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第六单元《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第六单元《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第六单元《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第六单元《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万般劫难过,心猿成正果

——《西游记》典型人物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梳理人物的变化,探究变化原因,感受其成长,为其梳理人物成长史。

2.分析探究师徒四人取得真经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梳理人物的变化,探究变化原因,感受其成长,为其梳理人物成长史。

2.探究取得真经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师徒四人取得真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师兄孙悟空作为取经团队的领军人物,一路上救师父、护师弟、斩妖魔,他的辛苦与付出令人动容,他的成长与变化令人敬佩。

想到这里,你不禁向师父和师兄们发问:“师父师兄们,大家觉得大师兄悟空在这一路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唐僧一脸欣慰地答道:“经这一路的修行,悟空已学会持善念、行善事。”

二师兄悟能皱着鼻子笑道:“猴哥还是那么爱捉弄人,不过性子倒是和顺了许多。"

三师兄悟净则说:“师兄经历磨练后,现如今是名副其实的斗战胜佛。”

你听了以后深以为然,这时,大师兄悟空突然跳出来说:“师弟,成为队中掌书记,看来你是得了文曲星的偏爱啊,今天要论我,那就有劳你翻翻你的记录,说说我这一路的历程吧!"

请完成孙悟空交给你的任务,梳理其成长历程,为其制作“人物成长史”。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分析探究,斗战胜佛的成长之路

回顾大师兄的一生,从石猴到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到孙行者,再到最后的斗战胜佛,其成长经历可谓精彩纷呈。请你通过回顾重点回目,梳理大师兄悟空的人生经历,从外形、本领、认识和心态、性格等方面比较其发展与变化,探究其变化的原因,感悟斗战胜佛的成长之路。

活动1:梳理悟空的人生经历

从石猴到斗战胜佛经历了哪几个人生阶段?利用以下思维导图仿照示例简单概括。

人生阶段:

点拨:

人生阶段:石猴出世→拥立为王→外出求学→学成归来→天庭招安→被压山下→西天取经→终成正果

活动2:梳理悟空外形、本领的变化

根据人生阶段的不同梳理大师兄孙悟空外形、本领的变化,感受其成长。

提示:可结合悟空人生的几个重要转折点进行梳理,重点关注第一至七回,及第十四回。

外形变化: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动物)

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开始学穿衣)

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穿戴整齐)

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那穿戴停当。(穿衣开始讲究)

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再次赤条条)

行者又有眼色,见师父洗浴,脱下一件白布短小直裰未穿,他即扯过来披在身上,却将那虎皮脱下,联接一处,打一个马面样的折子,围在腰间,勒了藤条。(再穿衣)

行者遂脱下旧白布直裰,将绵布直裰穿上……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标志性打扮)

明确:从外形的角度看,悟空出生时是石猴,是动物。后来外出求学,从学穿衣开始逐步具备人的特征。学成归来后,去龙宫夺定海神针的同时,还求来一身披挂,穿衣打扮更讲究了,也反应了悟空心态的变化。刚从五行山下出来时,则又恢复了刚出生时赤条条的状态。这里的赤条条可以看成悟空的又一次新生,自此他走上西行之路,开启了孙行者的修行旅途。正式踏上征途之后,无论是穿白布直裰,还是穿绵布直裰,腰间都系着虎皮,和他既具人性又具动物性的形象相互匹配,也成了他固定的标志性装扮。

本领变化:

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学人礼,学人话。

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

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

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

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

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

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明确:悟空本领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外出求学时期和大闹天宫时期。外出求学时,悟空先学人礼、学人话,再读书学习理论知识,最后才开始学习技能。纵观整个学习过程,和人学习成长的进程是一样的。这时的悟空已经很强了,书中曾说闻道之后的悟空“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还借悟空之口总结了一下“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到了大闹天宫时期,悟空先给自己补充了装备——如意金箍棒,又吃蟠桃、御酒、仙丹,靠三昧火煅成金钢之躯,最后在八卦炉内炼成火眼金睛。可以说是集各种本领于一身,已到了至高的境界。

活动3:梳理比较悟空认识及心态的变化

悟空本在那洞天福地“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为何突然想要跳出舒适圈?悟空追求的是什么?在追求的过程中,他的认识及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结合以下语句,比较悟空在求学前后、被压五行山前后其认识及心态的变化。

提示:可尝试用曲线图梳理。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抡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安排酒果,接风贺喜,启问降魔救子之事。悟空备细言了一遍,众猴称扬不尽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学得这般手段!”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

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

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

点拨:

所虑: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所求: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

悟空虽然是猴,但懂得为长远计,不贪图眼下之乐,以无常为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访问佛仙神圣之道,准备觅个长生不老之方。在遍寻仙道的八九年里,他不屑于世间名利,不忘初心。终于求到了菩提祖师名下,此时的他仍是虚心求道。直到因卖弄手段被逐出师门后,他的心态逐渐产生了变化。荣归故里后,他斩魔王、居荣位、夺神兵、闹地府,逐渐走上了人生巅峰。他不愿做末流的弼马温,要做就做齐天大圣,更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不羁之语,此时的他追名逐利、心高气傲。在如来佛祖的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间,悟空终于冷静了下来,静思悔过,最后才能向菩萨说出“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番话来。自此,悟空明确了人生方向,潜心走上修行之路。

活动4:比较悟空性格的变化

潜心修行的悟空跟着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悟空的心性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采取对比分析的手法,结合具体事件,对比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表现,分析大师兄性格的成长。

提示:可仿照以下内容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比较“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中孙悟空离开归来的言行,体会孙悟空的成长。

比较“三打白骨精"和“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对待妖精的策略,体会孙悟空的成长。

比较“大闹五庄观"和“三调芭蕉扇”中孙悟空面对责骂的态度,体会孙悟空的成长。

……

点拨:

比较“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中孙悟空离开归来的言行,体会孙悟空的成长。

提示:可利用表格梳理悟空这几次离去与归来的详细情况。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离开原因

离开前言行表现

去向

规劝者及其言论

返回前言行表现

悟空的成长

点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离开原因孙悟空杀了六个强盗,不愿忍受唐僧的絮叨、责怪,一怒之下离开。孙悟空杀死白骨精,唐僧以为他杀的是凡人,将他逐走。孙悟空打死拦路强盗,唐僧认为悟空凶恶太甚,将他逐走。

离开前言行表现发火,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就无影无踪了。求饶,不愿离开。止不住伤情凄惨,倾吐衷肠,收了贬书,拜别唐僧,叮嘱师弟,没奈何才去。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忍疼磕头,害怕念咒,说声去就离开了。苦自思量,又回去见师父。疼痛难忍,见唐僧不回心,只得又架筋斗云离开了。

去向到龙王那里喝茶。回了花果山。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

规劝者及其言论龙王以圯桥三进履之事规劝悟空受唐僧教诲,继续保他西行。菩萨劝他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八戒以激将法激孙悟空回去救唐僧。“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观音菩萨了解前因后果,好言相劝。承诺帮悟空劝说唐僧,还一同去西天取经,了成正果。

返回前言行表现·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净净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行者噙泪叩头道:“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万望菩萨舍大慈悲,将《松箍儿咒》念念,褪下金箍,交还与你,放我仍往水帘洞逃生去罢!”

悟空的成长受不得气,不听教诲,但听得劝告。一心为师父,但方法不对。不愿离开,情深义重,知恩图报。面对唐僧的驱逐,多次求告无果,学会求助观音菩萨。

悟空第一次离开是负气出走,可见此时的悟空性情急躁,受不得一点气。第二次是无奈离开,虽然无奈,但他见唐僧心意已决,也就回花果山重整山洞,安居乐业。此时的悟空对师父情深义重,一心为师父,但是所用方法不对,再加上猪八戒的挑拨,导致二人离心。第三次也是无奈离开,悟空多次求告,见唐僧不回心,想到了找观音菩萨求助。此时的悟空并不想离开,学会了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次被逐,悟空的性情逐渐和顺,求道的心也越来越坚定。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成熟与成长。

比较“三打白骨精"和“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对待妖精的策略,体会孙悟空的成长。

三打白骨精:

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大战红孩儿:

行者道:“师父,今日且把这慈悲心略收起收起,待过了此山,再发慈悲罢。这去处凶多吉少,你知道那倚草附木之说,是物可以成精。诸般还可,只有一般蟒蛇,但修得年远日深,成了精魅,善能知人小名儿。他若在草科里,或山凹中,叫人一声,人不答应还可;若答应一声,他就把人元神绰去,当夜跟来,断然伤人性命。且走!且走!古人云,脱得去,谢神明,切不可听他。”

行者心中暗想:“这泼怪不知在那里,只管叫阿叫的。等我老孙送他一个‘卯酉星法’,教他两不见面。"

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

分析: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简单粗暴地打妖怪,被唐僧埋怨驱逐、猪八戒挑拨讥讽,最终含恨离去。经此一役,后来在面对红孩儿变成的小毛孩求救时,孙悟空的处理就成熟得多,考虑到了唐僧慈悲为怀的佛家心性和肉眼凡胎的凡人特性,先是对唐僧好言相劝,后又用法术防止唐僧见到妖精变的小孩,最后唐僧责怪,悟空无奈答应了唐僧解救小孩的建议,随后择机处理,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成熟与成长。

比较“大闹五庄观"和“三调芭蕉扇”中孙悟空面对责骂的态度,体会孙悟空的成长。

大闹五庄观:

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揝了又揝,忍了又忍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枒开根出土,道人断绝草还丹!

三调芭蕉扇:

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抡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

分析:在“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不愿忍受道童的辱骂,一气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可见其性情急躁。而到了“三调芭蕉扇"中,面对罗刹女的几番责备,孙悟空一改之前的急躁,耐心劝说,打骂照单全收,诚心借扇。悟空的性格中少了几分急躁,多了几分耐心,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孙悟空的成熟与成长。

活动5:探究人物变化及原因

无论是外形、本领,还是认识、心态、性格,大师兄悟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顾大师兄的整个人生旅程,说说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示例:

悟空出生时是猴,而后外出求学,完成了从猴到人的转变。学成归来的悟空就如同初出茅庐的青年,凭借自己的本领庇护猴子猴孙,也因其能力出众,其他七十二洞妖王也以他为尊。而后他一系列天不怕地不怕的作为,更显示出他年少轻狂的心性,最终闯下祸端,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而后的西行之路,一道道劫难磨练了悟空的性情,也让他学会了更多处事方法,逐渐成熟,最终成佛。纵观悟空的一生,他的这些变化都体现了他的成长。修行之旅亦是修心之路,让他完成了从猴到人,再到佛的蜕变。

修心:猴→人(初出茅庐→年少轻狂→逐渐成熟)→佛

任务二:探究取得真经的原因

西天取经之旅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长途跋涉,更是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深刻历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各自的能力,更在于他们作为一个团队的协作与互补。请你结合以下两个角度思考五圣得以成真的原因。

角度1: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角度2:整个团队的成长。

点拨:

角度1:每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

示例:

孙悟空:

重点回目:《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等。

作用:孙悟空是团队中的战斗主力,他的强大能力和机智应对是团队能够克服外在困难的关键。他的忠诚和勇敢保护了唐僧和其他成员免受伤害。一路上,孙悟空对师父的尊重和对团队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深,也促使着他坚持走向终点。

唐僧:

重点回目:《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等。

作用:作为取经团队的领袖,唐僧代表了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他的存在是整个旅程的精神支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诱惑,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唐僧的慈悲为怀也影响了其他成员,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人性的光辉。

猪八戒:

重点回目:《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等。

作用:猪八戒虽然有时懒惰和贪吃,但他的存在为团队带来了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他的直率和幽默缓解了旅途中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猪八戒也能展现出勇气和牺牲精神,为团队做出贡献。

沙僧:

重点回目:《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等。

作用:沙僧是团队中的勤劳者,他总是默默地承担着重担,不求回报。他的稳重和可靠为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沙僧的忠诚和坚韧也是团队能够持续前进的重要因素。

白龙马:

重点回目:《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等。

作用:作为唐僧的坐骑,白龙马在整个旅程中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存在象征着忠诚和牺牲,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角度2:整个团队的成长。

八戒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鑨{革龙}猿马,同心勠力,赶奔西天。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取经团队五人到齐之后,曾出现过两次较大的解散事故,分别是在三打白骨精和真假美猴王这两个事件中发生的。三打白骨精时,唐僧的偏听偏信,八戒的猜测撺掇,让悟空含泪离去。而在此后的猪八戒义激美猴王中,悟空答应和八戒回去,但回去前必要下海净身,因为唐僧爱干净,悟空怕师父嫌弃。自此八戒见识到了孙悟空的真心,便不再猜忌。待悟空救出师父,自此“一心同体,共诣西方”。真假美猴王这一事件过后,师徒几人更是消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