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二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A.提出问题B.收集证据C.评估D.积极讨论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向相同方向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A.都站在原地不动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4.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估测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徒步方队的步行速度约为4km/hB.我国国歌播放完一首的时间为45~50sC.空中歼20梯队的巡航速度约为50m/sD.DF41洲际导弹的射程大约在8000~12000km5.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A.5cmB.5.0cmC.5.00cmD.5.000cm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7.用图像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9.甲、乙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木块的平均速度都比乙木块的大C.在t1~t6的时间内,甲木块的平均速度比乙木块的大D.在t2~t5的时间内,甲、乙两木块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0.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察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被超越大客车的车速范围为()A.10~20m/sB.20~30m/sC.30~40m/sD.40~50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1.请写出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________,其主要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百米跑步的情景如图所示。若以教学楼为参照物,则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则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以上对树木是否运动的判断,结论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同时测量木块的边长,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________决定。比较这两种测量方法,________(填“A”或“B”)不正确。正确的读数为________cm。1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校运动会上,甲、乙、丙三人分别进行了100米和200米的赛跑,成绩如下表所示,则:在100米赛跑中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_同学,在200米赛跑中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比较甲同学在100米和200米赛跑中的快慢,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赛者100米成绩/秒200米成绩/秒甲15.436.2乙14.333.5丙14.133.916.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________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17.淮扬镇高铁过江通道“五峰山公铁大桥”建成后,扬州将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大桥主跨长为1120m,一列280m长的高铁匀速通过大桥主跨的时间为70s,则高铁的速度为________m/s,合________km/h。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________的。三、实验探究题(第18题8分,第19题12分,第20题8分,共28分)1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刚测量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1)小龙和小刚用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2)小刚担任计时员,他用________测量小东跑步的时间;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东跑完40m的路程,小刚计时如图所示,则小东跑4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s。(3)小东跑4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19.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3)s丙乙=________cm;v甲丙=________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刻度线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5)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20.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20304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51020(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甲”;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上升一定距离后开始计时,如图乙”。________同学的方案正确。(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你认为这个数据可能是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21.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36km/h的速度行驶4min。求(1)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2.小亮同学家住南昌,五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亮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厦门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求:车次发车时间到达时间路程G1692南昌西(10:13)厦门北(15:07)826km(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2)G1692次列车从南昌西到厦门北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1km的隧道用时3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一、1.D2.D3.B【点拨】接力赛中,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接棒人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速度接近基本一致时,保持相对静止,此时交接棒,可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B正确。4.C5.B6.D7.C8.C【点拨】由图像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eq\f(s,t)=eq\f(300m,30s)=10m/s,故C正确。由图像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9.D10.B【点拨】小轿车速度v轿车=110km/h≈31m/s,大客车的长度按10m计算,由(31m/s-v客车)×5s=10m,解得v=29m/s,故B正确。二、11.牛顿;牛顿运动定律(或爱因斯坦;相对论。其余答案合理也可以)12.静止;树木与教学楼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3.分度值;B;2.2014.(1)零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3)视线未与尺面垂直15.丙;乙;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求出二者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16.8;0.7;变慢【点拨】72km/h=20m/s,s反应1=vt1=20m/s×0.4s=8m,s反应2=s反应1+(39m-33m)=8m+6m=14m,t2=eq\f(s反应2,v)=eq\f(14m,20m/s)=0.7s。驾驶员打电话时,反应时间变长,因此其刹车反应变慢。17.20;72;运动三、18.(1)卷尺(2)停表;8(3)519.(1)v=eq\f(s,t)(2)小(3)64.5;15(4)大(5)变速直线运动【点拨】(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v=eq\f(s,t)。(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3)以小车的右端为基准,s丙乙=70.0cm-5.5cm=64.5cm;由甲到丙所用的时间t甲丙=00:05:10-00:05:04=6s,甲丙段的路程s甲丙=90.0cm,则v甲丙=eq\f(s甲丙,t甲丙)=eq\f(90.0cm,6s)=15cm/s。(4)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刻度线才开始计时,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v=eq\f(s,t)可知,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偏大。(5)v甲乙=eq\f(s甲乙,t甲乙)=eq\f(25.5cm,2s)=12.75cm/s,v乙丙=eq\f(s乙丙,t乙丙)=eq\f(64.5cm,4s)=16.125cm/s,即v乙丙>v甲乙,说明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20.解:(1)乙(2)15;气泡在运动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3)如图所示。四、21.解:(1)汽车在前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速度v1=72km/h=20m/s,汽车在前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v1t1=20m/s×6×60s=7200m,汽车在后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速度v2=36km/h=10m/s,汽车在后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2=v2t2=10m/s×4×60s=2400m,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路程s=s1+s2=7200m+2400m=9600m。(2)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时间t=t1+t2=6min+4min=10min=600s。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eq\f(s,t)=eq\f(9600m,600s)=16m/s。22.解:(1)如图甲所示,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路程为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句子成分高中》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写作话题13 世界与环境
- 腰椎管狭窄症课件
- 郊区110kV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
- 《写作学习抒情》课件
- 《直观图的画法》课件
- 《发动机缸体缸盖》课件
- 高速公路投标技术方案
- 合同履行中的合规性审查
- 营销总监聘用合同模板
- TSGD-(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 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王国历险记》课件(修改版)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供应链公司运营方案
- 成套电气公司全员岗位职责及级别评定标准与月度绩效考核方案附全套绩效表
- 2024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解析几何问题的方法技巧
- 舆情监测服务方案
- 科学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全册分层练习含答案
- 网上书店的开题报告
- 美术高考总结汇报
-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件-表达要得体“衡水赛”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