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发现,红山文化中心墓葬随葬玉器数量多、质量纯、体积大、工艺讲究;第三等级墓有随葬玉器和中、小型石棺;第四等级墓有讲究的石棺;附属墓只有简单的墓坑。这可以用于说明A.玉器是随葬必需品B.早期国家的形成C.丧葬习俗开始形成D.社会贫富的分化2.有学者认为周朝的建立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宗教变化。用甲骨表现神意的事也不多见了,而新的神谕系统体现在《易经》之中并日渐普及······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出现了“天”的概念,这个“天”被设想成宇宙的神圣道德力量。只有在获得“天”的眷顾,实行德政时,王及其王朝才能实行良好的统治。由此可知周朝A.原始民主影响深远B.神权色彩比较浓厚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强调敬天保民思想3.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然而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却有很大不同。商代形成的是以殷商为中心的方国联盟。西周“封建亲戚”,制定巡狩、贡纳、朝聘等制度,用宗法关系笼络诸侯国,周王室终成“天下之宗室”。这一不同说明西周A.华夏认同观念形成B.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C.王权的影响力扩大D.形成中央集权国家模式·4.有学者认为,西周以前尚未有不同氏族混居,西周的封建诸侯,把不同氏族的贵族成员组合在共同的封国里,给氏族混居造成了条件,由此迈出华夏民族形成的决定性的一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区域文化交融根源于民族征伐B.华夏民族由此得以正式形成C.华夷一体的文化格局初显雏形D.国家组织推动地缘社会形成5.晋国在献公以前,贵族主要依靠分封获取土地,分封的标准不是看功劳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但到了晋文公时分封的原则变成了“尚贤使能”“论功行赏”。据此可知,晋文公时期A.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B.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C.军功爵制得到普遍认可D.均田制度已渐趋崩溃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6.春秋时期以来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随着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变化是A.礼贤下士,重用人才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C.由夷入夏,文化交融D.文化的多元与繁荣7.西周时期的“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的礼制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打破,个人逐渐摆脱对宗族的依赖而自由经商。庶人可以通过工商致富,富贵不再合一。这种变化A.导致士阶层丧失政治优势B.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C.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D.使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8.秦朝中央设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又明确规定以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掌管全部律令、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等,另有主管军事的太尉,并称三公。秦朝这一制度设计体现了A.三公互不统领各为其政B.权力分割与牵制的政治权术C.皇帝决策依靠三公支持D.君主专制必然导致权臣专权9.读《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表(部分),该表反映秦朝行文事由原文上报截止时间出处农作物产量收成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十月《仓律》上报已注销且需补充的器物都官岁上出器求补者数,上会九月内史九月《内史杂》以劳作抵偿赀赎债务的还债者,按距原官府的举例远近,有不同的行文时限官作居赀赎责(债)而远其计所官者,尽八月······告其计所官······官相近者,尽九月而告其计所官八月(远)九月(近)《司空》A.保障文书的行文时效B.用法律保障行政管理效率C.逐步完善地方治理体系D.推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10.汉初“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允许民间和地方私铸钱币。汉景帝时颁布《铸钱伪黄金弃市律》,只是收回了民间铸币权,郡国仍可铸币,到了武帝时期,通过六次币制改革,终于将郡国铸币权收归中央,建立五铢钱制度。汉代的这一做法旨在A.打击商业贸易B.垄断商品的销售C.增加朝廷财政收入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11.两汉时期,在岭南地区的贵港发现南亚常见的“碗式”炼炉及块炼铁冶炼技术,广州、佛山、合浦等地墓葬中出现西亚常见的叠涩穹窿顶,在印度尼西亚的潘坤帕(PangkungParuk)遗址也发现2面汉朝铜镜,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的北大年(Pattani)港附近,亦发现过1枚新莽时期的铜钱。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两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商品在亚洲备受推崇C.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D.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12.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的精神风貌、文化底蕴与对待人生的态度。这些名士多为文学艺术名流,其作情真、自然。下列体现魏晋风度的是A.顾恺之的“以形写神”B.柳公权的遒劲柳体C.敦煌莫高窟壁画D.怀素神韵飘逸的草书13.在东汉时期,有些人因为其乡论(即地方舆论)的支持,被举荐为官。如,赵宣因为乡邑称耄,被人称赞,得克让之名而得举荐。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A.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B.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C.乡里舆论的支配作用D.阶层流动的固化趋势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1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对其他政权加以排斥,《晋书·苻坚载记》:“坚引群臣会议,曰: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辅,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据此可知A.前秦意在彰显政权正统地位B.南北政治文化相互借鉴C.少数民族政权皆想占据中原D.北方各民族间开始交融15.据史载,孝文帝初禁胡服之时,并州刺史新兴公元丕在朝臣皆着汉式朝服时,仍坚持穿着胡服,之后才稍加冠带。至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在洛阳城内仍能见到不少戴鲜卑帽、着夹领小袖衣的妇女。这一现象A.说明了中华文化秩序得以重构B.体现了服饰文化多元共存局面C.反映了民众服装类型的创新性D.表明了魏晋时期民族交融加强.16.北魏入主中原后,推行农业化政策,尊重中原地区农耕生产方式,保护并促进农耕经济恢复和发展,拓跋鲜卑生产方式也发生转化,原先完全异质的农牧文化转变为同质性的农耕文化。也使得拓跋鲜卑在生产方式上与农耕人群趋于一致,易于被农耕人群接受和融合。这一状况的影响是A.促进南方地区的统一B.推动北魏畜牧业发展C.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D.增强了国家统一趋势17.唐代科举考试中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会把自己的诗、赋、文章等投献给与主考官关系密切的权贵,或奉于在社会上有地位、声望的人,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从而中举。该现象表明唐代科举取士A.仅以门第为主要依据B.加剧了朋党间争斗C.深受社会舆情的左右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18.唐贞观三年(629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A.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19.下表是唐代部分进士籍贯分布情况统计,该表从侧面反映出唐朝道名河南道河北道江南道关内道淮南道剑南道岭南道进士数量(人)332306308233171424百分比21.56%19.87%20.00%15.13%1.10%0.91%1.56%A.政局稳定扩大分布区域B.教育发展的均衡化趋势C.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D.政治经济影响文化布局20.安史之乱后,出现了“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的局面。唐德宗实行两税法,在诏书中宣布“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将各种繁杂的征税名目,一律并入两税。同时朝廷规定定税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的禁令,严格限制法外加征。由此可见,两税法A.扩大了赋税征收对象B.为丁身为本制度的延续C.收回了下移的制税权D.赋予了中央政府加征权21.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宋辽双方达成和议,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百年间宋辽两国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A.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C.辽获得财富有利其经济发展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22.“路”为宋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宋代在“路”上设有四司,分别是安抚司、设置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各司互不统领、各为其政,直接对朝廷负责。这些“监司”作为中央派出机构,除了负责地方某一方面重要的政务,同时也有权监察地方施政的职责。这一设置A.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了分权制衡的体制C.意味着权力中心逐渐下移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23.在北宋历史上,枢密院作为重要的中央机构而始终存在。据统计,北宋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为18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为21人。据此可以看出枢密院A.是管文武官员的中央机构B.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方针C.掌调兵统兵全权分散相权D.影响行政效率助长保守风气24.元帝国在远离州县府衙、统治力量薄弱的偏僻港湾、滩涂盐场和海岛设置巡检司,同时也会根据海疆治安形势的变化,裁撤或新增巡检司,将其作为海疆治理的重要机构。这体现出元代A.经济重心转向海洋B.建立起南洋的海洋秩序C.确保政令传递效率D.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25.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命人创制新历,派出监候官十四人,分至各地测影。当时测影的地方有二十七处,观测点远达版图之极致,“东极高丽,西至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通过“日测月验”,达到“庶几吻合天运而永终无弊”的水平。这体现出元代A.宣示帝国疆域的广大B.提升行政治理效能C.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D.有效治理边疆地区26.宋代书坊刻书售卖尤为活跃,书坊出售的书籍大多是民间需求量大的,如历书、佛经、医书和工艺书等。此外,还有面向儿童的书籍如《千字文》《百家姓》等,以及文人诗文集、小说、戏曲等。这些现象主要得益于A.雕版印刷业发展迅速B.科举考试的需求C.士大夫阶层的精神追求D.政府的重文抑武政策27.契丹族婚姻制度在辽金时期有了明显的转变。辽代的契丹族女性在婚姻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离婚、再嫁比较普遍;金代的契丹族女性婚嫁礼节日趋复杂,贞节观念逐渐增强。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民族间的通婚频繁C.婚姻以政治地位为重D.契丹女性地位下降28.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多直接使用中原朝廷的铜钱作为货币。宋哲宗时,苏辙出使辽国,写道:“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南宋孝宗时,范成大出使金国,写道:“金本无钱,惟炀王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海外贸易的日益繁荣B.政权间的经贸往来密切C.各民族政权和平相处D.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29.北宋初年,宋太宗便下诏申明“食禄之家,不许与民争利”,只是利之所在,禁之不止。如绍兴年间,“泉、广二舶司及西、南二泉司遣舟回易,悉载金钱”。这表明,宋代A.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B.商税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C.政府机构参与海外贸易D.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活资料30.宋元时期,民间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变化。中唐以前在以荆州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受崇拜的关羽,自宋元时期开始成为全民信仰;城隍被奉为专门守护城市的神衹,对其崇拜几乎达到与灶神崇拜相当的程度;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盛行妈祖信仰。这说明A.儒学复兴冲击宗教多元格局B.社会环境变迁影响思想观念C.战争频繁破坏传统伦理道德D.中外交流推动文化革故鼎新高一历史第6页(共6页)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正是得益于这个郡县制,中国的国家形态才具备了逐步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到了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之时,功不可没的郡县制更是全面取代了分封制而成为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的坚实根基。-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材料二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袭扰等弊端。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唐太宗曾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怀之以文德的羁縻之策是唐朝在确立“君臣之位”光环下统驭边疆的手段。唐朝后期,随着国力的衰落,边疆地方势力开始抬头,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据刘俊珂等《汉唐西南边疆经略再研究》等整理(1)材料一中“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有哪些制度?根据材料思考,郡县制对比分封制的最大优点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治边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评价唐朝的治边策略。(8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2分)32.宋代在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材料二宋代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划时代的变化,与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相一致,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俗文化的兴起。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社会各阶纷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摘编自郭学信《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俗文化呈现的特点及影响。(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唐中叶以后,中国一个绝大的变迁······举其要者约有如下几点:(一)是学术文化传播更广泛。以前大体上保持于几个大门第大家庭的,现在渐渐为社会所公有。(二)是政治权解放更普遍。以前参与政治活动的,大体上为几个门第氏族所传袭,现在渐渐转换得更快,超迁得更速。真真的白衣公卿,成为常事。(三)是社会阶级更消融。以前士庶之分,由于家世,现在渐成为个人的事情。农家子弟,可以一跃而为士大夫。士大夫的子弟,亦可失其先业而降为庶民。-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唐中叶以后的变化现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CDBDCB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ABABDBC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ABDAAABCB二、非选择题31.(1)制度:内外服制度;分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