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_第1页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_第2页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_第3页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_第4页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TOC\o"1-2"\h\u26210第一章引言 398541.1项目背景 398531.2建设目标 3123451.3研究意义 321966第二章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概述 4155862.1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定义 4244812.2平台架构与功能 443832.2.1平台架构 426642.2.2平台功能 493342.3平台建设原则 530463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划 5179163.1用户需求分析 5192413.2功能需求分析 6213473.3系统架构设计 626857第四章技术选型与平台搭建 7321044.1技术选型 7249934.1.1选型原则 7115264.1.2技术选型内容 728404.2平台搭建流程 8304134.2.1项目立项 835514.2.2技术选型与采购 8138954.2.3系统设计 8162974.2.4系统开发 8310734.2.5系统集成与测试 8290734.2.6系统部署与上线 8256394.3系统集成与测试 8228854.3.1系统集成 8141684.3.2系统测试 913932第五章数据资源管理 9144895.1数据资源规划 954455.1.1规划背景 9290155.1.2规划内容 9296465.2数据资源采集与整合 985955.2.1数据资源采集 9197655.2.2数据资源整合 10282035.3数据资源安全管理 1060505.3.1数据安全策略制定 10200685.3.2数据安全防护 10184575.3.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1168435.3.4数据安全应急响应 1122149第六章平台运行维护与管理 11284886.1运行维护体系 11192146.1.1概述 11261716.1.2运行维护体系构成 11264066.1.3运行维护策略 1149226.2平台监控与预警 11204666.2.1概述 11119396.2.2监控预警体系构成 1233156.2.3运行机制 1261536.3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 1213186.3.1概述 12208326.3.2安全防护体系构成 12138106.3.3应急响应机制 1224750第七章服务质量管理 13313787.1服务质量标准 13133857.1.1概述 13122687.1.2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13178857.2服务质量评价 1381707.2.1概述 13232527.2.2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3145457.3服务改进与优化 14299147.3.1概述 14307687.3.2服务改进与优化措施 1423434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4282488.1政策法规体系 14124308.1.1概述 1498518.1.2政策法规体系构成 14188728.2标准规范制定 15248068.2.1概述 15104588.2.2标准规范制定原则 15143268.2.3标准规范制定流程 15264728.3监管与评估 16198898.3.1概述 16235958.3.2监管体系 16202678.3.3评估体系 1613199第九章用户体验与反馈 16174459.1用户体验设计 16141599.1.1设计原则 1652509.1.2用户体验设计要素 16103769.1.3用户体验优化策略 17149839.2用户反馈渠道 17265039.2.1反馈渠道设置 1741009.2.2反馈处理流程 17160659.2.3反馈激励机制 17219769.3用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748299.3.1用户满意度调查方法 17205819.3.2用户满意度调查内容 1719739.3.3改进措施 1726876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82731910.1项目成果总结 1883410.2项目不足与改进 182997810.3未来发展展望 18第一章引言1.1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作为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合各类政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重要任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信息孤岛现象、服务流程不畅等。因此,本项目旨在深入研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2建设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建设目标:(1)构建一个全面、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2)优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提升民众满意度。(3)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制度,保证平台运行的高效、安全和稳定。(4)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与其他政务系统、社会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服务的无缝对接。1.3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理论体系,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2)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迈向更高水平。(3)社会意义:优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有助于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民众满意度,推动我国政务服务向更加人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第二章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概述2.1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定义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政务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高效、便捷、安全、公平的政务服务的系统。该平台通过优化管理和服务流程,推动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2.2平台架构与功能2.2.1平台架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等硬件设施,为平台提供稳定、安全的基础环境。(2)数据资源层:整合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撑。(3)平台服务层:包括服务组件、业务组件、中间件等,为平台提供业务处理、数据交换、服务整合等功能。(4)应用层:包括各类政务服务应用,如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电子监察等。(5)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便捷、友好的操作界面,实现政务服务的高效办理。2.2.2平台功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1)政务信息发布:实时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提高政务透明度。(2)行政审批:为用户提供在线行政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3)公共服务: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满足公众需求。(4)电子监察:对政务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5)互动交流: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增强与公众的互动。(6)数据分析:对政务服务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2.3平台建设原则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政务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避免重复建设。(2)安全可靠: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用户数据安全。(3)高效便捷: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4)用户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5)标准规范: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证平台互联互通。(6)持续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和业务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平台功能。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划3.1用户需求分析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用户需求分析是的一环。用户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对部门、企业及公众三类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1)部门需求分析部门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核心参与者,其主要需求如下:提高工作效率:部门希望通过平台实现政务流程的优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部门间需要实现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高协同办公能力。政策宣传与发布:部门需要通过平台向公众宣传政策,发布各类信息,提高政策知晓度。(2)企业需求分析企业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参与者,其主要需求如下:政务服务便捷化:企业希望平台能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政策支持与指导:企业需要通过平台获取政策支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指导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监管与信用体系:企业希望平台能提供市场监管信息,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促进企业诚信经营。(3)公众需求分析公众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其主要需求如下:便捷的政务服务:公众希望平台能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政策解读与参与:公众希望通过平台了解政策,参与政策制定,提高政策满意度。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公众希望平台能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3.2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务服务功能政务事项办理:提供在线申报、审批、查询等功能,实现政务事项的便捷办理。政务信息发布:发布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政务信息,提高政策知晓度。政务互动交流:提供在线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加强与公众的互动。(2)数据共享与交换功能数据共享:实现部门间数据的共享,提高协同办公能力。数据交换:提供数据接口,支持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3)政策宣传与发布功能政策宣传:发布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宣传内容,提高政策满意度。政策发布:发布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保证政策及时传递。(4)公共服务功能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公共服务查询:提供公共服务信息查询,满足公众日常生活需求。3.3系统架构设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平台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实现功能模块的独立开发与维护,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分层设计采用分层架构,将系统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稳定性。(3)分布式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功能和高安全性。(4)安全性设计重视系统安全性,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技术,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5)用户体验优化关注用户体验,采用响应式设计,适应不同终端设备,提供便捷、友好的用户界面。第四章技术选型与平台搭建4.1技术选型4.1.1选型原则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技术选型是关键环节。在选型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进性与成熟性:选择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成熟应用背景的技术产品,保证平台建设的长期稳定运行。(2)安全性:保证技术选型符合国家信息安全要求,保障平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3)开放性与兼容性:技术选型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便于与其他系统集成和扩展。(4)经济性与可维护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实惠、易于维护的技术产品。4.1.2技术选型内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选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2)操作系统:选择稳定、安全的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等。(3)数据库:选择具有较高功能和扩展能力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MySQL等。(4)中间件:选择支持多种开发语言、具备良好功能和稳定性的中间件,如WebLogic、Tomcat等。(5)开发框架:选择成熟、易用的开发框架,如Spring、Hibernate等。(6)前端技术: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4.2平台搭建流程4.2.1项目立项根据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需求,进行项目立项,明确项目目标、预算、时间表等。4.2.2技术选型与采购根据项目需求,进行技术选型,并按照采购流程进行设备采购。4.2.3系统设计根据项目需求和现有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4.2.4系统开发按照系统设计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包括前端界面、业务逻辑、数据存储等。4.2.5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保证系统满足需求。4.2.6系统部署与上线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上线运行。4.3系统集成与测试4.3.1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独立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硬件集成:将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硬件进行连接和配置。(2)软件集成:将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开发框架等软件进行安装和配置。(3)业务集成:将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4.3.2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保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环节。系统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2)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在高并发、大数据量情况下的功能表现。(3)安全测试:检测系统在各种攻击手段下的安全性。(4)兼容性测试:验证系统在不同浏览器、操作系统等环境下的兼容性。(5)稳定性测试: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稳定性。通过以上测试,保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能够稳定、高效地服务于用户。第五章数据资源管理5.1数据资源规划5.1.1规划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日益丰富。为了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数据资源的有序管理,进行数据资源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数据资源规划旨在明确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需求、数据资源分布、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等,为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有力支持。5.1.2规划内容数据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资源需求分析:分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需求,明确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更新频率等。(2)数据资源分布规划:根据数据资源需求,规划数据资源的存储、备份、共享策略,保证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3)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制定数据资源开发计划,明确数据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时间表等;同时制定数据资源利用策略,提高数据资源的价值。(4)数据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资源管理的责任、权限、流程等。5.2数据资源采集与整合5.2.1数据资源采集数据资源采集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采集的数据应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数据资源采集的主要方式有:(1)部门间数据共享: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部门间数据的共享与交换。(2)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收集各类公共数据。(3)互联网数据抓取:通过技术手段,从互联网上抓取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的数据。(4)用户数据收集: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中,收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5.2.2数据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是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关联,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数据资源整合的主要任务包括:(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格式统一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关联:根据数据属性,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数据关联网络。(3)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格式、结构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4)数据存储:将整合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与分析。5.3数据资源安全管理数据资源安全管理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数据资源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3.1数据安全策略制定制定数据安全策略,明确数据资源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安全责任等,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5.3.2数据安全防护采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资源进行安全防护,主要包括:(1)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2)访问控制:设置数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3)安全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5.3.3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数据资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5.3.4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应对数据安全事件,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稳定运行。第六章平台运行维护与管理6.1运行维护体系6.1.1概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体系是保证平台正常运行、提供高效服务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运行维护体系的构成、目标及运行维护策略。6.1.2运行维护体系构成运行维护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高效的运维团队,保证平台稳定运行。(2)运维流程:制定完善的运维流程,包括日常巡检、故障处理、系统升级等。(3)运维工具:运用先进的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力成本。(4)运维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维数据,为平台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6.1.3运行维护策略(1)预防性维护:定期对平台进行巡检,发觉潜在问题,提前进行处理。(2)故障处理:快速响应故障,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3)系统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定期进行系统升级,提高平台功能和安全性。(4)培训与交流:加强运维团队培训,提高运维能力,促进团队协作。6.2平台监控与预警6.2.1概述平台监控与预警是保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监控预警体系的构成及运行机制。6.2.2监控预警体系构成监控预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数据采集:实时采集平台运行数据,包括系统功能、网络流量、访问日志等。(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监控报告。(3)预警阈值设置:根据平台运行状况,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4)预警通知:当监控数据达到预警阈值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6.2.3运行机制(1)自动化监控:通过自动化工具,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状况,提高监控效率。(2)人工审核:对自动监控结果进行人工审核,保证预警准确性。(3)预警响应:对预警信息进行快速响应,采取措施降低风险。(4)预警反馈:对预警处理情况进行反馈,不断完善预警体系。6.3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6.3.1概述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节主要介绍安全防护体系的构成及应急响应机制。6.3.2安全防护体系构成安全防护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保证平台网络安全。(2)数据安全:采用加密、备份等手段,保障数据安全。(3)应用安全:对平台应用进行安全审查,防止恶意攻击和漏洞利用。(4)安全审计:对平台运行过程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安全隐患。6.3.3应急响应机制(1)预案制定:根据平台安全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应急响应: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4)调查:对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5)恢复与总结:在安全事件处理后,及时恢复平台正常运行,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安全防护能力。第七章服务质量管理7.1服务质量标准7.1.1概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服务的重要窗口,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形象与公众满意度。为保证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标准。7.1.2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流程标准化: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服务提供的高效、规范。(2)服务内容标准化:对服务内容进行梳理,保证服务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3)服务时限标准化:设定服务时限,提高服务响应速度。(4)服务态度标准化:规范服务人员态度,提升服务水平。(5)服务设施标准化: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体验。7.2服务质量评价7.2.1概述服务质量评价是衡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可以发觉服务中的不足,为改进和优化服务提供依据。7.2.2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等方式,了解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2)服务效率:通过监测服务响应速度、办理时限等指标,评估服务效率。(3)服务准确性:通过检查服务内容、流程等是否准确无误,评估服务准确性。(4)服务态度:通过用户评价、投诉等渠道,了解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5)服务设施:通过评估服务设施完善程度,了解服务体验。7.3服务改进与优化7.3.1概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改进与优化,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可以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水平。7.3.2服务改进与优化措施(1)加强服务培训: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2)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3)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体验。(4)加强服务监督:建立健全服务监督机制,保证服务质量。(5)关注用户需求:定期收集用户意见,了解用户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6)技术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改进和优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8.1政策法规体系8.1.1概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管理需遵循国家政策法规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是保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正常运行、规范服务行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本章将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体系进行详细阐述。8.1.2政策法规体系构成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法律依据。(2)国务院行政法规:涉及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3)部门规章:各部委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部门规章,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4)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北京市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条例》等。(5)政策文件:国家及地方各级发布的政策文件,如《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8.2标准规范制定8.2.1概述标准规范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将阐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的制定过程。8.2.2标准规范制定原则(1)先行先试: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标准规范。(2)系统性:充分考虑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保证标准规范体系的完整性。(3)科学性: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制定标准规范,保证其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开放性: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标准规范的制定,形成广泛共识。8.2.3标准规范制定流程(1)调研分析:对国内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进行调研,分析现有标准规范的优缺点。(2)制定草案: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标准规范草案。(3)征求意见:将草案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4)审查批准:将修改后的草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形成正式标准规范。(5)发布实施:将批准后的标准规范发布实施,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进行规范。8.3监管与评估8.3.1概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涉及众多方面,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提供优质服务,需建立完善的监管与评估机制。本章将阐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监管与评估的相关内容。8.3.2监管体系(1)监管:相关部门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监管,保证其合规、安全、高效。(2)社会监管:鼓励社会各界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监督,发觉并及时纠正问题。(3)第三方评估:邀请专业机构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评估,为决策提供参考。8.3.3评估体系(1)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各个方面。(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全面评估。(3)评估周期:定期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评估,以掌握其运行状况,及时发觉问题。(4)评估结果应用:将评估结果作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依据,持续优化平台服务。第九章用户体验与反馈9.1用户体验设计9.1.1设计原则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用户体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信息准确,及时更新;界面美观,符合审美。9.1.2用户体验设计要素用户体验设计包括以下要素:界面设计、信息架构、交互设计、可用性测试。界面设计要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信息架构要清晰合理,交互设计要简单易用,可用性测试要保证平台满足用户需求。9.1.3用户体验优化策略为提升用户体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定期进行用户调研,了解用户需求;优化页面加载速度,提高响应速度;增加个性化设置,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在线客服,解答用户疑问。9.2用户反馈渠道9.2.1反馈渠道设置为方便用户反馈,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应设置以下反馈渠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