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第1页高二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一至二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论是盛世时的豪放、激昂、雄壮与飘逸,还是乱世时的低沉、苍凉、孤独与悲怆,都充分表现出浓郁深厚的家国情怀。文以载道,在对天地万物的行吟中寄托家国情怀,是古典文学里中华美学精神的突出表现。传递经世治国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诗经》的编纂目的,是试图在“礼崩乐坏”的时代“洞明治理”,重建社会道德伦理秩序,进而形成了诗教的传统。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章”视为“经国”大业,倡导文学摆脱经学的羁绊,赋予文学以独立而崇高的地位。荀子、扬雄、刘勰一脉相承的“明道、征圣、宗经”的文学观,成为文章需要遵循的三要素。韩愈和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以文明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韩愈在因反对佞佛而被贬的路上,仍不忘表明“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报国心迹;柳宗元被重新任用后准备返京大展宏图时,激荡着“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的昂扬斗志;王安石在主持变法时,满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美好期待。宋明理学更是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完成了“文”与“道”的体系建构。文学书写时代,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诗经》的“兴观群怨”即是反映社会变化、抒写个人情怀、采撷民风民情、怨刺上政世道。《乐府》的“采风”,采集的也是政风、时风和民风,为当政者反躬自省。“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雄健深沉,“魏晋风度”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盛唐气象”的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反映的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元白诗体”对现实的关怀和对社会的“美刺”,都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美学精神。李煜的“亡国之音”跳出了“花间词”的香软秾艳,被王国维认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以哀婉之音,发亡国之悲。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从“烟雨迷离”的婉约闺怨转向“铁马金戈”的恢宏雄放。即便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的俗词,也有“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展现出漂泊江湖、仕途失意的悲慨愁思,犹见词人内心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心系百姓疾苦和国家安危,成为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摘编自周根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古典文学里的中华美学精神》)材料二:孔子叮嘱弟子,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出情感的感染力(“兴”),可以了解世道人心(“观”),可以获得与人交往的亲和力(“群”),可以让人不满的情绪得到宣泄(“怨”)。如果以“兴观群怨”这四方面来说,古代经典作品中就记录了举不胜举的例子。先以诗歌对人情感的感发、感染力即“兴”而论,比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刺秦王”,荆轲面对死亡的坦然,不惧秦王的勇敢,为太子丹的赤忱,固然让人动容,但最具感染力的,还是其在易水边与太子丹诀别时,吟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词,一种悲壮的情绪被渲染到高潮,让千载以后的今人,也能被这种情绪感染。阅读或者听诵诗歌所具有的“兴”的力量,既是情绪的感染,也是审美意识的唤醒。《红楼梦》写香菱跟林黛玉学诗,香菱从“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诗句中,联想到自己此前沿河上京时,船停泊在河湾里,看到远处人家做晚饭点起的碧青炊烟连云直上的景象,那种留在尘封中的美好记忆,就被突然唤醒了,让她对过往苦难中的美好瞬间,投去了温煦的一瞥。再说了解世道人心的“观”。我们习惯于从古代流传的民歌、从“乐府诗”中,来观察社会,体会世道人心。但唐代诗人集大成者,杜甫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大半辈子的颠沛流离,他对各种境遇的切肤体察,他对百姓疾苦的感同身受,一一书写在诗歌中,让他获得了“诗史”的美誉。这种诗史式的记录,不仅仅让我们后人了解到唐朝由盛而衰的具体过程,更重要的,作为诗的特殊文体的记录,是把这过程中一个敏感者的心灵状态,完整地呈现了出来,有着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从这一意义上说,读他的诗是“观”,也是“兴”。也许孔老夫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也就是让读诗者成为对话者,其暗示的是诗歌强大的“群”的功能,就像古人曾经说的,“文字缘深于骨肉情”。这倒不是说“血浓于水”还抵不上用诗歌形式进行的文字交流,而是诗歌对文字的精雕细琢,让文字成为思想和情感、感觉和想象的敏锐触角,有能力伸展到他人神经最敏感的部分、心灵最柔弱的一块、头脑最隐晦的角落,这样,人与人之间从未被触及的那部分,因为诗歌的阅读和写作的交流,向彼此打开了。那么“怨”呢?“物不得其平而鸣”“国家不幸诗家幸”“愤怒出诗人”,诸如此类的说法,让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生活中,人们借诗歌而发出的种种哀怨,就像《红楼梦》在第七十回结的柳絮诗社,除开薛宝钗一首《临江仙》故意要写翻案文章,其他所有人咏叹的基调都是哀怨的、愁苦的,是通过发泄内心的愁苦,来求平衡。(摘编自詹丹《“不学诗,无以言”——谈诗歌对于古人生活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编纂《诗经》的根本目的是重建社会道德伦理秩序。B.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美好期待,传递经世治国的思想。C.读杜甫的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的心灵状态,也可以感受其诗艺术的感染力。D.“国家不幸诗家幸”“愤怒出诗人”等此类现象是人们借诗歌而发出的种种哀怨的体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经》开始到宋明理学,经世治国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B.无论是“建安风骨”“魏晋风度”还是“盛唐气象”,既书写了时代,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C.香菱学诗,印证了“兴”的力量:审美意识可以唤醒。D.人们习惯从《诗经》《离骚》《乐府诗集》等作品中观察社会,体会世道人心。3.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B.《论语》中提到,孔子认为伯夷“求仁得仁”,他是死而无怨的。C.司马迁为写史书搜集素材时,发现了伯夷饿死前吟唱了哀怨之歌。D.唐宋八大家虽风格各异,但都以“明道”“载道”为旨归。4.关于两则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论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以载道,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书写时代两大特点来详细阐述。B.材料一,通过举例和引用大量的文人文学作品,按照时空顺序,旁征博引,以此达到内容丰富、论证有力的效果。C.材料二,开篇引出了《诗经》“兴观群怨”的观点,以其他文学作品来佐证,以强调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D.两则材料都涉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都采用演绎法来展开论述。但材料二更侧重于论述中国古典诗歌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5.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你对《登岳阳楼》的看法。(6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狄更斯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我自己不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希望大·科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暗示也没有。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于是,昆宁先生叫来了车夫蒂普,他是个结了婚的人,而且有一个房间可以出租。昆宁先生定下这个房间,让我寄住在他家——他有一切理由相信,我们双方一定都会同意;因为我什么话也没说,虽然此时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在我跟米考伯夫妇住在一起的那几天里,晚上我都是跟他们一块儿度过的。在这几天里,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更加亲密了。最后那天是星期天,他们请我吃中饭。我们吃的是猪腰肉蘸苹果酱,还有一个布丁。在头天晚上,我买了一只带斑点的木马,送给小威尔金斯·米考伯——那个男孩,又买了一个布娃娃,送给小艾玛,作为临别的礼物。我还给了那个孤儿一个先令,她就要被遣散回去了。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以后只要提到米考伯先生这段艰难的日子,我决不会不想起你。你的所作所为都表明,你是一个最能体贴别人、最肯帮助别人的人。你绝不是我们的房客,你是我们真正的朋友。”“我的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科波菲尔,”近来他已经习惯这样称呼我了,“这孩子心眼好,别人有困难、不得意时,他能同情他们;而且头脑灵活,会打算,有一手——总而言之,有能耐,能把用不着的东西处理掉。”对他的这番称赞,我表示领受,同时说,我为我们的即将分别,心里感到很难过。“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了,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了,总的说来是这样。眼下,在我时来运转之前(我可以说,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我无可奉赠,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亲爱的米考伯!”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说,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重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要给你的忠告是,今天能做的事,绝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它!”“这是我那可怜的爸爸的座右铭。”米考伯太太说。“我亲爱的,”米考伯先生说,“你爸爸,从他的作风来说,是很好的。老天绝不会让我说损害他名声的话的。拿他整个人来说,我们也许再也不可能——简而言之,再也不可能结识到像他那样的人了。他那么大年纪,还打那样的绑腿,还能不戴眼镜读那么大的字。不过,他把那座右铭用在我们的婚事上了,我亲爱的。我们的婚事实在办得太早了,结果,弄得我永远弥补不上花掉的那笔费用。”说到这儿,米考伯先生转脸看着米考伯太太,补充说:“我并不是为这件事懊悔。完全相反,我的宝贝。”说完这话,他有一两分钟神情很严肃。“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为了要使他这个榜样给人以更深印象,米考伯先生带着十分欢畅满意的神情,喝下了一杯潘趣酒,接着还用口哨吹起了《学院角笛舞曲》。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其实我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当时这些话显然已经深深感动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上帝保佑你!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一切,你知道,即使我能忘记,我也决不肯忘记。”“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鉴戒,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相信会有这一天),我有能力改善你的前程,那我就太高兴了。”我想,当时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她眼前大概一下子云开雾散,看到我其实还只是一个小孩。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她带着一种新的慈母的表情打手势叫我爬上车,用双手搂住我的脖子,吻了我一下,就像吻她自己的孩子一样。马车走动起来时,我差一点没来得及下车。他们朝我挥动着手帕,弄得我几乎看不到他们一家人了。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和孤儿茫然相对地站在路中央,随后我们就握手道别。我猜想,她又回圣路加济贫院去了,我则上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提到谋得斯通夫妇对大卫的冷漠态度,通过他们鲜少来信和仅提供衣物及简短字条的行为,反衬出大卫在米考伯夫妇家得到的温暖与关怀。B.米考伯先生在向大卫告别时,不仅表达了对大卫人品的赞赏,还给予了他关于应对困难和理财的重要忠告,显示出米考伯先生虽身处困境但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C.大卫为米考伯夫妇的孩子购买礼物,并给即将被遣散的孤儿一个先令,这些行为表明他内心善良且乐于助人,同时也加深了他与米考伯夫妇之间的情感纽带。D.米考伯太太在离别之际,带着慈母般的表情吻了大卫,这一举动表明她突然意识到大卫其实还是个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因此决定带他一起走。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大卫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米考伯夫妇即将离开的伤感,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故事的情感深度。B.文中米考伯先生的语言充满幽默与自嘲,如将自己比作“悲惨的可怜人”,并以乐观的态度谈论自己的困境,这种反差处理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效果。C.在描述离别场景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如米考伯太太的吻、大卫差点没来得及下车、他们挥动着手帕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D.作者通过对比大卫在谋得斯通家和米考伯家的不同待遇,以及米考伯夫妇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大卫的孤独无助,强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不公。8.米考伯先生对“我”的帮助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文本内容,举例简要说明。(5分)9.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中,“我”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四章》)材料二: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①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②者也,而二君不用也。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空窍③者,神明之户牖也。耳目竭于声色,精神竭于外貌,故中无主。中无主,则祸福虽如丘山,无从识之。故曰:“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离其实也。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臞④。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⑤》)【注】①突隙:烟囱的缝隙。突:烟囱。②腠(còu)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③空窍:人的眼、耳、鼻、口等器官。④臞(qú):消瘦。⑤喻老: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和阐释《老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出见富贵A之乐B又荣之C两者战D于胸中E未知胜负F故臞。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勤勉,与成语“强人所难”中的“强”意思不同。B.治,治理,与《大学之道》“家齐而后国治”中的“治”意思相同。C.鄙,常指郊外或者边远之地,引申为粗俗、浅薄。文中“鄙人”意为乡下人。D.以,把,与《五石之瓠》“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中的“以”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取譬设喻,“举他物以明之”,收到深入浅出、透辟生动的表达效果。B.材料二“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与《劝学》“积土成山”阐述的道理不同。C.子罕接受宋之鄙人呈献的璞玉,是因为他认为“难得之货”算宝物。D.韩非子认为,树立志向面临的困难在于能否战胜自我,不在于战胜他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2)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牖,可以知天道。14.材料二有哪些事例体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江城子①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②,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③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市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词人自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B.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C.“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词人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D.上下阕都以实景开头,极富画面感,中间抒情,最后以虚拟之景作结。16.本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得出了处理好朴实与华美的关系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2)李白在《将进酒》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不屑态度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最近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应该就是(甲)。11月12日,已经三年多没有更新的初代人气视频博主李子柒,凭借她讲述“漆器”非遗的最新作品《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强势”回归,掀起了视频届的“巨浪”。非遗技艺本身就是匠心的体现,匠人们的一针一线、一笔一画……都渗透着的___A___品质。当非遗技艺的耐心遇上李子柒的“慢”,是匠人之间的相互成就。李子柒的视频不仅在国内爆火,(乙),全世界的人们透过她细腻的镜头语言,①认识了活字印刷、蜀绣等中国非遗。②李子柒为他们打开了欣赏中国传统非遗之美的一扇窗。③李子柒的YouTube频道订阅用户达到1700万,④成为华语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博主。⑤BBC曾这样评价她:⑥“她的视频展现了真实、美好且充满魅力的中国乡村生活。”现在的她,(丙),更成为连接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的一座桥梁。正如她所说:“我想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不仅在于物质的精致,更在于精神的富足。”李子柒在全网拥有8000多万的粉丝,就算是在停更的三年里,视频热度也一直___B___。李子柒的归来,不是___C___的网络热点,而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她用镜头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下列各句中加点处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北京话”双手抱住胳膊肘,和她们站得不远不近地说:“喂,我说小姑娘们,别扒窗户,危险!”B.此情此景,让我联想到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C.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新华社贵阳11月19日电11月19日,2024“看中国听世界”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论坛以“深化改革开放共谋全球发展”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贵州省委联合主办。来自50个国家的政党、智库、企业、媒体等中外各界人士共200余人出席。中联部部长刘建超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新时代贵州的发展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随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深入推进,中国必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宣布了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全面落实。22.把文中画横线的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要求不能改变原意,语言连贯通顺,可以对个别词语进行调整增删。(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②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③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卢梭④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习近平总书记阅读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什么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A(直接目的)2.【答案】D(《离骚》不是)3.【答案】C(C证明诗歌可以“怨”,A“兴观群怨”之外的功能,B与材料二相反,D证明材料一)4.【答案】C(材料二“以强调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错误。文本中强调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在“兴观群怨”上的具体体现以及内涵)5.(1)文以载道,在对天地万物的行吟中寄托家国情怀;文学书写时代,也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杜甫眼望国家动荡不安,生灵涂炭,而自身又报国无门,故以沉郁顿挫的诗风抒写着个人情怀,心系百姓疾苦和国家安危,有着家国情怀。(3分)(2)诗歌可以“兴观群怨”。①兴:我们在阅读或听诵《登岳阳楼》时可以感受到杜甫无可奈何、满腔抑郁之情。②观:可以了解杜甫孤苦无依,切肤之痛,亦可体会其忧国忧民之苦,报国无门之悲。③群:后人读《登岳阳楼》与杜甫共情,触及人的情感深处而共鸣。④怨:诗人借助诗歌,把哀伤、愁苦等情感发泄出来,以求内心的平衡。(3分,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6.正确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因为文中并未提及米考伯太太决定带大卫一起走,她的吻更多是出于感激和不舍,而非突然意识到大卫是孩子。7.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文中虽然确实对比了大卫在两家的不同待遇,但并未强烈批判社会冷漠与不公,更多的是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善良,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情节的能力。答案①物质上的帮助:米考伯先生在离开前,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他不得不撇下“我”,间接帮助“我”找到了新的住处。②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米考伯先生对“我”的认可,认为“我”有同情心,有能耐。这些话让“我”感受到了被认可和尊重,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③人生经验的传授:米考伯先生以自己的经历为鉴,向“我”传授了如何应对困境和挫折的经验。他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因为拖延和过度消费而陷入困境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性。(第①点1分,第②③点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用。答案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通过“我”的视角,让小说更具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且丰富了心理描写,易于情感的抒发。②通过“我”的所作所为串联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文本主要讲述了“我”和米考伯一家的分别的情形,故事不蔓不枝。③“我”的形象塑造也反映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我”的形象塑造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更传递了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价值观。④从读者角度看,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亦可酌情给分)10.CEF【解析】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11.B【解析】“治之于未乱”中的“治”是“治理”之意,《大学之道》“家齐而后国治”中的“治”是“安定”之意。12.C【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语句“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可知,子罕拒绝接受宋之鄙人呈献的璞玉,是因为他认为“难得之货”不算宝物。13.【解析】(1)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不会遭受损失。(“是以”,因此;“无为”,无所作为;“执”,执着;1点1分,语意通顺流畅1分)(2)不出门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从窗口向外张望,可以知道自然的规律。(“不出于户”“不窥于牖”,状语后置句;“窥”,张望;“天道”,自然的规律;1点1分,语意通顺流畅1分)14.【解析】①为预防水灾,白圭巡行堤坝堵塞蝼蚁洞穴;②为预防火灾,老年人用泥涂塞烟囱裂缝。(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注意:完全照抄原文不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略。材料二:有形状之类的东西,大的必然是从小的发展起来的;经历久远的事物,众多的必然是从少的发展起来的。所以《老子》说:“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细。”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微细时着手。所以《老子》说:“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长堤,因为蝼蚁营窟而导致溃决;百尺高屋,因为烟囱漏火而导致焚毁。所以《老子》说:“白圭巡视堤坝时都要堵塞蝼蚁的洞穴,老年人谨慎地对待火种而用泥涂塞烟囱的裂缝,因此白圭没有遇到水灾,老年人不会遇到火灾。”这些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来避免困难事情的发生,郑重地对待小事以避开大祸的例子。从前晋公子重耳出外流亡,路过郑国,郑国君主不以礼相待。叔瞻劝说道:“这是贤明的公子,您好好待他,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劝谏说:“如果不丰厚款待他,那就不如杀了他,不要让他日后给我们带来祸患。”郑君又不听从。等到重耳返回晋国,起兵伐郑,大败郑国,夺取了郑国的八座城。晋献公用垂棘的宝玉相赠来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说道:“不可借路。唇亡而齿寒,虞、虢互相救援,并不是在互相施恩。今天晋灭虢,明天虞必定会跟着灭亡。”虞君不听,接受晋国宝玉,借给晋军道路。晋在攻取虢后,回过头来,反而灭了虞。这两位臣子都是在祸害刚露苗头时就想要争取制止它,但两位君主却不采纳。所以郑国因此战败了,虞国因此灭亡了。所以《老子》说:“事情在其安定的时候容易维持,在其没有预兆之前容易谋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