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清中医院康复科陈祥芳针灸推拿拔罐基础知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选穴返回本节返回目录1.经脉所过较远部位的疾病取所属经穴。例如:上病下取:头痛、头晕→取涌泉穴、太冲穴。下病上取: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穴。腧穴的主治规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2.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百会穴→头痛中脘穴→胃痛肾俞穴→腰痛阿是穴→以痛为输腧穴的主治规律返回本节返回目录特定穴的意义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
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颈项求列缺,口面合谷收。足三里→腹痛、腹泻、胃、肠疾病。委中→腰痛、背痛、腰、背部疾病。列缺→项痛、落枕、颈项部疾病。合谷→牙痛、口病、面部疾病。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腧穴的定位法1.解剖标志取穴法例如:两眉之间——印堂两乳之间——膻中2.骨度分寸定位法以骨节为标志,将人体各部分规定一定的尺寸进行取穴的方法。头部前发际→后发际:12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腧穴的定位法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褶)→肘横纹:9寸肘横纹→腕横纹:12寸下肢部
横骨上廉→内辅骨上廉:18寸内辅骨下廉→内踝尖:13寸
髀枢→膝中:19寸
膝中→外踝尖:16寸
外踝尖→足底:3寸胸腹部天突→歧骨(胸剑联合):9寸歧骨→脐中:8寸脐中→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腋以下→季肋(11肋端):12寸季肋以下→髀枢(大转子):9寸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病人自身手指为度来取穴的方法腧穴的定位法返回本节返回目录4.简便取穴法。例如:两手虎口交叉——列缺垂手中指端——风市腧穴的定位法返回本节返回目录
毫针刺法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保养
(一)毫针的构造、检查针灸针分为针尖,针身,针体,针柄,针尾。
(二)、毫针的检查针体必须光滑锋利,针体挺直,易于进针,手感好,针尖具有“秃中带锐,锐中带秃”的特点,必须达到刺棉花拔出不带纤维,挑木板不起毛勾的境地,施针痛感才小。针柄针体连接牢固,否则容易断针。二、毫针刺法的练习(一)指力练习--纸垫用松软的纸张,折迭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0~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前后交替地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二)手法练习--毛线团用毛线由小到大,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线团。练针方法同纸垫练针法,做提插、捻转等多种基本手法的练习。在进行练针时,要做到捻转的角度大小,可以随意掌握,来去的角度力求一致,快慢均匀。在这一过程中也可配合提插的练习,同时锻炼捻转的速度,一般总的要求是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去一致,频率的快慢一致,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针刺练习
自身练针法
……
自身试针时,要仔细体会手法与针感的关系、针尖刺达不同组织结构以及得气时持针手指的感觉。并要求做到进针无痛、针身不弯、刺入顺利、行针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指感敏税、针感出现快。自身练习的几个优点一、使医者能体验刺针的痛苦,从而不断提高针刺手法操作技术。二、能同时体验到手感和针感,提高手法的操作水平。三、可对各种补泻手法的体验。
三、针具的选择和消毒
1、针具的选择
2、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包括:
针具器械的消毒:高压消毒、煮沸消毒、药物消毒,以高压蒸气灭菌消毒法为最佳。
医者手指消毒: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习消毒棉球或碘伏棉球拭擦。
施术部位的消毒:用消毒棉球或用碘伏棉球从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针刺部位。
施术房间的消毒:紫外线消毒四、体位的选择针刺的体位有:
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
坐位:仰靠、侧伏和俯伏坐位。
仰卧位:身体前面的穴位(头、面、颈、胸、四肢)俯卧位:身体后面的穴位(头、项、肩、背、腰、骶、下肢后面)侧卧位:身体侧面的穴位(侧头、侧胸、侧腹、臂、下肢外侧)仰靠坐位:前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分穴位侧伏坐位:侧头、颈侧部的腧穴侧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选穴的原则:便于选穴、留针持久、患者舒适自然毫针刺法(一)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入皮肤。拇、食指挟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拇、食指再挟持针身上端或针柄,将针刺入深层拇、食指挟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关节的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
2、针管进针法3、双手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两指挟持消毒干棉球,再挟持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右手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两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
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使针从左手拇、食两指中间刺入。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针刺的角度: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直刺(90度)斜刺(45度)平刺(15度)
2、针刺的深浅度:察形气、观年龄、辨病情、部位酌定其深浅度。六、行针手法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一)、基本手法
1、
提插法:先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方法。“提”就是将针由深而浅的向上的操作过程;“插”就是将针由浅而深的向下的操作过程,提插法就是提针和插针的结合应用。
2、捻转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中指挟持针柄,施以前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旋转的动作。(二)辅助手法
循法:针刺后如无针感,或得气不显著时,用手指沿针刺穴位所属经脉循行路线的上下左右轻轻地按揉或叩打的方法,称为循法。
刮法:指针刺达一定深度后,用指甲刮动针柄的方法。如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或以拇指、中指挟持针根部,食指由上向下地刮动针柄,此法可激发经气,是一种催气、行气之法。
弹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用手指轻弹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但操作时用力不可过猛,弹的频率也不可过快,避免引起弯针。此法亦有激发经气、催气的作用。
飞法:针刺后不得气,用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如飞鸟展翅,称飞法。
震颤法:指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此法可以促使得气。
摇法:指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七、得气
一、定义即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或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特殊感觉的反应,谓之得气,亦称为针感。患者会感到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或沿一定部位、方向扩散传导;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涩滞的感觉。得气与否与针刺疗效关系密切,可以说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二、影响得气的因素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病情的变化以及医者取穴准否和操作手法。若针刺不得气则应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温针,或加灸等法促其得气。八、毫针的补泻方法
(一)单式补泻名称补
法泻
法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名称补
法泻
法呼吸补泻呼气时进什,吸气时出针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开阖补泻出针后按闭针孔出针时不按闭针孔,或摇大针孔疾徐补泻进针慢,出针快进针快,出针慢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二)复式补泻手法
名称操作方法烧山火
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慢慢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透天凉
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插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留针。(三)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功能状态人体处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其效果也迴然不同、即机
体虚惫时可补,而机体邪盛时可泻。腧穴特性腧穴的功能不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即有的腧穴适于补虚,而有些腧穴则适于泻实。针具及针刺补泻手法是对机体不同虚实状态进行施术手法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取得不同效果的关键,故施术手法及针具选择必须得当。九、留针与出针留针是将针留置于穴内,若静止不动,即不再施用手法,以待气至的方法,称为“静留针”;若在留
针过程中仍继续施用手法,或为加强针感,或达
补泻目的的方法,称为“动留针”。留针与否或
留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可一
概而论。出针
是指行针完毕后,将针拔出的操作方法。其动作当仔细,随势提出,不可妄用强力,粗心大意,拔计时应先以左手拇、食指或中指固定被刺腧穴周围皮肤,有手持针轻微捻转退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或将针轻捷地直接向外拔出。十、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一)晕针
现象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原因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大泻、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处理
停止针刺出针扶持患者平卧床上: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
预防初次接受针治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对劳累、饥饿、大渴时,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变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二)、滞针
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三、弯针
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原因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处理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体位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四、断针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体位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预防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针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体位。针刺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针刺的注意事项
人体生理功能状态
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2、身体虚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3、妇女行经期,除非为了调经,一般不宜针刺;
4、妊娠期小腹部、腹部、腰骰部,以及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也不宜针刺
5、小儿的囱门部。即头顶部的腧穴亦不宜针刺。人体病理状态
1、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2、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3、小腹部的腧穴治疗前要先排尿
重要脏腑组织器官所处的腧穴,针刺不宜太深针刺胸、背、腋、胁、缺盆部腧穴,不宜直刺过深
灸法和拔罐法拔罐法灸法和拔罐法艾灸法艾灸法的临床运用123艾灸法一艾灸材料(一)艾叶与艾绒
1艾叶化学成分:
2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性温热,具纯阳之性。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肤,直达体表深部。
3艾绒的制备:
4艾绒的储藏:(二)艾绒制品
1艾炷(1)艾炷规格:小炷、中炷、大炷艾叶
(2)艾炷制作方法:①手工制作法:②艾炷器制作法:
2艾条(1)纯艾条:(2)药艾条:常用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二艾炷灸法
(一)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
1化脓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1)操作方法:①间断法②连续法(2)临床应用:①慢性腹泻②哮喘(3)注意事项:2非化脓灸法:主要是麦粒灸(稍大的艾炷亦可)。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又称为无瘢痕灸。
(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①小儿发育不良②气血两虚(二)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间隔灸、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1隔姜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非化脓灸隔姜灸
2隔蒜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
3隔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
4隔附子灸(1)操作方法:(2)临床运用:三艾条灸法(一)悬起灸
1温和灸
2回旋灸
3雀啄灸
温和灸
(二)实按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四温针灸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实按灸五温灸器灸法
(一)温灸架灸
1操作方法
2临床应用
(二)温筒器灸
1温筒器结构
2操作方法
3临床应用
4注意事项(三)温盒灸法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尤其适用于腰、背、臀、腹部等处。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艾灸法作用特点
1艾灸法的作用,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艾灸法的应用,以经脉陷下、阴阳皆虚,络脉坚紧为宜。
3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适应范围
1温经通络
2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3温肾健脾
4回阳固脱
5益气升阳
6消瘀散结、拔毒泄热
7防病保健二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
1体位选择: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显暴露,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医生正确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二)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
1禁忌症(1)禁灸病症:(2)禁灸部位:
2注意事项(1)施术严肃认真,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须事先征得统一。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宜少而精,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3)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4)注意安全防火,防止烧烫伤。
三灸法补泻(一)补法艾炷点燃置穴位,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火力缓慢温和,灸治的时间较长,壮数可多,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二)泻法艾炷置穴位点燃,用口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
四灸量
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地灸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一)灸量使用原则
1艾炷、壮数: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太乙针、雷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
2疗程:疗程长灸量大,用于慢性病;疗程短灸量小,多用于急性病。(二)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
1施灸方法
2体质和年龄
3施灸部位
4病情拔罐法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竹罐陶瓷罐玻璃罐(二)新型罐具-抽气罐二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
1闪火法2投火法
(二)水罐法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
1水煮法
2蒸汽法(三)其他拔罐法挤压排气三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一)单罐法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
(二)多罐法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单罐法多罐法(三)留罐法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四)闪罐法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五)走罐法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六)针罐法
1留针罐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以免引起意外。2出针罐法
3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七)药罐法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四拔罐与启罐(一)施罐前的注意事项
1治疗室要求:
2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
3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
2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1)正常反应(2)异常反应(3)晕罐(三)启罐方法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方法。
1一般罐的启法:(四)效应观察
1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应:(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2)湿热:若水气色黄;(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4)瘀血:罐斑色深紫;(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五)善后处理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五拔罐的作用原理
(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1.机械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1.促进血液循环5.调节大脑功能
2.促进新陈代谢6.调节肌肉功能
3.提高免疫能力7.双向调节效应
4.缓解机体疼痛
六适应范围和禁忌症
(一)适应范围
1.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
2.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
3.儿科病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5.皮肤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五官科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二)禁忌症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11.婴幼儿。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
推拿按摩
124推拿基础推拿操作推拿基础第一部分一、中医推拿的简述二、中医推拿的作用三、推拿的适应症四、推拿的禁忌症五、推拿手法的补与泻推拿基础
推拿属中医外治范畴,按摩师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而这种功是按摩师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的功,它可以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内,从而改变与其有关的系统机能,达到对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效果。
1、推拿的简述(1)疏通经络(2)调和气血(3)调整脏腑(4)提高机体免疫能力(5)恢复筋骨、关节的功能
2、推拿的作用3、推拿的适应症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二)各种炎症性疾病(三)各种慢性疾病(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五)妇儿科疾病(六)美容、减肥(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4、推拿的禁忌症
1、皮肤破损者,不宜推拿。如湿疹、疮疡、烧烫伤、开放性疮口等。2、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不宜推拿。如恶性贫血、紫斑病、血小板减少等。3、有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不宜推拿。4、有严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病人,不宜推拿。5、骨关节、骨质有疾病者慎用。6、精神病患者慎用。7、妊娠和月经期妇女的腹部、腰部、合谷穴等部位慎用。8、身体特别虚弱者、醉酒者、过度疲劳者、过度饥饿者或吃饱饭半小时以内者,皆不宜推拿。9、诊断不明者不宜推拿。10、急性损伤24小时不能推拿。5、推拿手法的补与泻从经络循行方向来说,沿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补,逆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泻,即“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从手法刺激的强度来说,轻刺激操作手法为补,重刺激操作手法为泻,即“轻为补,重为泻”。从手法的旋转方向来说,顺时针操作为补,逆时针操作为泻,即“顺转为补,逆转为泻”。从手法频率快慢来说,频率慢为补,频率快为泻。即“急摩为泻,缓摩为补”。从治疗时间来说,操作时间长的为补,操作时间短的为泻。推拿手法第二部分手法基本要求(十字诀)1、持久2、有力3、均匀4、柔和5、深透
总之,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组织的粘滞性,使手法能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更具有渗透性;力量和技巧相结合使手法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按摩递质
使用递质可提高按摩效果,如滑石粉、按摩乳等,它不仅可避免擦伤皮肤,而且还可提高按摩效果。按摩体位
按摩者和被按摩者必须采取适宜的体位与姿势,使被按摩者的肢体、肌肉放松,以便于按摩者操作。按摩力度
开始时用力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要求刚柔相济,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
推拿手法之多,数以百计。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法,包括“推、拿、按、点、摩、揉、捏、擦、击、搓、抖、拍、滚、摇、拔伸、扫散”。
各种手法,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推拿的基本手法1、滚法概念:将第五指掌关节背侧紧贴于治疗部位上,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作用:疏经活血,温经散寒。临床上运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以及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病症。操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1)肩、上臂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140°(2)手腕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吸附在一定部位上,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3)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滑动或跳动。(4)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海沧区人民政府与厦门市教育局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项目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度山西省晋城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暨12月月考历史试题
- 2024版技术开发合同8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矿产承包资源整合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涉密产品保密期限及技术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图纸审查承揽合同3篇
- 2024模特参与电视节目表演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限量版茶具购销合作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销售主管职位合同附带销售团队激励政策与考核机制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监狱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合同2篇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年产1.5万吨长链二元酸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北航空气动力学》课件
- 纺织厂消防管道安装协议
- 【MOOC】思辨式英文写作-南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期末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年下半年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招聘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附件:财政业务基础数据规范(3.0版)
- 国有企业品牌建设策略方案
- 家政培训讲师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