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体系的作业指导书TOC\o"1-2"\h\u8061第1章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431270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4117731.2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与作用 551711.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介绍 513519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640812.1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6254952.1.1客户导向原则 696452.1.2领导作用原则 691552.1.3全员参与原则 6107952.1.4过程方法原则 6276252.1.5系统管理原则 6253442.1.6持续改进原则 6223272.1.7事实依据原则 67142.1.8互惠互利原则 6269692.2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 6133142.2.1准备阶段 7272552.2.2策划阶段 739622.2.3实施阶段 7256592.2.4验证阶段 79732.2.5运行阶段 720484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774972.3.1质量手册 7183492.3.2程序文件 8230612.3.3作业指导书 8219082.3.4质量记录 821668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896633.1质量手册 878653.1.1范围 8105853.1.2目的 8147223.1.3内容 817523.2程序文件 9152553.2.1范围 9175423.2.2内容 9317113.3操作规程 9185173.3.1范围 942613.3.2内容 9243363.4记录文件 9113723.4.1范围 9200823.4.2内容 1028222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10206574.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要求 10106294.1.1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以满足组织目标和法律法规要求。 1034384.1.2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024894.1.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定期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108194.1.4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保证质量信息的及时传递、处理和反馈。 10226274.1.5强化过程控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运行符合规定要求。 10117544.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1082564.2.1资源保障 10230194.2.2流程优化 10324034.2.3风险管理 11206274.3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控与改进 11153274.3.1监控 11129324.3.2改进 1120390第5章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11135685.1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 11201885.1.1审核范围:内部审核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部门及场所。 11253425.1.2审核原则:内部审核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系统性和及时性原则。 118115.1.3审核人员:内部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知识和标准要求。 11183975.1.4审核计划:应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明确审核时间、审核人员、审核内容和审核方法。 1164715.2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实施 11227735.2.1审核策划:根据年度审核计划,制定具体的审核方案,包括审核目标、审核范围、审核方法、审核标准和审核人员。 1117545.2.2审核准备: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编写审核检查表,通知被审核部门,并保证审核资源的配置。 11236265.2.3审核实施:按照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通过询问、观察、抽样检查等方法,收集审核证据。 1132815.2.4审核报告:整理审核发觉,编写内部审核报告,明确不符合项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11159115.2.5审核跟踪:对审核报告中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跟踪验证,保证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1284665.3管理评审的过程与要求 1252465.3.1管理评审过程:管理评审应定期进行,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1289305.3.2管理评审输入:收集并分析内部审核报告、顾客满意度、过程绩效、预防和纠正措施等资料。 12179695.3.3管理评审内容: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1260225.3.4管理评审输出: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包括资源调整、过程改进和体系完善等。 12157925.3.5管理评审记录:记录管理评审过程和结果,以备后续跟踪和验证。 1222757第6章产品设计与开发 1224576.1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 12118276.1.1需求分析 1290156.1.2概念设计 12181516.1.3详细设计 1246256.1.4设计评审 1247576.1.5设计定型 1374086.2设计输入与输出 1311206.2.1设计输入 13317386.2.2设计输出 1318186.3设计验证与确认 13237766.3.1设计验证 13203046.3.2设计确认 13207766.4设计变更控制 14253036.4.1设计变更申请 14164106.4.2设计变更评审 14106386.4.3设计变更实施 142296.4.4设计变更跟踪 1414713第7章供应商管理 1499557.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14246697.1.1选择标准 1464567.1.2评价方法 14162557.1.3供应商评价流程 1461657.2供应商质量控制 15128657.2.1质量要求 1595757.2.2质量监控 15160397.2.3不合格品处理 15132497.2.4持续改进 1518097.3供应商关系管理 15219467.3.1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5119427.3.2沟通与协调 15146167.3.3供应商激励与约束 15282367.3.4供应商绩效评价 15216347.3.5供应商培训与支持 1517948第8章生产过程控制 1691008.1生产计划与调度 16224488.1.1生产计划编制 16277388.1.2生产调度 1660878.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690108.2.1工艺控制 16148578.2.2人员培训与管理 16255178.2.3设备与工装管理 1640878.2.4物料管理 16298038.2.5在线检测与监控 1672408.3不合格品控制 16126648.3.1不合格品识别 16261788.3.2不合格品隔离 16232358.3.3不合格品评审 17135248.3.4不合格品处理 17284978.4防护与环境保护 17223928.4.1防护措施 17171778.4.2环境保护 1749018.4.3职业健康安全 1711433第9章检验与测试 17153229.1检验与测试的基本要求 17207379.1.1本章节旨在明确检验与测试的基本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1719349.1.2检验与测试应遵循以下原则: 1718709.1.3检验与测试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7198469.2检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8233989.2.1制定检验计划: 18157069.2.2实施检验计划: 18115719.3检验方法与设备 18131109.3.1检验方法: 1872849.3.2检验设备: 18151319.4检验结果的处理 18111249.4.1检验结果记录: 1890029.4.2检验结果判定: 1963249.4.3检验数据统计分析: 1915679第10章持续改进 191192510.1持续改进的理念与方法 191289910.1.1理念 1937710.1.2方法 19790810.2改进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19615510.2.1策划 19923410.2.2实施 20575610.3改进效果的评估与推广 201764610.3.1评估 20332510.3.2推广 201979210.4创新与激励机制 201913910.4.1创新 201621410.4.2激励 21第1章质量管理体系概述1.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组织内,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它涵盖了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顾客满意度。1.2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与作用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组织结构:明确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质量政策:组织对质量的承诺,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3)质量目标: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时限明确的指标,用于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4)质量手册:阐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过程和程序,为组织提供统一的指导文件。(5)程序文件:描述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6)作业指导书:详细说明各项作业的操作规程,保证员工正确、规范地执行。(7)记录:为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主要包括:1)提高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2)降低成本,提高效益;3)增强组织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4)提高组织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5)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质量风险。1.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导组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几个主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2)GB/T19001:我国等同采用ISO9001标准的国家标准,具有同等效力。(3)ISO9004: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指南,旨在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4)GB/T19580:《质量管理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标准,指导组织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运用事实和数据。(5)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构建2.1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2.1.1客户导向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关注客户满意度,保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持续符合客户要求和期望。2.1.2领导作用原则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通过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2.1.3全员参与原则鼓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2.1.4过程方法原则运用过程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实施、监控和改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2.1.5系统管理原则将质量管理体系视为一个整体,协调各个过程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运作效率。2.1.6持续改进原则持续关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数据分析、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2.1.7事实依据原则质量管理决策应基于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1.8互惠互利原则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共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供应链的优化。2.2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步骤2.2.1准备阶段(1)组织成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项目组;(2)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和预期成果;(3)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客户要求;(4)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评估。2.2.2策划阶段(1)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计划;(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结构;(4)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清单。2.2.3实施阶段(1)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培训;(3)体系试运行;(4)对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2.2.4验证阶段(1)进行内部审核;(2)组织管理评审;(3)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4)提出改进措施。2.2.5运行阶段(1)正式运行质量管理体系;(2)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3)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4)保持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良好沟通。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2.3.1质量手册(1)编制质量手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2)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结构;(3)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程序;(4)概述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2.3.2程序文件(1)制定程序文件,明确各质量管理过程的要求;(2)规范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管理职责;(3)制定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业指导书;(4)规定质量记录的填写、保存和处置要求。2.3.3作业指导书(1)编制具体操作过程的作业指导书;(2)明确操作步骤、方法和技术要求;(3)规定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4)制定操作过程中的检查、验收标准。2.3.4质量记录(1)设计质量记录表格;(2)规定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和保存期限;(3)建立质量记录的查阅、借阅和销毁制度;(4)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完整和可追溯。第3章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1质量手册3.1.1范围本质量手册规定了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及职能。3.1.2目的质量手册旨在明确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政策、目标、过程和程序,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顾客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3.1.3内容质量手册包括以下内容:a)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组织结构、职责和权限;c)主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d)核心程序文件清单;e)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3.2程序文件3.2.1范围程序文件旨在规定组织为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3.2.2内容程序文件包括以下内容:a)文件控制程序;b)记录控制程序;c)内部审核程序;d)不合格品控制程序;e)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f)持续改进程序;g)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程序;h)顾客满意度调查程序;i)其他必要的管理程序。3.3操作规程3.3.1范围操作规程针对具体的产品、过程或活动,明确操作方法和要求。3.3.2内容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检验和服务的具体操作步骤;b)设备、工装、量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c)物料采购、检验、储存、搬运和使用的具体要求;d)安全、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方面的具体措施;e)其他必要的操作要求。3.4记录文件3.4.1范围记录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用以证明过程结果和活动完成的文件。3.4.2内容记录文件包括以下内容:a)设计、开发、生产、检验和服务的相关记录;b)内部审核、管理评审、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报告;c)供应商评价、采购、检验、储存和使用的相关记录;d)不合格品处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e)员工培训、技能认定和资质证书;f)其他必要的记录。第4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4.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要求4.1.1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制定、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以满足组织目标和法律法规要求。4.1.2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4.1.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定期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4.1.4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保证质量信息的及时传递、处理和反馈。4.1.5强化过程控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运行符合规定要求。4.2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4.2.1资源保障1)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质量管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2)物资资源:保证所需物资的供应和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3)技术资源: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4.2.2流程优化1)梳理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提高过程效率。2)建立关键过程控制点,加强监控,保证产品质量。3)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4.2.3风险管理1)识别和评估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2)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影响。3)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4.3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控与改进4.3.1监控1)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各项要求得到落实。2)分析质量数据,掌握质量状况,为改进提供依据。4.3.2改进1)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发觉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2)持续关注顾客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3)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第5章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5.1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5.1.1审核范围:内部审核应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部过程、部门及场所。5.1.2审核原则:内部审核应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系统性和及时性原则。5.1.3审核人员:内部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知识和标准要求。5.1.4审核计划:应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明确审核时间、审核人员、审核内容和审核方法。5.2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实施5.2.1审核策划:根据年度审核计划,制定具体的审核方案,包括审核目标、审核范围、审核方法、审核标准和审核人员。5.2.2审核准备: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编写审核检查表,通知被审核部门,并保证审核资源的配置。5.2.3审核实施:按照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通过询问、观察、抽样检查等方法,收集审核证据。5.2.4审核报告:整理审核发觉,编写内部审核报告,明确不符合项及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5.2.5审核跟踪:对审核报告中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跟踪验证,保证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5.3管理评审的过程与要求5.3.1管理评审过程:管理评审应定期进行,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5.3.2管理评审输入:收集并分析内部审核报告、顾客满意度、过程绩效、预防和纠正措施等资料。5.3.3管理评审内容: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5.3.4管理评审输出: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包括资源调整、过程改进和体系完善等。5.3.5管理评审记录:记录管理评审过程和结果,以备后续跟踪和验证。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的一部分,具体实施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第6章产品设计与开发6.1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产品设计与开发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公司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了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产品设计与开发流程。6.1.1需求分析在产品设计与开发初期,需对市场需求、用户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充分分析,明确产品设计目标。6.1.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概念设计,形成初步的产品设计方案,包括产品功能、功能、外观等方面的设想。6.1.3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明确产品各部件的结构、材料、工艺等,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6.1.4设计评审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从技术、质量、成本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设计方案。6.1.5设计定型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直至满足预定要求,完成设计定型。6.2设计输入与输出为保证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明确设计输入和输出要求。6.2.1设计输入设计输入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设计任务书;(2)市场需求分析报告;(3)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报告;(4)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5)其他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信息。6.2.2设计输出设计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设计方案;(2)产品设计图纸;(3)设计计算书;(4)设计说明书;(5)设计评审报告;(6)设计变更记录。6.3设计验证与确认为保证产品设计满足规定要求,进行设计验证与确认。6.3.1设计验证设计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分析;(2)对关键部件进行试验验证;(3)对产品整体功能进行测试。6.3.2设计确认设计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设计评审;(2)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设计修改;(3)完成设计定型。6.4设计变更控制为有效控制产品设计变更,保证产品质量,制定以下设计变更控制措施。6.4.1设计变更申请当出现设计变更需求时,由相关部门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并说明变更原因、内容、影响范围等。6.4.2设计变更评审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变更申请进行评审,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成本、进度等方面的影响。6.4.3设计变更实施根据评审结果,对设计变更进行实施,并记录变更内容、时间、责任人等信息。6.4.4设计变更跟踪对设计变更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保证变更措施落实到位,并对变更效果进行评估。第7章供应商管理7.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7.1.1选择标准在选择供应商时,应依据以下标准进行筛选: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产品合格率、交货准时性、价格竞争力、企业信誉及财务状况、技术实力、售后服务等。7.1.2评价方法采用供应商评价体系对潜在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审核、样品测试、第三方评估等。7.1.3供应商评价流程(1)收集潜在供应商资料;(2)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3)组织评价小组进行综合评价;(4)评价结果汇总与分析;(5)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录。7.2供应商质量控制7.2.1质量要求制定供应商质量要求,包括产品标准、工艺规范、检验方法等,并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和指导。7.2.2质量监控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监控,保证其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7.2.3不合格品处理建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对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分析、处理,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7.2.4持续改进鼓励供应商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能力,降低不良率。7.3供应商关系管理7.3.1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实现共赢。7.3.2沟通与协调定期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供应链的稳定。7.3.3供应商激励与约束建立供应商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优秀供应商给予奖励,对不合格供应商进行整改或淘汰。7.3.4供应商绩效评价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价,包括质量、交货、价格、服务等方面,以促进供应商持续改进。7.3.5供应商培训与支持为供应商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第8章生产过程控制8.1生产计划与调度8.1.1生产计划编制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企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计划满足产品交付期、质量及成本要求。8.1.2生产调度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分配生产资源,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对生产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8.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2.1工艺控制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预防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8.2.2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生产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过程中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8.2.3设备与工装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对工装进行定期检查、校准,保证工装的准确性。8.2.4物料管理建立严格的物料管理制度,保证物料的质量和供应及时性。对关键物料进行检验、试验,防止不合格物料流入生产线。8.2.5在线检测与监控采用在线检测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处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8.3不合格品控制8.3.1不合格品识别建立不合格品识别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及时识别。8.3.2不合格品隔离对识别出的不合格品进行隔离,防止其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市场。8.3.3不合格品评审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改进措施。8.3.4不合格品处理根据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保证不合格品得到有效控制。8.4防护与环境保护8.4.1防护措施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产品在生产、运输、存储过程中受到污染、损坏。8.4.2环境保护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8.4.3职业健康安全关注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第9章检验与测试9.1检验与测试的基本要求9.1.1本章节旨在明确检验与测试的基本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标准。9.1.2检验与测试应遵循以下原则:a)科学性:检验方法应科学合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b)可靠性:检验过程应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性;c)客观性:检验人员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因素影响检验结果;d)及时性:检验与测试工作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保证产品质量的及时监控;e)全面性:检验项目应覆盖产品所有关键特性,保证产品质量的全面评估。9.1.3检验与测试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b)了解检验与测试方法、标准和流程;c)持有检验员资格证书;d)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公正、客观、严谨的工作态度。9.2检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9.2.1制定检验计划:a)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确定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b)结合生产计划,编制检验计划;c)检验计划应包括:产品名称、检验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频次、检验人员等内容;d)检验计划经审批通过后,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执行。9.2.2实施检验计划:a)检验人员按照检验计划进行检验;b)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检验方法和标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c)对检验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d)检验记录应真实、完整、清晰,便于追溯。9.3检验方法与设备9.3.1检验方法:a)检验方法应具备科学性、可靠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b)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作为检验依据;c)特殊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和审批;d)检验方法应定期评审和更新,保证其有效性。9.3.2检验设备:a)检验设备应满足检验方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