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_第1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_第2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_第3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_第4页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TOC\o"1-2"\h\u8803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11310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2243941.2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2874第二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345782.1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 372702.2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3101832.3与自动化技术 424265第三章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原则 4247033.1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442503.2电动汽车零部件的特殊要求 592813.3零部件设计的创新思维 529268第四章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设计 6200244.1电池类型与功能指标 611914.2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6280904.3电池安全与环保设计 73411第五章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 7241295.1电机类型与功能指标 7234835.2电机控制器设计 7215505.3电机冷却与散热设计 84896第六章电动汽车电控系统设计 8114196.1电控系统基本原理 8121976.1.1信号采集 92006.1.2信号处理 9257406.1.3控制策略 9168726.1.4执行指令 995516.2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921346.2.1控制器 9308466.2.2传感器 9229106.2.3执行器 9272726.2.4通信接口 95076.3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10265896.3.1系统架构 10198986.3.2模块设计 10166476.3.3程序流程 10302436.3.4故障诊断 1028848第七章智能驾驶系统设计 1078307.1智能驾驶技术概述 10150217.2感知与决策系统设计 10147807.2.1感知系统设计 10134447.2.2决策系统设计 11180467.3执行与控制系统设计 112827第八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 1124688.1充电设施类型与功能指标 11138388.1.1充电设施类型 12208328.1.2功能指标 1246448.2充电接口与通信协议设计 12313258.2.1充电接口设计 12230588.2.2通信协议设计 13271398.3充电网络与调度系统设计 1311408.3.1充电网络设计 1341048.3.2调度系统设计 1328548第九章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 14208899.1零部件生产流程优化 14215539.2智能制造设备与生产线设计 1447539.3生产质量与效率提升 14748第十章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153010310.1电动汽车零部件市场现状与趋势 151633610.2产业政策与竞争格局 152922310.3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一种新兴的制造模式,是指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实现对制造过程的高度智能化管理、控制与优化。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将人的智能与机器的自动化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通过将物理世界中的制造过程映射到数字世界中,实现对制造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网络化: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实现设备、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制造资源的利用效率。(3)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制造过程的智能决策、智能调度和智能优化。(4)绿色化:注重环保,实现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1.2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流程的优化: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汽车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线的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2)产品质量的提升: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降低不良品率。(3)个性化定制:借助智能制造技术,汽车企业可以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响应,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4)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优化库存管理,降低物流成本。(5)售后服务: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汽车企业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售后服务。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还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与制造等领域。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汽车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第二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2.1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是连接人、机器和资源的桥梁。工业互联网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实现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以下是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利用传感器、RFID等设备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采用大数据存储技术,如分布式存储、云存储等,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维护。(3)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发觉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4)数据可视化与展示技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便于企业决策者了解生产状况。2.2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其关键技术:(1)机器视觉技术:利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法,对生产现场的视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自动检测、识别和定位。(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人机交互,提高生产效率。(3)深度学习技术:通过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训练,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4)强化学习技术:通过不断尝试和优化,使智能体在特定环境中实现最佳行为策略。2.3与自动化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以下是其关键技术:(1)工业技术:采用先进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的精确运动和操作。(2)智能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物料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3)自动化装配技术: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零部件的精确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智能物流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现场的物流自动化,降低库存成本。(5)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技术: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预测潜在故障,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维护。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将迈向更高水平,为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原则3.1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功能要求:零部件设计需满足电动汽车的基本功能要求,包括动力功能、经济功能、安全功能、环保功能等。在保证功能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2)结构优化: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零部件设计应注重结构优化,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应考虑零部件的安装、维修和更换方便性。(3)轻量化:电动汽车对零部件的轻量化要求较高,设计时应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降低零部件重量,提高车辆整体功能。(4)通用性和互换性:零部件设计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以便于零部件的采购、生产和维修。(5)符合标准与规范:零部件设计应遵循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3.2电动汽车零部件的特殊要求相较于传统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零部件具有以下特殊要求:(1)高电压、高电流:电动汽车零部件需承受高电压、高电流的工作环境,设计时应考虑绝缘、散热和防护措施。(2)能量密度:电动汽车零部件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以满足续航里程和动力需求。(3)环境适应性:电动汽车零部件需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如高温、低温、湿度、盐雾等,设计时应考虑相应的防护措施。(4)电磁兼容性: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应考虑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干扰对车辆功能产生影响。(5)回收利用: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应考虑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处理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3.3零部件设计的创新思维在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个创新思维方向:(1)模块化设计: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智能化设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零部件的智能化,提高车辆功能和安全性。(3)绿色设计:在零部件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4)创新材料应用:研发和应用新型材料,提高零部件功能,降低重量和成本。(5)系统集成设计:将多个零部件集成设计,提高车辆整体功能和可靠性。通过以上创新思维,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将不断优化,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章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设计4.1电池类型与功能指标电动汽车电池系统作为汽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与功能指标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整体功能。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电动汽车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燃料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池类型。其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电池容量、电压、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电时间等。电池容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电压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功能,能量密度决定了电池的体积和重量,循环寿命和充电时间则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和维护成本。4.2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和保护。BMS的设计目标是保证电池系统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功能。BMS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电池的剩余电量、健康状态等。(3)控制模块:根据电池的实时状态,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策略,保证电池在安全范围内工作。(4)通信模块:与电动汽车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实现信息交互。(5)保护模块:当电池出现异常时,及时切断电池输出,防止电池损坏。4.3电池安全与环保设计电池安全与环保设计是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设计的重要方面。在电池安全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1)电池箱体设计:采用高强度材料,保证电池在碰撞、挤压等情况下不会损坏。(2)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热设计,防止电池过热,降低热失控风险。(3)电池保护电路:设置过压、欠压、过流、短路等保护,保证电池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输出。在环保设计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1)电池回收利用:在设计电池时,考虑电池的回收利用,降低废弃物处理压力。(2)电池材料选择:选用环保、低毒性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电池生产过程: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通过以上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安全功能和环保功能,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五章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5.1电机类型与功能指标电动汽车电机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动力功能、经济功能和环保功能。根据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电动汽车电机主要分为交流异步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两种类型。交流异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效率相对较低,功率密度较小。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但制造成本较高,对材料的要求较高。电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效率、功率、转矩、转速、噪音和振动等。在设计电动汽车电机系统时,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并对功能指标进行优化。5.2电机控制器设计电机控制器是电动汽车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电机的启动、运行、制动和反转等过程,保证电机在最佳工作状态下运行。电机控制器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控制策略:根据电机类型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2)硬件设计:包括功率器件选型、电路布局、散热设计等。功率器件应具有较高的开关频率、低导通电阻和低开关损耗,以满足电机控制器的高效运行需求。(3)软件设计:编写电机控制程序,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软件设计应考虑实时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4)保护功能:设置过流、过压、欠压等保护功能,保证电机控制器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切断电路,保护电机和控制器不受损害。5.3电机冷却与散热设计电动汽车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将会影响电机的功能和寿命。因此,电机冷却与散热设计是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电机冷却与散热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冷却方式:根据电机功率和散热需求,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如风冷、水冷、油冷等。(2)散热器设计:散热器应具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和良好的散热功能,以满足电机散热需求。(3)散热器布局:合理布局散热器,保证散热器与电机之间的空气流动畅通,提高散热效果。(4)散热器材料:选择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如铝合金、铜合金等。(5)散热器结构:优化散热器结构,降低空气阻力,提高散热效率。通过以上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电机的工作温度,提高电机的功能和寿命。第六章电动汽车电控系统设计6.1电控系统基本原理电动汽车电控系统(ElectricControlSystem,ECS)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电机、电池、充电器等关键部件的实时监控与控制。电控系统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策略和执行指令四个方面。6.1.1信号采集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电动汽车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参数,如电机转速、电流、电压、电池状态等。这些信号是电控系统进行控制和决策的基础。6.1.2信号处理电控系统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转换等处理,以满足后续控制策略的需求。信号处理过程中,电控系统还需对信号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信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6.1.3控制策略电控系统根据信号处理结果,采用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电动汽车各部件的控制。控制策略包括电机控制、电池管理、能量回收等。这些策略的实现依赖于电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6.1.4执行指令电控系统根据控制策略相应的指令,通过执行器实现对电动汽车各部件的控制。执行指令包括电机驱动器指令、电池充放电指令等。6.2电控系统硬件设计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接口等部分。6.2.1控制器控制器是电控系统的核心,负责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控制器选用高功能微处理器,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资源。6.2.2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电动汽车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参数。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6.2.3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实现对电动汽车各部件的控制。执行器包括电机驱动器、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等。6.2.4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用于实现电控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通信接口包括CAN总线、LIN总线、以太网等。6.3电控系统软件设计电动汽车电控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架构、模块设计、程序流程和故障诊断四个方面。6.3.1系统架构电控系统软件采用分层架构,包括底层驱动、中间件和应用层。底层驱动负责硬件的初始化和驱动;中间件提供通信、数据处理等功能;应用层实现具体的控制策略。6.3.2模块设计电控系统软件模块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池管理模块、能量回收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等。各模块之间通过通信接口进行数据交互。6.3.3程序流程电控系统软件程序流程主要包括初始化、信号采集、信号处理、控制策略、执行指令和故障诊断等环节。程序流程保证了电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实时监控。6.3.4故障诊断电控系统软件具备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进行检测、诊断和报警。故障诊断包括硬件故障诊断、软件故障诊断和通信故障诊断等。第七章智能驾驶系统设计7.1智能驾驶技术概述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提高驾驶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智能驾驶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技术等。智能驾驶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对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执行控制。7.2感知与决策系统设计7.2.1感知系统设计感知系统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关键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感知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传感器选型与布局:根据车辆的实际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并合理布局,以提高感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数据预处理: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同步和融合等,为后续决策提供有效支持。(3)环境建模:根据感知数据,构建车辆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为决策系统提供基础信息。7.2.2决策系统设计决策系统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感知系统提供的信息,制定合理的行驶策略。决策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路径规划:根据车辆当前位置、目的地和道路状况,最优行驶路径。(2)行为决策:根据道路状况、交通规则和行驶策略,制定车辆的行为决策,如加速、减速、转向等。(3)风险评估: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前方障碍物、交通拥堵等,保证行驶安全。7.3执行与控制系统设计执行与控制系统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实施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决策系统的指令,实现对车辆的精确控制。执行与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执行器选型与布局:根据车辆的实际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执行器,如电机、液压缸等,并合理布局,以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2)控制算法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实现对执行器的精确控制。(3)控制策略优化: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以提高行驶功能和安全性。(4)故障诊断与处理:对执行与控制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以上设计,智能驾驶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的自动驾驶,为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方案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设计8.1充电设施类型与功能指标8.1.1充电设施类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包括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换电站以及无线充电设备等。以下对各类充电设施进行简要介绍:(1)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主要分为便携式充电器和固定式充电器两种。便携式充电器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固定式充电器则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如停车场、商场等。(2)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具有充电速度快、功率大等特点,适用于高速服务区、公交场站等场所。(3)换电站:换电站通过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实现快速充电,适用于出租车、物流车等运营车辆。(4)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设备通过电磁感应或磁共振原理,实现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具有安装简便、使用便捷等优点。8.1.2功能指标充电设施的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充电效率、安全功能等。以下对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详细分析:(1)充电功率:充电功率是衡量充电设施功能的关键指标,决定了充电速度。不同类型的充电设施具有不同的充电功率,如便携式充电器一般在3.3kW至22kW之间,直流充电桩的充电功率可达120kW以上。(2)充电时间:充电时间与充电功率和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有关。充电功率越高,充电时间越短。充电设施的充电算法和电池管理系统也会影响充电时间。(3)充电效率:充电效率是指充电设施在充电过程中,电能转换为电池存储能量的效率。充电效率越高,能源利用率越高,充电成本越低。(4)安全功能:充电设施的安全功能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和防护措施等。充电设施应具备过压、过流、短路等保护功能,保证充电过程的安全性。8.2充电接口与通信协议设计8.2.1充电接口设计充电接口是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之间的连接部件,其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兼容性:充电接口应与不同类型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相兼容,以满足不同车型和充电设施的需求。(2)安全性:充电接口应具备防误操作、防触电等安全功能。(3)可靠性:充电接口应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候功能,保证长期稳定运行。8.2.2通信协议设计通信协议是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信协议标准:充电设施应遵循国家或行业通信协议标准,保证与电动汽车的通信兼容。(2)通信内容:通信协议应包括充电参数设置、充电状态反馈、故障诊断等功能。(3)通信速率:通信速率应满足充电过程中数据传输的需求。8.3充电网络与调度系统设计8.3.1充电网络设计充电网络是指将充电设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系统。以下对充电网络设计进行简要分析:(1)网络结构:充电网络应采用分布式结构,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网络可靠性。(2)节点规划:根据电动汽车保有量和充电需求,合理规划充电设施的布局。(3)网络管理:充电网络应具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充电数据统计等功能。8.3.2调度系统设计充电调度系统是指根据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对充电设施进行实时调度和管理。以下对充电调度系统设计进行简要分析:(1)调度策略:调度策略应考虑充电功率、充电时间、充电效率等因素,实现充电设施的优化调度。(2)信息交互:调度系统应与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及充电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实时掌握充电设施的运行状态。(3)决策支持:调度系统应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为决策者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运行和优化建议。第九章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9.1零部件生产流程优化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流程的优化已成为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流程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系统,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2)生产流程重构: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梳理和重构,消除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零部件的互换性,简化生产流程。(3)供应链协同:加强与供应商的协同合作,实现零部件生产与供应链的无缝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供应链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9.2智能制造设备与生产线设计智能制造设备与生产线设计是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智能制造设备与生产线设计的几个方面:(1)自动化设备选用:根据生产需求,选用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采用、自动化装配线等设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质量。(2)生产线布局优化:合理规划生产线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采用精益生产理念,实现生产线的高度集成和紧凑布局,降低在制品库存,缩短生产周期。(3)智能化控制系统: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生产线与上层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透明度。9.3生产质量与效率提升在电动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是关键任务。以下为生产质量与效率提升的几个方面:(1)质量管理方法: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等,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质量。(2)工艺改进: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3)人员培训: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通过技能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生产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4)设备维护与优化: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优化,保证设备运行稳定。通过预防性维护、故障排除等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第十章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