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B.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C.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无数红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D.红军长征就像播种机,在十一个省内撒播了革命的种子,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例证。B.长征精神展示的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C.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4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成的。D.作为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最高体现的长征精神,即使在沐浴着杏花春雨的今天仍要读懂、汲取和弘扬。(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1935年10月,毛主席率军在吴起镇一带歼灭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宣告了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B.四川马尔康县党坝乡藏族喇嘛桑吉在红军经过阿坝地区时受到影响参加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军长征。C.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处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长征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撂,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准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躜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都是智者勇者,都历经了世事沧桑和梦想幻灭,都通过追加两百根琴弦来给徒弟留下活着的目标和希望。B.小说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又前后照应。老瞎子离开那么久的原因篇首并未详细展开,先设疑;文中再通过回忆叙写原因进行照应。C.小说中“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撑。D.小说语言优美,有一种诗意苍凉的韵味。文中反复对群山和雪野加以渲染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小说具有诗化特点。(2)小说的题目“命若琴弦”意蕴深远,请结合对此题目的理解分析小说的主题。(3)本文最后两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3.(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②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1935年2月,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红军取得胜利。这首词即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紧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练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D.这是一首雄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三)古诗文默写(共7分)5.(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群,可以怨,,。。”(3),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9分)6.(9分)概括下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二)(12分)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焦裕禄组织栽种泡桐防风固沙,为兰考振兴发展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资产。有文艺天赋的焦裕禄喜爱泡桐,焦裕禄钟爱的泡桐也①。1995年,北京乐器研究所比较全国十几个地区的泡桐,认为兰考泡桐具有纹理均匀,透音性好和耐腐蚀,不变形两大特点和无可比拟的优良声学品质,②。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件中国新型民族乐器文琴,能让文琴发出天籁之音,并令世界知名图书馆决定永久收藏的,正是兰考泡桐的上乘材质。1994年,轻工业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确定,兰考县为民族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2014年9月,兰考泡桐及其制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美誉。具有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耐酸碱,以及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等特点的兰考泡桐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兰考生产的桐木拼板、胶合板、叉接板等板材,年出口量占河南省同类产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2018年到2019年,兰考泡桐产值达96亿元,全县销售乐器82万台(把),生产的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达40亿元。今日兰考,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B.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C.长征的伟大胜利,是由无数红军官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D.红军长征就像播种机,在十一个省内撒播了革命的种子,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例证。B.长征精神展示的理想信念、英雄气概和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C.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4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成的。D.作为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最高体现的长征精神,即使在沐浴着杏花春雨的今天仍要读懂、汲取和弘扬。(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DA.1935年10月,毛主席率军在吴起镇一带歼灭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宣告了蒋介石“围剿”计划的彻底破产。B.四川马尔康县党坝乡藏族喇嘛桑吉在红军经过阿坝地区时受到影响参加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随军长征。C.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处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D.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也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长征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来辨别,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然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解答】(1)A.正确;B.太过绝对。依据原文“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都”范围扩大,“最高的评价”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人对长征的正面解读;C.强加因果,依据原文“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要铭记长征不是因为长征牺牲了无数的红军官兵;D.依据原文“它撒播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今天它们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无中生有。故选:A。(2)B.混淆概念。依据原文“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被称作“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的是长征而不是长征精神。故选:B。(3)A.支撑“是宣言书”的观点;B.支撑“是宣传队”的观点;C.支撑“是宣言书”的观点;D.材料二的观点是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本项侧重概括的是长征胜利的重要条件,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故选:D。(4)依据原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十二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历时十二个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余里行军,纵横十一省,开启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壮举(“伟大行军”“伟大奇迹”亦可)。(5)①依据原文“1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首先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②依据原文“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然后分析长征精神的世界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论述长征精神的主要特征;③依据原文“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最后指出在当今时代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的长征中取得更辉煌的业绩。答案:(1)A(2)B(3)D(4)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历时十二个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余里行军,纵横十一省,开启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伟大壮举(“伟大行军”“伟大奇迹”亦可)。(5)①首先以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的故事引出对长征的评述,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分析论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②然后分析长征精神的世界影响,并从三个方面论述长征精神的主要特征;③最后指出在当今时代只有汲取长征精神,才能在新的长征中取得更辉煌的业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撂,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准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躜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蹿出一只狐狸,仓皇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小痞子的心上人)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几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中老瞎子和他的师父都是智者勇者,都历经了世事沧桑和梦想幻灭,都通过追加两百根琴弦来给徒弟留下活着的目标和希望。B.小说结构严谨,详略得当又前后照应。老瞎子离开那么久的原因篇首并未详细展开,先设疑;文中再通过回忆叙写原因进行照应。C.小说中“雪停了。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撑。D.小说语言优美,有一种诗意苍凉的韵味。文中反复对群山和雪野加以渲染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小说具有诗化特点。(2)小说的题目“命若琴弦”意蕴深远,请结合对此题目的理解分析小说的主题。(3)本文最后两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2)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3)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艺术性探讨赏析。从情节结构(照应前文)、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揭示或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方面作答。【解答】(1)D.“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错,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渲染烘托悲剧命运的作用,有这些描写文章更生动更具文学性。没有的话也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及故事的发展,因此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命若琴弦”在文中的意思是,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根据文本第八段“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由此可以看出,所谓药方实际上就是瞎子活下去的一个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为此文中第九段“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可以看出这也许就是这篇说的主旨所在,由此可谈论在生活中的我们普通的人,在生活中也需要有远大理想或生活目标。(3)最后两段回扣开头描写,结构完整,情节相互照应,显得更加严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本来就是十分弱小的生命,把他们置于“莽莽苍苍的群山”,说他们“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对比鲜明,让人感到个体在自然天地、命运洪流前的渺小,引发共鸣;“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一句,其实也寓示了一老一少具有普遍的生命意义,不止他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他们一样,要绷紧生命之弦,有所追求,从而升华主题。答案:(1)D。(2)①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l,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②要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一个美好的目标;即使希望落空,也要好好活下去。③人生有很多痛苦和磨难,要永怀美好的希望,并把希望一代一代向下传递。(3)①情节前后照应,有助于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并使结构更加严密。②“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强调了生命追求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升华了小说主题。③把一老一小置身于广阔苍茫的山水天地之间,自然的浩瀚伟力与人的渺小脆弱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深远的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3.(19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离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的六经。D.孔里,即孔林,为孔子及其后代子孙之墓地,与孔庙、孔府统称曲阜三孔。(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孔子喜礼好学,深受爱戴。他从小爱玩模仿祭祀的游戏,成年后学一曲古乐沉迷多月,生前众弟子随他颠沛流离,死后有弟子为他结庐守丧。B.孔子善于治理,政绩突出。他做小吏管理仓库则准确公平、管理牲畜则牲畜繁殖,他主政地方很快就成各地榜样,治理国家很快就民风改善。C.孔子到处碰壁仍从容乐观。他在鲁国政治失意,周游列国亦不受待见,他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身心俱疲仍开怀自嘲,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D.孔子传承文化,贡献巨大。他仕途失意后整理《诗》《书》,写作《春秋》,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但众多经典因其完善整秩,自其流传后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②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C.本句译为: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本句中,“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鲁大夫孟釐子”是主语,“病且死”是谓语,“诫其嗣懿子曰”,主语承前省,指鲁大夫孟釐子,“诫”是谓语,故“诫”之前要断开,排除AD;“诫其嗣懿子曰”中,“曰”的主语是鲁大夫孟釐子,不是“懿子”,排除B。(2)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说法错误。三代是夏商周的统称。(3)D.“虽自称是为了显名后世”说法错误。结合“孔子之时,周室徽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分析可知,选项“为了显名后世”的说法于文无据。(4)①“速”,赶快,赶紧;“生”,赋予;“如予何”,把我怎么样。译为: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魅又能把我怎么样呢!”②“以岁时”,按时;“奉祠”,祭祀;“绝”,断绝。译为: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答案:(1)C(2)B(3)D(4)①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魅又能把我怎么样呢!”②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译文: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当孔子还是一个孩子与小伙伴们做游戏的时候,就爱把玩具当作祭器摆设起来,模仿大人祭祀的样子。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现在孔丘从小就喜好礼仪,说不定他就是那个该出现的名人吧?我就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长大后,孔子先是给季孙氏家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牲畜也繁殖得很好。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就离开鲁国到齐国去了。他和齐国的太师谈论乐理,听到了虞舜时的《韶》乐时,就入迷地学起来,一连三个月连肉味都吃不出来了,齐国人因此赞赏他。后来鲁定公叫孔子做了中都宰,一年之后,周围各地的官员都来效法他。他从大司寇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参与鲁国政事仅仅三个月,全国上下形成了路不拾遗的良善风气。然而鲁国从大夫以下都僭职越权,不守正道,鲁国终究还是没有任用孔子。于是孔子只好离开鲁国了。孔子到宋国去,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孔子,就派人把那棵大树砍了。孔子就离开了宋国。有弟子说:“我们应该走快点啊!”孔子说:“上天已经把品格赋予了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孔子到郑国去,和他的弟子失散了,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郑国的东门口。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憔悴颓丧像一只丧家狗。”子贡把那个人的话如实地对孔子说了。孔子一听反而开心地笑起来,说:“对啊!对啊!”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陈蔡两国串通起来发兵把孔子一行包围在陈、蔡之间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孔子他们想走走不了,带的干粮也都吃完了。那些随从弟子们一个个都饿得精疲力尽,站不起来了。孔子却还在那里讲诗书,读文章,弹琴唱歌不停。孔子从离开鲁国去各国游历,到最后返回,前后共经历了十四个年头。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周王朝已经非常衰弱了,当时礼崩乐坏,《诗》《书》也都残缺不全,于是孔子就一方面考查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一方面整理《尚书》,所以《尚书》《礼记》都是通过孔子传授下来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诗大约有三千多篇,孔子删掉了那些重复的,选出了那些可以用来对人们进行礼义教育的,给选出来的三百零五篇古诗都——地配上了乐曲来歌唱。孔子到了晚年特别喜欢《周易》,他给《周易》编写了《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注释书。孔子说:“我的理想是不能实现了,那我还能靠着什么让后人认识、了解自己呢?”于是他就依据鲁国的历史资料写了一部《春秋》。孔子用《诗》《书》《礼》《乐》教学生,弟子大概有三千人,精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葬于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旁边,弟子们都在那里为他守了三年孝。自愿搬到孔子的坟墓旁边去住的孔子的弟子和其他鲁国人有一百多家,于是人们就称这片地方为孔里。鲁国世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的墓前去进行祭祀,到了汉朝已经有二百多年了还没断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1935年2月,红军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斗,最终红军取得胜利。这首词即写于攻克娄山关之后。(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词的上片写拂晓时分红军紧急行军前往娄山关,下片写黄昏时分战斗结束,全篇没有从正面描写战争。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练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攻娄山关的时间、环境,而且营造了一种壮烈的抒情氛围。C.“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碎”字表明马蹄声急而低,“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用字十分精妙。D.这是一首雄壮的革命战争的赞歌,凝重与雄劲豪放相统一,气氛悲壮,但又蕴含着勃勃生机,赞颂了红军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2)请简要赏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句。【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重要句子的能力,一般可从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C.“‘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错误,“咽”字表现了军号声低沉悲壮。(2)从手法的角度看,“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夺取娄山关的艰难。从情感的角度看,“从头越”三个字凝结了奋发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战士夺取雄关后的豪迈之情。答案:(1)C(2)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参考译文: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赏析:此诗上半阕,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凭添悲壮。接着第二句,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大雁哀凉清幽,“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一幅晓月寒霜图,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就在这霜、晨、月(有意分开,让我们细细品一品这三个字本身的美)中,在肃杀的西风及大雁的凄声中,在声、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场了。第四、五句,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起伏迭荡,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就在这霜华满地,残月当空的风景中,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炼、准确、优美,情景相得益彰。整个上半阕一气读到此处不由得立马想到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断鸿声里,忧愁风雨中:“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稼轩这几行千古绝唱在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尤其上半阕得到了完美的应和,可堪英雄苍凉之气难分伯仲。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话也说明当时这种一代英雄苍凉之心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等七首诗),反映了这一种心情。”下半阕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二句虽表面写实,却的确有象征意义,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让人有超现实之感。最后二行让人有一种仿佛亲眼见到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望万里祖国壮丽江山之英姿。他看见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阳,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李白《忆秦娥》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毛主席这最后二行博大苍茫之气与李白有同气相呼应之感,同时毛主席这二行还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气。另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们情不自禁或下意识地说出这两句诗,以此来表达我们心中强烈的感受,以及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它对于升华我们的精神起到了某种神奇般的效应,有某种神秘的符语般的力量。(三)古诗文默写(共7分)5.(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惟有饮者留其名(重点字:惟)(2)可以兴可以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重点字:迩)(3)料得年年肠断处(重点字:料)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9分)6.(9分)概括下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分析】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根据要求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解答】本题要求概括上面三则材料中蕴涵的“学习方法”,由第一则材料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要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即要“对工作学习要勤劳敏捷,说话却要小心谨慎,要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由第二则材料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要温故知新,就是要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由第三则材料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我们要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答案: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译文:(1)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2)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3)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二)(12分)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焦裕禄组织栽种泡桐防风固沙,为兰考振兴发展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资产。有文艺天赋的焦裕禄喜爱泡桐,焦裕禄钟爱的泡桐也①也极尽自身优势回馈伯乐、造福人民。1995年,北京乐器研究所比较全国十几个地区的泡桐,认为兰考泡桐具有纹理均匀,透音性好和耐腐蚀,不变形两大特点和无可比拟的优良声学品质,②是制造民族乐器音板的首选材料。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件中国新型民族乐器文琴,能让文琴发出天籁之音,并令世界知名图书馆决定永久收藏的,正是兰考泡桐的上乘材质。1994年,轻工业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确定,兰考县为民族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2014年9月,兰考泡桐及其制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美誉。具有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耐酸碱,以及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等特点的兰考泡桐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兰考生产的桐木拼板、胶合板、叉接板等板材,年出口量占河南省同类产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2018年到2019年,兰考泡桐产值达96亿元,全县销售乐器82万台(把),生产的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达40亿元。今日兰考,③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泡桐加工和民族乐器生产基地/泡桐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基础。(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做到话题一致,注意语意连贯。(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短句的变换首先要找到句子的主谓宾,然后拆分句子的定语,把语意联系紧密的拆分成一个个不同的句子,主语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解答】(1)第一处,前文是“有文艺天赋的焦裕禄喜爱泡桐”,空缺处前是“焦裕禄钟爱的泡桐也……”,可见二者互为因果,焦裕禄喜爱泡桐,泡桐报答、回馈焦裕禄,再根据“令世界知名图书馆决定永久收藏的,正是兰考泡桐的上乘材质”“2014年9月,兰考泡桐及其制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美誉”等内容确定答案为“也极尽自身优势回馈伯乐、造福人民”一类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兰考泡桐具有纹理均匀,透音性好和耐腐蚀,不变形两大特点和无可比拟的优良声学品质”可知,兰考泡桐具有制作民族乐器良好条件,再由“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件中国新型民族乐器文琴,能让文琴发出天籁之音”的例子,推出填写“是制造民族乐器音板的首选材料”。第三处,“2018年到2019年,兰考泡桐产值达96亿元,全县销售乐器82万台(把),生产的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达40亿元”讲述泡桐的作用——使兰考成为加工和民族乐器生产基地;为兰考发展奠定经济基础等。由此得出答案。(2)“具有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耐酸碱,以及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等特点的兰考泡桐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的主谓宾是:兰考泡桐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然后拆分定语,“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耐酸碱,以及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说的是兰考泡桐的特点,也是它“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的原因。其中“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耐酸碱”都是泡桐不易腐烂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句子,然后再将“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三个陈述泡桐纹理、色泽和图案特点的句子分别单独成句,最后排列语序,保障句子通顺。答案:(1)①也极尽自身优势回馈伯乐、造福人民(答到“回馈”或“造福”之意即可)。②是制造民族乐器音板的首选材料。③已成为中国著名的泡桐加工和民族乐器生产基地/泡桐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2024年医院团支部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个人创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 汽车销售月工作计划表
- 国土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 小学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 大学个人计划制定
- 2024年移民工作计划
- 2024大学生辅导员工作计划材料
- 市年卫生工作计划
- 刚工作护士工作计划
- 隐患排查记录表(液化气站)
- 电子病历六级评审实践分享课件
- XX(单位)因私出国(境)证照管理登记表
- DB34T 4307.1-2022+内河水下工程结构物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桥梁部分-(高清正版)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期末复习题
- 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300道)
- 种业市场营销大全课件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六篇】
- 《毛主席在花山》-完整版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