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整合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B.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C.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D.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C.跨媒介背景下的阅读会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使协同化程度加深,个体阅读逐渐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D.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A.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B.观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剧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词。C.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描绘自己看到的虾。D.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4)材料一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时,应该规避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你的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命若琴弦(节选)史铁生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①,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躜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窜出一只狐狸,仓惶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②,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无字的白纸……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老瞎子捡了些柴,打起一堆火。小瞎子渐渐有了哭声。老瞎子放了心,任他尽情尽意地哭。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雪停了③。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到老瞎子、小瞎子师徒二人都经历了人生的幻灭,受到重大打击:师父发现一生所求的药方原来是张白纸;徒弟心爱的女孩出嫁,对爱情的向往化为泡影。B.小说采用上帝视角来写作,不仅描写了师徒二人的语言、行动和外貌等,而且精细描写了师徒二人的心理活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师徒二人的对话短促简练,体现了小瞎子经历蚀骨悲痛后的绝望和挣扎,也体现了老瞎子对徒弟同病相怜的理解和彻悟人生后的坚定。D.小说大量运用“反复”手法,词语的重复、句子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等,作品通过这一手法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透露出哲学思辨色彩。(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B.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D.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3)小说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文中画线的三处对雪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这篇小说被誉为“生命的寓言”,请从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鉴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①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欧阳询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十二月己巳,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②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帝王。文中指唐太宗。②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B.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C.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D.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士,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也指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文中“学士”的意思是指前者。B.己已,干支纪日法,如苏轼《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六月丁丑”。C.少师,古代官名,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D.大理,指大理寺,为中央司法机构,长官为大理寺卿,次官为大理少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善于纳谏。遴选才学之士,临朝听政之暇,常在内殿与其讨论古人之言、过往之事,或是商量政务,有时直到夜半才结束。B.唐太宗见识超人。窦轨诬陷獠人反叛,请求征讨。唐太宗认为獠人只是偷窃,并非反叛,地方官员倘能施以恩德信义,他们自然归服,最终不许出兵。C.唐太宗重视人才。封德彝久未举荐贤能,理由是没有奇才,唐太宗告诫他,用人不可求全责备,应当取其所长,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说国内没有贤才。D.唐太宗处事周全。长孙顺德受贿事发,唐太宗反而赐予他绢帛,目的是以此羞辱他,令其反躬自省;如果顺德不知羞耻,则是禽兽,杀掉他也是无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②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5)唐太宗作为一代圣君,从弓矢事件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自贺陆游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2)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恍惚间,这气势,将我引向那个久远的大宋时代。很显然,我想到了、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仕途屡遭排挤的士大夫。庆历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陵郡被他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时,感慨万千,激动地泪水夺眶而出,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那是何等悲怆、震撼人心?这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如一股强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躲闪不及命运不公风调雨顺声名鹊起B.躲闪不及命途多舛政通人和声名鹊起C.防不胜防命途多舛风调雨顺飞黄腾达D.防不胜防命运不公政通人和飞黄腾达(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B.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C.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D.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是因为真菌有如此①,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才没有看到堆积如山的动植物残骸,所以说真菌在维护地球环境的清洁方面功不可没。生命进化中有许多不同有机体之间亲密合作或共生的故事,真菌是地球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共生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在大约5亿年前,真菌开始与植物合作,才让植物从水里爬上岸,在陆地上扎下根。数千万年前,()。今天,菌根真菌仍被超过90%的植物所依赖。菌根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但同时也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②。菌根真菌在“资源共享”的植物根系网中③,被称为“树联网”。(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B.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C.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D.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①《沁园春•长沙》,不仅记录了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青年学子们岳麓山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岁月,也记录了他们为实现革命理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矫健身姿。②百年征程,薪火相传。一代代新青年前赴后继,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0届118名毕业生奔赴新疆基层工作,建设边疆。神舟十二号发射背后,“80后”“90后”们兢兢业业,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才智。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00后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请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正联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纸质阅读到手机阅读、社交阅读等网络阅读,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记录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阅读以不同媒介为载体的信息,首先应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运用对语言的影响,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从本质上看,“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判断、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如何抵御多元媒体对教学的干扰问题。新媒介的引入可以增加信息容量,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拓宽学生的阅读与交流空间,但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目前虽然还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广大师生能积极面对时代发展给语文的“教”与“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拓宽跨媒介视野,创造性地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编自任明满、郑国名、王彤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实施策略与挑战》)材料二: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VR诵经典”古诗词虚拟现实体验等数字阅读的多媒介互动展示,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读者开始习惯于多种媒介同时呈现在一个页面上,与阅读传统文字印刷的文本相比,阅读时读者眼球的转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所谓协同化,实质上就是个体阅读逐步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过去我们说阅读是很个体化的,一个人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地方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在阅读之前,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那么如果某一个平台不推送某本书的相关信息,你还会不会关注它?这是不是影响了你的阅读习惯?当阅读入口开始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开放自己的“书架”,别人就可以看到你对这本书的批注,同理,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圈阅,这会不会影响你的阅读认知呢?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在跨媒介阅读中,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然而,“跨”之后如何成功地阅读才是关键,要知道,语文课中基于影视作品的跨媒介阅读和一些地区开展的影视教育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跨媒介里面有很多元素,戏剧有戏剧表现语言,绘画有绘画表现元素,数字艺术更是元素众多,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的。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跨媒介阅读不止于阅读浏览不同媒介信息,更要聚合思维和思想,形成新的跨媒介阅读知识图谱。(摘编自吴钟铭《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什么》)材料三: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面对新媒介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掘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应该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纳入自己的内容体系。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参与度高、自主性强、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增添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剧《水浒传》,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电视剧的热潮。而在网络方面,有专以讨论《水浒传》及其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的贴吧,将解读的权力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摘编自张砚妮《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跨媒介阅读通过跨越整合传播介质,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B.多元媒介对教学造成了许多干扰,可见开展跨媒介阅读实践活动面临严峻挑战。C.在跨媒介阅读中,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D.麦克卢汉强调新媒介兴起背景下的阅读不会完全抛弃传统媒介,更不会使其消亡。(2)根据相关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够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B.跨媒介阅读应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及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C.跨媒介背景下的阅读会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使协同化程度加深,个体阅读逐渐发展成为社交型阅读。D.在跨媒介阅读中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跨媒介学习的一项是AA.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学生将这首词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出来。B.观看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给剧中人物写一段颁奖词。C.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齐白石的名作《虾》,学生用诗歌的形式描绘自己看到的虾。D.看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写剧本大纲。(4)材料一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在进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时,应该规避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你的建议。【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1)C.“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说法绝对,原文“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只是条件之一。故选C。(2)D.“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文无据,原文“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说的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的形态比较容易形成。故选D。(3)A.《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词,与“散文化的语言”同属于文字媒介,不属于跨媒介学习。故选A。(4)第一段,首先指出“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阅读文本的生产、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样的时代背景,然后指出“阅读媒介多样化趋势不可阻挡,这一发展趋势给传统的以纸质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再针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提出“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加入学习任务群,使之正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一中心论点。第二段,首先解释“媒介”和“阅读”两个概念,再阐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然后第三段,段首语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分析“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展开方式。第四段,“‘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聚焦时代发展的前沿,彰显语文学科的自我成长,意义重大,但在当下的教育情境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的开展,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重点阐述面临的挑战。第五段,“‘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指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5)由材料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但这里所说的‘媒介素养’不是新闻传播学范畴的,而是语文学科范畴的‘媒介素养’”可知,要避免培养成新闻学素养;由材料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可知,要规避海量的跨媒介信息对学生的认知造成的困扰;由材料一“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如果一味追求媒介的丰富,追求声、光、电的交响,而忽略了阅读的主体内容,则得不偿失”可知,要规避声、光、电等媒介对学生的干扰;由材料二“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跨媒介阅读不能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态改变。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可知,要规避只注重表面形态改变的做法;由材料二“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这种分拆和关联背后,实际上是分类思想,先分类再建立关联,然后重新将关联以后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一种思想,让阅读成为一个体系”可知,避免不同的媒介元素的混同。答案:(1)C(2)D(3)A(4)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一﹣跨媒介阅读的趋势不可阻挡,“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②接着阐释“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内涵,指出“跨媒介习读与交流”活动应该围绕言语活动展开;③然后论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面临的挑战;④最后展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5)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核心仍然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避免培养成新闻学素养。②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规避海量的跨媒介信息对学生的认知造成的困扰。③规避声、光、电等媒介对学生的干扰,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④跨媒介阅读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要规避只注重表面形态改变的做法。⑤要注意对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避免不同的媒介元素的混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命若琴弦(节选)史铁生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漫天大雪①,灰暗的天空连接着白色的群山。没有声息,处处也没有生气,空旷而沉寂。所以老瞎子那顶发了黑的草帽就尤其躜动得显著。他蹒蹒跚跚地爬上野羊岭,庙院中衰草瑟瑟,窜出一只狐狸,仓惶逃远。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我告诉他等我回来。”“不知道他干嘛就走了。”“他没说去哪儿,留下什么话没?”“他说让您甭找他。”“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明白。众人劝老瞎子留下来,这么冰天雪地的上哪去?不如在野羊坳说一冬天书。老瞎子指指他的琴,人们见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个人。他说得去找他的徒弟。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②,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无字的白纸……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已无力反抗。老瞎子捡了些柴,打起一堆火。小瞎子渐渐有了哭声。老瞎子放了心,任他尽情尽意地哭。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小瞎子哭了几天几夜,老瞎子就那么一声不吭地守着。火光和哭声惊动了野兔子、山鸡、野羊、狐狸和鹞鹰……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看一回。”“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老瞎子把篝火拨得更旺些。雪停了③。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懂了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你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写到老瞎子、小瞎子师徒二人都经历了人生的幻灭,受到重大打击:师父发现一生所求的药方原来是张白纸;徒弟心爱的女孩出嫁,对爱情的向往化为泡影。B.小说采用上帝视角来写作,不仅描写了师徒二人的语言、行动和外貌等,而且精细描写了师徒二人的心理活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C.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师徒二人的对话短促简练,体现了小瞎子经历蚀骨悲痛后的绝望和挣扎,也体现了老瞎子对徒弟同病相怜的理解和彻悟人生后的坚定。D.小说大量运用“反复”手法,词语的重复、句子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等,作品通过这一手法及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透露出哲学思辨色彩。(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B.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的可爱和他的自不量力不切实际。C.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D.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3)小说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文中画线的三处对雪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这篇小说被誉为“生命的寓言”,请从这一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鉴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环境描写在文中的运用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在通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解答】(1)B.“不仅描写了师徒二人的语言、行动和外貌等,而且精细描写了师徒二人的心理活动”错误,文中没有描写小瞎子的外貌,也没有对小瞎子心理的精细描写。故选B。(2)A.正确。B.“不切实际”表达有误,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哪怕他身有残疾。C.“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表达错误,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悲凉,而是坚韧的毅力、对生命过程执着的追求和美好的期盼,是强烈的生存动力。D.“流毒深远”错误,“无字的白纸”是生活的希望,给了代代师徒生活的目标。所以“流毒深远”是错误的。故选A。(3)①开头“漫天大雪”描写雪景渲染了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凄凉的氛围,为老瞎子艰难的处境和灰暗的心境营造了气氛。②第二处“茫茫雪野”与“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瞎子在天地间的渺小,突出老瞎子寻找徒弟、寻找生命的意义的艰辛,也表现了老瞎子对徒弟的关怀。③第三次“雪停了”与“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鹞鹰在平稳地滑翔”相应,恶劣环境趋向平稳,暗示人物的心情也趋向平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既然被誉为“生命的寓言”,说明本文蕴含着生命的哲理,根据文意分析出其中的哲理即可。如文章的标题既有深刻的内涵,“命若琴弦”,把生命比作琴弦,只有用心去弹奏,才能奏出生命的华章。再如,老瞎子的师父、老瞎子、小瞎子,三代人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都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苦苦地挣扎,不懈地探索。又如,本文的语言富于哲理性,“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等,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等等。只要分析得合情合理即可。答案:(1)B(2)A(3)①开篇“漫天大雪”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的氛围,暗示老瞎子人生信念幻灭的绝望心境。②“茫茫雪野”突出人的渺小、孤单,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此时的迷茫,老瞎子在雪野中寻找徒弟,也是在重寻人生的意义;雪野茫茫,也衬托出师父寻找徒弟的艰辛,烘托出了师父对徒弟的关心。③“雪停了”暗示人物心境逐渐平复,也是情节的过渡处。(3)①小说标题“命若琴弦”有深刻的哲理:人生的目标可能是虚无的,但必须要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将生命的琴弦拉紧,才能拥有人生的意义,奏出生命的乐章。②小说的人物具有概括性,三代瞎子命运相似,暗示人物共通的命运和相似的生存境遇。③语言具有寓言性,如用琴弦喻人生,“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等,这些话蕴藏深刻的哲理,暗示人生须有目标,生命才能持续。④那张无字的白纸药方也具有“生命的寓言”性质,通过它,老瞎子懂得了师父当年说的话,对生命有了透彻的理解,同时,这张药方也让小瞎子重燃了活下去的希望。⑤师父寻找徒弟的艰辛,突显了老瞎子作为师傅的责任以及对徒弟同命相怜的善良。⑥小说中“雪停了”,所以“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像一面闪光的小镜子”:多大的雪,终有停的时候;多大的坎儿,终会过去。雪停了,太阳终究会出来,从侧面预示着小瞎子在万念俱灰后又重新获得活着的支撑,暗示人物心境逐渐平复,后文写小瞎子重树生命的目标也就顺理成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①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欧阳询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十二月己巳,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②反,请发兵讨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许。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壬申,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帝王。文中指唐太宗。②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B.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C.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D.獠依阻/山林时出鼠窃/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安可轻动干戈/渔猎其民/比之禽兽/岂为民父母之意邪/(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学士,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也指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文中“学士”的意思是指前者。B.己已,干支纪日法,如苏轼《石钟山记》中“元丰七年六月丁丑”。C.少师,古代官名,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D.大理,指大理寺,为中央司法机构,长官为大理寺卿,次官为大理少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唐太宗善于纳谏。遴选才学之士,临朝听政之暇,常在内殿与其讨论古人之言、过往之事,或是商量政务,有时直到夜半才结束。B.唐太宗见识超人。窦轨诬陷獠人反叛,请求征讨。唐太宗认为獠人只是偷窃,并非反叛,地方官员倘能施以恩德信义,他们自然归服,最终不许出兵。C.唐太宗重视人才。封德彝久未举荐贤能,理由是没有奇才,唐太宗告诫他,用人不可求全责备,应当取其所长,自己无知人之明,不能说国内没有贤才。D.唐太宗处事周全。长孙顺德受贿事发,唐太宗反而赐予他绢帛,目的是以此羞辱他,令其反躬自省;如果顺德不知羞耻,则是禽兽,杀掉他也是无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②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5)唐太宗作为一代圣君,从弓矢事件中获得了什么启示?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理由。【解答】(1)“山林”为“依阻”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以恩信”为“抚”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句意:獠人倚仗山林之险,不时出外偷窃,这是他们的习俗。州郡长官如能以恩德信义安抚(獠人),(他们)自然相率归服,岂能轻易动用武力,掠夺其人,视他们为禽兽,(这)难道是为民父母的本意吗!故选B。(2)A.“文中学士的意思是指前者”错误,文中“学士”指后者。故选A。(3)B.“窦轨诬陷獠人反叛”错误。所谓“诬陷”,是指明知事实并非如此,却为达到个人目的,有意诬告陷害。从原文“益州大都督窦轨奏称獠反”中看不出窦轨是有意诬告陷害;至于唐太宗认为獠人只是“鼠窃”,州郡长官应当“抚以恩信”,而不应轻易动用武力,这正是太宗见识超过常人之处,从这里也推不出窦轨的上奏是诬陷獠人的结论。故选B。(4)①“御”,统治;“存恤”,慰问救济;“其实”,古今词,指慰问救济的实际。句意:我凭诚信统治万民,不愿徒有慰问救济之名而无恩惠之实。②“或”,有时;“公辈”,你们;“副”,与……相符。句意:常常思考治国之道,有时直到夜深才睡。您等也应恪尽职守,与我的心意相符。(5)根据“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可知,唐太宗认为天下事务繁多,自己不能全部知晓,更应虚心求教。根据“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可知,唐太宗命令五品以上京官在中书内省轮番值宿;多次召见值宿官员,询问民间疾苦、政事得失。答案:(1)B(2)A(3)B(4)①我凭诚信统治万民,不愿徒有慰问救济之名而无恩惠之实。②常常思考治国之道,有时直到夜深才睡。您等也应恪尽职守,与我的心意相符。(5)第一问:天下事务繁多,自己不能全部知晓,应虚心求教。第二问:①命令五品以上京官在中书内省轮番值宿;②多次召见值宿官员,询问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参考译文:太宗在弘文殿聚集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共二十多万卷,又在殿旁设置弘文馆,精心挑选天下闻名的博学之士虎世南、褚亮、欧阳询等人,命他们以原官身份兼任学士,隔日到宫中值宿,(太宗)临朝听政之暇,(将其)召入内殿,讨论前人之言、以往之事,商讨政务,有时直至夜半才散。甲申,民部尚书裴矩上奏:“遭受突厥侵凌的百姓,请(朝廷)赐予每户一匹绢帛。”太宗说:“我凭诚信统治万民,不愿徒有慰问救济之名而无恩惠之实。各家户口有大有小,怎能同样赏赐呢!”于是根据人口确定赐予标准。十二月二日,益州大都督窦轨上奏称獠人谋反,请求发兵征讨他们。太宗说:“獠人倚仗山林之险,不时出外偷窃,这是他们的习俗;州郡长官如能以恩德信义安抚(獠人),(他们)自然相率归服,岂能轻易动用武力,掠夺其人,视他们为离兽,(这)难道是为民父母的本意吗!”最终没有答应。太宗对裴寂说:“近来很多人上书进言,议论政事,我(将奏章)都贴在房屋壁上,可以进出观看,常常思考治国之道,有时直到夜深才睡。您等也应恪尽职守,与我的心意相符。”太宗命封德彝举荐贤能,很久没有推举。太宗诂问何故,(封德彝)回答说:“并非(我)不尽心尽力,只是如今没有奇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如同用物,重在各取每人的长处,古代治国安定清平的君主,难道是向其他朝代借用人才吗?你正应忧虑自己不能了解(贤才),怎能抹杀一国之内的贤才呢!”壬申,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璃说:“我少时喜好弓箭,得到十几张良弓,自认为没有超过(它们)的了,近来给制弓的人看,(他们)竟然说‘都不是优质的木材’。我问这样说的缘故,制弓者说:‘心不直,脉理就都弯曲,弓力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是笔直向前。我这才醒悟从前辨析不精。我凭弓箭平定天下,对弓箭的认识尚且不足,何况天下事务繁多,哪能全部知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京官在中书内省轮番值宿,多次召见,询问(他们)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长孙皇后堂叔)接受别人赠送的绢帛,事情败露,太宗说:“长孙顺德如果能对国家有益,我与他共享府库的资财,何必贪财到如此地步呢!”太宗仍然爱惜他有功,没有治罪他,只在朝廷赏给他几十匹绢帛。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反法律,接受贿赂,罪不可赦,为何还赐给他绢帛?”太宗说:“他有人性,得到赐绢的侮辱,比受刑还重;如果不知愧耻,(不过)是一离兽罢了,杀他又有什么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自贺陆游胎发茸茸绿①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②,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③非俗吏,已开九秩④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⑤第二春。【注】①绿:宋代六品、七品官员着绿色官服。②同社:志趣相同的人。③六鳌:神话中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因为六只大龟负载始峙而不动。④九秩:九十岁。⑤开禧:南宋宁宗时的年号,当时韩侂胄渐掌大权,于开禧二年北伐,得到时年81岁的陆游的支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胎发茸茸”言年龄之小,“绿映巾”写为官之貌,首句描绘了自己年轻出仕时的形象。B.“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看似平常的话语中暗含着失落叹惋之情。C.三、四句回忆当年曾与志趣投合的高官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的情景。D.“非俗吏”与“是陈人”对仗严密整齐,通过今昔对照,也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2)本诗以“自贺”为题,“贺”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B.“失落叹惋之情”错。“归耕”一词表明诗人晚年归家田居的境况,表明诗人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故选B。(2)首联后句是说诗人晚年回归乡村田居的境况,“归耕犹是太平民”意思是诗人回到家后过着躬耕田园的生活,做一个太平自在的农民,表达诗人对自己晚年过着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的满意、满足。颔联,“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意为任职期间,和志趣相同的高官在一起饮酒享乐,与定邦安国的将军比邻而居。颈联,“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意为,诗人说自己也曾经不是平凡的官吏,但是现在却已经是归耕田园的旧人了。“非俗吏”与“是陈人”,今昔对照,流露出诗人盛时不再的感慨。中间这两联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对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尾联,“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写诗人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又可以看到北伐成功后,朝廷迎来自己的兴盛。尾联表达了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期待能够收复失地的高兴、期盼之情。答案:(1)B(2)①对归乡生活的满足之情。诗人回归乡村之后,对自己太平、安适、自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②对过去辉煌的自豪之感。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国家的股肱之臣,与担负大任的文官武将志同道合,交往密切,不禁引以为豪,心潮澎湃。③高兴、期盼之情。尾联写诗人听闻朝廷北伐抗金的消息后高兴不已,期待能够收复失地,于是饮酒自乐,甚至与梅花相约在收到胜利的消息后醉酒庆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重点字:慨)(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重点字:呕、哑、嘲、哳)(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至)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恍惚间,这气势,将我引向那个久远的大宋时代。很显然,我想到了、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仕途屡遭排挤的士大夫。庆历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陵郡被他治理得,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时,感慨万千,激动地泪水夺眶而出,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那是何等悲怆、震撼人心?这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如一股强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躲闪不及命运不公风调雨顺声名鹊起B.躲闪不及命途多舛政通人和声名鹊起C.防不胜防命途多舛风调雨顺飞黄腾达D.防不胜防命运不公政通人和飞黄腾达(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B.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C.这个时间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D.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出。(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应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主要语病是语序不当和句子成分残缺,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应了解修辞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1)“躲闪不及”:来不及躲闪,形容对方来的很快。“防不胜防”:形容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语境中形容“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来的太快,来不及躲闪,而不是多的不能防备,应填“躲闪不及”。“命运不公”:形容命运中的不公平。“命途多舛”: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语境中形容“官运不济的滕子京”,与“官运不济”相对,选“命途多舛”更合适,形容他一生坎坷,屡受挫折。“风调雨顺”: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政通人和”: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语境中形容“巴陵郡被他治理”得很好,而不是形容自然条件适合弄湿,应填“政通人和”。“声名鹊起”:意思是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飞黄腾达”: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语境中形容“岳阳楼、滕子京”的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应填“声名鹊起”。故选B。(2)“他单薄的身躯,喷薄而出”搭配不当,AC没有修改,排除AC。“这个时间的声音”中的“这”在文中为前指,指的是滕子京的“仰天长叹,连发数十声”,句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谓语与它搭配,应改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排除B。故选D。(3)比喻的构成:本体是“《岳阳楼记》的影响”,喻词是“如”,喻体是“一股强劲的湖风”;表达效果是:二者具有看不见、但都能让人感受得到、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相似点,运用比喻修辞,把《岳阳楼记》的影响这无形的东西,用不可见但可感知的风比喻出来,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答案:(1)B(2)D(3)把《岳阳楼记》的影响比作“强劲的湖风”,二者都看不见摸不着,但都能让人感受得到,留下深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人防工程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企业健康管理与职工福利合同3篇
- 2024年简约室内装潢协议
- 2024年标准企业车辆租赁合同模板一
- 2024年长途客运与货运联运合同3篇
- 企业信息安全5篇范例
- 2024年车位买卖与租赁的综合合同
- 2024薪资保密制度与员工职业发展及培训计划合同3篇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JavaEE编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传感器及其信息融合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GF-2000-0203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 钢箱梁计算分析与案例详解
- 苯酚及酚类37张课件
- 202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医联体医院)
- DB12T 693-2016 天津市文书类电子文件数据存储结构规范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其他费用和相关费用的规定
- 矿业煤矿企业NOSA安健环风险管理体系推行工作指南(2022版)
- 新项目开发商业计划书模板ppt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林业标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收费依据及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