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管理规程_第1页
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管理规程_第2页
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管理规程_第3页
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管理规程_第4页
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2目次TOC\o"1-5"\h\z总则 1\o"CurrentDocument"\h术语 2\o"CurrentDocument"\h基本规定 4\o"CurrentDocument"\h基本检测项目 7\o"CurrentDocument"\h材料进场复试 7\o"CurrentDocument"\h施工过程质量检测 9\o"CurrentDocument"\h5施工现场管理 12\o"CurrentDocument"\h6检测过程管理 15\o"CurrentDocument"\h检测人员 15\o"CurrentDocument"\h检测设备 15\o"CurrentDocument"\h场所环境 17\o"CurrentDocument"\h检测合同 18\o"CurrentDocument"\h样品管理 19\o"CurrentDocument"\h检测操作 20\o"CurrentDocument"\h检测报告 22档案信息 25\o"CurrentDocument"\h信息化管理 25\o"CurrentDocument"\h自我评价 27\o"CurrentDocument"\h7质量验收管理 29\o"CurrentDocument"\h附录A见证人员授权告知书 31\o"CurrentDocument"\h附录B取样人员授权告知书 32\o"CurrentDocument"\h附录C常用材料取样批次、数量及依据标准 33附录D施工过程质量检测项目取样批次、数量及TOC\o"1-5"\h\z依据标准 35\o"CurrentDocument"\h附录E检测试验登记台账 37\o"CurrentDocument"\h附录F原材料、设备进场验收不合格台账 38\o"CurrentDocument"\h附录G见证取样检测主要检测设备管理分类 39\o"CurrentDocument"\h附录H单位(分部)工程检测报告汇总表 41\o"CurrentDocument"\h附录I建设工程检测报告确认证明 42\o"CurrentDocument"\h本规程用词说明 43条文说明 45ContentsTOC\o"1-5"\h\zGeneralProvisions 1Terms 2GeneraRequirements 4BasicTestingItems 7RetestofIncomingMaterials 7QualityTestofConstructionProcess 9ManagementofConstructionSite 12ManagementofTestingProcess 15TestingPersonnel 15TestingEquipment 15PlaceandEnvironment 17TestingContract 18ManagementofTestingSamples 19Operation 20Report 22ArchiveManagement 25InformationManagement 25Self-Assessment 27ManagementofQualityAcceptance 29NotificationforAuthorizingWitnesses 31NotificationforAuthorizingSamplingPersonnels 32SamplingBath9SamplingQuantityandStandofTOC\o"1-5"\h\zFrequently-usedMaterials 33AppendixDSamplingBath,SamplingQuantityandStandofQualityTestingItemsinConstructionProcess 35AppendixETestingLedger 37AppendixFUnqualifiedLedgerOfMaterialsandEquipments

SiteAcceptance 38AppendixGClassificationandManagementofMainEquipments

forWitnessSamplingTest 39SummaryTabulationofUnitEngineeringor

DivisionalEngineeringReports 41Confirmation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

Reports 4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43ExplanationofProvisions 4511111总则ι.o.ι为加强河北省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的统一管理,规范见

证取样检测活动,保证见证取样检测工作质量,依据国家、河北

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工

程的见证取样检测工作的管理。1.0.3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活动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22#目次TOC\o"1-5"\h\z\o"CurrentDocument"\h1总则 47\o"CurrentDocument"\h术语 48\o"CurrentDocument"\h3基本规定 49\o"CurrentDocument"\h基本检测项目 50\o"CurrentDocument"\h材料进场复试 50\o"CurrentDocument"\h施工过程质量检测 50\o"CurrentDocument"\h5施工现场管理 52\o"CurrentDocument"\h6检测过程管理 54\o"CurrentDocument"\h检测人员 54\o"CurrentDocument"\h检测设备 54\o"CurrentDocument"\h场所环境 55\o"CurrentDocument"\h检测合同 55\o"CurrentDocument"\h样品管理 56\o"CurrentDocument"\h检测操作 56\o"CurrentDocument"\h检测报告 57\o"CurrentDocument"\h档案管理 58\o"CurrentDocument"\h信息化管理 59\o"CurrentDocument"\h自我评价 59\o"CurrentDocument"\h7质量验收管理 601总则ι.o.ι本条是本规程编制的目的、宗旨和依据。见证取样检测是

建设工程进场原材料、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是保

证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必须重视建设工程

见证取样检测的管理,规范见证取样检测活动,保证见证取样检

测工作的质量。.0.2本规程是规范河北省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工作的依据,

也可用于对检测机构及其技术管理工作的考核。.0.3见证取样检测工作涉及的技术标准包括设计规范、施工验

收规范、监理规范、产品标准以及相关应用技术规程、质量控制

标准等。2术语本章列出12个常用术语,以明确、简化和规范条文内容。这

些术语是针对本规程而定义,在其他场合使用时应对其含义的适

用性予以确认。.0.8见证取样送检指的是一项工作制度,包括取样、标识、养

护、送检等整个环节,突出强调的是施工单位取样人员从取样到

送检的整个过程应有监理单位的见证人员进行见证。见证取样送

检制度并不限于特定的检测项目,也不针对特定的检测资质类别,

其含义与2.0.9和2.0.10条相关但不相同。.0.9见证检测指的是一项具体的检测活动,即在见证人员见证

下,由检测人员所实施进行的具体检测行为。与普通检测活动相

比,见证检测突出强调的是对检测过程的见证。.0.10见证取样检测指的是检测项目类别的划分,也等同于检测

机构的资质类别。本规程名称中的“见证取样检测”即为此含义,

即本规程涉及的检测管理要求均是针对于见证取样检测资质所包

含的检测项目。

3基本规定.0.7本条明确了检测委托合同应由建设单位与检测机构签订,

避免因施工单位与检测机构间的直接经济往来而影响检测结果的

公正性。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者在检测工作中的

关系起到调节平衡作用。鉴于见证取样检测项目的特殊性,本条

对检测机构的所属地域进行了限制,非工程所在地的见证取样检

测机构原则上不得跨区域承揽检测业务。检测委托合同应明确具

体,检测费用可按检测项目计费,也可按每平方米单价或其他方

式计费,具体由合同双方参照有关取费标准和当地情况协商确定。

3.0.11本条规定了监理单位对检测机构的资格核查条件。仪器设

备的量值溯源证书指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校准、测试证书。4基本检测项目材料进场复试对于某些不能在施工现场取样的材料(如岩石强度、预拌

混凝土原材料及出厂性能等),经协商可在供货方提供的场所进行

取样。本条对常用材料的取样批次、数量及依据标准进行了汇总。

由于技术标准存在修订或变更情况,各方在使用本附录C时应确

认有关依据标准的现行有效。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的规定,对涉及同一项目相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以及

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成果的,为避免重复试验,可适当调整检

测试验的数量。考虑到质量控制和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在满

足总批量要求的基础上,回填土(击实)、现场搅拌混凝土中外加

剂和掺和料的每一取样批量的复试结果可代表的单位工程数量不

宜超过10个;其他材料每一取样批量的复试结果可代表的单位工

程数量不宜超过5个。调整后的抽样方案、复试数量应报监理单

位审核确认。在原材料进场验收时,如怀疑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

出厂检验报告等)与材料实际情况不相符时,监理单位有权调整

抽样方案和复试数量,具体由相关单位协商确定。

施工过程质量检测本条对施工过程检测的取样批次、数量及依据标准进行了

汇总。由于技术标准存在修订或变更情况,各方在使用本附录D

时应确认有关依据标准的现行有效。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的规定,对涉及同一项目相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以及

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成果的,为避免重复试验,可适当调整检

测试验的数量。考虑到质量控制和资料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在满

足总批量要求的基础上,现场搅拌的混凝土配合比、砂浆配合比

每一取样批量的复试结果可代表的单位工程数量不宜超过10个;

其他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每一取样批量的复试结果可代表的

单位工程数量不宜超过5个。调整后的抽样方案、复试数量应报

监理单位审核确认。5施工现场管理5.0.2施工现场应具备开展检测试验必需的硬件条件,硬件的具

体配置应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工程现场的混凝土和砂浆试块标准

养护条件应满足GB50081、JGJ/T70等标准的要求。5.0.5为便于实现盲样检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试件标识内容

不宜包含施工单位、工程名称等信息。同一项目不同单位工程(楼

号)的试件,宜在试件编号中增加楼号信息,或单独增加楼号编

号。检测机构在接收试件后,为便于内部识别,可对试件另行添

加委托编号或试验编号等标识。对于封样的形式(如封样筒、封样箱等),本规程未做具体规

定,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或由本地主管部门统一要求。

5.0.6本条对混凝土、砂浆试块的标识作出要求。当同一取样批

所留置的不同用途的试件编号数字相同时,可用不同的后缀字符

加以区别,例如:同条件试块后缀T,结构实体(600°C.d)试块

后缀S,抗冻试块后缀D等。具体编号或后缀方式,由取样人员

自行确定,本规程不作统一要求。5.0.7各类混凝土及砂浆试块应根据检测目的及时编号标识,标

识的方式应能防止人为擅自改变试块的用途。有条件的市县可采

用在试块中埋置样品信息卡片的方式。本条规定不得留置空白试

块或使用易于改写的方式进行试块标识。使用毛笔等书写试块标

识的,试块的各面应保持原有状态,不得有打磨、涂抹等痕迹。

因拆模等非质量验收目的而预留的试块,也应按以上方式进行标

识。具体编号方式由取样人员自行确定。

5.0.8如见证人员确保送样过程可控,试样无撤换风险,可不要

求陪同送检。此时,向检测机构提交的委托单应由取样人员在工

程现场填写,经见证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5.0.9本条给出了标养试块在工程现场养护时间的要求。施工单

位应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养护室(箱),各类未到养护龄期试

块(标养、同条件、600"C-d)均应在施工现场进行养护,原则上

应在到达试验龄期时方可送检。对标养28d强度试块,如过早送

至检测机构,需考虑送检过程中环境条件变化对试块强度增长的

影响。如检测机构的养护条件允许,检测机构与委托单位也可自

行协商试块的送检时间。5.0.11建筑材料或检验批的质量验收,通常采用一次抽样方案或

二次抽样方案进行。对采用一次抽样方案验收的(如水泥),其检

测结果满足相关要求即判为合格,否则即判为不合格。对采用二

次抽样方案进行验收的(如热轧钢筋),如其第一次抽样的检测结

果不满足合格判定要求但满足二次抽样复检要求的,第二次抽样

(复检)的样品编号宜与第一次抽样(初检)的样品编号相关联,

以便于检测资料的分类与汇总。

6检测过程管理检测人员本条对检测机构报告批准人和报告审核人的能力、工作经

历以及任命授权进行了规定。报告批准人还应取得技术监督部门

的相应授权。继续教育和能力确认是保证检测人员业务技能与现行技术

标准、法律法规要求相适应的必要手段。检测人员均应按规定参

加本岗位的继续教育和能力确认。检测机构负责人(法人、经理)、技术负责人除应掌握必备

的检测技术知识外,还应熟悉了解有关技术管理及行业法规的知

识,因此,这两类人员应按期参加相应的知识培训。检测设备检测设备是检测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符合要求的仪

器设备就不可能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检测机构应根据所开展的

检测项目,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的性能、规格、精

度、数量等均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对大型、复杂的仪器设备,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操作和

相关检测技术标准的准确实施,检测机构应根据其检测项目和参

数、人员技术条件和检测工作环境等因素编制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是保证检测结果可追溯的重要一环,

本条对主要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内容进行了明确。信息化和自动化是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对计算机控制或

自动采集的仪器设备,其使用记录应优先采用电子文档方式。其

格式由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仪器设备性能、业务量等因素自

行制定,并确保相关内容可追溯。其中人员信息可使用电子签名

或系统工号等方式。场所环境6.3.4环境条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技术标准对

温、湿度有明确要求时,检测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控制及监测设备。

对需要长时间保持温、湿度条件的,宜采用自动控制设备,此时

每天应记录(人工或自动方式)环境条件不少于2次;对仅需在

较短的时间内保持温、湿度条件的,可采用人工方式控制,此时

至少每4h记录1次。检测合同检测合同用以约束委托单位和检测机构的权利义务,应在

工程项目开展检测工作之前签订。对于非工程项目的委托、材料

生产销售等单位的委托、少量检测项目的委托、工程项目检测合

同范围之外的委托等,委托单位和检测机构可通过签订简易合同

或委托单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本条规定了工程项目检测合同的内容。采用简易合同或委

托单方式的,其内容可相应简化。样品管理样品接收台账是样品进行检测的第一条信息,是检测机构

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台账中的编号应按年度统一流水编排,每

一项检测任务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编号可以是委托编号、试

验编号或样品编号等,具体由检测机构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及管理

要求自行确定。样品接收台账应按此编号逐条登记,不得留置空

号,不得重号,不得抽撤或替换。检测机构也可根据检测项目编

制分类编号,但分类编号不得替代上述编号。委托单应由送检单位填写。检测机构在接收样品时应对委

托单的内容以及样品的实际状态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签收。

6.5.6鉴于因水泥、外加剂等而导致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发现时间

较晚,责任不易厘清,因此规定了较长的留置时间。对钢材、钢

筋接头、预应力锚夹具,留置不合格试件有助于后续问题的核实

和处理,因此也规定了留置时间要求。对砂石、土、混凝土和砂

浆试块等,或因其不属于重要的结构材料,或因已检样品的质量

特性发生显著改变无法追溯其原始性状,因此本规程对此类样品

不做具体留置时间要求。检测操作《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2

中对混凝土抗渗试验的龄期要求为“宜为28d”。由于受设备、场

地等因素以及业务量波动的影响,严格要求检测机构必须在28d

龄期进行抗渗试验,很不现实。考虑到混凝土抗渗性能在1至2

个月的龄期内基本没有差别,因此将抗渗试验的龄期范围定为

28d至60d°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技术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

检测结果可追溯的基础。因此,检测原始记录应有足够的信息量。本条中的“统一格式”是指检测机构内部的受控格式,即每一

类材料的检测原始记录应有相对固定的表格格式。每一受控格式

应能满足完整记录检测原始信息的要求,检测人员不得随意对其

进行更改。对于使用计算机辅助检测、自动采集上传等信息化检测方式

的,原始记录可使用电子文档方式,相应的原始信息应可追溯。

其中人员信息可使用电子签名或系统工号等方式。如电子文档的

信息量不能满足本条的要求,尚应用纸质文件对所缺信息予以补

充记录。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制定本单位的检测周期表并对外公示,便于委

托方据此安排送检样品和领取报告的时间,检测周期不宜超出表

6.7.1的时间。正式报告均应采用打印件,并使用全省统一的报告格式。

在采用权限设置和密码保护的情况下,人员签名、手章和检测成

果专用章可为扫描体,此时印章的颜色不做要求。对于水泥、外加剂、配合比等检测,在全部检测工作完成之

前,检测机构可出具临时性的检测报告。临时报告可为打印件或

手写件,并与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