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第5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_第1页
【物理】第5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_第2页
【物理】第5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_第3页
【物理】第5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_第4页
【物理】第5章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页(共23页)第5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提优)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上,有甲、乙、丙三辆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丙车都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对此有以下几种说法:①甲车一定向南行驶:②乙车一定向北行驶③乙车可能静止;④丙车向北行驶。其中正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词和歌曲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云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B.“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以“云”为参照物,“月”是静止的 C.“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运动是以“岸”为参照物的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运动是以“两岸”为参照物的3.M、N两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M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N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对M、N两车运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0~2s,M车速度小于N车速度 B.2~4s,M车速度等于N车速度 C.N车在0~2s内的速度小于在4~6s内的速度 D.0~6s,M车通过的路程大于N车通过的路程4.小宇从家中出发,经过一条平直的马路到达博物馆,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B段是步行 B.小宇骑车用时300s C.博物馆到家的距离是3.6km D.小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m/s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望天门山》。就此诗句而言,若认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青山 B.江岸 C.帆船 D.太阳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A.图甲是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L B.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消除误差 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测量 D.图丁中把金属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为L7.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A.14.4m/s B.15.4m/s C.14.3m/s D.14.7m/s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s时,乙在甲前方3m处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0~3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D.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9.下表是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1北京南始发站08:0502济南西09:4509:484053南京南12:1512:1810254上海虹桥13:30终点站1325①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025km②列车从北京南站到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4h10min③列车从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为240km/h④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的平均速度是243km/h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年9月30日,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97s的成绩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众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裁判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与其他运动员相比,谢震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最大 D.谢震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是匀速直线运动的11.甲、乙都由A地到B地,甲走一半路程后跑步前进,乙走一半时间后也跑步前进;已知两人跑的速度相等,走的速度也相等,则甲、乙从A到B所用时间t甲与t乙关系是()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确定12.某商场外墙悬挂着一条巨型条幅,从上到下写有“广州荔湾欢迎您”,在对面的观光电梯中,小昕对着条幅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如图甲和乙,则()A.小昕相对于条幅向下运动 B.小昕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C.观光电梯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 D.条幅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二.填空题(共9小题)13.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有一辆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经过公路上某处时,恰遇巡逻车正在该处以4m/s的行驶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秒钟时刻速度将增大为vt=4+4t(m/s),通过的路程为s=4t+2t2(m)。若巡逻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40m/s(假定巡逻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以前一直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巡逻车在追上小轿车前和小轿车间的最大距离是m,巡逻车开出后经过s才能追上小轿车。14.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在第1s内,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是m/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小崔推动物体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分析可知小崔在2~5s推动物体作(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为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由图可知加速度a=ΔvΔt的单位是;在0~2s内小崔同学对物体提供的加速度的为15.某物理兴趣小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小车的运动路程用测量,运动时间用测量。(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次数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0.260.64时间t/s4平均速度v/(m/s)(4)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5)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6.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图象可以得知甲车在0~4s通过的路程为m;乙车在4~10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的时间为s。17.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图(选填“甲”或“乙”)。(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96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8.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和金属丝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纽扣的直径是cm;绕在铅笔上的金属丝的直径是。19.如图所示,一列火车长200m,匀速全部通过1000m长的隧道,需要2min的时间,则火车的运动速度是km/h。20.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2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填“乙”或“丙”)所示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变大”或“先变大后不变”)。若测得纸锥在的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平均速度为m/s。(3)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2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4)对于图2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5s,AC段时间tAC=2.3s,AB段的距离sAB=cm,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将(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实验中测得路程AC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AB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BC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23.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路程和时间分别为120cm和3s;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路程和时间分别为60cm和2s;请将记录数据的表格填写完整。路程s/cm时间t/s速度v/m•s﹣1全程上半程(3)小明画出了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4)小明想测出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B点开始释放,测量BC段的路程和时间,从而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结果发现这种办法测出的平均速度与AB段非常接近,请你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4.小闽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分别为:0s、3s、5s。(1)该实验的原理是:公式;(2)为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实验中应让斜面的坡度较缓一些,让小车到达B、C处的时间更(选填“长”或“短”)一些;(3)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时间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其中(选填“AB”“BC”或“AC”)段平均速度最大。【交流与评估】(4)实验中要熟练使用电子表,若小车还没有撞击C点的挡板就停止计时,将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5)如果在整理实验所记录的数据时,发现部分数据误差较大或不尽合理,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序号)。A.将这些数据修改为小组讨论后得出的合理数据B.熟悉实验过程,重新进行几次实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四.计算题(共2小题)25.“闯黄灯”已成为引发路口交通事故的主因之一,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该路段交通信号灯红灯亮之前,会有3s亮黄灯的时间。某时刻,当行人以1.2m/s的速度刚匀速走完18m长的人行横道时,东西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变为绿灯,甲车向西运动且车头恰好到达停止线A处;此时南北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变为红灯,乙车向北运动且车尾恰好到达停止线B处。若两车始终紧靠道路中心线保持匀速行驶,且v乙=9m/s,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4.8m,宽度d=2.2m。停止线到前方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均为13.8m。求:(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2)黄灯刚亮时,乙车车头到停止线B的距离;(3)甲车车速在什么范围,甲、乙两车不相撞。26.国庆节期间,小红一家人打出租车去飞机场,在高速入口处她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若不违反交通规则,请计算该司机至少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2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象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象。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高现实性的优点,如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帧•秒﹣1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表:参数名称最大飞行距离/m最大飞行高度/m整备质量/kg拍摄速度/帧B•秒﹣1数据50008000.511000(1)无人机上载有高清摄像机,则拍摄景物时,以无人机为参照物,摄像机是的;若该摄像机镜头的焦距为35mm,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到镜头的距离的范围是,此时感光元件上成清晰的实像,拍照时如果有一只小虫子停在镜头上,此时小虫子在感光元件上成像情况为(填“倒立缩小实像”“不成像”或“正立放大虚像”)。(2)关于轻型光学相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作相机镜头的玻璃是晶体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此时成像变小C.拍摄近,远景时的“调焦”采用了模仿眼睛的功能,即调节镜头的焦距(3)在高速公路中间的隔离带内种树的主要作用是;(4)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120km/h,如图甲所示,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一辆小轿车在通行3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1100帧,据此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5)如图乙是无人机竖直向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无人机做匀速飞行的距离是m;(6)为使无人机能更灵活自由的飞行,无人机的机壳在选用材料上你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CACDAACCA题号12答案C一.选择题(共12小题)1.【答案】B【解答】解:(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向南运动;(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也向南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南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北运动;三是乙车静止,甲、丙两车都向南运动。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南运动,乙车可能向南运动,可能向北运动,也可能静止。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2.【答案】D【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云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云是运动的,若以诗人或乘坐的船为参照物,云和诗人或乘坐的船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云是静止的,故A错误;B、“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躲在云里面,因此以“云”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月”是运动的,故B错误;C、竹排在江中运动,“青山”相对“竹排”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青山”运动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C错误;D、“轻舟”和两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轻舟”的运动是以“两岸”为参照物,故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答】解:M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N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A.M车的速度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M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N车在0~2s时的速度为vN1=B.N车在2~4s时静止,即它的速度为0,故B错误;C.N车在4~6s时的速度为vN2=D.0~6s,M车通过的路程sM=vMt=10m/s×6s=60m,N车在0~6s通过的路程是60m,故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答】解:由图知,OA段的时间t1=25min=1500s,这段时间通过的距离为s1=1800m,OA段的速度:v1=s1AB段的时间t2=30min﹣25min=5min=300s,AB段的路程为s2=3600m﹣1800m=1800m,AB段的速度:v2=s2AB、因为1.2m/s<6m/s,即:v1<v2,所以骑车为图中AB段,AB段的时间t2=30min﹣25min=300s,即骑车的时长为300s,故A错误,B正确;CD、由图知,博物馆与家相距s=3600m=3.6km,小宇从家到达博物馆所用总时间为t=30min=1800s,小宇从家到达博物馆的平均速度:v=st=3600故选:A。5.【答案】C【解答】解;人和帆船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青山、江岸、太阳与帆船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认为站在帆船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帆船,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答案】D【解答】解:A.图甲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即滚轮法,故A错误;B.图乙纪念币的直径不易直接测量,图乙中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即辅助法,故B错误;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长度并非直线,可以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来测量,即化曲为直法,故C错误;D.图丁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细金属丝的直径为LN,即累积法,故D故选:D。7.【答案】A【解答】解:设全程为s,由v=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13的时间为:t1=s1所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故选:A。8.【答案】A【解答】解:A、4s时,甲运动的距离:s甲1=v甲t1=3m/s×4s=12m,4s时,乙运动的距离:s乙=15m,4s时,乙在甲前方:Δs=s乙﹣s甲1=15m﹣12m=3m,故A正确;B、由s﹣t图可知,3~5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0~3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0~3s内,乙的平均速度:v乙=s乙t=D、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9.【答案】C【解答】解: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s=1025km﹣405km=620km,故①错误;②列车08:05从北京南出发,12:15到达南京南,运行时间为4h10min,故②正确;③由表中数据可知,列车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站的路程为s1=1325km﹣1025km=300km,所用时间为t=13:30﹣12:18=1h12min=1.2h,平均速度为v=st=300④由表中数据可知,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的路程为s2=405km,时间为t2=1h40min=53平均速度为v2=s2t2故选:C。10.【答案】C【解答】解:A、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错误;B、裁判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B错误;C、与其他运动员相比,谢震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用时最短,根据v=stD、谢震业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11.【答案】A【解答】解:设步行速度与跑步速度分别为v1,v2,一半的路程为s,则全程的路程为2s,显然v1<v2,甲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甲=s乙全程时间的一半是12t乙=t,则:v1t+v2t=2s所以乙全程所用的时间化简后为:t乙=4则用乙所用的时间减去甲所用的时间,再比较差的大小。即:t乙﹣t甲=4sv1+v即t甲>t乙。故选:A。12.【答案】C【解答】解:条幅相对于地面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则:A、由图片可知,小昕先看到“迎您”,后看到“荔湾”,说明小昕相对于地面向上运动,则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故A错误。B、小昕相对于观光电梯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B错误。CD、小昕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相对于观光电梯是静止的,则观光电梯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共9小题)13.【答案】84.5;16.2【解答】解:巡逻车追上小轿车前,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30=4+4t,解得:t=6.5s,此时小轿车运动的距离为:s轿=v轿t=30m/s×6.5s=195m,巡逻车运动的距离为:s巡=4t+2t2=4×6.5+2×(6.5)2m=110.5m,则巡逻车在追上小轿车前和小轿车间的最大距离为:s=s轿﹣s巡=195m﹣110.5m=84.5m;由vt=4+4t得巡逻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所需时间:t1=vmax-4此过程巡逻车行驶的路程为:s1=4t1+2t12=4×9+2×(9)2m当巡逻车追到小轿车时所需时间为t2,由于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则s巡=s轿,即:s1+(t2﹣t1)vmax=v轿t2,所以,198m+(t2﹣9s)×40m/s=30m/s×t2,解得:t2=16.2s。故答案为:84.5;16.2。14.【答案】静止;0.58;匀速;m/s2;5m/s2。【解答】解:(1)由图可知,在0~1s物体的速度为0,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1~4s,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为0.5m/s,通过的路程为:s1=v1t1=0.5m/s×3s=1.5m,在4~6s,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为1m/s,4~6s物体运动的路程s2=v2t2=1m/s×2s=2m,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是:v=s1(2)由图象知,在第2s到第5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说明此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是10m/s;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ΔvΔt,速度的单位是m/s、时间单位是s,加速度a的单位为ms由图象可知Δv=10m/s﹣0m/s=10m/s,Δt=2s,前2s内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ΔvΔt=故答案为:静止;0.58;匀速;m/s2;5m/s2。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该实验测量小车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小车的运动时间用停表;(2)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v=s(3)由图可知,从甲到乙,小车的路程s1=90cm﹣64cm=26cm=0.26m,t1=5:06﹣5:04=2s,平均速度v1=s1从乙到丙,小车的路程s2=64cm﹣0cm=64cm=0.64m,运动时间t2=5:10﹣5:06=4s,平均速度v2=s2从甲到丙,小车的路程s3=90cm﹣0cm=90cm=0.9m,运动时间t3=5:10﹣5:04=6s,平均速度v3=s3(4)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5)由以上计算可见知,小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与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不等,因此小车全程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v=s(3)次数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m0.260.640.9时间t/s246平均速度v/(m/s)0.130.160.15(4)小;(5)不是。1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图可知,甲车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4m/s,根据v=st可得,甲车在0~4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4m/s×4s=由图可知,乙车在4s~10s内,速度随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根据上图可知,乙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刚好为阴影部分的面积,故乙车在4s内通过的路程:s乙=12×8m/s×4s=16m故答案为:16;速度逐渐变小;4。17.【答案】(1)甲;(2)减小误差;26.02cm;(3)偏大。【解答】解:(1)读图可知,B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96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4cm(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甲;(2)减小误差;26.02cm;(3)偏大。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侧三角板与2.00cm对齐,右侧三角板与3.10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的直径为d=3.10cm﹣2.00cm=1.10cm;(2)由图可知线圈的长度L=15.00cm﹣10.00cm=5.00cm=50.0mm,n=35,故d=Ln故答案为:1;1.10;1.4mm。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的距离:s=s车+s隧道=200m+1000m=1200m;火车运行速度:v=st=1200故答案为:36。20.【答案】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快。【解答】解:火车向东运动,而其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空气的流动速度与车的速度相同,即风是自西向东吹的西风,所以风向为自西向东。若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这说明火车相对于风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风是自西向东吹的(即西风),并且速度比火车快。故答案为: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快。21.【答案】(1)乙;时间;(2)先变大后不变;0.16;(4)D;(5)1:2:3。【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B的位置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来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2)由图1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由图示可知,AB间的运动时间t=0.2s×2=0.4s,s=6.40cm=0.064m,纸锥的速度v=st=(4)由照相机的照片可知: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纸锥运动的距离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说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同样的道理,乙、丙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故选:D;(5)在相同的间隔时间内,甲运动一个砖的厚度时,乙运动两个砖的厚度,丙运动三个砖的厚度,路程之比为1:2:3,时间一定时,速度和路程成正比,速度之比为1:2:3;故答案为:(1)乙;时间;(2)先变大后不变;0.16;(4)D;(5)1:2:3。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2.【答案】(1)v=st;停表;(2)使小车及时停下来,便于测量时间;(3)40.0;0.5;(4)偏小;(5)v3>v1>【解答】解:(1)本实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实验原理是v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因此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2)小车从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指定位置时,金属片可以让小车及时停下来,同时小车与金属片碰撞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使测量时间较准确。(3)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则AB段的距离是sAB=80.0cm﹣40.0cm=40.0cm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tAC﹣tAB=2.3s﹣1.5s=0.8sBC段的距离是sBC=40.0cm=0.4m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是vBC(4)正确测量下半程所用时间的方法是用全程所用的时间减去上半程所用的时间。将小车放置B点由静止释放,所测时间不是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小车到达B点时的速度不为0,因此会使所测时间偏大,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偏小。(5)AC段的平均速度v1v1AB段的平均速度v2v2BC段的平均速度v3v3因此v1、v2、v3的大小关系是v3>v1>v2故答案为:(1)v=st;停表;(2)使小车及时停下来,便于测量时间;(3)40.0;0.5;(4)偏小;(5)v3>v1>23.【答案】(1)刻度尺;(2)120;3;0.4;60;2;0.3;(3)C;(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约等于由顶端静止释放时,到达B点的时间,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接近。【解答】解:(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2)由表格数据可知,全程的路程为s=120cm=1.2m,时间t=3s,全程的速度为v=st上半程的路程s上=60cm=0.6m,时间t上=2s,上半程的速度为v上=s上(3)小车从A到C做的是加速运动,则小车从A到C的s﹣t图像的大致情况应是速度越来越大,故C符合题意,故选C;(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约等于由顶端静止释放时,到达B点的时间,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接近。故答案为:(1)刻度尺;(2)120;3;0.4;60;2;0.3;(3)C;(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约等于由顶端静止释放时,到达B点的时间,所以测出的平均速度接近。24.【答案】(1)v=st;(2)长;(3)加速;BC;(4)大;(5)【解答】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平均速度公式,即:v=s(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其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3)由图知,AB段和BC段的路程都是0.5m,小车AB段路程的时间t2=3s,小车BC段路程的时间t3=02s;因BC段用时少,由v=st可知,(4)小车还没有到C点就停止计时,导致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s(5)数据不合理或者误差较大时,应该熟悉实验时,应该重新多次实验,减小误差。故答案为:(1)v=st;(2)长;(3)加速;BC;(4)大;(5)四.计算题(共2小题)25.【答案】(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为15s;(2)黄灯刚亮时,乙车车头到停止线B的距离为22.2m;(3)甲车车速在v甲<6.525m/s或v甲>18.6m/s范围,甲、乙两车不相撞。【解答】解:(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时间:t人(2)由v=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