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C/wKhkGWdbIZ-ANepgAAHwwPKiw3A932.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C/wKhkGWdbIZ-ANepgAAHwwPKiw3A9322.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C/wKhkGWdbIZ-ANepgAAHwwPKiw3A9323.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C/wKhkGWdbIZ-ANepgAAHwwPKiw3A9324.jpg)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讲义)(学生版+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2F/3C/wKhkGWdbIZ-ANepgAAHwwPKiw3A9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目录TOC\o"1-3"\h\u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免疫失调疾病 3知识点1过敏反应 3知识点2自身免疫病 5知识点3免疫缺陷病 6考向1结合免疫失调,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8考点二免疫学的应用 9知识点1疫苗 9知识点2器官移植 11知识点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 11考向1结合免疫学的应用,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2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14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6一、教材知识链接 16二、教材深挖拓展 16三、长句规范作答 16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考点一:免疫失调疾病(3年19考,全国卷3年1考)(2024·海南、2024·全国)(2023·重庆、2023·江苏、2023·北京)(2023·山东、2023·广东、2023·浙江)(2022·海南、2023·北京)(2022·湖南、2022·北京)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内容: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要求基础要扎实。考查学生对相关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整体性的认识,或结合一些情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考点二:免疫学的应用(3年23考,全国卷3年1考)(2024·北京、2024·贵州、2024·重庆)(2024·甘肃、2024·山东)(2023·北京、2023·湖北)(2022·天津、2022·福建、2022·江苏)(2022·湖北、2022·浙江)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新旧教材对比增: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包的分布及作用;②抗原呈递细包;③过敏反应抗体的分布、原理。淡化:①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②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的过程;③部分免疫细包的名称;④淋巴因子改为细包因子。考点一免疫失调疾病知识点1过敏反应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问题1】过敏原与抗原有什么异同?3.过敏原与抗原的比较比较内容抗原过敏原性质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来源可以是外来物质,也可以是机体自身的成分一定是外来物质感染对象不具有个体差异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有人酒精过敏,有人花粉过敏4.过敏反应的机理:(1)花粉过敏注意: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细包表面。(2)鱼虾引起过敏性腹泻5.特点:(1)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2)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6.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主要措施: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脱敏治疗。7.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比较项目体液免疫过敏反应不同点激发因素抗原过敏原抗体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等吸附在某些细包表面反应时机第一次接触到抗原再次接触到相同过敏原反应结果消灭抗原引发过敏反应相同点产生的抗体都来源于浆细包,化学本质都属于蛋白质知识点2自身免疫病1.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2.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实例一:风湿性心脏病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实例二:类风湿关节炎实例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包减少等。本病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3.自身免疫的治疗方法: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许多类型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1)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2)自体造血干细包移植。知识点3免疫缺陷病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①概念: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②实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①概念: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②实例:大多数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3.艾滋病(1)HIV在细包内增殖过程【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P79“思考·讨论”:(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2)HIV侵染人体细包时,进入细包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包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包(3)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包的变化图中的A、C阶段分别说明什么问题?提示:A阶段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C阶段说明辅助性T细包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4)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却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提示: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辅助性T细包,当辅助性T细包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4.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注意:逆转录中心法则:考向1结合免疫失调,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例1.(2023·北京卷,10)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包【变式训练】1.(2023·浙江1月选考,17)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包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变式训练】2.2021年7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我国首款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阿兹夫定片已获批上市,结束了国内艾滋病患者长达十七年依靠进口药治疗的局面。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R.艾滋病患者较健康人更易患流感或发生细包癌变C.艾滋病药物难以研发,与HIV的RNA结构特点有关D.HIV虽会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包,但在患者体内仍能检测到HIV抗体【变式训练】3.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疱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包能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组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现红肿、水疱属于激素调节C.辅助性T细包与B细包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包膜的接触也有信号分子的传递D.抗体与致敏肥大细包结合后即可引起致敏肥大细包释放组胺考点二免疫学的应用知识点1疫苗1.概念: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发挥作用的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3.疫苗的种类:(1)灭活疫苗: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种。例如,狂犬疫苗等。(2)减毒疫苗:将病原体通过体外长期培养或者是一些物理化学的处理,在依然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它的致病能力。例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3)核酸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生态(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包内,并通过宿主细包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拓展延伸】新型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1.DNA疫苗(1)概念:D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生态导入到动物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并产生抗原(外源生态表达的蛋白质),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2)特点:制备简单,省时省力;使用一次,就能产生长期免疫力,无需增加剂量。2.RNA疫苗(1)概念:RNA疫苗是将编码抗原的mRNA通过一定的设计和修饰,导入细包,以细包为“工厂”,生产相应的抗原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2)特点:不会整合到宿主的生态组中;可以在细包质中直接翻译,无需运输到核内;免疫后抗原表达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又立刻衰减。【资料】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Institute)的诺贝尔大会宣布,将该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Weissman),因为他们发现了核苷酸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mRNA疫苗。4.常见的疫苗及其预防的疾病疫苗名称作用天花疫苗预防天花病毒感染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乙脑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白破三联疫苗(DPT)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狂犬血清狂犬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灭活疫苗(Vero
细包)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5.疫苗研发的意义(1)意义一: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2)意义二: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改进,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知识点2器官移植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2.意义: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主要依赖于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陆续问世。但器官移植依旧面临很多问题,其解决涉及免疫学的应用。3.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免疫排斥①每个人的细包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标明细包身份的标签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也叫白细包抗原(HLA)。②每个人的白细包能够识别HLA,区分自己和非己。③正常情况下,白细包不攻击自身细包。④如果将别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就能识别HLA不同而发起攻击。⑤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4.器官移植希望:免疫排斥和器官短缺解决方案(1)方案一:免疫抑制剂(例如环孢素A)的应用。(2)方案二:自体干细包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的移植。【拓展延伸】免疫赦免机体某些特定部位(如眼角膜、睾丸、脑等),其在解剖上与免疫细包隔绝或在局部微环境中存在抑制免疫应答的机制,从而一般在移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知识点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1.免疫预防:疫苗患病前的措施。即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制成各种制剂,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达到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比较项目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输入物质疫苗(抗原)抗体、细包因子等免疫产生的时间慢,1~4周快,立即免疫持续时间较长,半年至数年,甚至终生较短,2~3周免疫记忆有无主要用途疾病的预防疾病的治疗2.免疫诊断: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将免疫学技术和制剂用于临床诊断。例如:检测病原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3.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措施。即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细包因子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免疫重建疗法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输入抗体、细包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将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包或淋巴细包转移给免疫缺陷个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易错辨析】1.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选择性必修1P78正文)()2.类风湿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选择性必修1P78、P79正文)()3.感染HIV初期,机体能够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选择性必修1P79思考·讨论)()4.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选择性必修1P82正文)()考向1结合免疫学的应用,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例1.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HPV疫苗是世界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的HPV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HPV颗粒B.细包毒性T细包可以识别被HPV感染的宫颈细包膜表面分子的变化C.注射的HPV疫苗可作为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包的第一信号D.对于已经感染HPV导致宫颈癌的女性再注射HPV疫苗不能起治疗作用【变式训练】1.活化的T细包表面含有PD-1蛋白,当其与配体结合后,能抑制T淋巴细包增殖,这对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某些肿瘤细包会产生配体PD-L1,当PD1和配体PD-L1结合后会启动T细包的程序性死亡,使肿瘤细包获得免疫逃逸(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PD-1蛋白异常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B.抑制PD-1蛋白功能有利于器官移植C.使用抗PD-L1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D.研制PD-1蛋白抑制剂有望治疗癌症【变式训练】2.NK细包又称自然杀伤细包,是机体的一类固有免疫细包,负责杀伤体内的老化细包、受病毒感染的细包和肿瘤细包等,具有启动时间快、杀敌种类多等特点。NK细包识别肿瘤细包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肿瘤细包表达肿瘤抗原激活B细包,促进NK细包发挥作用B.NK细包释放的穿孔素和粒酶能杀死肿瘤细包,使肿瘤细包凋亡C.NK细包作用于肿瘤细包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免疫抑制剂服用者、免疫缺陷病患者体内NK细包活性较高【变式训练】3.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B.手术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包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吞噬细包1.(2024·湖南·高考真题)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B.该抗体的靶细包位于垂体上A.细包毒性T细包被抗原呈递细包和辅助性T细包分泌的细包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B.吞噬细包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C.浆细包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包和记忆T细包,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6.(2024·山东·高考真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HBV与肝细包吸附结合后,脱去含有表面抗原的包膜,进入肝细包后再脱去由核心抗原组成的衣壳,大量增殖形成新的HBV,释放后再感染其他肝细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包识别HBV后只发挥其吞噬功能B.辅助性T细包识别并裂解被HBV感染的肝细包C.根据表面抗原可制备预防乙型肝炎的乙肝疫苗D.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包免疫一、教材知识链接1.(选择性必修1P77)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2.(选择性必修1P77)在过敏原的刺激下,B细包会活化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包的表面。3.(选择性必修1P77)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包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包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4.(选择性必修1P78)自身免疫病指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5.(选择性必修1P84)每个人的细包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白细包抗原,简称HLA。6.(选择性必修1P84)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7.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T细包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二、教材深挖拓展1.(选择性必修1P83旁栏思考)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三、长句规范作答1.(科学思维)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大夫提醒他说:“这一两天要留意,可能会有轻微发烧或其他症状。”为什么接种疫苗可能会有轻微的反应?2.(社会生活)接种多种疫苗很麻烦,设计一种用来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可行吗?第29讲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目录TOC\o"1-3"\h\u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考点一免疫失调疾病 3知识点1过敏反应 3知识点2自身免疫病 5知识点3免疫缺陷病 6考向1结合免疫失调,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8考点二免疫学的应用 10知识点1疫苗 10知识点2器官移植 11知识点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 12考向1结合免疫学的应用,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13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15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9一、教材知识链接 19二、教材深挖拓展 20三、长句规范作答 20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考点一:免疫失调疾病(3年19考,全国卷3年1考)(2024·海南、2024·全国)(2023·重庆、2023·江苏、2023·北京)(2023·山东、2023·广东、2023·浙江)(2022·海南、2023·北京)(2022·湖南、2022·北京)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内容:本专题知识难度较低,要求基础要扎实。考查学生对相关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整体性的认识,或结合一些情景信息或表格信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考点二:免疫学的应用(3年23考,全国卷3年1考)(2024·北京、2024·贵州、2024·重庆)(2024·甘肃、2024·山东)(2023·北京、2023·湖北)(2022·天津、2022·福建、2022·江苏)(2022·湖北、2022·浙江)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如过敏、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新旧教材对比增: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包的分布及作用;②抗原呈递细包;③过敏反应抗体的分布、原理。淡化:①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②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的过程;③部分免疫细包的名称;④淋巴因子改为细包因子。考点一免疫失调疾病知识点1过敏反应1.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2.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问题1】过敏原与抗原有什么异同?3.过敏原与抗原的比较比较内容抗原过敏原性质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霉素来源可以是外来物质,也可以是机体自身的成分一定是外来物质感染对象不具有个体差异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有人酒精过敏,有人花粉过敏4.过敏反应的机理:(1)花粉过敏注意: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细包表面。(2)鱼虾引起过敏性腹泻5.特点:(1)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2)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6.主要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主要措施: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缓解症状;脱敏治疗。7.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比较项目体液免疫过敏反应不同点激发因素抗原过敏原抗体分布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等吸附在某些细包表面反应时机第一次接触到抗原再次接触到相同过敏原反应结果消灭抗原引发过敏反应相同点产生的抗体都来源于浆细包,化学本质都属于蛋白质知识点2自身免疫病1.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2.实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实例一:风湿性心脏病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实例二:类风湿关节炎实例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疾病,病程可有缓解和发作交替进行,其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红斑、大量脱发、白细包减少等。本病大多见于年轻女性,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75‰。3.自身免疫的治疗方法: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许多类型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1)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2)自体造血干细包移植。知识点3免疫缺陷病1.概念:指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类型:(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①概念:由于遗传而生来就有。②实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①概念: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②实例:大多数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3.艾滋病(1)HIV在细包内增殖过程【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P79“思考·讨论”:(1)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2)HIV侵染人体细包时,进入细包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种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包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包(3)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包的变化图中的A、C阶段分别说明什么问题?提示:A阶段说明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C阶段说明辅助性T细包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4)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却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提示: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辅助性T细包,当辅助性T细包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4.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注意:逆转录中心法则:考向1结合免疫失调,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例1.(2023·北京卷,10)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包【答案】C【解析】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正确;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这些抗体(而非抗体与过敏原的结合物)吸附于某些细包的表面,如肥大细包等处,D错误。【变式训练】1.(2023·浙江1月选考,17)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包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左眼球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未被完全清除,A正确;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包,B错误;抗原是特异性物质,会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细包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属于体液免疫,是一种自身免疫,D错误。【变式训练】2.2021年7月2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我国首款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阿兹夫定片已获批上市,结束了国内艾滋病患者长达十七年依靠进口药治疗的局面。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相同R.艾滋病患者较健康人更易患流感或发生细包癌变C.艾滋病药物难以研发,与HIV的RNA结构特点有关D.HIV虽会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包,但在患者体内仍能检测到HIV抗体【答案】A【解析】艾滋病为免疫缺陷病,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两者发病机理不同,A正确;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故更容易患流感或发生细包癌变,B正确;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难以研发,与HIV的遗传物质RNA的结构简单、易发生突变有关,C正确;HIV感染初期,HIV会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包,但患者体内仍存在体液免疫,仍能检测到抗HIV的抗体,D错误。【变式训练】3.在使用化妆品时,其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水疱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与记忆细包能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组胺引起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出现红肿、水疱属于激素调节C.辅助性T细包与B细包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包膜的接触也有信号分子的传递D.抗体与致敏肥大细包结合后即可引起致敏肥大细包释放组胺【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包的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包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过敏反应,A、D错误;组胺不是激素,图中组胺作为化学物质调节小血管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据图可知,辅助性T细包与B细包间的信息交流既有细包膜的接触(辅助性T细包与B细包直接接触),也有信号分子(如细包因子)的传递,C正确。考点二免疫学的应用知识点1疫苗1.概念: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2.发挥作用的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3.疫苗的种类:(1)灭活疫苗: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种。例如,狂犬疫苗等。(2)减毒疫苗:将病原体通过体外长期培养或者是一些物理化学的处理,在依然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它的致病能力。例如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3)核酸疫苗: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生态(DNA或RNA)直接导入动物体细包内,并通过宿主细包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拓展延伸】新型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1.DNA疫苗(1)概念:DNA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生态导入到动物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并产生抗原(外源生态表达的蛋白质),从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2)特点:制备简单,省时省力;使用一次,就能产生长期免疫力,无需增加剂量。2.RNA疫苗(1)概念:RNA疫苗是将编码抗原的mRNA通过一定的设计和修饰,导入细包,以细包为“工厂”,生产相应的抗原蛋白质,进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2)特点:不会整合到宿主的生态组中;可以在细包质中直接翻译,无需运输到核内;免疫后抗原表达迅速达到高峰,然后又立刻衰减。【资料】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Institute)的诺贝尔大会宣布,将该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Weissman),因为他们发现了核苷酸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mRNA疫苗。4.常见的疫苗及其预防的疾病疫苗名称作用天花疫苗预防天花病毒感染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麻疹疫苗预防麻疹乙脑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白破三联疫苗(DPT)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狂犬血清狂犬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灭活疫苗(Vero
细包)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5.疫苗研发的意义(1)意义一:到目前为止,疫苗仍是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2)意义二: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改进,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扩展到许多非传染病领域,而且已经出现了治疗性制剂。知识点2器官移植1.概念: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作器官移植。2.意义: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主要依赖于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等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的陆续问世。但器官移植依旧面临很多问题,其解决涉及免疫学的应用。3.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免疫排斥①每个人的细包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标明细包身份的标签物质—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也叫白细包抗原(HLA)。②每个人的白细包能够识别HLA,区分自己和非己。③正常情况下,白细包不攻击自身细包。④如果将别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过来,就能识别HLA不同而发起攻击。⑤除了同卵双胞胎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4.器官移植希望:免疫排斥和器官短缺解决方案(1)方案一:免疫抑制剂(例如环孢素A)的应用。(2)方案二:自体干细包培养相应的组织、器官的移植。【拓展延伸】免疫赦免机体某些特定部位(如眼角膜、睾丸、脑等),其在解剖上与免疫细包隔绝或在局部微环境中存在抑制免疫应答的机制,从而一般在移植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知识点3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1.免疫预防:疫苗患病前的措施。即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制成各种制剂,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达到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比较项目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输入物质疫苗(抗原)抗体、细包因子等免疫产生的时间慢,1~4周快,立即免疫持续时间较长,半年至数年,甚至终生较短,2~3周免疫记忆有无主要用途疾病的预防疾病的治疗2.免疫诊断:根据抗原和抗体反应(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将免疫学技术和制剂用于临床诊断。例如:检测病原体、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3.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措施。即通过对人体输入抗体、胸腺素、细包因子等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剂等,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免疫重建疗法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输入抗体、细包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将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包或淋巴细包转移给免疫缺陷个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易错辨析】1.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选择性必修1P78正文)(√)2.类风湿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选择性必修1P78、P79正文)(×)提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免疫缺陷病3.感染HIV初期,机体能够产生与HI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选择性必修1P79思考·讨论)(√)4.由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往往是灭活的病毒,所以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可以充当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选择性必修1P82正文)(√)考向1结合免疫学的应用,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例1.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HPV疫苗是世界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的HPV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HPV颗粒B.细包毒性T细包可以识别被HPV感染的宫颈细包膜表面分子的变化C.注射的HPV疫苗可作为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包的第一信号D.对于已经感染HPV导致宫颈癌的女性再注射HPV疫苗不能起治疗作用【答案】A【解析】制备的HPV疫苗不一定包含完整的HPV颗粒,可用HPV含有的抗原制备疫苗,A正确;被HPV感染的宫颈细包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包毒性T细包可以识别变化的信号,B正确;注射的HPV疫苗中的抗原(或灭活的HPV等)可与B细包接触,成为激活B细包的第一个信号,C正确;HPV疫苗可以预防HPV感染,对已经感染HPV导致宫颈癌的女性不能起治疗作用,D错误。【变式训练】1.活化的T细包表面含有PD-1蛋白,当其与配体结合后,能抑制T淋巴细包增殖,这对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某些肿瘤细包会产生配体PD-L1,当PD1和配体PD-L1结合后会启动T细包的程序性死亡,使肿瘤细包获得免疫逃逸(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PD-1蛋白异常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B.抑制PD-1蛋白功能有利于器官移植C.使用抗PD-L1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D.研制PD-1蛋白抑制剂有望治疗癌症【答案】B【解析】据题中信息知,PD-1蛋白与配体结合后能抑制T淋巴细包增殖,而T淋巴细包过多会使机体免疫功能过强,PD-1蛋白异常(较少)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A正确;抑制PD-1蛋白的功能会导致T淋巴细包过多,不利于器官移植,B错误;肿瘤细包能产生PD-L1,抗PD-L1的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C正确;用PD-1蛋白抑制剂抑制PD-1蛋白和PD-L1的结合,可增强T细包对肿瘤细包的识别,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思路,D错误。【变式训练】2.NK细包又称自然杀伤细包,是机体的一类固有免疫细包,负责杀伤体内的老化细包、受病毒感染的细包和肿瘤细包等,具有启动时间快、杀敌种类多等特点。NK细包识别肿瘤细包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肿瘤细包表达肿瘤抗原激活B细包,促进NK细包发挥作用B.NK细包释放的穿孔素和粒酶能杀死肿瘤细包,使肿瘤细包凋亡C.NK细包作用于肿瘤细包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免疫抑制剂服用者、免疫缺陷病患者体内NK细包活性较高【答案】D【解析】肿瘤细包通过表达肿瘤抗原激活B细包,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包,浆细包分泌抗体与肿瘤细包抗原结合,抗体与Fc受体结合,介导NK细包发挥作用,A正确;NK细包释放的穿孔素和粒酶可以作用于肿瘤细包,从而使肿瘤细包凋亡,B正确;NK细包作用于肿瘤细包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C正确;免疫抑制剂服用者、免疫缺陷病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弱,不能正常产生抗体或产生抗体较少,体内NK细包活性较低,D错误。【变式训练】3.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A.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要有一半以上相同B.手术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包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吞噬细包【答案】D【解析】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是HLA是否一致或相近,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A正确;器官移植易引起接受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移植器官,手术后患者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会降低人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使淋巴细包减少,容易患感染性疾病,C正确;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淋巴细包以减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D错误。1.(2024·湖南·高考真题)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B.该抗体的靶细包位于垂体上C.该患者TSH分泌增多D.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答案】B【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解】A、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包为甲状腺细包,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包为甲状腺细包,B错误;C、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正确;D、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包,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该病是抗体对甲状腺细包的受体产生了免疫反应,说明该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D错误。故选B。2.(2024·贵州·高考真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疾苗预防的是(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答案】A【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详解】①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正确;②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误;③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④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⑤尿毒症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综上①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024·重庆·高考真题)科学家证明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分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步骤一步骤二成功率(%)排斥率(%)①出生后不摘除胸腺移植不同品系小鼠皮肤0100②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7129③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0100A.①组排斥时不用辅助性T细包参与B.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C.③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避免免疫排斥D.根据所给信息推测,出生后20小时摘除胸腺,再移植皮肤后不出现排斥【答案】B【分析】1、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呈扁平的椭圆形,分左、右两叶。胸腺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胸腺是T细包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2、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它的分子基础是抗体与抗原、免疫细包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包免疫主要靠T细包直接杀伤靶细包。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详解】A、①组为对照组,小鼠未摘除胸腺,体内含有各种类型T细包。异体皮肤移植时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在免疫排斥反应中,细包毒性T细包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包的辅助,故①组排斥时需辅助性T细包参与,A正确;B、据表分析可知,②组小鼠在出生后1~16小时摘除了胸腺,异体皮肤移植后,移植成功率71%,说明②组移植成功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弱,而发生排斥的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能力强。据此可知,②组成功小鼠比排斥小鼠更易患肿瘤,B正确;C、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T细包、B细包等免疫相关细包的增长和繁殖,从而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据表中信息可知,③组中小鼠出生后5天摘除胸腺,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细包已经是完成分化的细包,故使用免疫抑制剂不能避免免疫排斥,C错误;D、据表中数据表明,出生后1~16小时摘除胸腺,异体皮肤移植成功率为71%,出生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制动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别墅房屋转让合同范本
- 产品订购合同范本模板
- 净化工程合同范本
- 企业食堂经营合同范本
- 如何推动专家型校长的成长
- 农村屋瓦收购合同范本
- 买汽车有合同范本
- 使用权销售合同范例
- 2025年度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
- DB31∕T 1043-2017 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
- 多学科视域中的历史动物研究综述
- 知名企业建筑工程抹灰工程标准规范图示手册
- 诊所信息保密和安全管理制度
-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 护士临床护理组长
- 2025保安部年度工作计划
- 宠物猫护理教学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
- 图书借阅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