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①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文质随着时代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网络文学由时代催生,因时代兴旺,也随着时代变化。②回想这些年来网络文学的创作发展,很多作品完结之后,很少有人会记住它说了什么,就算记住了也不会记得太久,因为更多的、类似的新书又出来了。就算有些红极一时的书,过后被提及的时候,读者也只记得书名,而遗忘了内容。那些被读者记住、视为经典、时不时会去重温的作品,则穿越了时光的河流,以各种方式延续着它的生命,永不过时,这就是精品的力量。③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创作因为更新量大、更新速度较快,部分作品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而恰恰这些要素就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想提升作品质量,打造精品,必须重视并加强这三方面在行文中的作用。④我们经常会点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网感”,这种所谓的“网感”,其实就是网络文学最突出的叙事优点和长处,即“代入感”。故事情节带着读者往前走,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读者在作品的世界里遨游,体验着主角的悲欢离合。很难想象,一个扁平化的、脸谱化的、虚妄的、没有真情实感的、处处透着“虚假”的主角,能够顺利完成这一项代入任务。可以说,一旦主角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本书就已失败大半。⑤人设立住了,还需要叙事逻辑的流畅和自洽。好的作品逻辑应该是能够自洽的,即使是在作者虚构出来的世界中,它也应该是完整的、能得到读者认可的,它会让读者相信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而获得沉浸式的阅读感,不会因为怀疑和不满,把读者从阅读中弹出去。否则,光是吐槽,就够读者受了,谁会花钱、花时间、花精力找罪受呢?⑥再说到精神内核的表达,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行尸走肉,不会被读者记住,更不会被市场记住。然而精神表达很需要技巧,如果生搬硬套喊口号,只会赶走读者。如同做菜,光有花架子而无真材实料,不香不好吃,等待它的只有被撤走、被嫌弃的命运。纵观流传于世的所有文艺作品,包括诗词歌舞、音乐美术,无一不是以美动人,以情感人。它们不会喊口号,它们只是如同花香、月光、晨雾、春雨一般,在我们观赏、聆听它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包围其中,浸入到我们的肌肤和灵魂中,让我们体会到它的美,萌生出很多不同的感悟。这种穿透世俗和时光的力量,无坚不摧,网络文学创作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美感和实力。⑦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沉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发挥所长,创作经典,立体形象地全方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网络文学的使命和责任。唯有精品方能长久,每一位网络文学创作者都应该为此而努力。(摘编自意千重《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材料二:2020年9月,阅文集团与国家图书馆达成战略合作,阅文集团挂牌成为国家图书馆第二家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包括《大国重工》《琅琊榜》《盗墓笔记》等100部各题材类型的优秀网文佳作被国家图书馆典藏。这标志着网络文学的历史化步入新阶段,成为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随着网络文学声势日益壮大,网络作家频频升堂入室,网络文学从中国走向海外,影响力辐射世界。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历史化、经典化进程也明显提速:从主流媒体纷纷开辟网络文艺类专栏专刊,到各地各部门举办各级网络文学评奖和征文,从国家级社科、艺术、出版课题基金的网络文学立项,到国内多家高校网络文学研究中心的设立,以及各类文艺评论研究刊物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度的持续提升,此类种种均为网络文学的历史化和经典化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文学经典化非一日之功,网络文学也不例外。正是有了诸多网络文学评奖评优,有林林总总形如国家图书馆典藏100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这样的活动,网络文学经典化才有足够的源头活水。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只有拥有了经典作品这样的压舱石,才能真正行稳致远。(摘编自唐伟《网络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里程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作品更新的数量大、速度快,那些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比较薄弱的作品会逐渐淹没在作品的洪流中。B.有的网络文学作品,叙事逻辑完整而合理,能够给读者很强的代入感,让其身临其境;对这样的好作品,读者很难有怀疑与不满。C.《大国重工》《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佳作被国家图书馆典藏,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开始,标志着网络文学历史化步入新阶段。D.网络文学要行稳致远,需要有经典作品这样的压舱石,而要得到这样的压舱石,又需要有网络文学评奖评优等活动提供源头活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文心雕龙•时序》之语,引出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的观点。B.材料一以花香、月光、晨雾等作比喻,生动表现了优秀文艺作品的润物无声的美感。C.材料二提到的国家级课题基金的网络文学立项等活动,加速了网络文学经典化进程。D.两则材料虽然内容并不相同,但都关注网络文学作品的经典化,都提出了具体策略。(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A.互联网普及、电子阅读的媒介转换,使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较低,很多人可以通过注册账号成为写手,实现其文学梦想。B.党的十八大以来,时代巨变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书写现实、表现生活,成为网文创作的重要主题。C.一部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应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同时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D.优秀的网络小说主角,应该有某种可以引发读者共鸣的特质,能抓住契机激发读者的情感燃点,使读者感到心灵满足。(4)阅读材料一时,甲、乙两位同学发生了争执。甲同学认为第⑧段应删除,理由是第⑦段已对上文进行了总结,文章结构已完整;乙同学则持反对意见。请你代乙同学陈述反对理由。(5)你的朋友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网络文学作家,他极想创作出一部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请你依据上述材料,为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帮助他实现愿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陋室的月光常兴胜月光如水,倾泻在秋意浓浓的安徽和县(古为和州)县城,四周环顾,人流、车流融入月色,鸟啾、风鸣被月光稀释。此时,处于高地的陋室临“水”而居,周遭的松柏、桂树影影绰绰,摇曳在“水”中。以往来访陋室一般是在早晨,这次则是踏月,心中默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心中油然生出对刘禹锡的一份敬仰与无限遐思。一月下,陋室水洗般清晰可辨,品字形的白墙黑瓦建筑,昭示着这里安居着一个品行高洁的灵魂。门楣上的“陋室”二字,为现代诗人臧克家所题。向陋室前进,宛若涉水而行,清月沾衣欲湿,顿觉一身微凉。我徜徉松柏竹影间,感觉脚下的青青苔痕潮湿松软,却没有寻到陋室旁栽植的、曾给他带来劫难的桃花,许是为月华淹没。刘禹锡爱写桃花,哪怕因此被贬僻陋之地,也不曾罢笔:朗州的桃花“俚人祠竹节,仙洞闭桃花”,连州的桃花“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和州的桃花“茶炉依绿笋,棋局就红桃”,夔州的桃花“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二吱呀呀,临南的几扇木格镂花窗子发出一阵声响。他推开窗子,月光霎时如潮水般涌来,映着他清瘦的面容,书案上泛黄的诗书和墙上挂着的素琴也沐浴在似水的月华里。一缕云香袅袅升起,缭绕在一方天地中,他仰望月空——透明、清澈、深邃。这何止是自然的月光,更是人文的月光。孔子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如尼山的月光越过千年,洒在人间陋室,彻照他的骨髓。刘禹锡,字梦得,“梦得”为梦中所得,“禹锡”意为圣人大禹所赐。父亲刘绪为他取此名字,喜爱之情自不待言。自小开始,刘绪就让他读儒家经典,追求“一箪食,一瓢饮”的精神生活,像颜回一样不改其乐。禹锡喃喃道:“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取下那张素琴,轻挑慢抹银弦,咚咚——旷古悠远之思,铿锵金石之声,从弦上飞出,清脆、悠远、厚实。携妻离京后的二十三年贬谪岁月忧若昨日,这些年里,妻子薛氏、母亲卢氏、好友柳宗元等一个个相继离去。艰难困苦中,他也学会从丝竹里觅得一丝安慰。在夔州时,同里的年轻人唱着《竹枝》,吹笛击鼓,歌笛之声,激荡而悠扬,有淇濮之艳。白帝城头、白盐山下、蜀江之畔,处处都能听闻。刘禹锡看着巴山蜀水的男女青年展开歌喉,歌唱自己的生活和自然风光,一时间忘却了寒冷,将听到的民歌改编成新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一首首《竹枝词》在巴蜀传唱。他没有沉沦,没有倒在那条荆棘丛生的山道上,而是坚信病树前头万木春。尼山的月光成了他不灭的信念。低眉弹着,一行清泪模糊了视线,曲不成调,只听“咚”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他弃琴起身走近窗下,月光抚摸着他,安慰着他,故乡、亲人、诗友,一份牵挂,两行泪痕。三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八月,被贬朗州、连州、夔州的一代诗豪刘禹锡得长安诏书量移和州,虽说未能重回天阙,但总算日近神京。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自池州过宛陵,由姑孰渡长江。一个初冬的温暖日子,鼓荡着白帆的舟船靠近长江西岸和州横江浦渡口。一条厚实的长木板,一头搭在小舟首沿,一头搭在西江岸堤,岸上的叫卖声、手艺人的吆喝声、毛驴的喘气声、小孩的啼哭声,被冬日的寒风包裹着,刘禹锡肩挑盛满书卷的竹笥,与家人一道踏上和州的土地。半百之年的刘禹锡翌日就下乡视察民情,因“民为本”是他为政之基。连年的水旱灾害导致田地荒芜、粮食歉收。目睹惨状,这位新刺史暗暗以“遐思常后己,下令必先庚”自省。他还发现,和州的版图虽仅是连、夔二州的十分之五六,赋税却是二州的三倍,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刘禹锡随即在州衙召集时贤,颁布政令,帮助灾民引水灌溉,并冒削职风险以《和州谢上表》为民请命,朝廷减免了当地百姓的税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慰彼黎庶。冬闲时节,他带领和州父老兴修水利,挖塘筑坝,疏浚河道。而他自己,则在州衙后圆小山脚下,依仙山而造,临龙池而结,建了一处简陋之室。这里成了他与张籍、白居易等文友诗书来往、饮酒赋诗的地方。月光洗去他一身疲惫,他挽起袖口,援翰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墨影在白纸上横斜,在月华中摇曳。写罢,他踱步、沉吟、回忆。枝叶簌簌,月影西移,月华流泻这块高地。他以民本思想为基,以旷世才情为栋,以勤政廉洁为梁,以耿介傲骨为檩,以苍生信仰为椽,以短短八十一字《陋室铭》为脊,构筑起了中华文化的又一座精神家园。二年后,他乘舟离开和州。回望陋室,月光如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尾都写“月光如水”,中间又写“清月沾衣欲湿”“月光霎时如潮水般涌来”“月华流泻”等,使读者一直能感觉到月光的照耀。B.文章提及孔子和刘禹锡的父亲刘绪,说明刘禹锡深深受到了儒家文化的陶冶,这为后文所写刘禹锡仁政爱民提供了其思想上的依据。C.文章特意写到刘禹锡在夔州把民歌改编成新词,使之得到更广泛传播,强调的是他在整理民间诗歌方面的杰出贡献,使其形象更丰满。D.文章对刘禹锡离舟登岸的情形写得详,对他救济灾民等事件写得略,前者详是为了突出其形象,后者略是为了较为集中地叙述其事迹。(2)对小标题“一”所领起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陋室水洗般清晰可辨”,突出了寻访时月光之明澈,也表现了陋室之净洁。B.作者认为陋室的建筑呈品字形,是刘禹锡有意以它来寄寓“品行”之意的明证。C.寻访陋室时,作者说桃花可能被月华淹没,这是虚写,能引发读者对桃花的想象。D.引用关于桃花的诗句运用排比手法,既强调刘禹锡爱写桃花,又使语言颇有气势。(3)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陋室的月光”的深层含义和作用。(4)作者两次直接引用《陋室铭》开头几句,所引字数不同,其写作意图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穴深寻,则人之臂必不能极矣。是何也?不至故也。智亦有所不至。穆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穆公不听。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遇师必于崤。”穆公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乃惧而谋曰:“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强。”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遏秦师于崤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穆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此穆公非欲败于崤也,智不至也。智不至则不信,不至之为害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悔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B.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C.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D.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其重图之”与“本图宦达”(李密《陈情表》),两句中的“图”字意思相同。B.“比其反也”与“宰严限追比”(蒲松龄《促织》),两句中的“比”字意思不同。C.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是最恭敬的礼节。行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之死。此外,表示死的词语很多,如卒、殁、亡、故、逝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秦穆公袭击郑国一事,蹇叔持反对意见,他深知不会成功,同时他预见了晋军会在崤山进攻秦军的可能性,认为秦军的失败不可避免。B.秦穆公认为蹇叔在军队出征的时候哭,是在哭丧,十分不吉利;蹇叔以自己或儿子必有一方会死去阐明自己哭的理由,这其实仍是在劝谏。C.秦军三个主帅听到弦高的话,料想郑国已有准备,就率军回秦,结果半路上遭到晋军攻击,三个主帅都被俘了,这与蹇叔的预言大致相同。D.晋襄公不想进攻秦军,但先轸认为秦国害死了晋国上一代国君,却又没有派人来吊唁,十分无礼,所以坚持进攻的主张,晋襄公答应了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寡君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②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5)弦高的聪明睿智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情献相公①严维年来白发欲星星,误却生涯是一经。魏阙望中何日见,商歌②奏罢复谁听。孤根独弃惭山木,弱质无成状水萍。今日更须询哲匠③,不应休去老岩扃。[注]①相公:对宰相的尊称。②商歌:悲凉的歌,亦比喻自荐求官。③哲匠: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欲星星”形象地写出了白发日多、年华渐逝的现实,隐含惆怅之意。B.诗人说经书误了自己一生,其实只是一种牢骚,并非真的对经书有所憎恨。C.颈联的“水萍”之喻生动贴切地表现出诗人因为生活困窘而四处漂泊的状态。D.诗中“魏阙”代指朝廷,“岩扃”代指隐居处,“望”和“不应休”尽显诗人之心。(2)颈联上句“孤根独弃惭山木”颇为精妙,请对此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评论蚯蚓,说它没有优越的条件,却能“,”,这与条件好却只能寄居于蛇鳝之穴的蟹形成了鲜明对比。(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两句,写自己与琵琶女虽然身份不同却同病相怜,可以说是全诗的点睛之句。(3)“干”是盾牌,“戈”是长柄兵器,两字相合泛指武器,也代指战争或动武。古人常在诗词中用到这一组意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雪,纷纷扬扬从空中飘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雪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悄无声息地飘落大地,犹如花朵般盛开在寒冬。我的灵魂深处泛起丝丝涟漪,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温馨而又遥远的记忆。当入冬的第一场雪降临时,我便会与一群小伙伴投入雪的怀抱。站在雪地里,任一朵朵雪花落在自己的发梢和衣襟上。我们在雪地里肆无忌惮地奔跑欢呼着,玩着①的游戏,最喜欢的是打雪仗。刚开始,我们分成两伙,快速将雪捏成一团,掷向对方。雪团打在对方的身上、脸上,渐渐地大家都成了“雪人”。我们的脸和手都冻成了“红萝卜”,但也不觉得冷。大家玩得②,就瘫坐在地上,而笑容却在嘴角盛开,欢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清脆的笑声打破了冬日的沉寂。大人们也受到感染,从屋内的火塘边起身,走进漫天雪花里,看着我们在雪地里尽情追逐嬉戏,就再也禁不住诱惑,放下矜持,和我们一起玩耍起来。儿时的快乐,就像雪花一样简单而又淳朴,遵循着本性的呼唤,让最天真烂漫的时光,与雪花一起绽放。欢笑声中,一切烦恼都被抛到了③。(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受到感染的大人们从屋内的火塘边起身后就走进漫天雪花里”,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3)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的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时候,人们对食物的好感度,是从它的颜值开始的。那些色彩明丽养眼的食物,①_______。这是因为“颜”与“色”不仅体现美食的风味和新鲜程度,还影响食用者的心理。不过,大自然赋予食物的“美色”②_______,无论是烹调、加工还是储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颜色的改变。A颜色的改变比如水果、蔬菜等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褐变”(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看起来确实不那么让人赏心悦目。因此,食品行业不得不考虑在必要的时候,B通过加入食用色素——着色剂来改善因加工导致的食品天然颜色的劣变,“修复”和提升食品的感官属性,让消费者面对食品时产生心理愉悦和购买欲望。这种赋予和改善食物色泽的着色剂③_______:C一是天然着色剂,它主要来自天然色素,如甜菜红、胭脂虫红等;二是合成着色剂,如胭脂红、亮蓝等。D着色剂的作用并不仅限于食物“美颜”,有些着色剂本身还具有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例如广泛用于果汁饮料的β—胡萝卜素,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衰老等功能。(1)下列对文段中ABCD后面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的括号,表明括号中内容是对前面词语的解释说明。B.破折号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表示“着色剂”就是前面所说的“食用色素”。C.分号起的作用是隔开分句,把并列分句“一”和“二”的内容明显区别开来。D.对“美颜”使用引号,意在进行强调,突出着色剂能够有效改变食物的色泽。(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荀子《修身》)材料二:专己(固执己见)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后汉书》)材料三: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该段落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与前后文之间的关系。(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C.“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开始”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原文说的是“成为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说明网络文学经典化早已开始。(2)A.“引出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的观点”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提到‘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文质随着时代改变,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分析可知,引用只是引出了网络文学由时代催生而且会随时代变化的观点。(3)材料一的论点是: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A.讲的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门槛较低。B.讲的是时代巨变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C.讲的是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是怎样的,它们都与网络文学创作的“精品化”关系不大。D.讲的是优秀的网络小说主角是怎样的,对应了材料一中的关于“人设”的内容。故选:D。(4)根据材料一“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创作因为更新量大、更新速度较快,部分作品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必须重视并加强这三方面在行文中的作用”可知,第③段谈的是网络文学应该注意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下功夫。④段谈的是网络文学作品的“代入感”,⑤段谈的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叙事逻辑,⑥段谈的是网络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的表达。这个三个段落是对第三段内容的分别阐述,因此第③段是总领段。根据材料一“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分析可知,第⑦段是对对④⑤⑥三段内容的总结,第⑦段与第③段是总分总结构的两端,而没有起到对上文全部内容的总结的作用。根据材料一“网络文学由时代催生,因时代兴旺,也随着时代变化”“回想这些年来网络文学的创作发展,很多作品完结之后,很少有人会记住它说了什么,就算记住了也不会记得太久,因为更多的、类似的新书又出来了”可知,①段、②段谈的是网络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第⑧段讲的是时代对网络文学的创作要求,删去第⑧段,就没有内容与①②段形成照应,文章结构也不再完整。(5)根据材料一“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沉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流传于世”可知,要创作出一部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沉心静气地创作出具有代表性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的作品。根据材料二“文学经典化非一日之功,网络文学也不例外。正是有了诸多网络文学评奖评优,有林林总总形如国家图书馆典藏100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这样的活动,网络文学经典化才有足够的源头活水”可知,要创作出一部能够成为经典的作品应积极参加各地各部门举办的各级网络文学评奖活动,力争成为国家图书馆典藏作品。答案:(1)C(2)A(3)D(4)第⑦段并不是对上文全部内容的总结,它是对④⑤⑥三段内容的总结,而第③段是总领④⑤⑥段的,因此第⑦段与第③段是总分总结构的两端。第⑧段讲的是时代对网络文学的创作要求,删去第⑧段,就没有内容与①②段形成照应,文章结构也不再完整。(5)①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沉心静气地创作出具有代表性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的作品。②积极参加各地各部门举办的各级网络文学评奖活动,力争成为国家图书馆典藏作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理解相关内容的分析,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信息,再结合筛选文本内容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引用《陋室铭》开头几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解答】(1)C.“强调的是他在整理民间诗歌方面的杰出贡献”错。原文有“一首首《竹枝词》在巴蜀传唱。他没有沉沦,没有倒在那条荆棘丛生的山道上”,文章写到刘禹锡在夔州把民歌改编成新词,强调的是刘禹锡在艰难的情况下“没有沉沦”。故选C。(2)B.“作者认为……”错误,根据原文“品字形的白墙黑瓦建筑,昭示着这里安居着一个品行高洁的灵魂”可知,认为陋室的建筑呈品字形寓“品行”之意是作者的说法,并非刘禹锡有意寄寓这样的含意。故选B。(3)“陋室的月光”是照澈刘禹锡灵魂的思想。结合“他仰望月空——透明、清澈、深邃。这何止是自然的月光,更是人文的月光。孔子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如尼山的月光越过千年,洒在人间陋室,彻照他的骨髓”可知,此处“陋室的月光”指儒家思想的光辉。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彻照刘禹锡的骨髓。“陋室的月光”还是刘禹锡本人精神的光辉。“刘禹锡随即在州衙召集时贤,颁布政令,帮助灾民引水灌溉,并冒削职风险以《和州谢上表》为民请命,朝廷减免了当地百姓的税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慰彼黎庶。冬闲时节,他带领和州父老兴修水利,挖塘筑坝,疏浚河道”,“以勤政廉洁为梁,以耿介傲骨为檩,以苍生信仰为椽”,刘禹锡仁义爱民,勤政廉洁,有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高洁情怀。文章围绕“陋室的月光”展开,“陋室的月光”贯穿全文,在文中它是仁义礼智信思想的光辉,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它照澈古今,启迪今人,暗示了主题。(4)“以往来访陋室一般是在早晨,这次则是踏月,心中默念:‘山不在高……’心中油然生出对刘禹锡的一份敬仰与无限遐思”,第一次引用是十六个字,由此产生“敬仰与无限遐思”,从而引出后文对陋室的介绍,以及对刘禹锡事迹的叙写。第二次引用是二十四个字,在行文上对应“月光洗去他一身疲惫,他挽起袖口,援翰蘸墨,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下”,刘禹锡的援翰蘸墨、铺纸而写;内容上多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上文说“刘禹锡随即在州衙召集时贤,颁布政令,帮助灾民引水灌溉,并冒削职风险以《和州谢上表》为民请命,朝廷减免了当地百姓的税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慰彼黎庶。冬闲时节,他带领和州父老兴修水利,挖塘筑坝,疏浚河道”,刘禹锡仁义爱民,这是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结上文对刘禹锡事迹的叙述;引出后文“他以民本思想为基,以旷世才情为栋,以勤政廉洁为梁,以耿介傲骨为檩,以苍生信仰为椽,以短短八十一字《陋室铭》为脊,构筑起了中华文化的又一座精神家园”的议论,凸显刘禹锡勤政廉洁、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思想和情怀;此处引用照应第一次引用,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答案:(1)C(2)B(3)深层含义:①儒家思想的光辉。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彻照刘禹锡的骨髓。②刘禹锡精神的光辉。刘禹锡仁义爱民,勤政廉洁,有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高洁情怀。作用:贯穿全文,暗示主题。(4)①第一次引用是十六个字,是要引出后文对陋室的介绍,以及对刘禹锡事迹的叙写。②第二次引用是二十四个字,一是对应刘禹锡的援翰蘸墨、铺纸而写;二是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总结上文对刘禹锡事迹的叙述;三是引出下文的议论,凸显刘禹锡的思想和情怀;四是照应第一次引用,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加以概括。【解答】(1)句意: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偷袭他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着士兵力量强盛时到达,因此进攻敌人而能够消灭他们,撤离战场能够迅速离开。“国邑”是一个词,不宜分开;“以车不过百里”与“以人不过三十里”句式相同,前后断开,排除BD。“是以”意为因此,加“至”字则语意不通,“皆以其力之盛至”中,“盛”是“至”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故选C。(2)A.第一个“图”意为“考虑”;第二个“图”意为“希图”。“图”字意思不同。句意:您还是重新考虑考虑吧/本来就希图仕途通达。B.第一个“比”意为“等到”;第二个“比”意为“官府限期办好公事”。“比”字意思不同。句意:等到军队回来的时候/县令严定期限,催促缴纳。C.正确。D.正确。故选A。(3)D.“先轸认为秦国害死了晋国上一代国君”错误。原文的“死吾君而弱其孤”指背弃了我们的先君,欺侮您年幼,且原文没有信息表明晋文公之死是秦国害的。故选D。(4)①“寡君”,我们国君;“窃”,私下;“罢弊”,疲惫羸弱;“糗粮”,干粮。译文:我们国君私下替贵国担忧,惟恐贵国士兵疲惫羸弱,干粮缺乏。②“因”,趁机;“无乃……欤”,恐怕……吧;“为”,当,做。译文:看到攻打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它,这恐怕不是当儿子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吧!(5)由原文“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可知,对秦军的意图有准确的判断。他一见秦军,就知道其远道而来有怎样的图谋。由原文“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窃为大国忧,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乃惧而谋曰:‘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可知,能当机立断。他让奚施回郑国报信,自己假托郑国国君的命令犒劳秦军,借以对其进行警告。答案:(1)C(2)A(3)D(4)①我们国君私下替贵国担忧,惟恐贵国士兵疲惫羸弱,干粮缺乏。②看到攻打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它,这恐怕不是当儿子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吧!(5)①对秦军的意图有准确的判断。他一见秦军,就知道其远道而来有怎样的图谋。②能当机立断。他让奚施回郑国报信,自己假托郑国国君的命令犒劳秦军,借以对其进行警告。参考译文:洞深八尺,那么人的手臂就不能探到底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手达不到的缘故。智力也有达不到的地方。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蹇叔劝阻说:“不可。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偷袭他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着士兵力量强盛时到达,因此进攻敌人而能够消灭他们,撤离战场能够迅速离开。现在要行军数千里,又要穿越其他诸侯国的领土来袭击他国,我知道那是不可以的。您还是重新考虑考虑吧。”穆公不听从他的意见。蹇叔送军队出征送到城门外,哭着说;“将士们啊,我看到你们出去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蹇叔有儿子跟军队一起出征。蹇叔对他的儿子说:“晋国如果阻击我军,一定在崤山。”穆公派人责备蹇叔说:“我发兵出征,还不知道胜负如何。现在你却哭着送行,这是给我的军队哭丧啊。”蹇叔回答说:“我不敢给军队哭丧啊。我老了,有两个儿子,都和军队一起出征。等到军队回来的时候,不是他们战死,就一定是我死了,因此我才哭。”郑国商人弦高、奚施将要向西到周去做买卖,在路上遇到秦国军队,弦高说:“啊!这支军队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一定是去偷袭郑国。”于是立即让奚施回郑国报告,自己就假托郑国国君的命令来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很早就听说贵国军队要来了,贵国军队没有到,我们国君私下替贵国担忧,惟恐贵国士兵疲惫羸弱,干粮缺乏。时间多么长啊!我们国君派我用璧犒劳贵军,并献给贵军十二头牛作为膳食。”秦军三个主帅不敢执意不收,拜了两拜,叩头于地,接受了犒劳的东西,他们就担心地商议说:“人家已经先知道了,这样看来,他们的准备一定已经很充分了。”于是回师离开了郑国。在这时,晋文公刚刚去世,还没有安葬。先轸对襄公说:“秦军不可不攻击,我请您允许我去攻击它。”襄公说:“先君去世,尸体还在堂上,看到攻打秦军有利就趁机攻击它,这恐怕不是当儿子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吧!”先轸说:“秦国对我们的丧事不表示慰问,对我们的哀痛不表示忧伤,这是背弃了我们的先君,欺侮您年幼。像这样,我们去攻击它,可以使晋国大大强盛。”襄公不得已答应了他。先轸在崤山截住并攻击秦军,把它打得大败,俘获了秦军的三个主帅而回。秦穆公听到这个消息,身穿丧服,到宗庙里哭告祖先,向众人说道:“上天不帮助秦国,让我没有听从蹇叔的劝谏,以至遭到这样的祸患。”这并不是穆公想在崤山被打败,而是因为智力达不到啊。智力达不到就不相信蹇叔的话,智力达不到带来的危害真是太大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句的含义,并结合内容、手法、感情、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C.“因为生活困窘”错,于文无据。“弱质无成状水萍”是诗人说自己资质不好,未能功成名就,如浮萍四处漂泊。故选C。(2)“孤根独弃惭山木”意思是,一个树根被丢弃在山林之中,作者借此比喻自己为“孤根”,被“独弃”,表达了作者的悲惨遭遇以及多年漂泊不定,孤苦无依;以山木喻他人,面对山木自己觉得惭愧,功业无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叹。结构上,颔联“商歌奏罢复谁听”是说没有人听自己的商歌,尾联“今日更须询哲匠”是说不愿隐居而老,想问问自己是否还要机会,表明不甘之意。此句承上启下,使前后内容紧密联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孤根”,表达了他一生无依无靠,孤立无援,之后又被“独弃”,想要做官但仕途坎坷,怀有一身本领但无处施展。作者虽苦闷不已,但由“书情献相公”“商歌奏罢”可知,也含蓄地表示了希望宰相提携自己的愿望,年老但依旧想要建功立业。答案:(1)C(2)①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孤根自喻,以山木喻他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被抛弃而他人受重用的现实。②该句在结构方面,上承颔联“复谁听”,指出了没有人听自己的商歌的结果,又引出尾联“询哲匠”,显示自己的不甘心,使前后内容紧密联系。③该句透露出诗人因为未能做官、未能建功立业的羞愧之情,也含蓄地表示了希望宰相提携自己的愿望。(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重点字:埃)(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重点字:涯)(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干戈满地行路难屏里吴山数千里/身登霄汉平时第家得干戈定后书(重点字: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变换。(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解答】(1)第一空,根据后文“最喜欢的是打雪仗”中的“最”可知,前文的意思是我们玩儿的游戏种类非常多,所以可用成语“各式各样”,解释为:指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第二空,根据后文“瘫坐在地上”可知,大家此时的状态是非常疲劳的,所以才会瘫坐在地上,所以可用成语“筋疲力尽”,解释为: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第三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的意思是在“欢笑声中”,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可用成语“九霄云外”,解释为: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2)从句式特点上:原句“大人们也受到感染,从屋内的火塘边起身,走进漫天雪花里”是由三个短句构成的;而改句则是一个长句。根据上下文“就瘫坐在地上,而笑容却在嘴角盛开,欢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就再也禁不住诱惑,放下矜持,和我们一起玩耍起来”来看,短句的句式结构更符合文段的语言特点,而改写后的长句不合语境。从内容表达上:原文的三个分句分别强调了“受到感染”“起身”“走进”这三个动作,通过这三个连贯的动作仿佛让人看到了屋里的大人们走到雪地里玩耍的情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而改写后的句子是长句,把“受到感染”“起身”这两个动作变成了句子的修饰语隐在句子成分中,动作感被减弱了,生动性也随之变差。(3)“雪花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大学《现代汉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大学《基础韩国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女孩街舞课程设计
- 2024衢江区杜泽镇堰坑头村物业用房租赁合同
- 鸿星尔克管理学
- 完美日记课程设计任务
- 2024年中国家用电器铭牌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地埋喷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植树问题课程设计
- 锅炉课程设计关键词
- 质量保证体系评价-评价表(ASES-ver.1.6)
- 【教学创新大赛】《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 销售管理系统程序设计-C语言
- 2023年-2024年物业管理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医疗机构安全检查表
- 咖啡因提取的综合性实验教学
- 初中语文默写竞赛方案
- JMP因子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 氨水浓度密度对照表
- 品管圈提高护士压力性损伤评估正确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