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整合+练习(含部分答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整合+练习(含部分答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整合+练习(含部分答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整合+练习(含部分答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整合+练习(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整合+练习(含部分答案)文言文复习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一、文学常识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实,书名是宋神宗所赐,“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三、朗读节奏停顿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四、文言知识归纳

(一)重点字解释

1.权【谓】吕蒙曰对……说

2.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以:用务:事务

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

5.【但】当【涉猎】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

6.【见】往事见:了解

7.【孰】若孤谁

8.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9.【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过:经过

10.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11.【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

12.【更】刮目相待另,另外

13.更【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1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二)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三)古今异义

1.但当涉猎___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

3.见往事耳___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古义:语气词,罢了;今义:耳朵

4.孤岂欲卿___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孤独

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四)一词多义

1.以

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2.当

当涂掌事:掌管

但当涉猎:应当

3.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4.事

卿今当涂掌事:事务

见往事耳:与“往”连用,历史的意思。

何见事之晚乎:事情

(五)文言文中的称谓语

1.自称【孤】常读书古时王侯的自称

2.他称

1)爱称【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敬称【大兄】何见事之挽乎!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六)特殊句式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即:蒙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六、内容理解

1.请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军中多务

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对话(语言)描写

3.孙权是怎样劝学的?从中可以看出孙权有什么特点?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4.哪些语句表明吕蒙读书进步之快之大?这属于什么描写?包含了鲁肃怎样的感情?你有什么体会?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侧面描写,赞叹之情。重任在身不可不学。(学习能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能增长才干)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表现了他什么特点?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与之深交,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的特点。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善劝)。

吕蒙:吴国名将。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能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学习,刻苦努力。

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7.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要知错就改,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教育;

⑤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8.成语积累

(1)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9.主旨归纳:本文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惊人增长,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

《孙权劝学》练习

一、基础达标(10分)

1.文学常识:《孙权劝学》选自《_》,是________(朝代)政治家_________(人名)主持编撰的一部_________(体例)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4分)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事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见往事耳(看见)

D.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

3.下列句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肃/遂拜蒙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⑤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①诣:拜访。②虞(yú):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抚摸。⑤拜:拜望,拜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但当涉猎(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

(3)过蒙屯下(___)

(4)计安可不豫定(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篇短文虽来源不同,但都写到了同一件事,这件事是:___________(2分)

4.两文中,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个?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

【注释】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

1.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

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别遇到了什么障碍?(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甲]文中吕蒙遇到的障碍是:___________,[乙]文中跟随董遇学习的人遇到的障碍是: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甲]文中,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你从[乙]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

第9课《木兰诗》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一、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三、朗读节奏停顿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言知识归纳

(一)重点字解释

【当】【户】织当:对着。户:门。

【唯】闻女叹息只

何所【思】/【忆】思:想。忆:思念。

愿【为】【市】鞍马为:介词,为了。市:买

【旦】辞爷娘去早晨

万里赴【戎机】战事

关山【度】若飞越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

赏赐百千【强】有余

愿【驰】千里足驰,赶马快跑。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扶将:扶持。

【著】我旧时裳穿

雄兔脚【扑朔】动弹

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

(二)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

(三)古今异义

①卷卷有爷名爷:古义:父亲今义:即父亲的父亲

②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四)一词多义

①市:愿为市鞍马:购买东市买骏马:集市

②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五)词语活用:

①策勋十二转策:记录(名词作动词)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作名词)

(六)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五、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战斗十年胜利归来。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雌雄靓图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六、内容理解

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3.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必要的繁简处理?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4.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5.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6.请概括本诗主要情节

代父从军,踏上征途。奔赴前线,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7.《木兰诗》中除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之外,还有哪些诗句用了哪些“互文”的修辞手法?

示例: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8.中心思想:《木兰诗》讲述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七、语言赏析题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行军速度之快及路途之远。

炼字:“赴"字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沙场,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度”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身跨战马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写出了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这两句诗描写了边塞夜景。写出了战士宿营戒备森严,点出战士生活的艰苦。同时也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炼字:“传"照”二字,意境全出,烘托出战场上雄壮悲凉的气氛。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赏析:这两句诗采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方法,即“将军和

战士有的已经战死,有的过了很多年才归来"。表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争的激烈悲壮,也可理解为作者借此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赏析:表现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淳真性格,高贵品质。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赏析: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木兰的语气来写,既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又能表现出木兰机智、开朗、风趣的性格特点。

《木兰诗》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重点句子默写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_________,_________。

2.策勋十二转,_________。

3.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4.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惟闻女叹息惟:__(2)愿为市鞍马市:__

(2)关山度若飞度:__(4)对镜帖花黄帖: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划线句中的“不闻"但闻”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延续至今的一个成语是什么这句话表达出了木兰内心怎样的情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节选自《木兰诗》)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A.唯闻女叹息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微颔之(《卖油翁》)

C.而驭下严峻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D.愿为市鞍马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2.用现代汉语翻译“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

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一句中的“乃"字古汉语词典中有以下解释:①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②副词,于是;③副词,才;④副词,竟然;⑤副词,是。你觉得哪种解释更符合语境?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是“巾帼英雄”,选文中木兰和秦良玉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课《卖油翁》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一、文学常识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朗读节奏停顿

1.公/亦/以此/自矜。

2.尝/射于家圃。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5.尔/安敢轻吾射!

6.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7.徐/以杓/酌油沥之。

8.康肃/笑而遣之。

四、文言知识归纳

(一)重点字解释

1.陈康肃【公】对男子的尊称

2.【善】射擅长射箭善:擅长

3.公【亦】以此【自矜】亦:也自矜:自夸

4.【尝】射【于】家圃尝:曾经于:介词,在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担子释:放下

6.【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7.【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

但:只颔:点头

8.【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9.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熟:熟练。

10.康肃【忿fèn然】气愤的样子形容词+然,“……的样子"

11.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轻:轻视

12.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酌,舀取,这里指倒入。

1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于是、就

14.以钱【覆】其口盖

15.【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

16.【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于是

17.康肃笑而【遣】之___打发

(二)通假字

但手熟【尔】/惟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以【杓】酌油沥之___同“勺"

(三)古今异义

1.尝射于家圃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品尝

2.但微颔之古义:只是;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3.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安定;平安,安全

(四)一词多义

1.之:

①但微颔之(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②以杓酌油沥之(之:代词,指葫芦。)

③以我酌油知之(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④笑而遣之(之:代词,代卖油翁,译为“他"。)

2.其: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其:代陈尧咨。)

②以钱覆其口(其:代词,代葫芦,译为“它的”。)

3.以:

①以我酌油知之(以:介词,凭、靠。)

②以钱覆其口(以:介词,用。)

4.射:

①尝射于家圃(射:动词,射箭。)

②尔安敢轻吾射(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5.而:

①释担而立(而:表顺接的连词。)

②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而:转折连词。)

③康肃笑而遣之(而:修饰连词。)

(五)【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做动词,看轻。)

2.康肃笑而遣之。(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

3.汝亦知射乎。(射:动词做名词,射箭的本领。)

(六)特殊句式

1.尝射于家圃状语后置应为“尝于家圃射”

2.吾射射术不亦精乎?不亦……乎:不也很……吗?反问句

五、句子翻译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译】(陈尧咨)曾经有一次在自家园子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5.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译】(老翁)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但是铜钱没有被沾湿。

6.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译】(老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六、内容理解

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2.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卖油翁。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意近即可)

3.文中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词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睨、颔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

4.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5.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惟手熟耳”。

说明的道理: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6.出现在本文中的成语是:熟能生巧。

7.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自己有长处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人有长处,应向其学习,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8.这篇文章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体验,谈谈理解。

(1)陈尧咨角度:做人做事要谦虚,不可骄傲自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2)卖油翁角度:做事熟能生巧,必须下一定功夫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9.主旨归纳: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卖油翁》练习

一、基础达标(14分)

1.文常填空:《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卷一。作者__________,字永叔,号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4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B.尝射于家圃吾射不亦精乎

C.睨之久而不去释担而立

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陈康肃公/善射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尔/安敢轻吾射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康肃公善射善:擅长

B.公亦以此自矜矜:矜持

C.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

D.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陈康肃公善射②吾射不亦精乎

B.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以我酌油知之

C.①尔安敢轻吾射②无他,但手熟尔

D.①释担而立②久而不去

6.下列关于文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上文节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文中“陈康肃公"即陈尧咨,“康肃”是他的谥号。

B.选文中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由“忿然"到“笑而遣”的变化,其原因是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C.文中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二、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乙】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①,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②,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③,颇肆陵侮。逡巡④,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⑤而去。颖士仓忙觇⑥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节选自《唐摭言》)

【注释】①夐(xiòng)无与比:远没有人能和他相比。②逆旅:旅店。③散冗:闲散平庸的样子。④逡巡:过了一会儿。⑤呵殿:前呼后拥。⑥觇:打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释担而立()②以我酌油知之()

③会有风雨暴至()④呵殿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

②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

4.甲文陈康肃和乙文萧颖士在性格上的共同点是什么?并结合文段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14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久之,关南百姓诣阙①,讼②汉超贷民钱不还,及掠其女以为妾。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③赐以酒食慰劳之,徐问曰:“自汉超在关南,契丹入寇者几?"百姓曰:“无也。”太祖曰:“往时契丹入寇,边将不能御,河北之民岁遭劫虏。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百姓具以对。太祖曰:“汝家所嫁皆村夫也。若汉超者,吾之贵臣也,以爱汝女则取④之。与其嫁村夫,安若处汉超家富贵?”百姓感悦,皆去。汉超感泣,誓以死报。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改)

【注释】①阙:宫殿。②讼:控告。③便殿:正殿以外的别殿。④取:同“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含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A.百姓感悦,皆去/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B.徐问曰/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C.而汉超武人,所为多不法/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D.以爱汝女则取之/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

B.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

C.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

D.太祖召百姓入/见便殿/赐以酒食慰劳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每题3分,共6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

(2)今汉超所取,孰与契丹之多?__________

4.卖油翁认为陈尧咨的箭术高超是因为_________,这告诉我们即使身怀一技之长也不应该___;李汉超身为边将,有抵御契丹,保全百姓资财妇女之功,还有___(用原文填空)和_(用原文填空)之过。(每空1分,共4分)

第17课《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一、文学常识

1.《陋室铭》一文的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2.文体:铭。(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三、朗读节奏停顿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文言知识归纳

(一)重点字解释

1.有龙则灵:神异

2.斯是陋室:这

3.惟吾德馨:只;我;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4.往来无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5.调素琴:调弄

6.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阅金经:指佛经

8.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劳形,形体、身体

9.无丝竹之乱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这里泛指世俗的乐曲。

(二)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2.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3.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三)一词多义

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②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句:何陋之有。

(四)词语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3.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3.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5.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五)特殊句式

1.斯是陋室。(判断句)

2.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绿色苔痕爬上台阶,青青草色映入门帘。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品德高尚的人,与我往来的没有没有学问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5.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内容理解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句的?

运用比喻(或类比、对比)的手法,将“山、水"来比作“陋室”;将“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从而引出主旨句。

3.“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妙在何处?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5.文章借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这是什么写法?

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示例: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7.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示例: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换负。

9.在文章最后引用了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0.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什么愿望?表现了作者怎样生活情趣?

表达了他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

11.试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表现作者对官宦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反衬作者生活情趣高雅,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情趣。

12.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4写作特色。

(1)语言句式整齐,对仗工巧,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骈散结合,音韵和谐,如韵脚有:名、灵、青、丁、经、形、亭等。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3)此外还运用了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七、重点句默写

1.运用类比手法,隐喻陋室有名灵性质的句子(后一句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统领全篇,揭示主旨,指明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二字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3.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极交友之妙境,以交往之雅表现陋室不陋的(写自己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从正反两方面写生活情趣,运用对比突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引诸葛亮和扬雄为同道,以二人为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运用引用和反问表明“陋室不陋”,呼应“惟吾德馨”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陋室铭》练习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为“诗豪”。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文辞精练,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C.《陋室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写“陋室"来写“德馨”,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D.《陋室铭》开篇运用类比的手法,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类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以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B.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亦无他,惟手熟尔D.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默写。

(1)斯是陋室,___。

(2)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陋室铭》中所云:“,。"

(5)刘禹锡在《陋室铭》在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④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⑤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栖于椟(dú):藏在木箱里,堆在木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偶尔。④槁枝:枯树枝。⑤巢:窝。

1.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B.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C.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D.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___

4.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主人借居室所表达的情操和志向。

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②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③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___——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意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仄径:狭窄的小路。③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案牍之劳形语境义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1)_________

(2)惟劳苦贫病之人课内迁移法:惟吾德馨(2)________

(3)凡吾画兰画竹画石参考成语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3)_________

(4)窗外修竹查阅词典法:①修饰②剪或削③长:高④修理,治理(4)_________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生活情趣上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一、课内古代诗歌五首

(一)《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2.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诗人孤独寂寞、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主旨: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二)《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作品有《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2.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总括泰山的全貌,以距离之广远表现泰山高峻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运用拟人手法,虚实结合,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写诗人因神奇缥缈的景观而着迷,使劲儿睁大眼睛张望,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

5.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远大理想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割”字之妙:“割"字炼得极好,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泰山切成南北两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主旨: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三)《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缘身在最高层。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2.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作者不畏奸佞,推行新法决心,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哲理:(借景抒情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从而使我们认识到: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从长远考虑。

5.主旨:本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2.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诗句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既表达了诗人看到盛景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主旨: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图,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纯朴的农村生活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五)《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2.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落红"的形象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主旨: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出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一)《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王维(701-760),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2.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言“我”,却从他人反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3.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三)《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岑参(约715-769),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2.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四)《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首。

2.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花草树木珍惜春光,竞相开花、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诗句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诗句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4.(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诗句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五)《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杜牧(803一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后世称“杜樊川”,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诗人借“商女”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表现诗人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诗人寓情于景,描写秦淮河凄清朦胧的夜间景致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六)《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豁)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2.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诗句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3.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滋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2.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蕴含人生哲理)

3.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八)《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赵师秀(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字紫芝,号灵秀,人称“鬼才”,南宋诗人。

2.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却不至的原因的诗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表达诗人因候客时长而失望烦闷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习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甲]望岳

____________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1.请赏析[甲]诗三四句中的“钟"和“割”这两个字的妙处。

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阅读《望岳》,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2020襄阳)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2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4)结合《望岳》与《登飞来峰》,概括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诗歌中写"鸡鸣"和“日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2分)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___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

B.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衣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C.由于这首诗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也包含着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的爱国情感。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古代像燕昭王那样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燕昭王的怀念,对后世明君的仰慕之情。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写的是诗人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

B.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