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四)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社会生活与文化沟通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包头市一模]《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关注臣民的美育培育B.重视乐教天下归心的作用C.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局面2.[2024·茂名二模]汉律依据“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的礼制,把子对父不孝、臣对君不忠宣布为大逆不道的行为。由此可见,汉律()A.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B.旨在维护贵族的特权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具有礼法结合的特征3.某“族约”曰:“今恐吾宗散乱,或为习俗所移,不守先训,则是上贻辱于前人,下有愧于厥后,故吾姓子孙者,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礼义廉耻之教,务要为子孝,为臣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该“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意血缘纽带,推动理学普及B.激励家族成员,追求功名利禄C.强化宗族特权,维护家族秩序D.凝合宗族力气,加强基层教化4.[2024·烟台高三三模]明清时期,族规须要宗族向地方政府申请批准,逐步普及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礼节,族长须要政府委任。据此可知()A.社会治理实力增加B.宗法社会逐步消解C.儒家伦理得到重塑D.礼法合流趋势加强5.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气。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气,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气。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6.[2024·天津河西区调研]商鞅变法时,“舍地而税人”,征收赋税,不税田亩而税人丁;唐朝中期,宰相杨炎改革,“舍人而税田”,征收赋税,不税人丁而税田亩。推动赋税征收标准变革的主要因素是()A.改革者的个人意愿B.土地全部制的变更C.社会形势的变更D.弥补财政的亏空7.[2024·山东济南期末检测]唐代规定两京及州县郭(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其他地区接着设里。坊村里的负责人皆称为“正”,即里正、坊正、村正,以司督察,负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等工作。由此可见,唐朝的基层制度()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拓展了地方的制度管理C.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基础D.造成了地方藩镇势力割据8.[2024·天津河西期中]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依据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依据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征税的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唐赋税制度的变更反映出()A.封建国家对农夫人身限制渐渐放松B.战国以来的人头税被彻底废除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D.农夫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9.[2024·福州市高三质量检测]元朝初期的君主多热衷于大规模的“春猎秋狝”活动;皇庆元年(1312年),元仁宗降旨:“今年田禾多不收,百姓饥困,朕不飞放(纵鹰隼捕猎)”,此后行猎的规模和频率渐减。这一变更反映了元朝()A.民族本位原则的调整B.汉化历史进程的开启C.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D.帝王个人旨趣的变迁10.[2024·临沂市高三二模](唐朝)王建《凉州行》(部分):“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该诗反映了()A.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B.社会治理制度完善C.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固化D.羁縻政策成效显著11.[2024·泰安市高三四模]如图所示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民间消遣的丰富多样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往来C.制瓷工艺的精致超群D.官营手工业的兴衰变迁12.[2024·达州市二模]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主见“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取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据此可知,黄老思想()A.指导汉初治国理政B.否定秦朝治国理念C.着力复原发展经济D.呈现思想融合趋势13.[2024·四川巴中调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A.自强不息B.天下为公C.崇德尚贤D.家国情怀14.[2024·深圳市二模]在明清时期的方志和文集中,以下有关于商人的记载:人物籍贯相关记载张通陕西杜陵公性惮厚利,而仅取足。张遐龄山西蒲州虽切事贸迁,而视财利甚轻,不屑较锱铢。周家禾江苏梅里以卖米为业,过午辄闭肆,登小楼读书。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A.理学伦理融入商业经营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重义互利促进商帮发展D.抑商政策恶化经商环境15.[2024·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更()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16.从长城遗址来看,秦汉的长城并不是连成一线的城墙,而是犬牙交织、有些缺口的,以供和平常期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而明代长城则是连成一线的封闭城墙。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A.明长城的主要职能发生了变更B.明朝国力与秦汉差距较大C.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精神面貌D.明朝政府禁绝了对外贸易二、非选择题(第17题13分,第18题12分)17.[2024·海口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在法律制度上,明太祖强调以唐宋为榜样,力图重建唐宋时期的律令体系。应当说,不仅明代的《大明律》是“准唐之旧而增损之”,其令也是沿袭了唐宋一脉的令典和单行令。《大明律》为令典,在篇目上实行六部分类,在内容上不仅有唐宋令中已有的吏治、礼仪等规定,在刑令部分则规定了诸多刑事惩罚的原则,如“十恶”“八议”“刑具”“留存养亲”等。除此之外,明太祖还颁行了不少单行令,用于补充律典和令典规定制度的细微环节。明太祖认为自己制定的常法可保子孙统治无忧,作出“一字不行改易”的祖训。常法之外的例则可随时势变更而调整,是为“权宜之法”。后由于例的数量膨胀,甚至出现了以例破律及令的情形,对例进行类编成为燃眉之急之举。弘治朝(l488~1505年)的《问刑条例》和《大明会典》由此而生,确定了例与令实际等同的性质。自此之后,例成为明代法律的主体。——摘编自李贵连、程晶《从今到例:论明代律例法律体系的生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初年法律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明代中后期法律体系的变更,并简析其缘由。(7分)18.[2024·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南阳(籍贯)户人荆不更(爵位)蛮强妻曰嗛子小(“小”“大”是课役身份的标记)上造(爵位)□子小女子驼臣(奴隶)曰聚伍长(职务)——据《里耶秦简户籍簿(节选)》整理户主邯寿寿年伍拾陆岁白丁课户见输女娘子年拾叁岁小女一亡弟妻孙年叁拾陆岁寡计布二丈五尺计麻三斤计租二石廿亩永业肆拾肆亩已受廿三亩口分合应受田壹倾叁拾壹亩一亩居住园宅八十七亩未受——《(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沙州敦煌县效谷乡户籍》提取两项有关秦朝与唐朝户籍登记内容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说明。单元检测(四)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社会生活与文化沟通1.解析:据材料“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可知,西周时期以礼乐文化教化万民,从而推动统一的文化认同心理,说明西周时期重视乐教天下归心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中的乐教对象是万民,臣民只是其中一部分,解除A项;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材料主旨是礼乐制度,解除C项;西周时期礼乐制度针对的是统治阶级,仍旧是“礼不下庶人”,解除D项。答案:B2.解析:材料表明汉律吸取了父子、君臣等儒家礼制,由此可见,汉律具有礼法结合的特征,D项正确;儒家正统地位是汉武帝时期通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的,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解除;秦亡的教训是暴政,材料没有提及,C项错误。答案:D3.解析:依据该“族约”中“今恐吾宗散乱,或为习俗所移”可知其功能是凝合宗族力气,依据“族约”中“故吾姓子孙者,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礼义廉耻之教,务要为子孝,为臣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可知其功能是加强基层教化,故选D项;“族约”中的“今恐吾宗散乱,或为习俗所移”可以看出其注意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但是“告之以孝悌忠信之行,申之以礼义廉耻之教,务要为子孝,为臣忠,父义母慈,兄友弟恭”意在规范族人的言行,而不是推动理学的“普及”,解除A项;在“族约”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激励族人“追求功名利禄”的相关内容,解除B项;在“族约”中的“不守先训,则是上贻辱于前人,下有愧于厥后”可知其目的在于维护家族秩序,但是并没有述及“强化宗族特权”的相关内容,解除C项。答案:D4.解析:依据题干“族规须要宗族向地方政府申请批准”“族长须要政府委任”可知,明清时期的政府对家族的管理有较强的限制力,这反映出政府社会治理实力的增加,故选A项;题干内容中“(家族)逐步普及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礼节”说明家族的统一性和凝合力增加,反映出宗法社会的强化,而不是“消解”,解除B项;依据题干“(家族)逐步普及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礼节”等内容看不出“重塑”儒家伦理,解除C项;题干内容中述及了“礼(朱熹《家礼》)”,但并没有述及“法”,解除D项。答案:A5.解析:三司—转运司—知县属于“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的“官治秩序或国家力气”,义学、义田是“以家族为中心”的“村落自治共同体”,故选C项;三公事实上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中朝是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三公与中朝不构成上下级关系,解除A项;中书省与尚书省同为三省六部制中的“省”,两者是平级关系,非上下级关系,解除B项;“中书省”“行省”属于元代,但元朝不再设郡,解除D项。答案:C6.解析:据所学,战国时期兼并斗争频繁,“舍地而税人”有利于激励土地开发和耕种;唐中期,均田制难以维持,“舍人而税田”能够帮助国家清算地产,保证政府税征税收,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形势不同,国家赋税政策也会随之调整,故选C项;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个人意愿不是赋税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解除A项;封建时代的中国土地制度始终为私有制,未曾变更,解除B项;赋税改革能够弥补财政亏空,是改革的作用而非缘由,解除D项。答案:C7.解析:唐朝设立社会基层组织及负责人,负责“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查非违,催驱赋役”等工作,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唐朝的统治,故选C项;材料信息体现唐朝的基层制度工作内容,不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除A项;材料没有原来的基层制度信息,不能得出拓展了地方的制度管理,解除B项;唐朝设立社会基层管理组织及负责人,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心集权,不是造成藩镇割据的缘由,解除D项。答案:C8.解析: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主要表现的是征税标准从人丁到财产的转变,这使得国家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渐渐放松,A正确;清朝摊丁入亩标记着人头税被彻底废除,解除B;封建社会导致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化,这表明封建国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解除C;租庸调制允许“纳庸代役”有利于保证农夫的生产时间,但是在两税法中无法体现,解除D。答案:A9.解析:题干中元朝由初期的君主多热衷于大规模的“春猎秋狝”活动到元仁宗时,由于“田禾多不收”而起先主动将“行猎的规模和频率渐减”,反映出元朝民族本位的原则逐步调整,统治者更多着眼于重农政策和维护统治的须要,故选A项。答案:A10.解析:依据题干诗句内容可知,吐蕃人仿照汉族习惯也起先了农耕生活(种禾黍、养蚕缲茧等),在生活习俗方面也渐渐汉化(著锦衣等),同时,汉族人民也学习少数民族的一些做法(如学习胡乐等)。据此可知,该诗反映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该诗作反映出胡汉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的史实,并没有述及政府对社会的治理,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是一个不断交融的过程,并没有出现“固化”现象,并且“多元一体”主要涉及原始社会中不同文明之间的特点,解除C项;“羁縻政策”指的是历代中心王朝在多民族国家里对社会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的一种民族政策,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对边疆的治理,而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治理”的相关内容,解除D项。答案:A11.解析:本题考查唐三彩和丝绸之路,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唐代骑驼乐舞三彩俑,有骆驼、胡人、乐舞,这说明当时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化沟通,故选B项;此俑展示的只是一种乐舞形式,无法体现多样消遣,故解除A项;材料是唐三彩,并非瓷器,故解除C项;此俑人物造型活敏捷现体现了唐三彩的工艺精致,不能显示官营手工业兴衰变迁,故解除D项。答案:B12.解析:题干中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取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即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法家、儒家的思想部分,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的关系,解除A项;“否定”与题干中“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相悖,解除B项;题中未提及汉初的减轻田租,轻徭薄赋等信息,解除C项。答案:D13.解析:据材料“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信息可知材料中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对民生和国家的责任心,是家国情怀的表现,而非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和崇德尚贤,故选D项,解除A、B、C三项。答案:D14.解析:依据材料“公性惮厚利,而仅取足”“而视财利甚轻”“登小楼读书”,可知明清时期的商业经营依旧重视儒家思想的学习,依旧会将儒家思想所强调的重义轻利和民生观念体现在商业经营中,体现了儒家义理与商业经营的融合,故选A项;明清时期依旧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很难得到明显提高,解除B项;商帮是以地域为单位的商人群体,而材料中所呈现的是单独的商人个体,解除C项;材料中的商人将儒家义理与商业经营相融合,有利于规范商业经营秩序,净化商业经营环境,解除D项。答案:A15.解析:据材料“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可知印刷术的发展推动了经典书籍的印刷,有利于学术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这些变更促进了儒学世俗化的趋势,解除B项;材料说的是印刷术,造纸术早在东汉时就已经改进,解除C项;材料提到印刷的是经典书籍,并非只有佛学典籍,并不能反映佛教文化的普及,解除D项。答案:A16.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汉时期的长城不仅具有军事防卫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贸易的职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而到了明代,由于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中原与北方关系惊慌,因此长城的军事防卫功能进一步强化,说明秦汉与明朝具有不同精神面貌,故选C项;修筑长城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军事防卫,这一职能并未发生变更,解除A项;明朝强盛时期,国力领先于秦汉,解除B项;“禁绝”一词过于肯定,明朝并未禁肯定外贸易,解除D项。答案:C17.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明太祖强调以唐宋为榜样,力图重建唐宋时期的律令体系”得出注意借鉴前朝法律;依据材料“在篇目上实行六部分类……补充律典和令典规定制度的细微环节”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内容丰富;依据材料“规定了诸多刑事惩罚的原则,如‘十恶’‘八议’‘刑具’‘留存养亲’等”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刑罚类型多样、惩治与教化并举;依据材料“明太祖认为自己制定的常法……例则可随时势变更而调整”并结合所学学问得出强调法律的稳定性和因时制宜相结合。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第二学期学生会信息部工作计划
- 社区2021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开头
- 科长竞聘演讲稿范文竞聘计划科长演讲稿
- 八年级体育课教学计划
- 人防教育活动实施计划方案及总结规划
- 临沂大学《大学物理Ⅱ(上)》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年救助管理站工作计划
- 中班组教研个人工作计划
- 个人跟班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
- 2024年“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总结
-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4年版房地产项目融资协议3篇
- 头部内伤病中医护理方案
- 专题15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讲义)(解析版)-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
- 中国经济思想史试题
- 胰腺炎营养治疗课件
- 七年级语文上册任务三 记叙与动物的相处课件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2024-2025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阅读7两件宝
- 期末测试卷(一)(试题)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技能大赛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