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知识复习汇编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知识复习汇编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知识复习汇编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知识复习汇编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知识复习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全册知

识复习汇编(精品)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阕(P3>P4图片、P6材料)

1.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是中

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打

制石器和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2课氏族象郎(P8、P9图片、P11材料)

1.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距今约6000年,居住

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之

一),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彩陶。

2.河姆渡聚落: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距今约7000年,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表明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反映

的是农耕文化。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P12、P13、P15、P16图片和资料、

P17材料)

1.炎帝和黄帝:相传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1)炎帝:改进

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

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

无。(2)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文字。(号称轩辕

氏。)(3)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走向联合,形

成后来华夏族的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

祖。

2.尧、舜、禹: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

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通过推举的方式进行更替的,史称“禅

让”。

3.大禹治水: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方法,把洪水(黄河)

引入大海。(三过家

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P23、P25图片和资料)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国家夏,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

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2.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暴君。汤于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定

都亳(今河南商丘)。盘庚于公元前1300年将都城迁至殷(今河

南安阳),因此后人称商朝为殷朝。

3.商的末代国王纣是有名的暴君(酒池肉林)。公元前1046年,周

武王与商纣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P29、P30图片和资料)

1.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周王把某地的

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授民授疆土”。授封者必须服从

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供、

服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王阐(P34、P35、P36、P37图片和地图)

1.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

前475〜前221年)。

2.春秋五霸:春秋时期是我国分封制瓦解,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成为霸主,史称

春秋五霸。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经济,

改革内政;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标志:葵丘盟会。

3.战国七雄: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开始。七雄指齐、楚、秦、燕、

赵、魏、韩而形成)。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理(P43、P45图片和资料)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进入铁器时代。战国时期,开

始使用牛耕。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这是战国时期

各国改革中影响最大改革。目的:富国强兵。主要内容:编制户

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

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P46、P47、P48图片和资料)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由商朝甲骨文发展而来。

(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

2.司母戊鼎: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

其代表,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刻在青铜器上的

文字叫铭文,也叫金文)。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P50、P53图片和资料)

L孔子:孔子是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

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

政以德”、“以礼治国”。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创办私

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被其弟子编

成《论语》。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使思想领域出现了百

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

韩非,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创

始人春秋时老子)战国代表庄子,反对“礼”治和“法”治,主

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阖(P54、P55、P56图片、P57材料)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起到了防

洪、灌溉、运输作用,使四川成了“天府之国”。被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是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2.编钟:在湖北随县战国时期出土的,反映了当时音乐文化已达很

高水平。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西汉、东汉)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课本P64图片和材料)

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

魏、楚、燕、齐六国,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始皇帝。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2.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

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

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

暴统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措阑(课本P69、P71>P72图片

和P73材料)

1.政治:自称皇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三公(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经济文化:车同轨,书同文(小篆一一隶书)(统一文字,统一

车轨形制);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3.军事: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洪,东至辽东),抵御匈奴。

4.思想:焚书坑儒。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西汉)(课本P74图片P74材料)

1.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思想:(儒家代表:董仲舒)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一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专制王朝的正

统思想;政治:实行推恩令一一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

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P83图片)

1.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

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地区归属中

央政权的开始。

2.丝绸之路:西域开通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

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丝绸是这条交

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课本P86、P87、P88图片和材料)

1.纸发明: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

纸(蔡侯纸)。

2.张仲景、华佗(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

治疗学基础,被尊为“医圣”。“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

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九

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

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课本P94图片)

1.佛教、道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于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

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末年在民间流传开来。东汉后期,道教在我

国本土形成。

2.《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时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作品的杰出代表。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弦阈(魏、蜀、吴)(课本P101、P105图

片)

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此役成为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的关键一战。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称帝,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今南京)。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课本P107图片Pill材料)

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

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南方政权重视经济发展;

南北人民共同开发。

2.表现:农业上,开辟了大量湖田,广种水稻。手工业上,江南丝

织技术进步明显,官

府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冶铸业中发明了灌钢法(南北朝时期);

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商业上,建康(南京)人口达百万,

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都市。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课本P114、P115图片和P116材料)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学会了汉族的农

业生产方式,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

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原因:顺应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内容:迁都洛阳;实

现汉化(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人通婚)。作用: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使少数

民族与汉族趋同,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为隋的统

一奠定了基础。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课本P117、P118图片)

1.南朝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

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约1000年。

2.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

农书。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

著作。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本P121、P122、P123图片)

1.东晋“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其书法特点是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代表了北朝时石窟艺术的

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P5地图、p6、7资料)

隋朝大运河:隋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隋炀帝时开凿贯通

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

至余杭(杭州),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邢沟

和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大流域,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

人民的勤劳和伟大的创造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流。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10简表)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①用人:虚心纳谏(魏征);知人善任,选贤用能;②新政:注

意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新政。经济:

轻徭薄赋;政治:沿袭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

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

省下设六部,分管具体政务。评价三省六部制:既分工合作,

提高效率,又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法律:

编制《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太宗在

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被誉

为“贞观之治”。

2.评价唐太宗:(评价历史人物重在他的历史功绩;还要客观全

面°)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阀(pl3图片、pl5资料)

1.武则天: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周”,她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治国措施:重用酷吏,打

破大族控制政局的局面;编修《姓氏录》;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创立殿试;注重减轻农民负担。评价:武则天时期,社会经济

继续向前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有“贞观遗

风”。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

繁荣,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治国

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和漕运制度。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p21卡片资料)

1.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

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唐朝科举

常设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

力;进士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2.科举制主要作用: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

政权的社会基础;科举制给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

新精神。

3.盛唐精神风貌的特点是:繁荣开放、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博

大宏放,充满创新。

第5课“和同为一家,(p28图片)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祖先)赞普

松赞干布,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

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第6课开放与交流|(唐朝实行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的外交政策)

(p33、34图片)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先

进的制度技术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

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弘扬佛法,

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

还有他的坐像。

3.玄奘西游:唐朝高僧玄奘(三藏法师)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

(古代印度)。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大唐西域记》)O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p40、p42图片)

1.雕版印刷: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868年)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唐初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载了下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火箭也叫“飞火”)。

3.赵州桥(安济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建造的,是世界上保

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p45、46、47图片)

1.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

的诗人是李白、杜甫。李白人称“诗仙”,他的诗富有浪漫主

义精神;杜甫的诗反映了现实生活,人称他为“诗圣”,称他

的诗为“诗史”。

2.唐朝的乐舞: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

裳羽衣舞》很有名。

3.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

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如:壁画“飞天”)大多创作于唐代,是

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宋、辽、夏、

金、元)

第10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p55资料、P56、61地图、p60、

63资料)

1.辽、宋、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政权名称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契丹(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

北宋汉族960年赵匡胤汴京(东

京)

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

金女真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

南宋汉族1127年赵构临安(杭

州)

2.1127年,金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南宋建立后,岳飞等

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

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p67>68图片)

1.经济重心的南移: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

朝(开始)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完成)

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

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原

因:北人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安定)

2.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史实:宋代社会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表现:

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的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

食产量首位;煤(时称石炭)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冶炼

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的产量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

的总和;瓷器畅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之国”;北宋前期,四

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期出现

了会子、关子等纸币。宋朝时,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设“蕃坊”供外商居住。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p71卡片资料、p72、73图片资料)

1.宋代社会阶层主要包括士农工商。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

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2.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是元旦(王安石

《元日》)、寒食、冬至三大节日。

3.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

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

舍”(瓦肆、瓦子),它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

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p76地图、p77图片与

卡片资料)

1.蒙古统一: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1206年在斡难河源召开

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最高首领,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

古政权。

2.忽必烈建立元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后来,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

祖,他大力推行汉法改革。内容:

⑴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地方设“行中书省”,派官吏、收赋税;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

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对广大

疆域的统治。⑵推行重农政策,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司农

司”,编写《农桑辑要》。意义:他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

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元朝民族关系特点:民族大融合一一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

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

族,即回族。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p81图片与资料)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

刷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四百多年,促进了世界文

明的发展。

2.指南针:北宋时,人们在“司南”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罗盘

针),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唐朝发明了火药,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86、87、89图片和资料、p93-95图卷)

1.《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战国到五代

的历史。被清人称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

不读之书也。”

2.宋词: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北宋苏轼的词豪迈奔放,词风

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的代表作有《念

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风委婉清雅,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

声慢•寻寻觅觅》。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风豪迈悲凉,充满爱国

豪情,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O

3.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

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明清统治者强化专制统治的措施)

(p99、100图、101资料)

1.政治:明朝一一A朱元璋(明太祖,年号洪武)废除宰相制度,

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B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特

务机构东厂,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对官吏百姓进行

监视、逮捕和处罚。C朱元璋设立廷杖制度,君臣之间的关系

完全成为主仆关系。(实质君权强化)

清朝一一继承了明朝制度。雍正时,中央设立军机处,

这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思想文化:都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明清时,科举考试

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必须用“八股文”。

(钳制思想,阻碍思想文化和科学发展)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属于对外关系)|(pl04>

105、106图片和资料)

1.戚继光抗倭:明朝时倭患严重(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被称

为倭寇。)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

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2.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地区。清初

(1662年康熙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给荷

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间接保护了亚洲其他国家。

3.雅克萨之战:清初,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强占了雅克萨和

尼布楚。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重创俄军。1689年,

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

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pl09>111、

112图片和资料)

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边疆)的主要措施

有:

1.加强对新疆的管理:平定准喝尔部、回部贵族叛乱。准喝尔是

蒙古族一支,康熙帝御驾亲征,乌兰布通一战,击溃喝尔丹的

“驼城”,大败叛军。18世纪中期,清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

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巩固了西北边疆。

2.加强对西藏的统治:A册封制度:顺治帝接见西藏喇嘛教首领

五世达赖,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接见西藏

喇嘛教又一首领五世班禅,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

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B驻藏大臣:1727

年,雍正帝设立了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

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3.加强对西北、蒙古和东北的统治:清朝在伊犁、吉林、黑龙

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

大臣等官职。

4.清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恩威并重,还通过减免赋税、会盟、联

姻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和外

八庙,以联络感情。

第21课大一统的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pll7图片)

1.北京故宫: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

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最里)。宫

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故宫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