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英杰学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②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③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④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⑤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⑥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⑦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在西洋是一个有很明确指向的概念,而在中国这一概念包含的范围则很含混。B.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能涉及无穷多的人的一张网络。C.材料所谈及的“断亲”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D.可以预期,00后的年轻人结婚成家以后,必将唤起新的亲缘,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先生“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西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即“团体格局”。B.“家庭独立”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成正比,与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成反比。C.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所以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D.当今社会教育的内卷严重地压榨了年轻人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年轻人“断亲”的一个重要原因。(3)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吴局长把众多微信群中的“工作群”置顶,然后才是“家族群”“同学群”等等。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B.因为老宅拆迁,本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拆迁费用分割问题而导致关系恶化,亲情隔断,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C.王同学和李同学的家长为教育孩子等问题而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D.浙闽有的地方在富裕起来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强了大家族之间亲缘的交往。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亲缘唤醒”是解决当前“断亲”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有哪些方法可以“唤醒”逐渐疏远的亲缘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2.(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雪莲花儿开乔正芳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③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都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险峻,特别是最后一站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跃的“孤岛”。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各种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⑩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⑪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⑫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度呢!⑬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⑭吃完饭,战士们集体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⑮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⑯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⑰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似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绽放……⑱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⑲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⑳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动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展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㉑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花儿般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自己的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㉒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㉓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原载《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拗,这点从后文她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可以得到印证。B.文中“一个戴眼镜的战士”是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C.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是一段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了坚守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形象。D.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如从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都属于细节描写。B.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C.文中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蹈的描写,不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展现杨灿灿的曼妙舞姿,而且,四字短句,也能使音韵和谐。D.第⑥段写看到“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了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形象。(3)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联系《百合花》的内容,分析两篇文章的标题的含义。(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钱人以鱼品以爵巴,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即土地神,古人常将“社稷”连用,作为国家的代称。文中“社”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B.昆弟,即兄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自己离开他。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于帝王处,一授予诸侯或功臣。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D.四夷,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本文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四夷”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选的一项是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父老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管理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B.陈平仕途坎坷,侍奉两主均不顺利。侍奉魏王,为魏王献计却不被采纳;侍奉项王,而项王任人唯亲,不得重用;最终归附能够用人的汉王。C.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D.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②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5)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站在凤凰山下的荒野中,遥望西北,相去咫尺的长城沉浸在暮霭中,此刻,该还有①的游人吧?我禁不住朝那边呼喊起来,喊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暮色中一波接一波地传送。少顷,又一波接一波地回过来。那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的声波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气息。我站在大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靠得这样近,几乎一踮脚、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这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鬼使神差?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②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在它们对视的眼波中,有倾慕,有祝福,有幽怨的诉说和相濡以沫的厮守。但绝对没有嫉妒,因为它们本身太强大了,有足够的自信,而嫉妒在本质上只属于弱者。长城和运河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原始形态展示在你的面前,让你在惊悸中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大家常挂在嘴边。“百步”只是一种比较虚的说法。饭后适当散散步,对于大多数健康的人来说,有助放松心情,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所以一直被视为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不过,①。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不要马上散步,最好饭后休息二三十分钟,再开始散步较为适宜。如果饭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②,对于一些体质较差甚至是多病的人来说,最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在北方的冬季,③,有些人在餐厅进餐时吃得红光满面,大汗淋漓,如果饭后匆忙离开,在外面瑟瑟的寒风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组织中的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风寒头痛,甚至可能加大心脏的供血负担。这种情况下,我们更不建议“饭后百步走”。(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小明出了大门,小强忙催促道:“我们快走吧,要迟到了!”B.刘老师对小明说:“要记住,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C.既然我们话不投机,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各回各家吧!D.对我们的警告,请不要置若罔闻,要积极配合,而不是逃避。(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记忆中的乡愁,是苍翠竹林中的驻足流连,是玩伴嬉戏的愉悦,是父母倚门唤儿的温暖,是邻里守望互助的温情……点点滴滴,融入骨血,伴我成长,难以忘怀。材料二:杭侃先生在《永远的三峡》中写道:“多年以后回到我们家乡的时候,都希望能够看到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还遗留着什么东西,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我们会有一种失落感,我们和原来的故乡就缺少了沟通的纽带。”你记忆中的乡愁是一份怎样的情愫,有怎样的故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与同学分享你的美丽乡愁。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英杰学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②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③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④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⑤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⑥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⑦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家庭”在西洋是一个有很明确指向的概念,而在中国这一概念包含的范围则很含混。B.中国人的亲属关系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能涉及无穷多的人的一张网络。C.材料所谈及的“断亲”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D.可以预期,00后的年轻人结婚成家以后,必将唤起新的亲缘,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费孝通先生“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西洋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即“团体格局”。B.“家庭独立”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成正比,与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成反比。C.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所以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D.当今社会教育的内卷严重地压榨了年轻人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年轻人“断亲”的一个重要原因。(3)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BA.吴局长把众多微信群中的“工作群”置顶,然后才是“家族群”“同学群”等等。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B.因为老宅拆迁,本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拆迁费用分割问题而导致关系恶化,亲情隔断,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C.王同学和李同学的家长为教育孩子等问题而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D.浙闽有的地方在富裕起来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强了大家族之间亲缘的交往。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亲缘唤醒”是解决当前“断亲”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请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谈谈有哪些方法可以“唤醒”逐渐疏远的亲缘关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梳理。(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答】(1)D.“必将唤起新的亲缘,传统的亲缘关系也会复原如初”错,材料二的表述是“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可见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D。(2)C.“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错,材料二表述是“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原文并未肯定地说“重要地多”;“所以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强加因果,原文并未在对比中得出因果关系,原文仅表述为“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故选:C。(3)A.“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提及的‘差序格局’”错,原文表述是“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可见,吴局长将工作群置顶,最后是亲属群,不符合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B.正确。C.“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错,原文表述是“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见原文并未说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替代,只是说关系“逐渐拉远”;D.“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错,由个例浙闽地区新建祠堂现象推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对亲缘关系的依赖太牵强,原文表述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故选:B。(4)材料二第①段“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的现象,并提出“断亲”含义“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第②至⑤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最后一段“还有一个变化是……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对“断亲”现象进行了预测。(5)“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以看出因为教育问题导致亲情疏远,对策就是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从教育内卷中走出来,使青少年有更多时间进行亲情交流;“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由此可以得出让青少年走出网络世界,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亲戚相处交往;“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由此可以得出,人们要利用空暇时间、节假日等走亲串友,增进亲戚之间的感情;从整个社会分为来看,上至国家,下至街道社区、学校等机构都要重视亲情宣传教育,营造亲情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亲族关系。答案:(1)D(2)C(3)B(4)材料二首先谈及当前社会亲戚关系式微的现状,并简单阐释了“断亲”的含义;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断亲”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就“断亲”这一现象的可能性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5)①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双减”政策,使广大青少年有更多的时间与亲戚交往。②年轻人应该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改掉自己的交往惰性,多与亲戚交流。③珍视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利用这些节假日进行走亲访友、祭祀祖先等活动,增进亲戚间感情。④社会、学校等各团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扬有关家族、亲缘交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亲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二)现代文阅读Ⅱ2.(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雪莲花儿开乔正芳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③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都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险峻,特别是最后一站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跃的“孤岛”。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各种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⑩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⑪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⑫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度呢!⑬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⑭吃完饭,战士们集体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⑮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⑯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⑰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似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绽放……⑱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⑲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⑳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动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展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㉑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花儿般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自己的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㉒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㉓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原载《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拗,这点从后文她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可以得到印证。B.文中“一个戴眼镜的战士”是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C.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是一段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了坚守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形象。D.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如从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都属于细节描写。B.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C.文中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蹈的描写,不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展现杨灿灿的曼妙舞姿,而且,四字短句,也能使音韵和谐。D.第⑥段写看到“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了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形象。(3)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联系《百合花》的内容,分析两篇文章的标题的含义。(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学类文本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标题内涵的能力。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可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即可。结尾语段作用如下: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卒章显志);呼应开头或题目,使结构严谨完整;深化主旨或升华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解答】(1)A.“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拗”理解有误。阅读文本可知,杨灿灿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并非因为性格执拗,而是作为一名文艺兵的对工作职责的坚守,对战友的热爱。故选A。(2)B.“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从故事情节上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故插叙减缓了叙述节奏。使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从而避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故“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故选B。(3)《百合花》:首先,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纯洁美丽。本文的题目“百合花”是以借代的手法指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表面上看,由“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可知,“百合花”指的是被子上“百合花”图案,这是新媳妇结婚时的被子,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百合花的纯洁清新美好好像只与新媳妇有关;其实,百合花的特点与小说中其它人物的性格,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关联的。深层义:由“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分析可知,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从小说主旨看: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百合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雪莲花儿开》:“雪莲花儿开”做标题,可谓一语双关,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着身体、心理的痛苦全情为雪山上哨兵送出慰问的真诚情感和可贵的品质有如雪莲一样圣洁。雪莲花象征着纯白的爱、有边疆战士对祖国的爱,有作为老班长的杨灿灿对边疆战士的爱,这些如同雪莲花一样、坚韧、纯洁、给人们带来希望,也是圣洁的象征。小说主旨: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4)情节角度:此结尾情节与前文的情节关联性:与前文的内容第①段“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主题角度:这样的结尾情节安排是典型的卒章显志的结尾。阅读文本可知,此小说内容刻画一群在雪山坚守的可爱的战士苦守环境恶劣的哨卡,即使这样,他们给杨灿灿送去满满的感动,如今杨灿灿忍着丧子之痛,上雪山哨所来慰问,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为战友跳舞,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充分表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主题。人物角度:小说围绕杨灿灿到月牙巅慰问,大男孩们拿出宝贝招待她,吃饭完后她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跳古典舞。结尾交代前天他六岁的儿子在四川医院病逝,这样的结尾情节安排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从而刻画一个女文艺兵的对部队、对战友、对家国的热爱。手法角度: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的结尾,从记叙手法上看,文章在最后结尾补叙“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给读者内心带来强烈感动、震撼,引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答案:(1)A(2)B(3)《百合花》中以“百合花”为题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新媳妇那床“百合花”的新被子;二是比喻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那“百合花”一般纯净美好的情感和品质。本文的标题“雪莲花儿开”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着身体、心理的痛苦全情为雪山上哨兵送出慰问的真诚情感和可贵的品质有如雪莲一样圣洁。(4)①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给读者内心带来强烈感动、震撼,引发读者想象和思索。②与前面设置的伏笔形成照应,使情节更完整。与文章第①段“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交代了原因,使情节更完整更合理。③突出人物形象。杨灿灿在退伍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去雪山哨所慰问,给更多的“大男孩”们送去快乐。表现了一个女文艺兵的对部队、对战友、对家国的热爱。④凸显文章主题。一群在雪山坚守的可爱的战士曾经带给杨灿灿感动,今天杨灿灿忍着丧子之痛,上雪山哨所来慰问,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为战友跳舞,感动了所有人。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丞相平者,少时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汉王疑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钱人以鱼品以爵巴,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B.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社,即土地神,古人常将“社稷”连用,作为国家的代称。文中“社”是“祭祀土地神”的意思。B.昆弟,即兄弟,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此处陈平意在说明项羽任人唯亲,所以自己离开他。C.剖符,古代帝王封赏诸侯或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于帝王处,一授予诸侯或功臣。后因以之称分封、授官。D.四夷,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本文与孟子所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四夷”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选的一项是DA.陈平少好读书,自小胸怀大志。他年轻时主持分配祭肉,父老夸赞他;他却说,有朝一日让他管理天下,他也能像今天分肉一样出色。B.陈平仕途坎坷,侍奉两主均不顺利。侍奉魏王,为魏王献计却不被采纳;侍奉项王,而项王任人唯亲,不得重用;最终归附能够用人的汉王。C.陈平智慧过人,善于化危为机。他从容应对他人的恶意中伤,重获刘邦信任;他精研时局,分析刘、项二人各自的优劣,并向刘邦献上灭楚之策。D.陈平品行高尚,受封不忘初心。刘邦要封他为侯,他却推辞说若是当初没有推荐魏无知,也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刘邦夸赞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②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5)在陈平的分析中,刘邦为人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句意: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必定会自相残杀。汉王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必然的。“出捐”的意思是“拿出”,是句子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内”是“相诛”的状语,两者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故选:C。(2)B“文中特指项氏的宗族”错误。由“妻之昆弟”可知,“昆弟”在本文中指的是项羽妻家的兄弟。故选:B。(3)D.“推荐魏无知”错误。由“非魏无知臣安得进”可知,应是魏无知推荐陈平。故选:D。(4)①“诚”,如果;“去”,去掉;“袭”,合并;“指麾”,挥手示意,这里用来形容平定天下十分容易。译文:如果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合并双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之间就能平定了。②“既”,已经;“益”,渐渐;“明习”,通晓熟习;“决”,判决;“狱”,诉讼案件。译文:孝文皇帝已经渐渐通晓熟习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之中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5)由“闻汉王之能用人……尽护诸将”“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可知,刘邦为人的优点是“知人善任,封赏功臣时慷慨大方”;由“大王慢而少礼”可知,刘邦为人的缺点是“对人傲慢,缺少礼节”。答案:(1)C(2)B(3)D(4)①如果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合并双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之间就能平定了。②孝文皇帝已经渐渐通晓熟习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之中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2)优点:知人善任,封赏功臣时慷慨大方。缺点:对人傲慢,缺少礼节(或不知礼节)。参考译文:陈丞相陈平,年轻时喜欢读书。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担任主持分割祭肉的人,分割肉食很公平。父老说:“好啊,陈家的孩子担任主持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我能够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诋毁陈平,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见责问陈平说:“先生侍奉魏王不成,便去侍奉楚王却离开,如今又来跟随我四处奔走,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的吗?”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去侍奉项王。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听说汉王能够重用人才,所以归附大王。如果我的计谋有值得采用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请允许我将封赏交回官府,能够辞职回家。”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于是不敢再说什么了。汉王对陈平说:“天下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王为人,谦恭有礼,爱护他人,清廉有节操、喜欢礼仪的士人多归附他。到了论功行赏、授爵封邑时,却又吝啬这些封赏,士人也因此不愿归附他。如今大王傲慢又缺少礼仪,清廉有节操的士人不来归附;但是大王能够用爵位、封邑厚待他人,那些没有节操、好利无耻之人又多归附汉王。如果谁能去掉双方的短处,合并双方的长处,那么天下挥手之间就能平定了。大王如果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施行反间的计谋,离间楚君臣,让他们互生怀疑之心,项王为人猜忌多疑,听信谗言,他们必定会自相残杀。汉王可趁机发兵攻打他们,击败楚军是必然的。”汉六年,皇上与陈平剖符,世代不断绝,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入朝为官呢?”皇上说:“像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孝文皇帝即位。孝文皇帝已经渐渐通晓熟习国家大事,在一次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之中判决的诉讼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惭愧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又是谁?”陈平说:“陛下若问判决的诉讼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主管的是我!陛下不知道我才能低下,让我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安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亲近依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于是称赞他回答得好。(二)古代诗歌阅读4.(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分析】(1)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要求,依照题干所说的比较内容,回顾旧知,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通读全诗,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歌语言风格的异同;【解答】(1)B.“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误;第三四句的意思是田塍犹如一条线,白水波光粼粼,并非“蜿蜒起伏,时隐时现”;(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律诗,诗歌中间两联严格对仗,且采用典故抒发知己凋零的孤独之感,运用比喻表达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的豪情,语言平稳典雅;本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与农人热闹的劳动生活,遣词造句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如“花草齐”“燕子飞”的自然春光;“田塍”“水光”田园美景,“农妇”“农夫”衣着色泽与自然景色的相互映衬,以及农民劳作时热闹歌唱的情景,语言风格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答案:(1)B;(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译文:冈上头花草一抹齐,燕子飞东又飞西。远望田塍像条线呵,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农妇穿着白麻布裙,农夫披着绿草蓑衣。一齐唱起田中歌呀,轻声细语好似《竹枝词》。赏析:本诗节选自刘禹锡的《插秧歌》,原诗前附的诗序说:“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此诗有感而发,且借用俚歌形式,其目的在于明确表示诗人作诗是为了讽谕朝政、匡正时阙,等待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采诗之说起于《诗经》,兴盛于汉魏以来的乐府,是指中央乐府机构将民间诗作采集整理,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优秀的民间诗作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统治者借以体察民情。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像《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诗中前六句可以作为一小节来看,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且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前一节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一节则主要刻画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整个气象是洋溢着欢乐与舒畅的。歌声与笑声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传达的情感感染了作为听者的诗人。农民们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毫发毕现、洋溢笔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封狼居胥”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赢得仓皇北顾”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重点字:掇)(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站在凤凰山下的荒野中,遥望西北,相去咫尺的长城沉浸在暮霭中,此刻,该还有①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乐而忘返)的游人吧?我禁不住朝那边呼喊起来,喊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暮色中一波接一波地传送。少顷,又一波接一波地回过来。那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的声波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气息。我站在大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靠得这样近,几乎一踮脚、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这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鬼使神差?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②石破天惊(惊心动魄)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在它们对视的眼波中,有倾慕,有祝福,有幽怨的诉说和相濡以沫的厮守。但绝对没有嫉妒,因为它们本身太强大了,有足够的自信,而嫉妒在本质上只属于弱者。长城和运河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原始形态展示在你的面前,让你在惊悸中③叹为观止(赞叹不已)。(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积累,更要在具体语境中从色彩的褒贬,使用的对象等角度去分析。(2)本题考查改句能力。在了解整个语段的基础之上,可以可以从句式、强调的内容重点考虑。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整理作答。(3)本题考查对语段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首先考生要了解七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夸张、拟人、对比、排比、借代、反问。然后认真阅读语段,从构成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作答。【解答】(1)第①处,语境说的是游人对景物的留恋,此处应填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乐而忘返)”。“流连忘返”,十分留恋,忘记返回。第②处,此处作“伟烈”的定语,与“世俗生活常态”对应,强调让人震惊之意,应填“石破天惊(惊心动魄)”。“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第③处,语境强调“我”对景物的感受,应填“叹为观止(赞叹不已)”“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2)解答此题方法是将长句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本句主干句是“声波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气息”,然后将非主干句提炼出来,第一句是“那声波抚摸过长城”,第二句是“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3)构成:结合上文“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可知,“它们”指的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对视的眼波中……相濡以沫的厮守”是拟人化的描写,赋予运河和长城人的动作情态。表达效果:结合“有倾慕,有祝福,有幽怨的诉说和相濡以沫的厮守可知,形象地揭示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答案:(1)①流连忘返(恋恋不舍/乐而忘返)②石破天惊(惊心动魄)③叹为观止(赞叹不已)(2)那声波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气息。(3)构成:“它们”指的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对视的眼波中……相濡以沫的厮守”是拟人化的描写。表达效果:形象地揭示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大家常挂在嘴边。“百步”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北京版)-小数点位值的移动引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1教案
- 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北京版)-圆锥的认识-1教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印花苎麻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普通后轮轴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高精密平面丝印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聚酯短纤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颈椎病影像学
- 美术生大学职业规划
- 保险公司内勤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 孕妇合并贫血护理课件
- 三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全册
- 物业服务组织架构图及主要岗位工作职责
- 2023年合肥市工会系统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岩土塑性力学-习题答案
- 儿童躯体化形式障碍量表CSI
- 幼儿园园长(高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数据模型及决策课程案例分析范文
- 新苏教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课件
- 公司收款账号变更通知函
- 设备年度维护保养计划表
- 文件袋、档案袋密封条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