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传承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刺激下,非遗传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非遗传播的主体、渠道和受众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传播主体扩大。从最初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组织推广,到民间传承人自发宣传,再到学界、媒体界、商界的加入,非遗传播主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最初非遗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后来随着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的出现,非遗传播的渠道空前丰富。新媒介已经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阵地,它解放了非遗传播力。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人,中青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量的72.1%。中青年是开展网络非遗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同时也是重要的传播者。可是,非遗传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普通年轻人的参与,在提升非遗传播感染力的同时,有时候也带来专业性缺乏的问题。未来,在继续丰富非遗传播形式,增强非遗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同时,也要着重提升非遗传播的专业化水平。非遗属于活态文化,非遗传承应是以人为主体的传承,因此受人口流动的影响,非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流变性。但是,目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主要按照传统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这使得一些非遗传播主体产生了“跑马圈地”的思维——将非遗资源看成是自身独享的文化资源,从而产生排他性。这就为非遗传播人为设置了障碍,容易让非遗传播局限在当地的“一亩三分地”上。从文化传播层面来看,非遗传播主体应该有意识地打破区域限制,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加强跨区域传播,强化非遗资源整合,从而使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之中。非遗就像一颗蒙着尘埃的璀璨明珠,其自身光芒不会因传播过程的瑕疵而被掩盖。例如,有人认为非遗是老气横秋的古董,与现代生活相隔甚远;有人将非遗等同于文物,认为非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目前出现的种种导向偏差,都在无形中为非遗传播工作设置了障碍。此外,并非所有媒体都重视非遗传播工作。在注重流量、制造话题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古朴典雅的非遗难敌自带流量的网红和“小鲜肉”,多数媒体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收益而倾向于选择易夺人眼球的内容,这让非遗在社会关注中易被边缘化。所以我们要让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非遗传播要进行转型升级,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非遗予以活态呈现,通过多重连接和情景分享为受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让非遗能够“听得见”“带得走”“学得来”,进而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积极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感。只有捧出有温度、有质感的非遗传播作品,用贴心的形式,才能使非遗与人们心灵发生情感共振。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城市成为非遗传播的主阵地。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可以把非遗传播与提升城市形象结合起来,让非遗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将非遗的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城市可充分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展示当地非遗资源;另一方面,要为非遗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让其在城市文化空间中保持多样性特征,不受过度商业化的侵袭。(摘编自范周《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标志之一就是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许多非遗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因此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这些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但是,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非遗概念的兴起与普及,使得这些宝贵的民间记忆和民间技艺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实际上,非遗尽管来自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因此是切合时代需要的。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既实用又美好,应该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一个方向。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摘编自肖岩《将非遗融入生活,记住文化的乡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的出现,非遗传播的渠道空前丰富,改变了最初非遗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的格局。B.中青年是开展网络非遗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同时也是重要的传播者。他们的参与,提升了非遗传播感染力,也带来专业性缺乏的问题。C.在非遗传播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一方面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D.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它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来要想把非遗做得更好,最主要的是提升非遗传播者的专业化水平。B.我们要自觉打破区域限制,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强化非遗资源整合。C.随着现代化推进,一些曾伴随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D.非遗传承需要继续加强,有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传统的夯土建筑很少见了,但一些建筑师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美观且节能。B.著名的苏绣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手表,融古典与现代于方寸之间,令人惊艳。C.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传统工艺,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深得一些时尚人士偏爱。D.故宫部分文物历经岁月摧残或人为破坏,破损严重。但经过修复,基本恢复了原貌。(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何异同。(二)现代文阅读Ⅱ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们家的独轮车韦如辉我们家一直珍藏着一辆独轮车。枣木轮子,槐树架子,间隔一人有余的两个车把之间,系一根牛皮材质的跨肩带子。父亲把它安放在一个单间里。尽管房子翻盖了好几回,它却一直享受着父亲给予的特殊待遇。父亲坐在轮椅上,一根食指点了再点说,我就是推着它入的党。父亲的食指最后回到自己的胸膛,眼睛泛起了一层水色。父亲在党五十五年,七一前夕,中共市委组织部还派专员,给他老人家送来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时间回放到五十七年前。一场大暴雨,把村东头的石桥冲塌了。村子北面临河,河水长年累月从村子周围转了一个大圈,之后顽皮地一路东去。可不得了,那座有百岁高龄的老石桥,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出路。大伙儿眼睁睁看着石桥倒塌,又眼睁睁看着咆哮的浊浪把一块块散架的石头携带而去。队长嘴里噙一根铜烟杆,把一脸的愁从黝黑的皱纹里,一缕缕抽出来,混合着烟雾,飘散到水汽浓重的空气里。天气放晴,队长召集大伙儿商议,怎么能把石桥建起来?父亲那年二十四岁,正值身强力壮。他老人家从人群里站起来,举起右拳,立在肩头,铿锵有力地说,到怀远山上拉石头。大伙儿的目光,一齐射向父亲,其实心里在嘀咕:怀远有两座山,也是平原大地上少有的两座山。可是,离这里六十多公里,怎么去?又怎么把石头运回来?队长噙着烟嘴的两片嘴唇,像一副小竹板,呱嗒呱嗒地响。目光转回来的大伙儿,期望他能说一句话儿,而从他嘴里冒出来的,却是一缕缕呛人的烟味儿。队长上午凫水去了公社,下午又凫水回到村里。他来到父亲跟前,把一只湿漉漉的大手搭在父亲肩头,垂头丧气地说,少林呐,咱们上怀远拉石头吧。放倒两棵大树,造了三辆车。父亲带领五个人,蹚过小河,披星戴月,向怀远的方向出发。父亲每次说到这里,总要停下来喘口气,好像走路累了,坐下歇歇脚。每当这个时候,我急忙给父亲递过去一杯温开水,让他老人家润润嗓子。去年,他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嘱咐千万不能激动、不能劳累。我问父亲,你们拉石头总共去了几趟?在路上歇了多少脚?父亲笑了笑,露出一嘴仅有的三颗黑黄牙齿,伸出一只手,在空中翻过来翻过去。当他把我的眼神都翻花了的时候,挤出来一句话儿,一百二十一趟,来回二百四十二趟。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盯着我的眼睛,似乎问我满不满意。对于我的第二个问题,他老人家没有回答,或者说根本记不起来了。我点了点头,再点了点头,表示相当相当地满意。大前年,父亲双腿静脉曲张,严重变形,再也站不起来了。我心想,父亲可能是因为用脚过度,才患上腿疾的。这个话,我跟我儿子说过。父亲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告诉我,没有的事儿,都是命!石桥重新建起来,至今还在用。当然,它已经不是我老家村子唯一的出路。如果它命名为一桥,二桥、三桥、四桥都分别诞生了。父亲使用过的那辆独轮车修了散,散了修,早已不成样子。直到村子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应父亲的强烈请求,队里把独轮车分给了他。村子列入规划,整体拆迁。乡亲们个个笑逐颜开,即将住上楼房的喜悦溢于言表。父亲的忧郁,一天天在叹气中蔓延。我自然知道父亲忧郁的原因,他老人家一定在担心,那个心肝宝贝独轮车怎么办?我说,爸,咱们把车捐给博物馆吧,那里更具有珍藏和教育价值。父亲眼睛里闪出一道亮光,点了点头。联系好博物馆,父亲让儿子和我分别推着他和独轮车,去了队长的墓碑前唠叨。父亲扭过头对我的儿子说,做人不能忘本哪。当年,修好桥,老队长介绍我入的党啊!我嘱咐儿子多拍几张独轮车的照片,留给爷爷作个纪念,说不定哪一天你爷爷……往下的话儿,我没说出口,一股热辣的东西突然堵塞在胸口。递给父亲照片的时候,他从胸口颤抖着掏出一张油印的《拂晓报》。报纸的右下方有一张模糊的插图,一个弓腰搭背的老人,推一辆独轮车,车上装满了粮食。下面有一行依稀可辨的小字:支前英雄。我当然知道,《拂晓报》是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师长创办的,是他强军杀敌的三大法宝之一。父亲说,这张报纸是他父亲留下来的,里面的老人就是以他为原型画的。我眼眶里噙满泪水,尽可能不让它在父亲面前流下来。我掏出手机,对着老得不成样子的父亲,连同他手中的报纸,快速按下了快门。我想,一定要把这张照片和报纸送到博物馆!把历史告诉后人!(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气放晴大家商议重建石桥时,父亲坚定地提议说到怀远山上拉石头,却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反对。B.父亲每次回忆拉石头的经过,总要停下来喘口气,说明当年的辛苦劳累让他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C.“我”推测父亲的腿疾与用脚过度有关,但在父亲看来,腿疾是命中注定,可见父亲有迷信的一面。D.村子列入规划整体拆迁,乡亲们为即将住上新楼而欣喜,父亲却因无处妥善安置独轮车而日益忧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强调独轮车的普通材质和它受到的特殊礼遇,利用反常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善用对比。如暴雨冲垮石桥,“大伙儿”与父亲态度的对比,队长毫无作为与父亲积极作为的对比。C.小说语言质朴,却也不乏生动之处。如“把一脸的愁……一缕缕抽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贴切。D.小说跨越时空,人物涉及祖父、父亲、“我”、儿子,在看似不经意的人物设定中其实蕴含着深意。(3)小说中回忆和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小说最后把“我们家的独轮车”送进博物馆,你认为这一情节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文本二: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节选自黄淳耀《史记评论》)文本三: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注]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击(A)刁(B)斗(C)士(D)吏(E)治(F)军(G)簿(H)至(I)明(J)军(K)不(L)得(M)休(N)息(O)然(P)亦(Q)未(R)尝(S)遇(T)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对不同阶层的人之死有不同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B.文中加点的词语“刁斗”“斥候”“部曲”分别是“夜间敲击用来巡更的器具”“侦察兵”“军队”的意思。C.“此固裨将之器”中的“固”与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意思不同。D.“不识之正行伍”“守兵之将”“蚓无爪牙之利”“辍耕之座上”中的四个“之”字的用法各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通过程不识的语言、匈奴的畏惧及士兵的态度,从侧面肯定了李广作为一个将领的才略。B.王夫之认为防守要警觉,进攻要机动;统率大部队要纪律严明,战前要作好详细周密的侦察。C.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时期名将,两人有不同的治军风格,各有长短,为此两人关系不睦。D.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②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5)黄淳耀对李广持贬低的态度,请归纳理由。(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和舍弟题书堂杜荀鹤[注]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注]杜荀鹤(约846—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下句是因果关系,兄弟们都知道努力上进,战乱中仍不废读书,故修缮读书堂,勤学以加强修养。B.颔联写山泉欢畅,溪竹送爽,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书堂周边环境的静谧清幽、舒适恬淡的特点。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内心悠闲自在,个性得以彰显。D.该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初读感觉平淡质朴,细品就会发现诗中蕴含着人生智慧,内涵丰富,耐人寻味。(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客至》中描写居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心境的诗句是“,”。(2)《登泰山记》“,”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3)兰(兰草、兰花),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来表情达意,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整条东街蜿蜒曲折,青砖黛瓦的街上有着上层住人、下层作店的木结构二层楼房。清一色的木板门,以利坐店经商。南来北往的商人,鳞次栉比的街房,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大街不太热闹,但这里有当时享誉川东的交易大楼。登上交易大楼俯瞰,弯弯大楼的结构其实是三角形。楼房有三道拱门可以进出,随便选一道拱门进去,里面都()。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而今,整座城市拥有的六纵八横的宽阔街道将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拓展延伸。西大街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弯弯大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商业经济圈。傍晚时分的西大街游人如织,观景灯次第点亮,微风徐徐,满河尽是()、灯火闪耀。在这里,景城大道与金佛山景区相互映衬,体现了山与城的互动、人文与历史的交融。夏季的早晨和黄昏,宽阔的花山广场灯光闪烁,音乐裊袅,喷泉跃动,人们在广场上(),怡然自乐。(1)请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7.(3分)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材料:①袁树雄,男,邵阳市隆回县人。②系隆回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专干,③专辑《苦咖啡》(获2007年中国联盟音乐总榜亚军)和单曲《早安,隆回》在国内享有盛誉。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袁树雄与学生座谈,你以“音乐家协会”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8.(6分)请在下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为什么葡萄酒中要添加二氧化硫呢?因为二氧化硫遇水会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是较强的还原剂,在食物被氧化时,①,使其不变色;有抗氧化作用,可减缓食品褐变反应;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起到防腐作用。因此,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可起到四个作用。一是选择性杀菌。不同微生物对作为杀菌剂的二氧化硫的耐受力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可以通过二氧化硫来选择发酵微生物。二是澄清作用。二氧化硫通过抑制微生物活动,推迟发酵开始时间,从而有利于发酵基质中悬浮物的沉淀。三是②。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抑制氧化酶的作用,防止原料氧化。四是增酸,调节发酵基质达到合适的酸度。那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会对人体有危害吗?专家介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依体重算,每天摄入二氧化硫的最大量应控制在0.7毫克/公斤。只要食品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不超过限度,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内后会生成亚硫酸盐,然后通过正常解毒后由尿排出体外,因此③。总的来说,对于二氧化硫,我们应该警惕,但不要恐慌。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年来,“质疑”似乎成了很多人的一种习惯。23岁的青岛女孩鲁若晴被确诊患有白血病后,在微博中记录抗癌故事。然而,一些网友怀疑她是网络炒作的虚拟人物,甚至有媒体和网友宣称,讲述鲁若晴故事的人在炒作中获利。最后经媒体实地探访,鲁若晴确有其人,相关质疑无中生有。河南商丘一名男子每天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这本来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但遗憾的是,当得知这名男子是一名官员时,不少人便开始质疑,“作秀炒作论”甚嚣尘上。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非遗传承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刺激下,非遗传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非遗传播的主体、渠道和受众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传播主体扩大。从最初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组织推广,到民间传承人自发宣传,再到学界、媒体界、商界的加入,非遗传播主体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最初非遗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后来随着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的出现,非遗传播的渠道空前丰富。新媒介已经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阵地,它解放了非遗传播力。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人,中青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量的72.1%。中青年是开展网络非遗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同时也是重要的传播者。可是,非遗传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普通年轻人的参与,在提升非遗传播感染力的同时,有时候也带来专业性缺乏的问题。未来,在继续丰富非遗传播形式,增强非遗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同时,也要着重提升非遗传播的专业化水平。非遗属于活态文化,非遗传承应是以人为主体的传承,因此受人口流动的影响,非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流变性。但是,目前我国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播,主要按照传统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这使得一些非遗传播主体产生了“跑马圈地”的思维——将非遗资源看成是自身独享的文化资源,从而产生排他性。这就为非遗传播人为设置了障碍,容易让非遗传播局限在当地的“一亩三分地”上。从文化传播层面来看,非遗传播主体应该有意识地打破区域限制,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加强跨区域传播,强化非遗资源整合,从而使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之中。非遗就像一颗蒙着尘埃的璀璨明珠,其自身光芒不会因传播过程的瑕疵而被掩盖。例如,有人认为非遗是老气横秋的古董,与现代生活相隔甚远;有人将非遗等同于文物,认为非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目前出现的种种导向偏差,都在无形中为非遗传播工作设置了障碍。此外,并非所有媒体都重视非遗传播工作。在注重流量、制造话题的“注意力经济”时代,古朴典雅的非遗难敌自带流量的网红和“小鲜肉”,多数媒体为了获取短期经济收益而倾向于选择易夺人眼球的内容,这让非遗在社会关注中易被边缘化。所以我们要让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非遗传播要进行转型升级,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非遗予以活态呈现,通过多重连接和情景分享为受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让非遗能够“听得见”“带得走”“学得来”,进而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积极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感。只有捧出有温度、有质感的非遗传播作品,用贴心的形式,才能使非遗与人们心灵发生情感共振。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城市成为非遗传播的主阵地。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可以把非遗传播与提升城市形象结合起来,让非遗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将非遗的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城市可充分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展示当地非遗资源;另一方面,要为非遗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让其在城市文化空间中保持多样性特征,不受过度商业化的侵袭。(摘编自范周《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标志之一就是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许多非遗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因此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这些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但是,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非遗概念的兴起与普及,使得这些宝贵的民间记忆和民间技艺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实际上,非遗尽管来自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因此是切合时代需要的。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既实用又美好,应该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一个方向。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摘编自肖岩《将非遗融入生活,记住文化的乡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随着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的出现,非遗传播的渠道空前丰富,改变了最初非遗的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的格局。B.中青年是开展网络非遗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同时也是重要的传播者。他们的参与,提升了非遗传播感染力,也带来专业性缺乏的问题。C.在非遗传播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一方面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D.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它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未来要想把非遗做得更好,最主要的是提升非遗传播者的专业化水平。B.我们要自觉打破区域限制,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强化非遗资源整合。C.随着现代化推进,一些曾伴随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D.非遗传承需要继续加强,有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DA.传统的夯土建筑很少见了,但一些建筑师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美观且节能。B.著名的苏绣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手表,融古典与现代于方寸之间,令人惊艳。C.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传统工艺,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深得一些时尚人士偏爱。D.故宫部分文物历经岁月摧残或人为破坏,破损严重。但经过修复,基本恢复了原貌。(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有何异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行文思路题先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进行答题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和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需要先泛读,了解文章大意,圈出关键词句;然后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最后按照题目整合信息。【解答】(1)C.“一方面……一方面……”错,材料一原文是“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更要”表明原文是递进关系。(2)A.“最主要的是提升非遗传播者的专业化水平”错,材料一原文为“增强非遗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同时,也要着重提升非遗传播的专业化水平”,并无“最主要”的意思。(3)材料二观点是非遗融入生活,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D.只是修复毁坏的文物,并未融入人们的生活。故选:D。(4)材料一第一段先介绍了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然后提出“非遗传承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的观点。第二段从“传播主体扩大”“传播渠道日趋多元化”介绍了互联网对非遗传播的影响,然后总结“新媒介已经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阵地,它解放了非遗传播力”。这是论述新媒介解放了非遗传播力。第三到五段,从“未来,在继续丰富非遗传播形式,增强非遗传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的同时,也要着重提升非遗传播的专业化水平”“从文化传播层面来看,非遗传播主体应该有意识地打破区域限制,跳出自身的狭小空间,加强跨区域传播,强化非遗资源整合,从而使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之中”“目前出现的种种导向偏差,都在无形中为非遗传播工作设置了障碍。此外,并非所有媒体都重视非遗传播工作……所以我们要让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方面论述要让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之中。第六、七两段论述“非遗传播要进行转型升级,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非遗予以活态呈现,通过多重连接和情景分享为受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让非遗能够‘听得见’‘带得走’‘学得来’,进而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只有捧出有温度、有质感的非遗传播作品,用贴心的形式,才能使非遗与人们心灵发生情感共振”,要用贴心的形式使非遗与人们心灵发生情感共振。最后一段论述“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城市成为非遗传播的主阵地”。城市成为非遗传播的主阵地。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一整体采用层进式结构。(5)异:材料一《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根据第一段总领句“非遗传承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非遗的传播渠道;材料二《将非遗融入生活,记住文化的乡愁》,由最后一段总结句“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可知,侧重论述将非遗融入生活,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同:两则材料都围绕“非遗”论述,材料一主要论述如何拓宽非遗传播渠道,体现对非遗的重视;材料二从非遗要融入人们的生活,让它的价值进一步发挥,也体现出对非遗传承的看重。可见都论述了要重视非遗,传播非遗。答案:(1)C(2)A(3)D(4)①首先提出“非遗传承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的观点;②接着论述新媒介解放了非遗传播力;③然后论述要让非遗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大环境之中。④再论述要用贴心的形式使非遗与人们心灵发生情感共振。⑤最后论述城市成为非遗传播的主阵地。⑥材料一整体采用层进式结构。(5)异:材料一侧重论述非遗的传播渠道;材料二侧重论述将非遗融入生活,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同:都论述了要重视非遗,传播非遗。【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现代文阅读Ⅱ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们家的独轮车韦如辉我们家一直珍藏着一辆独轮车。枣木轮子,槐树架子,间隔一人有余的两个车把之间,系一根牛皮材质的跨肩带子。父亲把它安放在一个单间里。尽管房子翻盖了好几回,它却一直享受着父亲给予的特殊待遇。父亲坐在轮椅上,一根食指点了再点说,我就是推着它入的党。父亲的食指最后回到自己的胸膛,眼睛泛起了一层水色。父亲在党五十五年,七一前夕,中共市委组织部还派专员,给他老人家送来一枚金光闪闪的勋章。时间回放到五十七年前。一场大暴雨,把村东头的石桥冲塌了。村子北面临河,河水长年累月从村子周围转了一个大圈,之后顽皮地一路东去。可不得了,那座有百岁高龄的老石桥,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出路。大伙儿眼睁睁看着石桥倒塌,又眼睁睁看着咆哮的浊浪把一块块散架的石头携带而去。队长嘴里噙一根铜烟杆,把一脸的愁从黝黑的皱纹里,一缕缕抽出来,混合着烟雾,飘散到水汽浓重的空气里。天气放晴,队长召集大伙儿商议,怎么能把石桥建起来?父亲那年二十四岁,正值身强力壮。他老人家从人群里站起来,举起右拳,立在肩头,铿锵有力地说,到怀远山上拉石头。大伙儿的目光,一齐射向父亲,其实心里在嘀咕:怀远有两座山,也是平原大地上少有的两座山。可是,离这里六十多公里,怎么去?又怎么把石头运回来?队长噙着烟嘴的两片嘴唇,像一副小竹板,呱嗒呱嗒地响。目光转回来的大伙儿,期望他能说一句话儿,而从他嘴里冒出来的,却是一缕缕呛人的烟味儿。队长上午凫水去了公社,下午又凫水回到村里。他来到父亲跟前,把一只湿漉漉的大手搭在父亲肩头,垂头丧气地说,少林呐,咱们上怀远拉石头吧。放倒两棵大树,造了三辆车。父亲带领五个人,蹚过小河,披星戴月,向怀远的方向出发。父亲每次说到这里,总要停下来喘口气,好像走路累了,坐下歇歇脚。每当这个时候,我急忙给父亲递过去一杯温开水,让他老人家润润嗓子。去年,他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嘱咐千万不能激动、不能劳累。我问父亲,你们拉石头总共去了几趟?在路上歇了多少脚?父亲笑了笑,露出一嘴仅有的三颗黑黄牙齿,伸出一只手,在空中翻过来翻过去。当他把我的眼神都翻花了的时候,挤出来一句话儿,一百二十一趟,来回二百四十二趟。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盯着我的眼睛,似乎问我满不满意。对于我的第二个问题,他老人家没有回答,或者说根本记不起来了。我点了点头,再点了点头,表示相当相当地满意。大前年,父亲双腿静脉曲张,严重变形,再也站不起来了。我心想,父亲可能是因为用脚过度,才患上腿疾的。这个话,我跟我儿子说过。父亲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告诉我,没有的事儿,都是命!石桥重新建起来,至今还在用。当然,它已经不是我老家村子唯一的出路。如果它命名为一桥,二桥、三桥、四桥都分别诞生了。父亲使用过的那辆独轮车修了散,散了修,早已不成样子。直到村子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应父亲的强烈请求,队里把独轮车分给了他。村子列入规划,整体拆迁。乡亲们个个笑逐颜开,即将住上楼房的喜悦溢于言表。父亲的忧郁,一天天在叹气中蔓延。我自然知道父亲忧郁的原因,他老人家一定在担心,那个心肝宝贝独轮车怎么办?我说,爸,咱们把车捐给博物馆吧,那里更具有珍藏和教育价值。父亲眼睛里闪出一道亮光,点了点头。联系好博物馆,父亲让儿子和我分别推着他和独轮车,去了队长的墓碑前唠叨。父亲扭过头对我的儿子说,做人不能忘本哪。当年,修好桥,老队长介绍我入的党啊!我嘱咐儿子多拍几张独轮车的照片,留给爷爷作个纪念,说不定哪一天你爷爷……往下的话儿,我没说出口,一股热辣的东西突然堵塞在胸口。递给父亲照片的时候,他从胸口颤抖着掏出一张油印的《拂晓报》。报纸的右下方有一张模糊的插图,一个弓腰搭背的老人,推一辆独轮车,车上装满了粮食。下面有一行依稀可辨的小字:支前英雄。我当然知道,《拂晓报》是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师长创办的,是他强军杀敌的三大法宝之一。父亲说,这张报纸是他父亲留下来的,里面的老人就是以他为原型画的。我眼眶里噙满泪水,尽可能不让它在父亲面前流下来。我掏出手机,对着老得不成样子的父亲,连同他手中的报纸,快速按下了快门。我想,一定要把这张照片和报纸送到博物馆!把历史告诉后人!(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天气放晴大家商议重建石桥时,父亲坚定地提议说到怀远山上拉石头,却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反对。B.父亲每次回忆拉石头的经过,总要停下来喘口气,说明当年的辛苦劳累让他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C.“我”推测父亲的腿疾与用脚过度有关,但在父亲看来,腿疾是命中注定,可见父亲有迷信的一面。D.村子列入规划整体拆迁,乡亲们为即将住上新楼而欣喜,父亲却因无处妥善安置独轮车而日益忧郁。(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头强调独轮车的普通材质和它受到的特殊礼遇,利用反常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善用对比。如暴雨冲垮石桥,“大伙儿”与父亲态度的对比,队长毫无作为与父亲积极作为的对比。C.小说语言质朴,却也不乏生动之处。如“把一脸的愁……一缕缕抽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贴切。D.小说跨越时空,人物涉及祖父、父亲、“我”、儿子,在看似不经意的人物设定中其实蕴含着深意。(3)小说中回忆和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事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小说最后把“我们家的独轮车”送进博物馆,你认为这一情节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事方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主题、小说中涉及的人物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最后形成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性解决问题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探究题需要学生结合小说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解答】(1)A.“遭到了其他人的一致反对”错误,结合原文“大伙儿的目光,一齐射向父亲,其实心里在嘀咕:怀远有两座山,也是平原大地上少有的两座山。可是,离这里六十多公里,怎么去?又怎么把石头运回来”可知,大家并不是反对,而是对怎么运感到为难。B.“说明当年的辛苦劳累让他现在想来依然心有余悸”错误,结合下文“每当这个时候,我急忙给父亲递过去一杯温开水,让他老人家润润嗓子。去年,他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嘱咐千万不能激动、不能劳累”可知,父亲喘气主要是因为心情激动。C.“父亲有迷信的一面”错误。“在父亲看来,腿疾是命中注定”,父亲明白这是曾经过分的劳累导致的,表明父亲对曾经付出的坦然。D.正确。故选:D。(2)B.“队长毫无作为”错误,文中有“队长上午凫水去了公社,下午又凫水回到村里。他来到父亲跟前,把一只湿漉漉的大手搭在父亲肩头,垂头丧气地说,少林呐,咱们上怀远拉石头吧”,队长外出一趟后,拍板到怀远拉石头,可见队长不是毫无作为。故选:B。(3)从主题上看,由“时间回放到五十七年前”“父亲那年二十四岁,正值身强力壮。他老人家从人群里站起来,举起右拳,立在肩头,铿锵有力地说,到怀远山上拉石头”等可知插叙历史,体现前辈的精神的伟大。由“我嘱咐儿子多拍几张独轮车的照片,留给爷爷作个纪念,说不定哪一天你爷爷……往下的话儿,我没说出口,一股热辣的东西突然堵塞在胸口”等可知,描述当下,表现“我”对父辈们的尊敬之情,又强调铭记历史传承美德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从人物上看,由“大伙儿的目光,一齐射向父亲,其实心里在嘀咕:怀远有两座山,也是平原大地上少有的两座山。可是,离这里六十多公里,怎么去?又怎么把石头运回来?”“放倒两棵大树,造了三辆车。父亲带领五个人,蹚过小河,披星戴月,向怀远的方向出发”等可知,可以拉开时间距离,以现实的眼光关照历史,有利于全方位地了解人物,更加全面地认识父亲及前辈们,更能凸显人物性格及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从内容上看,由“放倒两棵大树,造了三辆车。父亲带领五个人,蹚过小河,披星戴月,向怀远的方向出发。父亲每次说到这里,总要停下来喘口气,好像走路累了,坐下歇歇脚”等可知,回忆和现实交织穿插,使内容更具有真实感,内容上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从读者方面来看,由“放倒两棵大树,造了三辆车。父亲带领五个人,蹚过小河,披星戴月,向怀远的方向出发。父亲每次说到这里,总要停下来喘口气,好像走路累了,坐下歇歇脚”“我问父亲,你们拉石头总共去了几趟?在路上歇了多少脚?父亲笑了笑,露出一嘴仅有的三颗黑黄牙齿,伸出一只手,在空中翻过来翻过去。当他把我的眼神都翻花了的时候,挤出来一句话儿,一百二十一趟,来回二百四十二趟。说到这里,他停下来,盯着我的眼睛,似乎问我满不满意”等可知,以这种方式叙述回忆和现实灵活穿插,使作品具有摇曳多姿之美,使人印象深刻,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无论学生回答合理或不合理,言之成理即可。从情节看,由“我说,爸,咱们把车捐给博物馆吧,那里更具有珍藏和教育价值”可知,把父亲深爱的、具有特别意义的独轮车最终送到博物馆,是情节的突转。从主题看,由“父亲使用过的那辆独轮车修了散,散了修,早已不成样子。直到村子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应父亲的强烈请求,队里把独轮车分给了他”“联系好博物馆,父亲让儿子和我分别推着他和独轮车,去了队长的墓碑前唠叨。父亲扭过头对我的儿子说,做人不能忘本哪。当年,修好桥,老队长介绍我入的党啊”等可知,独轮车见证了父亲的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一直是“我们家”的独轮车,最后送到博物馆,要成为“我们大家”的独轮车,意味着这一精神的扩大和传承,深化了主题。从人物塑造看,由“我说,爸,咱们把车捐给博物馆吧,那里更具有珍藏和教育价值。父亲眼睛里闪出一道亮光,点了点头”可知,父亲同意把心爱的独轮车送到博物馆,体现了父亲的高远格局,突出了老一辈对优良传统的传承的希望。从表达效果看,由“父亲的忧郁,一天天在叹气中蔓延。我自然知道父亲忧郁的原因,他老人家一定在担心,那个心肝宝贝独轮车怎么办?我说,爸,咱们把车捐给博物馆吧,那里更具有珍藏和教育价值”可知,最后把独轮车送到博物馆,出人意料,并引发读者思考这一做法意义,能深入理解主题。答案:(1)D(2)B(3)①既能表现“我”对父辈们的尊敬之情,又强调铭记历史传承美德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父亲及前辈们,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回忆和现实交织穿插,内容上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④回忆和现实灵活穿插,使作品具有摇曳多姿之美,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合理。这是情节的突转;由“我们家”的独轮车到“我们大家”的独轮车,深化了主题;突出了老一辈对优良传统的传承的希望;出人意料,引发思考。(相反的观点,言之成理亦可)【点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文本一: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文本二: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最得意处,在为上郡太守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然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口出,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节选自黄淳耀《史记评论》)文本三: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注]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以武定天下者,有将兵,有将将。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注]司马温公,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击(A)刁(B)斗(C)士(D)吏(E)治(F)军(G)簿(H)至(I)明(J)军(K)不(L)得(M)休(N)息(O)然(P)亦(Q)未(R)尝(S)遇(T)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古代对不同阶层的人之死有不同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B.文中加点的词语“刁斗”“斥候”“部曲”分别是“夜间敲击用来巡更的器具”“侦察兵”“军队”的意思。C.“此固裨将之器”中的“固”与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意思不同。D.“不识之正行伍”“守兵之将”“蚓无爪牙之利”“辍耕之座上”中的四个“之”字的用法各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司马迁通过程不识的语言、匈奴的畏惧及士兵的态度,从侧面肯定了李广作为一个将领的才略。B.王夫之认为防守要警觉,进攻要机动;统率大部队要纪律严明,战前要作好详细周密的侦察。C.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时期名将,两人有不同的治军风格,各有长短,为此两人关系不睦。D.王夫之的《读通鉴论》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4)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②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5)黄淳耀对李广持贬低的态度,请归纳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击刁斗”,是动宾短语,之前省略了主语“程不识的军队”,其后要断开;“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是主谓句,结构完整,其后要断开;“然亦未尝遇害”中,“然”用在句首表转折,是阐述程不识治军的结果,要与前文断开。综上需要加句读的三处为CJO。译文:(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2)C.“意思不同”错误。“固”,本来。译文:这本来是副将的才能;“固”,本来。译文: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可见,两句中的“固”意思相同。故选:C。(3)C.“为此两人关系不睦”错误,于文无据,从“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可知,程不识客观阐述了自己和李广治军的不同之处,不能体现“两人关系不睦”。故选:C。(4)①“自便”,自由行动;“逐利乘便”,追逐小的胜利;“此以逐利乘便可也”,判断句;“覆”,覆灭。译文: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这用来追逐小的胜利是可以的,遇到大股敌人就会覆灭了。②“效”,效仿;“虽”,即使;“犹不败”,不至于失败;“鲜”,很少。译文:(如果)效仿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如果)效仿李广(的做法),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5)从“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可知,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从“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可知,他作战逐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从“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可知,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答案:(1)CJO(2)C(3)C(4)①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这用来追逐小的胜利是可以的,遇到大股敌人就会覆灭了。②(如果)效仿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如果)效仿李广(的做法),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5)①他缺乏对军队的必要约束,遇到突然袭击,无法抵御外敌;②他作战逐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③他无法统领大军,不注重防守,带兵策略有欠缺,不值得效仿。参考译文:文本一: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汉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等到出关攻打匈奴,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文本二:李广并没有大将的才能,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这用来追逐小的胜利是可以的,遇到大股敌人就会覆灭了。太史公叙述李广最称心得意的地方,是在李广做上郡太守时凭借一百骑兵抵抗匈奴数千骑兵,射死了对方的将领,解下马鞍无拘无束地躺在地上,然而这本来是副将的才能啊。至于庄严的军阵、整齐的军旗,进攻如怒风疾雨,后退如高山大岳,李广难道能做到吗?淮南王谋反的时候,只害怕卫青和汲黯却没听说提及李广。司马迁因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然而从行文中阅读,卫青和李广的优劣始终是无法掩盖的。文本三:太史公说:“匈奴人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愿意跟随从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司马光却说:“如果效法程不识,即使无功也不至于失败;如果仿效李广,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偏于一面的观点。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有人(善于)统兵,有人(善于)统将。做将军的,有(善于)进攻的有(善于)防守的,有人(善于)统率大部队,有人(善于)统率小部队。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这是善于)防守部队的大将。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人人能自由行动,(这是善于)进攻部队的大将。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周密,这是统率大部队的法则。不敲刁斗不警戒,简省军中文书,这是统率小部队的方法。(如果)队伍整齐严谨地去进攻敌人,那么会因敌方察觉到他们的动静而无功返回。如果简易地防守,那么敌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用简易的办法统率大部队,就会像手指和臂膀不能相互使动那样(指挥不灵)因而容易溃败。用严谨的作风统率小部队,就会被拘泥牵制自己陷入困境因而遭受失败。所以李广和程不识各有一长处。【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和舍弟题书堂杜荀鹤[注]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注]杜荀鹤(约846—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上下句是因果关系,兄弟们都知道努力上进,战乱中仍不废读书,故修缮读书堂,勤学以加强修养。B.颔联写山泉欢畅,溪竹送爽,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书堂周边环境的静谧清幽、舒适恬淡的特点。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内心悠闲自在,个性得以彰显。D.该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初读感觉平淡质朴,细品就会发现诗中蕴含着人生智慧,内涵丰富,耐人寻味。(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错,“凉”是触觉,可见除了视觉、听觉,还有触觉。故选B。(2)尾联“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意思是,与家人团聚是很好的事情,即便是不能家给人足。其中“盈仓”“满箱”运用借代手法,“盈仓”指粮食装满粮仓;“满箱”指的是钱财装满箱子。这两个词代指钱粮;而“何必”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的轻视,再联系上句“团圆便是家肥事”,可知诗人对亲情更加看重。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态度。“团圆便是家肥事”,“肥事”也是美事,诗人看重家人团圆,对家人团聚感到幸福快乐,表达了作者亲人团圆、共享天伦的快慰;结合诗歌题目“和舍弟题书堂”可知,也传达出对舍弟的劝慰与祝福之情;尾联既是对舍弟所说,也是对自己所说,既是用家人团聚的精神富足胜过物质富足劝勉舍弟,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表现诗人宁静自适之情。答案:(1)B(2)①运用了反问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满箱”和“盈仓”代指钱粮;②“何必”二字加强语气,表达了诗人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态度;③对家人团聚感到幸福快乐,也传达出对舍弟的劝慰与祝福之情;④劝勉舍弟,同时也是劝勉自己,表现诗人宁静自适之情。【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客至》中描写居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心境的诗句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2)《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3)兰(兰草、兰花),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来表情达意,如“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重点字:群)(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重点字:臾)(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重点字:溯)【点评】《赤壁赋》名句集锦: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整条东街蜿蜒曲折,青砖黛瓦的街上有着上层住人、下层作店的木结构二层楼房。清一色的木板门,以利坐店经商。南来北往的商人,鳞次栉比的街房,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大街不太热闹,但这里有当时享誉川东的交易大楼。登上交易大楼俯瞰,弯弯大楼的结构其实是三角形。楼房有三道拱门可以进出,随便选一道拱门进去,里面都()。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而今,整座城市拥有的六纵八横的宽阔街道将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拓展延伸。西大街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弯弯大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商业经济圈。傍晚时分的西大街游人如织,观景灯次第点亮,微风徐徐,满河尽是()、灯火闪耀。在这里,景城大道与金佛山景区相互映衬,体现了山与城的互动、人文与历史的交融。夏季的早晨和黄昏,宽阔的花山广场灯光闪烁,音乐裊袅,喷泉跃动,人们在广场上(),怡然自乐。(1)请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4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成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2)本题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解答时,学生要注意长句变短句的方法,主要有抽取法、分述法、解说法。(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比喻的特点,再结合语境分析作答。【解答】(1)第一空,结合语境“这里有当时享誉川东的交易大楼”,此处是说从拱门进去楼房里面宽敞明亮,可以用“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得开阔明亮。第二空,结合语境“微风徐徐”,此处是说微风吹拂下水面波纹荡漾的情形,可以用“波光粼粼”。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第三空,结合语境“广场灯光闪烁,音乐袅袅”“怡然自乐”,此处是说人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情形,可以用“载歌载舞”。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2)首先,可以提取原句的主干,“街上有木结构二层楼房”;然后,组织排列其他的修饰成分“青砖黛瓦”“上层住人”“下层作店”即可。故长句变短句为:街上青砖黛瓦,那些二层楼房是木结构的,上层住人,下层作店。(3)从“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可知,句中把繁华的“东街”比作“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表现人们对东街的珍爱之情。从“南来北往的商人,鳞次栉比的街房,农机厂、粮站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店,让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可知,商人、街房、农机厂、各种小店等让东街变得繁华。从“东街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成为南川城一颗璀璨的明珠”可知,经济的繁华让东街在南川城显得格外打眼,而璀璨的明珠发出的光芒也很耀眼,这是相似性之一;繁华的东街很有价值,明珠也很有价值,这是相似性之二。此处把繁华的“东街”比作“一颗璀璨的明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人们对东街的珍爱之情。答案:(1)①豁然开朗②波光粼粼③载歌载舞(2)街上青砖黛瓦,那些二层楼房是木结构的,上层住人,下层作店。(3)①句中把繁华的东街比作璀璨的明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商人、街房、农机厂、各种小店等让东街变得繁华,经济的繁华让东街在南川城显得格外打眼,璀璨的明珠发出的光芒也很耀眼,这是相似性之一。繁华的东街很有价值,明珠也很有价值,这是相似性之二。【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合同模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国际)范本
- 2024美食广场档口的经营合同
- 《吉林石化公司危险品仓储管理研究》
- 《可调控高效组合分级旋流器研究》
- 2024房屋买卖协议书合同
- 【附答案】A特种设备相关管理模拟考试题
- 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 (三)
- 2025届名著导读《简·爱》知识点及练习题
- 2025高考数学复习必刷题:直线的方程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中考物理第一次质检试卷(解析版)
- 《猫眼疮》ppt课件
- 喷涂喷粉制造工艺流程
- 变频器出厂检验报告及记录
- 应急响应流程各种图表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口算卡片制作
- 工作证明(通用)
- 政协提案关于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 红高梁模特队台词赵本山1997年春晚表演的小品剧本台词
- 班委会表格及职责说明
- 化工设计说明书
- 国内外深基坑工程研究现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