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阶级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生产力,经济制度,文化人口)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且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与接续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生产性民族性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水平低下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发展变迁促进社会流动p23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变成发达劳动力,改变劳动力的形态,变成复杂劳动力,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学校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但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体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支付的舆论力量,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起决定作用,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也不能成为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传播和交流文化选择和提升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建立学制的依据(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生产及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具有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率先开创了义务教育制度,普鲁士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的法律保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标志着规定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总的要求,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具体化的培养目标。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为学习书本知识而需要的感性知识,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直线式与螺旋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P78-79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方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学校的适用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和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课程设计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过程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结构的改革: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第三章中学教学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p94教学的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中应该防止两种倾向,只重视思维方式(形式教育洛克裴斯泰洛齐)或只重视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的怎样,学习的效果怎样,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的主要标志)。充分注重学生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使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教学相长传授知识要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有赖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基础。传授知识要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防止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贯彻直观性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言语直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接受学习是奥苏泊尔在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适合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学习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和规则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学教学型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联系评价的种类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前,对学生现有教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比较经常而及时的测评组反馈总结性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比较正规的制度化的考察,考试及其成绩的全面评定。相对性评价决定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则高。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运动知觉社会知觉p143错觉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理解性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恒常性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广度也称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的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和减弱,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动摇。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以上的对象或活动。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上的现象P147-14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间接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法方式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掌握复习的量广义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心理学角度:人类的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习的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奥苏泊尔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布鲁姆学习分类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我国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因素。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但是智力对学业成就并不具有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学习动力的功能。激发指向维持调节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一般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有所变化,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U形曲线学习动机的分类P184185。内部动机外部近景远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成败归因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设置合适的目标。表达明确的期望。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提供明确的及时地经常性的反馈合理利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进行适当的批评。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学习动机的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力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技能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的运用于另一情境。学习迁移的分类P192104。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顺向逆向迁移。水平垂直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学习情况的相似性有效促进了学习迁移的措施。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画线是阅读是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添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首字联词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相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学习方案)。监控策略实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阅读是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若发现问题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没有理解课文的部分内容时会退回去阅读难懂的段落,遇到较难的材料时会放慢速度,复习不懂得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题目)操作技能的培养。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阶段性与连续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速度可能有个别差异,但是发展的方向和顺序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不可逾越。不平衡性,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不同,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差异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独立性。不平衡性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P217-219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正确认识青少年学生的异性交往。把握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选择。了解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区分友情与爱情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即思维活动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逐步摆脱感性经验的限制,他们可以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推理,即达到理论型。认知发展的阶段P222-223。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提出,应该从微观发生发展层面,个体发生发展层面,种系发生发展层面,社会历史发展层面来评价人类发展。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式冲突,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式冲突,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时间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趋避式冲突,指个体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动机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人们面对两个或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时,人们就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的权衡利弊,这时产生的冲突就是多重趋避式冲突中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3岁)。性器期(三至六岁)。潜伏期(六至十二岁)。生殖期(12-17.8岁)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共同特质,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A—B型人格理论OA型人格: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上进心强,做事认真负责,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生活处于紧张状态,属于不安定型人格OB型人格: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流体智力也称液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成熟,个体的流体智力在20岁之后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以掌握社会文化和经验为基础的智力,是长期学习的结果。晶体智力是不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的发展主要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实践和学习。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和教育产前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个人的主观努力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在三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出现成人感,自尊感增强,出现自卑感。自我开始分化。能够更自觉地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与高中生相比较,水平还不高,而且也不稳定。。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强烈的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自我评价逐渐成熟。自尊心强。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七章中学德育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情感的形成。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的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在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意志起着支撑和调节作用,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道德认识。品德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十岁是儿童从他律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二至五岁,该时期的儿童傅聪在不规则还不能把自己同在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做是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五岁以前还是他律期。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五至八岁,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做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可逆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八到十岁,不把准则看做是不可改变的,而看作是同伴间相互约定的。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标志着品德从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也称作自律期,自主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儿童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十到十二岁。儿童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不是依据单纯的僵化的规则,而是考虑到他人的具体情况,出于同情和关心进行判断。。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把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态度的方法。有效地说服灵活呈现正反论据利用情感因素以原有态度为基础。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价值行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中学德育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导向性原则基本概念: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要求: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则基本概念: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基本概念: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要求:爱护,尊重,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基本概念: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原则基本概念: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基本概念:进行德育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基本概念: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贯彻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开展思想斗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基本概念: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贯彻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的,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基本概念: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彻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中学德育途径。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系统的主导力量。中学德育方法。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选好示范的榜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激起学生对榜样的倾慕之情,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情感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基本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陶冶教育法,要以说服教育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实践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运用实践锻炼法的基本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个人修养法,自我修养法,品德修养指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的为自己提出目标,采取措施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运用个人修养法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培养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指导学生掌握品德修养的标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品德评价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选拔和培养班级积极分子的基本标准: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一定工作能力,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热衷于参加集体公益活动,愿为大家服务,在某方面有特长,团结同学人际关系良好。。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群体的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非正式群体的影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助于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有助于帮助解决教师和正式群体一时照顾不到的困难。对同伴的不良行为给予无原则支持,与教师班级对立散布小道消息,破坏纪律,聚众闹事。容易被坏人利用而误入犯罪歧途。课堂管理的功能。维持功能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忽视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效制定和实施课堂秩序。。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百依百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主动精神,强调教师用明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关注的是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集体促成的纪律。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自我促成的纪律。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班主任的领导方式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法,还具备一定的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租赁合同租金调整及维修责任
- 2024版房地产买卖及租赁合同
- 如何做到合理膳食与健康
- 2024贷款分款协议书
- 2024年高端化妆品市场exclusivity合同
-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高端智能设备采购与技术转让合同
- 防水施工监理旁站记录
- 电气培训资料:电缆敷设方式与代号
-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药学外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庆阳市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车间现场防错培训课件
-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赛项)选拔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无痛分娩与镇痛管理制度
- 2025届中考英语复习课件(外研版广西专用)13-八年级(下)Modules 1-2
- 2024-2025学年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专题整合复习卷第1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含答案)
- 软科职教:2024年度中国高职院校升本分析报告
- 华电考试初级理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 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赛项赛卷第一套
- 塔吊司机和指挥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