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阶段性诊断八年级物理试卷考试时间:80min满分:100分说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否则将视为无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B.乒乓球直径约为40mmC.人的心脏跳一次大约3sD.一名中学生奔跑速度约为12m/s2.在清澈的小溪中,我们可以在空气中看见水里的鱼。如下图所示,下面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ABCD3.下列场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 B.报告厅中的演讲声C.电影院里的音乐声 D.赛场上观众的加油声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冰、玻璃B.铅、海波C.石蜡、松香D.塑料、沥青5.如下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题6图A题6图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6.如题6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的光从上方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此时从侧面看去()A.白纸和平面镜都较亮 B.白纸和平面镜都较暗C.白纸较亮而平面镜较暗 D.平面镜较亮而白纸较暗7.如下图所示,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A.(1)和(2)B.(2)和(3) C.(1)和(4)D.(2)和(4)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②岸边的树在湖中的倒影;③雨后的彩虹;④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成实像的是________(均选填序号)。9.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平均速度大约是20m/s。速度是一个反映物体运动________的物理量。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在百米赛跑的过程中,观众比较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裁判在百米赛跑的终点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后两空选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10.如题10图所示,日晷是古代人用来测量________(选填“时间”或“长度”)的仪器,它是利用太阳光沿________传播,使晷针留下影子,通过影子的长短、指向来测定的。整个日晷相对地面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题11图题题11图题10图(1)如题11图(a)所示是传统喷洒灌溉技术,这会导致草叶灼伤,原因是水喷洒在草叶上,如题11图(b)所示,水珠可以看做________镜,对阳光有________作用;(2)如题11图(c)所示舒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12.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_热量,________成液态,然后再________成型(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题13图题14图13.我国拥有全球聚光面积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题13图甲所示。它由12000面“定日镜”围绕着一座260m高的熔盐塔组成。每面镜子都能追踪太阳光,并将光________射到熔盐塔顶的吸热器上。根据定日镜能将太阳光集中到塔顶的吸热器上,可以判断所有定日镜的整体外形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凹面”或“凸面”)镜。如图乙所示,这是上午某个定日镜的反射情况,那么太阳下山(向西移动)前该定日镜应该逐渐向________(选填“顺时针题13图题14图14.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如题14图所示,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________(选填“快”或“慢”),于是就发出音调比较________的声音。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c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题15-1图题15-1图15.(1)(2分)夏天,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题15-1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杯壁上的不同位置出现了大量小水珠。请用一些小圆圈标示小水珠附着的位置;(2)(2分)如题15-2图所示,A点表示路灯,竹竿BC(图中未画出)竖立在地面上,BD为路灯照射下竹竿BC在水平地面上的影子。请根据光学知识,通过作图画出竹竿BC(保留作图痕迹);(3)(2分)如题15-3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题题15-3图题15-2图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4分)16.(6分)在物理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方案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d和周长C,活动小组的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1)小华:①如题16图所示选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直径,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________;ABCD题16图②多次测得同一枚硬币的直径分别为:1.85cm、1.86cm、1.85cm、1.84cmABCD题16图③测得硬币直径为d,在运用公式C=dπ,计算硬币的周长;(2)小红:①先用长纸条绕硬币一周,在交叠处用大头针钻一个孔,展开细纸条,用刻度尺测量出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到硬币周长为C;②再运用公式d=________,计算出硬币的直径;(3)小芳:用橡皮筋在硬币上绕一周,在橡皮筋上做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这种测量方法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4)下列是小组四位同学的刻度尺,不能准确读数的刻度尺是________。A.小红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小芳的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小华的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小明的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17.(9分)小龙利用如题17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题题17图(1)如题17图甲所示,烧杯上加纸板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过程中小龙观察到如题17图乙所示的现象时,此时是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后”)的图像;(3)小龙同学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在表格内记录温度计示数。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题17图丙所示,为________℃;(4)从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当地的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5)另一组的小岩发现他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比小龙长,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合理原因即可);(6)小龙在家里煮鸡蛋时,妈妈告诉他,水开后将火关小一点,只要保持水“开”,和大火煮效果相同,因为大火和小火相比,沸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大火时高”“小火时高”或“一样高”);(7)小龙在家为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少了,于是小昕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冷水(质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将水再次烧开,下列中能正确反映小昕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__。18.(9分)如题18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题题18图(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该在较__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拿另一只外形相同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B”)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蜡烛B代替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4)用刻度尺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3)中操作,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5)如果将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五、计算题(共6分)19.如题19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小敏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6.6×10-3s。已知感应器与测高台的距离为2.8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题19题19图(1)小敏同学的身高为多少?(2)太空中的神舟飞船向空间站靠近的过程中,空间站上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选填“超声测距仪”或“激光测距仪”)来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请结合声和光的传播知识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六、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22分)20.(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双耳效应题20-1图题21-2图题20-3图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题20-1图所示,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题20-1图题21-2图题20-3图回答下列问题:(1)双耳效应可以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2)双耳效应主要是利用同一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________不同和__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________;A.正前方B.左后方C.右前方D.右后方(4)单耳失聪的残障人士仅凭听觉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5)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________;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6)如题20-2图是立体声录音现场情景示意图,两个拾音器模拟人的双耳并排放置,这样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时间差”又有“________差”,等于模拟了人的双耳效应。题20-3图是立体声播放时的情景示意图,双声道播放使听者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7)舞台上要想要录制立体声,至少要________只话筒并排放置。21.(6分)实验小组凸透镜成像实验器材进行实验:题题21-1图题21-2图(1)如题21-1图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实验前,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与凸透镜的光心在________________;(3)在利用如题21-2图所示器材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题21-2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22.(8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神秘的“铁棒”一碗水全部冻成了冰,这些冰的体积要大于原来液态时的水。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就要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水结冰,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鼓起来,冻土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严重危及铁路路基,火车极易脱轨。为了保证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竖立了许多热管,如题22-1图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机器学习的2025年度金融风险评估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假离婚案件律师代理与风险控制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业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意外伤害免责与保险理赔合同范本4篇
- 房屋装修合同(2篇)
- 2025年度农场租赁合同农产品品牌建设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租赁合同样本8篇
- 二零二五年度棉纱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合作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女方协议离婚财产保全与执行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培训与劳动合同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合同4篇
- 完整版秸秆炭化成型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油气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洞察分析
- 《数据采集技术》课件-Scrapy 框架的基本操作
- 2025年河北省单招语文模拟测试二(原卷版)
- 高一化学《活泼的金属单质-钠》分层练习含答案解析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 2024年内蒙古中考英语试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上海市12校2023-2024学年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 储能电站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 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