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综合测评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浙江高三模拟)“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今日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行不务为也。”该思想家()A.主见统治者应遵循无为而治B.提出“施仁政于民”的思想C.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和诉求 D.主见以法为治理国家的工具2.(2024广东广州三模)《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思想。这反映了()A.分封体制影响广泛 B.先秦思想一脉相承C.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D.统治理念渐渐转变3.(2024浙江四校联考)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据此可知,中华文化()A.重视以人为本 B.崇尚天人合一C.追求家国情怀 D.推崇自强不息4.(2024江苏苏州三模)1582年利玛窦来华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盛赞孔子为“中国哲学家之中最出名”者,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利玛窦在南昌被称为“利举人”,在北京被称为“利进士”。这说明白()A.选官制度呈现开放特征 B.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C.入乡随俗助力西学东渐 D.东西文化相互汲取借鉴5.(2024广东广州模拟)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这一现象()A.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旺盛C.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D.加速了西欧文艺复兴进程6.(2024广东模拟)古罗马的新柏拉图主义鼻祖普罗提诺认为,艺术不单单是仿照所见之物……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给予它理念;古希腊的菲洛斯特拉托斯则认为,所谓“仿照”的形式,并非仅仅是面对面的“复制”,还可以是人脑的“想象”,“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材料表明,当时()A.“仿照”对古典艺术发展影响大 B.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C.艺术发展的主观色调日益深厚 D.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理念日益趋同7.(202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对下表所示思想文化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8、9世纪在基督教思想权威的统治下,加洛林王朝大力兴办教化,提倡学术探讨,激励收集古代文化典籍,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11、12世纪欧洲出现特有的高等教化形式——高校;市民自由的高涨,民族语言诗歌的流行,早期哥特式的艺术,成为创建性的时代标记;还出现了科学的和神学的拉丁语文献的旺盛14、15世纪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宗教观,宗教信仰成为纯粹个人的行为,把宗教事务和世俗事务区分开A.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变革 B.弱化了国王的世俗权力C.颠覆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促进了高校职能的转变8.(2024北京延庆一模)3—6世纪,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其他民族也逐步迁徙到中原。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接连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起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上述现象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日耳曼人借鉴了匈奴人的阅历和教训B.匈奴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相互学习推动C.上述民族的迁徙属于早期印欧人迁徙D.亚欧民族大迁徙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9.(2024浙江台州三模)“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次移民潮。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由此可知,“下南洋”()A.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 B.缓解了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C.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10.(2024湖北武汉模拟)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即旺盛”为战略导向,制定大规模引进移民安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头为32%,1980—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须要 B.变更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1.(2024重庆三模)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冠以“胡”字,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冠以“番”或者“洋”字,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更反映了()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看法不同C.对外贸易路途的重要变更 D.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12.(2024广西河池模拟)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更()A.标记着英国起先进入近代社会 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建了条件 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13.(2024湖南邵阳模拟)下表所示为埃及纸草文献中的内容,其中记载了一对父子的埃及名字被希腊名字取代的过程。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希腊化时代()公元前119年儿子运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马隆,又名奈克察弗提斯,派托西里斯之子公元前118年马隆提到本人和父亲名字的变更:狄奥尼修斯之子马隆,过去名叫派托西里斯之子奈克察弗提斯公元前116年父子均用双名:马隆,派托西里斯即狄奥尼修斯之子,又名奈克察弗提斯公元前115—前101年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狄奥尼修斯之子马隆A.文化交融掩盖民族冲突 B.文明多样性的增加C.族群身份认同的困难性 D.人文主义得到发展14.(2024湖南长沙模拟)欧洲达尔文社会主义者赫伯特·斯宾塞认为:社会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协调也是由能量均衡原则来调整的。它表现为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与斗争。人类社会只有在这种适应与斗争中才能进步。因此,生存竞争构成了社会进化的基本动因,其思想可以用来说明()A.欧洲对外扩张的合法性 B.自由同等思想的普世性C.世界联系加强的必定性 D.生物进化发展的规律性15.(2024广东汕头三模)下列关于近代美术教化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时期美术教化的发展19世纪60年头一些实业学堂开设有美术教化课程,主要内容是有关地图测量、机器制图等手工图画19世纪末期康有为提倡:“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20世纪前期《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部分科别须开设图画课。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并开设了西方油画、雕塑等纯美术专业,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图案(绘图)专业A.美术教化兼具好用主义性质 B.工商百器发展依靠于美工设计C.清政府重视国民素养教化发展 D.美术教化在近代中国发展受阻16.白鹿洞书院的礼圣殿又名大成殿,由朱熹任浙东提举时出资修建。殿正中有唐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大殿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A.代表南宋官学的发展 B.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注意儒家文化的传承 D.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4河北部分示范性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依据当时社会的需求和统治者的须要,融合道家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调整和加工,从而产生了符合当时社会须要的新儒学体系,这是对先秦儒学进行的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指出,要促进国家稳定,就肯定要完成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宣扬了“神”“天”“天人合一”的理论,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行为准则,后来被称为“三纲五常”。汉武帝接受了他的主见。之后儒学变为真正的统治思想,同时探讨五经的经学也随之成为了显学。——摘编自韩典轩《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转型探讨》材料二隋唐时期的儒学倾向于经世致用,表现为经学的旺盛和对佛道思想的汲取与融合。唐代前期孔颖达等编撰的《五经正义》,将魏晋以来论说纷纭、南北分裂的经学在形式和版本上达到了统一。经学的统一和旺盛以及三教并行的思想文化背景丰富了儒学的思想资源。科举制度使得以儒学作为教化主要内容成为官学、私学的自觉选择。唐代编辑了很多普及性的儒学启蒙读物,以简约、条文化的方式把儒家的经典表现出来。此外,儒学还通过各种民间途径加以弘扬,如村社制定的乡规民约等。——摘编自刘光育《隋唐儒学发展及其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作用。(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隋唐时期儒学的主要特点。(6分)18.(2024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公元3—6世纪,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很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从前旺盛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涵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氐、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与西欧不同,内迁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化学习。——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起先了锐减和被灭亡的过程,16至17世纪锐减了约90%。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终形成了今日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日南非的白人。——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觉探讨》材料三1990—2005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由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全部迁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全部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摘编自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公元3—6世纪东西方民族迁徙的共同之处。(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5—18世纪全球人口迁移的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1990—2005年世界人口迁移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4分)19.(2024河北衡水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在罗马帝国初期,诸多执政者都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在众多闻名的庄园中,只有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的庄园还残留着较多的遗迹,它是罗马帝国的旺盛与生活品位在建筑园林上的集中表现。相传,大约公元124年,皇帝本人参加了山庄的规划。从遗址上看,庄园内除了有雄伟的宫殿群之外,还有图书馆、画廊、艺术宫、剧场、庙宇、浴室、竞技场、游泳池及其他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布局随意,因山就势,变更丰富,分散在山庄各处,没有明确的轴线。整个山庄以溪、河、湖、池及喷泉等水体统一全园,夏季还有水帘从餐厅上方悬垂而下。园内还有一座建在小岛中的水中剧场。材料二2010年至2024年,国家共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据统计,(截至2024年)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有11处为世界文化遗产,5处为5A(级)景区。在遗址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中,由于地理区位的差异性,考古遗址公园的数量、定位、利用策略、展示目标与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摘编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统计与分布特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省数量统计(不含立项)(1)依据材料一,以哈德良庄园为例,概括罗马帝国前期园林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成因。(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国家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总结考古遗址发掘和爱护的历史阅历。(4分)20.(2024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化过程中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大开,引进了大量外来的新词汇,它们渐渐融入现代汉语中。195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起草的《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在全国印行,各地群众踊跃探讨,对草案高度拥护。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了国家对汉字简化的支持看法。据21世纪初的国家调查数据显示,89.58%的人选择阅读相同内容的简体字印刷品,95.25%的人平常主要写简体字。——摘编自焦海燕、陈先松《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体现的人民立场》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语言文字改革的特点。(2分)(2)有言论称“废止繁体字不利于历史文化传承”,也有言论称“外来词汇损害了民族语言的纯净性”。请任选一种言论,结合所学学问,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10分)

综合测评1.C解析依据材料“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墨子的观点,他主见兼爱、非攻、节俭和尚贤,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见,解除A项;“施仁政于民”是孟子的思想主见,解除B项;以法为治理国家的工具是法家的思想主见,解除D项。2.D解析从商人的“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以看出商人迷信天命,周代统治者从商朝灭亡的教训中得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注意德和民众的力气,这反映出经过殷周变革,周人相识到天命无常,主见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天保民,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统治才能长久,由此可以看出,周人不再盲目崇尚天命,统治理念渐渐转变,D项正确。3.B解析荀子要求人们要适度开发自然,顺应天地时序,否则就会陷入困惑,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的内涵,B项正确;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A项;家国情怀强调社会责任感,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C项;自强不息强调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4.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利玛窦高度赞扬孔子,证明基督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体现了传教士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宣扬西方基督教思想的特征,这有助于削减西学东渐的思想阻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代选官制度的特征,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学借鉴中国文化的信息,体现不出儒家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信息,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文化汲取西方文化的信息,体现不出东西文化相互汲取借鉴,解除D项。5.C解析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文化,当古希腊文化在欧洲湮灭后,欧洲又借助阿拉伯版本重新获得了古希腊文化,这就为继承、发展古希腊文化供应了一些条件,由此可见,材料这一现象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项正确。6.B解析由材料中“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给予它理念”“人脑的‘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等信息可知,当时两位艺术家都强调“人”对艺术发展的影响,重视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仿照”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解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艺术发展的主观色调日益深厚,解除C项;材料仅涉及古希腊的菲洛斯特拉托斯和古罗马的普罗提诺,他们两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古希腊和古罗马,解除D项。7.A解析依据材料“支持改革旧有的拉丁文字”“高校”“市民自由的高涨”“以人为中心”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伴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在思想教化方面不断进步,具有了向近代化转型的特征,A项正确;此时国王的权力渐渐加强,解除B项;颠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除了高校之外,还涉及其他方面,解除D项。8.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匈奴人和日耳曼人通过迁徙建立了新的政权,进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匈奴人和日耳曼人之间发生联系,解除A、B两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9.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近代中国三次移民浪潮中“下南洋”指的是中国向东南亚地区的移民,依据材料“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可知,移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10.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在政府推动下,澳大利亚的外来技术移民数量猛增,适应了其发展新兴产业的须要,A项正确;仅澳大利亚引进技术人员不足以变更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来移民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的影响,解除C项;澳大利亚外来和本地技术工人比例的变更,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干脆关系,解除D项。11.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冠以“胡”字,宋到明清时期传进来的基本上冠以“番”或“洋”字。这个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贸易线路的变更,冠以“胡”字的是走西域的陆路传进来的,冠以“番”或“洋”字的是走海路传进来的,可以看到一个海权渐渐替代陆权的过程,其中暗含着贸易轨迹的转变,C项正确。12.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17—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渐渐大众化,这是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等阶级购买力增加的结果。英国文化消费旺盛有利于英国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记之一,为社会转型供应了条件,C项正确。13.C解析据材料可知,这对埃及父子拥有埃及和希腊双重名字,由运用埃及名字到双名再到均只运用希腊名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化时代非希腊人与希腊人之间的族群认同上呈现困难性,C项正确。14.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欧洲达尔文社会主义者斯宾塞主见人类社会也要相互竞争才能推动社会进化。结合所学可知,近代欧洲国家对亚非拉地区殖民扩张侵略,使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斯宾塞鼓吹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推动了社会进步,A项正确;自由同等思想是启蒙思想,不属于达尔文社会主义思想,解除B项;世界联系加强的必定性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是材料中提到的生存竞争,解除C项;材料提到的是人类社会进化,而不是生物进化,解除D项。15.A解析依据材料“主要内容是有关地图测量、机器制图等手工图画”“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并开设了西方油画、雕塑等纯美术专业,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图案(绘图)专业”可知,当时的美术教化课程注意实际中的应用,这主要和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有关,A项正确;B项说法仅体现的是康有为的观点,以偏概全,解除;1918年已经是民国时期,解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以来美术教化的发展,非受到阻碍,解除D项。16.C解析依据材料“殿正中有唐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像》,大殿后壁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可知白鹿洞书院列有儒家先贤的人像,注意对儒家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白鹿洞书院注意儒家文化的传承,未体现其代表南宋官学的发展,解除A项;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思想,白鹿洞书院并未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解除B项;材料未体现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解除D项。17.参考答案(1)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