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卷04-【模拟冲刺】2022年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湖南长沙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
冲刺卷04-【模拟冲刺】2022年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湖南长沙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
冲刺卷04-【模拟冲刺】2022年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湖南长沙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
冲刺卷04-【模拟冲刺】2022年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湖南长沙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
冲刺卷04-【模拟冲刺】2022年中考生物最后冲刺卷(湖南长沙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卷04生物(湖南长沙专用)·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BBDDABDADCBD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BBDCBCBDDBC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A.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错误。B.“人的排汗、排尿、呼出气体”和“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正确。C.“阳光下生长的小麦”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C错误。D.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D错误。2.B【解析】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错误。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书写箭头方向由草食性动物指向肉食性动物,正确。C.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错误。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越强,错误。3.D【解析】AB.细胞的分裂的过程是:①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荷花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故在分裂的过程中,会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蜻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的是细胞核的分裂,正确。C.荷花、蜻蜓等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分不开,正确。D.细胞分化过程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出现了差异,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改变,错误。4.D【解析】A.①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B.③是蕨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我们现在利用的煤,主要是由埋藏在地下的③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B错误。C.②是苔藓植物,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浸入细胞,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而不是第③类植物,C错误。D.④是荷花,属于被子植物,其与①藻类植物、②苔藓植物、③蕨类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它能产生种子,称为种子植物,D正确。5.A【解析】A.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正确。B.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色染成深色,因此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稀碘液染色有利于看清结构②细胞核,便于观察,错误。C.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错误。D.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错误。6.B【解析】A.据图1可知:a、d点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B.图示d点,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产生了氧气,所以d点积累的氧气最多,B错误。C.如图1,bc段中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所以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是由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C正确。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表示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7.D【解析】A.人等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a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和c细胞分化的共同结果,A正确。B.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b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新细胞中,B正确。C.c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但分化后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D.人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通常不能发生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D错误。8.A【解析】A.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育龄妇女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进入青春期,女孩会来月经是与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A错误。B.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③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B正确。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C正确。D.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然后胚泡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D正确。9.D【解析】A.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正确。B.③胆汁是由肝脏分泌,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正确。C.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C正确。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错误。10.C【解析】A.血液由血细胞和①是血浆组成,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产物,A正确。B.③白细胞的数量最少,体积最大,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具有防御保护作用,故B正确。C.④血小板,细胞体积最小,数量比红细胞少,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血小板数量过少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故C错误。D.A型血患者输入B型血时,⑤红细胞会凝集成团,输血的原则是输入同型血,D正确。11.B【解析】A.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所以,图甲中,Ⅱ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A正确。B.图乙中,b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两者的气压是相等的,等于外界大气压,B错误。C.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若图丙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则A处应是体循环的组织处毛细血管,C正确。D.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DE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D正确。12.D【解析】A.巩膜白色坚韧,“白眼珠”是⑤巩膜的颜色,A正确。B.睫状体调节①晶状体的曲度的大小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B正确。C.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看书时间长了,抬眼向远处眺望和持续使用电脑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都可以预防近视,C正确。D.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会落到④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D错误。13.B【解析】A.药物不仅经过体循环,还经过肺循环,A不符合题意。B.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符合题意。C.药物不仅只会在消化道处发挥药效,也会在其他组织细胞发挥药效,C不符合题意。D.输液时针头应插入静脉血管,D不符合题意。14.D【解析】A.蝗虫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正确。B.家鸽的胸骨生有高耸的龙骨突,在其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翔动作,正确。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肺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且能分泌黏液,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粘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功能,正确。D.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无足,错误。15.B【解析】A.黑脸琵鹭属于鸟类,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A正确。B.黑脸琵鹭就是鸟类,鸟类在飞行过程中每呼吸一次,在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为双重呼吸,而体内的气囊只是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C.鸟卵中,胚盘含遗传物质,是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C正确。D.黑脸琵鹭属于鸟类,体温高而恒定,且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D正确。16.B【解析】A.结合分析可知,动作①是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正确。C.由动作①屈肘到动作②伸肘,参与的关节有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C错误。D.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因此,投篮时,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肘关节运动,D错误。17.D【解析】A.由分析可知,细菌的菌落较小,霉菌的菌落较大,A正确。B.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大多白色;真菌菌落较大,形态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黑、黄等,根据菌落的这些特点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B正确。C.由分析可知,细菌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C正确。D.单个的细菌或真菌通常肉眼不可见,需要被培养成菌落才能被肉眼观察到,但可以直接检测到。如某些真菌属于大型真菌,肉眼便可见,D错误。18.C【解析】A.②青霉和③酵母菌都是真菌,都可进行孢子生殖,A正确。B.②青霉、③酵母菌、④细菌、⑤衣藻都有细胞壁,①病毒无细胞结构,⑥草履虫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B正确。C.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④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D.⑤衣藻通过鞭毛游动,体内有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D正确。19.B【解析】A.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故A正确。B.宽鳍鱲与细鳞鲑同目,宽鳍鱲与高体鳑鲏同属于科,目大于科,宽鳍鱲与高体鳑鲏亲缘关系更近,故B错误。C.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所以鱼类生活在水中,受水体环境影响,故C天确。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所以可调查每种鱼的繁殖周期据,了解种鱼繁殖影响的因素,以此制定保护方案,能够更好地保护鱼类,故D正确。20.C【解析】A.伊蚊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伊蚊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会限制伊蚊的发育和生长,因此伊蚊发育中有蜕掉外骨骼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B.伊蚊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则伊蚊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C.伊蚊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别,其形态和生活习性差别很大,则伊蚊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食物不同,C符合题意。D.伊蚊产卵于水中,同时伊蚊的卵期、幼虫期和蛹期都不开水,因此清除积水可有效阻止伊蚊繁殖,D不符合题意。21.B【解析】A.高产和抗倒伏是两种性状,而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杂交后代出现高产抗倒伏的新品种,属于变异现象,此过程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因此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C.杂交育种后,基因重组,会出现四种组合:高产抗倒伏、高产易倒伏、低产抗倒伏和低产易倒伏,并不会只表现初高产抗倒伏,C错误。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高产和抗倒伏是两种性状,D错误。22.D【解析】AB.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家鼠的短尾类型相交,后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正常尾,因此可判定短尾与正常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短尾是显性性状,正常尾是隐性性状,A不正确,B不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正常尾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正常尾与正常尾相交,后代只能是正常尾,C不正确。D.按正常的遗传规律,短尾亲本的后代中,短尾与正常尾的比例应该是3:1的,但实际是2:1,推测可能是显性纯合的个体(AA)在出生前死亡导致。让短尾个体和正常尾个体杂交,短尾个体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体(Aa),因为纯合体(AA)在未出生前已经死亡,与隐性性状(aa)正常尾杂交,后代的正常尾(Aa)个体所占的比例应该是1:1,D正确。23.D【解析】A.据图可见:节肢动物祖先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错误。B.据图可见:翅和纺织器的进化有利于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错误。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错误。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正确。

24.B【解析】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B.麻疹患者康复后,当同样的麻疹病毒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将麻疹病毒清除,不再患此病,该免疫只针对麻疹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C.白细胞是人生来就有的保护屏障,不是后天形成的身体保护屏障,它能将身体的病菌包围、吞噬,不属于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D.泪液和唾液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该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25.C【解析】A.胸腺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分泌的物质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进行运输,A正确。B.胸腺分泌的激素是胸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发育,从而形成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人体的免疫力,对于调节免疫平衡有良好的作用,B正确。C.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分别是先天的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以及后天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防御功能,胸腺是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可有效帮助人体抵抗各种病菌,C错误。D.胸腺属于免疫器官,胸腺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具有遗传性,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机制,因此患者会出现反复病毒感染或真菌感染,D正确。二、识图作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6.【答案】(1)

丙(2)④芽原基(3)

⑧胚珠(4)营养【解析】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所有的花瓣构成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1)图甲中,①是花芽,花芽将来发育成花。(2)③是叶原基,④是芽原基,叶芽的基本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叶芽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④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3)在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的花叫两性花。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所有的花瓣构成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⑤花药和⑥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⑦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⑧胚珠内有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4)果实是由显花植物的子房在开花授粉后发育而来的,主要的功能为保护种子及协助种子的传播。一般果实包含了⑨果皮及⑩种子两个部分,果皮主要由营养组织构成,营养组织的特点: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27.【答案】(1)④(2)

2

静脉血(3)

小肠

(4)降低【解析】心脏具有四个腔,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⑤是上下腔静脉,⑥是肺静脉,⑦是肺动脉,⑧是主动脉。据此分析解答。(1)由分析可知:④是左心室,左心室壁最厚,收缩时能把血液泵向全身。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④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2)肺泡和其外面包绕的毛血管的特点都是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在肺泡内随气体交换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到达左心房;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对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⑦是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流静脉血。(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淀粉首先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被肠液和胰液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小肠吸收进入循环系统。(4)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原因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该物质与其他废物一起形成尿液排出体外。28.【答案】(1)角质的鳞片(鳞片)(2)膈(3)

两栖

肺(4)

体温是否恒定(生殖方式)【解析】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鲫鱼属于鱼类。(1)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更好地适应干旱的陆地环境。(2)鲸鱼外形近似鱼类,其实属于哺乳动物,其体腔内有膈是一块膜状肌肉,将体腔分成胸腔和腹腔,可以帮助呼吸,增强气体交换的能力;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3)娃娃鱼与青蛙都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4)①甲鱼是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鲫鱼是鱼类,是变温动物,因此可以分为两类,恒温动物鲸鱼,变温动物甲鱼、娃娃鱼和鱼,分类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②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鲫鱼是鱼类,生殖方式都为卵生,其分类依据是动物的生殖方式。三、探究实践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9.【答案】(1)对照组(2)准确性(3)单一变量(无关变量的影响)(4)有无细胞核(5)细胞核【解析】生物细胞的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对于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来说,再生能力应位于细胞核。图中①③所包括的部分无细胞核,不具有再生能力。②包含了喇叭虫的细胞核,而细胞核是控制生物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具有再生能力。(1)对照试验是指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素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素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的试验。其中甲对照组,乙是实验组。(2)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所用的喇叭虫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喇叭虫,设置重复组,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3)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应当使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所处的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故在进行分割后,将甲、乙两组喇叭虫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的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4)①③部分无细胞核,②包含了喇叭虫的细胞核,故将①③作为一组;②为一组,探究喇叭虫的再生能力,其中的变量是有无细胞核。(5)实验中①、③段在一段时间后死亡,②段能再生出完整个体的原因是细胞核是再生的必要结构。30.【答案】(1)

呼吸(2)

胰岛素

体型

a【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低血糖可能是由于糖分摄入不足和消耗过多所造成的,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身体乏力的症状。可以多吃一些糖果和巧克力以及蜂蜜进行补充。(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浆中,随着血浆的运输到各个身体的细胞内。大脑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2)①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有调节血糖的功能,因此在选择时要排除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分泌的胰岛素异常,血糖变化处于非正常水平,会干扰实验结果;不同人员体型、身高等有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所以还需考虑被测人员体型、身高等因素。②图1中,C组空腹血糖比A、B组高,早餐后2h血糖C组比A、B组低。大脑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葡萄糖,释放能量维持大脑正常工作。A、B组短期记忆力平均得分与早餐后2h血糖成正比,故C组短期记忆力也一样。故C组短期记忆力平均得分水平柱状图如下:【答案】(1)

(2)

平均

1%的洗衣粉液

不能(不可以)

能(可以)【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1)蚊子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成为完全变态,故?处是蛹。(2)①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取蚊子幼虫60只,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置于两个同样的玻璃杯中。②某同学探究洗衣液能杀死蚊子幼虫,因此实验变量是洗衣液。A组中加入适量的清水,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洗衣液。③若A、B两组实验结果均接近曲线Ⅰ,即两组中蚊子都存活,则说明质量分数为1%的洗衣液不能杀死蚊子幼虫;若A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I,B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Ⅱ,则说明质量分数为1%的洗衣液能杀死蚊子幼虫。四、分析说明题:32题9分,33题11分,共20分.32.【答案】(1)无性(2)

花蕊(或雄蕊和雌蕊)

传粉(3)液泡(4)

无光的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A

蒸腾(5)

18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即可)【解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2、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子传播。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等。4、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1)草莓利用匍匐茎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2)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则草莓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雌蕊和雄蕊)。蜜蜂为了采蜜,在花朵周围飞舞,身上会沾上雄蕊的花粉,在飞到雌蕊附近时,会将身上的花粉带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了传粉过程。(3)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故草莓的大量汁液来自于草莓细胞结构中的液泡。(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黑暗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则将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在黑暗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在有光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在无光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如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因此透明塑料袋中的A叶片,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则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黑色塑料袋中的B叶片,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则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塑料袋内出现水珠是因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塑料袋中。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图丁中的BC段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C点以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则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是C点(18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产量。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