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北京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为了传承汉字文化,我校初一年级将开展“畅游汉字王国”的主题活动。年级将要布展一面文化墙,

请你参与各板块的筹备工作,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板块:谈“心”

“心”字是一个象形字,中间是心脏,外部的一圈儿则是心包络。后经引申,“心”还用来表示思虑。

于是古人用心来代指大脑,创造了很多心字底和竖心旁的字,来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事情。比如,常说

的“思想”,西方人认为取决于头脑,而我们的先人则认为其来源于“心二意志源于心,感恩源于心,so

ngy6ng也源于心;憧憬源于心,愉悦源于心,慷慨也源于心,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个丰般有的观

念。

1.同学们给“心”字的不同书体制作标签,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乙】【丙】【丁】

A.【甲】行书【乙】篆书【丙】隶书【丁】楷书

B.【甲】行书【乙】篆书【丙】楷书【丁】隶书

C.【甲】篆书【乙】行书【丙】楷书【丁】隶书

D.【甲】篆书【乙】行书【丙】隶书【丁】楷书

2.请根据文中的拼音,将所对应的汉字依次工整地书写下来。(1分)

3.有同学对“心主神志”不甚理解,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解释。(2分)

第二板块:说“中”

“中”,是一个顶级汉字。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商朝人把自己居住的地域看作是被周围国家围绕

的世界中心,故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多有“立中”的字眼,它【甲】徒现了华夏人对世界的最早看法。

另一方面,甲骨文的“中”字像极了一面随风飘扬的旗帜。战时,旗帜就掌握在王者的手中。因此,“中”

是权力的象征,权威的中心。

“中”,有两个读音。这是为什么呢?那应该从它的【乙】笔画讲起。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中,内也。从‘口上下通。”清代文字音韵训话学家段玉裁则认为“口”像靶子,"「'像箭。

箭射到靶子上,即为“命中所以,“命中”的“中”,读音应为①。

至于“中”的另一读音,《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讲,“中”字的“口”像四方的样子,“I”表示在

中间位置。由此,不难推断出甲骨文中经常出现的“立中”的“中”读音应为②。

4.为语段①②两处分别标注读音,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zh&ig②zh5igB.①zhMg②zhMg

C.①zhOng②zhEgD.①zhdig②zhOng

5.有同学对语段【甲】【乙】两处画线词语的使用提出不同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处“体现”使用正确,【乙】处“笔画”使用正确。

B.【甲】处“体现”使用正确,【乙】处“笔画”应改为“字形”。

C.【甲】处“体现”应改为“创造”,【乙】处“笔画”使用正确。

D.【甲】处“体现”应改为“创造”,【乙】处“笔画”应改为“字形

第三板块:问“鼎”

艮,这个符号有两只耳朵,看上去非常可爱。它究竟是谁呢?原来它的本尊就是大名鼎鼎的“鼎”。

当我们翻开厚重的历史古籍,我们会发现,鼎在诞生之初是很接地气的。它就是用来烹煮食物的一种

圆形炊具。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汉字,在一开始就对人类的饮食文化有所反映,因此,“鼎”是个象形字。

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有关“鼎”的一些成语,相当一部分直接源于其本义一一炊器。由于“鼎”的三根鼎足使圆形陶鼎受

力均匀,使鼎身更加稳定,所以成语“三足鼎立”就形容三方势力互相对立、鼎峙的平衡状态。而一群人

聚在一起,吵吵嚷嚷,停不下来,就像是鼎腹中沸腾、翻滚的汤水发出的声音,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

―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告诉我们,“鼎”是中华民族最高贵的器物。相传夏代的

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并收九州之金(铜),铸了九口大鼎,每一口鼎上铸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图形。九鼎

象征九州,后世为天下之主的,便保有九鼎。因此,帝王非常看重“鼎”的权力象征意义,将“鼎”视为

非常珍贵的宝物。从此,“鼎”拥有了尊贵的身份,被赋予了“王位、帝业”的内涵。

,鼎足而立,是它;人声鼎沸,是它;问鼎中原,也是它……它就是“鼎”,中国造!

6.联系上下文,在语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果你对“鼎”的认识只停留于它的至高无上,那你可真是独具慧眼!

B.如果你对“鼎”的认识只停留于它“接地气”,那你可真是独具慧眼!

C.如果你对“鼎”的认识只停留于它“接地气”,那你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D.如果你对“鼎”的认识只停留于它的至高无上,那你可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7.阅读语段后,同学们纷纷畅谈自己对“鼎”的认识,下列表述中使用成语或修辞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甲:足这个形象,就像是一只淘气的小猫咪,让人心生怜爱,但它被赋予的意义却与之大相

径庭!

B.同学乙:挺着圆圆的肚子,张着三只脚,稳稳地站在那儿,表面上沉默寡言,内心却沸腾不止,这

就是“鼎”。

C.同学丙:虽然“鼎”最初只是个炊具,但在历史长河中称王称霸的事儿都是它说了算,谁还能说“鼎”

不重要?

D.同学丁:“鼎”在“鼎力相助”“春秋鼎盛”中分别有“大”“正当、正在”的意思,它真是神通广

大呀!

【答案】

1.A

2.怂恿

3.心脏对人体的精神和意识有着主导作用。

4.D5.B6.C7.A

【解析】

1.本题考查书法鉴赏。结合不同字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甲:笔画连绵呼应,挥洒自如,属于行书;乙:

笔画圆转,结构简省,属于篆书;丙:蚕头燕尾,形态扁平,工整清楚,属于隶书;丁:形体方正,横平

竖直,笔画清楚,属于楷书;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怂恿:s(hgyaig,是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由“意志源于心,感恩源于心,sEgy&ig也源于心;憧憬源于心,愉悦源于

心,kSgkfli也源于心”可知,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心脏对人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

动等都由心主导。

4.本题考查字音。命中:mhgzhang,意思是射中特定的对象。立中:1izh&ig,“中",是上古时期的旗

帜,“立中”即在中央之地树立旗帜。故选D。

5.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创造:建立、想出或做出从

未有过的事物。甲处的意思是华夏人对世界的最早看法可以通过“中”字表现出来,所以用“体现笔画:

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字形:汉字的结构。乙处引用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说

法:“中,内也。从‘口上下通”是在分析“中”字的构成,属于结构,故应该把“笔画”改为

“字形”。故选B。

6.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由横线前的句子“鼎在诞生之初是很接地气的。它就是用来烹煮食物的一种圆形炊

具”可知,文章先介绍了鼎最初的用途,是用来烹煮食物的炊具;由横线后的内容“‘鼎’是中华民族最高

贵的器物"“'鼎’拥有了尊贵的身份,被赋予了‘王位、帝业'的内涵”可知,鼎还具有更高贵的象征意

义。所以横线处的句子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鼎”“接地气”的作用,引出下文“鼎”更高

贵的象征意义。故选C。

7.本题考查成语和修辞的运用。A.有误,“就像是一只淘气的小猫咪,让人心生怜爱”中把鼎比作小猫咪,

不恰当。由“它就是用来烹煮食物的一种圆形炊具”可知,“鼎”只是一种炊具,虽然最初的字形有两只耳

朵,但并不存在让人心生怜爱的感觉,所以比喻不恰当。故选A。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共4分)

8.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

诗人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下“①—百草丰茂”,让我们一览草木

《观沧海》

自然的茂盛;白居易漫步钱塘湖畔,写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

《钱塘湖春行》

马蹄“,让我们看到了早春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刘禹锡虽身在陋室,但“谈笑有鸿儒,③______________”,交往的都是品性高

《陋室铭》

雅的朋友。

品性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学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④______________

《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__”的乐观精神。

【答案】树木丛生乱花渐欲迷人眼往来无白丁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丛”“渐、欲”“沧”字形正确书写。

(二)(共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9T0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①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①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为了收复中原,

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未被采纳。

9.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起句“转”“又”二字,抒发了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悲苦凄凉的感情基调。

B.“被白发,欺人奈何?”一句,表达了作者因中秋夜无法与家人团聚而生的愁思。

C.下片中的“清光”,指月亮清亮的光辉,象征光明,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报国理想。

D.这首词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词人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10.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了这首词中的“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请说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诗寄予新时代青年怎样的期望?(2分)

【答案】

9.C

10.示例:希望青年勇担历史责任,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解析】

9.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这是一首富于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

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其感情基调是激昂的,并非悲苦凄凉;B.“被白发,

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不是“表达了作者因中秋夜无法与家人团聚而生

的愁思”;D.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不是''以小见大”的手法;故选C。

10.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意为: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

大好山河,表现了诗人立鸿鹄志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引用“乘风好去,长

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指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T3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被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瘴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M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

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n.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学回的一项是()(2分)

A.以晏人多以书假余问今奉何世晏故谋闭而不兴

B.■加冠,出,得其船■往不咎

C.同舍生皆被绮绣弩马十驾,功在不舍屋舍俨然

D.寸日以还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年之甘在于春

12.翻译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F用的一项是()(3分)

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译: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之事。

理解:这句话描写了宋濂因天气寒冷手指僵硬、不怠抄书的情景,写出了抄书之苦,表现他学习之勤。

这是他终有所成的原因之一。

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先达的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应。

理解:这句话写出了自己从师之艰,表现了求知的渴望和求学的执着,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先达教学

方式的不满。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因为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理解:宋濂讲述求学时的物质条件非常差,是在强调自己以读书为乐,不求奢华。

13.根据《送东阳马生序》和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材料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①。故不积蹉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②而二螯,非

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材料二

苏颠(ting)③,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④,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又患无灯烛,常于马厩灶

中,旋吹火光,照书诵焉。其苦学如此,后至相位。

(选自《开元天宝遗事》)

注: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

就)具备了。得,获得。②【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③【苏颠】唐朝大臣、文

学家。④【杂处】住在一起。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现身说法,将自己过去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和太学生现在优越的学习条件

形成对比,突出了在学习上要,才能业精德成。材料一指出鹫马可以十驾、金石可以

雕镂的原因是能够“材料二苏颠读书无灯烛,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事件),学习非常刻苦。这三段文字都

强调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有所成的重要性。

【答案】

11.B

12.B

13.勤奋专一(突出“专”)“不舍”不停地吹马厩灶火灰烬,让火又亮起来,借光来读书。

【分析】

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这、此/是/这、此;B.都是“已经”的意

思;C.客舍/放弃/房舍;D.计算/办法/计划,打算;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B.“隐隐流露出对先达教学方式的不满”理解

有误,本句写老师发怒,自己以谦和的态度对待,并虚心请教,表现出作者的对师长的尊敬;故选B。

1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第一空。根据甲文文段中的“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

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得:用心勤奋专一(突出“专”),才能业精德成。第二空。根据“弩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知,弩马可以十驾、金石可以雕镂的原

因是“不舍”。第三空。材料二苏题读书无灯烛,方法是“常于马厩灶中,旋吹火光,照书诵焉":不停地

吹马厩灶火灰烬,让火又亮起来,借光来读书。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

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

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

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从不会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

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

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

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

和过来,住在旅馆,主人每天供养两顿饭给我吃,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

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

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的学生们在大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

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

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

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

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材料一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

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

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

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

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

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

蛇、鳗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材料二

苏题小时候得不到父亲的疼爱,常和仆人们住在一起。但是他喜欢读书,读起书来不知疲倦。晚上,

他想读书时,没有灯光照明,他就到马棚里的炉灶边,把炉灰扒开,把暗的灰烬再吹出火光来,他就利用

这火光,照着书来读。他就是这样刻苦读书,后来官做到丞相。

三、名著阅读(5分)

14.结合整本书阅读,回答问题。

阅读名著时,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

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

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为了探究《西游记》中唐僧“立场坚定”的性格特征,请你仿照示例。从下面两个回目中任选一回并结合

相关情节回答问题。

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示例: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适合跳读,因为这一回写唐僧责怪孙悟空打死强盗,表现了唐僧

的善良仁慈,与表现唐僧的“立场坚定”无关。

第回适合(跳读或精读)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答案】示例一:第27回,适合跳读,因为这一回写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又加上八戒挑唆,

表现了唐僧的慈悲过分、善恶不分,不是表现唐僧的立场坚定。

示例二:第59回,适合精读,因为这一回写的是取经路上来到火焰山,遭遇困难,唐僧坚持去往“有经处”,

表现了他的立场坚定。(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从题目要求的“唐僧'立场坚定的性格特征出发,去挑选符合这一特

点的回目。在《西游记》中,唐僧的“立场坚定”主要表现在他对取经任务的不懈追求和对佛法的虔诚信

仰上。因此,在选择回目时,需要关注那些能够体现唐僧这些特质的情节。如果回目中的内容能够直接体

现唐僧的“立场坚定”,或者通过精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僧的这一性格特征,那么就选择精读。反之,如

果回目中的内容与探究的主题关联不大,或者即使精读也难以获得更多关于唐僧“立场坚定”的信息,那

么就选择跳读。

示例:第59回适合精读。因为唐僧在火焰山受阻,面对困难他并未动摇取经的决心。即便得知要借芭蕉扇

才能过山,他也毫不犹豫地支持孙悟空的行动,表现出对取经目标的坚定追求。这一回体现了唐僧不畏艰

难险阻,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立场。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T7题。

材料一:

2023年,以淄博、哈尔滨为代表的文旅“出圈”,“文博热”从年初火到年尾,“国潮”文化产品持续得

到年轻人追捧,文化精品力作接连涌现,“村超”“村BA”等现象级文化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回望2023年,

文化市场活跃,文旅消费回暖。刚刚开启的2024年,有力地接续这一良好态势,文旅市场一派兴旺。各种

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背后,AI赋能文化产业链条、文化跨界融合发展、文化新业态新模式频现等特征

和趋势凸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蓄积。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22日,有删改)

材料二:

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

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

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

广阔空间。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优势,不断

壮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5日,有删改)

材料三:

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更不是标新立异的哗众取宠,而是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察,来自

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真切回应。人民是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文化创新的活力来自人民,文化

创新的活动应吸引人民广泛参与。同时,文化创新的成果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创新的成效应由人民来评

价。文化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以持续的文化创新不断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创新是向着

未知,在无人走过的地方蹬出一条新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指引着我们的创新和探索朝着正确方

向行进。推动文化创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

播的各方面,进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更好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5日,有删改)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

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

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

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

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的重要动力。前进道路上,只有保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

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

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

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

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有删改)

15.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年文旅市场有力地接续了去年文化市场活跃、文旅消费回暖的良好发展态势。

B.创新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永葆生机,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C.凝结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着文化创新的行进方向。

D.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文明成果,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

16.从材料三看,推动文化创新应注意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

17.新征程上,如何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请结合材料四简要回答。(3分)

【答案】

15.D

16.文化创新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持续的文化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创新,要充分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7.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必须坚守好

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解析】

15.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D.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

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

力。前进道路上,只有保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

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可知,我们学习的应是“优秀文明成果”,故选D。

16.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结合第一段“人民是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文化创新的活力来自人民,文化

创新的活动应吸引人民广泛参与。同时,文化创新的成果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创新的成效应由人民来评

价。文化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期待,以持续的文化创新不断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可知,文化创新要以人民为中心,以持续的文化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结合第二段“推动文化创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

产传播的各方面,进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更好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可知,推

动文化创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8.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结合材料四第二段“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

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可知,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在人类历史的漫

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

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前进道路上,只有保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

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可知,积极主动地

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材料四第二段“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

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

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甜甜糖纸

①打开珍藏的书本,我总会翻出糖纸,一张一张,列队似地摆在桌上。那淡朴的甜味,伴着我童年的

鼻息,在夜色中温热地赶来。

②童年仿佛是个糖的世界,天空中弥漫着甜甜的分子,花花绿绿的糖纸,像温暖的手,抚摸着稚嫩的

脸庞,有种奋飞而美好的情缘。自制的玩具,有老掉牙的感觉。攒糖纸,却成了全村小娃们的时尚,肤意

中谁也不甘人后。有皴裂的小手捏着的,有打着补丁的衣兜装着的,有磨破的袖口塞着的……春节里,他

们只要糖纸在身,不拘样态,一沓一沓的,就有种仪式感和满足之情。

③我是全村的“糖纸大户”,谁也没有我藏得多,藏得全,藏得新。我先按厂家分类,当时名牌商标,

有上海奶糖、冠生园、伟多利、老光明、三喜、义利、老虎、西区老大房……不论公私合营,还是地方国

营,都露出工商业蓬勃的脸孔。我再按质地分类,将抢眼的玻璃纸火速拣出,少量的塑料纸放一边儿,剩

下最多的就是普绵纸,我会按动植物的一些特点再分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昆虫、花草、树木……

一类一类地摞在一起,齐齐整整地用橡皮筋套住。

④村里人都惊羡我珍藏的糖纸,裹着那么多的学问和妙趣,可他们不知道我在“糖路”上的艰辛。糖

纸最不费力得来的就是家人和亲戚给的,但要跃居“全村大户”,非得主动“出手”瓜可,而且还要坚持、

心里头老觉得没有糖纸就会毛酥酥的。

⑤我先聚焦的是全村的孩子,好话都跳出嘴巴,索要他们藏着的我心喜的糖纸。如果不给,我会耐着

性子,用我多余的糖纸换取,再不行,就用我攒着的有点发硬的芝麻饼去哄,实在不行,我就亮出闪着光

泽的壹分、贰分甚至伍分的硬币去打动他们。“奢侈”常令人心虚,更多的时候,我会游逛全村,在土路、

土院、土灶上捡糖纸,每次都不是空手。我还在倒垃圾的土坡上搜捡,将似皱眉头的糖纸挑出,用清水“沐

浴”,然后贴在玻璃上晾干、抚平、入库。

⑥村里的孩子,对我很有情分。正月里,他们和我一样,跟着家人看望亲戚。回到村上时,有的主动

给我糖纸,有时很大方,还给我稀奇的吃的,合起来没有几大口,但在那个年代挺诱人哇。我常到庙梁,

那是大舅居住的村子。在表哥的带领下,我跑遍全村捡糖纸,脸蛋、手背、脚跟都软裂了。我甚至怀疑,

我曾经的关节痛也与那时的“疯跑”有关。难忘的是,因为一张“庆丰收”糖纸,我差点儿被人打了。我

看得入迷,一股小风偷袭,捏在我手中的糖纸飞走了。那个小伙伴一下就急了,猛然抓住我的衣领:“你赔!”

幸好表哥跑得快,把糖纸逮回了。表哥顺手掏出一本《喜盈门》小人书,急着说:“没有吧?你拿着。”小

伙伴童真的眼睛瞬间睁大了许多:”这个糖纸给你吧!”他转身风也似地跑了。

⑦我还和小伙伴跑至邻村捡拾,刘南洼、马家畔、卢家畔……我心上挂牵的是糖纸,眼前飞舞的是精

美的糖纸,粗糙的手上捏的是甜甜的糖纸,一张一张的,一叠一叠的,我都爱不释手。现在想起来,藏在

贴心的衣兜里的糖纸,让我心有余悸,因为夜晚我捡拾糖纸时,差点被大狗咬住,差点滑倒撞在树上。

⑧赶集对我还是挺有诱惑的,供销社是人头攒动的地方,百货展示着春节的身姿,乡亲们买锅、扯布、

打醋……这里的糖果时光,也是盛大的。我紧贴闪着红漆的玻璃柜台,心爱的滋味至今仍在,像怕烫着,

咂咂嘴,伸伸舌,探探头。那种美味,能穿透冬夜,在甜腻中释放幸福。我还偶尔缠着哥哥进城,小城是

个糖的天地,门市挨着门市,糖来糖去的,我肩头挂着绿色小包,装着买来的丰美的糖果和耐着性子捡来

的形色各异的糖纸,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慰安。

⑨像粒种子,我被沾雨的风吹出村庄,一直在向阳生长。我有幸结识一些糖友,在赠送中相互丰富,

从交流中回味童趣。我已攒下两千多张糖纸,而今的糖果变得更加妙美,棉花糖、泡泡糖、棒棒糖……不

论我身在哪里,不论怎么忙碌,我总不会忘记那段糖纸铭刻的岁月。一湾清水中的鸳鸯、花瓣中昂奋的工

农兵、红旗下的为人民服务、高粱地上的人民公社好、机器隆隆声中的工业学大庆、鼓声中的改革开放、

春雨里的包产到户……方寸糖纸间,历史以鲜活的面容,在这里对视和翻涌,滚烫的气浪拥着大地,人人

都是奋进的模样。

⑩烟火袅袅,剥开生活的糖纸,我知道,如今的祖国,都充满甜味。

(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18.第④段写道“可他们不知道我在‘糖路'上的艰辛”。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我的艰辛”有哪些。(4分)

19.选文第③段交代我给糖纸分类有何用意?(2分)

20.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3分)

有皴裂的小手捏着的,有打着补丁的衣兜装着的,有磨破的袖口塞着的……

21.选文除了表达对糖纸的喜爱,还表达了哪些情感?(2分)

【答案】

18.给小朋友说好话,索要糖纸;用糖纸换或用芝麻饼哄或者用钱买;我跑遍全村捡糖纸,皮肤皱裂了,

还差点被人打;夜晚捡糖纸时,差点被狗咬,差点滑倒撞树。

19.具体解释了我是“糖纸大户”,表达了我对糖纸的喜爱;引出下文我攒糖纸的艰辛。(意思对即可)

20.排比的修辞,写出了全村小娃攒糖纸成了时尚,增强气势,突出了孩子们对糖纸的喜爱。(意思对即可)

21.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因生活越来越好,祖国越来越强而自豪。(意思对即可)

【分析】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④段“'可他们不知道我在‘糖路'上的艰辛'”,这是一个明显的提示,说

明答案将在后文中出现。因此,我们需要从第④段之后的内容中寻找答案。第⑤段“我先聚焦的是全村的

孩子,好话都跳出嘴巴,索要他们藏着的我心喜的糖纸。”说明了“我”为了得到心仪的糖纸,不惜向全村

的孩子说好话以索取。''如果不给,我会耐着性子,用我多余的糖纸换取,再不行,就用我攒着的有点发硬

的芝麻饼去哄,实在不行,我就亮出闪着光泽的壹分、贰分甚至伍分的硬币去打动他们”描述了“我”为

了获取糖纸所使用的各种交换手段,包括用自己多余的糖纸、食物甚至金钱来交换。第⑥段”在表哥的带

领下,我跑遍全村捡糖纸,脸蛋、手背、脚跟都软裂了。我甚至怀疑,我曾经的关节痛也与那时的‘疯跑'

有关。难忘的是,因为一张‘庆丰收'糖纸,我差点儿被人打了”描述了作者为了收集糖纸不惜跑遍全村,

甚至因此皮肤载裂,还因为一张糖纸差点与人发生冲突。第⑦段“藏在贴心的衣兜里的糖纸,让我心有余

悸,因为夜晚我捡拾糖纸时,差点被大狗咬住,差点滑倒撞在树上”反映了作者在夜晚捡拾糖纸时遭遇的

危险,包括差点被狗咬和因滑倒而撞树的风险。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答案:“我的艰辛”包括给小朋友

说好话索要糖纸、用糖纸换或用芝麻饼哄或者用钱买、跑遍全村捡糖纸导致皮肤破裂并差点被人打、以及

夜晚捡糖纸时差点被狗咬和差点滑倒撞树。这些艰辛都是“我”在追求糖纸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

19.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第③段主要描述了我如何给糖纸分类,包括按厂家分类、按质地分类,甚至按动

植物的特点再分类。这些细节的描述,充分展示了我对糖纸的热爱和珍视,也证明了我被称为“糖纸大户”

是名副其实的。从结构上来看,这一段承接了上文“我是全村的“糖纸大户”的叙述,通过具体的分类方

式,进一步印证了这个称号。同时,这一段也引出了下文我为了攒糖纸所付出的艰辛,因为我只有真正热

爱糖纸,才会如此用心地去分类、去攒集。

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明显看到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连续出现,每个短语都以“有”开头,描述了不同

场景下孩子们如何携带糖纸。这种连续使用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修辞手法,可知运用了排比

手法。排比修辞通过列举多个相似的情况,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在这

个句子中,排比修辞被用来描述全村小娃攒糖纸的不同方式,从而突出了孩子们对糖纸的喜爱和珍视。同

时,由于这种喜爱和珍视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也体现了攒糖纸在孩子们中间的时尚地位。

21.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第⑤段“我先聚焦的是全村的孩子,好话都跳出嘴巴,索要他们藏着的我心喜的

糖纸”描述作者童年时期如何与村里的孩子们交流,以获取自己喜爱的糖纸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那段充

满童真与欢笑的时光的深深怀念。第⑨段“一湾清水中的鸳鸯、花瓣中昂奋的工农兵、红旗下的为人民服

务、高粱地上的人民公社好、机器隆隆声中的工业学大庆……方寸糖纸间,历史以鲜活的面容,在这里对

视和翻涌”描述糖纸上图案的文字,不仅是对糖纸本身的赞美,更是通过这些图案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奋

斗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人们不懈努力和奋斗精神的赞美。第⑩段“剥开生活的糖纸,我知道,如今的

祖国,都充满甜味”作者通过比喻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祖国的繁荣发展相联系,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和对祖国取得成就的自豪感。

(三)(共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4题。

““日”漫谈体育

①一年一度的““日教科文组织将3月14日确定为“国际数学日”,这天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日”。

②那么,”又与体育有什么关系?某种意义上说,球类运动的一切都被“主宰着。

③足球是圆的。在国际足联的标准里,足球的周长在68-70厘米之间,除以n,其直径大约在21.6-22.3

厘米之间。球直径上的细微差别,通过口这个放大器,就足以造成其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从而对球的

飞行产生影响。

④事实上,近年来,足球的生产商一直在试图改进足球的设计和材料,以提升其空气动力学性能,从

而带来更好的观赏性。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总进球数达172球,打破了世界杯的历史最高纪录,球迷大呼

过瘾。前些年,贝克汉姆和卡洛斯的弧线球让人叹为观止。球的变化显然也深刻地改变着进球方式。

⑤相比足球这样的大球运动,乒乓球这样的小球则更容易被口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旋转。20

多年前,乒乓球从小球改到大球,曾经给国乒带来挑战,但国球将士们通过大量的训练快速适应,仍然统

治着乒坛。如今,我们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加持下,能打出各种旋转、速度的乒乓球机器人已经问世,

国乒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⑥当今的人工智能时代,体育的很多领域更是深深地被兀支配。当柯洁被“阿尔法狗”①狠“咬”一口

时,须知人工智能吐着的蒙特卡洛算法②糠牙,起源于200多年前法国人布冯计算兀的“扔针实验”。

⑦然而,当时人工智能带给围棋运动的曾经是无尽恐惧,但几年过去,围棋仍然被人类所深爱,就像

无法算尽的圆周率一样,人性的光辉也永远无法被取代。

⑧超级计算机的算力日益膨胀,恐怕有一天AI可以把围棋“机关算尽”,用AI作为大脑的机器人在竞

技场上对人类进行无情“碾压

⑨然而,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③的不等式右边是普朗克常数除以“4口”,微观的测不准原理,拿到宏观

来说也就是你永远无法确知结果。AI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完美,而体育最大的魅力,不恰恰是因为这并不

完美的人类产生的“不确定性”吗?

(作者:王浩明,选自《新华网》2024.03.14,有删改)

【注释】①阿尔法狗:是由电脑程序控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其目前应用范围是与人类进行围棋对弈。

②蒙特卡罗算法:又称统计模拟法、随机抽样技术,是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

的一种计算方法。③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

理。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

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22.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3月14日定为“国际数学日”,这天又称“n日”,因为n=3.14.

B.从某种意义上说,球类运动被加主宰着,相比足球,乒乓球更容易被“影响。

C.在人工智能时代,当“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高手柯洁后,人们对围棋产生了恐惧。

D.AI虽然完美,但体育最大的魅力,是因为并不完美的人类永远无法确知它的结果。

23.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3分)

【链接材料】

刘谦在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魔术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数学知识的传播和实践。

首先,刘谦巧妙地利用了概率论的原理,使得观众们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纸牌的变化是随机

的。其次,在纸牌的摆放和变换过程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几何图形的变化,使得纸牌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

的排列组合。再次,刘谦在表演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统计数据,让观众们相信这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

程。

24.过去人们总会调侃“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而在未来,你的体育,却真的有可能是数学老师教的。

请你再列举一例说明数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魅力。(2分)

【答案】

22.B

23.不可以。虽然链接材料讲的是数学知识在魔术表演中的运用,但魔术不能算体育,与日’漫谈体

育”的话题不一致,因此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24.示例一:当运动员在直跑道赛跑时,要想成绩更好,必须跑直线,这个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的道理。

示例二:理论上推铅球的最佳出手角度为42度。这是由于出手点有一定的高度,再加上铅球运行过程中会

受到空气阻力,所以出手角度应小于45度。

示例三:在诸多体育比赛中,不采取一局定输赢,而是采用三局两胜制、五局三胜制或七局五胜制。这个

问题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因为一局定输赢的偶然性太大,运动员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是水平较弱者

先进入状态,那么他获胜的概率就远远大于比他水平高的选手,很显然这就不能公平地体现出运动员水平

的高低。这是数学的概率问题。

【解析】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结合第①段内容“一年一度的日'教科文组织将3月14日

确定为‘国际数学日',这天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日’”可知,并不是因为n=3.14才定为3月14日,选

项无中生有;B.结合第②段“某种意义上说,球类运动的一切都被n主宰着”以及第⑤段内容“相比足球

这样的大球运动,乒乓球这样的小球则更容易被“影响”可知,选项正确;C.有误,结合第⑦段“当时人

工智能带给围棋运动的曾经是无尽恐惧,但几年过去,围棋仍然被人类所深爱,就像无法算尽的圆周率一

样,人性的光辉也永远无法被取代”可知,强加因果,文章并未交代是“阿尔法狗”战胜了围棋高手柯洁

后,人们对围棋产生了恐惧;D.有误,结合第⑨段内容“AI可以让很多事情变得完美,而体育最大的魅力,

不恰恰是因为这并不完美的人类产生的“不确定性”吗?”可知,并不是AI完美,而是AI可以让很多事

情变得完美;故选B。

2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结合链接材料“刘谦在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魔术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

宴,更是一次数学知识的传播和实践”可知,链接材料讲的是数学知识在魔术表演中的运用。结合文章话

题日’漫谈体育",第②段“某种意义上说,球类运动的一切都被“主宰着”,第⑥段“当今的人工智

能时代,体育的很多领域更是深深地被口支配”可知,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口”与体育运动,链接材料''在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魔术表演”是魔术,但魔术不能算体育;故链接材料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2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结合题干可知,举一例说明数学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结合第③段内容“球

直径上的细微差别,通过“这个放大器,就足以造成其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从而对球的飞行产生影响”

可知,足球的设计是应用了“口”。

示例:在篮球、跳水运动中,运动员会根据自身身高调整投篮的位置或者落水角度,从而实现精准进球或

减少入水时的水花。这是应用了数学中的抛物线原理。

五、作文(共4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现代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新”: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使变成新的;没

有用过的;指新的人或事物;新近,刚……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新出路,新亮点,新目标,新答卷,

新突破……“新”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精神,是……

(1)请把“我有新”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请以“我们需要求新精神”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不少于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