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联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ix分析了手机保存的大量出行记录,认为仅在美国,每年司机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造成了超过3050亿美元的损失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由软件引导的汽车刹车反应更快,能安全地让更多的汽车以高速公路的正常速度更加紧密地在一起行驶。同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眼睛不必一直盯着马路,花较长时间驾驶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不再是件麻烦事。人们也会更愿意在更遥远、更辽阔的地区建立居民点但就像大多数人质疑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一次测试中,“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亟待解决最大的难点是确保驾驶安全。1903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汽车展览之一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幕,一个世纪后,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但直到今天,即使最大胆的预测已经实现,真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路和街道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超过100万辆。但在接下来的10年,全球的智能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可能达到数千万辆。它们将与大约20亿辆由人类驾驶的轿车和货车一起在道路上行驶。即使在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但是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就像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从机场、度假村出发,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人们或许会选择不再拥有汽车。如果我们能一起做出改变;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不过,这一线希望可能无法实现。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仔细想想,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继续四处游走。长远看来,我们将目睹两种世界的混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其余分散在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尽管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汽车以及货车、滑板车等车辆的业务仍在拓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价值2万亿美元,预计到21世纪中期每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10万亿美元,约等于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规模。所以,无人驾驶的革命浪潮一开始是涓涓细流,不久后计算机的“接管”正促使传统汽车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转型。我们的汽车已经能够自动驾驶、刹车和停车,但这种半自动化只是将驾驶责任委托给机器的开始。随着自动驾驶装置开始投入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到21世纪中期将可能达到数十亿辆。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我们就像魔法师不管怎样,自动驾驶的精灵已经逃出瓶子,不会轻易回去了。(摘编自安东尼•汤森《无人驾驶:从想象到现实》)(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美国司机大量出行记录的分析,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提出了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观点。B.与传统汽车驾驶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的刹车反应更快,乘车人更加安全C.尽管很多人都支持戴维•莱昂哈特的无人驾驶汽车带领我们跃入未来的观点,但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D.计算机促使传统汽车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而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最终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将影响或改变我们的出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测试,我们发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有时会受到规划外事物的影响。B.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C.无人驾驶出租车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拥有私家车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D.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经济规模不容小觑,即使其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车辆的相关业务仍在不断拓展。(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的一项是A.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B.2023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徐州交控集团冠盛公司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在公路智能施工领域迈出扎实一步。C.自动驾驶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确保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等各种情况。D.当前国际社会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分级,较低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较高级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设想(4)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5)文章用哪些方法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①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②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③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④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太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混乱交错的景象:满身尘土的老人,逃难的人群,在尘土中踯躅着的农夫们。B.“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只在意那几只微不足道的动物,始终坐在桥边,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不知所措。C.小说中的对话简单高效,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D.海明威不动神色地讲述了一个看似乏味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却反映了无数无辜百姓在战争中的无助和悲哀,饱含着作者的深情。(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老人的“一动也不动”,与前面人、车的匆忙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的无助。B.句子②中老人的“高兴起来”,说明老人和我聊天十分投缘,忘记战争即将来临。C.句子③中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说明这几种动物在老人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D.句子④中“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表明战争越来越近,暗示我对老人的担心。(3)老人为什么唠叨着“我在照看动物”?小说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在《老人与海》《桥边的老人》两篇小说中,海明威都选择了老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礼记•大学》)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有是四端A而自谓B不能者C自D贼者也E谓其君F不能者G贼H其君者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使……整齐有序,与“见贤思齐焉”(《论语》)B.庶人,西周、春秋时对农业劳动者的称谓,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C.运,运转,转动(《愚公移山》)中的“运”词义相同。D.端,萌芽,发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端”字词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学之道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心性修养的“内圣之学”,“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属于外显行为的“外王之学”,二者结合是儒家的最高理想。C.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皆有“四端”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围绕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进行论述,富有启发意义,巧妙运用譬喻、对比等方法(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5)怎样才能修养自身的品德?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望江南•江南月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西楼,而月圆月缺却不知重复多少次。B.云层散去时,圆月如冰鉴高悬天宇;浪花深处C.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自然开启下片,结句“天上共悠悠”D.这首词借景抒怀,不重描摹,以写意为主,含蓄蕴藉。(2)这首词在咏物中寄托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后世多把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秦风•无衣》中“”和“”两句。(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3)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都会①地惦记它。离得久远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回家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把“一”全都去掉,改为“乡土的山水、虫鸟、草木、星月、寒暑、时俗、丝缕、饮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桃养人,杏伤人。”一句不知来处的古谚,让曾经被视作仙果的杏蒙上了一层阴影。桃和杏同属蔷薇科的古老水果,①?或许是唐慎微《证论本草》里的一句“杏味酸,不可多食,伤筋骨”“不可多食”,话是没有错,所有水果健康食用的前提都是适量,②就给其扣上“伤筋骨”的帽子,着实有些冤枉它。不同成熟期,杏果里的糖酸及营养成分也在不断变化——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降低,甜味是盖过了酸味的。这时的杏,不仅不“伤人”,③:每一百克鲜杏里,含有维生素C10毫克、胡萝卜素1.79毫克,不但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杏果肉中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相比其它水果也都很高。反而是被视作药材的杏仁,生食过量会中毒甚至死亡。煮熟食用、控制食用量的前提下,杏仁也具有一定心脏病和抗癌的功效。古人在寒食节时常把它拿来熬粥,又称“杏酪粥”。由此看来,伤人的不是杏(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2)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杏的功效。(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庄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一棵直耸入云的大树,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这棵树无人砍伐呢?伐木人告诉庄子,所以才能够长那么大。庄子深受启发后,说:“人皆知有用之用,有些人凡事都会问“这有用吗?”“这能当饭吃吗?”,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莫知无用之用”。对此,你有哪些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开封市联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ix分析了手机保存的大量出行记录,认为仅在美国,每年司机浪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就造成了超过3050亿美元的损失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由软件引导的汽车刹车反应更快,能安全地让更多的汽车以高速公路的正常速度更加紧密地在一起行驶。同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给驾驶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眼睛不必一直盯着马路,花较长时间驾驶到人口较为稀疏的地区不再是件麻烦事。人们也会更愿意在更遥远、更辽阔的地区建立居民点但就像大多数人质疑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有效确保驾驶的安全性?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一次测试中,“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安东尼•当斯先生破除交通拥堵“别的方式”亟待解决最大的难点是确保驾驶安全。1903年1月12日,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汽车展览之一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幕,一个世纪后,我准备好跃入未来了。”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但直到今天,即使最大胆的预测已经实现,真正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公路和街道上的自动驾驶汽车也不会超过100万辆。但在接下来的10年,全球的智能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可能达到数千万辆。它们将与大约20亿辆由人类驾驶的轿车和货车一起在道路上行驶。即使在那时,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但是这场革命将像外科手术般精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就像赛博朋克小说家威廉•吉布森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我们注意到,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所有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从机场、度假村出发,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每年让数十亿名乘客逐渐依赖上无人驾驶的移动性。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人们或许会选择不再拥有汽车。如果我们能一起做出改变;那么在运输同样数量的人出行时不过,这一线希望可能无法实现。自动化也会让私家车变得更有用,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仔细想想,还可以自动停车,自行开到车库进行加油和维修,继续四处游走。长远看来,我们将目睹两种世界的混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最终一半车辆在中国投入使用,其余分散在欧盟、日本和其他新兴市场。尽管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汽车以及货车、滑板车等车辆的业务仍在拓展。目前全球汽车制造业价值2万亿美元,预计到21世纪中期每年产值将达到7万亿~10万亿美元,约等于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规模。所以,无人驾驶的革命浪潮一开始是涓涓细流,不久后计算机的“接管”正促使传统汽车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汽车转型。我们的汽车已经能够自动驾驶、刹车和停车,但这种半自动化只是将驾驶责任委托给机器的开始。随着自动驾驶装置开始投入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很快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到21世纪中期将可能达到数十亿辆。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巡逻街道,它们会送来以往我们需要出门去商店购买的物品。当我们外出时,我们就像魔法师不管怎样,自动驾驶的精灵已经逃出瓶子,不会轻易回去了。(摘编自安东尼•汤森《无人驾驶:从想象到现实》)(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通过对美国司机大量出行记录的分析,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公司Inrix提出了拥挤不堪的马路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观点。B.与传统汽车驾驶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的刹车反应更快,乘车人更加安全C.尽管很多人都支持戴维•莱昂哈特的无人驾驶汽车带领我们跃入未来的观点,但无人驾驶汽车在全球汽车总数中依然只占少数。D.计算机促使传统汽车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而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最终将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将影响或改变我们的出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通过2019年在罗得岛普罗维登斯进行的测试,我们发现帮助汽车导航的传感器有时会受到规划外事物的影响。B.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出租车将于2030年实现自动化,无人驾驶出租车可以成为一代人眼中自动化的代名词。C.无人驾驶出租车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拥有私家车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D.未来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经济规模不容小觑,即使其汽车制造的业务会缩小,但使用车辆的相关业务仍在不断拓展。(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的一项是CA.事实证明,“在预先设计的路线绘制时,树上还是光秃秃的。叶子和其他枝叶一旦出现B.2023年8月25日上午,江苏徐州交控集团冠盛公司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在公路智能施工领域迈出扎实一步。C.自动驾驶汽车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确保车辆在繁忙的车流中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车辆插队、变道等各种情况。D.当前国际社会对自动驾驶技术进行了分级,较低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而较高级别的仅仅是一种美好设想(4)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出现,引发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5)文章用哪些方法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景?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B.“乘车人更加安全”有误,可见“乘车人更加安全”于文无据。故选B。(2)C.“拥有私家车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有误,软件将极大地减少车主的困难”。故选C。(3)A.介绍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B.是说开展无人驾驶集群道路养护作业的情况,不能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C.谈及自动驾驶汽车能安全应对行驶中的各种情况,可作为论据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D.是说较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仅仅是一种美好设想,不能支撑“人们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理由”。故选C。(4)①结合“很多人的观点和戴维•莱昂哈特的一致,无人驾驶汽车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哪些效益的大胆猜测”可知;②结合“变化首先发生在出租车行业。大多数市场分析师认为,推动出租车实现自动化;③结合“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到来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看法”“如果你只需要点击和滑动屏幕就能控制计算机化的司机,搭乘机器人出租车出行非常方便,还可以自动停车,支付车辆的保险费,继续四处游走”可知;④结合“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或从事其他无趣。当我们醒来时。当我们外出时,只要低声念着“咒语”就能召唤坐骑”可知。(5)结合“一个世纪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写道:‘在乘坐半自动驾驶汽车的第四天。’”可概括出,如文章引用戴维•莱昂哈特的话。结合“到2040年,即使共享的无人驾驶汽车取得主导地位,每年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也会快速地生产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1/4车辆在美国使用”可概括出,如到2040年,全世界每年还会生产约3000万辆无人驾驶汽车。结合“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我们熟睡时,自动驾驶汽车将运输垃圾,或从事其他无趣。当我们醒来时。当我们外出时……”可概括出,如文章结尾想象自动驾驶汽车的多重使用场景,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答案:(1)B(2)C(3)C(4)①①引发了人们对新技术的大胆猜测;②推动出租车实现自动化;③改变人们对汽车的看法和出行方式;④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方面的便利。(5)①引用专栏作家戴维•莱昂哈特的观点分析,表达对自动驾驶汽车前景的美好期待。②运用数据分析,说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十分巨大。③借助想象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多重使用场景,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前景广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①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②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③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④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太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混乱交错的景象:满身尘土的老人,逃难的人群,在尘土中踯躅着的农夫们。B.“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只在意那几只微不足道的动物,始终坐在桥边,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不知所措。C.小说中的对话简单高效,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D.海明威不动神色地讲述了一个看似乏味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却反映了无数无辜百姓在战争中的无助和悲哀,饱含着作者的深情。(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句子①中老人的“一动也不动”,与前面人、车的匆忙形成对比,突出老人的无助。B.句子②中老人的“高兴起来”,说明老人和我聊天十分投缘,忘记战争即将来临。C.句子③中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说明这几种动物在老人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D.句子④中“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表明战争越来越近,暗示我对老人的担心。(3)老人为什么唠叨着“我在照看动物”?小说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在《老人与海》《桥边的老人》两篇小说中,海明威都选择了老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线句子,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篇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说明老人行动迟缓,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不知所措”有误,老人不舍得丢下动物。故选B。(2)B.“说明老人和我聊天十分投缘,忘记战争即将来临”有误,是因为提到了故乡。故选B。(3)文章开头对“我”说:“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他木然地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结合“‘没家’,老人说,一只猫,老人远离家乡,只有动物与他相依为命,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只得把它们撇下了”可知,老人不舍得丢下动物。结合“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走不动了”“猫是不要紧的。不用为它担心,另外几只呢?”“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乌云密布。这一点,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突出战争来临老人和动物的无助,揭示了战争的残酷。(4)①《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老年古巴渔夫,在捕鱼途中。写出了一种硬核的精神。用孤单的老人与险恶的大海形成了悬殊的力量对比。②《桥边的老人》讲述的是战争将至,位老人逃离至一座桥畔却难含自己饲养的动物的故事,一动也不动,走不动了”“他说着撑起来,向后一仰,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讲述他在战争中的无助和悲哀,揭示战争的残酷。③表现海明威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敬意。作品中的老人都没有家人,面对的环境也都是苍凉无助的,对生死的超然的态度,表现海明威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敬意。答案:(1)B(2)B(3)第一问:老人远离家乡,一无所有;战争即将来临。第二问:突出老人和动物的无助,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4)①《老人与海》用孤单的老人与险恶的大海形成了悬殊的力量对比,更能表现人类挑战极限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②《桥边的老人》选择一个76岁的老人做主人公,更能表现战争中弱者的无助。③表现海明威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敬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礼记•大学》)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之端也;是非之心,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有是四端A而自谓B不能者C自D贼者也E谓其君F不能者G贼H其君者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齐,使……整齐有序,与“见贤思齐焉”(《论语》)B.庶人,西周、春秋时对农业劳动者的称谓,后泛指无官爵的平民。C.运,运转,转动(《愚公移山》)中的“运”词义相同。D.端,萌芽,发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端”字词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学之道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属于心性修养的“内圣之学”,“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属于外显行为的“外王之学”,二者结合是儒家的最高理想。C.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皆有“四端”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围绕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进行论述,富有启发意义,巧妙运用譬喻、对比等方法(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5)怎样才能修养自身的品德?请结合材料一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者,……者也”判断句,即CEG处。故选CEG。(2)A.正确。使……整齐有序。句意: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B.正确。C.错误。运转;运送。/是用箕畚运送到渤海边上。D.正确。萌芽;平常。/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故选C。(3)D.“围绕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进行论述”有误,都是围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阐述的。故选D。(4)①“道”,宗旨,彰明,极,最高,在于亲近爱抚民众。②“内交”,结交,博取,厌恶,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5)①由“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可知,获得知识;②由“意诚而后心正”可知,意念真诚;③由“心正而后身修”可知,端正内心。答案:(1)CEG(2)C(3)D(4)①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②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孩子的父母,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5)①推究事物原理;②意念真诚。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凡事都有始有终,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古代想要彰明美德于天下的人。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修养自身的品德。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使意念真诚。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从天子直到平民。材料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哀痛;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从这里看来,简直不是人,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如果没有是非之心。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假若能够扩充;假若不扩充,)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望江南•江南月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西楼,而月圆月缺却不知重复多少次。B.云层散去时,圆月如冰鉴高悬天宇;浪花深处C.上片结句“圆缺几时休”,自然开启下片,结句“天上共悠悠”D.这首词借景抒怀,不重描摹,以写意为主,含蓄蕴藉。(2)这首词在咏物中寄托了哪些人生感慨?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要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作者所处时代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判断表述的正误。(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作具体的分析。【解答】(1)D.“不重描摹,以写意为主”错,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上片主要是描摹秋夜月光普照之景,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抒情写意,下片以抒情写意为主。故选D。(2)“鉴”写月圆,“钩”写月缺,月缺人分离。诗人因为“人分离”“人未圆”而感叹伤感,言表了人事的聚散不定。末句“天上共悠悠”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忧思绵远的样子,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答案:(1)D(2)①以夜月的圆缺不休,寄托人事的聚散不定。②以嫦娥知道离愁,寄托人间的悲欢离合。译文:天朗气清的秋夜。云堆散开时;浪花绽放深处。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银河迢迢。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赏析:这是一首咏月词。“江南月,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三,云堆散开之时;浪花绽放深处。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钩”写月缺,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玉状月色的皎洁;鉴。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圆缺几时休”,月升月落,不知重复了多少次。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转入一个新的意境。“星汉迥,下片前两句是说,银河迢迢。“丹桂不知摇落恨,月中丹桂四时不谢;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斫之,嫦娥的别称,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天上共悠悠”,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忧思绵远的样子,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在咏物中抒怀,表人事的聚散不定,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意境悠远。(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后世多把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秦风•无衣》中“与子同袍”和“与子同泽”两句。(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3)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钟鼓馔玉不足贵”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与子同袍与子同泽(重点字:袍(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重点字:潮)(3)天生我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重点字: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都会①地惦记它。离得久远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回家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把“一”全都去掉,改为“乡土的山水、虫鸟、草木、星月、寒暑、时俗、丝缕、饮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把握题干要求,再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解答】(1)①语境说的是对土地不自觉地惦记,可用“情不自禁”。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不敢问来人”,可用“忐忑不安”。③根据“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可用“悲欢离合”,离散和团聚。(2)画线句中都是以“一……一……”的形式出现,这就让句子的句式整齐划一,富有形式美,相同的句式在朗读时,音韵和谐。同时,富有气势。“一”字,如“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逐一罗列了故乡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记忆最深,这一写法既体现了乡土对童年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思绪万千。给读者以情感上强烈的冲击。答案:(1)①情不自禁②忐忑不安(2)①用几个“一”,强调了对乡土每一处的挚爱、饱满,情感表达不够充分、感染力都有所减弱。(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桃养人,杏伤人。”一句不知来处的古谚,让曾经被视作仙果的杏蒙上了一层阴影。桃和杏同属蔷薇科的古老水果,①?或许是唐慎微《证论本草》里的一句“杏味酸,不可多食,伤筋骨”“不可多食”,话是没有错,所有水果健康食用的前提都是适量,②就给其扣上“伤筋骨”的帽子,着实有些冤枉它。不同成熟期,杏果里的糖酸及营养成分也在不断变化——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降低,甜味是盖过了酸味的。这时的杏,不仅不“伤人”,③:每一百克鲜杏里,含有维生素C10毫克、胡萝卜素1.79毫克,不但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杏果肉中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含量,相比其它水果也都很高。反而是被视作药材的杏仁,生食过量会中毒甚至死亡。煮熟食用、控制食用量的前提下,杏仁也具有一定心脏病和抗癌的功效。古人在寒食节时常把它拿来熬粥,又称“杏酪粥”。由此看来,伤人的不是杏(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2)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杏的功效。(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分析】(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和上下文连贯,且不能是病句。(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找出原文中相关段落内容并进行翻译;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答案。(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解答】(1)第一处,此处是一个问句,杏伤人”的古谚和后面“桃和杏同属蔷薇科的古老水果”,由问号可知,如“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第二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管理创业计划书
- 2025年班主任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中学2025年初三模拟(5月)化学试题含解析
- 滨州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商丘学院《中医药论文写作及发表教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管理标准化汇报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校初三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样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暑假末结业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临床研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5G共址基站电磁辐射投诉监测实例分析与讨论
- 16-第六章-污染事故应急GIS-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课件
- 水轮发电机组盘车过程(方仲超)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试题
- 分户验收最大偏差、极差自动计算表
- 《管理会计》全套教案
- 河南师范大学通用模板课件
- GD87典管电子版完整
- 电动葫芦的安全操作措施
-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表(建筑专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