说。4、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__,而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___和______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_______和_______而进行_______,在该过程中,只有那些具有_______个体容易生存下来,而具有_______的个体容易被淘汰。5、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生存下来,_______被淘汰掉。【答案】1、浅深深浅

2、周围环境其他动物躲避敌害捕食猎物3、达尔文

自然选择4.繁殖能力食物空间

食物空间生存斗争有利变异不利变异5.生存斗争适应者不适应者【专题过关】三、生物进化的原因:1.(2022·滨州)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如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C.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答案】D【解析】A.杀虫剂Ⅰ、Ⅱ都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正确。B.曲线下降不会达到零值,是因为害虫有抗药性强的个体,正确。C.曲线回升是通过抗药性强的害虫不断繁殖实现的,正确。D.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个体差异,杀虫剂l、Ⅱ不能使害虫发生抗药性强弱的变异,错误。2.(2022·东营)下列为某同学绘制的长颈鹿进化简图(如图)及相关阐述,你不认同的是()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C.长颈鹿选择了有利变异以适应环境变化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答案】C【解析】A.①表示长颈鹿祖先的颈和前肢在长度上存在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不符合题意。B.②表示通过生存斗争,长颈鹿有利变异保存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B不符合题意。C.变异是不定向的,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C符合题意。D.③表示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和加强,进化成现代的长颈鹿,D不符合题意。3.(2022·北京市)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的地雀种类存在差异。地雀喙型的进化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种地雀具有共同的祖先 B.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变异C.喙型的进化与食物种类无关 D.喙型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A.根据进化过程图可知,这些雀鸟来自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由于食性不同,喙型的进化方向不同,A不符合题意。B.地雀喙的形状和大小有所区别,是地雀祖先存在喙型不同的变异,不同环境选择了不同的喙型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C.喙型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食物种类作为自然环境条件对各种喙型进行选择,故喙型的进化与食物种类有关,且喙型与食性是相适应的,C符合题意。D.喙型的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中的食物因素决定了雀鸟喙的进化方向,D不符合题意。4.(2022·陇南)达尔文发现,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翅或者很发达,或者完全退化。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发生了定向变异 B.由食物种类决定C.是否经常使用翅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5.(2022八下·榕城期末)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4中的()A. B.C. D.【答案】D【解析】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颜色有褐色、灰色、白色的不同,其中灰色、白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一致,是适应环境者而生存,而褐色与环境树干颜色不同,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白色的,而褐色的较少,根据以上所述,D符合题意。6.(2022八下·郑州期末)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某种农药对杀灭蝗虫的效果越来越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造假严重,农药的质量变差B.蝗虫为了生存产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C.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D.蝗虫长期接触农药,逐渐适应药性不易被毒死【答案】C【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某种农药对杀灭蝗虫的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这种农药选择了蝗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ABD不符合题意。7.(2022·娄底)许多动物都有保护色,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非常有利,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模拟了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纸片模拟“猎物”,彩纸模拟“捕食者”的生活环境B.“捕食者”可以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C.每一代的“幸存者”不需要和它们产生的“后代”充分混合D.与彩纸颜色相同的“猎物”被“捕食”的概率高【答案】A【解析】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彩纸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A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模拟的取食过程中,与背景(环境)颜色不一致的纸片(猎物)首先被取食,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纸片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背景颜色一致。因此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捕食者”不能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B不符合题意。C.每一代的“幸存者”要和它们产生的“后代”充分混合,C不符合题意。D.与彩纸颜色相同的“猎物”,因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被“捕食”的概率低,D不符合题意。8.(2022·湘潭)1890年至1960年,英国某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排放大量黑烟,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研究者统计了这段时间桦尺蛾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种类1890年1900年1910年1920年1930年1940年1950年1960年深色桦尺蛾65706958130222323440浅色桦尺蛾45146244545030321212870A.1920~1960年,浅色桦尺蛾的数量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B.浅色和深色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C.由于环境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变成了深色D.1920年前,浅色桦尺蛾能够更好的生存【答案】C【解析】A.据表中数据可见:1920~1960年,桦尺蛾的数量呈现出浅色的逐渐减少,深色的逐渐增加,A不符合题意。B.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浅色和深色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遗传给后代,B不符合题意。C.环境改变后,浅色的桦尺蠖体色与环境差异较大,容易被天敌发现,被捕食。深色桦尺蠖,具有保护色,能适应环境,并把自己的基因型遗传给后代,故深色的桦尺蠖比例不断的增加,C符合题意。D.据表中数据可见:1920年前,环境没有变化前,浅色桦尺蛾占的比例更多,能够更好的生存,D不符合题意。9.(2022·潍坊)某地区发现一种蜗牛,其外壳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这种蜗牛常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后留下破裂的外壳。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记录该蜗牛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有条纹的无条纹的活着的蜗牛264296破裂的外壳486377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B.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C.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有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D.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答案】C【解析】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足(躯体的腹面、扁平宽大)爬行,A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的相对数量更多,因此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由表格可知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C符合题意。D.无条纹的变异属于此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的基因出现频率增大,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D不符合题意。10.(2022八下·普宁期末)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A.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C.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人工选择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答案】C【解析】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的现象。这使得害虫群体中因为变异而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中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个体不能被农药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抗药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农药长期的定向选择,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四、综合题型1.(2022·陇县模拟)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一座介绍史前脊椎动物起源和进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展现了各类群动物的丰富化石,清晰的勾勒出脊椎动物的发展。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化石中所包含的动物类群中,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C和D(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2)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进行分类,上述动物都属于。(3)格尼蛙是古两栖类动物的代表之一,其成体能营水陆两栖生活,利用进行呼吸。(4)恐龙是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与格尼蛙相比,恐龙更适应陆地生活,主要表现在(写出一条即可)。(5)孔子鸟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现代鸟类特征最接近的古鸟类,如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答案】(1)B→A→E(2)脊椎动物(3)肺和皮肤(4)体表有鳞片或甲,完全用肺呼吸,卵外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写出一条即可)(5)翼【解析】(1)图中A属于两栖动物、B属于鱼类、C孔子鸟是介于爬行动物和鸟之间的动物、D属于哺乳动物、E属于爬行动物。这几类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B→A→E→C→D。

(2)这五类动物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3)格尼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陆地上生活,又能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但由于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4)恐龙为古代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肺发达,能完全满足气体交换的需求;卵外有卵壳保护内部结构,生殖和幼体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爬行动物的这些特点使得其成为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5)观察孔子鸟化石,可以发现孔子鸟与现代鸟类有许多共同特征,如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表覆羽。2.(2022·陇县模拟)现代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来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草履虫和图中①及蚯蚓都属于动物。(2)植物类群⑤和水杉比桫椤高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繁殖后代的方式)。(3)标号②代表的动物,生殖方式为卵生,发育方式为。(4)保护大熊猫最为有效的措施是。(5)结合进化树上生物的特点,可以总结出生物在结构上的进化趋势是。【答案】(1)无脊椎(2)用种子繁殖(3)变态发育(4)建立自然保护区(5)由简单到复杂【解析】(1)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件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柱,所以,进化树中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①及蚯蚓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⑤和水杉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桫椤属于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

(3)②为两栖动物,在生殖季节,雌雄性个体在水中抱对,并在水中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成熟的个体,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较大的差异,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即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3.(2022八下·泗县期中)图1是生物进化历程的一部分(自下而上进化),图2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从图1的进化树中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填字母)。在图1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填“近”或“远”)。(2)人们研究古生物最主要的材料和证据是。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类。(3)图2中的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图2中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4)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是;最早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从现代人种划分来看,中国人属于人。【答案】(1)f;近(2)化石;鱼(3)原始大气;氧气;原始海洋(4)南方古猿;直立人;蒙古利亚【解析】(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可以看出此图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最主要材料和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一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故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在地层中应该出现最早。(3)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能量条件。图二中的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测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4)南方古猿生活在约600万年前,现代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即人类的起源。最早出现在非洲大陆南部,是最早的人科动物,开始直立行走。直立人生活在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开始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中国人多数属于蒙古利亚人中的东亚类型和南亚类型。蒙古人种的主要特征是:体形肤色中等,头发黑,直而硬,体毛和须发较少,脸扁平,鼻宽度中等,鼻梁较低,眼睑大多有内毗褶且眼角有角度,黑眼睛(俗称蒙古眼),高眼眶,顺骨突出,多铲形门齿,面骨平扁,少体味。4.(2022·西华模拟)桦尺蛾是生活在树林里的一种昆虫,他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休息。(1)下面是一个发生在英国曼彻斯特真实的事例。①185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树干上长满了白色的地衣,这时的桦尺蛾的体色绝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极少数是深色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状态下的(遗传/变异)类型,并且能够遗传给后代。②100年以后,曼彻斯特成为了工业化城市,因为环境污染杀死了白色的地衣,使树干裸露被熏成了黑褐色。生物学家调查两种颜色桦尺蛾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深色桦尺蛾的数量逐渐。(2)科研人员还利用桦尺蛾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分析;①桦尺蛾体色的深色和浅色是一对性状,其中色是隐性性状。②图中子代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为(基因用A、a表示)。【答案】(1)变异;增加(2)相对;浅;AA或Aa【解析】(1)①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深色的桦尺蛾是浅色桦尺蛾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类型,并且能够遗传给后代。②由柱形图可知深色桦尺蛾的数量由12.6%(65/516)逐渐升高(增加)至86.2%(440/510),故深色桦尺蛾的数量逐渐增加。(2)①桦尺蛾体色的深色和浅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结合分析,根据图中的遗传规律(亲代:深色×深色→子代:深色和浅色),可推知深色是显性性状,浅色是隐性性状。②隐性性状一旦表现,必定是隐性纯合子(基因组是aa),因而由隐性纯合子能推知其亲代体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隐性基因(a),所以,亲代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是Aa、Aa,遗传图解如下:,结合该遗传图可知,题图中子代深色桦尺蛾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5.(2022·东营模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下面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主线,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由图可知,长颈鹿的祖先之间的颈长存在着。(2)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它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3)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呢?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掉。这里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能的变异。(4)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是这种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5)综上所述,生物通过遗传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变异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生物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答案】(1)差异(或变异)(2)生存斗争(3)适应环境(4)遗传物质;生殖细胞(5)遗传变异【解析】(1)由图可知,长颈鹿的祖先之间的颈有长有短,存在着差异。(2)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它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生存斗争。在这一过程中,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很好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将被淘汰。如长颈鹿的后代中,颈长的个体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可以很好的生存下来,颈短的个体在食物缺少的季节,得不到充足的食物,将被淘汰。(3)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掉。这里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能适应环境的变异。(4)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是这种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亲代中的遗传物质,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下一代,这样在子代中有来自亲代雌雄双方的遗传物质。(5)综上所述,生物通过遗传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变异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6.(2021八上·汽开区期末)生物从无到有、到如今种类繁多,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2)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绿树成荫,生活在这里的桦尺蛾大都是浅色的,深色的桦尺蛾极为少见。随着这一地区工业的日益发展,大量的煤烟灰污染了城市,树干被污染成了黑色,深色的桦尺蛾增多,浅色的却成了极少数。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在桦尺蛾的进化过程中,人起了选择作用B.环境对桦尺蛾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的结果C.环境污染导致桦尺蛾不同变异类型的出现D.环境污染使桦尺蛾体内产生了大量黑色(3)从个体(群体)水平看、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图显示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填序号)出现了输导组织,但仍用孢子繁殖,而种子植物才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由此体现了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由水生到。【答案】(1)有机物(2)B(3)藻类植物;②;高等;陆生【解析】(1)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因此,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有机大分子。所以,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2)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蛾和黑桦尺蛾。题干中,绿树成荫的曼彻斯特地区变成工业城市之前,树林中浅色桦尺蛾多,黑色桦尺蛾少。原因是浅色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变成工业城市后,树干逐渐被染成黑色,深色桦尺蛾多,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故答案为:B。(3)地球上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以,最早出现的植物类群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输导组织的植物类群是②蕨类植物。因此,植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概括为: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7.(2021·德州)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常用的脊椎动物有文昌鱼、壁虎、中华大蟾蜍、小鼠、家鸽、猴等,图一是脊椎动物进化树,图二为“机器人鸟”。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将上述模式动物放在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中华大蟾蜍应该放在处;壁虎应在处。(2)由进化树上的信息可以看出,C和D都起源于。(3)自然界中的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4)对比人与其他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的差异,发现人与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属于证据。(5)人们利用鸟类飞行能力强,活动区域广的优势研发出了“机器人鸟”,可以帮助人类在危险环境中完成侦察、探测等任务。鸟类具有很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如身体呈,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独特的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等。【答案】(1)E;B(2)古代的爬行动物(3)环境定向选择(4)遗传学方面(5)流线型;气囊【解析】(1)脊椎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如果将上述模式动物放在进化树的相应位置上,则中华大蟾蜍属于两栖类动物,应该放在E处;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应在B处。(2)动物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进化过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哺乳类,由此可见,鸟类和哺乳类都起源于原始爬行类。因此,由进化树上的信息可以看出,C鸟类,D是哺乳动物,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3)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不同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作定向的选择,使变异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定向积累。因此,自然界中的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4)生物进化最主要的证据是遗传学方面的证据,解剖学证据,化石,胚胎发育上证据等,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因此,对比人与其他生物的细胞色素c,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的差异,发现人与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这属于遗传学方面证据。(5)鸟类具有很多是适于飞行的特点:如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阻力;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所以独特的气囊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等。8.(2021八下·信都期末)如图分别为生物进化树的一部分,请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问题:(1)①为动物。(2)③为植物。(3)从图乙可知,最低等的植物类群为植物。(4)观察进化树,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图中所示脊椎动物中爬行动物是最低等的B.③是植物中最高等、最复杂的类群C.鱼类的结构比鸟类的简单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5)由“进化树”可知地球上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的结果。【答案】(1)两栖(2)被子(3)藻类(4)A(5)自然选择【解析】(1)由图可知①位于鱼类和爬行类之间,应该是两栖动物,故填两栖。(2)由图可知③是比裸子植物还要高等的被子植物,故填被子。(3)由“进化树”可知,植物的进化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乙图得知,最低等的植物类群为藻类植物。(4)A.脊椎动物中,爬行类不是最低等的,最低等的脊椎动物类群为原始鱼类,故A不正确。B.③是被子植物,是植物中最高等的、最复杂的类群,故B正确。C.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