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沁园春长沙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的

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曾经学过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词作《沁园春·雪》,他那恢弘壮阔的气势曾经倾倒过无数的人,用一代词宗柳亚子先生的话说是:“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另外一首同样著名的作品《沁园春·长沙》。好了,我们先来看看大家课文背诵情况。

先找两个同学分别默写《沁园春·长沙》的上下片,同时抽查《沁园春·雪》的背诵情况。(板书:标题)

研习新课

时代背景介绍。(略)

朗读课文

我们接下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一下词中那强烈的抒情气氛。

听过之后让我们集体朗读一遍这篇课文。

一.讲析全词

(抓住“立”“看"怅”“问"携”“忆"记”等关键词,进一步品味词意。采用边读边议的方式进行。)

(一)、上阕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明确:“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说明:“形独而心不独。"

“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草木凋零,望而生寒,也可以说有寒意,故名“寒秋”。如:“两岸高山,皆生寒树"并非寒冷之意。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风格的基调。这里是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大家风度,出手不凡,决不是“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羞答答的小家碧玉形象。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这个“看”字,总领几句?

明确:共七句。

★这七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色彩斑斓的秋色图

提问:作者供给的这幅画面突出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哪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幅画面在作者眼中的感受

“万类霜天竞自由"句,则是对以上山、树、水、船、鹰、鱼等事物精神风貌的概括。万类:万物。霜天:习惯指秋天。这句话意思是说,世界万物,在寒秋严霜下仍然蓬蓬勃勃,奋发自强,自由捕击,充分发挥各自生命的极致。

★提问作者为了表现这种精神风貌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意象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提问: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方位)描绘出的

明确: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描绘。

(板书: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提问:你认为,作者在描写这幅画面的时候,那些词用得好,有表现力?请你讲一下

明确:红遍、尽染、漫、争、击、翔

(再这里,可以鼓动学生踊跃发言,能说哪个说哪个。)

①首先,看到的是山色:“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万,表示多。

“红遍"二字,既写出色彩艳丽,境界开阔,又与“寒秋”二字呼应起来。

“层林尽染"四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红色。

“层"字,表现树林之多。

“染”字,化静为动,增强词的生动性。

这四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②其次,看到的是江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漫"字,画出湘江水势之盛,似有满溢之感。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势仍然很盛,用一个“漫”(满)字来写它,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

“碧"说明水清。“透”字,画出江水碧绿清澈之状。

如果说“漫江碧透"是静景,那么“百舸争流”便是动景。百舸:船很多。

“争流":争着行驶。一个“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热烈场面描画了出来。

③又次,抬头,看到天空:“鹰击长空";

长空:广阔的天空。“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在空中矫健勇猛、迅速有力地飞翔的姿态。一个“击"字,把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情景写活了。

④再次,俯首,看到水底:“鱼翔浅底”。

浅底:水清能见到河底,故显得浅。翔,一般用于指称鸟的动作,这里借用它来描绘鱼在水中游动的动作(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拟物),非常生动。“翔"字,活画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地游动的神态。

★提问:天上、水中这两幅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确:都是所谓动景。前者属于远景,后者为近景,远近结合,相映成趣。

★提问:这句诗是不是有所暗喻?暗喻什么?

明确:暗喻了当时的大好革命形势,真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见,诗是靠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都不直说。

归纳:这七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秋色图。这幅图画,有近景,也有远景;有静景,也有动景。它巧妙地做到远近结合,动静相宜。一方面选择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鹰、游鱼都是湘江地区最有特色的景物。一方面贴切地写出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如写山林,突出“红"字;写江水,突出“碧”字;写鹰,用“击"字;写鱼,用“翔”字。这七句全是写景,为下阕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所以,什么样的情要用什么样的景来表现,如果选用的景物不同,使用的词语不同,就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如果作者这样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那下面决不会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恐怕也只能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了;如果是《西厢记》里张生站在这里,他将怎么说呢?“碧云天,黄叶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面对广阔无垠,一派生机蓬勃的大千世界,诗人不可能不激起思绪万端。不由不想起作者生活的时代社会,社会的主宰的问题。_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怅:不如意。这里含有慨叹的意思。寥廓:指宇宙的辽阔无边。“怅"字准确地描述了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从这发问中表现出诗人感情的热烈和思想的深邃。联系下阕更能看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二)、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

用了一个“携”字,很自然地从上阕转入下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提问:峥嵘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风云变幻,激烈斗争的生活。对过去的岁月,诗人用“峥嵘"一词来形容可谓绝妙。一个“稠”字,表明这样激烈的斗争是经常性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画出了时代特征。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们看:作者对革命青年战斗生活的回忆,写得层次分明:

第1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恰:正当。“恰同学少年"五字,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风华正茂”:风采焕发,才华横溢。这四字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秉赋。(板书:年龄气质)

第2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挥斥:奔放。遒:本意为强劲有力,引申为奋发有为,百折不挠。(板书:精神状态)

第3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板书:战斗行动)

归纳:以上八句写出了“忆”的具体内容。从几个侧面表现了青年们的战斗生活,也抒发了诗人的革命情怀。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问:先说一说这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后回答: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二.梳理词的思路。

(1)提问:

①根据这首词的内容来看,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上阕)

明确: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板书:写景)

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②下阕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下阕)

明确: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板书:抒情)

③上、下阕之间有没有过渡的句子呢?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这句话在这首词的词律中就是起过渡作用的,这在词中叫“过片"。(板书:过片)

④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板书:借景抒情)

(2)归纳:

这首词的思路: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谁主沉浮”这一句是构思的枢纽,转变的关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归纳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本诗的主题。

明确: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诗词有两个流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那么这首词属于哪一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