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1页
2025版高考政治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2页
2025版高考政治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3页
2025版高考政治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练14收入安排与社会公允1.[2024·辽宁卷,4]某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如今,“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该村()①实行多元要素参加安排,增加村民收入②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权主体转移③推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向非农经济转移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建就业机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4·广东深圳月考]2024年8月17日,中心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共同富有是全体人民的富有,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不是少数人的富有,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有。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有的是()①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工薪阶层的收入②持续改善教化基础薄弱县和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③完善按要素安排制度,健全政府确定各类生产要素酬劳的机制④重视发挥第三次安排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2024·全国甲卷]下图反映2015~202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改变状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改变状况。据此可以推断出()①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日益趋同②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大③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上升④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社会公允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①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②通过贯彻按劳安排原则,消退收入安排差距③通过完善收入安排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安排中的比重④通过实施政府定价政策,稳定物价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普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无论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社会文化层面来说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一个健康向上发展的社会,是以中产为中坚力气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主动效应的传导路径是()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高收入者削减→实现公允发展→促进社会稳定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供应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按劳安排增多→调动劳动者主动性→经济效率提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我国安排制度建设正呈现出新亮点。第三次安排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气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安排的有益补充。下列对第三次安排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漏,促进收入安排更加公允②促进收入安排的均等化,实现共同富有的目标③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允,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④提倡奉献精神回报社会,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4·天津静海一中期末]收入安排公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有的体现。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允,再安排要更加注意公允。下列举措中,哪些是具有缩小收入差距作用的再安排措施()①某省政府赐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损害保险④某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上调为1400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8.“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需深化推动收入安排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允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①既要落实安排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②既要激励创业致富,又要提倡回报社会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④初次安排注意效率,再安排强调公允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专练14收入安排与社会公允1.B本题考查收入与安排。“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说明该村实行多元要素参加安排,增加了村民收入,①正确;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使农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说明该村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建就业机会,④正确;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是土地经营权的转移,②错误;此举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举措,并不是向非农经济转移,③解除。2.B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第三次安排的作用。改善教化基础薄弱县和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化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有,②正确。第三次安排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有,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安排的作用,④符合题意。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增加工薪阶层的纳税负担,不利于实现共同富有,①错误。完善按要素安排制度,健全市场确定各类生产要素酬劳的机制,③解除。3.C图表未显示城乡居民的支出结构,况且城乡居民支出结构趋同的说法错误,①解除;图表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逐年降低,这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同时,图表也在显示农夫收入逐年增加,这会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不断增大,②④正确;图表未显示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改变状况,况且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上升,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逐年下降,这不符合事实,③解除,故本题选C。4.B“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强调了要关切人民群众的疾苦,实现社会公允,所以要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完善收入安排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安排中的比重,让人们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①③正确,B入选;②错误,收入差距要限制在肯定范围,不是消退差距;④错误,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不能由政府定价。5.D①错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不会使高收入者削减;④错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也可能通过按生产要素安排方式获得,并不肯定会使按劳安排增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②正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升级,进而倒逼供应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③正确,D入选。6.B第三次安排是通过多种方式济困扶弱,这说明第三次安排促进收入安排更加公允,也能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漏,①符合题意。“收入安排的均等化”说法错误,况且第三次安排是通过多种方式济困扶弱,这说明第三次安排的对象是特定群体,而不是促进收入安排的均等化,②解除。第三次安排是“社会力气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是对再安排的有益补充”,与效率优先无关,③解除。“社会力气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自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这说明第三次安排提倡奉献精神,回报社会,这有利于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社会公德,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D本题考查再安排措施。政府赐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财政补贴,缩小了收入差距,同时,政府为主体的安排属于再安排,①入选。企业为主体的安排为初次安排,以经营管理绩效安排薪酬,拉开了收入差距,②不选。民政局为政府机关,是再安排的主体,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损害保险,减轻了低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