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史阶段性检测02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袁行需教授认为: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处在相对集中的较小范围,一旦遭到外族入侵或自
然灾害,就难以恢复;而中华文明所在范围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纳与整合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也
不致因地区性的自然灾害而全体毁灭。这一观点旨在()
A.从文化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包容性B.从地理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C.从文化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先进性D.从地理角度论证中华文明的本土性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根据材料“而中华文明所在范围和回旋余地很大,便于吸纳与整合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也不致因地区性
的自然灾害而全体毁灭”可知主要论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B项正确;包容性指的是融合借鉴其他文明,材
料没体现,排除A项;先进性要有对比才能体现,排除C项;本土性强调文明是靠自身发展起来的,材料
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晚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了丝、帛等字,“系''字旁的字有一百多个。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中期墓葬出土
了平纹和提花丝织品、刺绣印痕。西周、东周之际的虢国墓地出土有玉蚕和蚕形串饰。这可以印证商周时
期()
A.玉器加工业的兴盛B.丝织业的发展
C.家庭手工业的出现D.工商业的繁荣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晚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了丝、帛等字”“西周中期慕葬出土了平
纹和提花丝织品、刺绣印痕”“西周、东周之际的虢国墓地出土有玉蚕和蚕形串饰”,均可以反映商周时期养
蚕以及丝织业的发展状况,B项正确;材料凸显的是丝织业而非玉器加工业,排除A项;家庭手工业是小
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与商周时期“工商食官”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交易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B项。
3.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
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D.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管仲、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主张,都强调了君主应顺应
民意、体察民情、反对苛政,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结合所学的春秋战国的时代背
景可知,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这些主张体现了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C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是没落的奴
隶主贵族阶层,排除A项;孔孟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
到“大一统”的相关信息,且“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是秦汉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4.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道路网,其中有一条“直道”从咸阳出发,纵深960千米,直抵内蒙古腹地;栈道
长达800千米,这条路的很多地方需要架设石桥,或者采用加固措施,用以越过或穿过高山,还有用木柱
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这()
A.体现出秦朝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B.有利于加强各地的政治经济联系
C.稳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统治格局D.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秦朝这些道路的修建极大地便利了全国各地的
交通,无论是政治信息的传递,还是商业贸易的往来,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加强各地的政治经济
联系,B项正确;交通网的形成体现了秦朝雄厚的物质实力和修筑道路的能力,而国家治理更侧重的是政治
方面,排除A项;秦朝二世而亡,并未因为交通网的形成而巩固统治,排除C项;这些道路是在设立郡、
县之前还是之后修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
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御史大夫原本是外朝官,汉武帝将其引为内朝官并使其权力增大,这
使得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本丞相主导的权力格局被改变,形成了内朝与外朝相互牵制的局面,C
项正确;扩大统治基础主要涉及的是选拔人才的制度等方面,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这种做
法并不是平衡分配中枢权力,而是改变了权力结构,使御史大夫权力增大,打破了原有平衡,排除B项;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权力结构的变化,而非单纯决策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6.中国古代不少人口迁移运动都带有政治权力的影子,迁移的动因有避难、迁都、垦荒等。而由最高统治
者主导的内聚式的人口迁移运动,往往带有增强文化向心力的意图,最适合作为其依据的是()
A.秦朝将六国贵族迁入咸阳B.北魏贵族移居并改籍洛阳
C.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偏安D.清前期移湖广之民人四川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魏时期。根据材料
及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要求所有随行鲜卑贵族改籍贯为洛阳,不得回迁平城,这既是由国
家权力强制推动的,也带有增强中原文化向心力的意图,B项正确;秦朝将六国贵族迁入咸阳的主要目的是
加强管控,维护帝国统治的安全,排除A项;靖康之变后的南迁,不属于“由最高统治者主导的内聚式的人
口迁移运动”,排除C项;清前期“湖广填四川”的主要动机是缓解人地矛盾,并不是强化文化认同,排除D
项。故选B项。
7.下表
阿史那毗伽特勤(东突厥汗国首“知中国有圣,乃率部帐,翻然改图,弃韦霆于遐庭,归礼让之
领)墓志淳化”“夷夏以安”
俾失十囊(西突厥首领)墓志作镇西土,观光北阙,藩屏天子
虽越微地偏,而朝命寄切,临存未几,风政载扬,宁壹十连,
唐故桂州刺史孙府君墓志
清变远俗,福润零桂
墓志是浓缩的人物传记。下表是出土的部分唐代墓志。上述墓志反映出()
A.唐代边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边地与中原政权的隔阂已消除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D.盛唐保障了边疆地区长治久安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
可知,少数民族归附中原王朝并守卫边疆,同时地方官员将兼收并蓄、务共安人的理念贯彻在区域治理、
边疆经略的实际行动中。因此,上述墓志反映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不能体现唐代边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排除A项;“隔阂已消除”说法绝对,不符合
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8.唐朝科举制规定,没有触犯律法,身家清白之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士人可以自己推荐自己,决定
是否进仕。科举制确立了统一的考试内容和选拔标准,让所有学子都有机会按照这种途径获得官职。这表
明唐朝的科举制()
A.利于增强士人的政权认同感B,剥夺了门阀士族的入仕权利
C.使朝廷控制官员的力度加强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科举制放宽了参加考试人员的身份限制,允许士人自荐,为士人提供了
统一获得官职的路径和学习内容,这就为士人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入仕机会,有利于增强士人的政权认同感,
A项正确;门阀士族学子可以通过科举制入仕,排除B项;科举制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不是朝廷控制官员
的手段,排除C项;科举制蕴含公平公正原则,但“实现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9.如图所示左图是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
族特征;右图是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
诘画像较为相似。这反映当时()
A.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教是绘画雕塑唯一题材D.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大同云冈石窟中的佛像带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而北魏孝
文帝迁都洛阳后再龙门石窟中雕刻的佛像却带有明显的汉族特征,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文化
交融,D项正确;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本土化趋向,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原生活习俗,排除A项;“遍布大江
南北”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唯一题材”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后来,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南宋宁
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宋代二府的演变()
A.利于决策效率提高B.扭转了边防颓势
C.体现权力制衡原则D.削弱了宰相权力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选项用词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宋初为了限制相权,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但是
随着宋代战争频繁,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这说明相权有集中的趋势,这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A项正
确;相权集中并不能扭转边防颓势,排除B项;相权集中是对权力制衡的破坏,排除C项;相权集中加强
了相权,而非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交融、活跃文化交流等方面起
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南北面官制促进女真族与汉族民族交融B.榷场互市贸易加强宋与辽夏金经济往来
C.迁都燕京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D.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榷场互市贸易是宋朝与辽、夏、金等北方民族政权进行
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这种贸易不仅加强了各政权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对中华
文明的演进作出了贡献,B项正确;南北面官制促进契丹族与汉族民族交融,排除A项;元朝实现了边疆
与内地一体化管理,而不是金迁都燕京,排除C项;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的史实,
排除D项。故选B项。
12.宋代,江南的湖州是全国稻米的核心产地,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语;江南其他的地区也出现了“建
安茶品,甲于天下”“湖州安吉十口之家,养蚕十箔(养蚕用的竹筛或竹席)”“长江流域木棉收千株,八口不
忧贫”以及蚕户、桑户、织作户等诸多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江南地区乡村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B.种植业与纺织业分离已完成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自然经济有所突破D.城乡户籍分类实现了精细化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突出的是我国经济重心的
南移,而江南地区出现茶、蚕桑丝、木棉业等农业领域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以及专门从事某专业的农户,
由此可推知,这些江南地区的人民基本上除了粮食生产外就是依赖经济作物的商品关系来维持生计,体现
出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南方自然经济有所突破,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排除A项;作为
稻米核心产地,农村出现了诸多的专门从事经济作物的农户,体现出耕织出现一定的分离,但耕织大量分
离是在鸦片战争后,且近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的农民从事不同的种植业,未涉及
户籍分类,排除D项。故选C项。
13.宋代绘画以精妙著称,画家以多样的笔法表现不同山石的纹理,不同季节的水波等,昆虫花鸟亦毫发
毕现;当时还出现大量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橘录》《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反映出宋代
()
A.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B.崇文抑武使文人寄情自然
C.经世致用思潮影响广泛D.格物致知影响文化的氛围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代(中国)。宋代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精神,提倡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获得真理,文人
对山水形态、自然万物的研究即体现了这一思想,D项正确;宋代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与史实不符,排
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使士大夫积极参与政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现象不属于
经世致用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
14.永宁寺碑是中国明朝的石碑,立于明朝奴儿干都司官署附近黑龙江岸的石岩上。1963年,辽宁辽阳发
现了宋国忠墓志。1975年,在辽宁鞍山发掘了崔源族墓。永宁寺碑记载的“所镇抚宋卜花”,即宋国忠的高
祖。《宋国忠墓志》:“高祖卜花袭爵,招谕奴儿干,征进三叉路有功,历升明威将军。”该碑还载有辽东都司
指挥使崔源的名字。这说明()
A.确证史实必须通过不同史料的互证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实物载体
C.史家在细节书写中往往引入了想象D.出土文献可以纠正传世文献的错误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
从材料看,实物资料永宁寺碑,和出土的实物史料宋国忠墓志、崔源族墓形成互证,有助于了解明朝对东
北管辖的历史,这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实物载体,B项正确。“必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史家在细节书写中往往引入了想象说法过于武断,排除C项;材料强调实物与文献的相互印证,不涉及纠
错,排除D项。故选B项。
15.康熙统治期间,继续沿用八旗制度,定期举行木兰秋花;提倡理学,重用徐乾学、李光地、熊赐履等
理学名臣;任用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甚至授意传教士写信给教皇选拔具有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
科、外科等学问的传教士来中国效力。这反映了康熙时期()
A.博采众长的治国理念B.兼容并蓄的社会气象
C.满汉一家的民族关系D.四方来朝的外交局面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清(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涉及康熙时期,不仅保留了本民族的八旗制度。还推行
理学,学习西方的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的知识,说明治国理念博采众长,A项正确;材
料只涉及康熙的主张,未涉及这些措施对社会的具体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的论述,排除
C项;材料未涉及清朝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6.17世纪末至18世纪,日本据《农政全书》编写了“救荒本草”“野菜谱”“甘薯记”。1735年,法国《中华
帝国全志》出版,书中含有《农政全书》的部分内容,1738年,该书英译本在伦敦出版。对此解读正确的
是()
A.当时中国科技继续保持世界领先B.当时的中国短暂恢复了对外开放传统
C.外国借助中国文化进行社会革新D.《农政全书》集中国传统农技之大成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方国家引用《农政全书》内容,其目的是促进本
国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其他国家引用中国《农政全书》内容,并未进行比较,故不能看出中
国科技是否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科技对世界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当时对外开放,排
除B项;《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
术,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
1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12分)
材料一陶寺遗址年代: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吠陀是印度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梨俱吠陀》是四部吠陀中最早的,一般认为它反映
了公元前2千纪后半期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时的情况。其中一首诗写道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
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
陀罗。
——摘编自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1)从史料价值的角度,指出材料一、二中史料的类别,并简述其价值。(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黄河流域与南亚次大陆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并说明理由。(6
分)
【答案】(1)分类:都属于二手材料。(2分)
价值:材料一可以用来研究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情况;材料二可以用来研究
公元前2000纪古印度的社会发展情况。(2点4分)
(2)阶段:黄河流域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南亚次大陆处于奴隶社会。(2点2分)
理由:材料一中陶寺墓葬的大小及随葬品多寡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材料二中雅利安人
已经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说明已经处于阶级对立的社会。(2点4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的中国和公元前2千纪后半
期的印度。第一小问分类,据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摘编自崔连仲等
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可知,都属于二手材料。第二小问价值,据材料一“陶寺遗址
年代: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可以用来研究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
晚期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情况;据材料二“它反映了公元前2千纪后半期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时的情
况”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可以用来研究公元前2000纪古印度的社会发展况。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的中国和公元前2千纪后半
期的印度。第一小问阶段,据材料一“陶寺遗址年代: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和图中的墓葬和大型
建筑并结合所学可知,黄河流域处于原始社会后期;据材料二“它反映了公元前2千纪后半期雅利安人进入
南亚次大陆时的情况”“写道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
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可知,南亚次大陆处于奴隶社会。第二小问理
由,据材料一中图片可知,材料一中陶寺墓葬的大小及随葬品多寡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据材料二“写道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印度神话中的原始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
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可知,材料二中雅利安人已经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
度),说明已经处于阶级对立的社会。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伴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
《水经注》记述了敦煌人索励率领酒泉、敦煌兵士千人到楼兰屯田,兴修水利的事迹:“敦煌索励,宇彦
义,有才略...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横断注滨河(注:筑坝断河)。河断之日,水奋势
激,波陵冒堤。劝躬祷祀,水犹未减,乃列阵被杖,鼓噪叫,且刺且射,大战三日,水乃回减,灌
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
材料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于1964年对米兰绿洲行进勘查规划中发现了米兰(西域楼兰古国)
汉代水利工程遗址。自米兰河故道发现了古城堡干渠,进而追踪发现7条大型支渠,均匀地分布和控制着
整个古城地区。干渠全长8.5公里,渠身一般宽10~20米,渠高3~10米。支渠总长28.4公里,渠身一般口
宽3~5米,渠高2~4米。渠槽微成洼曲,小的斗、农、毛渠面积,阡陌纵横,密布于各支渠间的灌溉面积
上。估计古城灌区控制面积达4.5万亩,其中曾经从事于农耕的土地约1.7万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晓云《汉代中原水利的西传与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水经注》的记载、米兰汉代水利工程遗址的史料价值。(4分)
(3)如果想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从哪些方向研究?请简
要写出研究思路。(要求:研究思路紧扣研究问题进行说明,写出相应的研究措施,表达清晰)(2分)
【答案】(1)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
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3点6分)
(2)《水经注》的记载是文献史料,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
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2点4分)
(3)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分别查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
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
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2分,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汉代中原水利技术传入西域的影响根据
“中原水利技术首先在汉军的军事要塞以及随后的屯田点被引入”可知为汉匈战争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
根据“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可知促进了西域地区的开发;推动了民族
融合;改变了西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综合所学内容可知,《水经注》是文献史料,而米兰汉
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从两种史料的特点上来分析其价值即可。《水经注》作为古代专门的水利著作,对
研究汉代西域水利发展有较高的价值;米兰汉代水利工程是实物史料,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与文献史料
相互印证,研究价值高。
(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本题要求证明汉代向西域传播的水利技术
来自中原,而非当地的原创或传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考察文化遗迹等方法进行证明。可以分别查
找汉代及以前中原水利技术特征、西域水利技术特征,然后与文献记载中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对
照,如发现汉代及以后西域水利技术特征在前代鲜有发现,却符合中原水利技术的特征即可证明。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简图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后人口南迁
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人口南迁
第三次:北宋"靖康之变"后人口南迁
观察地图,提取关联信息,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并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题目:北民南迁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论述:中国古代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自东汉到西晋,西、北
边陲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等内迁,并卷入战乱。自此,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
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安史之乱期间,北
方遭到战争摧残.带来新-轮的北民南迁,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也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
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往往伴随着战争与浩劫,由于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相对安定,以北人
南迁为主,极大的促进了南方的发展。(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西晋、唐朝、北宋(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图片
内容是中国古代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史实,结合所学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例如,结合图
片中移民的影响可得出北民南迁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其次,结合中国古代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对经济重
心南移的影响相关史实,进行阐述。如中国古代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引发了大规模的人
口迁徙。结合所学的自东汉到西晋、安史之乱、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等人口迁移对经济重心南移
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注意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主题。
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总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往往伴随着战争与浩劫,由于南方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相对安定,以北人南迁为主,极大的促进了南方的发展。
20.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
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
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
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
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
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
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
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
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时间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年2517.9600774
1600年29.219.9600894
1820年32.923.6600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4
分)
【答案】(1)变化:农业: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分)
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2分)
(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政府开放海禁。(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院成本利润》课件
- 2023年广东高三春季高考英语试卷试题及答案
- 《病例讨论模板》课件
- 入伙协议书案例分析
- 音乐厅声学装修专业施工合同范本
- 游乐园照明氛围营造
- 服装行业招投标与采购台账
- 体检科服务满意度提升与改进办法
- 影视编导教师聘用合同范本
- 证券公司员工出勤与假期制度
-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课件】城镇与乡村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医疗行业医疗影像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 反比例函数函数K的几何意义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二年级上册美术第十三课《刷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 会议保障实施方案
- 政府邀请企业投资邀请函范文
- 2023年海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敬老院管理员绩效考核评分表(养老院、养老机构、疗养院适用表格)
- 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pdc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