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九江一中2025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脊梁孙成凤尽管父亲离去得很早,但他那些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却给了我不小的鼓舞。父亲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到镇上赶集,路过一个打麦场时,他干渴难耐,便向打场的人讨一碗水喝,不料,却遭到拒绝。这很大程度地刺伤了父亲的自尊心。当他在集上卖掉一挑子瓜干后往回赶时,见那家麦场上无人,便恶作剧般地抱起三百多斤的大碌碡,放到路旁的一个粗大的槐树杈上。那家麦场的主人经多方打听,知道是我年轻气盛的父亲所为,又因是自家拒绝给路人水喝所致,一为崇敬,二为自惭,便备了好酒好菜,邀我父亲赴宴。然而,我父亲一没喝酒,二没喝茶,走到树下只一膀子,便把碌碡从树杈上撞了下来。据说,父亲在四十岁以前,膀大身宽,非常的魁梧,肩上能扛三百斤东西不打战,是周围及村上有名的铁脊梁。因为身体健壮,所以,他逞强好胜的牛脾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村上有一户姓卢的人家,孤儿寡母,住在村东的破庙里,周围村上有几个不安分的光棍,时常绿着眼打卢家的主意。有天夜里,父亲听到破庙里传出“救命”的叫嘁,翻身而起,赤手空拳如虎过涧一样蹿了出去。原来,有邻村的三个无赖深更丰夜破门而入,把卢家不足十岁的儿子用绳捆了,嘴里塞一块烂布,又把卢家寡妇扒得一丝不挂,欲作兽行。父亲见状,给了每个无赖一个巴掌,直打得他们满地找牙,诅咒发誓从此改邪归正,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后,才落荒而逃……父亲救了卢家孤儿寡母一命后,为防后患,又挨家收份子钱,在村内给卢家盖了两间草房。村上的人都说,我父亲积了大德。然而,当我记事时,父亲的虎背熊腰没有了,为人啧啧称道的“铁脊梁”也已经驼成一条弧线。只有宽宽的背影,才可依稀看到过去的雄壮。造成父亲驼背的原因,据说是“大跃进”时,他带了乡上组织的一千人的民工大队,到鲁南木厂挖“露天煤矿”,就是直接把地表土挖出,露出地下的煤来,像挖河泥样掘煤。当地表土挖到十米深的时候,突遇暴雨,眼看一面的井壁就要直砸下来,而井壁下,正有七八个人避雨。父亲一个虎步跃过去,背抵住了裂开的井壁,使民工安全撤离。然而,当人们从泥水中把父亲扒出来时,他的脊背再也直不起来了。据说,乡里要给他往上报功,申请每月固定的补助。父亲一口回绝了:“英雄了一辈子,就为一条塌了的脊梁向人家乞食,后辈也直不起腰呀!”因脊梁而强悍,因脊梁而伤生。据说,父亲临死前的晩上,对围他而坐的邻居们说:“入柩时,得把脊梁捋平了。”他,至死也没忘记要一条好脊梁。(选自《散文选刊》2019年第9期)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父亲的脊梁”贯穿全文,把父亲年轻时的三个传奇故事有机串连起来,是全文的线索。B.父亲二十多岁时曾把人家三百多斤的大碌碡放到槐树杈上,说明他年轻气盛,敏感自尊。C.父亲救助卢家孤儿寡母,保护民工安全撤离,都是为了积大德、当英雄,挺直腰杆做人。D.文章开头一段提纲挈领、总起全文,结尾部分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体现谋篇的严谨性。2.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3.有人说,“铁脊梁”变成了“塌脊梁”,可父亲在读者心中依然是铁骨铮铮的“中国的脊梁”。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0这个后起的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这在现代数学界仍有争议。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算术中还不存在“整数零”这个数学概念。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整数,“零”出现得相当晚,现代数学的整数符号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发明的,传入中国就更晚了。中国先秦的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表示这个整数的字眼,0根本没有出现过,“零”也只有“零落”一类的意思,尚未表示数字。学者研究指出,古代中国人是有类似“零”的概念的。比如中国哲学很早就有了“无”的观念,和“有”相对。再比如古人利用算筹进行计算时,会以空位表示该位“没有值”。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空集”“空位”之类的观念,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万余枚汉代简牍,其中一枚记录了如下一些数字:“负七、负五、负三、负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与之类似的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还有几枚,这些木简应该是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用现代数学常识来看,这种数数方法显得十分别扭。但对于汉代人而言,这样计数再平常不过了。他们眼中整数的序列,就像现代人乘坐电梯一样从一楼往下一层,不是零楼,而是负一楼。抽象地说,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通俗地讲,他们的整数计算就是“囫囵数字,论个儿数”(其实严格地讲,当时也还没有现代数学意义上的“正负”概念)。这种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从数轴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的计时方法,所谓“两天”,只需要起点终点分别为第一天、第二天这两条线段的任意点,而不必积累满两个整天的长度。中国传统的服丧制度正是如此,按规定嫡子为父服丧须满三年,这里的三年是指二十五个月,而非三十六个月——因为无论怎么算,二十五个月都能经过三个“年线段”。既然正整数的概念均为缺少左端点的线段,且没有零的概念,自然计数的起始点就是一而非零了——计算岁数的方式正是如此,出生就算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没有零岁的,所以除夕出生的婴儿,大年初一就已经两岁了。这种计“虚岁”的古老方法,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其实正是早期中国整数观念的孑遗。尽管整数的概念是数轴上的线段而非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人仍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分数。出土的先秦秦汉数学文献中频频见到发达的分数计算。古代中国发达的分数计算与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并存了至少几百年,迟迟不产生“零”,尽管很难想象,却偏偏就是事实。数学界对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当然都是从数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的,不过,如果改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根据汉代出土简牍所见的情况,“零”的确既不能说是“自然产生的数”,也不能说是“数起来很自然的数”,确实一点也不“自然”。(摘编自《汉简无“零”》,中国社会科学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这个符号是一千多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B.中国古代与“有”相对的“无”,其实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C.汉代人计数时有正数与负数,但二者中间缺少零,这就导致计算结果不够严谨。D.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是一个数学理论问题,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提出0作为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的疑问,然后引出了文章的观点。B.第四段列举汉代木简上的数字,用事实论证当时不存在整数零这一概念的客观性。C.文章介绍中国计虚岁的传统是为了论证缺少整数零造成了现代人理解上的误区。D.文章涉及数学、考古、民俗等三大领域,集科普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古籍中没有整数0,“零”只有零落之意,表明古代中国数学的落后。B.正整数的概念缺少左端点且没有零的现象,导致自然计数起点为一而非零。C.中国古代发达的分数计算和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体现我国古代数学发展不均衡。D.从历史考证看,0不符合自然数的特点,运用中又别扭,因此说是自然数不妥当。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蚕(节选)茅盾“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接着是家家都“望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首先说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1932年11月1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不忍不住,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的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一人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行的艰难。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3.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4.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一项是A.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可以指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B.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除此之外他们也称部落联盟首领为“可汗”。C.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多次与匈奴交战,留名于青史,人称“飞将军”。D.行在所,简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去病战功显著,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B.霍去病身先士卒,深人敌区作战。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并且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C.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叛乱。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人匈奴军营,杀死要逃的八千人。D.霍去病志向远大,誓言消灭敌人。皇帝替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誓言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2)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5、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葛溪驿王安石①缺月昏昏漏②未央③,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①皇祜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②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未央:未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C.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D.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2)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离骚》)(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8)登山则情满于山,_______________。(《文心雕龙》)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中国农历新年前夕,新冠疫情汹汹来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中国上演: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人员无畏无惧,毅然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数千名基建工人日夜施工,成功抢建座座“生命方舟”;无数基层工作者冲锋在前,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批批年轻人无私忘我,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与担当;被封城的武汉市民共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支持和热爱;71个国家9个国际组织向中国伸出援手,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请你在以上场景提到的对象中任择其一,作为收信对象,统一以“爱华”为姓名,给你选择的对象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C2.表层含义:父亲的计量指的是父亲的“铁脊梁”,他膀大身宽,虎背熊腰,力能扛鼎。深层含义:父亲的脊梁指的是父亲正直的为人,高尚的品质,他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敢挑重担,不畏艰险,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3.同意这一观点。文中父亲堪称“中国的脊梁”,在鲁迅笔下,“中国的脊梁”指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敢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文中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位脊梁式的人物。他赤手空拳打跑三个无赖,无私救助卢家孤儿寡母,体现他的热心肠;他积极响应号召率领千名民工去挖煤,体现他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他紧急关头抵住井壁,使民工安全撤离,自己却被压断脊梁,体现他急人之困,英勇救人的义勇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C项,曲解文意。“都是为了积大德,当英雄”说法欠妥,父亲做哪些好事都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行为,没有很强的目的性,更不是为了出风头,当英雄。故选C。2.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具体作答时,可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几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本题,从文中来看,“父亲在四十岁以前,膀大身宽,非常的魁梧,肩上能扛三百斤东西不打战,是周围及村上有名的铁脊梁”,首先是指父亲力气大,脊梁硬;其次,父亲好抱打不平,“救了卢家孤儿寡母一命后,为防后患,又挨家收份子钱,在村内给卢家盖了两间草房”体现出他正直的品性;“当地表土挖到十米深的时候,突遇暴雨,眼看一面的井壁就要直砸下来,而井壁下,正有七八个人避雨。父亲一个虎步跃过去,背抵住了裂开的井壁,使民工安全撤离。然而,当人们从泥水中把父亲扒出来时,他的脊背再也直不起来了”可见,他敢于担当重任,舍身救人,“铁脊梁”也是象征他正直高尚的品德。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表态,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回答本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意这一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理由:文中的父亲虽然身体的脊梁断了,但内心支撑他的精神品德仍旧屹立不倒,这些才是“铁脊梁”的真正含义。文中的父亲抱打不平,响应号召挖煤,在危急时刻舍身救人,都体现出他政治高尚的品德,这些品德是支撑他的真正的“铁脊梁”。【点睛】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1.D2.C3.A【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A项,“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以偏概全,原文“至少在那个时代”,即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以及先秦时期。B项,“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错,原文是“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C项,“计算结果不够严谨”于文无据,原文并无是否严谨的评价。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误区”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表明古代中国数学的落后”以偏概全,文章只是说“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不是整个古代数学的落后。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3、1.C2.C3.①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②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③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④不得已贱卖到无锡茧厂后,老通又气得生了病(生气)。4.①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写实角度);②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社会现实(典型化角度);③交代了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段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揭示生活本质角度);④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地描写和叙述之中(情感表达角度)。【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的说法有误。这只是小儿子事后的抱怨,不能得出他“有远见”和“智慧”的结论。故选C。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内涵,判断运用的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艺术特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处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运用双关手法”的分析有误。“远征军”是指老通宝一家要跑到无锡去卖蚕茧,并没有双层含义。故选C。3.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按照文章写作层次逐层筛选,找出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注意有时候文本很含蓄,只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表现人物心理;然后用表现心情的词语加以概括。由“‘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可概括出“紧张焦灼”“快活”“期待”等;由“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可概括出“欢笑兴奋”;由“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可概括出“忧愁失望”;由“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可概括出“生气”。4.本题考查文本的写作特点以及创作意图的能力。写作特征一般包括内容的特点,写作手法的特点,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探讨创作意图就是要分析文本的主题以及现实意义。题干说“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这就规定了思考方向,即分析文本的写作内容是否能够反映现实,是否有代表性,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等。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报上的一则“浙东今年春蚕丰收,蚕农相继破产”的消息。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以养蚕为主线,描写蚕农老通宝一家紧张、艰辛的劳作,赢得了春蚕的空前丰收,却反而负债、卖地,落得个“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的结局。文中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比如“‘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这样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蚕农的生活状态,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文章选取了老通宝一家作典型代表,通过描写一家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借了三十块钱,布了五张蚕种,好容易熬得蚕宝宝上了山,并且蚕茧非常好,“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结果却没有茧厂收茧子;大老远弄到无锡去卖,“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也给气病了。小说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老通宝一家的遭遇是当时千千万万蚕农的真实写照,很有代表性。《春蚕》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小说以帝国主义侵略的侵略下,国内江南地区落后蚕丝制造业为大背景,讲述了江南水乡的朴素农村蚕农们养蚕的故事。可想而知,中国清政府败落后,国内改朝换代并没有营造和谐、平静的社会氛围,反之,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这严重影响到了江南地区的蚕丝买卖生意,也使得辛苦劳作的蚕农们得不到回报,从而陷入窘境。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段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这是作品对时代的反映。作者没有在作品中直抒情感,作品的思想倾向都隐藏在冷静的叙述中,情感较为隐蔽。比如“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等。【点睛】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技巧点拨(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4、1.B2.B3.C4.(1)霍去病封侯的第三年,即元狩二年的春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名骑兵从陇西出发进击匈奴,立下战功。(2)直到张骞部赶到,匈奴才退走。张骞因为部队行动迟缓,判处斩首,用钱赎了死罪,被降为平民。【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间所做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分明,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句意为:但是霍去病很小就在皇帝身边任侍中,贵宠惯了,不太关心士兵。他率领部队出征时,皇帝还要专门派太官为他带数十车生活用品,回来时丢掉剩余的米和肉,而士兵却有挨饿的。事情大多如此。从句法结构和句意上看,“侍中”,官职名,名词动用,应在“中”后断开;“贵不省士”,连动短语,应在其后断开;“上”作主语,主语更换,应在“上”前断开;“既还”的主语是“霍去病”,主语更换,应在“既”前断开;“而”,连词,表转折,应在“而”前断开;“事多此类”,主谓宾结构完整,应在其前断开。故本句断句为“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与B项相符。综上,故选B。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错误。“可汗”是古代突厥、鲜卑、回纥等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选项解说不正确。A、C、D项解说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料休屠王反悔”错误。根据原文“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可知,并非休屠王反悔,而是浑邪王下属的很多人不想投降。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A、B、D项概括和分析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综上,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翻译
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侯:封侯。为:动词,被任命。将:率领。出:出发。有功:立下战功。(2)引:带领。去:离开。坐:介词,因为。行留:行动迟缓。当:判处。为:动词,成为。庶人:平民。5、1.B2.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忧时忧国之思(家国之思)。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不顾,毅然坐起,情不白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仰望窗外的天地,但映入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实是融贯家国之思。【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从对句“归梦不知山水长。”可以看出:“梦”所寄寓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注意审题,题干规定答题区是颈联。颈联的句意是:披衣而坐,纷扰的时事乱人心胸,禁不住慷慨高歌;起床徘徊,俯仰天地,只见到一片孤寂凄凉。由此可见,诗人为时事而伤怀,也就是忧国之情。上文“归梦”可见诗人思乡之情。综合而看,是表达了一种家国之思。6、连峰去天不盈尺银瓶乍破水浆迸飞漱其间高者挂罥长林梢必能裨补阙漏扈江离与辟芷兮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观海则意溢于海【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盈,浆,漱,罥,梢,裨,阙,芷,扈,溢。7、第一问:“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解析】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第一问:“阆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8、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菊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东篱田园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菊般素雅坚贞,充满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书写了一个田园人的真切与自然。【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并且关注到所选人物与物象之间的联系。【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9、例文:致抗击疫情第一线勇敢的白衣天使们尊敬的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们:你们好!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百感交集,请原谅我的文采浅薄、语涩词穷,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情绪,你们是多么的让人敬佩、感激与爱戴。现在病疫猖獗,是你们在最危险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奔赴前线。在一个个无辜却又饱受折磨的生命面前,你们毫无畏惧,舍命去挽救那些不幸被感染的人,你们尽着最大的努力在和时间赛跑,和病魔坚决斗争,你们是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的战士,是中国百姓的救星!我当然知道,你们有自己深爱的亲人与朋友,也有自己的家庭。你们是带着他们的牵挂和不舍来到疫情前线,你们内心也许激动,也许痛苦,也许有说不尽的话想要对他们说。在网上看到一个六岁男孩哭着不让妈妈去武汉支援;一位丈夫为即将出阵的妻子喊:只要你平安回来,全年的家务活我全包……我被这些英勇的白衣天使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精神深深感动,在危难之际,你们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国家需要像你们这样的白衣天使!我也当然知道,你们现在的工作十分艰难,在前线,你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争分夺秒在救治病患。你们每天憋在口罩、手套和防护服里面,我在网上看到,你们的手让汗浸的皱皱巴巴的,甚至有的医生的手都脱了皮,有的女孩为了工作剪下了美丽的长发,口罩和防护服在你们的身上勒出了印子……写到这,我热泪盈眶,已经看不清屏幕了,我又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情绪,千言万语已汇成一句话:“你们辛苦了,白衣天使们!”我从来不后悔当一名中国学生,即使有了病疫,我也不曾害怕!因为我知道,中国人民是伟大的,自古以来战胜了多少艰难险阻!现在,这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能把我们中国人民怎么样?我深深的知道,团结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领导下,就没有什么办不了的事!就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作为一名学生,十分抱歉,因为我没有能力帮助你们,只能默默祝福你们,希望你们安全的帮助那些感染病患度过难关。祝你们身体健康,家人和朋友平安无事。在此,我觉得我应该停下我在键盘上跳跃的手指,因为,凭我的语文功底,无法表达我对你们的钦佩,感激与爱戴!此致敬礼!爱华2020年2月16日【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提供的文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所给材料,即楷体文字:二是写作要求,即楷体文字之后的文字。(1)解读所给材料材料中涉及到了医护工作者、基建工人、基层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武汉市民、国际友人等六个对象,这些人都在中国本次的抗疫战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个人感谢和铭记。(2)解读写作要求写作要求分为内容、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要求考生“在以上场景提到的对象中任择其一,作为收信对象,统一以‘爱华’为姓名。给选择的对象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写作时考生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对他们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并有自己的思考:感恩他们的付出,钦佩他们的勇气,高度评价他们的精神,思考其于疫情、国家乃至未来的意义,结合自己谈要做什么样的人等。形式要求即文体要求,写作时注意体现书信的形式特点。书信格式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组成。称谓应该在第一行顶格写、选择得体的称呼。正文是书信的主体,可根据正文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参考立意:材料中医护工作者、基建工人、基层工作者、青年志愿者、武汉市民、国际友人这六个对象,其实可以归为三类。1.前四者均是本次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是我们身边的英雄,这无数个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力量。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人民所铭记。他们的做法,共同体现了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同舟共济的坚定信心和爱国深情。此乃其共性,但其职业身份又各有特点,写作时要注意个别性和针对性。白衣天使参考题目《谢谢你为湖北拼过命》、《白衣执甲,时代英雄》、《感谢您,生命的摆渡人》、《守护生命》。基建工人参考题目:《世界基建奇迹的创造者》、《生死时速,勇创奇迹》。基层工作者参考题目:《你们是疫情时期城市的毛细血管》。新时代青年参考题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最美的青春在抗疫一线绽放》《战疫中青年的亮,汇聚成时代的光》《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武汉人民:他们身上体现的是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是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是坚强面对的乐观精神。参考题目:《写给武汉的一-封情书》、《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谢谢你,武汉》。3.国际社会、国际友人:他们的做法,体现的是摒弃偏见、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参考题目:《国际战疫中的情与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岁寒松柏,长毋相忘》、《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参考素材:1.医务工作者:危难时刻,不平凡的选择,尽显医者本色。一句句铿锵话语,道出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一封封主动请缨的请战书,字里行间写满医者仁心。奔赴抗疫第一线,与病人亲密接触,距离死神最近,却给予病人最大的关怀、安慰和力量,成为病人最可信任和依赖的人。是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让我们看到了病毒阴霾背后希望的曙光。总书记称赞他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并说“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党和人民要给你们记头功”。2.基建工人:他们用自己的全力付出创造奇迹,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力量”。10天建成一座大型医院奇迹的背后,是为之付出的成千上万的劳动者,是工地上4000余名普通工人的昼夜劳作。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是全中国争分夺秒的“生死竞速”而已…….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超越人类极限、缔造世界奇迹的“魔力”。央视频APP开通了两家医院建设现场的24小时直播,这为关心抗击疫情工作以及医院建设进展的广大网友提供了新的窗口,这一直播创举,也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云监工”。围观的网友在评论区热切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九年级(上) Unit 4-2
- 绿色营销(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海头中心渔港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课件
- 《肩周炎幻灯片》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政治》下册课件)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 《离骚字词归纳》课件
- 《bA人工挖孔桩》课件
- 合同管理员岗位竞聘演讲汇报报告范文模板
- 连锁药店员工聘用协议
- 2024年协议延期约定详细范本版
- 2023年北京市燕山初三二模英语试卷及答案
- 机场视频监控安全防范方案
- GB/T 44843-2024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规范
- 2024年秋新人教PEP版3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5 Part B Start to read
- 孙悟空课件教学课件
- 新能源行业光伏发电与储能技术方案
- 影视剧组安全管理规定及应对措施
-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专业答案
- 24秋国开《西方行政学说》形考任务1答案(第2套)
- 交通事故纠纷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