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登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文登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文登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文登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文登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文登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黄河入海叶梅很久以来,我对滔滔黄河如何注入大海充满了向往,那一番情景,是滔天巨浪?是长龙摆尾?或是桀骜不驯、浩浩汤汤?我一次次想象它的激越,想亲眼见到它的渴望与日俱增。2019年夏末,如愿以偿,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东营。一路上,我想起青海的好朋友梅卓,她是一位美丽的藏族女诗人,一直生活在青藏高原。她说她的父老乡亲敬畏雪山化出的涓涓溪流从不敢用任何不洁之物亵渎流水。每逢吉祥的日子,她的乡亲们都会跋涉到雪山脚下取回清水,供奉在家里。梅卓在说这些话时,一脸虔诚,这使她本来好看的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而雪山脚下涌出的清泉则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群群前后欢跳着,四处流动……一时分辨不清,是哪些涓涓雪水流归了黄河?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还在这一带迎娶了不远万里前来和亲的文成公主。这黄河之源,想必也勾起公主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她若能知道她的故事将随着黄河之水久久流传,成为民族亲情千秋美好的见证,一定会欣慰不。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或许她从巴颜喀拉山脉初生之时,便与长江、澜沧江心照不宣,以对生命无边的仁慈和默契,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去向,在持续的前行中不断丰盈,哺育着亿万生灵从雪山到海洋,这条中国北方的大河,流向西北干涸的山峦和土地,滋润了广袤的高原与平原,最后注入渤海。她经历了一路惊险传奇,是在山地峡谷间穿行,又随手造就出富饶的河套平原;随后急转朝南,飞流直下,将黄土高原的泥沙裹挟而去;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前往入海口的路上,黄河就在相距不远的大堤之外,行高处,能时时看到她万马奔腾似的流动,仿佛听到那大河的咆哮。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就在前些年,人们突然发现,黄河竟然出现断流现象,究竟是源头的雪线下降,黄沙遮蔽?还是沿途树木减少,水系退化?或是人们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恶劣河水干涸?下游有些河段竟然只剩了浅浅的水面,浅得人赤着双脚就能过河去,怎不叫人痛彻心扉?欣喜的是,那片通往黄河入海口的葳蕤湿地,展现了东营人的良苦用心。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至黄河源头,下至黄河入海口以及渤海,启动了全面保护的战略规划,还大自然以勃勃生机,日见成效。受到黄河馈赠的东营似乎迎来了高原的某种气息,那受到呵护的湿地一望无际,青苍苍的芦苇枝叶舒展,密不透风,水洼里虫鸣鱼跳。辽阔的湿地成为鸟儿的乐园,每年南来北往的近六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繁殖和歇息,丹顶鹤、白鹭、天鹅…数不清种类的鸟儿们在湿润的草地、密集的芦苇丛中优雅地翩翩起舞,它们组成曼妙的队列,在这片与大海相依的天空之上此起彼伏,高飞低唱,仿佛都在一同欢迎远道而来的黄河之水。眼见得,黄河就要扑向大海了,那是她日夜奔走终将回归的家园。她一定是远远地看见了那一片蔚蓝,从那么遥远的高原到此,她从未停歇即便已是千辛万苦,也仍然毫不踌躇地奔涌向前,那排山倒海的波涛便是她急急的脚步。她有一些矜持,可以从她回卷的瞬间看出来,但终归,她气势磅礴地迎着海洋而去。于是,那一道令人极为震撼的奇观便出现了: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这时候,你还可以明显地看到,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她在一派宽容的蓝色之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巨浪,浪的尖顶扬起一不屈不挠堆堆雪白,展现出大河一如既往的冰雪性情——她到此时,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在那里,在那遥远的、人的视线难以企及的海之深处,她终于化作了海。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突出了作者对亲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本文通过藏族女诗人梅卓对乡亲们敬畏雪山溪水的讲述,以及对她“双眼显得更加清澈透亮”的描写,突出了雪山的圣洁。C.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后面则改称“她”,人称用词从客观性的表述变为拟人化的表述,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D.文中借助联想、想象和记载展现黄河的风貌以及人文底蕴,最后浓墨重彩实写黄河入海的场景,至此作者情感也达到高潮。2.本文以“黄河入海”为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3.如果将本文收入一本散文集,文集中有“神州揽胜”和“文明探源”两个栏目,你认为应该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中?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你的理由。2、(题文)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35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借条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红军指挥员叶××1935年10月25日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日。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2.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祖淞,父杲,皆进士。光祖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浚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后丁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及迁工部右侍郎,以议漕粮改折忤居正,御史张一鲲论之,光祖遽引归。十五年,改吏部,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及帝召还鲸,复率同官极谏。入为刑部尚书。帝尝书其名御屏。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忤,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时行所密荐者。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初官礼部,将擢尚宝少卿,力让时槐。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选自《明史·陆光祖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B.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C.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D.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又称“三秦”,隋唐以后称“辅”。B.丁艰即“丁忧”,古制规定官员的亲人去世,须辞官回祖籍为其守制二十七个月。C.漕粮是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运至京师的税粮。D.推毂,本义推车前进,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引申为荐举。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光祖心系百姓,勇于为民请命。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用畿辅百姓修筑边塞墙垣,陆光祖反对,触怒赵锦,但他坚持向上反映,最终解决问题。B.陆光祖选贤举能,绝不结党营私。在他担任吏部郎中时,尽职发掘人才,甚至起用年高德硕者,张居正要与他互为援助,陆光祖没有同意。C.陆光祖一心为公,不计私人恩怨。他处事只以是非论断,不阿附时臣,对不符合朝纲的事情敢于直言,对弹劾自己的能吏能极力推荐。D.陆光祖聪慧好学,但不汲汲功名。十七岁时与父亲同时考中举人,嘉靖年间考取进士,他在礼部任职时,有机会被提拔,但坚决让位他人。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忤,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①张元幹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清绝。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泣孤臣吴越。(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景用色彩黯淡的笔调画出舟中所见的夜色,渲染了凄伤清绝的氛围,暗示了时局动荡和自身的颠沛流离。B.词的上片在写景的同时也显现了景中活动的人物形象,一个独醒者,一个梦醒后找不到出路的爱国志士。C.全诗语言流畅,绝去雕饰。如过片的“心折”二字一韵,极其短促,也成为全诗乐章的变徵之声。D.词的下片由“长庚光怒”上承夜景,下转时事的感慨和书愤。面对内外交困的现实政局形势,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孤愤之情。2.“泣孤臣吴越”是全词结穴之句,即通篇都写孤愤。试结合全诗简析这孤愤之情如何体现的?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2)朝搴附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5)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佾》)(8)________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讲,首先强调的是“爱国”;其次是“敬业、诚信、友善”。在中国古代,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爱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爱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爱国。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你,对爱国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从“敬业、诚信、友善”中任选出一个或者两个核心词,就其与爱国的关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C2.①交代作者观察和感受黄河的地点,概括文章所写的基本内容;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黄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历史到现在的材料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③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写黄河投入海并终于化作海,形象地暗示文章的主旨。3.示例一:应放在“神州揽胜”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荡荡,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②主旨是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示例二:应放在“文明探源”一栏。①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黄河入海景观的描写,挖掘与黄河有关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②主旨是展示以黄河文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仰和热爱。【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本文开头称黄河为‘它’,……意味着文章写作角度的变化”错误,开头的“它”指代黄河入海的“那一番情景”,不是指代黄河;称黄河为“她”,表现的是作者个体化的情感。故选C。2.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巨大的黄河浪潮与渺远的蓝色大海紧紧相汇,持续着,连绵不断……那是经历了无数厚土濡染而成的雄浑的黄,那是经历了从陆地湖泊——海的沧桑演变的无尽的蓝,两者都是天地的原色”,从内容上看,作者描写的正是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是文章的内容概括;“我又想到曾经去过的青海三江源,那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如此宏阔而寥远,连绵起伏的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高耸入云的雪山冰川巍峨庄严,一派圣洁……”“我追随着她的气息,终于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也就是她不断簇拥而成的土地上……”从结构上看,作者从黄河源头写到黄河入海口,即黄河从地理上、历史上“入海”的经过,因此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主旨上,“奔腾而来的黄河即使进入了大海,但依然按捺不住地倔强……也没有忘记雪山的恩典,试图留下自己的本色”,借黄河的倔强、本色,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3.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思路是:首先明确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层思考,分条作答。本题开放式作答。如认为放入“神州揽胜”,可分析本文描写黄河入海的艰辛历程和入海的壮观景象,是对壮丽河山的赞美,是写景的文章。如认为放入“文明探源”,可着重分析文中对黄河孕育中华民族文明,以及黄河代表民族精神等内涵。比如认为放入“神州揽胜”,“有关黄河源的记载,《尚书〃禹贡》即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唐王朝和吐蕃来往密切,特地派遣过一些官员和旅行家在河源探访吐蕃王松赞干布”“青藏高原孕育了三条大河:黄河、长江、澜沧江黄河为何选择流向北方,这是大河深藏的秘密”“继而摇荡前行,过三门峡,长驱直入,横贯华北平原;在她奔向大海的前夕,将挟带而来的泥沙堆积成一块块新生的陆地,任那里绿芽萌发,草木葳蕤”,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黄河从雪山到大海,浩浩荡荡,一路奔流,最终流入大海的壮丽景观;“漫漫长路,她润泽了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人们用这母亲河灌溉农田,兴修水电,她是沿途人民的生命源泉,也是文明得以为继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即讴歌祖国的山川之美,表达对山河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2、1.2.D3.【小题2】A【小题3】【小题3】B【解析】

这篇文章属于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1.2.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3.【小题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小题3】【小题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项“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3、1.C2.①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②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③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3.①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③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本题考查的内容,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借条”贯穿全文,可见,它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1935年,文中说道“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借条”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本题中,“曹老师”这一角色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前后,“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根据曹老师的指点”、“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从这些内容可看出,“曹老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是因为他想到“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所以,“曹老师”的设置也烘托了老旺这一主要人物;同样,这是曹老师这一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品质。考生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要分析情节结构方面,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可以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某一物象表达某种态度,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4、1.A2.B3.B4.(1)等到高拱被罢免,杨博代替他负责吏部,认为陆光祖仗义,特意启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2)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率领同朝官员一起弹劾东厂太监张鲸,且请求宽恕李沂,事情结束后,说国家根本未定,是由于张鲸的构陷谋划,请求除掉他以安宗庙社稷。“东厂太监”名为“张鲸”,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乞宥”是动词,意思是请求宽恕,“李沂”的人名,“乞宥李沂”是动宾结构,其后要断开,“已”,停止,表示此事结束,排除C;“构谋”是构陷谋划的意思,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亲人”说法有误,应是父母。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在他担任吏部郎中时”说法有误,原文是说“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可见他发掘人才,甚至起用年高德硕者是在他担任文选郎一职时。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及,等到;罢,被罢免;义,意动用法,认为……仗义。(2)以,表原因,因为;忤,抵触;徇,顺从。【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祖父陆淞,父亲陆杲,都是进士。陆光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出任河南俊县知县。时有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即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按工程雇工所需的工价交拿钱财顶替了征召。浚县的百姓们因此得到了安宁。陆光祖历任仪制郎中。当时礼部尚书为严讷,对光祖的意见十分尊重,往往都给予采纳执行。等到严讷改吏部尚书,又将光祖调去,先任验封郎中、考功,继又改作文选郎。他到任后,忠实履行职责,极尽汲引和选举人才之能事,大凡天下博学多才的儒生高士,无不都予以选拔任用。而且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因此下属官吏都竞相劝勉,严讷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图谋扳倒徐阶。徐阶的门下宾客都躲避逃匿,唯独陆光祖为他排忧解难。等到高拱被罢免,杨博代替他掌管吏部,认为陆光祖很仗义,特别起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后来他遭逢父母丧失,回乡守孝。万历五年,以原来的官职被起用。当张居正以夺情杖言时,光祖写信规劝。张居正和陆光祖同年考中进士,相互交好,张居正想要和他互为援助,陆光祖从不不顾是非而妄随他的意思。等到陆光祖升为工部右侍郎,因为商讨漕粮改折的事情忤逆了张居正,御史张一鲲议论这件事,光祖急忙引归。万历十五年,改任吏部,率领其他官员一起弹劾东厂太监张鲸,且请求宽恕李沂,事情结束后,说国家根本未定,是由于张鲸的构陷谋划,请求除掉他以安宗庙社稷。等到皇帝召回张鲸,陆光祖又率领百官极力进谏。陆光祖当上了刑部尚书。皇帝常常将他的名字写在御用屏风上。陆光祖曾经因为一件事情和大学士申时行意见不合,申时行不高兴,光祖最终也没有顺从。申时行退出政治舞台后,皇帝特别下旨任用他秘密推荐的人。陆光祖认为辅佐之臣应该由朝廷推选,不应当内部决定,皇帝下令以后不再这样做了。陆光祖清廉强悍有胆识,对于朝廷的典章干练通达,每次议论国家大事,他总是一句话就说到位了。起初他任职礼部,将要提拔他为尚宝少卿,他极力推让给时槐。丕扬弹劾请求罢免陆光祖,后来当光祖再次任职于吏部之时,极力地推荐丕扬。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却把陈登云当作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地区视察,因为进言被罢免,商人到南刑部揭发他,当时陆光祖为刑部尚书,洗雪了诬陷他的罪名,处罚了妄加诉讼他的人。时人都佩服他的肚量。5、5.D4.(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上片写景,借“急雨”“飞云”“暮鸦”“凉月”“疏柳”“流萤”“夜帆”“烟水”“菰蒲”等秋景,营造了清冷、苍茫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凄凉、悲切的情怀。(4)直抒胸臆。下片抒情,“心折”“一洗中原膏血”“悲歌”“泣”等词直接抒发词人郁积在心的满腔悲愤之情以及忠君报国的豪情壮志。【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由‘长庚光怒’上承夜景,下转时事的感慨和书愤”错误,用“心折”承上启下;“委婉含蓄地抒发”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故选D。4.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要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题干“这孤愤之情如何体现的”,这是分析表达技巧,是鉴赏分析如何抒情的。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该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在写法上主要应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所写的凄凉暗淡的景物,既包含着词人悲凉抑郁的感情,又暗寓着动荡危亡的政治局面;下片“心折,长庚光怒”“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唾壶空击悲歌缺”“泣孤臣吴越”直接进行议论和抒情,写出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豪情壮志。【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5.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5.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6、靡有朝矣夕揽洲之宿莽泠然善也别有幽愁暗恨生不霁何虹凌万顷之茫然既往不咎后生可畏【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靡、洲、莽、泠、幽、霁、顷、咎。7、第一问:“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解析】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第一问:“阆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8、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菊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东篱田园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菊般素雅坚贞,充满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书写了一个田园人的真切与自然。【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并且关注到所选人物与物象之间的联系。【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9、例文: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奋斗前行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构成了一个人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源泉。人生乐章里,爱国是最动人的音符;逐梦征程上,敬业是最鲜艳的色彩。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的于敏,深藏功名、埋首奉献的张富清,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袁隆平,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申纪兰……“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个共同特征就在于他们心中洋溢着对祖国的深沉大爱,生命里盛装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从“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从防沙治沙、脱贫攻坚,到巡边护边、为国戍海,正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竭诚报国,我们的国防更加稳固有力,生活更加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欣欣向荣。这些功勋模范人物竭尽所能乃至穷尽毕生之力,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爱国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敬业的行动。2000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河北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放弃工作和深造机会,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在大漠写就青春篇章。总书记给他们回信时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青年应该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青春之花应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新时代的青年儿女,志在四方、奋斗无悔,把“爱国”二字刻写在心间、落实于行动,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敬业就是爱国,要用敬业精神去体现爱国之情。从古至今,大凡成就伟业者,无一不是从敬业开始。鲁迅先生崇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使敬业的内涵上升到民族的振兴大业;六十年代的雷峰更是敬业的楷模,干一行、爱一行,以“螺丝钉”的精神,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呼唤每个人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敬业爱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