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潮州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科说明:全卷共21题,考试用时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__________,_________。(刘祯《赠从弟》)(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3)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望》)的秋景,抒发内心的孤寂;白居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描绘初春鸟儿的活动,表达畅游的喜悦;而诗人李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的开阔景象,表现了对人生新起点的憧憬。(4)《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山之高、水之清。【答案】①.冰霜正惨凄②.终岁常端正③.烈士暮年④.壮心不已⑤.树树皆秋色⑥.山山唯落晖⑦.几处早莺争暖树⑧.谁家新燕啄春泥⑨.山随平野尽⑩.江入大荒流⑪.高峰入云⑫.清流见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凄、暮、皆、唯、落晖、莺、暖、燕、啄、随、荒”等字词容易写错。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完成小题。在《“飞天”凌空》特写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xiāosǎ身姿;在《藤野先生》的课堂上,我们读懂了鲁迅先生对那些“zhèngrénjūnzǐ”之流的shēnwùtòngjué。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华,而是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应当远大志向,目标坚定。不因一时一事而,只有在不断的与实践中,才能将志存高远变成触手可及的未来。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xiāosǎ()(2)zhèngrénjūnzǐ()(3)shēnwùtòngjué()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树立疑惑探查 B.树立困惑探索C.建立困惑探索 D.建立疑惑探查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华,是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B.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增长才学,是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C.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华,而是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精神。D.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卖弄才华,而是从那些当代才俊以及往哲先贤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崇高精神。【答案】2.①.潇洒②.正人君子③.深恶痛绝3.B4.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1)潇洒:xiāosǎ,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也形容雨落的样子,或形容景物凄清、幽雅等。(2)正人君子:zhèngrénjūnz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3)深恶痛绝:shēnwùtòngjué,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空,“树立”侧重于建立起抽象的、比较宏大且具有长久性的观念、形象等,常与“志向”“榜样”“目标”等搭配;“建立”侧重于开始成立、开始产生,多与具体的事物,如“组织”“制度”等搭配,所以与“远大志向”搭配用“树立”更合适;第二空,“疑惑”更多侧重于心里有疑问、不明白;“困惑”侧重因疑难而感到迷惑、不知怎么办,结合语境说不因一时一事而陷入不知怎么办的状态,用“困惑”更恰当。第三空,“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寻求答案,进行研究等;“探查”侧重查看、探测,此处说在不断的寻求与实践中,用“探索”更符合语境。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原句成分残缺,“学得”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是“学得……精神”。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刘颖颖)7月20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首届“青年思享会”青年先锋论坛活动在京举办。论坛以“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企业的青年先锋,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的技术路径、商业化落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力求“全景式”解锁大模型的真实面貌。“立体式”呈现大模型未来图景。百余家互联网企业及相关单位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大家正当其时。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青春从来系家国。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在基层工作一线,在科技攻关岗位。在抢险救灾前线,在保卫祖国哨位广大青年自觉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才有力量。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进发。5.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6.请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在联系。【答案】5.示例一:举办青年先锋论坛共话人工智能前景示例二:首届青年先锋论坛共探人工智能未来6.材料一是举办首届青年先锋论坛,青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材料二是青年肩负的历史重任。两则材料是为了强调青年力量之重要,启发青年要将青春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报道的核心事件是首届“青年思享会”青年先锋论坛活动举办,关键要素包括活动的举办地点(北京)、主题(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主办单位等相关信息。标题应围绕这些关键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突出主要事件与核心主题。字数限制在20字以内,所以要对信息进行高度浓缩,去除冗余表述,保留最具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内容,使标题简洁明了且能准确传达新闻要点,让读者一眼就能抓住新闻的核心事件与主题特色。示例:北京首届“青年思享会”聚焦人工智能。【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在材料一中提到“7月20日,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首届‘青年思享会’青年先锋论坛活动在京举办。论坛以‘人工智能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邀请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企业的青年先锋……百余家互联网企业及相关单位代表,近300人参加活动”,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此次专门针对青年举办的论坛聚焦于当下热门且极具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域,众多青年先锋参与其中,共同探讨相关重要议题。这表明在前沿的科技领域发展中,青年群体是积极参与、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能够站在行业前沿去探索、去钻研,凸显了青年在具体的新兴科技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青年凭借自身能力去把握领域内机遇、应对挑战的积极状态。材料二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人提供了广阔舞台,大家正当其时。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这句话直接点明国家现代化建设这个大舞台给予了青年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年需要抓住机遇施展自身才华。而“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在基层工作一线,在科技攻关岗位,在抢险救灾前线,在保卫祖国哨位广大青年自觉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青春才会闪光,青年才有力量”进一步阐述了在国家诸多重要的工作领域中,青年都肩负着相应的责任,并且要以积极的精神品质去践行使命,将个人的青春投入到整个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强调了青年在宏观层面所承载的历史重任以及应当秉持的担当精神。两则材料虽角度不同,但内在联系紧密。材料一以举办“青年思享会”青年先锋论坛活动为例,具体呈现了青年在人工智能这一特定领域中积极参与、探索发展的状况,是从微观层面展现青年在具体行业发展里的重要影响力,体现出青年是把握科技领域机遇、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材料二则从宏观的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出发,通过总书记的话语强调了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以及青年应有的责任担当,指明青年在整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那就是强调青年力量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像人工智能这类新兴科技领域发挥专业才能,还是在国家各条战线履行使命,都在彰显青年力量的不可或缺。并且两则材料最终目的都是启发青年群体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责任,将个人的青春时光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领域中积极作为,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所以,两则材料相互呼应,从不同维度凸显青年力量的重要,引导青年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之中。二、阅读(49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①,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目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阁据②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③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朱熹《百丈山记》)[注释]①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②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③纪:通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相是()A.右俯绝壑哀转久绝B.山之胜盖自此始自非亭午夜分C.虽盛夏亭午无暑气虽乘奔御风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不以疾也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9.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B.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C.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D.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10.《三峡》和《百丈山记》在写景时各自突出什么景物特点,营造出怎样的氛围。11.三峡是万里长江上十分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结合课文的描述,抓住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重点讲解,为三峡写一段导游词(60字左右)。【答案】7.C8.(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2)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流水声。9.B10.《三峡》写景极善突出景物特点,突出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营造出秋天的肃杀、凄凉氛围。《百丈山记》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点染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11.示例: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奇秀的三峡。这里是大自然造就的山水画廊,重峦叠嶂,隐天蔽日。滔滔江水奔腾不息,景色壮美绝伦,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奇妙之旅吧。【解析】【导语】文本通过对比《三峡》和《百丈山记》两篇古文,展示了不同自然景观特点与魅力。《三峡》描绘了山水的壮丽险峻和四时景致的变化,用阴森奇壮的景色营造出了神秘而悲凉的氛围。《百丈山记》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百丈山的清幽静谧,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恬静与美好。两篇文章皆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将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心生向往。【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辨析。A.形容词,极/动词,消失;B.介词,从/连词,如果;C.连词,即使/连词,即使;D.连词,来/动词,认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清,水清;荣,树木茂盛;峻,山高;茂,草盛;良,很。(2)皆,都;淙下,形容水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流下”的意思。【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句句意:唯独在夜里睡在阁楼上,那么在枕席之下,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独夜卧其上”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意思是“夜里独自睡在阁楼上”,所以在“独夜卧其上”后断开;“则枕席之下”表示一种顺承关系,“枕席之下”是一个整体,意思是“枕席的下面”,不能分开;“终夕潺潺”表结果。所以正确的断句是“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三峡》在写景时突出了秋天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景物特点,树林透着寒意,山涧一片寂静。同时,通过“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进一步营造出秋天的肃杀、凄凉氛围。高猿的长啸在寂静的山谷中久久回荡,越发凸显出环境的清冷和凄凉。根据乙文“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以及“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可知,《百丈山记》详写了苍藤古木和清澈的涧水。苍藤古木即使在盛夏也能带来清凉之感,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而清澈的涧水自高处流下,发出溅溅的声响,夜晚睡在楼阁上,枕席之下整夜潺潺的流水声,给人带来清冽的感受,进一步点染了这种清幽的氛围。【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拓展运用。首先明确要抓住一个季节重点讲解,,如选择夏季,可以引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季江水的浩大、湍急。在语言表达上,要有欢迎语、对三峡特色的概括以及邀请语,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让游客产生前来旅游的欲望。同时注意字数限制。示例: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美丽的三峡。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奇柏悬泉,飞漱其间。在这里,你能感受自然之美,快来三峡,开启难忘之旅吧。【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里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谷传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头砌成的台阶,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一路上都是苍青色的藤蔓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泉水都是清澈的,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流水从西谷中沿着石头缝隙奔泻出来,在楼阁前汇聚,然后向南与东谷的水一起注入池中。从水池往上看,就又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楼阁坐落在它的上游,在水流和山石冲撞激荡最为厉害的地方,那是最值得观赏的景致。然而在它的后面修筑了一座石壁,就什么景致也看不到了。唯独在夜里睡在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我和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一起游览了百丈山。大家都已经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又详细叙述了一番。(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木刻属于木板画,也称作板画或刻画,普通就称作木刻。②木刻的材料当然是木材。木材以梨、枣、白杨最为合适。这几种木材的质地都比较细密。③木刻最主要的工具当然是刻刀。刻刀大致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偏刀,一种是角刀。偏刀用来刻凸起的线条,把大片的木质铲去,剩下凸起的线条。角刀是三角形的,为了使用的方便,又有大小宽狭各种形式,都用来刻凹陷的线条。④有了木板和刀,就可以动手刻了。木板有时候该用横断面的,有时候该用纵剖面的,大凡刻精细的画,就得用横断面的。因为横断面的木纹比较细。普通木刻就用纵剖面的。前者称为木口木刻,后者称为木面木刻。⑤木板先要磨光,涂上一层墨,又用铅笔在上面把画稿打好,然后动刀。⑥把图画直接画在纸上,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经过刻木的手续?这不是浪费吗?不,木刻非但不浪费,还具备着更经济的条件。普通一张图画,常常为一个人独占,供少数人欣赏。木刻画却可以拓成许多许多张,供许多许多人欣赏。另一方面,木刻画具有明快、朴素、有力的特色,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价值。(摘编自叶圣陶《木刻》)材料二:学生在创作一幅完整木刻版画之前,首先要绘制作品的初稿,通过“镜像”的形式把初稿画到木刻板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制结束以后,需要刻制图形,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刀具,刻制不同的图案和形象,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刻制结束后,需要把图形印制到纸张上,同样的图形,不同的压力,可以呈现出的形象、纹理和细节效果完全不同,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选择能力。(摘编自罗公染《刀笔刻绘新时代》)材料三:《回忆延安》是古元(1919—1996)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原拓木刻套色纸本版画,长方形,宽60厘米,长80厘米,画面主题色调为黄色、蓝色和绿色,生动精细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史诗般画卷。(陕西省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美术老师要求摹刻古元版画《回忆延安》)12.下列有关版画《回忆延安》摹刻工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版画的线条特点选用适当的刀具。B.动刀前把临摹的画稿打在磨光的木板上。C.选择木面木刻技法在木板纵剖面刻制。D.把图形拓印到纸上要选好颜色,控制好压力13.根据下面三个关键词,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这幅版画的情境。关键词:宝塔山延河抗战军民14.在你看来,摹刻这幅版画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2.C13.示例:清澈的延河水倒映着雄伟的宝塔山,在革命圣地延安城下缓缓淌过。意气风发的骑兵连出城巡逻,运粮队满载而归,抗战军民欢快的歌声响彻云天。远处,我仿佛看到一队燃烧着希望的青年,正走向这城门。14.①进一步体认木刻之美(或独特的价值);②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③亲敬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并传承革命精神。【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不同的材料详细介绍了木刻艺术的特点和制作流程。材料一概述木刻的基本知识,如工具、材料、技法和艺术价值。材料二强调木刻创作过程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益处,包括空间思维、艺术表达和开放性选择能力。材料三则具体介绍了古元的作品《回忆延安》,体现木刻在历史题材中的表现力。整体上,文章不仅解释了木刻的技艺和文化价值,还展示了其在教育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根据材料一④段“有了木板和刀,就可以动手刻了。木板有时候该用横断面的,有时候该用纵剖面的,大凡刻精细的画,就得用横断面的。因为横断面的木纹比较细。普通木刻就用纵剖面的。前者称为木口木刻,后者称为木面木刻”内容可知,材料一提到“普通木刻就用纵剖面的”,但并没有提及摹刻这幅版画就一定要选择木面木刻技法在木板纵剖面刻制,也许根据画面精细程度等其他因素会选择木口木刻(横断面),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主观表达。作答此题,要围绕“宝塔山”“延河”“抗战军民”进行场景构建,这三个关键词是画面核心元素,描绘时要让它们自然融合,凸显延安时期的独特风貌与军民的精神状态。例如,先点明延河与宝塔山的地理位置关系,为整个画面奠定空间基础,再着重刻画抗战军民的活动,展现当时军民积极昂扬的生活、战斗状态。考虑到版画创作背景是延安时期,画面旨在展现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场景,描绘画面时就要融入相应历史元素,像是运粮、巡逻这类贴合战时军民日常劳作、保卫根据地的情节,以及军民昂扬向上、满怀希望的精神面貌,借此反映当时紧张却热血的氛围。在忠实于历史情境基础上,适当拓展画面细节,增添生动感。如想象河水的状态、军民的神情动作、远处走来青年的神态等,还可描绘声音、色彩等细节。示例:晨光初照,巍峨的宝塔山静静伫立,守护着脚下这片热血的土地。延河的水波粼粼,河畔一群抗战军民正干劲十足地修筑防御工事,他们满是汗水的脸上洋溢着坚毅的神情。不远处,几位女战士结伴洗衣,棒槌敲打衣物的声音与战友们搬运石块的吆喝声交织,奏响一曲别样的劳动乐章。瞧,河对岸走来一群刚结束操练的年轻战士,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奔赴新一天的战斗岗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一⑥“木刻画却可以拓成许多许多张,供许多许多人欣赏。另一方面,木刻画具有明快、朴素、有力的特色,在艺术上有它独特的价值”可知,木刻画具有明快、朴素、有力的特色,在艺术上有独特价值,且可拓印多张供众人欣赏。摹刻《回忆延安》时,学生能亲手操作木板打磨、绘图、动刀、印制等工序,深入领略木刻艺术独有的形式美感与艺术表现力,真切体会木刻技艺的魅力。结合材料二“学生在创作一幅完整木刻版画之前,首先要绘制作品的初稿,通过‘镜像’的形式把初稿画到木刻板上,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制结束以后,需要刻制图形,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刀具,刻制不同的图案和形象,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刻制结束后,需要把图形印制到纸张上,同样的图形,不同的压力,可以呈现出的形象、纹理和细节效果完全不同,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选择能力”可知,创作木刻版画要历经初稿绘制、刻制图形、印制纸张等流程。摹刻《回忆延安》,学生绘制“镜像”初稿能锻炼空间思维;依图案选刀具刻制,利于培养艺术表达;不同印制压力出不同效果,可培养开放性选择能力,全方位提升动手实操与学习钻研水平。结合材料三“画面主题色调为黄色、蓝色和绿色,生动精细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史诗般画卷”可知,该版画展现延安时期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场景。摹刻过程是与那段热血历史对话,目睹宝塔山、延河及军民身影,学生能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精神,心怀敬意,进而传承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哑巴与春天迟子建①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②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把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呢呢”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③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④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⑤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猪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磕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⑥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15.选文围绕“哑巴”主要写了五件事,根据文意填写下面空格。(1)友好的老哑巴尝试用各种动作进行表示,支持并挽留我们躲猫猫。(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柔的老哑巴在上山挖达香花时,因睡觉被分配充当帘子抗议无效而半夜哭泣。(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选文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17.第④⑤段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二处在文章中的作用。18.结合文章内容及你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老哑巴为什么是“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答案】15.①.勤恳的老哑巴除铡草、喂牲口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②.爱花的老哑巴春天时会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③.失落的老哑巴从山上归来后,行为有很大的变化,队长以为他偷懒,把他打发走了。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说明他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17.①结构上,与前文呼应;②内容上,花在人非。(达子香花依然绽放,老哑巴的生活却彻底改变);③感情上,作者借花表达对老哑巴的同情;④主题上,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深化主题。18.①老哑巴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他爱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但因为生理上的缺陷,而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②他却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而遭到了周围人的漠视;作者以此表达了对老哑巴的同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反思。③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对有缺陷的人尊重不够,希望我们每个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缺的。【解析】【导语】《哑巴与春天》通过描绘一个偏僻小镇的哑巴人物形象,探讨了生命的不完整与精神的孤独。文章以儿童视角切入,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老哑巴的善良和孤寂,尤其是他与达子香花的情感投射,象征着对美的追求和心灵的寄托。这些花儿浮现的季节性符号强化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声的生活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社会对缺陷个体的冷漠与排斥,揭示了人性温暖与悲凉的同时存在。【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中的“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可知,老哑巴十分勤恳,在完成铡草、喂牲口这些工作之余,还会认真负责地将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干净,无论是冬天的积雪,还是夏天的各类杂物,他都会处理好。第二空:根据第③段中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可知,老哑巴对花有着深厚的喜爱之情,每到春天,他都会在场院围栏旁播撒花籽,通过种花的方式让场院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出别样的美好景象。第三空:根据第⑤段中的“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猪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磕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可知,老哑巴从山上回来后,行为出现了很大变化,铡刀声音不再清脆,不再种花也不打扫院子,常常蜷缩角落打瞌睡,而队长误解他是偷懒,最终把他打发走了,老哑巴整个人呈现出一种失落的状态。【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句子“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可以明显看出,这里将“他的名字”比作“秋日蝴蝶的羽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比喻中,“秋日蝴蝶的羽翼”本身就是很脆弱的事物,轻轻一碰就可能破损、消逝。用这样的意象来比喻老哑巴的名字,意味着他在这个偏僻冷寂的小镇上,就如同那脆弱的羽翼一般,是一个极其容易被忽视、不被看重的存在,形象且生动地凸显出他身份和生活地位的卑微与渺小。周围人对他并不重视,甚至都不记得他的本名,只以“老哑巴”这样简单又带着些随意的称呼来叫他,他仿佛是小镇边缘的、可有可无的一个小人物。“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卑微和脆弱的处境。“风和寒冷”在这里可以象征着周围人冷漠的态度以及对他的歧视,就如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待那脆弱的蝴蝶羽翼一样,让他在这个小镇的生活充满了艰难与窘迫。人们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尊重,他只能在这样被忽视、被歧视的环境中艰难生存,名字都渐渐被大家遗忘,更能深刻地反映出他整体不如意的生活状况,从侧面体现出他生活的孤苦与无奈。所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在小镇上的身份、生活地位的卑微和渺小,说明他在周围人的歧视下窘迫的生活状况。【1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根据第⑤段中的“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可知,前文第④段提到了“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这里再次写到达子香花绽放的情景,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结构关系,使文章在行文上更加连贯,结构更为紧密,让整个故事围绕着达子香花这一意象自然地展开与收束。内容上,花在人非。根据第⑤段中的“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可知,前文描写了老哑巴种种生活场景,比如爱花、铡草等,而现在达子香花依旧按季节开放,铡草的活儿也有人接着做,可老哑巴却已经离开了,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呈现出鲜明的“花在人非”的状态,通过这种对比,更突显了老哑巴离去后小镇那种异样的、让人若有所失的氛围。感情上,表达对老哑巴的同情。根据第⑤段和末段中的“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可知,作者看到依旧绽放的达子香花,联想到老哑巴的遭遇,他本是那样勤恳、爱花的一个人,却被生活所迫、被他人误解而离开,作者借花依旧在的景象,与老哑巴落寞离去的命运对照,流露出对老哑巴深深的同情,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老哑巴的不幸。主题上,引发对人性思考、深化主题。根据第⑤段整体所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的情感可知,达子香花作为一种自然美好的存在,它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依旧绽放,而老哑巴这样一个有缺陷却善良、勤恳的人,却在周围人的对待下经历了生活的波折并最终离去,这一对比促使读者去思考人性中的冷漠、误解以及对弱势群体缺乏关怀等问题,从而深化了文章关于关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主题,让主题更具深度和内涵,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感悟。【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阅读启示。根据第②段中的“老哑巴用铁把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呢呢’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以及第③段中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可知,老哑巴虽然不能说话,有着生理上的缺陷,可他内心是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比如在场院围栏旁播撒花籽等方式来展现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却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用话语去诉说、去歌唱这份热爱,只能将情感默默藏在心底和付诸行动中。根据第②段中的“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以及第⑤段中的“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可知,老哑巴因为自身是哑巴这一生理缺陷,在小镇上不仅名字都被大家随意称呼,甚至连基本的尊重都没得到,人们没去深入了解他行为变化背后的原因,仅仅因为觉得他好像变懒了就打发他走,可见他社会地位的卑微渺小,周围人对他是漠视的态度,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内心有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也只能被压抑,无法畅快地去“歌唱”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全文整体来看,作者详细描述了老哑巴的生活点滴以及他所遭遇的种种,比如文中多处体现他勤恳做事却不被认可等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哑巴是充满同情的,同时通过老哑巴这样一个典型例子,让读者看到社会上存在的对弱势群体缺乏尊重、关怀,仅凭表象去评判他人的不良现象,引发读者去反思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也常常能看到类似情况,比如对残疾人出行时投去异样的目光,或者在一些公共场合没有给予他们足够便利等,这都反映出我们在对待有缺陷的人时尊重不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不管对方是健全的还是残缺的,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歌唱”自己的生活,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四)(6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战争时期的大学尤为可贵,有这么一所大学,它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地方。它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成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它有一个班的学员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的作战经验。学员们保持闲时看书的习惯。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二他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流传他有不死之身,因为国民党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布他死亡,还详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在中国,有的把他看成是危险威胁,有的把他看成是希望的明星,这就看每个人的生活地位了,但是不论对谁来说,这是这十年历史中不可磨灭的名字。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他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他已年半百,而且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他一生的经历与中国民众的命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19.材料一中大学的名字是________,这所大学有着怎样的特点?20.材料二介绍“他”是谁?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介绍一下他的品质。【答案】19.红军大学简陋却独一无二,学生们勤奋努力。20.朱德品质:①能和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②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勘察地形,精密计划一切;③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④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清楚的了解。【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第一空:大学的名字是红军大学。根据[材料一]“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可知是红军大学。也可联系《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一篇:我走过红军大学的时候,红军大学全体学员都露天坐在一棵大树下听洛甫做报告。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招手,我嘴里喃喃地说了几句话。然后我转身瞠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特点:结合书本原文中提到:由于“纸荒”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或者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十五元银洋,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可知其简陋却独一无二。结合书本原文“要在短短两小时的时间里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可并不容易!事实上,整个过程远不止两小时。这次交流从早上10时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下午很晚”可知学员们为了解答问题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再联系[材料一]“学员们保持闲时看书的习惯”可知,学生们勤奋努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一空:根据[材料二]文段中的“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和“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而且他很爱护自己的部下”可知,这里的“他”是朱德;品质:题干要求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来分析品质,解答时可根据文本内容简述人物形象,答案不唯一,能概括朱德品质即可。他关爱部下,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他能和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他勇敢无畏,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勘察地形,精密计划一切,身先士卒,亲自到前线观察战况,给予一线士兵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展现了领袖的担当和勇气。他坚韧顽强,作为革命军队的指挥者,朱德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的考验,包括抵抗国民党的大围剿,他始终保持坚定的斗志,显示了极大的毅力和不屈精神。他谦逊沉稳,朱德为人谦虚、沉静,不事张扬,总是以低调的姿态进行工作。他不会因为地位显赫而目中无人,而是始终保持冷静,体现出成熟稳重的风范。他为民服务:朱德的一生与中国民众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不懈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的精神。三、作文(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能够让我们变好的事,总是没有那么舒服,也没有那么容易坚持。但越是难以做到的事,越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也越能够锻炼一个人。真正的自律,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铝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进料斗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精密型热风干燥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英文介绍广州》课件
- 实习护士岗前培训课件
- 《严复翻译思想》课件
- 《中枢神经通路》课件
- 舞蹈学专业实习计划书
- 2024年专业技术服务协议典范一
- 2024年外国人才劳动协议格式版B版
- 2024年肠道传染病培训课件:疾病预防新视角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 2024年化学检验员(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 旅行社分店加盟协议书(2篇)
-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
- 个人和企业间资金拆借合同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2024年除雪服务定制协议样本版
-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海陆变迁说课稿 (新版)商务星球版
- 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9.18学生教育主题班会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地铁司机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