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急预案TOC\o"1-2"\h\u18334第一章:总则 2321441.1风险预警概述 259321.1.1风险预警的定义 225401.1.2风险预警的重要性 3238391.1.3风险预警的分类 3252501.1.4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 342161.1.5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 322729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490961.1.6组织架构设立 4196211.1.7组织架构职能 461321.1.8风险管理部门 5312381.1.9业务部门 501.1.10技术部门 5166281.1.11内部审计部门 5161591.1.12合规部门 552381.1.13纪检监察部门 511290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6185991.1.14概述 623741.1.15定性方法 66431.1.16定量方法 6111771.1.17概述 6243381.1.18传统风险评估模型 6122811.1.19现代风险评估模型 7217131.1.20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721718第四章:预警信号触发与传递 7106391.1.21预警信号触发概述 730031.1.22风险指标阈值 7266541.1.23风险传导机制 877911.1.24风险预警级别 8236781.1.25预警信号传递概述 8299491.1.26预警信号传递渠道 847171.1.27预警信号传递流程 8103701.1.28预警信号传递注意事项 929065第五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9126221.1.29预警信号触发 9111071.1.30预警信号确认 9130991.1.31应急响应启动 949091.1.32风险隔离 10165881.1.33风险缓解 10296811.1.34风险化解 10306341.1.35信息披露与沟通 10249491.1.36应急响应终止 108158第六章:风险处置与化解 1084991.1.37风险识别与评估 1060721.1.38风险预警与报告 11297051.1.39风险处置措施 11207731.1.40风险预防与预警 1137361.1.41风险化解策略 1159161.1.42风险化解措施 1215720第七章信息报告与沟通 12173271.1.43报告原则 12233641.1.44报告内容 1249851.1.45报告流程 13131701.1.46沟通协调原则 13269901.1.47沟通协调方式 13303861.1.48沟通协调流程 1311882第八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3248731.1.49演练目的 1445851.1.50演练内容 14247341.1.51演练频率 14240161.1.52演练组织 14178481.1.53培训内容 14238581.1.54培训方式 1582261.1.55能力提升 155739第九章:预案修订与更新 1593971.1.56预案修订的启动 15233201.1.57预案修订的步骤 15138551.1.58定期更新 1611921.1.59不定期更新 1611171第十章法律责任与纪律要求 17109091.1.60法律责任概述 1738061.1.61法律责任具体规定 17183621.1.62纪律要求概述 1742831.1.63纪律要求具体规定 18第一章:总则1.1风险预警概述1.1.1风险预警的定义金融风险预警是指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觉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和减轻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及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1.1.2风险预警的重要性金融风险预警在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助于金融机构、监管当局以及部门及时发觉和识别风险,为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有力支持。风险预警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1.1.3风险预警的分类金融风险预警可分为以下几类:(1)市场风险预警: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市场风险等;(2)信用风险预警:包括企业信用风险、个人信用风险等;(3)操作风险预警:主要包括操作失误、内部欺诈、系统故障等;(4)法律风险预警:包括法律法规变动、合规风险等;(5)流动性风险预警:包括流动性不足、资金紧张等。第二节应急预案制定目的与原则1.1.4应急预案制定的目的(1)明确风险预警系统在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中的地位和作用;(2)规范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机制,提高预警效率;(3)提高金融机构、监管当局及部门对金融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应对能力;(4)降低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及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1.1.5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方法,保证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实用性原则:应急预案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便于操作和实施;(3)动态调整原则:应急预案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风险特征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4)协同性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监管要求相衔接,保证预警系统的协同性;(5)安全性原则: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信息安全、数据保密等因素,保证预警系统的安全性。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一节风险预警组织架构1.1.6组织架构设立为保证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高效运行,公司设立金融风险预警组织架构,分为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三个层级。(1)决策层: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整体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重大决策进行审议和决策。(2)执行层:由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组成,负责具体实施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行。(3)监督层:由内部审计部门、合规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负责对风险预警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1.1.7组织架构职能(1)决策层:负责制定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相关政策、规划,审批风险预警项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2)执行层:(1)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维护,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工作。(2)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风险预警工作,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3)技术部门:负责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技术支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提高预警效率。(3)监督层:(1)内部审计部门: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计,评估预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2)合规部门:保证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合规性,对预警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3)纪检监察部门: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第二节各部门职责划分1.1.8风险管理部门(1)制定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2)组织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工作,定期发布风险预警报告。(3)协调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保证风险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应对。(4)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跟踪风险处理效果。(5)指导业务部门开展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1.1.9业务部门(1)负责业务范围内的风险预警工作,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风险信息。(2)参与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支持。(3)落实风险应对措施,降低业务风险。(4)定期对风险预警效果进行评估,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改进建议。1.1.10技术部门(1)负责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技术支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提高预警效率。(3)为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提高风险预警能力。(4)参与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1.1.11内部审计部门(1)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计,评估预警效果。(2)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3)对预警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系统运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1.1.12合规部门(1)保证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合规性,制定合规政策和制度。(2)对预警过程中的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3)对预警系统的合规性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1.1.13纪检监察部门(1)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2)对预警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问责。(3)维护预警系统的纪律和规矩,保障预警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风险识别方法1.1.14概述风险识别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中的首要环节,其目的是对金融体系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识别。风险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1.1.15定性方法(1)专家访谈法:通过访谈金融行业专家,了解他们在金融风险识别方面的经验和看法,从而发觉潜在的风险因素。(2)历史案例分析:对历史上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当前风险识别提供参考。(3)财务比率分析: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比率分析,发觉潜在的财务风险。(4)管理层评估:对金融机构管理层进行评估,了解其在风险识别和管理方面的能力。1.1.16定量方法(1)指标法:选取与金融风险相关的指标,通过计算指标值来判断风险程度。(2)统计模型:运用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3)机器学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对大量金融数据进行训练,发觉潜在的风险规律。(4)时间序列分析:对金融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风险趋势。第二节风险评估模型1.1.17概述风险评估模型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为风险预警和应对提供依据。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评估模型:1.1.18传统风险评估模型(1)单因素模型:以某个风险因素作为评估指标,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2)多因素模型:综合考虑多个风险因素,构建线性或非线性模型进行风险评估。(3)联合概率模型:利用概率论方法,将多个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进行组合,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1.1.19现代风险评估模型(1)VaR模型:ValueatRisk(风险价值)模型,通过计算金融资产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潜在损失,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2)CVaR模型:ConditionalValueatRisk(条件风险价值)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尾部损失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更全面的评估。(3)CDM模型:CreditRiskManagement(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用于评估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4)风险矩阵模型:通过构建风险矩阵,对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排序和评估。1.1.20动态风险评估模型(1)随机过程模型:利用随机过程理论,对金融风险进行动态评估。(2)时间序列模型:对金融市场的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的风险趋势。(3)聚类分析模型: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动态分类和评估。通过以上风险评估模型,金融机构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金融风险,为风险预警和应对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预警信号触发与传递第一节预警信号触发条件1.1.21预警信号触发概述预警信号触发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及时发觉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为决策者提供预警信息。预警信号触发条件主要包括风险指标阈值、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预警级别等。1.1.22风险指标阈值风险指标阈值是指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中所设定的各项风险指标警戒值。当风险指标超过阈值时,预警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信号。风险指标阈值设定需结合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因素,保证预警信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1.23风险传导机制风险传导机制是指金融市场风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种途径传递至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过程。预警信号触发条件应包括风险传导机制的相关因素,如风险传染速度、风险传递途径等。当风险传导机制启动时,预警系统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1.1.24风险预警级别风险预警级别是指根据风险程度划分的预警信号等级。预警信号触发条件应包括风险预警级别的判定,以区分不同风险程度的预警信号。风险预警级别越高,预警信号的紧迫性越强。第二节预警信号传递流程1.1.25预警信号传递概述预警信号传递是指将预警信号从触发环节传递至预警响应环节的过程。预警信号传递流程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际效果。1.1.26预警信号传递渠道预警信号传递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邮件:将预警信号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相关决策者,便于其及时了解风险状况。(2)短信平台:通过短信平台将预警信号发送至决策者的手机,保证其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3)语音电话:在预警信号触发后,通过语音电话通知决策者,提醒其关注风险状况。(4)专用预警系统:通过建立专用预警系统,将预警信号实时展示在决策者的工作界面上,便于其随时监控风险状况。1.1.27预警信号传递流程预警信号传递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预警信号触发:当风险指标超过阈值、风险传导机制启动或风险预警级别达到一定程度时,预警系统自动触发预警信号。(2)预警信号:预警系统根据预警信号触发条件相应的预警信息,包括风险类型、风险程度、预警级别等。(3)预警信号传递:预警系统通过预警信号传递渠道,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决策者。(4)预警信号接收:决策者接收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信号采取相应措施。(5)预警信号反馈:决策者根据预警信号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对预警系统进行反馈,以便预警系统不断优化和完善。1.1.28预警信号传递注意事项(1)保证预警信号传递的及时性,避免因延迟导致风险加剧。(2)保证预警信号传递的准确性,避免因误报、漏报导致决策失误。(3)建立预警信号传递的反馈机制,及时调整预警系统参数,提高预警效果。(4)加强预警信号传递的安全性,防止预警信息被非法篡改或泄露。第五章:应急响应与处理第一节应急响应启动1.1.29预警信号触发当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监测到潜在风险指标达到预设阈值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三级预警。预警等级越高,表示风险程度越大。1.1.30预警信号确认预警信号触发后,应急响应小组应当在第一时间对预警信号进行确认,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数据核实:对预警信号所涉及的数据进行核实,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信息收集:收集与预警信号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同业情况等。(3)风险评估:对预警信号所反映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1.1.31应急响应启动经预警信号确认后,应急响应小组应根据以下流程启动应急响应:(1)立即召开应急响应会议,通报预警信号及确认结果。(2)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等。(3)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人员调度、资源调配、信息沟通等。第二节应急处理措施1.1.32风险隔离(1)对预警信号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暂停或限制,防止风险扩散。(2)对风险暴露的资产进行隔离,降低风险传导。(3)对风险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查找风险源头。1.1.33风险缓解(1)制定风险缓解措施,包括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对冲等。(2)调整业务策略,降低风险暴露。(3)加强风险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风险。1.1.34风险化解(1)对风险进行化解,包括风险处置、风险化解、风险补偿等。(2)对风险暴露的资产进行处置,回收资金,降低损失。(3)对风险相关人员进行追责,挽回损失。1.1.35信息披露与沟通(1)及时向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披露风险信息。(2)加强与同业、市场、媒体等方面的沟通,维护企业声誉。(3)对外发布风险处理进展,提高透明度。1.1.36应急响应终止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预警信号解除,且应急响应目标实现时,应急响应小组可申请终止应急响应。终止应急响应后,应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应急响应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第六章:风险处置与化解第一节风险处置策略1.1.37风险识别与评估在风险处置过程中,首先应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收集、分析金融风险相关数据,识别潜在风险点,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明确风险等级和可能引发的风险事件。1.1.38风险预警与报告(1)风险预警: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对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事件进行预警,保证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2)风险报告:建立健全风险报告制度,将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处置措施。1.1.39风险处置措施(1)风险隔离: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隔离,防止风险扩散,降低风险影响。(2)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风险转移协议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3)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投资、业务拓展等手段,降低风险集中度。(4)风险控制: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监控,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5)风险补偿:对已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减轻风险对金融业务的冲击。第二节风险化解手段1.1.40风险预防与预警(1)加强风险预防:通过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业务透明度等手段,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2)优化风险预警机制:结合金融业务特点,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高预警准确性。1.1.41风险化解策略(1)信用风险化解:通过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审批质量、优化信贷结构等手段,降低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化解:通过市场多元化、投资组合优化、风险对冲等手段,降低市场风险。(3)操作风险化解: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素质、完善业务流程等手段,降低操作风险。(4)流动性风险化解:通过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等手段,降低流动性风险。(5)法律风险化解: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合规建设、提高法律风险意识等手段,降低法律风险。1.1.42风险化解措施(1)制定风险化解方案:针对具体风险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化解方案。(2)加强风险化解实施:保证风险化解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3)风险化解效果评价:对风险化解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风险化解提供借鉴。第七章信息报告与沟通第一节信息报告要求1.1.43报告原则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急预案中的信息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各相关部门在发觉金融风险隐患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启动信息报告程序,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2)准确性:报告信息应保证准确无误,避免因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3)完整性:报告信息应全面、完整,包括风险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影响、应对措施等。1.1.44报告内容(1)风险事件基本情况:包括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业务范围、涉及金额等。(2)风险事件可能影响:分析风险事件可能对金融系统、实体经济及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3)应对措施:报告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效果,包括风险处置、风险隔离、风险防范等。(4)预警信息:根据风险事件的发展趋势,提供预警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1.1.45报告流程(1)事发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公司领导报告,同时抄送相关部门。(2)公司领导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制定应对措施。(3)各相关部门根据应对措施,及时向事发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保证信息畅通。第二节沟通协调机制1.1.46沟通协调原则(1)高效性:沟通协调应迅速、高效,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2)权威性:沟通协调应以权威部门为主,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3)分工协作:各部门应根据职责分工,相互支持、协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1.1.47沟通协调方式(1)会议协调:定期召开风险预警协调会议,研究解决风险事件中的重大问题。(2)文件传递:通过文件传递,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3)专项沟通:针对具体风险事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沟通,制定针对性措施。(4)信息平台: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1.1.48沟通协调流程(1)事发部门应在发觉风险事件后,立即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风险情况。(2)各相关部门在接到沟通请求后,应积极配合,提供所需信息。(3)公司领导根据沟通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制定应对措施。(4)各相关部门根据应对措施,及时向事发部门提供所需信息,保证信息畅通。(5)定期召开风险预警协调会议,对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优化沟通协调机制。第八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一节应急演练计划1.1.49演练目的为保证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演练目的主要包括:(1)验证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检验应急组织体系的协调性和执行力。(3)提高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4)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意识。1.1.50演练内容(1)演练范围:涵盖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2)演练场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设定相应的演练场景。(3)演练流程:按照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模拟风险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等环节。1.1.51演练频率(1)定期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持续有效性。(2)针对性演练:针对特定风险点或应急预案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演练。1.1.52演练组织(1)演练指挥:设立应急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演练小组:根据演练内容,设立若干演练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环节的演练任务。(3)观察员:邀请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担任观察员,对演练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第二节培训与能力提升1.1.53培训内容(1)预案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急预案的培训,使其熟悉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和应对措施。(2)技能培训:针对应急队伍成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历史风险事件案例,使员工了解风险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注意事项。1.1.54培训方式(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业人士授课,提高员工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2)在职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培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3)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方便员工随时学习。1.1.55能力提升(1)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应急演练和实际处置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2)跨部门交流:加强跨部门交流,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整体应急能力。(3)持续改进:根据演练和实际处置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第九章:预案修订与更新第一节预案修订程序1.1.56预案修订的启动(1)当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启动预案修订程序:(1)系统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如政策法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等;(2)系统功能不足,不能有效应对新出现的金融风险;(3)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重大问题,需要调整预案以改进应对措施;(4)其他需要修订预案的情形。1.1.57预案修订的步骤(1)成立预案修订小组:根据预案修订的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修订小组,明确修订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2)收集资料:修订小组应收集与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相关的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实际运行数据等资料,为预案修订提供依据。(3)分析现状:修订小组应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提出修订方案:根据分析结果,修订小组应提出针对性的预案修订方案,包括修订内容、修订理由、修订措施等。(5)征求意见:预案修订方案应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保证修订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6)审批预案修订方案:修订小组将预案修订方案提交给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管理决策机构审批。(7)发布修订后的预案:审批通过后,修订小组应及时发布修订后的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第二节预案更新周期1.1.58定期更新(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预案的定期更新周期为每年一次,以保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大功率电主轴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3D细胞模型成像和分析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无收银员结账解决方案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商业裙房买卖服务合同
- 销售合同签订流程图范本年
- 2025经济合同履约担保的法律规定具体有些
- 苹果购销合同书
- 国有股权转让合同
- 2025防水合同协议书范文
- 2025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备案申报表(I)
-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课件
-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100道(全册完整)
- 四百字作文格子稿纸(可打印编辑)
- 冷轧工程专业词汇汇编注音版
- 小升初幼升小择校毕业升学儿童简历
- 第一单元(金融知识进课堂)课件
- 新概念二册课文电子版
- 介入导管室护士述职报告(5篇)
- GB/T 37062-2018水产品感官评价指南
-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毛坯选择
- 三笔字讲座(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