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
一、阅读理解(33分)
(2024•衡水模拟)现代文阅读;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
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绪论
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
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
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
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
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
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
发开放以来,原格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
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
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
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
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
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
放以来。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
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
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
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
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
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
合立体的时空维度C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
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
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
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
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
与近代海派文化的解读和阐释,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上海在不同
历史阶段城市定位的根本性不同,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大都
市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东大都市的根本区分。
⑤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
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体格局
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
态和趋势。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
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
全球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背
景之下,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将引领江南文化的现代转化,为高水平打
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⑥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书以
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在联
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
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
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价值
遵循。
⑦文化的存续不能脱离特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海派文化
的生成和嬉变过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和世界局势中的命运
变迁。作为历史概念的近代海派文化曾经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
城市标识,同时也成为某种无形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负
面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历史概念的海派文化经过改革开放
之后的转型与创新,在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上都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当前,我们来重新盲视海派文化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
思考的是上海的当下和未来如何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化上
海。
(有删改)
目录(部分)
绪论
第一章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与时代建构
一海派文化研究的成果梳理
二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
三海派文化内涵的多重视角
四新时代海派文化与城市软实力提升
第二章从传统到新变: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
一江南文化的历史与变迁
二江南文化的特征
三江南文化的新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四从江南到长三角:海派文化的未来
第三章海派书画的代际演变和群体评述
……30805:uld:30805
第八章海派电影:紧贴时代脉搏反映市民趣味
第九章海派学术:江南家国与世界
一海派学术述要
二江南底蕴与世界眼光
三国家情怀与地方意识
四求新精神与务实态度
后记
1.如果为这篇绪论选一个标题,以下最适合的一项是()
A.什么是海派文化
B.新时代为什么还要审视海派文化
C.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时代局限
D.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
2.小宁刚见到这本书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海派文化”不
称作“上海文化”?他翻阅了目录,发现可以从这本书第章
第节寻找答案。
3.以下关于绪论第③段“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的原因的推断,不能根据文意得出的一项是()
A.新时代海派文化仍然存续着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基因
B.新时代海派文化因城市定位的巨大变化而有了新特质
C.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
D.整体空间格局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有决定性影响。
4.根据绪论和目录,以下对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关系的看法,
作者不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可视作海派文化的根基。
B.海派文化可视作江南文化的升华
C.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
D.在新时代语境中,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形态有别。
5.小宁认为,这篇绪论隶属于著作内容本身,如果缺失,有些
研究内容在全书正文部分未见补足。请根据《海派文化新论》的绪论
和目录,判断小宁的这一认识是否合理,并分析。
(2024•衡水模拟)文学类文本阅读
读不尽的大运河
裘山山
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到可以用上一个词一一“卷帙浩繁,
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
1069508:fid:1069508
我读的第一页是拱宸桥。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就住在杭州拱宸
桥旁的姨妈家。桥边傍河处,有个菜市场,早上五点就开市了,那是
湿漉漉的一条人河C我有时起得早,就跟姨妈去买菜。瞌睡懵懂地走
到那儿,瞬间就被青菜和鱼虾的气息唤醒了。去的时候竹篮是空的,
我拎;回来的时候装满了东西,姨妈拎。有时候姨妈会给我买个糯米
油条解馋,热乎乎、软糯糯的,非常好吃。河面上船很多,清晨时它
们停在那里不动,好像还没醒。那时候只知道拱宸桥是故乡的桥,很
亲切。
后来,生活又为我翻开了第二页。我们搬迁到石家庄,又住在运
河边,河上也有一座桥,就叫运河桥。从江南来到华北平原,我感觉
这是另一个世界,但妈妈指着运河说,这条河是和杭州连着的。我很
诧异,一条河竟然这么长?我们坐火车来都坐了三天。桥头有一家副
食品商店,那时候叫服务社,是我常年打酱油的地方。桥很宽,桥下
却没有船。或许是因为北方水少,河道不深,已经不通航了。但河堤
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爬到树上摘槐花,摘榆钱,折下柳枝做口哨C有
时候也在树下找蟋蟀,找知了蛹。河堤就是我们的百草园,我就是运
河的孩子……
①反反复复地走,我才对运河有了些许了解,算是读了这本书的
第三页。
运河上的桥,仿佛是运河之书的插图。运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
我没去查过。我只知道在杭州段,有卖鱼桥、大关桥、江涨桥等c其
中,拱宸桥名气最大。从它的名字来看,“拱”是拱手的意思,“宸”
是皇上就寝的地方,以此二字表达对帝王的恭敬。它是一座三孔石桥,
很高,尤其中间那一孔,高达16米,宽也有16米。显然是考虑到皇
上的船大,矮了窄了都不行。拱宸桥始建于明末,几经垮塌、重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力保护,总算没再垮塌;2005年,又进
行了一次大修固;如今它已成为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出镜率很高。
不过,当我来到塘栖古镇,站在广济桥头时,不知为何,觉得广
济桥更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建造的时间更久远,也不仅仅因为它是
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还因为,它是为老百姓修建的。据说当
年这里的河面上只有一座简易桥,常有老人孩童跌落河中。明弘治二
年,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捐,历时九年建成这座桥。有了广
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塘栖人爱它,亲切地称它为塘栖
的龙鼻。
我站在河边眺望,广济桥果然高峻挺拔。阳光下,人来人往,十
分安详。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子修路架桥,
也曾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桥梁。他若看
到在和平的日子里,暖暖的阳光下,百姓们络绎不绝地从桥上走过,
一定会觉得这才是桥梁该有的样子。
②我很高兴自己读到了大运河这本书新的一页。我以为只要一页
一页读下去,总是可以读完这本大书的。但是在临平,我突然发现运
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一直在被续写,在增加新的篇章。
临平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它的西面、北面是京杭大运河;中
间流淌的是上塘河,即隋唐古运河;南部地表及地下,则横卧着曾经
的“捍海长城”一一钱塘江古海塘;如今,它的东边又开掘出了运河
二通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历
史最悠久的人工运河,也是唯一贯穿我国南北的水运主通道,是先人
毅力、智慧与科技的集大成之作。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吨位的
船只越来越多,老运河的水运设施,如航道、船闸等,已难以满足通
航的需求。而由于地理位置、文物保护等,也无法对这些设施进行改
善。
在这种情形下,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开工建设运河
二通道,2023年7月正式通航。这条运河二通道全长26.4公里,是
从临平的土地上凿出来的,成为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握手”的又一
通道。一艘艘庞大的千吨级船舶,满载着煤炭、粮食、油品、钢材、
歹建材料等大宗物资顺水前行,将杭州内河的运力,直接提高了40机
③大运河之书更厚重了。
我们来到这条骄新的运河边。阳光下的新运河如古运河一样碧波
荡漾,宽阔而平静,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平坦的大地。然而它又是一
条全新的、非同凡响的河。
新运河的新,新在它的河道穿越了两条地铁、两条铁路、三条高
速公路及其他百余条道路和管线;新在它有23座极富现代美感的跨
河大桥,从而确保运河通航后不会对两岸居民造成阻隔;新在它有一
座23米宽的双线船闸,足以让千吨级货轮驶过。
它还新在水面上纵有千吨级货轮驶过,水面下的万条鱼儿仍在繁
衍生息。为了不让噪音影响鱼儿生长,建设者们在河道两壁打了许多
圆筒仓式的小孔,供鱼儿在大船通过时有个地方躲清静。
说到底,新运河新在高科技,它汇集了建筑信息模型、数字李生、
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高科技不仅拓展了古运河的功能,更赋予了
运河“生态环保”“智慧化”数字化”等新特点。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双
手,赋予了运河全新的面貌。
大运河之书,一本读不尽的书。④我愿意成为它永远的读者。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作者借“卷帙浩繁”一词表达了对大运河厚重历史
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千上万创造大运河历史的劳动者的赞美。
B.文章通过叙述“我”小时候生活在杭州拱宸桥旁姨妈家的童
年生活,描写故乡的桥给“我”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运河的
亲切及难忘。
C.文章描写作者生活在石家庄运河边的情景,以及借妈妈的口
交代这河是“和杭州连着的“,都是表达对大运河贯通南北之长的赞
美。
D.作者和塘栖人都爱大运河上的广济桥,是因为它建造时间久
远,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且是为老百姓修建的,让塘栖百
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的“反反复复”写出作者与大运河接触的多,而“些许”
“算是”侧面突出了大运河的“厚重”
B.句子②的“高兴”表现了“我”看到大运河在新时代增加新篇
章一一临平东边开掘了运河二通道的心情。
C.句子③单独成段,但句子的语义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也照
应了开头;语气凝重,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D.句子④卒章显志,表现了大运河对“我"的吸引力,借“我”
的意愿来表达对大运河的赞美。
8.作者在写桥时又写到“一辈子修路架桥”的父亲,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个
关键词:书。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2024•衡水模拟)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
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
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
《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
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
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
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①曰:“《储说》②始出,《子虚》③初成,秦皇、汉武恨
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④J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
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
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
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
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c刘知几负绝世之学,见轻
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
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
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
如韩之谗而遭戮矣C
(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
材料二: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
扬己,忿慰沉江。界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
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J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
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
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
[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
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
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c⑤
界浇二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淀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
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
章者H盖不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
著草的茎占卦叫作“筮二
B.“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
句式相同。
C.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
D.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
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
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
B.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
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
C.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
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
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国家
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qpyotpi:fid:qpyctpi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②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14.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
因。
(2024•衡水模拟)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
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
不须嗟。
【注】①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降职为峡州夷陵(今
湖北宜昌)县令,本诗作于次年春。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
州军事判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表明这是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收到元珍写的《花时久雨》
一诗后的回赠之作C
B.首联先以“疑”字起句,又以“未见花”作答,前后映衬,因
果相连,富有意趣C
C.颔联描写残雪压枝、冻雷阵阵,一派肃杀,和前文的春风不
至、山花不开相呼应。
D.全诗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山城野花虽然晚开放,但
无须过多在意和嗟叹。
16.本诗题中带有“戏”字,意为游戏之作,但有人认为此诗也
流露了作者的失意、落寞之感,并非“戏言”。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
观点的合理性。
17.(2024•衡水模拟)理解性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部分。
(1)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
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和杜甫《登高》中的“—二
(2)《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运用鸟作比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
往的句子是,
O
(3)古代诗人认为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视野会更加开阔,诗
歌也会更有品味。“江山'’作为一个富有审美意味的词语,在古诗词
中频繁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2024•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阳明的一生经历颇为EPIPT:uld:EPIPT①,从进谏下
狱,龙场悟道,再到远征戡乱,平定叛贼,经历别人未曾经历之事,
自然也开出了②的哲学之花。
王阳明以哲学家入世,文韬武略,教化传世,“左手不释卷,右
手不离剑”,事功同哲理之光③,实现了知与行、文与武的统一。
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开启,终于“致良知”命题,既来自讲学论道,
更来自实践履行。特别是两次平乱和一次平叛的军事行动,闪烁着王
学的精神:“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当程朱理学
走向晚期,士子以博闻强识为能,以读书渐进为进阶之门时,王阳明
却开出了顿悟的药方,主张以此心之光明照亮世界,消弭尧舜与凡人
的界限。
王阳明被批为“狂狷”,不为朱子学派的主流所容,最后抱病出
征广西,于戎马之际病逝。然而他一生光明磊落,不假外物,不为乡
愿,只是尽心尽意求得心安。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了举
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乃至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铳。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21.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
序号处的横线上。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
“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
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
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①;
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②;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③;
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④。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
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B.全方位研判,高标
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D.聚焦前沿,瞄准核
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2024•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
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
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
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
并非无声。
有一天大雾迷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
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
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
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
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未,逃也似地投
靠这一处静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
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
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
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
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矛盾,实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凸显了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这一表达效
果是怎么取得的?
四、作文(60分)
24.(2022高二上•青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就上
升。从来没有差错,人们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
呢?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
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一;二
3.C
4.C
5.小宁的这一认识有合理性。①这篇绪论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
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即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并指出这
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深刻影响着全书的具体内容但在书中未再单
独阐释;②绪论提出在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对于上海的价值和意义时
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这也是全书自然遵循而未再单独阐释的。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理解概括文本主
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
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
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
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
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
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
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
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
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
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
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
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D.结合“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
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
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
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可知,本文围绕时
代特质和价值取向论述,本项符合。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
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
过程中的产物”和目录“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可知,为
什么“海派文化”不称作“上海文化"这个问题可以从这本书第一章
第二节寻找答案。
故答案为:一
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结合“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
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
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
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可知,本项是原因之一。
B.结合“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
发展的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
体格局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
化的样态和趋势”可知,本项是原因之一。
C.“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错误,
结合“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人向
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全球
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可知。
D.结合“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
化的样态和趋势”可知,本项是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C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错误,结
合“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
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
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
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
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
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
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
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
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可知,二者的价值取向相同。
故答案为:C。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结合“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
书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
在联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
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
和经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
价值遵循''可知,这篇绪论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
即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并指出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这深刻影响着全书的具体内容但在书中未再单独阐释;
结合“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
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可知,绪论提出在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对于
上海的价值和意义时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这也是全书自然遵
循而未再单独阐释的。
因此,小宁的这一认识有合理性。
故答案为:小宁的这一认识有合理性。①这篇绪论对新时代海
派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提炼,即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
并指出这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深刻影响着全书的具体内容但在书
中未再单独阐释;②绪论提出在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对于上海的价值
和意义时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这也是全书自然遵循而未再单
独阐释的。
【答案】6.C
7.B
8.①广济桥是明代僧人为了百姓四欠募捐修建,而父亲作为铁
道兵工程师也曾在战场上抢修桥梁,表达了作者对建设者无私奉献的
赞美。②广济桥上人来人往、和平安宁的景象,正是父亲他们在战场
上冒着生命危险所追求的,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歌颂。
9.①大运河是一部厚重的书,它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卷帙浩
繁。②大运河是一部奉献的书,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去建造它,
而它也不断地哺育着两岸人们。③大运河是一部读不尽的书,时代在
发展,大运河这部书也在不断增加新篇章、拥有新面貌。
【知识点】分析文木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
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
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
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
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3)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
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
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
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
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4)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短评,是指简短的评
论(如报刊上简短的评论)也指文艺短评、对各种看法的简短的评价。
可从宏观角度:语言、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等);内容:形象(意象)、
情感、主题等;情趣、理趣、知趣/智趣、志趣、旨趣等作答。
6.本题考查学生分祈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C.“描写作者生活在石家庄运河边的情景”并不是在“表达对大
运河贯通南北之长的赞美”,原文说“我很诧异,一条河竟然这么长?”
是对运河之长的惊叹。
故答案为:Co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
B.“我"高兴是因为看到了广济桥为百姓带来了便利,使百姓生
活幸福安宁。
故答案为:B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捐,历时九年建成这座桥。
有了广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我站在河边眺望,广济
桥果然高峻挺拔……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
子修路架桥,也曾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
桥梁”可知,作者是站在广济桥上,想到广济桥是是明代僧人四处募
捐,为老百姓修建的,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一辈子修路架桥,他们
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建设桥梁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
赞美。
②结合“广济桥果然高峻挺拔。阳光下,人来人往,十分安详。
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子修路架桥,也曾
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桥梁”作者由广济
桥上人来人往、和平安宁的景象,自然联想到一辈子修路架桥的父亲,
正是父亲他们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架桥、修桥,菜有了百姓生活的
和平安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歌颂。
故答案为:①广济桥是明代僧人为了百姓四处募捐修建,而父亲
作为铁道兵工程师也曾在战场上抢修桥梁,表达了作者对建设者无私
奉献的赞美。②广济桥上人来人往、和平安宁的景象,正是父亲他们
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所追求的,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歌颂。
9.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学短评的能力。
文学短评的关键词是“书”,考生应扣住“书”来表达对大运河的
理解和感受。
①大运河是一部厚重的书,文中说“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
到可以用上一个词一一'卷帙浩繁“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作者重点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
见到的运河上的桥,有拱宸桥、运河桥、广济桥,又写了新运河,从
古至今,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可见它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卷帙浩
繁。
②大运河是一部奉献的书,文中说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
捐,历时九年建成广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写铁道兵工
程师的父亲,一辈子修路架桥;写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
开工建设运河二通道……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去建造它,而它也
不断地哺育着两岸人们。
③大运河是一部读不尽的书,文中说“在临平,我突然发现运河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一直在被续写,在增加新的篇章”“大运
河之书,一本读不尽的书”写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开工建
设运河二通道,时代在发展,大运河这部工也在不断增加新篇章、拥
有新面貌。
故答案为:①大运河是一部厚重的书,它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卷帙浩繁。②大运河是一部奉献的书,无数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去建
造它,而它也不断地哺育着两岸人们。③大运河是一部读不尽的书,
时代在发展,大运河这部书也在不断增加新篇章、拥有新面貌。
【答案】10.D;F;H
11.D
12.D
13.①心里的相知,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轻视,就
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杀戮。
②后代著名学者们所写的辞赋,没有不模拟它(《离骚》)的形式
的,这就是所说的“外表像黄金,内质像美玉,历史上没有和它相当
的“。
14.①不具有先贤智者的心怀与志向;②后世评价流于表面,与
实际不符,对作品鉴赏不够精当,未加认真考察。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
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
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
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
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
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
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
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
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
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
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
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
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
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
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说到人的所谓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音
容貌就算啦;读他的书,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
呢。读他的书而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天下比比皆是;而知道他的文章
(观点)的,一千个中便得不到一百个;能知道他之所以做文章的原
因(缘由),那么一百个人中得不到一个了。大家都知道《易经》是
占卜的书,孔子读了,就知道文王是有忧患而作此书的,这是圣人的
知道圣人。人人知道《离骚》是辞赋的鼻祖,而司马迁读了,就为其
志向而悲,这是贤能人的懂得贤能的人呀。至于没有司马迁的志向,
却要懂得屈原的志向;没有孔子的忧患意识,却要明白文王内心深处
的殷忧,那么,这差不多算是痴心妄想了。那么,过去的人有他的忧
患和他的志向,不幸没有遇到能理解他的忧患、理解他的志向的后世
之人,因而湮没无闻的事例,大概不少啊。
刘彦和说:“韩非子的《内外储》一书,才写出来之际,司马相
如的《子虚赋》刚刚做成之时,秦始皇、汉武帝,恨不能同时遇见。
然而真正同时遇到了后,韩非却被囚禁,司马却被看轻。”说到李斯
非常害怕韩非子,汉武帝把司马相如当作优伶,是对他们了解很深刻,
处置得很恰当,而出于时势所趋不得不这样。这是所谓形迹好像不相
知,而心里却是相知的。贾谊被迁降到很远的长沙,后来在宣室召对,
文帝甚至说,好久不看见先生您了,自以为超过你了,见面后才知道
比不上。君臣的际遇,可以说是非常相知了,可是文帝不知道贾生的
治国安邦之策,却只想了解他(贾谊)关于鬼神的回答,这就是所谓
形迹好像是相知,而心里却不相知。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却被
时人所看轻,等到他三次担任史臣,二次进东观编史,可算是被知遇
To可是真正谈论到史才,却被降逐到千里之外,议到史事,(君臣
间)却一语不合,这就是所谓形迹相知,心里却并不相知。讲到形迹
相知的,不是像贾生那样表面被相知却不被重用,就像刘知几那样被
任用了却不完全信任。心里相知的,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
被看轻,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到杀害。
材料二:
从前汉武帝喜爱《离骚》,(让)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刘
安)认为:“《国风》好写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怨愤发牢骚但不
坏乱礼法,像《离骚》可以说兼有二者的特点。”但班固却认为:“屈
原夸耀自己的才华,以至忿懑怨恨,自投汨罗沉江而死;他在作品中
讲到后羿、浇和有虞国王两个女儿二姚的故事,都和《左传》的有关
记载不相符合;然而他的文辞瑰丽雅正,是词赋的创始者,所以屈原
虽然算不上贤明的人,但也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人才。”王逸认为:
”《离骚》的文字,多是根据经书来写的。后代名儒所写的辞赋,没
有不模拟《离骚》之形式的,可以说'形式和内容像金玉一样都完美,
历代没有能和它匹敌的'J扬雄讽诵玩味后,也说(它的)“体制风
貌同于《诗经》的‘雅'(刘安等)四家都拿《离骚》与经书比较,
然而班固认为不符合《左传》。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
常常不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
骚》)却未加以认真考查。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句意:遗憾的是,后世之人没有能够忧着他(前人)的忧患,铭
记着他(前人)的志向,却因此被埋而没不彰显的,实在不少啊。
“有”的宾语是“能忧其忧志其志……者”,故在表停顿的“者”
之后,即H处断开c
“忧其忧"志其志”是对称结构,这两句前面的词都是动词,分
别译着“忧虑”铭记”,因此可在第二个“忧”和“志”之后断开,即
在DF处断开。
故答案为:DFH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并准确理解一
词多义的能力。
B.正确。均为被动句。句意:韩非被囚禁,司马被看轻。/不然
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C.正确。“负”,第一个承受,引申为“享有、拥有“;第二个“覆
盖”。句意:刘知几拥有了高超的学问。/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
亮了南面的天空。
D.错误。二者不同。第一个“讽”,讽诵、玩味;第二个才是以
委婉的言辞劝告。句意:扬雄讽诵玩味(《离骚》)。/邹忌委婉劝告齐
王采纳谏言。
故答案为:Do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就述分析和判断能力。
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的说法错误。
原文是一一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
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J扬雄讽味,亦言
“体同诗雅”。也就是对《离骚》作高度评价的是王逸、扬雄等人,
汉武帝只是喜欢《离骚》,未曾参与讨论,更没有对其做出中肯的评
价。
故答案为:Do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1)“狎”,亲近而不庄重、亲昵;“见”,表被动;“戮”,杀害。
(2)“莫不”,没有不;“拟”,模拟、模仿;“相、质”,外表、
内质。
故答案为:①心里的相知,不是像司马相如那样因为亲昵而被轻
视,就是像韩非那样因为谗言而遭杀戮。②后代著名学者们所写的辞
赋,没有不模拟它(《离骚》)的形式的,这就是所说的“外表像黄金,
内质像美玉,历史上没枪和它相当的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溉括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方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
的原因。
从材料一“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
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
也……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不幸不得后
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等语句可知:
文王、孔子;屈原、司马迁等有忧患之心、远大之志,然而后世之人
恰巧缺乏这种情怀和志向。
从材料二最后一句"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
未核者也”,意思是:他们的赞誉与贬责都仅仅着眼于表面,常常不
符合作品的实际,都可以说是赏鉴却不够精当,欣赏玩味(《离骚》)
却未加以认真考查c据此可知:历代学者在评价屈原的《离骚》时往
往流于表面,没有精准地把握屈原的心志,因而不能真正懂得屈原以
及他的《离骚》的旨趣。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不具有先贤智者的心怀与志向;②后世评价流于
表面,与实际不符,对作品鉴赏不够精当,未加认真考察。
【答案】15.C
16.①首联写二月山城春风不至、山花不开,写出了山城的荒凉、
偏僻,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冷落之地的失意。②“夜
闻归雁生乡思”一句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气氛,表现
作者的思乡之情。“病入新年感物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新年美
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③“曾是涔阳
花下客”一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
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
奈之意。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
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
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
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一派肃杀”错,颔联描写残雪压枝仍有柑橘可见,春雷震动
催促新笋抽芽,可见生机的萌发和孕育,并非"肃杀”之景。
故答案为:Co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意为: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不然已是二月这
山城怎么还看不见春花?“春风疑不到天涯“,暗喻皇恩不到,透露
出诗人被贬后的郁郁不得志。夷陵地处偏远,初春时春风不至、山花
不开,景色荒凉,朝廷的关怀不再远到天涯这小城,自然和政治环境
都恶劣,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的郁闷与山居的寂寥、
失意之情。
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意为:夜晚听到归
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前句借景抒情,借夜晚听到归雁的叫声,渲染凄凉气氛,写出诗人远
谪他乡后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和抱病无为而时光流逝之叹。后句以乐景
衬哀情,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
凉。
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意为:我曾在洛阳
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前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与如今的凄凉之
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寞的无奈之意。
故答案为:①首联写二月山城春风不至、山花不开,写出了山城
的荒凉、偏僻,也流露出作者的失望之意,表明其被贬冷落之地的失
意。②“夜闻归雁生乡思”一句借景抒情,以归雁的鸣叫声渲染凄凉
气氛,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J病人新年感物华”一句以乐景衬哀情,
以新年美好景物的绚丽来反衬自己疾病缠身、年华逝去的悲凉。③“曾
是洛阳花下客”一句以回忆的方式虚写自己曾在洛阳见过花开胜景,
与如今的凄凉之境形成对比,带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之情和对当下落
寞的无奈之意。
17.【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风急天高猿啸哀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猱、攀、啸、羁、渊。
故答案为:(1)猿猱欲度愁攀援风急天高猿啸哀(2)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源(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古江山;英雄
无觅孙仲谋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
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
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18,跌宕起优;不同凡响;交相辉映
19.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
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A
21.B;D;A;C
【知识点】语句连贯;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语
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的
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
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
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
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
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
不当等问题。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
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
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对比、借代、反语c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休、准确、鲜明、
生动性,具体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整个
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把握句式和句意,
根据这些进行拟写。本题已经提供了四个句子,考生只要分析语境,
找到与这些句子之间的相关点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此处是说“王阳明的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曲折,应用“跌宕起
伏”。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
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②此处是说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的卓越不凡,应用“不同凡响
"o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③这里形容事功同哲理相互映照,应月“交相辉映交相辉映:
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
故答案为:跌宕起伏;不同凡响;交相辉映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不但”应在主语后面;
二是搭配不当,“建立……地位”对比不搭配,改为“具有……
地位”;
三是搭配不当,“位高权重的地位”定中不搭配,改为“举足轻
重的地位”;
四是语序不当,”对世界乃至中国”递进短语语序不当,改为“对
中国乃至世界”。
故答案为: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子中的“顿悟的药方:运用了此喻,用“药方”比喻解决
问题的方法。
A.运用了比喻,把山项的白云比作棉帽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铜
缸
B.“朱门”运用了借代,用“朱门”借代富贵人家。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说“三万里长的黄河
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运用了对
偶、夸张。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运用了通感,“云气湿”
把视觉转换成了触觉,“鸟声香”把听觉转化成了嗅觉。
故答案为:Ao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
动性,具体考查学生的补写能力。
第一处,前面说“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这里要抓
住“世界”“前所未有”大变局”这些信息,因为是前所未有的,且是
大变局时代,所以需要“全方位研判”,需要“高标准筹划”,要“破
解突出矛盾“,所以确定是B;
第二处,前面说“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里要抓住
“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这一信息,因为是“新一轮”,且是“前夜”,
所以需要“聚焦前沿”,需要“瞄准核心技术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所
以确定D。
第三处,前面说“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这里要抓住“国
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因为是“决战决胜时期“,所以需要“强势
崛起”,故确定A。
第四处,前面说“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这里要抓住“拼
杀时刻”这一关键信息,可见是极为关键的时刻,需要的是“速度”,
是“冲锋”,所以确定C。
故答案为:B;D;A;C
【答案】22.①“安静”表现在地坛远离尘世喧嚣,但地坛是有
声的,因为写了雨燕、蜂蝶、草虫等自然生命的声音。安静与有声并
不矛盾。②用看似矛盾的句子写出了地坛生机勃勃,远离尘嚣,安顿
了作者的心灵。
23.①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凸显出
两件事接连发生,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②多用短句,节奏明
快,表现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
③用悠远、浑厚等词语凸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
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④运用“界线”一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第一学期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 小学数学复习参考计划
- 岭南师范学院《英语戏剧选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专业作品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软件项目管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上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例文
- 202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半年工作计划大全
- 校园冬季消防安全知识
- 排水设施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3-国开(NMG)-参考资料
- 3 心脏和血液 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GB/T 44591-2024农业社会化服务社区生鲜店服务规范
- 《偶像团体团内“CP”热现象的传播动因研究》
- ALC轻质隔墙板供应与安装分包项目协议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7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课件
- 2025届贵州省遵义市五校联考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