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方案TOC\o"1-2"\h\u23536第1章章节概述 3166911.1防风抗灾背景及意义 3209341.2应急监测任务与目标 329607第2章监测组织与管理 454202.1监测组织架构 4218422.2人员职责与分工 4143822.3监测工作流程 512636第3章监测设备与物资 6321233.1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 6233813.1.1风速与风向监测设备 6326623.1.2气压监测设备 631003.1.3降水量监测设备 688613.1.4水位监测设备 6294543.1.5摄像头与无人机 6116023.2设备维护与管理 613933.2.1设备维护 728813.2.2设备管理 798523.3监测物资准备 723583.3.1通信设备 7216193.3.2电源设备 798373.3.3工具与耗材 7111683.3.4资料与图纸 710260第4章监测方法与技术 7220784.1风速与风向监测 8189754.1.1监测方法 8308614.1.2技术要求 8326404.2气压与降水监测 8252514.2.1监测方法 813334.2.2技术要求 8239994.3地面与建筑物变形监测 8263264.3.1监测方法 8228144.3.2技术要求 8185704.4水文与水质监测 868294.4.1监测方法 8106234.4.2技术要求 931240第5章监测预警体系 9111065.1预警等级划分 983535.1.1Ⅰ级(特别严重):预计风力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可能引发重大灾害,造成严重影响。 936955.1.2Ⅱ级(严重):预计风力较大,可能导致较大范围受灾,造成一定影响。 9245905.1.3Ⅲ级(较重):预计风力较大,可能造成部分区域受灾。 9202325.1.4Ⅳ级(一般):预计风力较小,可能对个别地区造成影响。 9306645.2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 9309625.2.1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后,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发布。 9117465.2.2预警信息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预警等级、影响范围、预计风力、可能造成的危害、防范措施等。 996535.2.3预警信息传播: 9313655.3预警响应措施 1017055.3.1Ⅰ级预警响应: 10174565.3.2Ⅱ级预警响应: 1083725.3.3Ⅲ级预警响应: 10233075.3.4Ⅳ级预警响应: 1020175第6章现场应急监测实施 1050766.1监测点布设与调整 1025006.1.1根据防风抗灾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分布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设监测点。保证监测点覆盖主要风险源、重要设施和关键部位。 10100276.1.2监测点布设应考虑以下因素: 1099216.1.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监测点进行调整。调整原则如下: 11246506.2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1130066.2.1监测数据采集 11159786.2.2监测数据传输 1140306.3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1116386.3.1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掌握防风抗灾现场动态,为决策提供依据。 11118956.3.2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11282476.3.3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1112779第7章信息报告与共享 1269817.1信息报告制度 12189207.1.1建立信息报告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监测部门的信息报告职责和任务。 12105247.1.2制定信息报告标准,统一报告格式、内容和要求。 1222027.1.3实行定期报告与紧急报告相结合的制度,保证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12305957.1.4建立信息报告责任人制度,明确责任人,保证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 12134527.2信息报告流程与要求 1226427.2.1信息收集: 1291637.2.2信息审核: 126867.2.3信息报告: 12125547.2.4信息反馈: 1277067.3监测信息共享 1389477.3.1建立监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级监测部门、相关救援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13212437.3.2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提高公众对防风抗灾工作的了解。 13243407.3.3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协议,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交换和共享。 1377857.3.4定期组织监测信息交流会议,分析防风抗灾形势,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1319709第8章应急保障措施 13300088.1人员安全防护 13131998.1.1安全教育与培训 1368198.1.2个人防护装备 13270238.1.3现场安全管理 13289308.1.4医疗救护保障 13153488.2设备与数据保护 13157248.2.1设备检查与维护 13162708.2.2数据备份与传输 13238648.2.3数据安全防护 14125348.2.4设备与数据恢复 1494038.3物资供应与保障 14237808.3.1物资储备 1463208.3.2物资配送 1472698.3.3物资管理 14478.3.4物资保障协调 142945第9章风险评估与应对 14315289.1风险识别与评估 1457149.1.1风险识别 14270479.1.2风险评估 1560479.2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 1547359.2.1应对措施制定 15239249.2.2应对措施实施 15112779.3风险防控效果评估 15192759.3.1评估方法 15164219.3.2评估内容 15201709.3.3评估结果运用 1627762第10章总结与改进 161718510.1监测工作总结 161915210.2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613010.3防风抗灾监测经验与启示 17第1章章节概述1.1防风抗灾背景及意义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我国沿海及内陆部分地区时常遭受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防风抗灾工作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1.2应急监测任务与目标为保证防风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本章节主要阐述以下应急监测任务与目标:(1)实时监测灾害性天气过程,掌握台风、风暴潮等灾害的、发展、移动及变化趋势,为防风抗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受影响区域内的基础设施、重要目标和社会经济状况,评估灾害风险,为救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参考。(3)跟踪监测灾害发生后的损失情况,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持。(4)建立防风抗灾应急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5)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总结防风抗灾经验,为完善防风抗灾政策、提高防风抗灾水平提供依据。(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证防风抗灾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第2章监测组织与管理2.1监测组织架构为保证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构建高效、协调的监测组织架构。监测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层级:(1)应急指挥部:负责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总体协调、指挥和决策。(2)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现场监测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3)监测实施单位:具体负责现场监测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以及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初步分析。(4)技术支持部门: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监测方案制定、设备选型、数据分析等。2.2人员职责与分工为保证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与分工。(1)应急指挥部:①负责制定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方案;②组织、协调各方力量,保证监测工作有序进行;③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④及时向上级报告监测工作情况。(2)监测管理部门:①负责现场监测设备的调度和分配;②监督监测设备安装、运行和维修工作;③收集、整理和归档监测数据;④组织监测数据分析,为现场抗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3)监测实施单位:①负责现场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行;②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③及时向监测管理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及设备运行情况;④配合技术支持部门完成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4)技术支持部门:①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包括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等;②制定监测设备维护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③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现场抗灾工作提供技术指导;④协助监测管理部门处理监测设备故障。2.3监测工作流程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监测方案制定:根据防风抗灾需求,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目标、监测设备、监测参数等。(2)设备准备与部署:根据监测方案,准备监测设备,进行设备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在现场合理部署。(3)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实时采集监测数据。(4)数据传输与处理: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管理部门,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和处理。(5)监测设备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监测数据应用:将监测数据应用于现场抗灾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监测工作总结:在防风抗灾工作结束后,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工作提供借鉴。第3章监测设备与物资3.1监测设备选型与配置为保障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合理选型与配置监测设备。以下是监测设备的选型与配置建议:3.1.1风速与风向监测设备(1)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超声波风速仪或机械式风速仪;(2)配置数量根据监测区域大小和需求确定,保证覆盖重点区域;(3)配备便携式风速仪,方便现场快速检测。3.1.2气压监测设备(1)选用数字式气压计,具有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2)配置数量根据监测点数量和需求确定;(3)配备气压传感器,实现远程实时监测。3.1.3降水量监测设备(1)选用翻斗式雨量计或激光雨量计,具有自动记录和远程传输功能;(2)配置数量根据监测点数量和需求确定;(3)配备便携式雨量计,便于现场快速检测。3.1.4水位监测设备(1)选用浮子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或雷达水位计;(2)配置数量根据监测点数量和需求确定;(3)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水位变化。3.1.5摄像头与无人机(1)选用高清摄像头,实现现场实时监控;(2)配置无人机,用于受灾区域航拍,快速获取灾情信息;(3)配备足够的存储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3.2设备维护与管理为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以下设备维护与管理措施:3.2.1设备维护(1)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及时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针对特殊环境,对设备进行防潮、防尘、防震等处理。3.2.2设备管理(1)建立设备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设备购置、使用、维修等信息;(2)实行设备责任制,明确设备使用和维护责任人;(3)制定设备操作规程,规范设备使用,降低设备故障率。3.3监测物资准备为应对防风抗灾现场监测需求,以下监测物资需提前准备:3.3.1通信设备(1)对讲机、手机等通信设备;(2)配备充电器、充电宝等供电设备;(3)备用通信线路,保证通信畅通。3.3.2电源设备(1)发电机、移动电源等备用电源;(2)电池、充电器等充电设备;(3)电缆、插座等连接设备。3.3.3工具与耗材(1)通用工具:螺丝刀、扳手、钳子等;(2)专用工具:设备拆装、维修工具;(3)备用配件:传感器、电缆、接插件等;(4)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3.3.4资料与图纸(1)监测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2)监测方案、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3)监测点分布图、设备布置图等图纸资料。第4章监测方法与技术4.1风速与风向监测4.1.1监测方法风速与风向监测采用超声波风速仪和风向仪进行。在监测点布设超声波风速仪和风向仪,实时采集风速和风向数据。4.1.2技术要求(1)风速仪和风向仪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2)监测设备应能自动记录并存储数据,便于后续分析;(3)监测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4.2气压与降水监测4.2.1监测方法气压与降水监测采用自动气象站进行。在监测点布设自动气象站,实时采集气压和降水量数据。4.2.2技术要求(1)自动气象站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2)气压传感器和降水传感器应具备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雨水侵入;(3)自动气象站应能自动记录并存储数据,便于后续分析;(4)自动气象站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4.3地面与建筑物变形监测4.3.1监测方法地面与建筑物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和GNSS接收机进行。在监测点布设全站仪和GNSS接收机,实时采集地面和建筑物变形数据。4.3.2技术要求(1)全站仪和GNSS接收机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2)监测设备应能自动记录并存储数据,便于后续分析;(3)监测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4)监测设备应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4.4水文与水质监测4.4.1监测方法水文与水质监测采用水位计、流速仪和水质分析仪进行。在监测点布设水位计、流速仪和水质分析仪,实时采集水位、流速和水质数据。4.4.2技术要求(1)水位计、流速仪和水质分析仪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2)监测设备应能自动记录并存储数据,便于后续分析;(3)监测设备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实现远程实时监控;(4)水质分析仪应能针对不同污染物进行检测,具有较好的检测范围和灵敏度。第5章监测预警体系5.1预警等级划分为保证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方案根据风灾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将预警等级划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具体如下:5.1.1Ⅰ级(特别严重):预计风力达到或超过历史极值,可能引发重大灾害,造成严重影响。5.1.2Ⅱ级(严重):预计风力较大,可能导致较大范围受灾,造成一定影响。5.1.3Ⅲ级(较重):预计风力较大,可能造成部分区域受灾。5.1.4Ⅳ级(一般):预计风力较小,可能对个别地区造成影响。5.2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5.2.1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后,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发布。5.2.2预警信息内容:预警信息应包括预警等级、影响范围、预计风力、可能造成的危害、防范措施等。5.2.3预警信息传播:(1)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2)与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等建立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保证预警信息迅速传达至各个层面。(3)针对特殊群体和重点区域,采取电话、上门等方式进行预警信息告知。5.3预警响应措施5.3.1Ⅰ级预警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各级防风抗灾指挥部进入紧急状态。(2)加强值班值守,保证信息畅通。(3)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4)开展防风抗灾应急演练。(5)协调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防风抗灾工作。5.3.2Ⅱ级预警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各级防风抗灾指挥部加强值班。(2)密切关注风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组织开展防风抗灾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4)加强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的巡查防守。5.3.3Ⅲ级预警响应:(1)保持警惕,密切关注风情变化。(2)开展防风抗灾宣传,提高公众防范意识。(3)加强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做好应急物资和救援队伍的准备工作。5.3.4Ⅳ级预警响应:(1)关注风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做好防风抗灾知识的普及工作。(3)加强基层组织防风抗灾能力建设。(4)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保证防风抗灾措施落到实处。第6章现场应急监测实施6.1监测点布设与调整6.1.1根据防风抗灾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分布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设监测点。保证监测点覆盖主要风险源、重要设施和关键部位。6.1.2监测点布设应考虑以下因素:(1)灾害类型及潜在风险;(2)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3)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分布等社会环境因素;(4)监测设备功能及监测能力;(5)监测点之间的间距,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6.1.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监测点进行调整。调整原则如下:(1)保证监测点覆盖主要风险源和关键部位;(2)充分考虑监测设备功能和人员安全;(3)尽量减少监测盲区,提高监测效率。6.2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6.2.1监测数据采集(1)采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2)针对不同监测项目,采用相应的传感器和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3)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提高数据质量。6.2.2监测数据传输(1)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2)建立数据传输网络,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障数据安全;(4)建立数据传输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数据传输不受影响。6.3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6.3.1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掌握防风抗灾现场动态,为决策提供依据。6.3.2数据分析方法包括:(1)统计分析,分析监测数据的趋势、周期、异常值等特征;(2)相关性分析,研究各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为预测预报提供依据;(3)模式识别,识别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特征,为预警提供支持。6.3.3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1)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整合,将不同监测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系统的监测数据集;(3)数据存储,建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方便查询和分析。第7章信息报告与共享7.1信息报告制度为保障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报告制度。以下为信息报告制度的相关内容:7.1.1建立信息报告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监测部门的信息报告职责和任务。7.1.2制定信息报告标准,统一报告格式、内容和要求。7.1.3实行定期报告与紧急报告相结合的制度,保证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7.1.4建立信息报告责任人制度,明确责任人,保证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7.2信息报告流程与要求7.2.1信息收集:(1)各级监测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收集现场监测数据、灾情信息、救援进展等。(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2.2信息审核:(1)各级监测部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审核,保证无误后上报。(2)信息报告责任人负责对上报的信息进行再次审核,保证信息的准确性。7.2.3信息报告:(1)定期报告: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将监测信息上报至上级部门。(2)紧急报告:遇有突发情况,立即启动紧急报告流程,实时上报关键信息。7.2.4信息反馈:(1)上级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并将处理意见反馈至报告单位。(2)报告单位根据反馈意见,调整监测和报告工作。7.3监测信息共享7.3.1建立监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级监测部门、相关救援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7.3.2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提高公众对防风抗灾工作的了解。7.3.3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协议,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交换和共享。7.3.4定期组织监测信息交流会议,分析防风抗灾形势,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第8章应急保障措施8.1人员安全防护8.1.1安全教育与培训对参与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技能培训,保证每位成员充分了解监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8.1.2个人防护装备为现场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滑鞋等。8.1.3现场安全管理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以落实。同时制定紧急疏散和逃生路线,以应对突发情况。8.1.4医疗救护保障现场配备医疗救护人员及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进行紧急救治。8.2设备与数据保护8.2.1设备检查与维护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为设备配备防尘、防水、防震等保护措施。8.2.2数据备份与传输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保证监测数据在多个存储设备上保存。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8.2.3数据安全防护对监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查看或修改数据。8.2.4设备与数据恢复在发生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设备修复和数据恢复,保证监测工作不受影响。8.3物资供应与保障8.3.1物资储备根据防风抗灾应急监测需求,提前储备足够的物资,包括但不限于:监测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生活用品等。8.3.2物资配送制定物资配送方案,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将所需物资送达现场。8.3.3物资管理设立专门的物资管理人员,负责对物资的采购、储存、分发、回收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合理、有效。8.3.4物资保障协调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调配所需物资,为防风抗灾现场应急监测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风险评估与应对9.1风险识别与评估本节主要对防风抗灾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保证应急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及有效性。9.1.1风险识别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识别以下几类风险:(1)自然灾害风险:如强风、暴雨、洪水等;(2)工程技术风险:如设备故障、工程技术问题等;(3)人员安全风险:如人员伤亡、失踪等;(4)物资保障风险:如物资短缺、调配不力等;(5)信息传递风险:如信息不畅、误报、漏报等。9.1.2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9.2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防风抗灾工作的顺利进行。9.2.1应对措施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以下应对措施:(1)自然灾害风险:提前做好预警工作,加强监测,制定人员疏散、设备转移等预案;(2)工程技术风险:加强设备检查与维护,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人员安全风险:加强安全教育,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制定紧急救援预案;(4)物资保障风险:合理储备物资,优化调配机制,保证抗灾物资及时供应;(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古典舞基训(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科技学院《广告设计与创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体育课件教学
- 毛中特第四章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车架用刹车座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矩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月饼生产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高纯水处理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瓶盖消毒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小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排查表.doc
- KYT(危险预知训练)培训资料(PPT)
- 甘肃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1
- 浙美版五年级知识点复习提纲(共12页)
- 农村信用社年度信贷投向指引
- 浅谈电梯安装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在电梯制造中的应用
- 晶体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 中亚五国纺织工业发展状况
- 玻璃布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