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的读数
第一节电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了解相干条件,知道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
的以及产生明暗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2、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产生的,了解薄膜干涉的现象及技术上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以前学过的机械波的干涉进行类比,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光的干涉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讲解前先引导学生回忆机械波的有关内容.
在光的干涉的教学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干条件的讲述(有关内容
可以参见扩展资料).相对于机械波一比较容易的获得连续振动的波源、满足
相干波的条件,两个独立光源发出的光,即使是"频率相同的单色光〃(实际上严
格的单色光并不存在),也不能保持恒定的相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
水平,讲解中可以不提出相干光的概念,只强调利用〃单孔双缝〃使得一束光〃成
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这同机械波中提到的振源的〃振动步调相同〃
的要求是一致的.
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白光的双缝干涉和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加深
知识的理解.
双缝干涉的教学虽不要求定量讨论,但是在讲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时,
要让学生知道公式中每一项的意义,配合彩图让学生将白光、单色光的干涉图
样的特点记住.并要知道不同色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光的频率只由光源决定而
与介质无关.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间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单色光产生
的干涉条纹间距跟光的波长成正比,这个关系是应该让学生知道的.知道了这
一点,学生才能理解不同色光具有不同的频率和波长.
薄膜干涉的教学,可以结合实验、演示来进行,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这种
现象,不必做进一步的分析.除了肥皂膜的干涉外,两片玻璃之间的空气膜的
干涉、浮在水面上的油膜的干涉,都可以让学生观察.如果有牛顿环的实验装
置,也可以让学生观察.
关于光的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教材中举了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和增透膜的
例子.对此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其原理,可不再补充.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1)演示实验可以用激光光学演示仪、实验时使激光束的行进方向正对学
生的观察方向,用毛玻璃屏接收干涉条纹.让光屏到双缝的距离保持一定(L
不变),让光束通过不同间距(d)的双缝,可观察到屏上的条纹间距不同,d
大的条纹间距窄,保持d不变,使双缝到屏的距离增大,则条纹间距变宽.
(2)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仪测光的波长.实验时可以用灯丝为线状的灯泡
作光源,在双缝前加一滤光片(红、绿均可),让双缝对准光源且双缝平行于
灯丝,这样通过双缝的为单色光.然后调节双缝的卡脚,即可在筒内带有刻波
的光屏上得到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再从观察到的条纹中选若干条清晰的条纹,
从屏上的刻度读出他们的间距之和,求出相邻两条纹的间距;,
由
可以求出
d在双缝上已标出,L从仪器上可得到,为测量到的值,即可求出,本
实验除了测波长,还可以让学生用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不加滤光片,直接
观察灯丝发出的光),在屏上可看到彩色条纹
(3)薄膜干涉可采用随堂实验,用生物实验用的盖玻片、酒精灯、食
盐.将少许食盐撒在酒精灯的灯芯上点燃,然后将盖玻片置于火焰后方,用眼
睛从前面着盖玻片即可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4)用激光演示仪加牛顿圈配件可以在屏上得到牛顿环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通过机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条件和现象引入光的干涉和衍射
(二)教学过程(需要重点强调的主要知识点)
1、实现新旧知识迁移是掌握双缝干涉的关键
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确定某种物理过程是不是波动,就看它有没
有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产生,只有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才能确认
光具有波动性在学习双缝干涉前,应回顾下列有关机械波的知识:
A、两列波彼此相遇后,仍像相遇以前一样,各自保持原有的波形,继续向
前传播;
B、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
的位移矢量和;
C、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
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D、要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两个波源必须是相干波源
2、掌握了上述波的共同性后,再分析光的特殊性.
由于物质发光的特殊性,任何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相叠加均不能产生
干涉现象怎样才能得到相干光源呢?双缝干涉就是成功的一例.在双缝干涉实
验中,光从单缝射到双缝上,形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相干光源,它们
在光屏上叠加就出现干涉图样.
上述思维过程,不仅能顺利地掌握双缝干涉,同时为研究薄膜干涉打好了
基础
(1)双缝干涉
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
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上相通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该点出现亮条纹;光屏上
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纹.
A、对干涉图样的研究可知:相邻两条明条纹(暗条纹)中心距离与屏到
双缝的距窗L成正比;与双缝间距离d成反比;与照射光的波长成正比.
B、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化、d不变),由于红光的波长大于紫光的波
长,所以红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紫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小;初步
了解通过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原理.
C、用白光进行干涉实验,各种单色光在光屏中央均为明纹,中央亮纹是各
色光复合而成,所以是白色的.各色光由于波长不同,在光屏上产生的其它各
级亮纹的位置均不相同,所以其它各级亮纹是彩色的.
(2)薄膜干涉
让一束光经薄膜的两个表面反射后,形成的两束反射光产生的干涉现象叫
薄膜干涉.
A、在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路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以薄膜
干涉中同一明条纹(暗条纹)应出现在膜的厚度相等的地方.由于光波波长极
短,所以微薄膜干涉时,介质膜应足够薄,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B、用手紧压两块玻璃板看到彩色条纹,阳光下的肥皂泡和水面飘浮油膜出
现彩色等都是薄膜干涉.
C、薄膜于涉在技术上可以检查镜面和精密部件表面形状;精密光学过镜上
的增透膜(当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膜中波长的1/4时,透镜上透光损失的
能量最小,增强了透镜的透光能力.)
3、光的衍射
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几何阴影里去的现象叫光的衍射.只有当小
孔、单缝或小屏的尺寸小于波长或和波长差不多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
象.
A、白光通过小孔或单缝时,屏,出现的衍射图样中央是白色亮纹,它各级
亮纹是彩色的;用单色光进行单缝衍射时,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B、光的衍射现象中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实际上是干涉的结果,说明光的
干涉和衍射现象有密切关系.
C、干涉和衍射是波的基本特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征明了光是一种
波.干涉和衍射现象产生的机理不同,产生的图样也有区别.干涉图样的中央
亮纹和其它各级亮纹的宽度基本相等,而衍射图样各级亮纹的宽度各不相同,
中央亮纹的宽度差不多是其它各级亮纹宽度的两倍.
D、白光干涉、衍射现象中出现的彩色条纹与白光色散的彩色条纹产生的机
理不同,前者由光的叠加产生的,后者由光的折肘产生的.
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有关光的干涉的内容
2、实验:观察薄膜干涉和牛顿环
3、了解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
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
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
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一一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
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
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
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通常用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
积,公式变为:P二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X103kg/n】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
量是2.7X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X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如果再截0.5千克,则
密度为o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
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o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X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X103千克/米3=8.9X103X
=8.9克/厘米3
练习:P金=19.3X103kg/m3=g/dm3;
P银=10.5义103kg/m3=g/cm30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几何光学〃中所说的光沿直线传播是一种近似.
2、知道光通过狭缝和圆孔的衍射现象.
3、知道观察到明显衍射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
了解单缝衍射、小孔衍射,并能用相关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进行解释
和分析.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勤奋作用;
2、必须有自信心和踏实勤奋的态度;
3、在学习中也要有好品质、好作风.
教学建议
有关光的衍射的教学建议
应该让学生了解,光的直进,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光的衍射现象并没有完
全否定光的直进,而是指出了光的直进的适用范围或者说它的局限性.
课本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光的衍射现象,不做理论讨论,因此与机械波类
比和观察实验现象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结合机械波的衍射,使学生明确光
产生衍射的条件.
讲光的衍射要配合演示实验、要让学生能区分干涉图样与衍射图样的区
别.单色光干涉图样条纹等间距,衍射图样中间宽两边窄.
除了演示实验外,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观察.包括节
后的小实验2,以及观察小孔衍射(在铝箔或胶片上打出尺寸不同的小孔,以
小电珠作光源,距光源1〜2米,眼睛靠近小孔观察光通过小孔的衍射花样-
彩色圆环).还可让学生通过羽毛、纱巾观看发光的灯丝(对见到的彩色花样可
不作解释)等等,以补学生对这一现象的不熟悉和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节教材中提到泊松亮斑一泊松原以为这下子可以驳倒菲涅尔的波动理
论了,事与愿违,菲涅尔和阿拉果接受了泊松的挑战,用实验验证了这个理论
结论,实验却成了波动理论极其精彩的实证,菲涅尔为此获得了科学奖金
(1819年).这个科学小故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上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和实践的检验作用;作为科研工作者,必须有坚定的自信心和踏实勤奋的工作
态度.今天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应培养自己这方面的好品质、好作
风.
关于演示实验的教学建议
光的衍射实验,可以将演示和学生实验同时在一节课内完成
单缝衍射仍用激光演示仪.演示时可以再将双缝干涉演示一下,让学生从
中对比干涉条纹等间距,衍射条纹中间宽、两边窄,然后让学生用游标下尺观
察口光灯通过卡尺两测脚形成的窄缝产生的衍涉条纹.实验中要让学生仔细观
察两侧脚间距从大到小逐渐变化.本实验也可用线状白炽灯使缝与灯丝平行,
眼睛靠近狭缝可以观察到狭缝两侧的彩色条纹.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一、光的衍射现象
上节研究了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衍射现象也是波的主要特
征之一,如果我们能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的明显的衍射现象,那么也就能更充分
地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二)教学过程
所谓光的衍射现象,是当光在它传播的方向上遇到障碍物或孔(其大小可
以与光的波长相比或比光的波长小)时,光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
演示:
下面我们用实验进行观察.
取一个不透光的屏,在它的中间装上一个宽度可以调节的狭缝,用平行的
单色光照射,在缝后适当距离处放一个像屏(如图).
我们看到,当缝比较宽时,在像屏上是一条几乎与缝一样宽的亮线,除了
这一条光线外,像屏上出现了阴影.这时光可视为是沿直线传播的.接着逐渐
缩小缝的宽度,当缝调到很窄(缝宽与光波的波长相当时)在像屏的原阴影区
内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实验表明光在其前进的途中遇上大小相当于光的波长的障碍物或孔时,
偏离了直线传播方向,即光产生了衍射现象._L述衍射现象是通过单缝形成
的,我们称之为光的单缝衍射.
单色光的干涉与衍射都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但图案不同.干涉条纹是等
间隔的,衍射条纹间隔不等.白光照射单缝时,可以在像屏上得到彩色条纹,
它与双缝干涉的彩色条纹也不同,中央一级是又亮又宽的白色条纹,两边是较
窄较暗的彩色条纹.
用点光源来照射有较大圆孔AB的屏,在像屏MN上出现一个光亮的圆,
这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逐渐缩小孔的直径,可以看到屏上的亮圆也逐
渐减小.但是,圆孔缩到很小时,在像屏MN上原阴影区就形成一些明暗相间的
圆环,这些圆环达到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光按直线,’专播所能照到的范围,这就是
光通过小孔产生的衍射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对确定光的波动说的正确性起
了重要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曾有过一段趣事.18:8年,当法国物理学家菲汉耳
提出光的波动理论时,著名数学家泊松根据菲涅耳的理论推算出:把一个不透
光的小的圆盘状物放在光束中,在距这个圆盘一定距离的像屏上,圆盘的阴影
中心应当出现一个亮斑.人们从未看过和听说过这种现象,因而认为这是荒谬
的,所以泊松兴高采烈地宣称他驳倒了菲涅耳的波动理论,菲涅耳接受了这一
挑战,精心研究,“奇迹”终于出现了,实验证明圆盘阴影中心确实有一个亮
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
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个近似的规律:当光的波长比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得
多时,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的波长与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相比拟
时将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提问:当光通过小孔或者狭缝时,在后面的光屏上会得到什么样的图案?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当缝很大时一一直线传播(得到影)
当缝减小时一一逐渐会出现小孔成像的现象
继续减小缝的大小一一会出现光的衍射现象.
探究活动
1、用游标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2、考察光的衍射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电磁说的内容.
2、知道可见光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
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特点.
4、知道电磁波谱、了解光谱的类别及各类光谱的产生知道明线光谱和吸收
光谱是元素的特征谱线.
5、知道麦克斯韦的电磁说及光的电磁本性的实验依据,并要求知道电磁波
及产生机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是一代一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曲折过程,树立为
科学献身的精神
2、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一一”实验(事实)一一理论假没一
一实验(提供新的事实;一一修正理论(甚至建立新的假设)”,以及人们的认识
就是从不断地纠正偏差错误中提高的.
教学建议
回顾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给学生指明学习本章的线索一教材内容
的层次和系统,这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十分有益的.通过简要的史料介
绍,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是一代一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曲折过程,树
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另一方面,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一〃实验
(事实)一理论假设一实验(提供新的事实)一修正理论(甚至建立新的假设)〃,以
及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不断地纠正偏差错误中提高的.〃光的本性〃的认识史,也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讲述光的电磁说时要着重说明光的电磁说提出的背景和它的事实依据.还
要着重说明提出光的电磁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光波与机械波有本质
的不同.光的电磁说揭露了光现象的电磁本质,用光和电磁统一了起来.
需要强调的儿点:
1、对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讲述,要让学生抓住主要特征和它们的应
用,并尽可能联系可见到的实例.如有可能,可做实验演示.
2、要使学生理解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它们木质上是相同的,它们的行
为服从共同的规律,但因为频率的不同又各自具有某些特性.
注意:本节内容大多类似科普常识的介绍,没有太难以理解的理论,可以
知道学生看书、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光的电磁说一节,内容大多类似科普常识的介绍,没有太难以理解的
理论,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但光是什么波呢?
2、我们知道,一切机械波,包括声波在内,都需要有介质存在,机械波是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但是光在真空里却能够传播,这如何解释呢?
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光学发展史中有关光的电磁说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
com:office:office”/>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分析数据
3,铁块密度多大?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5、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活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升华、凝华,它们帮助人
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知道概率波的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总结前面所学知识,提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进一步指
出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播,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
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分析二:教材中内容要求较低,学生掌握部分以记忆为主。
教法建议
建议: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再阅读课本自学,最后学生回答问
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教学设计示例
光的波粒二象性
教学重点: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教学难点:对波粒二象性的理解
示例:
由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光波能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
应又说明光具有粒子性,那么光波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呢?),学生再阅读课本
自学,最后学生回答思考问题,有不明白的地方由教师解释。
探究活动
题目:光学发展史
组织:个人
方案:科普论文
评价:科普性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
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
位置0。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
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7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
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
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
大了还是缩小了?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观察完
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
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
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
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
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
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移
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一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观察像
是否仍然是倒立的?与上一次实验得到的像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移动蜡烛,缩小与凸透镜的距离,再做一次。观察像的情况是怎样变化?
再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
到清晰的像,用刻度尺量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像是否倒立。和物体比
较,像的大小怎样?
实验观察结束,先让学生回答观察结果。教师再进行小结:当物体(烛焰)
逐渐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或变小),像离凸透镜距离也变大(或
变小)。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时,得到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黑板板书)。
2.讲解照相机的原理
教师:我们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了。现在就可以回答本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了。
出示照相机,教师讲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
屏。拍摄景物时,使景物到镜头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调节镜头与胶片的距
离,使倒立、缩小的实像刚好成在胶片上。胶片上的感光物质被感光。感光后
的胶片用化学药水冲洗成底片。用底片再洗印出照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课本
上图6-18的成像光路图。
3.简单介绍照相机的主要构造及使用
①对照相机实物逐一介绍调焦装置、光圈、快门及它们的作用。讲解如何
根据景物离照相机的远近正确调节焦距,根据景物的明暗程度选择适当的光圈
大小及曝光时间长短。
②空机进行操作示范。讲解照相的全过程。
三、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重点内容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同时强调M么是〃放
大”、“缩小”、“变大”、“变小”,什么是“正立”、“倒立”。
完成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2o
讨论:给某同学照相时,要得到较大的像,该同学离镜头是远些还是近些?
四、作业
1.夏习本节课文。
2.课本章后习题第8题前半题,第10题第1横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乒乓球为叶么不会掉下?”实验;
四、STS: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
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
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
的长度。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
实值。
2刻度尺正确使用
过程与方法
认识电流、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演示:各种电源
学生土体活动
教后感
答:因为有电流流过了灯泡和电机。
锌银电池、锂电池、太阳电池、原子电池(图5.1-5)、学生电源(小资
料)
回答得非常对。(图5.1-8)
学生实验发现:二极管只能单向导电。
电流的强弱
(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xml:namespaceprefix=wns=,zurn:schemas-microsoft-
comiofficeiword"/》实验: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通过灯泡的电流的强弱不同。
符号是:A,还有mA,u/\
3.判断以下电路的正误:
3做功越多是否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通过画光路图解释)
)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
为什么?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
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
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
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
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
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
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
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
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
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
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
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
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
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
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
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
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
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
带电。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
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
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
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因为D带正
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C吸引A,则A与C带
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
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
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
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儿下玻璃棒,再
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
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
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
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
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
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
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诋消。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
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
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
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
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
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1)书上本节后的练习1、2、3o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2.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改变
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3.知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4.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
机械能。
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推理、归纳、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教具
小型直流电动机一台,学生用电源一台,大蹄形磁铁一块,干电池一节,
用铝箔自制的圆筒一根(粗细、长短与铅笔差不多),两根铝箔条(用透明胶与铝
箔筒的两端相连接),支架(吊铝箔筒用),如课本图12T0的挂图,线圈(参见
图12-2),抄有题目的小黑板一块(也可用投影片代替)。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本章主要研究电能;第一节和第二节我们研究了获得电能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我们研究了电能的输送。电能输送到用电单位,要使用电能,这就涉及
到用电器,以前我们研究了电灯、电炉、电话等用电器,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
种用电器一电动机。
出示电动机,给它通电,学生看到电动机转动,提高了学习兴趣。
提问:电动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讲述: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一电流
周围存在磁场,电流通过它产生的磁场对磁体施加作用力(如电流通过它的磁场
使周围小磁针受力而转动)。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流对磁体施加力
时,磁体也应该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推断。
2.进行新课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板书课题:〈第四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介绍实验装置,将铝箔筒两端的铝箔条吊挂在支架上,使铝箔筒静止在磁
铁的磁场中(参见课本中的图12-9)。用铝箔筒作通电导体是因为铝箔筒轻,受
力后容易运动,以便我们观察。
演示实验1:用一节干电池给铝箔筒通电(瞬时短路),让学生观察铝箔筒
的运动情况,并回答小黑板上的题1:给静止在磁场中的铝箔筒通电时,铝箔
筒会,这说明。
板书:〈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教师说明: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里的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
有关。
演示实验2:先使电流方向相反,再使磁感线方向相反,让学生观察铝箔
筒运动后回答小黑板上的题2:保持磁感线方向大变,交换电池两极以改变铝
箔筒中电流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这说明O保持铝箔筒中电
流方向不变,交换磁极以改变磁感线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这说明
归纳实验2的结论并板书:〈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
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提问:应用上面的实验结论,我们来分析一个问题:如果把直导线弯成线
圈,放入磁场中并通电,它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呢?
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磁极用两堆书代替),并出示如课本上
图12To的挂图(此时,图中还没有标出受力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通电时,图甲中ab边和cd边都在磁场中,都要受力,因
为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受力方向也肯定相反。提问:你们想想看,线圈会怎样
运动呢?
演示实验3:将电动机上的电刷、换向器拆下(实质是线圈)后通过,让学
生观察线圈的运动情况。
教师指明:线圈转动正是因为两条边受力方向相反,边说边在挂图上标明
ab和cd边的受力方向。
提问:线圈为什么会停下来呢?
利用模型和挂图分析:在甲图位置时,两边受力方向相反,但不在一条直
线上,所以线圈会转动。当转动到乙图位置时,两边受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
直线上,线圈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平衡而静止。
板书结论:〈3.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到平衡位置时静止。〉
(4)讨论
①教材中的〃想想议议”。
②小黑板上的题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能,得
至IJ了能。
3.小结:板书的四条结论。
4.作业(思考题):电动机就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道理工
作的。但实际制成电动机时,还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比如:通电线圈不能
连续转动,而实际电动机要能连续转动,这个问题同学们先思考,下节我们研
究。
(四)说明
1.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垂直,这一点不能从实验直接得到(因
为运动方向并不一定是受力方向),且与后面学习联系不大,本教案没讲这一
点。
2.教案最后的思考题是为下节学习作准备。
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
Orn/s.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
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
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Q,1.5A),电键,
绕线电阻(5Q、10Q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叶
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
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
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o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
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
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
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请儿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
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
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
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二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
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
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
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曹广建)
【评析】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
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
实验。
4.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电阻值不随U,I变的物理实质,让同学进一步体
会数学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强调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
物理意义,不要犯电阻的大小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的错误。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
学生实验,三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
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
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
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
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
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
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
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
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
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
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
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
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D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
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
对海波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
温度保持在48℃左右天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
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4.熔点
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
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
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
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C。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
纯,熔点低于48°C。
5.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
答:
⑴DE段。海波是—态,—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__o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热,温度o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热,温度______o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
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
加以解释。
教师:鸨的熔点是3140℃<,铛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c的蔡是—态。
②水在-5℃时是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态。
④水银在-30℃时是态。
⑤酒精在TOO℃时是态。
⑥锡在232℃时是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泗精温
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T17°C,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C,在气温低于-39℃
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7.熔化吸热和凝周放热
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
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o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C,
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
说的办。”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
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同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
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8.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
现在利用实验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
(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
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
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
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三、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
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
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
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
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
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
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o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
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
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
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
在15℃〜40
°C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
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
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四、作业
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2.习题3、4、5o
(四)说明
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应是熔点和凝固点及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建议安排好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晶体熔化和凝固
时的特点,对图像分析得细致、透彻,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
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做好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
点:一是海波的纯度尽可能高。二是对海波开始加热时,不要用温水,温水会
使试管内靠管壁的海波先熔化,而中央部分的海波的温度还没有达到48
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由于海波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
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教学,采用海波自白这种拟人化的方法,颇具趣
味性和启发性,教师不妨一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发生全反
射的条件.
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确定光从介质射入真空(空气)时
的临界角.
能力目标
能判断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运用全反射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导纤
维上的应用.
情感目标
1、通过这部分知混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现象进行充分的
认识,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
2、了解我国光纤技术的进展以及光导纤维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爱国
主义热情和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初中没有学过全反射,它对学生是一种新现象.建议作好演示实验,使
学生清楚地认识全反射现象,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全反射.
2、全反射现象是生活中常遇到的,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全反射现象产生的
条件:一是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先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要
让学生正确理解“光密”和“光疏”的概念,要知道“密”和“疏”是相末而
言的,并且要注意不要把其与介质的密度混同起来.
3、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临界角的概念、这就要做好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看
到:
①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折射角趋近于
90°,再增大入射角,光密介质中的折射光消失.
②随着入射角和犷•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的亮度不断增强,折射光的亮度不
断减弱,当折射光消失时,反射光最强.
4、要让学生会用全反射的知识对一些生活中的全反射现象进行分析,建议
介绍一下光导纤维可以将市场出售的纤维饰品让学生看一下以得到感性认识,
加深理解.
讲过全反射之后,建议小结一下,说明光射到透明介质界面上时,一般来
说,同时发生反射和如射,只有发生全反射时没有折射光线.
教学设计示例
全反射
(-)引入新课
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演示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然后由光的可逆性推
断可能发生的现象,并用实验证实全反射现象.
(二)教学过程
1、做好演示实验: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实验.
2、带领学生分析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会发生全反射,而
光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拧射
角先达到9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入射角必须大于一定的角度:临界角
强调:
全反射: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线全部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全
反射.
A、产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或
者等于临界角.
B、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在入射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反射光
的能量逐渐增强,折射光的能量逐渐减弱,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的
能量已经减弱为零,发生了全反射.
C、当光由光密介质射火光疏介质时,应先判断会不会发生全反射.为此应
画出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光路,然后再根据折射定律或反射定律进行定量il算
或动态分析.
3、棱镜:通常指截面是三角形的三棱镜.
探究活动
(一)
1.利用光的全反射的有关知识自制光导纤维.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光纤的发展和过程.
(二)
实验研究:
题目:“海市蜃楼”实验模拟
内容: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配置密度分布不均匀的蔗糖溶液,做法如下:先
在玻璃缸析出时为止,这样就配置了浓度很高的蔗糖溶液,再在蔗糖溶液上面
缓慢加入清水,加入清水时要注意不能让溶液与清水混合。过1〜2天后,由于
蔗糖分子内扩散,在玻璃缸中就形成了密度分布布均匀的蔗糖溶液,当光在其
中传播时,可清晰的看到溶液中弯曲的光路,如图所示。
建议:配置溶液工作应提前1〜2天完成,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
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之一
(一)教学目的
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
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要求
学生暂不揭开。),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学生回
答略)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引出本节。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进行新课
(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⑵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
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
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电压表使
用。〜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
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1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
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为了减小误差,
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即
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
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电路:
4.实验器材:
5.实验步骤:
6.实验记录:
7.测量结果:Rx=>
⑹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报告测量结果。揭开定值电阻Rx上的封条,核对自己测试结果的
正确性。
思考:你测量的电阻值为什么和定值电阻上标出的数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实验电路和仪表造成的误差。
要求实验结果与待测电阻值相差较大的学生,下课后留下,教师帮助分析
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水风的诗句
- 山东名校2025 届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中学教联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综合素质评价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册
- 高一 人教版 英语 必修一第五单元《Lesson 2 Reading and Thinking (1)》课件
- 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及案例分析-1605028107
- 上海虹桥南丰城案例分析报告
- 《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对口单招课程试卷9答案
- 高一 人教版 英语 必修第二册《Lesson 2 Reading and Thinking(1)》课件
- 高一 人教A版 数学 上册 第三章《函数的表示法(1)》课件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危急值的考试题及答案
- 轻医美技术合作项目协议书范本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继续教育《医学科研诚信与医学了研究伦理》答案
- 四川省建设工程天府杯奖(省优质工程)评选办法》
- 祥云县秋豌豆发展现状及对策
- 经济应用文写作试题
- 任现职前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完整
- 标准人手孔面积与土方表
- 湖北省公路重点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暂行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