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开相关问题的探索_第1页
智力开相关问题的探索_第2页
智力开相关问题的探索_第3页
智力开相关问题的探索_第4页
智力开相关问题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德国人凭什么拿到50%诺贝尔奖?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惊讶】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例如匈牙利立法规定: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希望给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一点深刻思索的空间……(说明:此文来自网友高山流水,其在美国工作。)作者:王冲比较中日差距可谓见仁见智,各有说法,但如果比较中日的教育差距,好像支持日本的居多,连特别反日的朋友,也在内心深处认为日本教育办得比中国强。于是,我们就继续探讨教育话题。就说段旧事吧,那是2005年,访日之后的调查。“对于本次访日活动,您对哪个项目印象最深?”看到日本外务省问卷里的这个问题,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的感想:在儿童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最快乐,印象最深刻。这次访问是日方安排的,为期10天,先后访问了日本外务盛防卫厅(现为防务省)、文部剩作为关注中日关系的我,获得了许多一手的资料,对工作自然大有裨益,却唯独对孩子感兴趣,这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不正常。日本驻华大使馆的福永先生打电话询问感受时,听到我的答案也似乎有些意外。我所访问的儿童福利院名叫至诚学园,隶属东京都。我们一行4人去访问的那天是9月9日。接待我们的是校长高桥利一,他的父母拿所有财产办了这个机构,他继承了这份事业。高桥介绍说,学园资金来源是国家、地方、个人共同负担,其中国家拨款55.4%,东京都地方政府拨款29.1%,其他便是自筹资金。学园收养了76个孩子,其中孤儿不到10%,多数情况是父母由于酗酒、有精神疾病等原因无法正常抚养孩子。在日本这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我们见到的是无法享受父母之爱的孩子,不能断定他们是最穷的,但算做“贫困生”应该不过分。然而,这些孩子的状态令人惊讶。他们住的房子是一套大的单元房,两个人一间屋,里面有厨房、卫生间。当校长带着陌生人走进来时,一个调皮的孩子做起了鬼脸,看到我的相机马上跑开了。就在校长介绍情况时,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抱着校长的大腿叽里呱啦一通日语,校长歉意地冲我们笑了笑,没有斥责这个孩子,当我们试着和他打招呼时,小孩子红着脸跑开了。过了一会儿,他一个人斜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看起了小人书。另一间屋子里,一位“男家长”在陪两个小女孩画画,看到我们的相机,无论“男家长”怎么劝说她们也不肯看镜头。后来聊天时发现,这位“男家长”是庆应大学政治系的毕业生,毕业时曾经在这个学园实习,后来在企业工作了几年后,对此地无法忘怀,于是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到这里。学园是他们的家,他们不必惧怕“家长”,不必仰视他们的校长,他们从心底里发出的快乐和童真的眼神让我震撼。高桥利一告诉我们,日本1947年就颁布了《儿童福利法》,只要是孤儿,不问国籍,全部由政府收养,保证完成高中教育。那个时候,“二战”结束刚刚两年,日本处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许多家庭连维持生计都困难,许多孩子只能赤着脚去学堂。再往前推,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就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有的地方官因为无法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而剖腹自杀。​一个把教育办成这样的国家,你如何去跟她竞争?即使全力以赴在今天取得优势,那么,明天呢?我们和一群不到10岁的孩子玩起来。其中一个孩子说:“他的理想是长大了开个面包店,如果朋友来了不能免费,但可以给予优惠,一个面包500元,我5元卖给朋友,不,一元就可以了!”真实的、有尊严的生存,真实、可以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我所看到的日本的“贫困生”。二、在美国遇到的一些尴尬1.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发现中国的报纸杂志书籍收藏一应俱全,从晚清民国到今日,一期也未落下。难怪研究中国要跑到国外去,如敦煌学源于英法,现代文学,近现代历史研究权威在美国。除了国内历史文学的涂改和言论禁锢外,资料的奇缺也是重要因素。不亦尴尬乎?2.美国的大学都是无围墙的。耶鲁大学在绿树丛中,哥伦比亚大学在闹市区,街道穿过校园,校舍之间要走人行天桥。但并不妨碍学校宁静安然,学生奋发图强。图书馆灯火通明到天亮,深更半夜读书者不计其数。据称,在美国大学生睡眠时间很少,书都来不及浏览。想国内初高中人人睡不醒,大学则长眠不起,尽兴到毕业。反差之大,不亦尴尬乎?3.在美国,付小费是对服务和劳动的尊重,也是这批打工群体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一般按付费的10%算小费。由于国内无此习惯,许多人不以为然。有华人打工者见国内游客不得不明言索要。问起原因,他说一些游客简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其他浪费却一点也不在乎,被人非常瞧不起。确实,国人出国许多没有入乡随俗。餐厅最吵的是中国人,旁人为之侧目,景区,秩序全无,购物哄抢,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回,我见有国人插队,提醒他注意印象,熟料他说:“我以后又不来美国了,谁认识我呀?人家以为我是日本人呢!”全无愧色,真是尴尬极了。4.中国人大概是聪明的,不过有时耍小聪明。如高速公路,规定超车道需两人及以上才可通行(鼓励拼车节能)。有人着急了,就放了假模特在副驾驶室,逃避电子警察,上超车道。现场露陷都是中国人。美国税收是十分严格的,有些华人就利用发放现金逃避税收,而且账面工资处于低收入者,又去领救济金。许多地方约定俗成,下午下班后和休息时间商店关门,但华人的勤劳照样开门接客。这些华人收入是很高的,却不敢露富,生怕补税罚款破产,常听华人内部抢钱出事而不敢报案。令人尴尬!5.问起怎样做公民,美国人无不异口同声说最重要做好三件事:一选举二纳税三守法,这与国内教育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差异很大。但时时处处感到美国人以自己和国家为荣,不少家庭房顶飘着星条旗。我看过美国护照,它上面写着:“无论你走到哪里,美利坚合众国是你的坚强后盾!”而我们的护照是温馨提醒:“该公民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请各国予以通行和提供便利。”措辞全然不同。到了国外,才知我们地位有多高。最脏最挤最乱的是中国城,唐人街,我们正好看到电视里市长批评那儿的治安卫生。热情的美国佬也有瞧不起我们的,一听我们不是“Japenes”,就不愿和我们交谈,场面尴尬。6.由于两国交流密切,来往人员不断增多,美国人似乎对中国的人情世故很懂。我们带着与美国一个市结对的目的,洽谈的时候,我感到事情遭婉拒。对方说了一些双方不对称,无实际意义的理由外,还说,中国地方每年都要搞节庆活动,以邀国外友好城市为荣。但他们没有经费来华,如果由我方承担,则有受贿嫌疑,市民会不答应。另外,我方市长书记要带团到美国,他们无钱接待,不会警车开道,不会整桌丰盛招待,担心我方领导没面子。坦率的令我们尴尬不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