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害,所得而恶也”。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这里的界限就看是不是自食其力。被墨子视为“赖其力者”,“不与其劳,获其实”,那就是“亏人”而“自利”,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劳动者的功利观和道德观。墨子这种先人后己,一方面表明了劳动者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个体劳动者依赖集体力量以保护“自利”的思想反映。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义不富,为义可以获利,“义可以利人,天下之良宝也”。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摘编自《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材料二: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示例。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其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周顾民利的一种抗议。墨家所述的“兼爱”等说,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一般的暴君,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的“天下为公”和墨家的“天下之利”谈的都是“利”,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都为人们所赞同。B.墨子在止楚攻宋一事中,反对楚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墨子之德,则体现了其才。C.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不仁不义的行为,都具有“亏人”而“自利”的思想,墨家认为这一思想是人们不“兼爱”的思想根源。D.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强调爱民、利民,反对只有“巧”之名而无“利”之实的技术创制活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墨子看来,“利”是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为“兼爱”B.儒家所认为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因此应该被摈弃。C.墨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不“亏人”的“自利”也不应该被反对。D.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墨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树立了古时圣王形象,另一方面又对暴君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3)下列发明,不符合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的发明的一项是A.黄道婆发明了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B.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结构新颖简便,省力C.秦朝时期,人们用黄金打造了一只大雁,像活的一般D.郭守敬发明了一种类似浑仪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4)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墨家的义利观,二者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5)材料一中提到“它(墨子义利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的义利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的乡村(节选)萧军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他们中有小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还有青年学生萧明。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肋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萧明底眼睛有点朦胧——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那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一定的吗?萧同志?啊——”“一定的——”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在这里等候我们……”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次最后的斗争……旧世界……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地舒展着脸上的皱纹。“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本兵“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白用刺刀给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两个,那不能算数的。”“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没白念书。”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选自《“奴隶”丛书》,1934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萧明虽然悲伤疲乏,但坚定勇敢、身先土卒、认真负责、关爱部下。B.队伍下了山坡继续行军,他们期望在王家堡能见到红旗。红旗,是斗争方向的象征C.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D.队伍统一了思想,一往无前地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奔向革命的主流大军,这歌声给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突出描写人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精神的同时,也写出了抗日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态和各种不同的性格。B.小说具有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雄浑遒劲,质朴刚健,读来令人感奋。C.小说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着重描写战斗者的群像,人物的性格在行军、战斗、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展现。D.这篇小说描绘了八月东北乡村宁静的画面,语言华丽,渗透着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东北故土、热爱浴血抗争中的人民战士的情感。(3)小说是如何塑造萧明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小说结尾并未详细交代战斗过程,而是着力描绘废墟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千里之行,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的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主张“兼爱、非攻”。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没有实事。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②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5)请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思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2)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自己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境况的两句是“,”。(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家国关系我们应“,”。(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纵观古今历史,横跨不同文化,人类的同理心与悲悯情怀会让我们的行动遵循这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但①_______。理由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于事物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完全不是另一个人想要的。譬如在医学领域,医疗工作者受过良好教育,薪资丰厚,这些因素会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作为脆弱病人,A他本身想要的东西或医生设想自己在同等情形下想要的东西可能存在巨大差别,难以被黄金法则弥合。因此,精神病学教授哈维•马克斯•乔奇诺夫就提出了一项“白金法则”——②_______,B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不付出昂贵的代价。白金法则并不是全新的法则,但在医学中,它将目前关于患者自主、平等和多样性的观点,很适合教授给健康从业者。当然,努力理解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愿望,乔奇诺夫说:“不可能一直让所有人获得所有东西。在医疗系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尝试去努力完成它,会确保你对自己的明智选择保持足够的谦逊。”(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部分都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把顾客招来。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黑面有小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处加点的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B.②处的“也”字去掉,表达的意味有细微差别。C.③处的“可不”比“绝不”更亲切,更口语化,更合乎语境。D.④处的“轻易”移到“不”后面不影响意思表达。(2)语段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的不同。①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②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带小铃的纱灯。大家还吃汤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十二章》中,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老子>八章》中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训俭示康》中说“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现在的中学校园,沉溺于物质享受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学生李华的身份给你的好朋友王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书信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102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思想史上争辩不休的一个大问题。先秦儒家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何必言利,对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混乱、国家动荡的根源。实际上,儒家也并不是根本不言利,反对后义而先利罢了。在这个问题上,墨家和儒家有所不同。由于墨子把“利”作为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此,“利”也就是“义”,“重利”也就是“贵义”,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但这个“天下”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墨子所谓的“利”,则是“爱利万民”“天下之利”的“公利”。维护这样的公利,正是仁义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很明显,“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是最高的伦理准则。墨子认为“义”就是“利”,主张贵义重利,追求义利合一。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为了生存,避苦求乐、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利,“害,所得而恶也”。利和害、苦和乐都是相对的,人们通过比较权衡,利中取大,趋利避害,此种行为上至王公贵族,莫不如此。墨子从人性的角度,论证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即社会的整体利益是至上的,个人只能作为群体的部件而行动,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显现。在他利与自利之间,应该从他利出发再到自利。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把“亏人”“自利”视为人们互不相爱的思想根源,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他不仅不反对,而且加以保护。这里的界限就看是不是自食其力。被墨子视为“赖其力者”,“不与其劳,获其实”,那就是“亏人”而“自利”,是不仁不义的行为。这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劳动者的功利观和道德观。墨子这种先人后己,一方面表明了劳动者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也是个体劳动者依赖集体力量以保护“自利”的思想反映。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把义看作达到“利人”“利天下”的手段。“不义不富,为义可以获利,“义可以利人,天下之良宝也”。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这种追求义利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要么贵利贱义,而是追求二者的有机统一。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摘编自《墨子重天下之利,从“兼相爱,交相利”解读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材料二:墨家一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正是墨家义利统一、德才兼备的为义之道的一个经典示例。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其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周顾民利的一种抗议。墨家所述的“兼爱”等说,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而对那些极端戕害民生民利的如桀、纣一般的暴君,从而保留了以武力来维护民生民利的底线。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一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对其“兼爱”“非攻”主张的实行,故而也是本之于爱民、利民的价值立场而来。(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儒家的“天下为公”和墨家的“天下之利”谈的都是“利”,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都为人们所赞同。B.墨子在止楚攻宋一事中,反对楚国发动战争,体现了墨子之德,则体现了其才。C.偷人桃李、抢人马牛等不仁不义的行为,都具有“亏人”而“自利”的思想,墨家认为这一思想是人们不“兼爱”的思想根源。D.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和实践都在强调爱民、利民,反对只有“巧”之名而无“利”之实的技术创制活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墨子看来,“利”是实践“兼爱”的行为准则,因为“兼爱”B.儒家所认为的“利”,指的是专“利吾国”“利吾家”“利吾身”的狭隘“私利”,因此应该被摈弃。C.墨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是合理的,不“亏人”的“自利”也不应该被反对。D.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墨家一方面为统治者树立了古时圣王形象,另一方面又对暴君提出了“不非诛”的革命主张。(3)下列发明,不符合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的发明的一项是CA.黄道婆发明了在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纺车。B.马钧发明了“龙骨水车”,结构新颖简便,省力C.秦朝时期,人们用黄金打造了一只大雁,像活的一般D.郭守敬发明了一种类似浑仪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4)两则材料谈的都是墨家的义利观,二者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5)材料一中提到“它(墨子义利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是极有借鉴意义的”,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今社会的义利关系。【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原文意思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看意思是否与原文相符,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论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几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几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探究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抓住题干关键点,作出正确的解答。【解答】(1)A.“二者在认识上相差不多”错,由材料一第二段第一句“在这个问题上;再由后文“虽然他们也提出什么‘天下为公’,儒家所说的“利”是个人之私利,‘天下之利’‘人民之大利’,墨家所说的“利”是公利。故选A。(2)B.“应该被摈弃”错,儒家对于“利”的学说在历史上有其作用。故选B。(3)由材料二中“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可知,C项中的发明,都是单纯为了展示技术之“巧”。故选C。(4)①由“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追求义利合一”“虽然墨子重视天下之利,但是墨子并不是笼统地反对‘自利’、损人而利己的行为,他不仅不反对,材料一侧重于辩证地阐释墨家义利合一的义利观,不反对“自利”。②由“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爱民,材料二侧重于从价值立场的层次探究墨家哲学的义利观、利民是墨家哲学的价值立场。(5)①由材料一“墨子认识到,人类首先必须求得生存,就不能不追求物质利益”“墨子从人性的角度,对人们的求利动机给予了有力的辩护”“墨子反对的是‘亏人’而‘自利’,不‘损人’的‘自利’,而且加以保护”可知,脱离了“利”而谈“义”是空洞的,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合理的。②由材料一“墨子既重利,又贵义,材料二“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义”是社会稳定的砝码,脱离“义”的“利”是低级的。③由材料一“墨子既肯定了‘利’是目的,又倡导贵‘义’,实现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建立在把利国利民之利视作义的基础之上的;要么贵利贱义,应坚持墨子义利合一的道德价值观,还是重利轻义。答案:(1)A(2)B(3)C(4)①材料一侧重于辩证地阐释墨家义利合一的义利观,认为墨家在主张义利统一的同时。②材料二侧重于从价值立场的层次探究墨家哲学的义利观、利民是墨家哲学的价值立场。(5)①“利”是个人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脱离了“利”而谈“义”是空洞的,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合理的,应通过调动积极性等来发挥心理作用,社会离不开“义”,不管是重义轻利,都是失之偏颇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八月的乡村(节选)萧军在茂草间,人可以听到诸多种的声音和谐地随伴着夜,广茫地爬行。枪声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喑哑下去,人们的脚步也开始松弛。为着便利任是某个时间全可射击,步枪并不拘泥,任便每人取着合适的准备姿势。他们中有小红脸、崔长胜等抗日农民;还有青年学生萧明。每人的子弹袋全变得空虚了!病蛇般的软垂在人们的肋下,随着人们的脚步在动荡。“弟兄们,我们就在这块石头上歇一歇吧。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明天一早晨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怎样自己提了步枪,走下谷底,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这又是牺牲了两个弟兄!”萧明底眼睛有点朦胧——悲伤和疲乏攻打着他。老年的崔长胜说:“我呢!只要一看到萧同志说过的‘新世界’,只要看到,只要看一眼……我就甘心啦!——萧同志,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把日本兵全赶跑了就成吗?”在阴夜里,萧明走在六个人的前头。为的不要使大家跑错了路,眼睛常常要睁大着,那会发生很不好受的胀痛!汗又开始在前额和身体各部分沁流。他实在自己也估计不出“新世界”究竟诞生在那一天。不过他知道“这是一定的”,新的世界一定会来到的。“一定的吗?萧同志?啊——”“一定的——”下了这个山坡,由两山中间鞍部又向右面折下去,底下又是一带长谷——“同志们,出了这个谷口,再过一条河,就是王家堡子——出了这个山口子,就能看到一座炮台,如果他们在那里——他们一定有人在这里等候我们……”这是一种希望!队尾的李三弟竟唱起歌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起来!全世界的罪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次最后的斗争……旧世界……一刻全为这歌声感动得合唱起来。老人崔长胜流着泪。感动地舒展着脸上的皱纹。“萧同志,有工夫你一定也要教教我!我不是也应该唱唱吗?这是再好没有的歌啊!”“好,现在我就教给你,——来!先唱第一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就如军队行军,或是出操时候唱歌一样,萧明唱一句,向着对面山头上有红旗飘动的方向,广漠地飞扑过去……田野上,高粱红着穗头,在太阳下面没有摇曳。东北乡下,今年却不被人们怎样重视。村子里少壮的农民,更是不注意到这些。镰刀在房檐下的刀挂上生着锈……所有的什么也没准备。全是迫切的掮着自己的枪巡逻呀,他们也会谈论由队部那里听到的,是一向由他们祖先也没听到过的一些新的话;全要显示自己是英勇的,没有一点胆怯或怜悯来杀一个日本兵“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凶!我们的老婆,孩子,爸,妈,白用刺刀给捅了?——司令那家伙真是条汉子,真可以。”“听说,这七个人……原先是九个,半路上‘过去’两个,那不能算数的。”“萧明,那小伙子也真行,本来是个学生,没白念书。”正午的太阳,火一般燃烧在人的头顶上。除开蝈蝈在叫得特别响亮以外,再也听不到虫子的吟鸣,狗的舌头软垂到嘴外,喘息在每个地方的墙荫,它也不再去驱逐。孩子们脱光了身子,肚子鼓着,偷了园子的黄瓜在大嘴啃吃着。这好像几百年前太平的乡村。鸡鸣的声音,徐徐起来,又徐徐地落下去三天以后,王家堡子成了废墟。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像老年人不整齐的牙齿。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照到死在炕底下的尸骸。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寻食着孩子或是大人们的尸身。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选自《“奴隶”丛书》,1934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写了萧明领导的小分队奔向王家堡子的艰苦历程,萧明虽然悲伤疲乏,但坚定勇敢、身先土卒、认真负责、关爱部下。B.队伍下了山坡继续行军,他们期望在王家堡能见到红旗。红旗,是斗争方向的象征C.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D.队伍统一了思想,一往无前地高举红旗高唱《国际歌》奔向革命的主流大军,这歌声给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小说在突出描写人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精神的同时,也写出了抗日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态和各种不同的性格。B.小说具有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雄浑遒劲,质朴刚健,读来令人感奋。C.小说描写了一支抗日游击队伍的成长,着重描写战斗者的群像,人物的性格在行军、战斗、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展现。D.这篇小说描绘了八月东北乡村宁静的画面,语言华丽,渗透着憎恨日本侵略者、热爱东北故土、热爱浴血抗争中的人民战士的情感。(3)小说是如何塑造萧明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小说结尾并未详细交代战斗过程,而是着力描绘废墟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作者常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描像来正面写人物,也会用景物烘托、他人烘托及评价等侧面描写人物。答题需要联系原文语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C.“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这篇小说情节比较平淡,跌宕起伏。故选C。(2)D.“语言华丽”错。应是语言朴实。故选D。(3)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如“萧明,本来是个学生,没白念书”,他同游击队员们一样忍饥挨饿,受尽了辛苦,议论评价、勇敢善战,领导大家抗日救亡的形象。②语言描写。如“弟兄们。我到对面那个小山上去担任警戒,我们也必得赶到王家堡子……”、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用“弟兄们”而不用“同志们”这一称呼,具有亲和力。③动作描写。“谁也不注意萧明说完了话,走下谷底,努力地躬下身子爬向对面的小山上去……”通过动作描写。(4)①由“弹窝在每处显着贪婪地扩大;墙垣颓翻下去。茅草在各处飞扬着,太阳能够从这样孔洞投射下。小孩的头颅随便滚在天井中”可知,不惜笔墨,表现“血写的事实”,揭露鬼子的残暴和令人发指的罪行,运用拟人,使人如身临其境,给读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②由“没有死尽的狗,尾巴垂下沿着墙根跑。到午间再也听不到山羊们带着颤动的鸣叫,麻雀子们很寂寞地飞到这里又飞到那里”可知,描写了狗的仓皇,麻雀的寂寞、惨烈的场景,人何以堪”、衬托了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悲壮。答案:(1)C(2)D(3)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了萧明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精于指挥。②语言描写,具有亲和力,刻画出萧明主动为大家担任警戒任务的身先士卒的形象。(4)①结尾以简短的场景描写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赋予了英雄以悲壮与崇高,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描写了被屠村后死寂,渲染,也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哀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千里之行,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有的以职业为名,如庖丁、师旷。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主张“兼爱、非攻”。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D.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侯”高一等的是“公”。(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没有实事。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②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5)请概括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耳”是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君乃言此”主谓宾齐全,是完整结构,与“君乃言此”属两个分句,排除A。故选D。(2)A.“名,男子在十五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敲定”错误,故云幼名,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个人出生三个月后,这就是幼名,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故选A。(3)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都是虚构的。原文“故其著书十馀万言,是说大多数。“作《渔父》《盗跖》《胠箧》,以明老子之术,皆空语无事实”,没有实事”。故选C。(4)①“学”,学说,涉猎广泛;“要本”。译文:他的学说涉猎广泛,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②“闻”,听说,动词;第二个“使”,使臣,礼物,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5)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可知,洞察先机预兆;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可知,抓住细节;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则无败事”可知。答案:(1)D(2)A(3)C(4)①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②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5)①对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机预兆;②对待大事,抓住细节;③善始慎终。参考译文:材料一:安稳的局面容易控制,脆弱时的事物容易化解。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合抱粗的大树。数层的高台。上千里的行程。按自己意志任意妄为的人肯定要失败。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不强行持有所以没有丧失,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那样就不会失败了,而且不贪恋贵重的财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材料二:庄子是蒙地人。他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小吏、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无所不包。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都是虚构的话。可是庄子善于著书分析词句,譬喻情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他的话言恣肆纵横,所以从王公大人起。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许诺他让他出任卿相,确实是厚礼,确实是尊贵的高位?喂养它好几年,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它即使想做一头小猪?您赶快离去。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玩而自寻快乐。我愿终身不做官。”材料三:庄周家境贫寒。监河侯说:“行,到时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庄周听了脸色骤变,有人在半道上呼唤我,有条鲫鱼,你在这里干什么呢。你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吗。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和越王,可以吗,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依赖的水。(现在)我只要一点儿水就能活下击,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②肃肃:花落的声音。③菲菲:花落的样子。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2)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解答】(1)C.“何曾’则表现出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错误,以反问语气表示未曾,实际情况是吐蕃近在西山,随时都可能人寇,游离本诗主题之外。(2)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的主观情意。颔联“日长惟鸟雀,可谓“无景”,有独特意蕴,可见过客之稀,可见村居之僻。答案:(1)C(2)“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可见村居之僻,赋予寻常景物以深刻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自己的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境况的两句是“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家国关系我们应“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重点字:馑)(2)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重点字:治)(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纵观古今历史,横跨不同文化,人类的同理心与悲悯情怀会让我们的行动遵循这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但①_______。理由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于事物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完全不是另一个人想要的。譬如在医学领域,医疗工作者受过良好教育,薪资丰厚,这些因素会改变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作为脆弱病人,A他本身想要的东西或医生设想自己在同等情形下想要的东西可能存在巨大差别,难以被黄金法则弥合。因此,精神病学教授哈维•马克斯•乔奇诺夫就提出了一项“白金法则”——②_______,B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不付出昂贵的代价。白金法则并不是全新的法则,但在医学中,它将目前关于患者自主、平等和多样性的观点,很适合教授给健康从业者。当然,努力理解患者的个人需求和愿望,乔奇诺夫说:“不可能一直让所有人获得所有东西。在医疗系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尝试去努力完成它,会确保你对自己的明智选择保持足够的谦逊。”(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部分都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解答】(1)第①处根据前面的转折词“但”和后文“理由是人们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于事物的接受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完全不是另一个人想要的”可知;第②处根据前文“人类的同理心与悲悯情怀会让我们的行动遵循这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而勿施于人”和后文“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不付出昂贵的代价”可知,这里可填“人所不欲而勿施于人”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前文“并不意味着”和后文“医学无法提供‘外卖服务’,乔奇诺夫说:‘不可能一直让所有人获得所有东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可知。(2)A处虚词使用不当,应将“或”改成“和”或“与”。B处不合逻辑,应删掉“不”。答案:(1)①这个法则并不完美②人所不欲而勿施于人③要为所有需求提供服务(2)A处修改为:他本身想要的东西和医生设想自己在同等情形下想要的东西可能存在巨大差别。B处修改为:以尽可能避免因为他人做选择或是影响他人的选择而付出昂贵的代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把顾客招来。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黑面有小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①处加点的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B.②处的“也”字去掉,表达的意味有细微差别。C.③处的“可不”比“绝不”更亲切,更口语化,更合乎语境。D.④处的“轻易”移到“不”后面不影响意思表达。(2)语段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的不同。①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②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带小铃的纱灯。大家还吃汤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词语用法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分析句子表达效果可从是否运用修辞、蕴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解答】(1)A.“不可以互换”错误,这里“一律”“清一色”“都”意思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