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2588-2016 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技术 _第1页
DB21T 2588-2016 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技术 _第2页
DB21T 2588-2016 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技术 _第3页
DB21T 2588-2016 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技术 _第4页
DB21T 2588-2016 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技术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1DB21/T2588—2016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技术TechnicalregulationsofecologicalrestorationfromdegradedtussahfieldtoQuercus-Pinuskoraiensismixedforest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 1 1 1 2 2 3 4 4 6 71本标准规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对象、人工促进生态恢复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DB21/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柞林经人工砍伐修剪,培育成具有特定树型用于放养柞或利用自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退化的柞蚕场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形成2种中生长不良的林木,促进目的树种正常生长发育、调整林分组成、改善林分结构的森采取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退化柞蚕场需满足下a)坡向选择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中下部;d)将穴内草皮、土块打碎,拣出石块、残根、枯枝等3c)柞树丛与红松比例控制为6:4或5:5。e)对林冠下栽植的红松采用穴状抚育方式4d)幼林郁闭后,当红松树冠下出现2轮~3轮枯死或濒死枝时开始修枝,每720株/hm2;柞树-红松(果林)混交林柞树保留密度为400株~按照不同坡位或沿对角线采用随机设置样地实测的方法进行小班调查),a)位置:所在乡镇、村、林班或村民b)权属: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及承d)植被:树种组成、树木株(墩)数、高度、a)调查方法:对生态恢复的柞树-红松混交林定期进行成效调查,一般2年开展1次。采用b)生态恢复中涉及的文件均需归档,并分别用纸质和电子文档保存,由专人负562)2)备注7表B.1柞树-红松混交林生长情况调查时间林班号小班号地面积恢复初始落物厚度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