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摘编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摘编自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信息文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文艺作品的鉴赏者和评判者,当代文艺要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者,贯道之器也。”无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还是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都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文化和中国文艺的发展道路。当前,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智媒体对艺术生成的有效参与,使得对新媒介艺术发展方向与价值的引导的问题愈益凸显,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是时代的必然。文艺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人民并非空洞而抽象的符号,也不单单是大写的集合性名词,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文艺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知着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的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究其根本,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对新媒介艺术而言,艺术创新不仅要在逻辑框架上寻求创新与技术迭代,从而带来节奏、韵律上的美感,更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温软。如此,艺术创新才不会沦为技术高视阔步的爬虫,才能以其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演绎了《千里江山图》,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实现了用舞蹈完成立意的舞台转化。在艺术创新中,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借助创意和技术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不背离技术逻辑又着意于情感诉求的新的叙事方式,从而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为电视观众呈现了绚烂的视觉盛宴,令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信息文明时代,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并非全然是艺术的福音,特别是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的前景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当年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批判在数字化时代仍有余响,这使得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显得尤为迫切。(摘编自范玉刚《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这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对待工作对象的正确方式。B.材料二中“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一句表达了对创作者扎根生活时覆盖之广、剖析之深的肯定。C.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以文化人价值理念的引导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D.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成为艺术创新的现象级作品,是由于它创新的叙事方式既符合技术逻辑又体现动人的情感诉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用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写作窘态的事例,批评了不去生活深处和人民中寻求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错误做法。B.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深入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并完全消化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C.新媒介艺术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所以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D.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并不一定预示着美好前景,一些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还有可能为艺术带来负面的影响。(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乐记》B.盖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四库全书总目》C.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D.人民艺术家,人民是关键。对人民的感情应该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现代作家王蒙(4)围绕文艺工作对象的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202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选文中两位领导人有关文艺工作的阐述在新媒介艺术创新中应如何运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天地再造孙皓晖父亲把和自己相伴了几年的忠犬大黄留给了苏秦,就走了。父亲一走,苏秦立即脱光膀子干起活儿来。昨夜情景,已经使他一路上对家的思念化为乌有,温情的梦幻在那一刻突然地破碎了,断裂了。要不是木讷深远的老父亲,他肯定会愤然离家自己闯荡去了。大嫂与妻子的冷漠与嘲笑残酷地撕碎了自己梦幻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远远离开自己原先的华贵的瓦釜书院,离家苦修,再造自己。第一件事,就是在这断垣残壁上结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草庐。他一头钻进齐腰深的荒草中,拣细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来。大黄一直卧在断墙下自顾呼噜,后来终于也钻到荒草中来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时,断墙下堆了一大垛茅草。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大喝了一通甘凉的井水,便开始盖自己的草庐。时下正当九月中旬,秋月将满,分外明亮。苏秦趁着月色仔细查看了断墙,不用砌墙,就是屋顶上草抹泥。他先用铁耒挖土,围了一口很大的泥锅,又打了五六桶水倒进泥锅,然后向泥锅里填满选好的半干土块;等待泥锅泡土的时刻,用那口柴刀剁了许多细碎茅草,扔进了泥锅,然后赤脚跳进泥锅反复踩踏。月上中天的时分,一锅软黏适度的草泥和好了。虽然是大汗淋漓,苏秦却是精神抖擞,丝毫不觉得困乏。一鼓作气,他开始给屋顶上草。东方已经鱼肚白了,苏秦没有歇息,开始铺干茅草。正午时分,苏秦压完了一面茅草,高兴地从土墙上爬下来,双腿一软,倒在了大黄身边。“呼——”一阵粗重的鼾声响了起来。大黄嗅了嗅苏秦,摇摇尾巴也卧倒了。“呜,呼……”大黄喉头呼噜着,靠在苏秦身边也睡着了。时序已至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独的草庐已经完全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风雪之中。苏秦在屋外逆风而立,一字一字,高声吟诵起了《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九月末草庐刚一结好,苏秦便开始了一种奇特的粗简生活。每晚一顿干饼酱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两个时辰,醒来了到井台上用冷水冲洗一番,立即又回来揣摩苦读。日复一日,倒是分外踏实。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必须大悟,方得有成。”这是苏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来的见识。在他打开父亲送来的铜箱翻捡到最底层时,一本破旧的羊皮纸大书出现了。《阴符经》!天哪!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阴符经”几个大字凿凿在目,旁边还有两行小字,拭目细看,隐隐约约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个名字。他二话不说,坐在门外土坎上便翻了起来……几个月了,他每日朗诵默记,已经能将《阴符经》倒背如流。这《阴符经》当真是“变通无羁,深微烛照”。苏秦觉得,自己还远远未将《阴符经》咀嚼透烂,还得再下苦功夫。在这个风雪扑面的寒夜,苏秦依然雷打不动地冲着苍茫的夜空大声朗诵着,渐渐地,他的声音嘶哑了,吼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喉头一阵发甜,猛然喷出了大大一口鲜血,颓然扑倒在地。大黄“呜”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叼住苏秦的腰带,腰一弓,使劲儿往门口拖。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屋内。“啊……”喉头一阵呼噜喘息,苏秦终于醒来了。方才一阵吼诵,使他突然顿悟——《阴符经》正是纵横捭阖的大法则!其中天地之道、为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万物互动之道、邦国互动之道无所不包。将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窥透天下奥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国症结?何愁不能纵横战国?苏秦又打开了《阴符经》,又一字一字地开始琢磨。读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时,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师鬼谷子在这句下边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读着想着,苏秦心中一片豁亮——想想自己说秦,就是“先之太过”,如何能够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应时了。王霸大业,秦国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但秦国却偏偏拒绝了,而且还拒绝了两次,公孙衍失败了,他苏秦也失败了。现下静心想来,确实是为时过早了。新君即位仅仅一年,秦国内政未安,这时候要秦国立即实施东出争霸,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想着想着,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头“咚”地一声撞在了木案上。苏秦醒来揉揉眼睛,站起来在屋中踱步,念着想着,自言自语地嘟哝着……猛然,他盯住了“机在于目”四个字,顿时陷入了沉思,想着想着心中一闪,觉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却又猛然袭来,那闪光又被淹没了。苏秦气恼异常,抓起案上的缝书锥对着大腿猛然一刺,一股鲜血“哧”地喷了出来。苏秦猛然清醒,“机在于目”,就是见机而动,不死守一端。“啊哈哈哈哈哈!”苏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脚下一软,扑在了大黄身上。冰天雪地的草庐里,苏秦抱着大黄睡去了,人的鼾声与狗的呼噜声交织在了一起。(选自《大秦帝国之纵横》,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住进草庐前,苏秦心底烦躁急迫,这主要是因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让他倍感亲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B.苏秦发现《阴符经》时,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这一细节暗示了《阴符经》是一部奇书,为后文苏秦的彻悟做了铺垫。C.小说在描写苏秦发现并苦读《阴符经》时运用了插叙手法,这样叙事使结构多了一些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D.小说两次写到苏秦和大黄相依睡去,第一次睡去,是劳动后的疲惫与畅快,第二次睡去是彻悟之后的满足和内心的释然。(2)关于苏秦结草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决意离开原先华贵的瓦釜书院,来到荒野之中苦修,这是他主动放弃平庸与舒适后的选择。B.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苏秦和草泥的过程—围泥锅、剁茅草、反复踩踏,他做得很熟练,是为了凸显他擅长劳作,生存本领强。C.苏秦在荒野中结草庐,与风雪为伴,让劳作的痛苦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加奋发,是勾践式的“卧薪尝胆”。D.断垣残壁,茅草苫顶,孤独地伫立于冰天雪地之中,作者让草庐与苏秦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对应。(3)本文题为“天地再造”,苏秦的“再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本文在演绎苏秦这段故事时有“一只忠犬大黄陪伴他”的情节加入,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秦攻韩。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黄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阳成君以上党入和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题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重。冯亭守上党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赵豹出。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闻之,怒,令公孙起、王畸以兵遇赵于长平。(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B.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C.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D.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谢于秦”的“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哙拜谢”的“谢”相同。B.蚕食,像蚕食桑叶一样,比喻逐渐侵吞。现代汉语中仍沿用这一词义。C.户,即住户,古代一家谓一户。文中的“万户”“千户”是指赏赐的食邑。D.爵,指爵位,我国古代爵位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国受到秦国的攻击,不敢与之抗衡,于是派阳成君前去讲和,并表示愿意将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后来又派遣冯亭替代靳趣任上党太守。B.冯亭驻守上党三十天后,秘密派人向赵王进言,表示上党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人,愿意投奔赵国,并愿将十七座城池献给赵王,赵王听了非常高兴。C.平阳君认为上党地区从中间割裂了秦国,使其两边不能相互联通,因此秦国对上党虎视眈耽,势在必得,一定不会坐视赵国平白地从中获利。D.赵王派赵胜去接收上党之地,并且赏赐冯亭,但冯亭以自己向赵国进献上党有三点不义为由拒绝封赏返回韩国。这是冯亭用心良苦的计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②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5)在对待上党的问题上,赵胜、赵禹的观点和赵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岁晏村居石介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天寒酒脚落,春近臛【注】头香。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梁。【注】臛:肉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达出了喜悦之情。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分别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楼阁密集,建筑群规模宏大。(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了蜀道的高峻巍峨、雄奇惊险后,不禁发出“,”的感慨。(3)自然界中,高山与流水互依,相映生辉,文人以神来之笔写下无数赞美山水的诗句,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十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四、(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①。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②,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菜、油菜等。③,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1)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接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B.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做过一个试验,他划定了一段地貌复杂、气候恶劣、长达3000英里的路程,让三组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完。第一组,依天气好坏来决定行走进度,天气好的时候就走40~50英里,天气不好时就一英里都不走。第二组,信心满满想夺魁,计划每天走40~60英里,畅想两个月走完全程。第三组,不管天气好坏,计划每天只走20英里。很多人以为前面两组会率先抵达终点,没想到第三组在5个月后成为三组中率先到达终点的一组。调查后发现:第一组关注客观条件,很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且他们会不断地降低坏天气的标准,给自己找借口偷懒。第二组很有信心,但急于求成,一旦热情消退就开始松懈,并最终失去斗志。而第三组,他们有明确的规划,严格执行,坚持,自律,不被外界干扰和诱惑,虽然每天推进的速度看上去不如前两组,但最终却是最快到达终点的。这个试验总结出的“20英里法则”实际上也是一个“变好法则”。生活中,“3000英里”的考验无处不在,怎样才能不断变好、走向成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省级联测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摘编自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摘编自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三:信息文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文艺作品的鉴赏者和评判者,当代文艺要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者,贯道之器也。”无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还是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都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文化和中国文艺的发展道路。当前,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智媒体对艺术生成的有效参与,使得对新媒介艺术发展方向与价值的引导的问题愈益凸显,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是时代的必然。文艺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人民并非空洞而抽象的符号,也不单单是大写的集合性名词,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文艺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感知着人民的衣食冷暖和喜怒哀乐。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的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究其根本,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对新媒介艺术而言,艺术创新不仅要在逻辑框架上寻求创新与技术迭代,从而带来节奏、韵律上的美感,更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温软。如此,艺术创新才不会沦为技术高视阔步的爬虫,才能以其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演绎了《千里江山图》,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实现了用舞蹈完成立意的舞台转化。在艺术创新中,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借助创意和技术的力量,创造了一个不背离技术逻辑又着意于情感诉求的新的叙事方式,从而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为电视观众呈现了绚烂的视觉盛宴,令人印象深刻意犹未尽。信息文明时代,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并非全然是艺术的福音,特别是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的前景还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当年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批判在数字化时代仍有余响,这使得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显得尤为迫切。(摘编自范玉刚《以文艺的人民性引导艺术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一中“了解他们”“熟悉他们”这样的句子反复出现,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对待工作对象的正确方式。B.材料二中“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一句表达了对创作者扎根生活时覆盖之广、剖析之深的肯定。C.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而以文化人价值理念的引导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D.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只此青绿》成为艺术创新的现象级作品,是由于它创新的叙事方式既符合技术逻辑又体现动人的情感诉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材料二用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写作窘态的事例,批评了不去生活深处和人民中寻求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的错误做法。B.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深入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并完全消化了,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C.新媒介艺术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所以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D.人机合成的智能化艺术产品并不一定预示着美好前景,一些技艺合一的再度生成还有可能为艺术带来负面的影响。(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D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乐记》B.盖文章一道,关乎学术性情。诗品、文品之高下,往往多随其人品。——《四库全书总目》C.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红楼梦》第四十八回D.人民艺术家,人民是关键。对人民的感情应该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现代作家王蒙(4)围绕文艺工作对象的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202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选文中两位领导人有关文艺工作的阐述在新媒介艺术创新中应如何运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两则材料内容,进而具体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C.“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文中材料三说“信息文明时代,科技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能推断出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的引导决定着科技创新的成败。故选C。(2)C.“所以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错误,推断不当,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三说“原本就生发于人民之中,有着技术基因、市场基因、产业基因和全球视野的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可以看出,新媒介艺术更要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而不是更能体现文艺的人民性追求。故选C。(3)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D.“人民艺术家,人民是关键。对人民的感情应该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表达了写作要以人民为关键,要饱含对人民的感情,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A.说的是音乐和内心情感的关系。B.讲的是文章和人品密切相关。C.谈的是文章立意最重要。故选D。(4)材料一“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可以推断出“材料一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侧重于延安的工农兵及其干部”。材料二“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瞬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可以推断出“材料二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应该侧重于人民和生活”。(5)结合材料三“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诉诸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科技向善的变革创新,才能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可概括出:要用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新媒介艺术创新,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合材料三“新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智媒体对艺术生成的有效参与,使得对新媒介艺术发展方向与价值的引导的问题愈益凸显,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是时代的必然”,可以概括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新媒介艺术创新;结合材料三“对新媒介艺术而言,艺术创新不仅要在逻辑框架上寻求创新与技术迭代,从而带来节奏、韵律上的美感,更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心灵深处的温软。如此,艺术创新才不会沦为技术高视阔步的爬虫,才能以其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可以概括出:新媒介艺术创新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灵魂,使艺术创新以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答案:(1)C(2)C(3)D(4)①材料一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侧重于延安的工农兵及其干部,呼吁文艺工作者深入了解熟悉工农兵及其干部;②材料二认为文艺工作的对象应该侧重于人民和生活,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闭门造车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5)①要用以文化人的价值理念引导新媒介艺术创新,使其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②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性的价值导向引领艺术创新;③新媒介艺术创新要从叙事上体现情感慰藉和家国情怀,进而触及灵魂,使艺术创新以感性的审美体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二、(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天地再造孙皓晖父亲把和自己相伴了几年的忠犬大黄留给了苏秦,就走了。父亲一走,苏秦立即脱光膀子干起活儿来。昨夜情景,已经使他一路上对家的思念化为乌有,温情的梦幻在那一刻突然地破碎了,断裂了。要不是木讷深远的老父亲,他肯定会愤然离家自己闯荡去了。大嫂与妻子的冷漠与嘲笑残酷地撕碎了自己梦幻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远远离开自己原先的华贵的瓦釜书院,离家苦修,再造自己。第一件事,就是在这断垣残壁上结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草庐。他一头钻进齐腰深的荒草中,拣细密的茅草一撮一撮地拔了起来。大黄一直卧在断墙下自顾呼噜,后来终于也钻到荒草中来了。暮色消失天黑定时,断墙下堆了一大垛茅草。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大喝了一通甘凉的井水,便开始盖自己的草庐。时下正当九月中旬,秋月将满,分外明亮。苏秦趁着月色仔细查看了断墙,不用砌墙,就是屋顶上草抹泥。他先用铁耒挖土,围了一口很大的泥锅,又打了五六桶水倒进泥锅,然后向泥锅里填满选好的半干土块;等待泥锅泡土的时刻,用那口柴刀剁了许多细碎茅草,扔进了泥锅,然后赤脚跳进泥锅反复踩踏。月上中天的时分,一锅软黏适度的草泥和好了。虽然是大汗淋漓,苏秦却是精神抖擞,丝毫不觉得困乏。一鼓作气,他开始给屋顶上草。东方已经鱼肚白了,苏秦没有歇息,开始铺干茅草。正午时分,苏秦压完了一面茅草,高兴地从土墙上爬下来,双腿一软,倒在了大黄身边。“呼——”一阵粗重的鼾声响了起来。大黄嗅了嗅苏秦,摇摇尾巴也卧倒了。“呜,呼……”大黄喉头呼噜着,靠在苏秦身边也睡着了。时序已至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独的草庐已经完全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风雪之中。苏秦在屋外逆风而立,一字一字,高声吟诵起了《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九月末草庐刚一结好,苏秦便开始了一种奇特的粗简生活。每晚一顿干饼酱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两个时辰,醒来了到井台上用冷水冲洗一番,立即又回来揣摩苦读。日复一日,倒是分外踏实。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必须大悟,方得有成。”这是苏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来的见识。在他打开父亲送来的铜箱翻捡到最底层时,一本破旧的羊皮纸大书出现了。《阴符经》!天哪!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阴符经”几个大字凿凿在目,旁边还有两行小字,拭目细看,隐隐约约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个名字。他二话不说,坐在门外土坎上便翻了起来……几个月了,他每日朗诵默记,已经能将《阴符经》倒背如流。这《阴符经》当真是“变通无羁,深微烛照”。苏秦觉得,自己还远远未将《阴符经》咀嚼透烂,还得再下苦功夫。在这个风雪扑面的寒夜,苏秦依然雷打不动地冲着苍茫的夜空大声朗诵着,渐渐地,他的声音嘶哑了,吼出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喉头一阵发甜,猛然喷出了大大一口鲜血,颓然扑倒在地。大黄“呜”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叼住苏秦的腰带,腰一弓,使劲儿往门口拖。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屋内。“啊……”喉头一阵呼噜喘息,苏秦终于醒来了。方才一阵吼诵,使他突然顿悟——《阴符经》正是纵横捭阖的大法则!其中天地之道、为政之道、君臣之道、创守之道、万物互动之道、邦国互动之道无所不包。将这些大道理揣摩深透,何愁不能窥透天下奥秘?何愁不能找出列国症结?何愁不能纵横战国?苏秦又打开了《阴符经》,又一字一字地开始琢磨。读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时,他眼睛突然一亮。老师鬼谷子在这句下边注文:“食者所以治百骸,失其时而生百病。动者所以安万物,失其机而伤万物。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太过,后之则不及。是以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读着想着,苏秦心中一片豁亮——想想自己说秦,就是“先之太过”,如何能够成功?不成功一定是不应时了。王霸大业,秦国是没有拒绝的理由的,但秦国却偏偏拒绝了,而且还拒绝了两次,公孙衍失败了,他苏秦也失败了。现下静心想来,确实是为时过早了。新君即位仅仅一年,秦国内政未安,这时候要秦国立即实施东出争霸,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想着想着,他迷迷糊糊地瞌睡了,头“咚”地一声撞在了木案上。苏秦醒来揉揉眼睛,站起来在屋中踱步,念着想着,自言自语地嘟哝着……猛然,他盯住了“机在于目”四个字,顿时陷入了沉思,想着想着心中一闪,觉得似乎抓住了什么,瞌睡却又猛然袭来,那闪光又被淹没了。苏秦气恼异常,抓起案上的缝书锥对着大腿猛然一刺,一股鲜血“哧”地喷了出来。苏秦猛然清醒,“机在于目”,就是见机而动,不死守一端。“啊哈哈哈哈哈!”苏秦仰天大笑,手舞足蹈,脚下一软,扑在了大黄身上。冰天雪地的草庐里,苏秦抱着大黄睡去了,人的鼾声与狗的呼噜声交织在了一起。(选自《大秦帝国之纵横》,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住进草庐前,苏秦心底烦躁急迫,这主要是因为他回家后受到了妻子和大嫂的冷遇,让他倍感亲情的冷漠和世态的炎凉。B.苏秦发现《阴符经》时,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这一细节暗示了《阴符经》是一部奇书,为后文苏秦的彻悟做了铺垫。C.小说在描写苏秦发现并苦读《阴符经》时运用了插叙手法,这样叙事使结构多了一些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D.小说两次写到苏秦和大黄相依睡去,第一次睡去,是劳动后的疲惫与畅快,第二次睡去是彻悟之后的满足和内心的释然。(2)关于苏秦结草庐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苏秦决意离开原先华贵的瓦釜书院,来到荒野之中苦修,这是他主动放弃平庸与舒适后的选择。B.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苏秦和草泥的过程—围泥锅、剁茅草、反复踩踏,他做得很熟练,是为了凸显他擅长劳作,生存本领强。C.苏秦在荒野中结草庐,与风雪为伴,让劳作的痛苦磨砺自己,使自己更加奋发,是勾践式的“卧薪尝胆”。D.断垣残壁,茅草苫顶,孤独地伫立于冰天雪地之中,作者让草庐与苏秦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对应。(3)本文题为“天地再造”,苏秦的“再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本文在演绎苏秦这段故事时有“一只忠犬大黄陪伴他”的情节加入,这样的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给文章分层,让后再逐层分析归纳。(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多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A.主要原因分析错误。根据“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消失了。他意识到,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可知,苏秦烦躁急迫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故选A。(2)B.“为了凸显他擅长劳作,生存本领强”错,苏秦和草泥的过程与下文苦读《阴符经》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凸显的是苏秦坚持理想的执着。故选B。(3)通读全文可知,全文共分为四层:第一层1﹣2段:主要讲述苏秦离家苦修,再造自己的原因;第二层3﹣7段:主要讲述苏秦结庐的过程;第三层10﹣12段:主要讲述苏秦发现《阴符经》的过程;第四层8﹣9、13﹣22段:主要讲述苏秦反复苦读,最终大彻大悟的过程;文章这四个部分,都与苏秦“再造”的过程有关。总结归纳后,可以把苏秦“再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文章1﹣2段,主要讲述苏秦周游受挫归来,被亲人嘲笑导致温情的梦幻破裂而决定离家苦修,再造自己。可概括为:梦幻破裂,离家苦修。第二阶段:文章3﹣7段以及第11段,主要讲述了苏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重新结庐成功。然后顿悟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即“自己的学问面上渊博,却缺乏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这之后他的内心变不再烦躁、急迫。可概括为:修筑草庐,重归平静。第三阶段:文章8﹣22段,主要讲述了苏秦反复苦读,历经生死,终于大彻大悟的过程。可概括为:卧薪尝胆,大彻大悟。(4)主题表现上:忠犬是小说中的一个物象,是陪伴父亲多年的一条黄狗,作者在文章中增加忠犬这一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忠犬的“忠”象征着苏秦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也象征了父亲对苏秦的理解。苏秦在忠犬的陪伴下,遭遇挫折而不放弃理想信念,结庐自守,卧薪尝胆,终于大彻大悟。所以忠犬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情节结构上:增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节“大黄‘鸣’的一声低吼,箭一般扑了过来,叼住苏秦的腰带,腰一弓,使劲儿往门口拖。它将苏秦拖到门口,又三两下拱开了门板,将苏秦拖到了屋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给文章增加了一层奇幻的色彩;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增加忠犬陪伴的环节,以忠犬所受到的待遇“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来从侧面说明了苏秦内心的善良,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答案:(1)A(2)B(3)第一阶段:梦幻破裂,离家苦修第二阶段:修筑草庐,重归平静第三阶段:卧薪尝胆,大彻大悟(4)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忠犬的待遇,反衬苏秦的善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结构上:添加忠犬救主的故事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有了一层奇幻的色彩。主题表现上:“忠犬”象征着苏秦对理想的坚守,也象征了父亲对苏秦的理解。暗示文章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秦攻韩。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黄重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阳成君以上党入和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题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重。冯亭守上党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王大怒,赵豹出。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闻之,怒,令公孙起、王畸以兵遇赵于长平。(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B.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C.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D.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谢于秦”的“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哙拜谢”的“谢”相同。B.蚕食,像蚕食桑叶一样,比喻逐渐侵吞。现代汉语中仍沿用这一词义。C.户,即住户,古代一家谓一户。文中的“万户”“千户”是指赏赐的食邑。D.爵,指爵位,我国古代爵位分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韩国受到秦国的攻击,不敢与之抗衡,于是派阳成君前去讲和,并表示愿意将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后来又派遣冯亭替代靳趣任上党太守。B.冯亭驻守上党三十天后,秘密派人向赵王进言,表示上党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人,愿意投奔赵国,并愿将十七座城池献给赵王,赵王听了非常高兴。C.平阳君认为上党地区从中间割裂了秦国,使其两边不能相互联通,因此秦国对上党虎视眈耽,势在必得,一定不会坐视赵国平白地从中获利。D.赵王派赵胜去接收上党之地,并且赏赐冯亭,但冯亭以自己向赵国进献上党有三点不义为由拒绝封赏返回韩国。这是冯亭用心良苦的计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②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5)在对待上党的问题上,赵胜、赵禹的观点和赵豹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若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第一个“而”表转折,其前断开,排除BD。“内”通“纳”,宾语是“秦”,要连在一起,排除A。译文:为君王守地但是没有因此而死,却把它拱手送人,这是不义其一;把上党送给秦国,不顺从君王的命令,这是不义之二;贩卖君王的土地而求得荣华富贵,这是不义之三。故选:C。(2)A.有误,“哙拜谢”的“谢”解释为“感谢”,所以不同。故选:A。(3)C.“平阳君认为上党地区从中间割裂了秦国,使其两边不能相互联通”分析有误,原文为“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是秦国蚕食了韩国的土地,使得韩国量变不能相互联通。故选:C。(4)①悉:全部;发:征发;卒:保全、守住。译文:我请求征发全部守军来抵挡秦国,若最终不能守住城池,我请求为此而死。②逾:超过;坐而得城:形容轻而易举获得了城池。译文:打了好几年的仗,没有得到一座城池,现在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这座城,这是天大的好处啊。(5)原文赵豹说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其图之”,赵豹反对接受上党郡,认为有阴谋,强大的秦国不会无缘无故让赵得利,且秦强大,与战必败。原文赵胜、赵禹说到“用兵逾数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拱手取得上党,是难得的好机会,认为应该接受上党。答案:(1)C(2)A(3)C(4)①我请求征发全部守军来抵挡秦国,若最终不能守住城池,我请求为此而死。②打了好几年的仗,没有得到一座城池,现在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这座城,这是天大的好处啊。(5)赵豹反对接受上党郡,认为有阴谋,强大的秦国不会无缘无故让赵得利,且秦强大,与战必败。赵胜、赵禹认为现在可以拱手取得上党,是难得的好机会,认为应该接受上党。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岁晏村居石介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天寒酒脚落,春近臛【注】头香。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梁。【注】臛:肉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达出了喜悦之情。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把握诗人人生感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歌,然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即可。【解答】(1)C.“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错误,“春近”,初春。“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指天虽冷但青菜却都已长出了嫩芽,表现的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故选C。(2)首联以“有余粮”“杯盘”总写年近终了,家有余粮,杯中有酒,盘中有肴,气香味美,生活美好;颈联中“菜色青”“茶芽黄”写室外菜色短,茶芽嫩,“春近”大地充满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颔联写冬天虽冷,但是,很快春天就会到来;其中“酒脚”“臛头香”写酒杯已满,使人温暖;肉羹飘香,味美可口,具体展现生活的惬意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安定而丰裕的“岁晏”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尾联“真不羡膏粱”写诗人岁晏村居,室内温馨,室外生机勃勃,心满意足,丝毫不羡慕精美的饭菜和富贵的生活,表达了作者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志趣高洁。答案:(1)C(2)①对村居生活喜爱;②对安定而丰裕的“岁晏”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③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高洁志趣。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两句分别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楼阁密集,建筑群规模宏大。(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了蜀道的高峻巍峨、雄奇惊险后,不禁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3)自然界中,高山与流水互依,相映生辉,文人以神来之笔写下无数赞美山水的诗句,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解答】故答案为:(1)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重点字:矗)(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重点字:难)(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重点字:楚)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异军突起,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泥沙俱下,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十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昙花一现。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属于长句变短句的表达能力考查,先理清语段结构,再重组分句顺序。解答此题。(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最后明确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网络直播行业作为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所以应该用成语“异军突起”。异军突起:比喻另一支新的力量突然出现。第二空,根据下句“水平参差不齐”可知,此处语境是指也难免好坏不同的人都混杂在一起,所以应该用成语“泥沙俱下”。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都混杂在一起。第三空,由上文“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网红只火爆一时就消失了,所以应该用成语“昙花一现”。昙花一现:现比喻事物像昙花那样一出现很快就消失。(2)解答此题方法是划分层次,找出主干句,再把非主干句分成几个层次,每一层作为一个短句出现即可,注意不要丢掉信息,不改变原意。本句主干句是“董宇辉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然后将几个非主干句提炼出来,为了起强调作用,可以把一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单独成句,接着介绍取得成绩的途径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然后介绍途径的具体形式,“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和“激发‘粉丝磁场’”,最后将这几句话连缀成通顺句子即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的……”的句式,三句结构相同的句子构成了排比结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句子的气势,更好地体现表达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比喻”,董宇辉能够把修辞手法运用的如此熟练,说明他知识储备丰富,拥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是对董宇辉丰富知识的赞扬。答案:(1)①异军突起②泥沙俱下③昙花一现(2)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同时激发“粉丝磁场”,成为了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3)三个“……的……”的结构,使句子的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信手拈来”“整饬华丽”“锦心绣口”集中表现了董宇辉深厚的知识素养,对董宇辉丰富的知识进行赞扬。四、(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①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②一旦发生低血钾症,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菜、油菜等。③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