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规范与核算操作指南_第1页
财务规范与核算操作指南_第2页
财务规范与核算操作指南_第3页
财务规范与核算操作指南_第4页
财务规范与核算操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规范与核算操作指南TOC\o"1-2"\h\u6726第1章财务管理基本规范 4260841.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4125911.1.1基本原则 4264441.1.2组织结构 4219301.1.3财务流程 436811.1.4内部控制 4304551.2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4272531.2.1预算管理制度 461231.2.2收支管理制度 422191.2.3资金管理制度 5225821.2.4财务报告制度 573291.2.5会计核算制度 5114951.3财务人员职责与权限 5162431.3.1财务部门负责人 5271111.3.2会计人员 5326911.3.3预算管理人员 532081.3.4资金管理人员 546851.3.5审计人员 5305591.3.6其他财务人员 513175第2章财务核算基本原则 545982.1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5182.1.1会计核算应遵循可靠性原则,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及财务状况。 549012.1.2会计核算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在相同的会计期间内,对同类经济业务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方法。 649072.1.3会计核算应遵循可比性原则,保证企业不同期间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 6130672.1.4会计核算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报告。 6206102.2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 6107552.2.1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核算。 6195182.2.2利润表的核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的核算。 6194642.2.3现金流量表的核算: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等项目的核算。 63022.2.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核算: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的核算。 6195492.3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及合规性 6210792.3.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财务核算的合规性。 6213822.3.2加强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防范财务风险。 6311262.3.3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明确财务核算流程和职责,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 686422.3.4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6216572.3.5定期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及合规性。 62735第3章货币资金管理 6190863.1现金管理 6150413.1.1现金保管 661823.1.2现金收支管理 7321733.1.3现金限额管理 7319743.1.4现金日记账管理 7135663.2银行存款管理 7235213.2.1银行账户管理 7267233.2.2银行存款收支管理 7131293.2.3银行对账管理 7259893.2.4银行存款利息管理 7106173.3其他货币资金管理 7213393.3.1外埠存款管理 790623.3.2信用证保证金管理 8320933.3.3存出投资款管理 8142433.3.4其他货币资金日常管理 832000第4章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管理 8108304.1应收账款管理 8236494.1.1应收账款的概念与分类 8168064.1.2应收账款的管理原则 8253584.1.3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8294.2预付账款管理 816114.2.1预付账款的概念与分类 8307494.2.2预付账款的管理原则 9704.2.3预付账款的管理措施 9201894.3坏账准备与核销 9281784.3.1坏账准备的概念与提取 9284084.3.2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 947104.3.3坏账核销的管理 912455第5章存货与库存现金管理 929345.1存货的分类与计价 9114615.1.1原材料计价 9318325.1.2在产品、半成品和成品计价 10227955.1.3辅助材料及低值易耗品计价 10283765.2库存现金管理 10161745.2.1现金限额管理 1063145.2.2现金收支管理 10280835.2.3现金安全保管 10182565.3存货的盘点与核算 10309145.3.1盘点制度 1041585.3.2盘点方法 10210585.3.3盘点差异处理 1038345.3.4核算处理 1115352第6章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 1123716.1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11275226.1.1定义 11208806.1.2分类 11305766.2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 11169956.2.1折旧 1176156.2.2摊销 11167026.3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11142056.3.1管理原则 11282226.3.2核算方法 122670第7章负债管理 1235057.1流动负债管理 12288977.1.1流动负债的概念与分类 12253687.1.2流动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12207557.1.3流动负债的内部控制 12126587.1.4流动负债的风险管理 12268397.2长期负债管理 13293907.2.1长期负债的概念与分类 13223697.2.2长期负债的确认与计量 13106107.2.3长期负债的内部控制 13241517.2.4长期负债的风险管理 13325277.3或有负债的识别与核算 13237147.3.1或有负债的概念与特征 13191747.3.2或有负债的识别与评估 13226777.3.3或有负债的核算与披露 1376247.3.4或有负债的风险管理 1323641第8章所有者权益管理 14110928.1实收资本(股本)核算 14160758.1.1核算原则 14250568.1.2核算方法 1410628.2资本公积核算 14202068.2.1核算原则 1474808.2.2核算方法 1572068.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核算 15166198.3.1核算原则 1543848.3.2核算方法 1515208第9章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 15103769.1收入的确认与核算 15100299.1.1收入确认原则 15315899.1.2收入核算方法 16265519.1.3收入核算流程 1670459.2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6150379.2.1成本分类 16323509.2.2成本核算方法 1671859.2.3成本分析 16255739.3费用的分类与控制 17229359.3.1费用分类 17166779.3.2费用控制措施 1724571第10章财务报告与分析 171347910.1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 171997810.2资产负债表分析 173145510.3利润表分析 18303110.4现金流量表分析 18第1章财务管理基本规范1.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1.1.1基本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原则。保证企业财务活动合法合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1.1.2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财务组织结构,明确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权责关系,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和权威性。1.1.3财务流程制定清晰的财务流程,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等环节,保证财务活动的有序进行。1.1.4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1.2财务管理制度设计1.2.1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等环节的要求,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2.2收支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收支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收入和支出的审批、核算、报告等流程。1.2.3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筹集、使用、监管等环节,保证资金安全、流动性和效益。1.2.4财务报告制度制定财务报告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1.2.5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规范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环节。1.3财务人员职责与权限1.3.1财务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承担主要责任。1.3.2会计人员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包括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税务申报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1.3.3预算管理人员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等工作,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1.3.4资金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流动性和效益。1.3.5审计人员对财务活动进行内部审计,评价财务管理的合规性、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1.3.6其他财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第2章财务核算基本原则2.1会计核算基本要求2.1.1会计核算应遵循可靠性原则,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及财务状况。2.1.2会计核算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在相同的会计期间内,对同类经济业务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方法。2.1.3会计核算应遵循可比性原则,保证企业不同期间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2.1.4会计核算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报告。2.2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2.2.1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的核算。2.2.2利润表的核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项目的核算。2.2.3现金流量表的核算: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等项目的核算。2.2.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核算: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的核算。2.3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及合规性2.3.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财务核算的合规性。2.3.2加强财务核算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防范财务风险。2.3.3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明确财务核算流程和职责,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2.3.4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2.3.5定期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及合规性。第3章货币资金管理3.1现金管理3.1.1现金保管现金保管是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现金保管人员,负责日常现金的收取、保管和支付工作。现金应存放于安全可靠的保险柜内,保证现金的安全性。3.1.2现金收支管理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对现金收支进行管理。现金收入应及时入账,现金支出应保证合法、合规、真实、准确。严禁擅自挪用、借用、坐支现金。3.1.3现金限额管理企业应根据业务需要,合理确定现金限额。超过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及时存入银行,避免现金过多造成的风险。3.1.4现金日记账管理企业应设立现金日记账,对现金收支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现金日记账应做到日清月结,保证账实相符。3.2银行存款管理3.2.1银行账户管理企业应在合规的前提下,根据业务需要开设银行账户。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注销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3.2.2银行存款收支管理企业应加强对银行存款收支的管理,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合规。银行存款收入应及时入账,支出应真实、准确、合法。3.2.3银行对账管理企业应定期与银行进行对账,保证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实际余额相符。对账过程中发觉的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予以调整。3.2.4银行存款利息管理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银行相关规定,及时计算、确认和收取银行存款利息。利息收入应纳入企业收入总额,依法纳税。3.3其他货币资金管理3.3.1外埠存款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外埠存款的管理,保证外埠存款的安全、合规。外埠存款的收支应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3.3.2信用证保证金管理企业应在申请信用证时,按照银行要求缴纳信用证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的管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3.3.3存出投资款管理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投资款项存入指定账户。存出投资款的管理应保证资金安全,严格按照投资合同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3.3.4其他货币资金日常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其他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盘点、账务核对、风险防范等。保证其他货币资金的安全、合规和有效利用。第4章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管理4.1应收账款管理4.1.1应收账款的概念与分类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形成的,尚未收回的款项。应收账款主要包括销售应收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4.1.2应收账款的管理原则(1)及时性原则:保证应收账款及时入账,避免遗漏和延误。(2)准确性原则:保证应收账款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错误导致的企业损失。(3)分类管理原则:根据应收账款的不同性质和风险程度,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4.1.3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1)建立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合理控制信用额度。(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定期对账,保证账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提高回款效率。(4)对长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采取法律手段予以追讨。4.2预付账款管理4.2.1预付账款的概念与分类预付账款是指企业在采购商品、接受服务等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预先支付的款项。预付账款主要包括预付货款、预付租金、预付押金等。4.2.2预付账款的管理原则(1)合法性原则:保证预付账款的支付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规定。(2)必要性原则:预付账款应根据实际业务需要支付,避免无谓的预付。(3)审慎性原则:对预付账款进行严格审查,保证预付资金的安全。4.2.3预付账款的管理措施(1)建立预付账款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2)加强对预付账款的监控,保证预付账款按时转化为企业资产。(3)定期对预付账款进行清理,防止长期挂账和占用企业资金。4.3坏账准备与核销4.3.1坏账准备的概念与提取坏账准备是企业为防范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提取的一种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合理提取坏账准备。4.3.2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1)直接转销法:在发生坏账时,直接将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2)备抵法:按期预估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冲减坏账准备。4.3.3坏账核销的管理(1)建立坏账核销制度,明确核销的条件和程序。(2)对核销的坏账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催收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3)定期对坏账核销情况进行审查,防止滥用核销权利。第5章存货与库存现金管理5.1存货的分类与计价存货是企业日常运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资产,其分类与计价对于财务核算具有重要意义。存货的分类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各类存货的计价方法如下:5.1.1原材料计价原材料计价通常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企业在选择计价方法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保证存货成本的真实性和合理性。5.1.2在产品、半成品和成品计价在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计价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或售价法。企业应根据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发生和存货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计价方法。5.1.3辅助材料及低值易耗品计价辅助材料及低值易耗品通常采用实际成本法或预定耗用量法进行计价。企业应根据耗用频率、单价等因素,合理确定计价方法。5.2库存现金管理库存现金是企业为保证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保留的现金,其管理要求如下:5.2.1现金限额管理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需要,合理确定库存现金限额,并严格执行现金限额管理制度。5.2.2现金收支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收支管理制度,保证现金收支合法、合规,严禁坐支现金、白条抵库等行为。5.2.3现金安全保管企业应加强库存现金的安全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火灾、盗窃等风险。5.3存货的盘点与核算存货盘点是企业了解存货实际情况、保证存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其盘点与核算要求如下:5.3.1盘点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存货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存货盘点,保证存货数据的准确性。5.3.2盘点方法企业应根据存货的种类、性质及存放地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盘点方法,如永续盘点法、定期盘点法等。5.3.3盘点差异处理企业在盘点过程中发觉存货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保证存货账实相符。5.3.4核算处理企业应根据盘点结果,及时调整存货账面价值,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管理存货与库存现金,为企业的稳健运营提供保障。第6章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6.1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6.1.1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单位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时间长、价值大、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等特点。6.1.2分类固定资产按使用性质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按使用状态可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适用固定资产;按价值转移方式可分为折旧性固定资产和非折旧性固定资产。6.2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6.2.1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和陈旧导致价值减少,按照一定方法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摊到各会计期间的过程。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6.2.2摊销固定资产摊销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按照预计使用年限分摊到各会计期间,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固定资产摊销与折旧的区别在于,摊销不涉及资产减值因素的考虑,而折旧需要考虑资产减值。6.3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6.3.1管理原则无形资产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权责明确:明确无形资产的权属关系,保证企业合法权益。(2)分类管理: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用途和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3)合理评估: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保证其价值准确性。(4)有效利用:发挥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6.3.2核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初始计量:无形资产在取得时,应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2)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3)摊销:无形资产应按照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进行摊销。(4)减值:当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通过以上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资产风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7章负债管理7.1流动负债管理7.1.1流动负债的概念与分类流动负债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内需偿还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7.1.2流动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应在负债发生时确认流动负债,确认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际发生原则,负债确实存在且可预计;二是货币计量原则,负债金额可以可靠计量。7.1.3流动负债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流动负债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流动负债的合理、合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和付款政策,保证负债的及时偿还;加强对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关键环节的监控,防止舞弊现象发生。7.1.4流动负债的风险管理企业应关注流动负债的风险,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降低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负债结构,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加强流动性管理,保证企业具备足够的短期偿债能力。7.2长期负债管理7.2.1长期负债的概念与分类长期负债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预计在一个营业周期以上需偿还的负债。长期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7.2.2长期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企业确认长期负债时,应遵循实际发生原则和货币计量原则。在计量过程中,注意区分负债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合理预计负债成本。7.2.3长期负债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长期负债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负债的合规、合理管理。主要包括:制定严格的借款审批流程,防止过度举债;加强对长期负债的监控,保证负债的及时偿还。7.2.4长期负债的风险管理企业应关注长期负债的风险,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和成本。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负债结构,降低长期负债的利率风险;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保证企业具备足够的长期偿债能力。7.3或有负债的识别与核算7.3.1或有负债的概念与特征或有负债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发生的,可能对企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其特征为:存在不确定性,负债金额难以可靠计量。7.3.2或有负债的识别与评估企业应识别和评估或有负债,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产品质量保证、环境污染整治等。识别过程中,关注负债的可能性和金额。7.3.3或有负债的核算与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合理核算和披露或有负债。根据负债的可能性、金额和影响程度,选择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或有负债的性质、金额、可能影响等。7.3.4或有负债的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对或有负债的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或有负债的产生;积极应对已发生的或有负债,降低企业损失。第8章所有者权益管理8.1实收资本(股本)核算8.1.1核算原则实收资本(股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投资协议实际投入的资本。其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实收资本的确认和计量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章程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实收资本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3)一致性原则:实收资本的核算方法应在企业内部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8.1.2核算方法实收资本的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时,借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2)企业发生减资时,借记“实收资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股利”等科目;(3)企业发生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8.2资本公积核算8.2.1核算原则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其他资本公积来源的金额。其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资本公积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3)一致性原则:资本公积的核算方法应在企业内部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8.2.2核算方法资本公积的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公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2)企业发生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3)企业发生其他资本公积变动时,按照实际发生情况,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科目。8.3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核算8.3.1核算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其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2)真实性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确认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3)一致性原则: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方法应在企业内部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8.3.2核算方法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具体操作如下:(1)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2)企业分配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等科目;(3)企业年末将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时,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未分配利润”科目。第9章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9.1收入的确认与核算9.1.1收入确认原则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或提供劳务,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确认收入。9.1.2收入核算方法(1)直接确认法:在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时,直接确认收入;(2)分期确认法:对于跨期的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按合同约定或完成进度分期确认收入;(3)净额法:扣除销售退回、折让及折扣后的金额确认收入。9.1.3收入核算流程(1)确认收入来源及性质;(2)计算收入金额;(3)编制收入确认凭证;(4)登记收入账簿;(5)期末对收入进行复核。9.2成本的核算与分析9.2.1成本分类(1)直接成本:与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直接相关的成本;(2)间接成本:不能直接归属于商品生产或劳务提供,但为企业整体运营所必需的成本;(3)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4)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9.2.2成本核算方法(1)品种法: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成本;(2)分批法:按照生产批次归集生产成本;(3)分步法:按照生产步骤归集生产成本。9.2.3成本分析(1)成本结构分析:分析不同成本项目在总成本中的占比,以优化成本结构;(2)成本变动分析:分析成本变动的因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3)成本效益分析:评价成本投入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9.3费用的分类与控制9.3.1费用分类(1)销售费用: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费用;(2)管理费用:为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3)财务费用:为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4)研发费用:为研发新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