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第1页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第2页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第3页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第4页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所写与昆明雨季有关的景、物、事、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通过品味语言,感悟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的特点。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感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所写与昆明雨季有关的景、物、事、人,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感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感悟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课堂汪国真先生曾说:“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汪曾祺先生的脚步,去赴一场昆明的雨。二、出示素养目标三、轻吟浅诵感知美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请找出直接写雨的段落,说一说雨有什么特点?2.除了雨,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事、人?请圈画并标注。预设:1.昆明的雨的特点:雨季相当长、并不使人厌烦、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使人气闷、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2.还写到:肥大的仙人掌、各种美味的菌子、颜色黑红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喝着酒赏着花的德熙思考:既然写的是“昆明的雨”,其他与雨无关的物和人为什么要出现呢?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预设:有关系,因为有雨,仙人掌才长得肥大浓绿;菌子才长势喜人,味道鲜美;杨梅才又大又好吃;缅桂花才开得灿烂,它的香味才使我心里软软的。(都是雨中的景物,都在雨的滋润下生长)总结字字不提雨,处处都在写雨。作者写的这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这些美丽的景、事、人,无一不透露着对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雨季的热爱。这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三、披文入情寻雨美本文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写到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在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中,哪一种美最令你陶醉?展示提示:1.赏析角度:修辞、标点、用词、写作手法。2.小组合作学习后,用下面这种格式来汇报:我陶醉于美,从第()段(文字)感受到的,用了手法,写出了它/他/她(们)具有特点。1.景物之美预设:生1:我最动心的是景物美,我是从第六段“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中感受到的。(老师强调“极”,程度副词,表现出作者的盛赞。)生2:我最动心的是景物美,我是从第七段感受到的。这里的“极多”“各种菌子”“鸡枞随处可见”“浅绿色”等写出了菌子种类多,数量多,色泽非常诱人。生3:我最动心的是景物美,我是从第九段感受到的。这里“一颗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写出了它茂盛的特点。生4:我最动心的是景物美,我是从第八段感受到的。这里的“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昆明杨梅的大。总结:仙人掌、菌子、缅桂花、木香花······这些景物在昆明雨季中随处可见,但正是它们,绘成了汪曾祺眼中最美的景致,让他流连忘返。2.滋味之美预设:生1:我最动心的是滋味美。我是从第七段感受到的。这的“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写出了牛肝菌很好吃。老师: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作者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呢?尝试读出两种标点的不同之处。预设:逗号相比顿号停顿时间较长,可见作者在慢慢品尝和回味,从触觉到味觉再到嗅觉,展现了作者的陶醉和喜爱。A.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B.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两处标点一样,感情一样吗?如果要在AB两句前各加一个语气词,你会加什么?学生尝试朗读出不同的语气。预设:A.(咦)这种东西也能吃?!B.(哇/啊)这种东西也能吃?!对干巴菌由怀疑到惊讶,由不屑到赞美。3.人情之美预设: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喜爱之情。(写作手法)4.氛围之美预设: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运用量词,写作者雨与友人小酌是的闲适和惬意。多年之后,作者仍旧清晰地记得那个与友人小聚的雨天,记得雨中的人与物,记得那份闲适、恬淡的情味。四、知人论世悟情思过去四十年时光,作者为什么还是如此想念昆明的雨呢?仅仅是因为美吗?助读资料展示:1939—1946年,17岁的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辗转昆明,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日子并不轻松,战火纷飞,物资匮乏,头顶的轰炸机,随时都会倒塌的校舍。最困难的时候,还把珍藏的字典卖掉换一顿饭,房租也经常交不起。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七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昆明他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很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汪曾祺曾说:“我在昆明待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昆明的雨》写于四十年后的1984年,在他回忆里,昆明的雨里有他青春的脚步和无问西东的梦想,有着举重若轻的洒脱之情,有着随遇而安的恬淡之味,还有一段诗意的人生,有一段有味的人生。总结:生活艰难,物资匮乏,社会动荡。这么艰苦条件他还如此想念,为什么?七载昆明,情思悠悠。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这里却是他青春时光的印证。与其说他想念昆明的雨,不如说他想念昆明雨里青春的脚步和无问东西的梦想。五、我以我手写情思以文章内容为基础,按照示例,写出作者的情思所在。你要写昆明的雨,就不能只写雨,要写;要写;要写;要写;更要写。示例:你要写昆明的雨,就不能只写雨,要写雨中菜市场的各种菌子;要写雨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要写一对热情母女送来的缅桂花;要写雨中小酌赏院中美景;更要写多年以后回想起当时的欣喜与怀念……六、课堂小结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汪曾祺仍然不忘热爱生活、欣赏生活、描绘生活,这是何等的旷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