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诗歌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2024·四川广安·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其次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扬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B.首句破空而来,直入史事,同时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奇妙地把从前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C.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荆轲这一形象中寄予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2.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联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困难而深厚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A
2.(1)通过咏怀荆轲,表达了作者对慷慨赴义的荆轲的崇仰慕慕之情。(2)通过荆轲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3)借荆轲古事与友人壮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互勉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实力。A.“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壮士”一词,此处是特指,指的是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实力。首先,“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诗,写易水送别的典故,易水送别友人的壮烈场景,展示出了诗人对荆轲慷慨赴义的仰慕之情,也侧面写出了荆轲威猛的英雄形象。其次,“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中,通过英雄已逝与易水仍寒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英雄已逝的感慨;而现实中,结合诗后的注释“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等内容,可知,诗人自己佗傺失志,身受迫害,通过与荆轲的对比,抒写对现实不满以及想如英雄一般为李唐王朝效力而无处施展的愤懑与苦闷之情。最终,这首诗的题目是《于易水送人》,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以易水送别的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勉励之情。(2024·四川凉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用“多”字写出“安史之乱”带来的凄惨景象和诗人沉重的心情;用“独”字写出环境的险恶,抒发了诗人的愁苦之情。B.颔联正面呼应题目“对雪”,示意了诗人独坐斗室,从乱云欲雪始终呆到积雪风回。借这样的景写出了混乱而又充溢危机的社会现状。C.“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代指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D.“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照实描写,道出了对暖和的渴望。4.本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3.D
4.①尾联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忧虑而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②深切关怀忧虑体现在“数州消息断”,诗人身陷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③愁苦又无从着力主要从后一句“愁坐正书空”看得出来,“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诗人以此表达相像的心境。【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综合鉴赏实力。D.“‘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照实描写……”错,这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火似红”是想象的。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情感实力。“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意思是“数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断,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斗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旧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此句写与亲人断了联系,为亲人的命运感到忧虑;此句也包含对于时局的忧念,战乱而导致数州的消息不通,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而“愁坐正书空”,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书空”借用晋人殷浩的典故表达忧愁无聊,无从着力之感。(2024·四川·遂宁绿然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B.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观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超的手法。D.“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也许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这场雨。6.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妙处。【答案】5.B
6.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清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调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实力。B.“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说法错误,雨为昨夜之雨,非游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实力及鉴赏诗歌写作手法的实力。答题时留意从依次、着眼点和艺术手法几个角度作答。此句意思是:空中时常有白色的小鸟飞过,池塘中的红色荷花时常传来阵阵清香。从依次上看,俯仰结合,远近结合。白鸟在空中,这是仰视角度,红蕖在水中,是俯视角度;白鸟离人较远,是远景,荷花近在眼前,是近景。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一幅立体的画面。从着眼点看,视觉、嗅觉结合。“白鸟”与“红蕖”是眼睛看到的,是视觉;“细细香”是鼻子闻到的,是嗅觉。多种感官的运用调动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全方面表现了景色的怡人。从手法上看,动静结合,白鸟翻飞,是动景,写诞朝气之美;红蕖照水,是静景,写出优雅之美。动静结合,使诗歌具有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从色调搭配上,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对比显明,意境清爽淡雅,颇有诗情画意。从用词上看,运用叠音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快速。“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的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叠词的运用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024·四川眉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猛虎行①(节选)李白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②作主子。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③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注]①《猛虎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该诗作于公元756春天。②《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韩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③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嬉戏。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既对张、韩二人的杰出才能予以高度确定,也对二人曾经的遭受予以怜悯。B.第四联中“窜”字正面刻画诗人逃难时的狼狈情态,“避”字侧面呈现战乱之烈。C.最终两联表现诗人的乐观旷达,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风范。D.诗歌虽是节选,但脉络分明,层次清晰;语言明白晓畅,无刻意雕琢之痕迹。8.诗歌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7.C
8.①空有报国之志却不受重用的失意。诗人以张良、韩信自比,既是对自身才华的确定,又突出自身的困顿失意。②对世无贤君明主的悲愤。有济世之谋略,无奈君王喜怒无常,不喜听指责看法。③故作旷达的无奈之情。志不得伸,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并以博戏为乐,打发时间。【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实力。C.诗人表面旷达潇洒,其实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生气和不满。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的是高度的自信,不符合此处语境。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实力。从“张良未遇韩信贫……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可知,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的失意感慨。从“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是说“我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传闻龙的颈下有“逆鳞”,若触动“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指责看法,示意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表达了对世无贤君明主的悲愤。诗人在愤慨之余,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2024·四川雅安·高一期末)木兰花苏庠[宋代]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幕。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两句点明白时间、地点及景物特色。鸳浦二字颇有深意,“鸳”即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常比方情深意长的伉俪。B.“客梦不禁篷背雨”一句写雨声淅沥,敲击船篷,惊扰了客梦。“不禁”二字是禁不住的意思,强调客梦清浅恍惚。C.“渚花不解留人住”,采纳了移情的手法将渚花人格化,写出了渚花无留客之举,体现出渚花的不解风情。D.词的最终两句通过“白沙”“烟树”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明朗绮丽的意境,抒发了词人见此情景的怅惘。10.“只作深愁无尽处”一句中的“深愁”有几层含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9.D
10.①离别之愁:薄暮时分,云气重叠,小船渐离鸳浦远去,词人与伊人分别离乡,内心充溢无限的悲凉与伤感。②思乡之愁:江上轻风吹拂,芦苇摇曳,将要归家的远帆张开,而词人迎风冒雨扬帆远行。此番情景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③漂泊渺茫之愁:江边白沙茫茫,烟树迷漫,似有似无;雁落平沙打算休憩的时候,不知应当栖息在何处。在景物之中寄予漂泊无依、前路渺茫之感。(意近即可)【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实力。D.“营造出一种明朗绮丽的意境”错,江边白沙茫茫,烟树迷漫的情景营造出的是一种凄迷朦胧之意境。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并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实力。开头两句,“薄幕”二字点名别离的时间是傍晚,“鸳浦”二字点明离别的地点,而“江云叠叠”“江水无情”则写出了别离时的景物特色。在薄暮时分,船儿离开鸳浦,渐渐远去,江上云气重重叠叠,遮挡了与伊人分别时的鸳浦,不见伊人的倩影。词中的“江云叠叠遮鸳浦”不仅写出江云重叠遮挡鸳浦之状,更暗寓了词人不得不与伊人分别的离愁,无限忧怨之情亦隐在“叠叠”二字之中。“流薄暮”三字耐人品尝,不仅点出出行时间的迟暮,而且烘托出伤别的氛围:在薄暮冥冥中抛别伊人远离家乡,在薄暮冥冥中浪迹天际,天各一方,游子的心绪该多么悲凉、伤感、孤寂。“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以对仗手法作了显明的对比,揭示了游子的思乡深情。上句写江风吹拂,芦苇摇曳,恰见归帆初张,将返家乡,而自己却是迎风冒雨,扬帆远行。下句写雨声淅沥,敲击船篷,惊扰了客梦。“不禁”二字是禁不住的意思,它强调了客梦轻浅恍惚。“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这是移情入景的手法,将小渚的荻花人格化了。这里既是嗔怪荻花不了解游子思乡情,又嗔怪她无留客之举,只是一味地在瑟瑟秋风中含情脉脉,愁思缕缕地送别游子。词人用移情法从侧面表达了游子思归深情。结句“白沙烟树有无中”两句,以景结情。写江边白沙茫茫,烟树迷漫,似有似无;时至傍晚,正是雁落平沙休憩之时,然而这休憩之地能否平安呢?“何处所”是设问句,写出词人对雁行的关切。“沧洲”是滨水之处。词人在景物描写之中寄予了自身漂泊无依,前路茫茫的感慨与惆怅。(2024·四川·乐山市教化科学探讨所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月怀友李群玉浮云卷尽看瞳胧,直出沧溟上碧空。盈手水光寒不湿,流天素彩静无风。酒花荡漾金尊里,棹影飘飘玉浪中。川路正长难可越,美人千里思何穷。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采纳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手法,示意时间是月亮初升之时,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B.颈联全为实写,与友人饮酒时的快乐,友人在外的漂泊,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写得新奇新颖。C.尾联“川路正长难可越,美人千里思何穷”中的“美人”既可以指诗人暗含的政治志向,也可以指远方的离人。D.全诗虚实结合,把眼前现实境况与回忆想象结合,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事、景、情交融在一起。12.本诗表达了诗人困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1.B
12.①因月圆人不圆产生的孤独感;②对素洁温凉月光的宠爱感;③回忆从前与友饮酒时的快乐,但因挚友漂泊而产生离愁;④因无法越过川路见到挚友而苦恼,对挚友的无穷思念。(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实力。B.“颈联全为实写”错误。颈联写到与友人饮酒时的快乐,友人在外的漂泊,是通过回忆与想象表现出来的,所以应是虚写。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实力。本诗的题目是“望月怀友”,首联写天上浮云散去,月亮渐渐升起,“瞳胧”,月初出貌。作者看到初升的月亮,想到了自己的挚友,但“川路正长难可越”,自己无法与挚友相见,所以有因月圆但却不能和挚友团聚而产生的孤独感。本诗前两联写到月亮初升,满手的月光像水反射的光线一样皎洁、素雅,表达了作者对素洁温凉月光的宠爱之情。本诗颈联为虚写,首先回忆从前与友人饮酒时的快乐之情,然后想象友人的小船在波涛骇浪中漂浮,又表达了因挚友漂泊而产生的离愁。本诗尾联写到川路漫长,“难可越”难以越过,表达了作者因无法越过川路见到挚友而苦恼,“美人千里”可指千里之外的挚友,“思何穷”思念无法穷尽,表达了作者对千里之外的友人的无穷思念。(2024·四川资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侯中丞①流康州刘长卿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行寻。迁播②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辕门③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北阙④九重谁许屈⑤,独看湘水泪沾襟。【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年间“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恒归罪于侯令仪,令仪被流放到岭南康州。②迁播:迁徙流离,被贬流放。③辕门:古时军营的门。④北阙:朝廷的别称。⑤屈:屈原。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宽敞的长江、如带的枫林与友人孤独的状态形成反差,渲染出凄清的氛围。B.颈联上句写诗人离开军营,刚迈过营门,军号响起,三军将士为他送行,留恋不已。C.颈联下句情深致远,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的流放之路,远到万里之外。D.尾联诗人借“屈原报国蒙冤被逐”之典,劝慰友人要坚持自我,不要在意他人评说。14.诗的尾联“独看湘水”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诗意相像,却情感迥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3.B
14.①都写了诗人独立江边,凝视着湘江之水。②刘诗既表达了对友人被谗言猜忌的不平,又表达了友人离去后诗人的孤寂哀痛。③《沁园春•长沙》表达出诗人特立独行的革命品德和阔大豪迈的革命胸襟。【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实力。B.“上句写诗人离开军营,刚迈过营门,军号响起,三军将士为他送行”错。“辕门画角三军思”是说侯中丞走后三军对他的思念。所以,并非是“诗人离开军营”,而是“侯中丞离开军营”。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力。(1)不同点本诗尾联“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大意是“那高高的九重皇宫中的重臣,谁能够为侯中丞抱屈喊冤?只能让他面对湘江水像屈原一样泪洒衣襟”。“北阙九重谁许屈”则是对那些朝廷重臣的质问和鞭挞,语气中包含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独看湘水泪沾襟”运用了屈原的典故,屈原正道直行、精忠报国却遭到流放,只能独自泪洒湘江。诗人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怜悯。再联系注释可知,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了对友人被谗言猜忌的不平,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以及友人离去后诗人的孤寂哀痛。“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诗意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沁园春•长沙》表达出诗人特立独行的革命品德和阔大豪迈的革命胸襟。(2)相同点依据两句诗中都有“湘水”“湘江”都写了诗人独立江边,凝视着湘江之水。(2024·四川南充·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荆轲(节选)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从太子丹养士引出荆轲,三四句写荆轲为报知遇之恩而提剑出京。B.诗歌叙述了荆轲刺秦王事务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等场面。C.“图穷”两句描绘刺秦的画面,正面表现了荆轲的果敢和雄姿勃勃的形象。D.“其人”两句干脆抒情,确定其人虽已逝去,但精神犹在,传载千古,充溢赞美。16.本诗是怎样塑造荆轲的英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答案】15.C
16.①用动作、神态的描写塑造形象,如“提剑出燕京”的动作写出了荆轲大义凛然、仗剑除暴的英姿。或“登车何时顾”的动作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威猛气概也可。②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萧萧哀风吹过易水,淡淡水波泛起寒意,营造了悲壮、凄寒的氛围,突出荆轲勇于牺牲,蹈死不顾的形象。③衬托手法塑造形象。以刺秦时秦王的惊慌惊恐衬托荆轲的果敢和威猛威势。【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实力。C.“正面描绘”错误,刺秦场面没有正面刻画荆轲,而是以秦王的秦王惊慌惊恐侧面写荆轲的果敢威势。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实力。本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有:“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两句是动作的描写,写出了荆轲的凛然之气和一去不返的大无畏精神;“雄发指危冠”怒发冲冠,是一句神态描写,以夸张之笔写出荆轲的雄猛的英雄气概。侧面描写有:“风逝寒波生”一句意思是,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水纹,易水饯别,寒波号声,渲染一种激扬悲壮的氛围,是用环境衬托人物形象;“商音变羽声”曲调由凄凉的商声变为激扬的羽声,烘托悲壮的氛围,这是用音乐曲调的改变来描写和衬托人物的形象;“豪主正怔营”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描写秦王惊慌惊恐,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这是用人物侧面衬托荆轲的果敢与威慑力。(2024·四川遂宁·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奇。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D.全诗感情真挚动人,既有起笔处开宗明义,直抒胸臆;后来又用“寒雾”“暮烟”等景物抒情,渲染了哀痛、沉郁的氛围。18.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17.C
18.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谢。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缺憾与伤感。【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实力。C.“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分析错误,“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前一句是近景描写,后一句是远景描写(也可认为两句都是远景描写,总之后一句不能是近景描写)。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实力。从诗歌标题来看,“秋日别王长史”,“别”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应当有离别时候的不舍;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首联“深恩重百年”意思是“您的情深恩重,令我终身难忘”,诗人用“百年”表明对挚友的感谢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谢;如尾联“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意思是“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诗人始终知道他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在一起,心中感念长史对自己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想到相见渺茫,诗人心中的哀痛又加重了很多,表现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以及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缺憾与感伤。(2024·四川宜宾·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①。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注:①征虏亭:亭名。在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刘孝标注引《丹阳记》:“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立此亭,因以为名。”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寻访冶城遗迹所见之景。早潮上涨,沉没了冶城的洲渚;落日余晖,斜照在征虏亭上。B.颔联融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C.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记叙。险要的山川,并没有为六朝供应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D.尾联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音乐《后庭花》之中,示意当今统治者步六朝之后尘,意味深长。20.《贞一斋诗说》中指出“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答案】19.C
20.①刘禹锡此诗正是这样。前两联写景,示意千古兴亡之由;后两联争论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全诗主旨。②首联奇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③颔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宏伟漂亮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④颈联转入争论,说明六朝灭亡的缘由是人事而非险要的山川形势,提出国家之存“在德不在险”的思想。⑤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示意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行思议的。【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实力。C.“转入记叙”错。颈联“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不是“记叙”,是“争论”。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写作技巧的分析鉴赏实力。“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意思是咏史不确定写详细的历史事实,也就是通过其他方式咏史,这就须要我们鉴赏诗歌内容,看看诗人是通过写什么来“咏史”的。“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闻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找,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芜的景象。傍晚时分,征虏亭孤独地耸立在斜晖之中,尽管亭子与夕阳照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奇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宏伟漂亮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诗人说: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照旧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等历史。山川风物在变化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显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争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隐私,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供应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尽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并没有被后世记取。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示意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行思议的。《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示意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争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超的。(2024·四川内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日漫兴刘逢源①稍喜世缘贫日少,何妨丘壑寄余生。渔樵堪作闲中计,鸡黍聊寻世外盟②。两岸蓼花晴放棹,一龛蕉雨夜谭③兵。床头龙剑时时吼,五岳胸中似未平。[注]①刘逢源:明末清初直隶曲周人,明代贡生。少好读书,喜谈兵击剑,明朝灭亡,入清不仕,漂泊于江汉淮海之间。②盟:指与挚友之间交情深厚。③谭:谈论。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本宠爱平淡的世俗生活,但苦于闲暇不多,不得不在自然山水之间度过自己的余生,诗人为此而黯然神伤。B.颔联写诗人闲暇时外出打鱼、砍柴,有时又用饭菜来款待交情深厚的挚友,并以此来体验世外桃源的生活感受。C.颈联写诗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驾着小船,观赏着两岸的蓼花;而在雨打芭蕉之夜,谈兵论剑,也可自得其乐。D.尾联以拟人、比方写床头宝剑时时发出声响,胸中有丘壑般的起伏,表达诗人心中有所不平但又无法抒发的心情。2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歌中抒情主子公的形象特征。【答案】21.A
22.诗歌中抒情主子公表面恬然自适,寄情山水;能享受尘世生活,又高蹈不随流俗;但内心深处仍满怀国破之激愤,是一个有满腔志向而又无处施展的遗民诗人。【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实力。A.“诗人为此而黯然神伤”错,首联意思是幸喜生活中贫贱的日子很少,不妨就在山水之中度过余生。表现诗人易于满意、寄情山水的情怀。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中主子公形象的实力。首联意思是幸喜生活中贫贱的日子很少,不妨就在山水之中度过余生。表现诗人易于满意、寄情山水的情怀。据此可知诗歌中抒情主子公表面恬然自适,寄情山水。中间两联,诗人打鱼、砍柴,款待挚友;天气晴朗时驾着小船,观赏着两岸的蓼花;而在雨打芭蕉之夜,谈兵论剑,自得其乐。可知诗人既能享受生活之乐,而又高蹈不随流俗。尾联以“龙剑”“五岳”伸展自己的情怀,胸中有丘壑般的起伏,表达诗人心中有所不平但又无法抒发的心情。可见诗人内心深处仍满怀国破之激愤,胸怀满腔志向但又无力回天。(2024·四川凉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寄满子权①王令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②先断泪盈琴。【注释】①满子权:为王今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方失去知音。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醒悟认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C.颈联叙写诗人和挚友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24.首联诗人写道“楼上人愁意思深”,诗句中的“意思深”包含哪些深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23.C
24.①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已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境况,诗人深陷明珠暗投的哀怨苦闷。③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境况,表达出内心的悲怆。【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实力。C.“叙写诗人和挚友的境况”错误,由诗歌标题“秋日寄满子权”可知,这是写给友人的,颈联“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是诗人向挚友倾诉自己的境况,呈现自己的迷归之久和心老之疾。故选C。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实力。“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作者在天长束氏家塾转瞬三年,东家因为怜恤他贫困,所以招他来伴读。虽然东家待他很好,得短暂免受饥寒之苦,但并非久计;在潦倒沉沦、一贫彻骨的逆境中,所以有“三年客梦迷归路”的感叹。抒发独在异乡的无奈和凄凉之情。“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是即景抒情之笔。自己是一个书生,就想浮在天空的薄云,能够兴霖作雨吗。虽有远大的壮志,但是这薄云载不了神龙,难以挟雨奋飞,只好付之一叹而已。诗中“一夜西风老壮心”之句,作者是有志向有志向的志士,抒发明珠暗投的哀怨,更在于吐露将从今而无法实现政治志向的愤慨。“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作者并不是一个消极人物,他也有冲决黑暗的雄心,在贫困、饥饿、困厄的状况下,他曾把自己的哀思写入了很多诗歌,试图在这些篇章中寄予自己难以实现的“憾恨”。接着他又感到知已难逢,知音殊少,满子权兄弟虽然和他是至交,而且也是有志之士,但同样沉沦下层,爱莫能助,所以才有“直弦先断泪盈琴”的感慨,慨叹知音难遇。(2024·四川成都·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琴茶①白居易兀兀②寄形群动内,陶陶③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④,茶中故旧是蒙山⑤。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注】①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辞去刑部侍郎职务,赋闲东都之时。②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③陶陶:和乐的样子。④渌水:琴曲名。⑤蒙山:茶名。即蒙山茶。2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起全诗,第一句交代了辞官的缘由,其次句交代了和乐开朗的天性。B.颔联写诗人离开官场后,常在春日里借酒消愁,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郁闷。C.颈联和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琴和茶比作长伴自己左右的挚友。D.此诗表达了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26.从诗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25.B
26.①和乐潇洒,生活悠然。“陶陶”即性格和乐开朗,“任性”表现诗人性格潇洒,辞官后的生活更是满意逍遥。②品德高洁,情趣高雅。“兀兀”一词表现诗人清高品德,以琴茶为伴,表现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③壮志难酬,欲展宏图。诗人作风与官场风气相悖,屡受排挤,兼济天下之志不得实现。“穷通行止”和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分析】2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实力。B.“常在春日里借酒消愁,也懒得再读书,生活无聊而郁闷”错误。颔联写赋闲后的满意之状。辞官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醉;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故选B。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实力。首联写自己天性开朗,旷达潇洒,与官场中的风气相悖,故寄身官场屡受排挤。颔联写赋闲后的满意之状。“抛官”即辞官,退隐之后无早朝之扰,尽可春眠;年事已高,再无为搏功名而读诗书之累,更觉逍遥自由。颈联起句写琴,《渌水》为诗人之所爱;次句写茶,“故旧”老挚友、旧相识。“蒙山”指蒙山茶,相传西汉年间,吴理真禅师亲自由蒙顶上清峰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饮之可成地仙。以琴茶为伴,写出了诗人的高雅情趣。诗人终归是标准的儒家子弟,他的辞官亦并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剧的冲突,各种弊端的呈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无法掩饰,故此在尾联他仍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和欲展宏图的期望。“穷通行止”,这里的“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末句表达了诗人想返回长安为国效力的愿望,但诗人至终亦未能再进西京,令人感叹。二、现代诗歌阅读(2024·四川·成都七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你看闻一多你看太阳像眠后的春蚕一样,镇日①吐不尽黄丝似的光线;你看负暄的红襟②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你眼前又陈设着青春的宝藏,挚友们,请就在这眼前观赏;你有眼睛请再看青山的峦嶂,但莫向那山外探望你的家乡。你听那枝头颂春的梅花雀,你得揩干眼泪,和他一支歌。挚友,乡愁最是个无情的恶魔,他能教你眼前的春光变作沙漠。你看春风解放了冰锁的寒溪,半溪白齿琮琮的漱着涟漪,细草又织就了釉釉的绿意,白杨枝上招展着幺小的银旗。挚友们,等你们看到了家乡的春,怕不要老尽春光老尽了人?呵,不要探望你的家乡,挚友们,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注】①镇日,即整日。②红襟,又名知更雀、如更鸟。2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选取太阳、红襟、锦鸭、溪流、细草、银旗等意象,描绘出家乡生气勃勃的春景,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与思念。B.“怕不要老尽春光老尽了人”的意思是唯恐人与春光都已老去,暗含着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要珍惜眼前春光的提示。C.诗歌采纳其次人称的方式.多处直呼“挚友们”,犹如对挚友倾诉衷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抒情亲切自然。D.诗歌妙用黄、红、锦、白、绿等词语,多色并现,描绘色调显明的春天之景,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绘画美”的特点。28.“家乡是个贼,他能偷去你的心”一句表达精妙,请简要赏析。【答案】27.A
28.①把家乡比方为“贼”,用“偷”字将家乡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家乡对游子情感隐秘而强大的限制力;②“贼”“偷”用语新奇,把自己酷爱的家乡说成偷心的“贼”,凸显了深深的乡愁。【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实力。A.“诗歌选取太阳、红襟、锦鸭、溪流、细草、银旗等意象,描绘出家乡生气勃勃的春景”错,“太阳”“红襟”“锦鸭”等描绘的是眼前的景象,不是家乡的春景。故选A。2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实力。“家乡是个贼”运用了比方修辞,本体为“家乡”,喻体为“贼”,相像点为拿走了人的东西;“他能偷去你的心”运用了拟人修辞,把人的行为动作“偷”给予了家乡,让无生命的家乡具有了人性。比方和拟人修辞,生动形象,把家乡写得人情味十足,拉近了读者和文章的距离,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性,表达了家乡对游子情感隐秘而强大的限制力;“贼”“偷”用语新奇,把自己酷爱的家乡说成偷心的“贼”,凸显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深挚的乡愁,突出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朋故友的思念。(2024·四川自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面小题。雨景朱湘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亮;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盼。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了一声嘹亮的鸟啼。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用“也多着呀”“我最爱了”等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雨景的由衷宠爱之情。B.春夜淅沥的雨、急雨打芭蕉等描写,蕴含着古典诗歌的情味,给人美的享受。C.从春夜细雨到电光中泼下的雷雨,诗歌借助排比,再现了雨由小到大的磅礴气概。D.第六句用一“但”字转折,增加了诗歌情感的改变,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30.结尾两句在诗歌表达上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29.C
30.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一声嘹亮的鸟啼,将诗人的“最爱”之情形象化,生动再现了将雨时的天给人的惊异感;②运用形象的描写收束全诗,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并留下诗的余味。【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实力。C.“再现了雨由小到大的磅礴气概”错误。这里面写到的雨景有:春夜淅沥的小雨、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蒙蒙的雨丝,雷雨。这里面的雨有大有小,并不能看出雨由小到大的磅礴气概。故选C。3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实力。诗中写到诗人最爱的是将雨时的天,而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一声嘹亮的鸟啼是将雨时的天的详细景物,所以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将诗人的“最爱”之情形象化,更加地详细可感,更能让人感觉到将雨时的天给人的惊异感。“飘来了一声嘹亮的鸟啼声”,通过对鸟啼的详细形象地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同时以“嘹亮的鸟啼”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以及美的享受,使诗歌更富有韵味。(2024·四川·遂宁绿然学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念奴娇·井冈山【注】毛泽东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注】本词为毛泽东于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所写。3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故地重游,引发了无限感慨,表达了将革命进行究竟的豪气和雄心。B.该词上片主要描写了井冈山宏伟壮美的景象,下片主要回忆曾经的革命斗争,让读者领会到作者豪迈的风采。C.“犹记”两句,是作者对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回忆,革命战士在枪林弹雨中诞生入死,激战犹如发生在昨天。D.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方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革命成功的喜悦。3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答案】31.D
32.上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树木繁茂、群岭广袤、山峰险峻等自然之景,写出了井冈山的宏伟壮美。同时借楼台亭阁、如跃飞车呈现了井冈山的巨大改变。抒发了作者对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欣喜与骄傲之情。【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实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全部内容,留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精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留意细致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词的下片中‘万怪烟消云落’一句,运用了夸张、拟人、比方的修辞手法”错误,诗句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万怪”比方旧中国的各种大小反动势力,“万”以数量突出说明反动势力之多,而“烟消云散”则突出呈现铲除之干净,突出革命彻底的骄傲感。故选D。3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实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晰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对上片内容进行赏析”,然后到上片中找出写景的句子,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再分析景和情之间的关系。景和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等几种。先看上片写了哪些景,分析这些景有何特点,前三句,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美的总体风景画图,春末初夏的井冈山,万千林木生气勃勃,蒸蒸而上,一派青翠翻卷延绵千百里直入云端,而井冈山这一雄奇的大山又一次唤醒诗人一贯的壮志与襟抱,诗人不觉吟道:“飞上南天奇岳”,这个“飞上”不仅给读者有山势险奇之感,而且也让读者领会了诗人英俊的风采;旧地重游,诗人看到的除风景照旧在之外,还“多了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面或在黄洋界上,汽车往来奔驰如飞,想当年,这里曾是“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浴血战场;如今却真的“旧貌换新颜”,成了人来车往的旅游胜地,这一切让诗人欣喜,诗人不禁连用两个“飞”字以表内心诗兴飞扬的情怀,超脱出了一个“飞”字写山势,另一个“飞”字写车速的本意;物随心动,诗人面对如此沧桑巨变,发生感叹,化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二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写出作者的观览感受:祖国的江山犹如图画般的美妙,有人曾说这里远古时是一片青翠的大海,从中应当体会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吐故纳新,朝着好的方面转化。由此可知,上片的景是宏伟壮美的,再看其中蕴含的情感,“飞上南天奇岳”“多了楼台亭阁”“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等诗句表达出诗人面对此情此景的欣喜和骄傲,故景和情之间的关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024·四川泸州·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思辛笛一生能有多少落日的光景?远天鸽的哨音带来思念的话语;瑟瑟的芦花白了头,又一年的将去。城下路是孤独的,猩红满树,零落只合自知呢;行人在秋风中远了。33.请赏析“瑟瑟的芦花白了头”一句的妙处。34.本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意象运用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33.瑟瑟烘托了萧瑟肃杀之境。芦花象征悲伤,“芦花白了头”与最终一句相呼应,表明诗歌背景是秋季,引起读者萧瑟落寞之共鸣。
34.①首先,同样写“秋思”,两诗选取的意象大致相同。在《天净沙》中,诗人并置了一连串的意象,营造了一个凄清、衰飒的环境,从而衬托羁旅之愁、思乡之苦。在辛笛的《秋思》中,同样选取了意象并置的方式,表达出思念远人的愁绪。②其次,意象组合的“密度”,显示了两首诗抒情的“浓度”不同。马致远的词,用列锦的方式在短短的篇幅中密密匝匝地“挤”进去众多的意象,所以在“空间”中流淌着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愁思。意象的组合“逼仄”。而辛笛的诗,在两三行文字中含一两个意象,减轻了那种形象对人的压迫感。意象的组合“疏阔”。【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实力。“瑟瑟的芦花白了头”,“瑟瑟”,形容颤抖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芦花在秋风中拂动的样子,烘托了萧瑟肃杀之境。芦花象征悲伤,“芦花白了头”与最终一句“行人在秋风中远了”相呼应,表明诗歌背景是秋季,更加简单引起读者萧瑟落寞之共鸣。3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意象特点的实力。①首先,同样写“秋思”,两诗选取的意象大致相同。在《天净沙》中,马致远并置了一连串的意象,藤、树、鸦、马、桥、水、夕阳、人家、古道、秋风,极力营造了一个凄清、衰飒的环境,从而衬托羁旅之愁、思乡之苦。在辛笛的《秋思》中,则选取了落日、鸽哨、芦花、红叶树、路和风中的行人等意象,来营造氛围,同样选取了意象并置的方式,表达出思念远人的愁绪。在古代诗歌体系中,能“带来思念的话语”的,多为“鸿雁”“鲤鱼”“梅花”等,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等。即使诗中出现鸽子,往往传达的是也非思念意,如“野鸽双飞乍欲没,衔枝喜鹊喳喳发”,“已被两人惊梦断,谁家风鸽斗鸣铃”。②其次,意象组合的“密度”,显示了两首诗抒情的“浓度”不同。马致远的词,用列锦的方式在短短的篇幅中密密匝匝地“挤”进去那么多的意象,使整个“空间”显得非常逼仄,仿佛诸景诸物都在挤压着那个天际苦旅中的游子,连西风都显得悲滞,所以在“空间”中流淌着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愁思。而辛笛的诗,在两三行文字中含一两个意象,就减轻了那种形象对人的压迫感。比如写树,马致远是“枯藤老树”四字二意象,而辛笛则用“猩红满树,零落只合自知呢”,去做详细的描绘,虽然也是采纳了意象并置的方式,但“空间”显得疏阔、深远得多。(2024·四川自贡·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兵车向前方开臧克家耕破黑夜,又驰去白日,赴敌几千里外,挟一天风沙,兵车向前方开。兵车向前方开。炮口在笑,壮士在高歌,风萧萧,鬃影在风里飘。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于赴汉车中3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耕破黑夜”“驰去白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中间着一“又”字,渲染出兵车夜以继日开赴前线的惊慌气氛。B.“赴敌几千里外”点明诗歌主题,这是一支抗日的队伍,他们奔波几千里只为奔向抗日的战场以报效国家。C.“兵车向前方开”放在上一节末尾,能突显兵车的动态;用在其次节开头,则有利于横向展示大军的精神风貌。D.这一首诗犹如一曲铿锵有力的战歌,节奏明快,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兼具动态感和画面感。36.这首诗其次节出现了“壮士”和“风萧萧”的意象,与荆轲刺秦时歌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35.A
36.不同。这首诗虽然也是描写“风萧萧”的景象,但用“炮口在笑”、壮士“高歌”表现了抗日战士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达的是昂扬向上、浩气奔涌的爱国情怀。而荆轲刺秦时的歌咏,“风萧萧”与“易水寒”一起营造的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肃杀、凝重的氛围,表达的是勇赴国难的悲壮情怀。【分析】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实力。A.“夸张的修辞”错。此处以“耕破”写黑夜,以“驰去”写白日,为比拟的修辞。故选A。3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实力。首先明确表达的感情不同。本诗虽然也是描写“风萧萧”的景象,但开篇的“耕破黑夜”中的“耕”字,已描绘出了兵车浩浩荡荡开赴抗日前线的壮丽景象,还表现了中国军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宏伟气概,再加上后面的“炮口在笑”、壮士“高歌”更表现了抗日战士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达的是主动乐观、昂扬向上、浩气奔涌的爱国情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是荆轲诀别时的悲歌。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凄婉激烈,慷慨悲壮。(2024·四川达州·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手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科护理小组工作计划
- 2024年工厂工作计划
- 超市员工工作计划
- 辽宁科技学院《软件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预防医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壁画与公共环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收款凭证课件》课件
- 拇外翻的临床特征
- 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特征
- 骨盆肿瘤的临床特征
- 2025年中国蛋糕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年1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度-工程造价培训课件全新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2024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社会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超星尔雅学习通】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网课章节答案
-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 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