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童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信指标——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的定义: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萦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GNP)------国民原那么
A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A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贿置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消费(C)+投资(I)+
政府购置(C)+净出口(X-M)
转移性支出t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表达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索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本钱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次clorapproach).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本钱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
>生产法(增加值法)GDP=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企业间接柳、转移支付+折旧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NDP
(-)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二)构成:NDP=C+In+G+(X-M)
(=)与GDP的关系:NDP=GDP.折旧,因为$In=Ig一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l
(-)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
(二)构成tN仁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三)与NDP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1、减间接税:间接税是消费者替企业交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而不能计入NI
2、减去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的接受者(企业捐款接受者和赖帐者)未提供劳务,所以它不属于要素收入.
3、政府补助金不计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
(-)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
(二)与NI的关系:PI=NL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
1、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
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
3、加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扶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L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一)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的金额。
(二)与PI关系:DPI=PL个人所得税(三)构成:DPI=C+S
NDP=GDP一固定资产折旧
NI=NDP一间接税一企业转移支忖+政府补助金
PI=NI一企业所得税一社会保险税一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
DP=IPI一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NominalGDP)—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Real(;DI»)——选定某年为基期,用计算期同基期比拟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剔除隐含在名义GDP里的物价变动,由此得出的GDP称
为按基期货币计算的实际GDP.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根本公式
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支出
总产出=总收入
一、两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和厂商
一收入角度(总供给):GDP=C+S—支出角度(趋需求):GDP=C+1
收入=支出:C+S=C+】投资=储蓄:S=I
二、三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厂商、政府
三部门中,包括政府部门.Y=GDP
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置
收入方面:Y=C+S+T,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o-Tr=全部税金一转移支付.
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忽略掉转移支付也可以).
所以:C+l+(;=Y=C+S+T,
即I+G=S+T,1=S+(T-G)(T-G)为政府储蓄
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
三、四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厂商、政府、外国(对外经济关系)
—收入角度(总供给):GDP=C+S+T+Kr—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X-M
收入=支出:S+T+Kr=I+G+(X-M/W=储蓄:I・S+(T-G)+(M-X+Kr)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两部门模型的假设条件
1、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消费者和企业(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所有厂商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产品
3、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决定供给
凯恩斯定律t社会总麓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二、均衡产出的概念
1、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2、公式国民产出(国民收入)=总支出(总需求)E(AD)=c+i
EM啜■息肥附值
均衡产出非方案存货投资=0
3.投资=储蓄
意义:如果经**万案储蓄,去:宏观经济演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凯恩斯的:
k消费函数:1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
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2、消费函数的形式:c=c(y)c=a+Pya一自发消费,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py——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宜接称之为消费但i向.
简C-.L1*.V-;.(1>p>0)
a-'C-CY,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
办d,,3K平影响的局部。
3、APC与MPC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吟
<1,消费总量<%好,磬储蓄I;
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现(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边际消费倾向MPC: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yMPC=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管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此有;I>MPC>0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战性状态)边际消费快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均减超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比照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假设H=0,c=0yAPC=MPC,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APC与MPC的关系:APC=-=6f+^V=—+/?=—+MPC
二储蓄函数vvv,'、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凯恩斯储蓄函数I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修向.
储蓄函数的形式:S=s(y)s=-a+(1-B)y
3丁・吟人:
1Rlds/dy0'3
边好懂雷饮IRJ:NIC母IH须1兀国氏奴人所带来E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WAy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3).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APS与MPS
平均储蓄倾向APS=-
y
边际储蓄倾向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2、APC、MPC随Y增加而递减,APC>MPCAPS、MPS随Y增加而递增,APS<MPS
3、AP(:+APS=1MP(:+MPS=1
前期海―APC+APS=1
四、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宿费函展
一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并非简单加总
。国民收入的分配
a政府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一、相对收入消密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棘轮效应”
家庭消费既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示范效应”
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学比性.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郎科漠迪利安尼
假说:C*NL=YL*WL
(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C年消费
(2)家庭会通过金融费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
NL生活年数
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川L工作时期
•结论:
乙年工作收入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攸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平安风险加大,储蓄减少.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颈期平均值
假说:(I)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
(2)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
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
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两部门经济的假设条件1、经济社会中只存在居民和厂商2、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决定供给
3、所有厂商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产品4、企峨资全部是自主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5、不存在折旧6、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两部门模型的代数方法一消费函数两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一消费函数
建立方程组:y=c+i
求解此方程组,狗
cy=a+例+,'
两部门模型的代到两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一储蓄函数
建立方程组c+s=c+i
求解此方程组,得s=y-c
所以:a+i.n
y=-----?=a+py
第五节-1-0,”
一、乘数:当影响E.以后,均衡的国民收入会以一个倍数的班,乘数反响了这种变动的程度.
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
F<£W
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八”那
投资乘数的推导(一)
_Ay
%Ay=4+您i+优bi++…+尸"T加
A/Ay-Ac।\-p
弃=、(+夕+)
/?2+63+...?,1△),
n
弟A.\-pA/
•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响: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第求的增加.
克\~P\~P
非,△),1口;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
ZTEf蓄。(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印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⑶
假设投费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1)均衡收入y=(100+50)/(l-0.8)=75(k=100+0.8x750=700s=y-c=750—700=50
(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一需求=800-790=10
(3)假设投费增至100,那么收入尸=(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j-y'-j-1000-750=250)
(4)假设消费函数为c=W0+0.9y,投资i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1。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4)变化后的收入y=(100+50)/(1-0.9)=1500s=y-c=15(M)-(100+().9xl500>=1500-1450=50
假设投资增至100,那么收入丁=(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M增加500
△y—2000—1500—500)
(5)消费函数从c=IOO+O.8、变为c=100+0.9y后乘数从5化=1/(1-0.8)=5)变为10(k=1/(1-0.9)=10)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总收入(总供给);c+s+t—总支出(总需求):c+i+g
c+s+t=c+i+gs+t=i+g
三部门模型的代数方法三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
以定量税为例:y=c+j+g
所以有:--
例题:消费i
政府购型)~P
计算均衡的国Ii=i
第七节三部门名&=%
政1a+i-L-Bt
y="w-二一
税ikrfi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r
平衡预算乘数k„
|、政府购置支出乘数
△)'=)'「为△),1
2、税收乘数
kAg"B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y=c+i+g
三种乘数比拟
1+/()—
政府的置乘数税I=kJ
4、平衡预算乘数:以,।"0民收入变动与।一P比率。
Ay=+<△/=A/
+i+g+(x-m
cA"0
=Ag
3m=nt.+y•v
=Ar
四第||J俣空),=c+i+g+〃x
模型为:
c=a+fy(l
a+i+g-fit+ptr+x-m^
所以有:)'二
yd=y-t+tr
四部门模型的代数方十
四y=C+i+g
四
c=a+pyd
=8
yd=y-t+tr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
==o+)y
g二g
nx=x-m
投密在国民核算帐户中投资可分为固定投资、存货投资和住宅建设投资
投资还可分为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重置投资:补偿现有生产设备损耗的投资
总投资等于净投资加上盅置投资一净投资:用于增加资本存量的那一局部投资
影响投费的重要因素——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投费所产生的收益额与投资额的比率
——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利盅是投资的本钱
二、利率与投资
1、利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简称为利率
2、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置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名义利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利率与投费
4、投资函数投资取决于投资的本钱与收益。在假定收益不变时,投资函数说明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比关系。
投费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i=i(r)(满足力/dr<0).
投资增加,会导致资本品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最终,r会缩小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R的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VEI).MEKMEC
六、影响投资的其它因素
(一)预期收益与投资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对投资工程产出的需求预期;产品本钱;投资税抵免。
投资的厂商可以从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比例.
投资税抵免的政策,即政府规定,投资的厂商可从它们的所得税单中扣除其投资总值的一定百分比。
(二)风险与投资
•投资总有风险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本钱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等.
•投资需求随人们承当风险的意愿和能力而变动。
(=)股票价格
企业的市场价值
托宾的“说「企业重置成本
g>J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的重置本钱,因而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新建厂房和设备比拟廉价。就会投资.
q<1放弃投资
笫二卡•k[料曲崎囹说价值总额
一、I?釐的含新建趣徐对螭痛才剂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二、IS曲线的推导
两部门均衡条件I("=i(尸)
两部门IS方程:y=a+e-dra+eda+e\-P
+)'y
d
is曲线",退
三部门均衡条件:a+i-\-g-pt
三部门is方程:'y=
_a+e-dr+g-/3t
V-
a+e\-B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敏感,IS曲线越平坦
r--y--------
'越大,即投资乘数读大,is曲线越平坦
dda+e\-B
四、IS曲线的移动r=---------y
dd
投费需求变动使IS
?f
储蓄变动使IS曲线移即
IS曲线的移动
如增加总需求的膨觥性H因
减少总需求的紫缩性财政政
例题消费函数c=200+0.8”
a+c-dr淀
y=
\~P】供给
占典学派的现u
凯恩斯的观点:
二、货币需求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
货币需求:
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
1、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性需求: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活动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预防性需求I为防止意外支出或收入延迟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投机性需求:人们为抓住有利的购置有价证券的时机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Lk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L(y)=ky
投机性需求
债券收益、=£■>(/*)=—/?
2、流动性偏好够穿市.场价格=L
市场利率
凯恩斯陷井(流动偏好陷井):
当利率降到某一不可能再低的低点时,货币投机性需求会变得无限大,
即人们不管手中有多少货币,都不肯去买债券.
3、货币需求函数
第四节LM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LM曲线的含义
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
系的曲线.
Ilal'D
二、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
几何推导
三、曲线的斜率L,kv
二、Z曲线的移动M
名义m=一
P
物价上
I、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H:
O
2、物价水平的变动
例题:|货币供给量m=3M,货币需求量I,=(My-:r,求L\1
口解:-WOk«0.2h«5
一、同可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
rs
第』
根本:口框架主
iFirtfiHt
费倾向工占或中Hr)产品市场%ifc条件
凯恩斯的交易性需求
国民收入货币需求.预防性需求6rL
理论'利率.投机性需求
u+e1-Pa+e-dr
(总需求)货币供给r=-------------y尸一
dd
投资预期收益
资本边际效串ktnmh
r=y----y=——\--r
、重置本钱hh'kk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和第十六章
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稔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
的决策.
2、财政政策工具变动政府购置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到达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第工gi给n的变动*,)
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利率的变磁r)
再贴现率政策
投资的变动“消费的变动〃次开市场业务
(1)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总支出的变动(AE)
1、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高甑依爽用号南大定比例的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这种经济保存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
款准备金。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例.
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D=R/rdD,存款总和;R,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率.
⑵再睡榔播过=原始货币供给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单小
再贴现率: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独机构的贷款利率。
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一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主要的手段。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攻策种类利率消费投资GDP
或少所得税f
增加购置和转移支付t.
投资津贴tTf
犷大货币供给♦f
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1、财政政策效果
2、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含义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少草效果.
2、挤出效应原理
非充分就业经济中
a氧碗曲也夫/fe肉品J7厂T->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三、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
1、LV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3、’|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在》小曲线不爽时,〃曲较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
,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1S曲线|的飘率不LM曲线的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彳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凯恩斯取的
况下,笠币鱼黄亮
无效,'而财政政策十•
分有效。
三.自动(内在)稳定
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本身且有二独自动通至经迅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在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
(1)税收自动变化
衰退时,产出下降,个人收入下降,税率不变,税收会自动减少,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成少一些,使得消费和需求下降的少些。
累进所得税,衰退使得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将次,税收下降幅度超过收入下降幅度。反之,如此。
(2)转移支付自动变化
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抑制可支配收入下降,抑制需求下降.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四、窗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稔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补偿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窗酌使用,权衡使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剌激需求的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
五.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表达凯恩斯主义思想
(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
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
衰退时,收入减少,为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
六.充分就加的刊算廉余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颈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
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关注就业
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
第三节货币政策效果
I、货币政策效果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
1)、LV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S曲战制率不变时pM,M曲战州等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LM曲线斜耳1$制线越平坦,曲线的移动对国民电•竺0.鱼,自越大;反之,1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
影响越小.\j
IS曲线小1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四、货币政策
,噱傩的货市政策可能效果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
0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看加或曦少费市供给要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
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作用rm
一、混合使用的IS-LM图形r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系幡件货币nt«mnwie«
唧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与币政督犷张性财政政it*.
LM■越小像靠效果越明显;LMIII,人""’收&(黄
.政*逼不史显;is:|
・福尸・・条.mttMnt*
IS、L、厚屏版耐索伽纶
IS徐越j就攻媪效果越明显;IS斜福大,货炯L
斜聿越小一知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斜率越大,I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IS、LV斜率对政策的影响综合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三个区域)
喷员翎明:就时轨翻建合.襁互助兔
财政政策(【S移动)货币政策(LM移动)
T酸度消另T政釉作*
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效果利率
•政节力度不同.如支出与法
定准备率变动彩峋狂测.而税收
垂直(oc)完全00大
较螳.
IS4♦♦44•政策作用范国不同.
•政策见效时间长短不同.
斜率
水平(0)0完全完全小
•古。主义区岫
垂直代)0完全完全大货所改IS科效.豺政政篇无效
LM♦以恩即区K
4♦4♦财政政施有效.黄而政施无效
斜率
♦中间区悚
水平(0)完全00小刖政政策科效.货而改^方效
第十七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AggregateDemand)
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忌需求图数y=AD=f(p)
价格水平与经济社会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需求曲线
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二、总需求曲钱的推导
1、代数推导法
AD函数可从IS—LM模型中推导,以两部门为例:
2、;S.LV模型推导法财政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2、货币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
三斗蹩哼吧/:(pjr口
总需上吸《笏红笏斜黑曲线r
'卜/碇版3%斯效应"价格水平变劫引赳妙嘉达已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
'卜PT=>货币市场非均衡AEJ=AD(y)J
LnTn港产价俏in相对=i.4★旧in40(v)J
AD雌〃T=名义收入TnrTnpp/JncJnAEJ=AD(y)I
抒述总皎到达宏观均衡、即IS=1小1时,一药总Wp”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说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反映价格益弋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给彭温吸y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
।飞机Aj[AA
四、,宏观经济政球与八”晌修助
影响AD曲线移动的因素财政政策:政府购置、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宏观生产函数
1、总供给: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根本费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社会总供给由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生产要素:劳动、自然资源、资本
2、总供给函数:总产出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y=AS=f(p)
3、宏观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
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长期总生产函数:y=f(N,K)
短期总生产函数:y=f(N,K)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教处理.
该函数说明3,带建木张布资本存量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关于宏观生产函数的假设:
1、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假设前提
货币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即货币工资随
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
2、古典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钱的理由:
1、货币工费(w)和价格水平(P)具有伸缩性,可以迅速或立即调整。
2、长期中,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
3、古典AS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凯恩斯AS曲线的假设前提货币D:货币工资与价格均不发生变化。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钱是一条水平线的理由:
1、货币工费(w)和价格水平(P)具有刚性,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2、短期内,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
3、凯恩斯AS曲线的政策含义r
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
一、线性常规总供给曲线二、非线性率规
第七节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AI)呻线说明产品市场和耳币市场的।AS峥说明劳动市场的均衡,
/ADjAS模型表示产品市场、货币、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
c
1、总曲
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失业(Unemployment):在法定军粉范Bi内,有工作能力,愿*工作开'且正在枳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二、失业的衡量失业人数=失业人数
三、失业的分类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劳动力在正常潦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是指因工作变动为寻找、转换工作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经
济衰退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四、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当一个国家经济的现实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我们就说这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潜在的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到达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水平.
劳动市场到达稳定状态的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与制度测试题
- 大型活动安保责任分配计划
- 旅游管理与服务业案例分析试题集
- 住院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计划
- 动手实践与创造性思维计划
- 历史文化保护遗产保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 酮症酸中毒的防治和护理
- 铸改材料知识培训
- 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汇报
- 汽车制动系统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成矿预测课件
- GB∕T 2518-2019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线切割每日点检表A0
- 年产美甲贴100万张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信息时代的研究生 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 起重机防摇摆控制PPT课件
- 第十一章 地役权
- 西门子Siemens 840D参数详解
- DLT 596-202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风机基础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