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重点高中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传统的差序格局包含着富有等级的、纵向的、刚性的序,它强调人们必须服从权威、服从礼制统治。而网络社会的发展,正淡化着等级意识。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匿名的社会,它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网络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超时空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在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与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不一样,网上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泛泛之交”。(摘编自黄凯妮《现代社会中的差序格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用“捆柴”譬喻,说明西洋社会的团体常常由若干人组成,同一团体中,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相同。B.家庭作为团体,在西洋界限分明,而在中国比较模糊,故汉语“阖第光临”的“第”很少人说清楚包括何人。C.中国人之所以对世态炎凉深有感触,是因为自己的势力发生变化了,周围的社会圈子也会随之变大或变小。D.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已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交往的对象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有血缘或地缘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差序格局的特性,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各有偏重。B.《礼记》所讲的“十伦”,指的是差等,是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C.费孝通认为,西方的“自我主义”与中国的“个人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D.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失去生命力,它能让人际关系相对牢靠。(3)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选项,最不能体现“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内涵的是A.应天知府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薛两大家族,明知英莲是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仍然放任薛蟠强行将英莲抢走。B.探春处于主人地位,其生母赵姨娘只是奴才,赵姨娘希望多给弟弟赵国基安葬费,探春主奴分明,毅然拒绝。C.晚上吃饭时,桌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推让,贾母解释道,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D.元春在正室与众人相见,她一手搀贾母,一人搀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等在旁围绕,外眷薛姨妈、宝钗、黛玉未敢擅入。(4)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5)“五服”,是死者亲属在居丧期间穿的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是最重的丧服,由儿子穿着,服丧三年;缌麻最轻,由较远的亲属穿着,服期三月。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五服”制度是怎样体现“差序格局”的?(二)现代文阅读ll(15分)2.(1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柳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福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槁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跟前,堆着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事?”凤姐打谅了一打谅,见他生的干净俏丽,说话知趣,因笑道:“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我来。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要使唤个人出去,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的齐全不齐全?”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若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就是了。”凤姐笑道:“你是那位小姐房里的?我使你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说的。”红玉道:“我是宝二爷房里的。”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也罢了,等他问,我替你说……”(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1)下列对选文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里的“杨妃”指薛宝钗,因杨玉环素以丰腴著称,而宝钗生得肌肤丰泽,故以“杨妃”代之。B.对“宝钗扑蝶”的正面描写虽只有十余字,却写出了宝钗天真烂漫的小儿女情态,是宝钗内心世界与自由天性的自然流露,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C.宝钗把无意中听到的“还帕传情”定位为“奸淫狗盗”,说明宝钗在“冷香丸”的压制下,早已成为一个绝情绝爱、没有七情六欲的封建思想卫道士。D.小红其人,连宝玉自己都不熟知,凤姐也毫无印象,宝钗竟能从“语音”听出,可见她对宝玉身边人特别关注,而关注其身边人,正是关注他本人。(2)《红楼梦》中不同节日的场景描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作者的深意。下列对《红楼梦》中节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芒种节有祭饯花神的习俗。选文借芒种节引出了宝钗扑蝶和偷听的情节。红玉和黛玉的性格借他人直接点出,宝钗性格则需要借助其动作、心理、语言体会。B.英莲被拐、元妃归省、通灵宝玉丢失宝玉变傻等事件都发生在元宵期间。“元宵”即“圆消”,在一次次元宵节中可体会作者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C.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但第75至第76回的中秋节,因大观园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抄检,气氛冷清。曹雪芹用欢乐的中秋图景来反衬大观园人们的悲凉心情。D.元春的端午节赐礼,用意深远。元春赐给宝玉和黛玉的节礼相同,借此表达她代表贵妃娘娘对弟弟贾宝玉婚事的明确指向:林黛玉作为兄弟媳妇是最佳人选。(3)宝钗听到红玉和坠儿谈论一段“情事”,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简述这段“情事”的来龙去脉。(4)对宝钗使用“金蝉脱壳”计一事,早期点评家说宝钗“卸罪于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②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二)古诗词阅读(8分)4.(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B.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C.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感念尉佗,并饱含历史沧桑感。D.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在怀古,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而抒己怀。(2)诗人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请结合全诗概括尉佗的功绩。(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2)《孟子》一则中,孟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言”,偏颇的言语知道片面所在,过分的言语知道沉陷所在,相关语句是:,。(3)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载体是传统文化。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而曹雪芹却相异于横向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意识载体,着力从纵向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不同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和”为文艺思想的喜剧结局规律及表现方式,在沉沉的哭泣中控诉男尊女卑文化的种种罪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识和男权至上原则禁锢的恰恰是女性的自由,而用来禁锢女性自由的正是在落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封建制度。在这些“吃人的制度”中,男权主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主体。这样一来,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就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强幕后黑手。当男尊女卑的文化基因和男权至上的制度形式契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在《红楼梦》中,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不仅贵族小姐不是因为性格而“香消玉殒”,就连女奴丫鬟们也不是因为性格才导致“红颜薄命”。(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B.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C.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D.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还是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B.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属于“薄命司”之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C.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还是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属于“薄命司”之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这就从根本上相异于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D.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于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4分)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式中最为雄伟高大的一种。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就曾建造了高大的十二楼,秦建造了齐云楼,汉武帝建造了井干楼,都非常高大。几千年来高楼巨构不知凡几。《说文解字》上解释说“楼,重屋也”,就是说重叠起来的房屋。《尔雅》上解释说“狭而修曲日楼”,意思是楼的平面有曲折长短不同的变化。《释名》上解释说“牖户洞开,凄凄然也”。意思是楼的门窗开闭豁大通畅。古人每以“琼楼玉宇”来形容建筑物之华丽,可见楼不仅是高大修曲,而且也装饰华丽。作为古代的一种高层建筑,①,有城楼、角楼、观楼、钟楼、鼓楼等。②,如观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等。而城楼的用途除了显示财富和权势,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而且城楼③,如箭塔和炮塔,这些塔就是抵御外敌的战斗堡垒。(1)结合第一段的信息,给“楼”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楼梦》在写到如何绘画大观园时,薛宝钗的言谈展现了高超的绘画造诣,认为“如今画这园子”即使就起稿构思而言,也至少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以供参考借鉴;二是需结合作画纸张“地步远近”的特点,“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如此,“方成一幅图样”。《红楼梦》中薛宝钗关于图样起稿构思“两个阶段”的见解,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重点高中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中国人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传统的差序格局包含着富有等级的、纵向的、刚性的序,它强调人们必须服从权威、服从礼制统治。而网络社会的发展,正淡化着等级意识。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匿名的社会,它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网络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超时空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在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与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不一样,网上交到的朋友一般都是“泛泛之交”。(摘编自黄凯妮《现代社会中的差序格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费孝通用“捆柴”譬喻,说明西洋社会的团体常常由若干人组成,同一团体中,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相同。B.家庭作为团体,在西洋界限分明,而在中国比较模糊,故汉语“阖第光临”的“第”很少人说清楚包括何人。C.中国人之所以对世态炎凉深有感触,是因为自己的势力发生变化了,周围的社会圈子也会随之变大或变小。D.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已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交往的对象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有血缘或地缘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差序格局的特性,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各有偏重。B.《礼记》所讲的“十伦”,指的是差等,是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具体表现。C.费孝通认为,西方的“自我主义”与中国的“个人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D.差序格局中的强关系在现代社会依然没有失去生命力,它能让人际关系相对牢靠。(3)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选项,最不能体现“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内涵的是CA.应天知府贾雨村为了讨好贾薛两大家族,明知英莲是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仍然放任薛蟠强行将英莲抢走。B.探春处于主人地位,其生母赵姨娘只是奴才,赵姨娘希望多给弟弟赵国基安葬费,探春主奴分明,毅然拒绝。C.晚上吃饭时,桌子两边四张空椅,王熙凤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推让,贾母解释道,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D.元春在正室与众人相见,她一手搀贾母,一人搀王夫人,邢夫人、李纨、王熙凤等在旁围绕,外眷薛姨妈、宝钗、黛玉未敢擅入。(4)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5)“五服”,是死者亲属在居丧期间穿的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是最重的丧服,由儿子穿着,服丧三年;缌麻最轻,由较远的亲属穿着,服期三月。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五服”制度是怎样体现“差序格局”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题干信息,再结合材料一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A.“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相同”错。材料一相关表述表述是“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并未提及“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都相同”。故选A。(2)C.“西方的‘自我主义’与中国的‘个人主义’”有误,根据材料一,应改为“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自我主义’”。故选C。(3)C“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体现的是待客之礼。故选C。(4)从“网络社会的发展,正淡化着等级意识”可知:等级意识淡化。原因根据“因为网络社会是一个匿名的社会,它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在CMC交往模式中,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地位进行交流,真正做到畅所欲言。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正不断地淡化着传统差序格局中的等级意识”概括即可。从“网络社会下的人际关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超时空扩大了人的交际范围,使得‘弱关系’得到发展”可知:“弱关系”得到发展。原因根据“虽然差序格局具有扩张性的特点,即差序圈层的向外扩散,但人们的交往范围始终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交往的对象往往与自己有血缘或地缘关系。血缘、地缘这些先赋性的关系称为强关系。与此相对的是弱关系,即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的对象来自各行各业。在网络时代下,人们的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概括。(5)由“其中斩衰是最重的丧服,由儿子穿着,服丧三年;缌麻最轻,由较远的亲属穿着,服期三月”可知:“五服”制度通过不同的丧服和服丧时间体现血缘上的亲疏远近关系。根据“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可知:“五服”这种关系发生在亲属关系中,以死者为中心,类似向外推的水波纹结构。答案:(1)A(2)C(3)C(4)①等级意识淡化。原因: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开放性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模式。②“弱关系”得到发展。原因:网络社会下人际关系超时空的特点扩大了交际范围。(5)①“五服”制度通过不同的丧服和服丧时间体现血缘上的亲疏远近关系。②这种关系发生在亲属关系中,以死者为中心,类似向外推的水波纹结构。(二)现代文阅读ll(15分)2.(15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柳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福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只听说道:“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又听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槁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谁知红玉听了宝钗的话,便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坠儿听说,也半日不言语。红玉又道:“这可怎么样呢?”坠儿道:“便是听了,管谁筋疼,各人干各人的就完了。”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二人正说着,只见文官、香菱、司棋、待书等上亭子来了。二人只得掩住这话,且和他们顽笑。只见凤姐儿站在山坡上招手叫,红玉连忙弃了众人,跑至凤姐跟前,堆着笑问:“奶奶使唤作什么事?”凤姐打谅了一打谅,见他生的干净俏丽,说话知趣,因笑道:“我的丫头今儿没跟进我来。我这会子想起一件事来,要使唤个人出去,不知你能干不能干,说的齐全不齐全?”红玉笑道:“奶奶有什么话,只管吩咐我说去。若说的不齐全,误了奶奶的事,凭奶奶责罚就是了。”凤姐笑道:“你是那位小姐房里的?我使你出去,他回来找你,我好替你说的。”红玉道:“我是宝二爷房里的。”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房里的,怪道呢。也罢了,等他问,我替你说……”(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1)下列对选文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选自《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里的“杨妃”指薛宝钗,因杨玉环素以丰腴著称,而宝钗生得肌肤丰泽,故以“杨妃”代之。B.对“宝钗扑蝶”的正面描写虽只有十余字,却写出了宝钗天真烂漫的小儿女情态,是宝钗内心世界与自由天性的自然流露,展现了少女的青春活力。C.宝钗把无意中听到的“还帕传情”定位为“奸淫狗盗”,说明宝钗在“冷香丸”的压制下,早已成为一个绝情绝爱、没有七情六欲的封建思想卫道士。D.小红其人,连宝玉自己都不熟知,凤姐也毫无印象,宝钗竟能从“语音”听出,可见她对宝玉身边人特别关注,而关注其身边人,正是关注他本人。(2)《红楼梦》中不同节日的场景描述,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蕴含作者的深意。下列对《红楼梦》中节日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DA.芒种节有祭饯花神的习俗。选文借芒种节引出了宝钗扑蝶和偷听的情节。红玉和黛玉的性格借他人直接点出,宝钗性格则需要借助其动作、心理、语言体会。B.英莲被拐、元妃归省、通灵宝玉丢失宝玉变傻等事件都发生在元宵期间。“元宵”即“圆消”,在一次次元宵节中可体会作者描绘热闹繁华节日背后的真实用意。C.中秋节是象征团圆的节日。但第75至第76回的中秋节,因大观园刚刚经历了一次大抄检,气氛冷清。曹雪芹用欢乐的中秋图景来反衬大观园人们的悲凉心情。D.元春的端午节赐礼,用意深远。元春赐给宝玉和黛玉的节礼相同,借此表达她代表贵妃娘娘对弟弟贾宝玉婚事的明确指向:林黛玉作为兄弟媳妇是最佳人选。(3)宝钗听到红玉和坠儿谈论一段“情事”,请结合原著相关情节,简述这段“情事”的来龙去脉。(4)对宝钗使用“金蝉脱壳”计一事,早期点评家说宝钗“卸罪于黛玉也,虽云急解,实有成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联系文本内容进行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了解《红楼梦》的相关内容。(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评价薛宝钗使用“金蝉脱壳”嫁祸于林黛玉一事。首先要亮明观点,分析此事的原委,然后结合宝钗的性格,再分析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解答】(1)C.“早已成为一个绝情绝爱、没有七情六欲的封建思想卫道士”错,薛宝钗觉得男女手帕私下传情极不光彩,只是受书香世家正规教育的影响,她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故选C。(2)D.“元春赐给宝玉和黛玉的节礼相同”错,应该是元春赐给宝玉和宝钗的节礼相同。故选D。(3)相关情节在《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峰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宁发幽情”。叙述情节时注意把人物关系和事件交代清楚。如“情事”是红玉和贾芸之间的,手帕是红玉先丢的,被贾芸拾去,两人通过坠儿还帕、传帕定情等。原文主要情节是:“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便知是所在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内将自己的一块取了出来,向坠儿笑道:“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坠儿满口里答应了,接了手帕子,送出贾芸,回来找红玉”(4)本题要求评价薛宝钗使用“金蝉脱壳”嫁祸于林黛玉一事。首先要亮明观点,分析此事的原委,然后结合宝钗的性格,再分析宝钗与黛玉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如果同意点评家的说法,结合“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可知,在需要替罪羊的危急时刻,薛宝钗第一个本能地选择林黛玉,可见,二人关系上有矛盾,又不够亲近,嫁祸给她有故意之嫌;结合“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可知,薛宝钗情急之下选择林黛玉替罪,而以她在贾府素日为人,本来可以悄悄地离开,也应该悄悄地走开,这样就不会有后来嫁祸之事,但宝钗并没有离开,而是一步一步坐实,可见她是恶意编造嫁祸于黛玉。如果不同意,结合“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可知,这是宝钗情急之下的临时反映,没有深思熟虑的过程,黛玉躺枪也就是因为两人相熟的关系;再结合宝钗稳重的性情分析,在这种情形之下的合适任选没有别人,只能是黛玉。答案:(1)C(2)D(3)红玉和贾芸在宝玉院前相见后,互存好感。红玉不小心把手帕丢了,被贾芸拾了去。贾芸把自己的帕子说成是拾的,让坠儿交给红玉,并嘱说“你若得了她的谢礼,可不许瞒我的”。坠儿还帕,并按嘱索谢礼,红玉嘴上虽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们的东西,自然该还的”,但实际上却又把自己的一方手帕给了她。二人传帕定情。一来二去,红、芸二人的恋情有了发展。(4)答案示例一:同意①薛宝钗如果想找个替罪羊洗清自己,完全可以喊其他人,但她本能地选择林黛玉。薛宝钗对大观园的亲疏分得很清楚:贾宝玉是她心爱的表弟,迎、探、惜是她的表姐妹,而林黛玉不仅跟她无任何亲戚关系,还是与她争夺贾宝玉的最强有力对手。②薛宝钗还故意把林黛玉偷听滴翠亭谈话一事一步一步坐实。薛宝钗的金蝉脱壳虽然是为了洗白自己,但她为一己私利,恶意编造林姑娘戏水,以嫁祸于人。答案示例二:不同意薛宝钗对此事件的处理确有失当之处,但以此就论定薛宝钗成心嫁祸,有意为之,未免夸大其词。宝钗可能是一时慌张,找不到适当的借口而已。①宝钗之所以随口叫出黛玉来,只是因为她当时本是为找黛玉而来的,所以慌张之中,第一反映就是黛玉,自然就叫出黛玉的名字来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近因效应。②她的急中生智对象,只能是黛玉,别人不合理。因芒种节,其他人都在园子里玩耍,独不见林黛玉,如果她喊的其他人,红玉和坠儿只要过去看见这些人就能明白她撒谎了。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3.(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②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根据句意断句。“士坐庭中”语意已经完整,是说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噤”应归属后句,排除BC;“每摧辱举子”的主语是“巡铺内侍”,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A.译文: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2)B.“由丞相主持”有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3)C.“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有误,原文是“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是苏轼上奏朝廷请求减免供米三分之一,朝廷决定减免。(4)①粜:出售,卖;饘粥:粥,稀饭;分坊:到各街巷;活:救活。译文: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②浑涵:博大丰富;光芒:光辉灿烂;雄视:称雄;鲜;少。译文: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答案:(1)A(2)B(3)C(4)①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②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二)古诗词阅读(8分)4.(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②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篇写尉佗在刘项逐鹿中原之时,前往岭南称王,“自”字尤见其机敏。B.颔联概括尉佗的政治经历,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C.颈联由“昔时”写到“今世”,突出后人感念尉佗,并饱含历史沧桑感。D.本诗表面写登楼,实际在怀古,依循叙古事、怀古人、咏古迹而抒己怀。(2)诗人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请结合全诗概括尉佗的功绩。【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B.“其目的是为突出任嚣、陆贾二人的历史作用”错误,如果没有尉佗的眼光和胸襟,这两个人也成就不了功业,因此写这两个人是为了突出尉佗的功绩。故选B。(2)“鹿未穷”指征战不休,“自乘黄屋”指自己称帝。在征战不休时自己前往岭南称帝,突出尉佗审时度势,避乱为王,偏守一隅,护佑岭南的政治眼光。先行南海尉事,后接受诏封。“南来作尉”指行南海尉事。“北向称臣”指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表现尉佗顾全大局,称臣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安定。解除子民的温热,赋给子民财富。“薰弦”指《南风歌》,取解吾民之愠、阜吾民之财之意,即解除子民的温热,赋给子民财富。用虞舜《南风歌》的典故来表明尉佗体恤百姓,受到越人爱戴和后人怀念。答案:(1)B(2)①尉佗(赵佗)能够审时度势,顾全大局,称臣汉朝;②他在岭南护佑一方,使百姓长期承其恩泽;③他引入中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或:首联突出尉佗审时度势,避乱为王,偏守一隅,护佑岭南的政治眼光。颔联突出其称臣汉朝的全局眼光。尾联突出其引入中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眼光。译文:刘邦和项羽各自把持兵器,逐鹿中原还未结束,他已经在少数民族地区自立为王。到南方来做南海尉都是托了任嚣之力,面向北方称臣是陆贾的功劳。箫鼓至今还陈列在祠庙之中,旌旗还镇压这昔日的宫殿。越地的人未必知道虞舜圣君,一弹奏《南风歌》遗响万年。赏析:本诗是纪念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赵佗的。全诗前二句以纪实的方式描述了赵佗南越称帝到臣服汉朝的过程,称颂了其开发岭南的功绩。第三句写南越残存之物,以示历史的沧桑感。末句用虞舜《南风歌》的典故来表明赵佗体恤百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赵佗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2)《孟子》一则中,孟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言”,偏颇的言语知道片面所在,过分的言语知道沉陷所在,相关语句是: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3)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解答】故答案为:(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重点字:理)(2)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重点字:诐、蔽、淫)(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重点字:盟)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载体是传统文化。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而曹雪芹却相异于横向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意识载体,着力从纵向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不同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和”为文艺思想的喜剧结局规律及表现方式,在沉沉的哭泣中控诉男尊女卑文化的种种罪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识和男权至上原则禁锢的恰恰是女性的自由,而用来禁锢女性自由的正是在落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封建制度。在这些“吃人的制度”中,男权主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主体。这样一来,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就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强幕后黑手。当男尊女卑的文化基因和男权至上的制度形式契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在《红楼梦》中,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不仅贵族小姐不是因为性格而“香消玉殒”,就连女奴丫鬟们也不是因为性格才导致“红颜薄命”。(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DA.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B.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C.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BA.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D.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CA.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还是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B.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属于“薄命司”之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C.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还是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属于“薄命司”之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这就从根本上相异于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D.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于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题时,学生要读语段,明大意;读选项,明内容;入语境,析对应.(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例句和选项的具体修辞,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解答】(1)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非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呼应”从古希腊的命运非剧”,表明从古到今的时间序。排除AC。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奥尼尔的当代悲剧,都属于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而四者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才形成的“演进路径”,一般先有内容,再形成路径,因此“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的表述逻辑才恰切。排除B。故选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白糖供应与采购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导航系统研发合同3篇
- 《2024版协议离婚申请书范本:专业指导与法律问题解答》3篇
- 2025年度体育场馆场地设施设备租赁及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版大理石地砖石材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合同3篇
- 2025年新能源铲车租赁及维护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瓶装水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宠物寄养服务与宠物医疗支持合同3篇
- 【培训课件】JIT精益生产实务
- 2024年铝墙面板安装分包合作协议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2015)宣贯
- 2023年山西普通高中会考信息技术真题及答案
- 剧作策划与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老人健康饮食知识讲座
- 户外儿童乐园规划方案
-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DB37-T 5097-2021 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MDR医疗器械法规考核试题及答案
- 河南省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 女装行业退货率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