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讲义(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基本概念]天体、天体系统、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化石、地层、地质年代、圈层结构。[体系架构]课时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它们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2)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3)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2.宇宙的运动性和层次性——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层级关系:目前所知的天体系统分为四级。回归教材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3页图1.3“天体系统”,写出天体系统的层次性。答案eq可观测宇宙\b\lc\{\rc\(\a\vs4\al\co1(银河系\b\lc\{\rc\(\a\vs4\al\co1(太阳系\b\lc\{\rc\(\a\vs4\al\co1(地月系\b\lc\{\rc\(\a\vs4\al\co1(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行星地球绘图在上图中短线处用箭头画出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答案箭头方向为逆时针。绘图略。1.八颗行星分类eq\b\lc\{\rc\(\a\vs4\al\co1(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E木星、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2.普通性(1)运动特征:与其他七颗行星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特别提醒(1)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在金星上看太阳西升东落。(2)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同。彗尾背向太阳,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3.特殊性——存在生命(1)和谐的外部条件——“稳定”和“安全”(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2)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3)描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答案①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和热;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②动力来源: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2.太阳活动填图在下图中填写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答案(1)读必修第一册教材第11页图1.18“太阳活动现象举例”,写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答案①太阳黑子:光球层上的黑斑点,区域温度比周围低。②太阳耀斑:色球层表面大而亮的斑块。③日珥:色球层上发生的剧烈太阳活动,日全食时用肉眼可观测到。④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结构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破坏太阳风流动。(2)周期:约11年。(3)描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答案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扰动地球大气层,产生极光现象;扰动电离层,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产生灾害性影响。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2.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1空间分布eq\b\lc\{\rc\(\a\vs4\al\co1(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3.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增,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4.太阳能电站的建设(2023·6月浙江选考)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1~2题。1.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关键信息点拨]塔式光热发电场需要架设成千上万个定日镜,占地面积广;青海地区荒漠面积广,可利用土地面积广且价格低廉;青海省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式光热发电需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镜面需随太阳运行轨迹转动。[地理原理再现]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描述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答案①资源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从纬度、海拔和天气等角度分析);②土地条件:地形平坦,占地广,地价较低,可节约建设成本;③市场条件: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④技术条件:能量分散,收集难度大,因此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⑤资金条件:建设成本高,前期资金投入较大,需要充足的资金。答案1.A2.B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海比浙江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②正确;塔式光热发电场需要架设成千上万个定日镜,占地面积大,青海相比浙江土地面积更大,且价格较低,①正确;浙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青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电网密集完善,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2题,青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终年太阳日运行轨迹大体上为“东→南→西”,定日镜的镜面随太阳运行轨迹转动,故镜面朝向的水平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日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定日镜的高度角(仰角)先减小后增大,故镜面朝向的垂直转动方向为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考向1通过“天体系统”考查“综合思维”(2023·河南叶县高级中学模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空间站外部温度高低交替,最高温度达到200℃,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20℃。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下列有关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描述,可信的是()A.可见大量流星划过天幕B.使用哑铃健身C.运动后汗水不能直流D.手中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待发射的神舟飞船 B.陨石C.着陆的返回舱 D.太空空间站3.空间站外部温差大的直接原因是()A.距离太阳较近 B.月球体积质量较小C.大气层稀薄 D.距离地球较远答案1.C2.D3.C解析第1题,流星是陨石穿过大气层过程中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空间站所处的高度大气稀薄,不能看到大量流星划过天幕,A错误;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使用哑铃健身不能达到运动效果,B错误;汗水由于失重不能直流,C正确;太空中航天员所处的环境没有风,D错误。第2题,待发射的神舟飞船、着陆的返回舱、陨石均在地球上,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A、B、C错误;太空空间站距离地球400km左右,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属于人造天体,D正确。第3题,空间站距离地表400km左右,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都较差,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所以空间站外部温差大,C正确。考向2通过“太阳辐射”考查“区域认知”(2024·安徽马鞍山模拟)下图为“1970~2020年安徽省年均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影响马鞍山、金寨年均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 D.地形5.皖南的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A.技术资金受限 B.生态环境保护C.能源需求少 D.能源矿产丰富答案4.D5.B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马鞍山和金寨两地纬度相当,A错误;两地均位于内陆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B、C错误;金寨位于大别山腹地,多雾,太阳辐射较少,而马鞍山位于平原,晴天较多,太阳辐射多,D正确。第5题,土地利用情况对太阳能发展有关键影响,皖北地区以耕地为主,皖南地区水体、耕地和森林面积占比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和耕地,将森林、草地、湿地和水体设定为禁止开发区,因此皖南的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课时精练(2023·山东菏泽模拟)下表示意地球与火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数据。读表,完成1~2题。行星地球火星距太阳(地球=1)1.001.52质量(地球=1)1.000.11体积(地球=1)1.000.15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24小时37分公转周期1.0年1.9年表面大气温度约15℃约-63℃1.火星表面大气温度低于地球,主要原因是()A.距离太阳较远,正午太阳高度小B.体积小,吸收太阳辐射少C.质量小,大气层稀薄,大气逆辐射弱D.自转周期长,白昼时间长2.火星公转周期大于地球,主要影响是()A.季节变化周期短 B.生物进化演替进程短C.昼夜交替周期长 D.表面温度季节差异大答案1.C2.D解析第1题,火星质量小,对大气的引力小,大气层稀薄,大气逆辐射弱,C正确。第2题,由表可知,火星公转周期为地球的1.9倍,这导致火星的季节变化周期长,且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造成表面温度季节差异大,A错误,D正确;生命体的存在与适宜的温度、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液态水有关,因此生物进化演替进程短不是火星公转周期大于地球的主要影响,B错误;昼夜交替周期是火星自转的地理意义,C错误。(2024·江苏盐城模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NSSC)可以提供实时的空间环境数据和未来一定时段的空间环境预报,被比作我国的“太空气象站”。下表为该中心2022年9月14日发布的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据此完成3~4题。过去24小时空间环境综述过去24小时,太阳活动低水平。日面上存在6个黑子活动区,产生了多个C级耀斑,太阳风速度下降到300km/s左右,地磁平静,地球同步轨道大于2MeV高能电子日积分通量维持在小高能电子暴水平。发布时间:2022-09-140:30UTC预报员:042/0123.下列不属于我国“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的是()A.太阳黑子数量与位置B.耀斑的大小与级别C.太阳风的速度与影响D.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4.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时,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短波通信中断 B.信鸽迷航失踪C.指南针失灵 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答案3.D4.D解析第3题,我国“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主要是实时的空间环境数据和未来一定时段的空间环境预报,包括太阳活动状况,如黑子、耀斑及太阳风变化特征;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行与“太空气象站”监测内容无关,故选D。第4题,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A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信鸽迷航失踪,B、C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无关,D符合题意。(2023·江苏南京期末)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下图示意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据此完成5~6题。5.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特点是()A.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B.由中部向四周递增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东西部多于南北部6.影响海南岛东方和琼海太阳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海拔C.气象D.洋流答案5.B6.C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中部较少,沿海较多;西南沿海最多。因此海南岛太阳能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中部向四周递增,B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海南岛东方和琼海太阳能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东方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较多,而琼海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阴雨天较多,因此主要是受到气象的影响,故C正确。(2023·重庆九龙坡区统考模拟)印度太阳能开发起步晚、潜力大,政策支持力度大。莫德赫拉是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并通过向外输电赚取利润。读“印度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图1)和“莫德赫拉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景观图”(图2),完成7~8题。7.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大气环流④地形分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莫德赫拉通过向外输电赚取的利润有限,主要受制于()A.太阳能资源总量 B.自身太阳能发电量C.自身电能需求量 D.国家电网输电能力答案7.D8.B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印度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并没有呈现沿纬度和海陆分布变化的格局,①②错误;在德干高原(西南季风背风坡)太阳能资源充足,在印度西北部西南季风影响较弱的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因此影响印度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分布和大气环流,③④正确,故选D。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莫德赫拉是印度第一座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村镇”可知,莫德赫拉为村镇,且太阳能发电起步晚,发电量有限,B正确。(2023·江苏南京期末)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成功出舱。下图为“‘飞天’舱外航天服结构功能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飞天”舱外航天服具有的功能有()①恒定气压、温度②屏蔽紫外辐射③防止失重④防微小碎片撞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强烈的太阳活动可能会造成空间站与地球通讯中断,原因是()A.太阳风强度大,干扰电子设备B.高纬出现极光,影响短波通信C.全球气温升高,阻碍信号传输D.干扰地磁稳定,影响轨道运行答案9.B10.A解析第9题,宇宙空间的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因此太空环境缺少氧气,昼夜温差大。舱外航天服应具备提供氧气、恒定气压和温度、防强辐射的功能,①②符合题意;因在太空环境中存在一些太空垃圾,舱外航天服要具有防微小碎片撞击的功能,④符合题意;航天员出舱活动时处于失重的状态,舱外航天服也处于失重的状态,舱外航天服不具备防止失重的功能,③不符合题意,选B。第10题,太阳风强度大,会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电离层扰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会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A正确。11.(2024·广东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下图为京津冀地区略图。下表为图中各行政区域光伏发电适宜度评价表,值越大,越适宜光伏发电。行政区北京天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适宜度22147891065111材料二2021年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占该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为响应碳减排,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1)从地形角度,说出甲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多的原因。(4分)(2)说出京津冀地区光伏发电适宜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与①市相比,分析⑥市更适宜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原因。(8分)(3)从碳减排的角度,说明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合理性。(8分)答案(1)地势较高,白昼时间较长;东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降水少,晴天多。(2)趋势: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原因:多山地,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年太阳总辐射量大;靠近北京、天津,输电距离短。(3)生产工艺清洁;利于调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促使相关产业改进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课时6地球的历史和圈层考点1地球的历史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1)概念: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描述沉积岩地层的特点。答案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②常含有化石。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特别提醒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食。(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4.地质年代表特别提醒层理构造的形成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二、地球的演化历程地质历史时期地表的演化主要生物进化矿产形成动物植物前寒武纪冥古宙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出现有机质重要的成矿期,形成铁、金、镍、铬等金属矿产太古宙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古生代早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陆地上出现低等的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爬行动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重要的成煤期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主要的成煤期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人类出现被子植物高度繁盛1.岩石及其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岩石类型反映的地表环境石灰岩浅海环境页岩静水环境玄武岩火山活动2.地层和化石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指示作用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测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案例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形成岩层的时代地壳下沉。(2)若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上升。(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地壳曾经下沉,形成了该年代的岩层,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考向1通过“地层和化石”考查“地理实践力”(2023·广东广州模拟)科学家团队在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该鱼和之前发现于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化石产地表明,它们“分家”各自演化的两地直线距离实际上不足200千米。据此完成1~3题。1.江夏鱼大量繁衍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2.根据“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的化石产地可合理推测()①“后棘江夏鱼”演变成两栖类动物独立进化②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曾经是连通的海洋③泥沙淤积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④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A.岩石颜色、岩层结构和构造B.化石类型、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C.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植被D.岩石粒径、地表起伏情况和海拔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江夏鱼生活的时期在距今4.38亿年前,属于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B正确。第2题,“后棘江夏鱼”属曙鱼科,没有演变成两栖类动物,①错误;“九江江夏鱼”和“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对失散了4.38亿年的江夏鱼“兄弟”,说明它们曾经生活在一起,可推知4.38亿年前九江和武汉间是连通的海洋,②正确;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区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故应是地壳运动使九江和武汉间的海洋隔断,而不是泥沙淤积,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第3题,红色陆相碎屑沉积物为红色的沉积岩风化形成的碎屑物经外力堆积作用而成,因此在野外寻找红层(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地貌需要重点关注岩石颜色(是否为红色)、岩层结构和构造(是否为沉积岩),故选A。考向2通过“地球的演化历程”考查“综合思维”(2023·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期末)青藏高原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尼玛盆地化石点沉积岩层的颜色与当时气候有着直接关系,黄绿色岩层代表了干燥冷凉还原的气候环境,紫红色岩层代表了干旱炎热的强氧化气候环境,深灰色岩层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据此完成4~5题。4.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反映了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A.温暖湿润—干旱炎热—干燥冷凉B.干旱炎热—温暖湿润—干燥冷凉C.干燥冷凉—干旱炎热—温暖湿润D.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5.考古学家在对青藏高原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年~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华旋齿鲨化石,下列对该地质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地质时期属晚古生代,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B.该时期脊椎动物迅速发展,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C.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D.爬行动物时代,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繁盛答案4.D5.C解析第4题,结合题干“深灰色、黄绿色、紫红色三种颜色的岩层从上往下堆积”,根据所学知识,岩层沉积自下而上表示由老到新,再结合材料可推断当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干旱炎热—干燥冷凉—温暖湿润,故选D。第5题,据材料“存在于三叠纪时期(距今2.5亿年~2亿年)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和珠峰中华旋齿鲨化石”可知,该地质时期为中生代,A错误。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爬行动物盛行,后期进化出鸟类、小型哺乳动物,C正确,D错误。脊椎动物迅速发展出现在晚古生代,B错误。考点2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S为横波,P为纵波。类型传播特点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横波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两个界面:在上图中恰当的位置用虚线绘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并标注名称。答案3.各圈层特征名称界面特征C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①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②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D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②温度、密度、压力增大下地幔E地核外核①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②内核是由极高温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内核4.描述岩石圈的组成。答案岩石圈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1)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意义: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2.水圈(1)组成: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2)意义: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生物圈(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2)范围:地球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3)意义: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海南地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1.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关键信息点拨]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地壳厚薄不一,其中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钻井深8588米”,说明该钻井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更未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答案1.A2.D解析第1题,地球的内部结构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远较海洋地壳要大,“钻井深8588米”,可见未穿透地壳,也未达莫霍面,故A正确,B错误。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钻井既然未穿透地壳,当然更不会穿透岩石圈,也不会即将穿透地幔,故C、D错误。第2题,油气资源多储藏在沉积岩中,油气钻井深达8500多米,说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考向1通过“地球的内部圈层”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济宁模拟)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形成示意图”。研究表明,内力作用是影响珠穆朗玛峰的主导作用,而且这一态势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据此完成1~3题。1.青藏高原深层的甲处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A.地壳 B.地幔C.莫霍界面 D.古登堡界面2.地质探测发现图中乙处岩石非常致密坚硬,是因为乙处()A.温度高 B.压强大C.地层稳定 D.地层活跃3.外力作用造成珠穆朗玛峰海拔()A.下降加快 B.下降减慢C.上升加快 D.上升减慢答案1.B2.B3.D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位于岩石圈的底部,而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由此可知,A错误、B正确。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C错误。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D错误。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非常致密坚硬,是由于板块之间受到挤压,压强大,B正确。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珠穆朗玛峰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其高度不断上升,而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作用将高山削低,会使珠穆朗玛峰海拔上升减慢,故选D。考向2通过“地球的外部圈层”考查“地理实践力”下图为“地球表层各圈层关联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对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生物B.是个无机圈层C.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D.厚度很薄5.关于③圈层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单独占有空间C.连续但不规则D.由坚硬岩石组成答案4.C5.A解析第4题,由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可知,①提供水蒸气,为水圈;②提供二氧化碳等气体和降水,为大气圈;③提供有机物,并产生氧等气体,为生物圈;④提供矿物质和无机盐,为岩石圈。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地球圈层(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正确。第5题,③圈层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A正确;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B错误;连续但不规则的是水圈,C错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D错误。课时精练(2024·云南曲靖模拟)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玛珥湖: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和德国艾菲尔地区的玛珥湖。近年来,积水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优良载体。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图1)玛珥湖比德国的大,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玛珥湖,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它位于湛江市西南18千米,是一个面积只有2.3平方千米的湖泊。它的形成源于16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岩浆喷发后,喷发物堆积在喷出口周围形成犹如围墙的火山碎屑岩环,喷发中心则形成深而圆的盆地,而后积水成湖(图2)。据此完成1~3题。1.积水玛珥湖利于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条件是()A.沉积物保存好 B.水生生物丰富C.湖泊面积巨大 D.湖泊水质优良2.研究发现玛珥湖某一沉积层水生植物孢粉含量和热带植物孢粉含量高,说明该时期的气候特点是()A.寒冷潮湿 B.低温少雨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3.湖光岩有“稀、古、奇”三大特色:湖水旱不枯涝不溢、湖面长年落叶无影无踪、湖中鱼龟成群却无蛙无蛇无蚂蟥。其中湖光岩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的原因是()A.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B.火山碎屑岩有气孔储水C.岩层多断裂,下渗量大D.河流常年流出,可泄洪答案1.A2.C3.B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积水玛珥湖的沉积岩芯在众多湖泊沉积物中异军突起,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优良载体”可知,积水玛珥湖受外界干扰少,沉积物厚,沉积物保存完整是利于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条件,A正确。第2题,热带植物说明气温高,水生植物说明当时水分条件好,可反映出该时期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C正确。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火山碎屑岩环阻隔了湖泊与外部水体的交换,因此玛珥湖比较封闭,湖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缺少径流汇入,暴雨时期汇入湖泊的水量少,再加上火山碎屑属于喷发形成,有气孔,可以渗水,所以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B正确;该地年降水量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A错误;该地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裂隙较少,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该地有河流流出,D错误。(2023·北京通州统考模拟)读“黄山云海雪景‘同框’景观图”,完成4~5题。4.云海、雪景“同框”,美得令人心醉,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其所属的主要圈层依次为()①大气圈②生物圈③水圈④岩石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图中()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B.大气圈仅由气体组成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答案4.B5.D解析第4题,云海主要由水汽凝结而成,属于大气圈;雪景中的雪为固态水,属于水圈,①③正确,B正确。第5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A错误;大气圈是由气体与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B错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D正确。(2024·辽宁沈阳模拟)北京时间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了本次地震。下图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据图判断()A.圈层M为地壳 B.界面G为古登堡界面C.地震波P为横波 D.地震波S为纵波7.地震预警系统能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依据是()A.震源距预警中心的距离B.建筑物的抗震系数C.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答案6.B7.D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据图可知,地震波P可以穿透地核,故为纵波;S波不能穿透地核,故为横波;圈层M为地幔,界面G为古登堡界面,B正确。第7题,地震波传播速度有差异,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地震发生前纵波先到达地面,横波后到达地面,而横波的破坏程度更大,故地震预警系统能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利用的是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D正确;震源距预警中心的距离是地震发生后才计算出来的,A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以及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并不能预警地震,B、C错误。故选D。题。8.组成上图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核B.地壳C.地幔D.岩石圈9.火山灰喷出火山口的能量来源是()A.地球内能B.风能C.太阳能D.潮汐能10.火山灰喷发后,火山物质漂浮、沉降、迁移在地球圈层中的正确顺序为()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答案8.C9.A10.B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山体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活动一般被认为是由软流层中的岩浆喷出地表所致,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选C。第9题,火山喷发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所致,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A正确;风能、太阳能来自太阳辐射能,B、C错误;潮汐能主要来自天体的引力,D错误。第10题,火山灰喷发后,火山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然后作为凝结核随大气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中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生物圈,最后经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成为岩石圈一部分。故选B。

真题专练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估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答案1.D2.C解析第1题,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和水,表面由岩石组成,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存在强烈的热胀冷缩和物理风化作用,破坏表面岩石形成月壤,故选D。第2题,由于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保护,因而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密集,对飞行器威胁大且难以预估,故选C。(2021·全国文综甲)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下图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3~5题。3.图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4.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5.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答案3.B4.C5.D解析第3题,根据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可以得出该日光伏发电的时间,从而可以推断该日有太阳光的时长大约15小时,德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显然是夏半年,排除D;德国该日昼长15小时,远大于12小时,3月、9月都接近二分日,接近昼夜平分,排除A、C;6月接近夏至日,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可达15小时,选B。第4题,图中曲线显示,随着光伏发电量增加,电力净需求量预测大约在3时到18时减少,其余时段没有变化,选C。第5题,根据公式,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要降低夜间电力净需求量,需要增加光伏发电量,而光伏发电在白天进行,若夜间使用必须提高电能的储存量,因此要发展电能储存技术,B错误,D正确;火力发电技术和特高压输电技术与此无关,A、C错误。故选D。(北京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7.该地最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C.松嫩平原 D.钓鱼岛答案6.C7.B解析第6题,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的太阳辐射应该是0,而不是大于0或者小于0,图中只有③符合条件,故选C。第7题,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时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在13~14时,所以当地的经度大约位于90°E~105°E,A、C、D错(注意珠江三角洲的经度大约位于110°E~120°E之间),B正确,故选B。(浙江选考)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太空飞行,到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完成8~10题。8.“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接触到太阳系中天体最多的是()A.恒星 B.行星C.流星体 D.行星际物质9.威胁“新视野号”飞船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是()①黑子②耀斑③日珥④太阳风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10.获取“新视野号”飞船传输的数据并输出专题图像,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地理信息系统②卫星遥感技术③全球定位系统④航空遥感技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8.D9.D10.A解析第8题,太阳系是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行星际物质是填充在太阳系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新视野号”飞船在飞向冥王星的过程中,仍然处在太阳系中,没有其他恒星;太阳系中行星际物质的数量远远大于其他天体的数量。故选D。第9题,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标志是耀斑和太阳风,耀斑爆发时,太阳风格外强烈,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运行,②④正确,故选D。第10题,获取“新视野号”飞船传输的数据,需要用卫星遥感技术;处理、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及输出专题图像采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①②正确。故选A。(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1~12题。1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1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11.A12.C解析第1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第1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干扰过往飞机驾驶员的视线,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关,故D错。(山东文综)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13~14题。1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A.云量 B.海拔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1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答案13.A14.B解析第13题,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有天气、地势、纬度等。但对7月的图们江来说,地形不变,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是7月日照时数出现低谷的原因。7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云量增多,降水增多,故日照时数减少。第14题,从图中可知,图们江3月份日照时数为230小时。3月份接近春分,故每天的理论日照时数约为12小时,所以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230/(12×31)]×100%≈62%。(北京文综)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5题。15.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答案B解析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以上到地表为地壳。莫霍面深度越小,地壳越薄,图中①地莫霍面深度为38.5~39.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壳厚度不是最薄的。②地位于河流附近,且该处河流大致沿莫霍面等深线发育,说明②地可能位于莫霍面断裂带上,因此②地金属矿产丰富。③地莫霍面深度为37.5~38.0千米,不是最小的,故地幔深度不是最浅的。④地位于河流附近,地下水埋藏浅。

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基本原理]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体系架构]课时7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一、地球的自转特征1.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自转轴(1)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北半球某点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纬度。3.简述地球自转方向。答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4.周期参照物时间自转角度意义恒星日恒星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太阳24时360°59′昼夜交替的周期5.自转速度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3页图1.3“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写出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答案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h;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极点为0。二、地球的公转特征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3.周期名称1回归年1恒星年参照物太阳其他恒星时长365日5时48分46秒365日6时9分10秒本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线速度最快,角速度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最慢,角速度最慢思考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与冬半年的天数存在差异?答案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所用天数较多,为186天;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所用天数较少,为179天。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2)极点法: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自转速度(1)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③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其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同一海拔)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②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判断纬度带0~837km/h→高纬度;837~1447km/h→中纬度;1447~1670km/h→低纬度。如上图位于中纬度判断地势高低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数值低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凸向数值高处,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天津文综)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关键信息点拨]能观察到北极星的地点只能是北半球,且北极星的仰角大小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同时间天空中的恒星视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地理原理再现]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简述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规律。答案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h。答案1.A2.B解析第1题,能看到北极星,说明当地在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地理纬度较低。第2题,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说明地球自转了约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因此为3个多小时。考向1通过“地球的自转特征”考查“区域认知”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据此完成1~3题。1.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天文望远镜镜头朝向()A.北方B.南方C.东方D.西方2.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3.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天文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答案1.A2.A3.D解析第1题,地球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北极星在北方,故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天文望远镜镜头朝向北方,选A。第2题,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地球自转,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视运动现象,A对。第3题,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后天文望远镜能再次对准这颗恒星,则第二日天文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19时56分4秒,D对。考向2通过“地球的公转特征”考查“综合思维”(2024·江苏部分名校联考)某地在一年中有61天极夜,极昼天数略多于极夜。据此完成4~5题。4.极夜结束后的第30天,该地()A.日出东南 B.正午太阳位于正北C.日落西北 D.白昼时间长于夜晚5.该地极昼和极夜日数不等,体现出()A.地球自转速度存在季节差异B.地球公转轨道并非为正圆形C.当地南北两侧地形差异较大D.当地冬夏两季太阳高度相同答案4.A5.B解析第4题,由题中材料可知,极昼天数略多于极夜,是因为处于极昼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较近日点慢,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有61天极夜,即北半球冬至日前后各30天为极夜。极夜结束后的30天为冬至后60天,大约为2月20日,此时仍为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白昼时间短于夜晚。A正确。第5题,地球公转轨道并非正圆,近日点在1月初,北半球存在极夜现象,公转速度快,因此极夜时间偏短;远日点在7月初,北半球存在极昼现象,公转速度慢,因此极昼时间偏长。B选项正确。答题指导3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地势因素同一纬度,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利于基地工程建设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等地广人稀处,隐蔽性强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3.发射时间、方向发射窗口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航天器的运行轨道、天体运行条件、空间碎片规避、地面跟踪测控通信和气象要求等。(1)晴朗的夜晚发射,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2)我国冬季发射的优点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航天器的监控、管理、回收。为实现全球监测,我国在南半球中纬度大洋上设有“远望号”监测船,南半球中纬西风带冬季风大浪急,为避开南半球冬季恶劣的海况,我国多选择在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发射。(3)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4.卫星返回基地的选址条件(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大气能见度高。(4)地质条件好。(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5.天文观测基地选址条件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图1示意文昌航天发射场位置。材料二北京时间2021年6月3日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图2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1)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窗口窄的原因。(8分)(2)从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6分)答案(1)文昌多雷电、强降雨天气;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2)西昌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发射;地处川西山区,隐蔽性强;发射中心位于山谷之中,地势平坦,利于基地建设。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帕瑞纳天文台是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立的天文观测基地,位于阿塔卡马沙漠边缘的帕瑞纳山,海拔2632米,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基地之一。多年来,智利制定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其他国家到智利建立天文观测基地。作为回报,在智利的各国天文观测基地会给予智利天文工作者10%的望远镜观测时间。欧洲、美国等国家长期在此开展天文科研工作。2016年,中国与智利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智利北部距离帕瑞纳天文台30千米处建设天文观测基地。下图为帕瑞纳天文观测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1)简析帕瑞纳天文台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基地之一的原因。(6分)(2)分别说明与智利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对我国和智利的有利影响。(8分)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气候干燥,云雾少,晴夜天数多;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影响少,光污染少;纬度较低,天文观测范围大。(2)对我国: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利于选择最佳的天文观测地点建立基地;利于与其他发达国家交流合作,促进我国天文科学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对智利:与我国合作建设,减少本国建设投资成本;借助我国天文观测设备,提高本国天文观测和研究水平。课时精练(2023·福建厦门模拟)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树位于乙树的()A.北方B.东方C.南方D.西方2.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2小时,会发现()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答案1.D2.C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40°N(该地观测北极星的角度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加之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推知乙树位于甲树垂直方向的右侧,为正东方向,故甲树位于乙树的西方,D正确。第2题,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A、B错误。甲地能够观测到北极星,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恒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该恒星东升西落,所以该恒星向M方向运动,C正确。(2023·江苏苏州模拟)下图为天文爱好者在浙江某地拍摄的星轨照片,其中最粗的弧线是月亮的移动轨迹。完成3~4题。3.星轨体现了()A.恒星的运动 B.地球的运动C.太阳的运动 D.月球的运动4.拍摄该星轨期间,月亮位置()A.逐渐下降 B.逐渐上升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答案3.B4.A解析第3题,恒星位置相对恒定,受地球自转(相对)运动影响,形成恒星星轨图,恒星星轨图可真实地反映出地球自转运动,但不能反映恒星、太阳、月球的运动,B正确。第4题,图中最粗的弧线是月亮移动轨迹,上端没有位于图片顶端,下端位于地平线,因此月亮位置逐渐下降,直至在地平线落下不见,A正确。(2024·广东珠海模拟)“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设计寿命为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25°N附近),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为应对可能的恶劣环境,“祝融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在火星表面累计行驶1921米,获取了大量宝贵资料,为后续的火星探索提供数据支撑。火星自转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为25.19°,下图示意“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火星自转周期大约为地球自转周期的()A.1/3倍B.1倍C.2倍D.3倍6.“祝融号”转入休眠模式时,大致位于火星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a→bB.b→cC.c→dD.d→a7.“祝融号”获取的雷达数据揭示了其着陆区表面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可推断火星的()①土壤肥力②生物进化③地质演化④气候变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5.B6.A7.C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90个火星日,约为地球上3个月(90天),火星自转周期大约为地球自转周期的1倍,B正确。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7月中旬为火星北半球冬至前后(b位置),“祝融号”于2022年5月18日转入休眠模式。结合火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可知,b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火星南半球,a位置太阳直射火星赤道位置,故“祝融号”转入休眠模式时,大致位于火星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b,A正确。第7题,陆区表面至80米深度的浅表精细结构和物性特征主要是受到地质作用、气候作用的岩石、碎屑物等,能够反映出火星的地质演化、气候变迁,③④正确,土壤的形成需要生物因素的参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星还未确定有生命存在,所以无法推断火星的土壤肥力、生物进化,①②错误。故选C。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及“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8~9题。8.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地球位于右图中公转轨道的()A.甲点附近 B.乙点附近C.丙点附近 D.丁点附近9.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甲点时()A.北京正值高温多雨季节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C.地球自转角速度加快D.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地快答案8.C9.D解析第8题,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左图中N点时,即为公转速度最慢的时候,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根据右图中四地的位置,可知在丙点附近距太阳最远。所以选C。第9题,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右图中甲点时,即为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快,即地球公转速度较其他三地快;北京正值寒冷干燥的冬季;太阳黑子数的多少没有季节变化规律;地球自转角速度不随季节发生变化。所以选D。

课时8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一、黄赤交角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3.描述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大小。答案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思考说明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晨昏线与地轴夹角之间的关系。答案①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②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二、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绘图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答案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则右侧为近日点(接近冬至日),左侧为远日点(接近夏至日)。(2)看地轴的指向:地轴北端“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北端向左倾斜,则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则右面为冬至。(3)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从而区分冬季和夏季。确定了二至日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日和秋分日。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 B.6月28日C.9月2日 D.11月2日[关键信息点拨]南北半球日期一致,但季节相反。即将进入夏季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太阳直射点离甲越来越近。冬季临近意味着气温越来越低,太阳直射点离乙越来越远。入秋失败,可知是夏末,所在地气温逐渐降低。黑夜漫长应是当地冬半年,昼短夜长;向北望去可看到极光,可知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地理原理再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描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答案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S。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23°26′N。答案1.B2.D解析第1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并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最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选D。考向1通过“黄赤交角”考查“综合思维”(2023·浙江杭嘉湖金调研)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当正午表影投射在圭上时,即可利用影长判断节气。下图为“浙江某中学校园内立冬某时刻的圭表示意图及实景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刻后表影向西边一侧偏移B.此日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变近C.此后几日澳大利亚悉尼的日出方位更偏北D.此日赤道上的日出方位为正东2.假设黄赤交角减小到20°,则该圭表的春秋分刻度应该()A.保持不变 B.向北偏移C.向南偏移 D.无法判断答案1.B2.A解析第1题,此刻是立冬的正午,之后太阳偏西,表影偏向东一侧,A错误;此日后地球逐渐向近日点位置靠近,日地距离变近,B正确;立冬时日出方位东偏南,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日出方位东偏南的角度增大,C错误;立冬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第2题,黄赤交角减小为20°时,浙江省仍然在北回归线以北,二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仍然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距离浙江省的纬度差没变,故正午太阳高度角未变,圭表的刻度位置保持不变,选A。考向2通过“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考查“区域认知”(2023·江苏苏州期中)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绕地飞行轨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为42°24′,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读“‘神舟十二号’飞船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图1)和“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图2),完成3~4题。3.图中A点为飞船第一次到达最南位置,当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位置时,其地面对应点的地理坐标大约是()A.(42°24′N,105°E) B.(42°24′N,105°W)C.(42°24′S,82°30′W) D.(42°24′S,127°30′W)4.飞船飞行期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可能是图2中()A.①位置附近 B.②位置附近C.③位置附近 D.④位置附近答案3.D4.A解析第3题,飞船绕地飞行轨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为42°24′,这个角也是我们一般情况下看成的纬度度数,所以飞船到达最南和最北的纬度是42°24′S、42°24′N。飞船在A点的经度是105°W,因绕地球一圈需要90分钟,当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位置时,应该是90分钟后,即1.5小时后,此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了22°30′,到达127°30′W,因此飞船第二次到达最南位置时,其地面对应点的地理坐标大约是(42°24′S,127°30′W),D正确。第4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是1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是7月初,故③是北半球冬至日,①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④为春分日,②为秋分日,飞船飞行期间为6月,地球位于公转轨道①位置附近。课时精练(2024·广东深圳联考)读图,回答1~2题。1.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当黄赤交角比目前增大时()A.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B.汕头市(23°26′N)将失去太阳直射的机会C.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扩大D.热带范围将扩大2.当阳光从③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1.D2.D解析第1题,当黄赤交角比目前增大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A错误;汕头市(23°26′N)将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B错误;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即温带地区范围缩小,C错误;热带范围将扩大,D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当阳光从③处直射地球时,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节气为冬至,D正确。下面两图分别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左图中A、B、C、D四点将公转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右图甲、乙、丙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②③④为一回归年内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四个阶段。完成3~4题。3.左图中地球在轨道上公转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A.A→BB.B→DC.D→CD.C→A4.国庆长假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与右图中的________阶段相符()A.①B.②C.③D.④答案3.C4.D解析第3题,根据左图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图中P点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时间在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与其相对的D到C区间的中点,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在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因A、B、C、D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速度最慢的用时最多,故D→C所用时间最多,C正确。第4题,国庆长假期间,为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与右图中④阶段相符,D正确。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5~6题。5.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6.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答案5.B6.C解析第5题,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因此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图②,故选B。第6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受地球公转快慢的影响,与黄赤交角无关;极昼极夜的范围为从极圈到极点之间,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则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故选C。2023年6月22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据此完成7~9题。7.2023年“端午节”这一天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A位置 B.B位置C.C位置 D.D位置8.当地球从图中C位置运行到D位置,地球的公转速度是()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C.逐渐变快 D.逐渐变慢9.“端午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位于北半球,正向北移动B.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C.位于南半球,正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正向南移动答案7.A8.B9.A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A为夏至日,C为冬至日,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2023年6月22日是端午节,与夏至日最接近,A正确。第8题,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当地球从图中C位置运行到D位置,即从12月22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中间要经过1月初,因此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B正确。第9题,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正确。(2023·湖北武汉模拟)“九九消寒图”是我国民间记日游戏,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字九划,九字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尽桃花开”,春回大地。下图1为“九九消寒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九九消寒图”中“珍重”期间,无锡()A.昼夜长短差值不断增大B.日出时间不断提前C.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D.正午时照进室内阳光的面积不断扩大11.“九尽桃花开”时()A.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B.太阳直射点位于①②之间C.东北平原春耕开始D.北印度洋满载石油的船只顺风顺水答案10.B11.A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珍重”期间是五九到六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无锡昼夜长短差值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